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分析瓊瑤小說人物性格

分析瓊瑤小說人物性格

發布時間:2021-07-25 10:41:11

A. 瓊瑤的小說有什麼特點

美化人生的愛情理想是她小說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是她小說引人入勝的主要手段;具有濃郁詩意、雅俗共賞的文學語言是她小說獨具魅力的重要特點。因此她的言情小說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並有大量作品被拍成電影、電視片。
瓊瑤小說中的人物除了痴情之外,還表現出了無可比擬的善良和真摯,在別人困難的時刻,能夠舍己為人。瓊瑤筆下沒有負心郎,即使有一點點欺騙,作者也要讓其受到懲罰。意境優美,充滿詩情畫意,這是瓊瑤小說的一大特點。將古今詩詞糅合在一起,略加改譯,使之符合一定的音律在書中反復詠嘆,增強了藝術魅力,這是瓊瑤小說最顯著、最突出的特點。瓊瑤小說在頌揚愛情的同時,雖淡化了人物所處的環境。但是,她在寫主人公追求愛情過程中遇到阻礙時,也多多少少暴露了社會的某些病症,如金錢至上造成的門第觀念等,所以瓊瑤小說多少也有點認識的 價值。她在描寫一個理想的愛情王國時,其本身便是對資本主義骯臟情感世界的抗議。但是她的作品,並不具備對社會進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力量。她敘述的永遠只是一些小情調式的愛情故事,由於這種愛太脫離 了真實的人生,必然會導致相應的作品缺乏驚心動魄的批判力量,必然不能更進一步從社會的角度和歷史的根源去揭露悲劇的虛與實。

