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子夜在人物塑造和小說結構上的特點

子夜在人物塑造和小說結構上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7-23 23:15:10

1. 矛盾《子夜》第一二章在描寫人物,環境時有什麼特點以及在整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一、矛盾《子夜》第一二章在描寫人物,用環境塑造人格,在人物塑造中,關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運、精神狀態等,而是他們所體現的時代特色,

二、作用:描寫了人物的生活細節,並且常常寓深刻的思想於平凡的生活細節描寫之中。這些細節描寫的特點既是實在的,又是具有象徵性的。

2. 簡析茅盾《子夜》的思想及藝術特點。

《子夜》的思想內涵是:通過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苦心經營實業,卻最終無奈地被代表買辦階級的趙伯韜吞並的這一事實,有力地駁斥了當時托派分子「中國已處於資本主義社會,具備獨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一謬論。
藝術特色
1.作品題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會生活紛繁萬狀,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場面如鏈,交叉出現;人物如星,忽閃忽逝,但整個人物事態的展開又條貫井然,紛而不亂。《子夜》蛛網式的密集結構,表現社會變遷的復雜內容,這種龐大結構所展示的組織人物與事件的辦法之多,敘事角度的變化之繁,足以證明茅盾豐富的創作經驗與對素材的駕馭能力。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復雜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關系的復雜性。他在《子夜》的構思和搜集過程中反復調查研究,所以他對產業界、金融界的情況瞭然於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動的形象真實、細致地再現生活,在同一類作品中獨領風騷。
2.情節結構
《子夜》的情節結構,茅盾處理得相當成功的,各條線索齊頭並進,中心突出,既相對獨立,又縱橫交織,使生活內容和眾多的人物、事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藝術的整體,像一座縱橫交錯又渾然一體的建築群。
3.人物塑造
《子夜》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茅盾在人物塑造中,關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運、精神狀態等,而是他們所體現的時代特色,是時代、階級和政治思想斗爭在人物身上所銘刻的烙印,是他們所具有的社會意識形態性。他筆下的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這種強烈的時代色彩,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是茅盾創造人物的根本原則。
《子夜》之所以一發表就引起轟動,關鍵在於它成功地塑造了吳蓀甫這個中國文學史上從未塑造過的民族資本家的人物典型,並以他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個上海的社會生活,照亮了在這里活動的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運,以及他們與歷史糾葛的方方面。
茅盾塑造的人物,既是時代的、階級的和一定思想傾向的代表,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他筆下的其他人們,如趙伯韜,靜女士等都是不朽的藝術典型,在他們身上,有著強烈的、厚重的時代氣息和自身鮮明的個性,構成一個獨立而完整的藝術世界。
4.真實准則
茅盾執著於現實人生,傾心於藝術的真實,在他的文學作品中,「真實」永遠是他的一條准則。他對自然主義大力弘揚與倡導,並對與之相近的現實主義懷著虔誠的捍衛熱情。他力圖避免當時文壇上的左傾機械論的通病。生活實感正是茅盾最為關切的,在他看來,充實的生活,比正確的觀念和純熟的技術更重要。
5.史詩性質
中國小說歷來受到「史傳」傳統和「詩騷」傳統的深刻影響與滲透。茅盾的《子夜》依然處在這兩大傳統互動的框架之中,一方面,茅盾為意識形態化的歷史觀念提供鮮明的、形象化的歷史圖景,深入地解釋了30年代國內經濟斗爭、階級斗爭的現實,得出的是符合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歷史結論。另一方面,茅盾也沒有忘記「言志抒情」的「詩」的功能,他將個人的、感性的歷史經驗編織在對具體人物的塑造中,他在作品中寄予的人文反思、人道批評。史詩性的現實主義創作有更大的規模與氣勢,反映一個歷史時期更為廣闊、更為復雜的社會面貌,因而更能顯示出這個時代的本質特徵。

