① 小說開頭怎麼寫能把主角背景全部這出來嗎
不能,這讓寫的太羅嗦了,一兩句可以,如: 表面上她是個彎男高中生。實際上她是利用網路追捕罪犯的黑客Z。這樣寫一兩個可以,但全部拿不行如:他,原本是一個黑客,代黑桃z,無父無母,從小寄住在孤兒院里,後接到天道天帝的傳承,奉旨去xx世界奉命捉拿xx,然後成就xx,怎麼樣怎麼樣。這讓顯得太羅嗦了。讀者自然不會喜歡你這樣的書了
② 小說的一些相關知識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干,追求;縣令,美好的名聲。)「瑣屑之言」「淺識小道」,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桓譚在其所著《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
③ 小說情節可以分為幾部分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題型及解題技巧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積淀的愛憎之情,這是准確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④ 小說開頭怎樣才最吸引人
小說的開頭藝術
戴"洛奇在《小說的藝術》一文中談到:「小說的第一句(或第一段、第一頁)是設置在我們居住的世界與小說家想像出來的世界之間的一道門檻。因此,小說的開局應當如俗語所說:『把我們拉進門去』。」如何把讀者拉進門?不同的作者根據寫作需要的不同選取了不同的方式。但由於小說體裁本身質的規定性,小說開頭所涉及的內容也體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鑒於傳統敘事學理論關注的對象重點放在敘事「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上,大多數的小說創作也基本遵循這一理論進行,從小說第一句就開始傳達有關三要素的內容。由此,我們把小說的開頭從內容角度做如下歸類:
第一類為人物類,即以對故事人物的介紹或人物的自我介紹(如性格、個人經歷等)開篇。如《小二黑結婚》開篇就寫「二諸葛」和「三仙姑」的綽號由來,並藉此引出主人公小二黑與小芹,這種寫法迎合了農民的閱讀習慣,有助於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劉恆在《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也是開篇即向讀者詳細介紹張大民一家三口的姓名、身高、體重等情況,實實在在的寫實姿態溢於言表。
第二類為背景類,即以描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自然風景及社會環境等作為小說開頭,以此來增加故事的真實性,打破讀者的虛假感。
如《紅與黑》的開頭,先從故事發生的地理風貌講起,然後自然地引出人物。背景類開頭如果運用得當,對故事的人物、主題可以起到較好的襯托作用,有利於渲染營造出一種詩情畫意,增加小說的文學性與審美性。遲子建《親親土豆》的開頭:「如果你在銀河遙望七月的禮鎮,會看到一片盛開著的花園。那花朵呈穗狀,金鍾般垂吊著,在星月下泛出迷幻的銀灰色。當你斂聲屏氣傾聽風兒吹拂它的溫存之聲時,你的靈魂卻首先聞到了來自大地的一股經久不衰的芳菲之氣,一縷凡俗的土豆花的香氣。」開頭就譜寫出一曲靜濫、祥和的田園牧歌,帶給讀者的是寧靜之懷與神往之思。但是連篇累犢的環境描寫也容易引起讀者的厭倦心理。
第三類為情節類,即小說開篇就進入故事的發生狀態,從人物的某種行為開始敘述,它具體又可分為順敘。倒敘及中間敘三種不同形式。叢維熙在《談作品的藝術構思》中說:「我比較喜歡尋找有吸引力的開頭,……我沒有浪費什麼抒情的描寫,而是力圖一下把讀者帶到事件的漩渦中去,使讀者在頭腦中閃過一團疑雲之後,尋找『這是什麼回事』的答案。」這里所說的就是情節類開頭,它的吸引力和動感比較強。因此受到眾多作家的青睞。
第四類:警句類。此類以詩句、引言、俗語。比喻或作者自創的簡練深刻的話語開篇,它一般與文章的寫作緣由或主題相關。如《安娜"卡列尼娜》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哲理起語,起到了總括全局、提綱挈領和懸念的作用,並向讀者宣布了作者對問題的看法和態度。陳染的《與往事乾杯》開篇語是:「生命是一隻漫長鍾」,往事就隨著這不斷運轉的鍾流淌出來,全文洋溢著一種飽經風霜的氣息。
第五類:閑談類。這是一種以敘述類或說明類文字作為開場白的開頭方式,是一種漫不經心的。隨隨便便的談話風格,像閑話家常,又像促膝談心,如電影的畫外音、說書人的開場白或戲劇的幕前朗誦詞。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就屬於此類
⑤ 小說開頭描寫背景描寫和人物介紹描寫以及心理描寫應該注意哪些
說真的,以讀者的身份負責任的告訴你,別走俗套就行,現在小白小說看都看不下去,人物起名字千萬別起幾個字那種,特惡心
⑥ 小說人物介紹和故事梗概寫在開頭還是結尾
那你就不要拘泥於設想好的結局,放開去寫吧,從現實中取材也很重要的,多吸取有名的作者作品的經驗,這對寫作很有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