B. 誰能結合作品分析瓊瑤的愛情觀

有關瓊瑤阿姨的愛情觀解析如下:
愛情是瓊瑤戲中一個永恆的主題,也正是這一主題吸引了眾多的讀者與觀眾。在瓊瑤的觀念中:
愛情對於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她的小說或戲中,人物似乎就是為愛而活著。愛情似乎成了人物的一切,至少也是最為重要的東西。人們可以從愛的空頭許諾中獲得一切未來的幸福。用霍妮的話說:「愛情就像進入天堂的門票,在這里一切痛苦都將終止:再也不會有失落感、負罪感和無價值感;再無需對自己負責;再無需與殘酷的世界斗爭。」
既然愛情在瓊瑤的作品中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麼我們就很有必要認真分析一下瓊瑤理解中的愛情意味著什麼。
在瓊瑤的理解中,愛是一種激情式的浪漫愛,其中充滿了戲劇化的情節。瓊瑤通過自己書中或戲中人物反復強調愛是極富激情的,其多部小說或戲所表現得就是兩情相悅的男女如何由一見鍾情而好夢成真的故事。在這種瓊瑤式的愛情觀理解下,愛是一種令人陶醉情感。兩人從相遇到結合間如醉如痴的迷狂狀態被當做雙方強烈的愛的明證。為愛死去活來,為愛而痛苦,都象徵著愛的強烈程度。
在這種關於愛的理解中,愛是佔有,擁有對方的一切。反過來,愛又是放棄,可以放棄自己的一切,包括放棄自己。先放棄後結合在一起的兩人,一同陷入到一種共生性的沉迷狀態。這種愛情游戲,從深層的分析來看,完全可歸為施虐狂與受虐狂的共舞。此外,在瓊瑤的愛情觀中還堅信,愛意味著你終生只愛一個。「從此以後,我的心中只有三個字『何慕天』」。這正是典型的瓊瑤式愛情語言。於是,愛的問題就是尋找愛的對象的問題。愛是等待,等待著你的唯一與你相遇;愛是尋找,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自己的唯一,然後你們一同「墮入愛河」的過程。這種觀念相信,只要找到了、得到了自己的「唯一」,愛的問題就會自然解決,「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就會從此一直過著幸福的生活」。
或許是由於瓊瑤對這種醉人的激情愛的描寫撥動了讀者或觀眾心底深處或多或少存在的對強烈情感的渴望與迷戀的心弦的緣故,才使得她贏得了那麼多的讀者與觀眾吧。但奇怪的是,在瓊瑤本人作品中,卻又存在著一些自我拆台的情節設置,對上述的愛情觀做出了否定。試舉兩例。
其一,瓊瑤相信愛的對象是唯一的。但細心人會注意到瓊瑤戲中一種矛盾場景。女人公愛上甲,並認為自己心中只有甲,絕不會愛上別人,大量的戲圍繞兩者展開,卻最後峰迴路轉,出於各種可以原諒的意外,女主人公嫁給了乙,並且後來發現自己真的又愛上了乙。如在《幾度夕陽紅》女主角相信只愛一個人「何慕天」,讀者或觀眾為此而感動不已。但最後書中女主角卻又發現自己愛上了那個本來不愛,只因一起生活了多年的丈夫。
於是,我想明白:在瓊瑤的觀念中,一個人愛上了另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那麼他是否可能再愛上另外的人呢?或者說:愛的對象究竟是不是唯一的呢?
本來,瓊瑤是想通過唯一的愛來打動人,但她自己卻否認了這一假設。
其二,在瓊瑤的觀念中愛情是崇高無比的。但我們卻又會在其作品見到這樣的情節:甲愛上了丙,並發現丙正是她一生中尋找的那個唯一,但她又發現與其關系非同一般的乙也愛上了丙。出於對乙的同情心或別的原因,甲放棄了丙,而將丙讓給了乙。當甲如此做時,往往還被渲染成崇高的犧牲精神。於是我又困惑了:在這種所謂偉大的愛情中,人難道能被當作物一樣被轉讓嗎?在瓊瑤眼中那樣崇高無比的愛情難道也是可以轉讓的?
這種揭示還只限於指出瓊瑤作品本身的矛盾。事實上,隱含在瓊瑤式愛情觀背後還有更為深刻的、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
問題在於:如果把愛僅僅看作是一種強烈的情感,那麼由於情感這東西可以產生,可以消逝,可以強烈,也可以變弱的。我們如何能期望著一個人的情感始終處於強烈狀態呢?
其實,作為編織浪漫愛故事的高手,瓊瑤是深諳此理的。她當然明白,為了使主人公的情感能更長時間地維持,就必得在兩人的結合過程中設置障礙。如果說,以前這種障礙多還是由於父母反對之類的社會問題的話,那麼在現在這種客觀障礙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就只有設置人為的障礙,即誤會的情節了。這恐怕正是此類劇中三角、多角戲不得不引入的原因吧——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可增添誤會的呢。至於婚後,人的一生中更長的時間中,這種浪漫愛是否還能一直維持得下去,可不是瓊瑤式浪漫劇深究的問題了。而這也正是此類電視劇總要在白馬王子與白雪公主的結合之時拉上大幕的原因了。
簡單說,激情式的愛,其本性決定了只能是短暫的,不可能是長久的。因此,曲折的情節就是必要的,並且是必須的。因為只有這些障礙的存在,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出人的激情。正是曲折情節的一次又一次的出現,才一次又一次地引發出人的激情。愛情路上的曲折是為了最終的圓滿結局做鋪墊。所謂大悲後有大喜。當主人公贏得了「真正的愛情」後,大幕拉上了。「以後我會永遠愛你,再也不傷害你。」天真的讀者會聽信了這樣的承諾,當戲在這種歡快的氛圍中落下帷幕時,會滿足地認為戲中的人物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作如此想的讀者或觀眾卻沒有意識到
在瓊瑤式的愛情觀中上述的說法是自相矛盾,不可共容的。因為在激情愛中,很大成分要靠傷害(當然了,一切傷害在瓊瑤作品中差不多都是由所謂的誤會造成的)對方而激發。如果再也不傷害對方,那麼一切都將歸於平淡,浪漫愛也會壽終就寢了。事實上,瓊瑤式的愛情必得在誤會-受傷害-大痛苦-誤會解除-大喜悅-又一次誤會……
這一循環中得以實現。這一循環反映在作品中就是戲中的一幕接一幕的高潮情節。大苦與大喜成為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只要取消掉其中的一環,浪漫愛也就消失了。這樣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傷害是愛的前提。只有存在傷害時,愛才存在。當傷害沒有時,愛也就沒有了。對那些相信大幕拉上,公主與王子永遠過上幸福生活的人們來說,這真是一個莫大嘲諷。
瓊瑤作品中如此相互矛盾的愛情觀念竟能交織、融合在一起,這真是令人深感奇怪。不過,令人更感不可思議的事情卻在於:這一切竟能讓眾多讀者或觀眾不覺察其中的漏洞並陶醉於其中!當審視這一點時,我不知要感嘆瓊瑤的高明還是觀眾的幼稚了。

