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述結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那個帶有某作家名字的詞是什麼
歐亨利的小說風格就是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這種結尾又稱為「歐亨利專式結尾」。就像屬他的《警察與贊美詩》《最後一片常春藤葉》《麥琪的禮物》《證券經紀人的浪漫故事》 等等都是這種風格。它是指小說根據情節發展而導致的最後結局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但是仔細想想卻又覺得它的結尾是在情理之中的,是一種對慣性思維的打破。
2. 這樣的題目怎麼回答:小說結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作者為何這樣安排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你所沒能預料的,但卻是可能發生的,就算發生了也可以理解的
3. 小說怎樣做到結局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呢
簡單的說就是另闢蹊徑。
如果你中午打算去食堂吃份套餐,可是卻單單只吃了粽子,因為趕上端午節。因為端午節會有粽子,這是習俗。能在沒想到的情況下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這是意外,但是遇見有端午這個習俗,天也越來越熱,去食堂的時候看見很多人綁了五綵線,所以午餐吃粽子,想也想得通,這個就是情理中。這個事的結果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要想這樣的效果:
1。結尾雖然奇怪,但一定要自圓其說。就是有根有據的,有能理解能明白的原因
2。理由不能突兀。就是說,不要突然給人這個選擇的出現,要順著發展暗示來。這需要鋪墊。要麼前面交待了一些即將出現和可能造成意外結果的原因,要麼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字里行間顯示某種讓人揣度的趨勢。
比如明明兩人很開心的場面,男主在看到某人笑靨時雖然欣然卻眉毛微皺,暗有所思。。。之類的,引人好奇和思索的細節,到結尾男主拋棄女主另選他人也不至於太突然,有跡象顯示。。。
另外,我覺得要吸引讀者,留白很重要比意外的結果讓人更回味無窮。留白就是在結尾交待一個點或者線,不深入挖掘,讓讀者自己想像。
比如我喜歡的《恍然如夢》,劇情後期女主為四四生了一個兒子,四四安排好一切讓這個兒子成為了弘歷,就是後來的乾隆。之間女主沒有接觸懂事以後的弘歷,這個孩子的身世是個不能說的秘密。如果說明了這個秘密,就是告訴弘歷,雍正搶了失憶時兄弟的老婆在妻子,並生下這個違背倫常的孩子,且女主還是拋棄了孩子回到弟弟身邊。。。文中一直沒交代誰對孩子透漏其身世等。結尾是女主和男主13乘馬車走了,深愛女主的雍正和弘歷站在不遠方默默眺望,弘歷說:阿瑪,你就捨得讓她走嗎?雍正搖搖頭。。。。一句話就結束了
這個留白就讓人猜測,是不是雍正告之弘歷一切了,從弘歷那話該是知道自己生母是誰了,還明了雍正的感情,當然還有女主和13的感情傳說,那麼他選擇了怎麼做,和他阿瑪一樣放棄母愛?還是。。。?這里猜測就多了去了,這就是一種留白,輕巧玄妙。
說了這么多,只是給你個參考。想讀者所需,辟其新奇之視角而已。要想怎麼吸引讀者,那麼就問問自己設計結局是否先吸引自己。
4. 請結合全文探究小說結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妙處
你好!!
根據實際小說再來說明此問題,可惜樓主你這里沒有小說。
5.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被稱為什麼式結尾
這種結尾被稱為歐·亨利式結尾。
歐·亨利的作品結尾時經常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此,採用這種類型的結尾被稱為「歐·亨利式結尾」。
歐·亨利小說的人物之間發聲的大多數沖突都以婚姻或死亡結束,不管讀者感到滿意還是悲傷、憤慨,都只能被動接受,因為小說已經隨著「令人吃驚」的結尾戛然而止了——沒有任何分析人物動機的內容了,因為短篇小說的篇幅非常有限。
當然,這對讀者也是一種挑戰,對結局不滿意的讀者,完全可以把故事結局當成開放式結尾,對其進行加工再創作。
(5)小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擴展閱讀
歐·亨利小說結尾特點和分析
歐·亨利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只有到了最後一刻,「謎底」才最終解開,情節的發展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在發展,結果卻來個出其不意。
這意外的結局一般說來是比較令人寬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包含著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即「歐·亨利式結尾」。
然而,意外的結局不能不經常依賴於某種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與現實產生距,所以「意外結局」一面使歐·亨利的小說顯示得趣味盎然,同時也使它們缺乏深度。
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觸及中下層人群的日常狀態,並提煉出貧苦生活中的幽默、機智的一面;善用各種戲劇性巧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結尾,這正是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典型風格。
6. 情理之中結局意料之外的小故事
魯迅的《祥林嫂》,祥林嫂最後瘋掉,出乎意料之外,但考慮到封建體制的壓迫,這又是在情理之中...,唉!
望採納,謝謝
7. 怎樣做到中篇小說結尾在情理之中 又在意料之外呢 還有內容結構怎麼豐富
這個問題太專業了,作家也很難回答。因為每篇小說的創作都是「這一個」,而小說結尾在情理之中 又在意料之外又是所有作品努力爭取的結果。所以「怎樣」就有很多「樣」。沒有準確完整的答案。但有一點,作家在構思時,想法要找到這個「樣」,伏筆 暗示 草灰走蛇 感情寄託—— 總得給讀者一點解釋,又要含而不漏,這正是藝術功力。
8. 我想寫同人文,結局想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可我不太明白到底什麼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那位大神告訴我吧
「結局想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指的是美國作家歐 亨利的結尾筆法。其藝術效果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感覺,但你讀來結合文章和現實又是講得通的。比如他的作品《最後的常春藤葉》中蘇珊本要看見窗外的長春藤葉才以為自己會活下來,但是一天晚上外面下起狂風暴雨,樹上的那片葉子按常理來說是肯定掉落的,然而第二天蘇珊還看見那片常春藤葉。其實那片葉子是她的鄰居老貝爾曼畫上去的!建議你找來他的作品好好體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