C. 瓊瑤小說大概是什麼樣的風格

瓊瑤小說,不是一般的言情小說,而是一種神聖化了的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文化反應。主人公大多是一些痴情的現代化都市女子,她們一旦沉溺於愛情的漩渦,哪怕前面是海是塹,她們也要勇往直前;哪怕等待她們的是生命的毀滅,她們也會義無反顧。這正如《我是一片雲》中的段婉露所說的那樣:「他是強盜,我愛他,他是土匪,我愛他,他是殺人犯,我也愛他,沒有他我就不要活了!」痴情在瓊瑤的小說中成了一種至死不渝的東西,墜入情網中的男男女女,遇到任何障礙———不管是長輩的阻撓,世俗的冷語,還是年齡的差別等,都不能使他們有絲絲毫毫的退縮。

瓊瑤小說中的人物除了痴情之外,還表現出了無可比擬的善良和真摯,在別人困難的時刻,能夠舍己為人。如《青青河邊草》中的海爺爺,《煙鎖重樓》中的雨杭,《新月格格》中的奴達海等。瓊瑤小說中幾乎沒有一個壞人,主人公的悲劇都不是源於別人真正的刻薄和歹意,而是由於人的理智和感情的沖突造成的,男女主人公所擁有的是陷於愛的漩渦中不能自拔的悲劇。象《幾度夕陽紅》中的何穆天、李夢竹,他們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卻不能主宰自己的感情;李夢竹能投入何穆天的懷抱,能為了何有妻子而斬斷情絲,卻不能擺脫對何的感情。何穆天也是如此,當李夢竹不能屬於他時,他卻不能掙脫感情的鎖鏈,以至天天默對夕陽……

瓊瑤筆下沒有負心郎,即使有一點點欺騙,作者也要讓其受到懲罰,所以何穆天對李夢竹隱瞞了自己曾結過婚,但最終也失去了李夢竹;《剪剪風》中的藍彩在得知何飛飛痴愛柯夢南時,不能犧牲自己的感情而造成了何飛飛的死,最後,她也失去了柯夢南。

在詩情畫意中卿卿我我

意境優美,充滿詩情畫意,這是瓊瑤小說的一大特點。象「朝朝暮暮的夕陽,惻惻輕寒的風,煙雨蒙蒙的山水,聚散依依的人生」;象「天空是一片澄清的藍,太陽把那片藍照射的明亮而耀眼,幾片白雲在天際悠悠然然地飄盪著,帶著一份懶懶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意味,從天的這一邊一直飄到天的那一邊」;象「落日在水面靜靜地閃耀,成千上萬條金光穿透了流水,如同某個神仙所灑下的金線織成的網……」無一不體現了這一點。

將古今詩詞糅合在一起,略加改譯,使之符合一定的音律在書中反復詠嘆,增強了藝術魅力,這是瓊瑤小說最顯著、最突出的特點。例如《在水一方》中那撼人心魄的「綠水蒼蒼,白霧茫茫……宛在水中央。」這首詩來源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蒹葭·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該詩是一首古代情歌,瓊瑤將其略加譯改,不僅通俗易懂,而且令詩的意境同人物杜小雙的性格相諧調……

為什麼瓊瑤小說會有如此獨特的審美價值呢?這主要源於她對中國古典詩歌巧妙的繼承和運用,更源於她對中華民族審美心態的深刻了解。她有著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父親研究中國歷史,母親酷愛古典詩詞。在父母的影響下,她閱讀和研究了大量中國古典文學,正因為如此,她的作品會常常流露出一種詩一般的境界,散發著一種東方式的美感。

瓊瑤小說在頌揚愛情的同時,雖淡化了人物所處的環境。但是,她在寫主人公追求愛情過程中遇到阻礙時,也多多少少暴露了社會的某些病症,如金錢至上造成的門第觀念等,所以瓊瑤小說多少也有點認識的價值。她在描寫一個理想的愛情王國時,其本身便是對資本主義骯臟情感世界的抗議。但是她的作品,並不具備對社會進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力量。她敘述的永遠只是一些小情調式的愛情故事,由於這種愛太脫離了真實的人生,必然會導致相應的作品缺乏驚心動魄的批判力量,必然不能更進一步從社會的角度和歷史的根源去揭露悲劇的虛與實

D. 分析瓊瑤言情小說里的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柔柔弱弱的,溫婉,外柔內剛。讓男人情不自禁產生保護欲,而且不至一個,形成多角戀愛。看過瓊奶奶窗外,雁容就是柔弱,又受弟弟,家人欺負的女主,老師也情不自禁由保護開始至愛情了

E. 瓊瑤小說中的男主角有什麼共通特點

「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你無理取鬧!!」「你聽我解釋!!」「我不聽!!」
總歸就是竭盡所能的誇張……

F. 分析瓊瑤的一部作品中的某一個人物形象,麻煩親們

還珠格格裡面的五阿哥吧
五阿哥一直強調沒了小燕子他的生命就沒有了陽光,那沒有小燕子之前他是怎麼活下來的?作為一個皇子,在公,他不能安邦,在私,他也不能做到孝順長輩。更是把公私混為一談。

G. 金庸小說人物分析

首先復我要說的是,他說的不對。制 我解釋下為什麼:在<鹿鼎記>這個書中,金庸一改往日的俠義精神,與狹隘的民族情結,把一個不會武術的普通人寫的那麼神奇,而天地會卻是一事無成,武功已經不成為武俠小說的主流,這點與老舍的《斷魂槍》是異曲同工的妙處。而康熙最後放掉韋小寶,完全是出於朋友情,兄弟義,與當時社會的形勢共同作用的結果,康熙並沒有把韋小寶當奴才,這都是海大富作為一個「資深太監」奴才思想作祟的結果。 看金庸小說,直到《鹿鼎記》才是筆鋒一轉,由武俠轉為無招的江湖,沒落的江湖,這個妙處必須要領會到。整部小說,不僅沒有了以往抗金,反清,抗蒙等等的狹隘民族情結,反而把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大清國寫的如此國富民強,這是金庸的創新,也是我們必須領悟到的。 所以,我們要看到康熙這個帝王平凡人性的一面,也要看到金庸筆下,一代明主的風采,所以忽略海大富的那句話吧,韋小寶到最後也是康熙的朋友···

H. 瓊瑤小說的評價

1.瓊瑤是一個溫情的作者,故事情節飽含人間溫情、 母女情、父子情、主僕情、兄弟情,內容富有感染力;

2.瓊瑤是特定歷史時期台灣的文化現象,體現了新興的中產階級對中國傳統封建文化的抗爭和矛盾心理,是一種過渡期的文化;

3.九十年代後本土化取得全勝,瓊瑤到大陸發展,繼續她的中產對封建的矛盾心態表述,還珠這類的作品代表回歸也宣布了她的倒退與保守。

I. 瓊瑤小說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瓊瑤小說中的人物除了痴情之外,
還表現出了無可比擬的善良和真
摯,在別人困版難的時刻權,能夠舍己為人。
如《青青河邊草》中的海爺爺
,《煙鎖重樓》中的雨杭,《新月格格》中的奴達海等。瓊瑤小說中幾
乎沒有一個壞人,主人公的悲劇都不是源於別人真正的刻薄和歹意,而
是由於人的理智和感情的沖突造成的,男女主人公所擁有的是陷於愛的
漩渦中不能自拔的悲劇。
象《幾度夕陽紅》中的何穆天、李夢竹,他們
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卻不能主宰自己的感情;李夢竹能投入何穆天的懷
抱,能為了何有妻子而斬斷情絲,卻不能擺脫對何的感情。何穆天也是
如此,當李夢竹不能屬於他時,他卻不能掙脫感情的鎖鏈,以至天天默
對夕陽……

閱讀全文

與分析瓊瑤小說人物性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穿越小說閱讀名門惡女 瀏覽:374
小說作者黑風 瀏覽:350
蕭瑟良寫的小說 瀏覽:598
好看的仙田小說 瀏覽:251
鬼馬星小有聲小說全集 瀏覽:384
車禍夫妻共同穿越小說 瀏覽:229
單女主非種馬歷史小說 瀏覽:235
雙腿緊緊鎖住他的腰玄幻小說 瀏覽:932
女主母親是穿越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865
天道名字的小說 瀏覽:556
寫小說讀者群體選男生還是女生 瀏覽:922
醫生病人言情現代小說 瀏覽:325
毒吻小說好看嗎 瀏覽:892
穿越到自己寫的小說和反派在一起 瀏覽:234
火藍刀鋒第二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778
寫一篇微型小說50字 瀏覽:205
好看的總裁小說排行榜出版 瀏覽:585
小說地道戰txt 瀏覽:119
重生女叫圓圓的小說 瀏覽:146
隱秘的角落小說作者三部作品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