3. 茅盾《子夜》藝術特色

《子夜》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現分析其中的幾個特色。 1.作品題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會生活紛繁萬狀,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場面如鏈,交叉出現;人物如星,忽閃忽逝,但整個人物事態的展開又條貫井然,紛而不亂。《子夜》蛛網式的密集結構,表現社會變遷的復雜內容,這種龐大結構所展示的組織人物與事件的辦法之多,敘事角度的變化之繁,足以證明茅盾豐富的創作經驗與對素材的駕馭能力。《子夜》有五條重要線索貫穿始終;①以買辦資本家趙伯韜,金融資本家杜竹齋、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等人為代表的公債交易所中「多頭」和「空頭」的投機活動;②在世界經濟危機,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以軍閥混戰等影響下的民族工業的興辦,掙扎和最後的徹底破產;③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反抗資本家殘酷剝削的怠工,罷工斗爭;④如火如荼的農村革命運動,使吳老太爺倉皇出逃,曾滄海暴死街頭,吳蓀甫「雙橋王國」美夢徹底破滅;⑤依附於資產階級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虛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尋求刺激的變態心理以及苦悶抑鬱的精神狀態等。通過這五條重要線索,《子夜》試圖概括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包活城鄉、工商、軍政、勞資、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僕關系等各個社會層面的生活圖景。 2.情節結構 《子夜》的情節結構,茅盾處理得相當成功的,各條線索齊頭並進,中心突出,既相對獨立,又縱橫交織,使生活內容和眾多的人物、事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藝術的整體,像一座縱橫交錯又渾然一體的建築群。 完整概括中國現代革命史的宏偉構思,茅盾是寫歷史畫卷的大手筆,概括歷史完整畫卷的巨匠。他的創作是藝術化的歷史,歷史化的藝術。通觀茅盾的作品,我們可以窺見中國現代革命史的復雜斗爭,尋覓到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各種傾向,各種代表心物的音容笑貌。 茅盾創作《子夜》時,明確地提出要「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要以農村與都市的對比反映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正是出於對社會面貌整體把握的需要,他把吳蓀甫設計成紗廠老闆,因為這一角色便於「聯系農村與都市」。 《子夜》不僅顧及到社會空間上的全景展現,而且更注意社會結構的全景式表層模擬。他把每一個都作為他所屬的階級的「標本」來塑造。寫出他們所具有的社會角色特性。像吳蓀甫、趙伯韜、等不同類型的資本家,像吳老太爺、曾滄海、等不同特點的地主。像李玉亭、范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識分子,既是「單個人」,又都是帶有特指意義的社會角色。他們個人的命運、事實上反映了某一社會群類的基本狀況。 在進行大規模的全景式描寫時,茅盾注意在具體的情節安排上虛實結合、遠近結合,因為這樣才能顯示出作品的色彩與波瀾,也才符合生活的實際。 他以城市為近景,以農村為遠景的布局,以光怪陸離的城市為主要的生活舞台,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談論或政治形勢的變化,起伏不斷地引出農村這一條線索。在圍繞吳蓀甫這個中心人物引出各種經濟斗爭和階級斗爭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安排線索,形成虛實結合,疏密相間的布局。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茅盾與那些提筆一瀉千里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他這種闊大的構思,為我們貢獻出《子夜》這樣一部概括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的完整面貌的網路全書。3.人物塑造 《子夜》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茅盾在人物塑造中,關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運、精神狀態等,而是他們所體現的時代特色,是時代、階級和政治思想斗爭在人物身上所銘刻的烙印,是他們所具有的社會意識形態性。他筆下的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這種強烈的時代色彩,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是茅盾創造人物的根本原則。 《子夜》之所以一發表就引起轟動,關鍵在於它成功地塑造了吳蓀甫這個中國文學史上從未塑造過的民族資本家的人物典型,並以他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個上海的社會生活,照亮了在這里活動的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運,以及他們與歷史糾葛的方方面面。 吳蓀甫生不逢時,在中國半殖民地的現實環境中雄心勃勃地企圖發展民族工業,結果以破產的悲劇而告終。茅盾一方面從政治上對個人物的階級屬性進行了深刻解剖,注意寫出他作為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兩面性,毫不掩飾他在思想上的反動性,如罵共產黨,搬兵鎮壓農民暴動等;但另一方面,茅盾對他的贊賞幾乎不加掩飾,這個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即使倒台崩潰,也落得像個巨人,並因此而透出某些悲劇感。他的悲劇是中國現代企業家生不逢時、壯志未酬的悲劇。 吳蓀甫是現代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資產階級形象中出現得最早、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 茅盾塑造的人物,既是時代的、階級的和一定思想傾向的代表,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他筆下的其他人們,如趙伯韜,靜女士等都是不朽的藝術典型,在他們身上,有著強烈的、厚重的時代氣息和自身鮮明的個性,構成一個獨立而完整的藝術世界。 4.真實准則 茅盾執著於現實人生,傾心於藝術的真實,在他的文學作品中,「真實」永遠是他的一條准則。他對自然主義大加弘揚與倡導,並對與之相近的現實主義懷著虔誠的捍衛熱情。他力圖避免當時文壇上的左傾機械論的通病。生活實感正是茅盾最為關切的,在他看來,充實的生活,比正確的觀念和純熟的技術更重要。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復雜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關系的復雜性。他在《子夜》的構思和搜集過程中反復調查研究,所以他對產業界、金融界的情況瞭然於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動的形象真實、細致地再現生活,在同一類作品中獨領風騷。 5.史詩性質 中國小說歷來受到「史傳」傳統和「詩騷」傳統的深刻影響與滲透。茅盾的《子夜》依然處在這兩大傳統互動的框架之中,一方面,茅盾為意識形態化的歷史觀念提供鮮明的、形象化的歷史圖景,深入地解釋了30年代國內經濟斗爭、階級斗爭的現實,得出的是符合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歷史結論。另一方面,茅盾也沒有忘記「言志抒情」的「詩」的功能,他將個人的、感性的歷史經驗編織在對具體人物的塑造中,他在作品中寄予的人文反思、人道批評。史詩性的現實主義創作有更大的規模與氣勢,反映一個歷史時期更為廣闊、更為復雜的社會面貌,因而更能顯示出這個時代的本質特徵。 以《子夜》為起點的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的大部分作品,形成了相當穩定的創作模式,一批作家開始認同和嘗試這種創作模式,他們以極大的興趣關注社會現實,正面描寫社會的主要矛盾,所以,人們稱之為社會剖析小說。30年代後,由茅盾所開創的這一種形態的現實主義小說傳統漸漸地上升為主流,並在五六十年代達到了高峰。 《子夜》的藝術成就是最突出的,它以驚人的藝術力量表現了30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的各階級的矛盾與斗爭,提出並回答當年最重要的社會問題,可以說《子夜》是我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中出現的第一部成功的長篇小說,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作者對我國現代文學史的重大貢獻。

參考:http://..com/link?url=R6GTCT2HcrE0Vd9Q2Of-_h9RyCO1dqziC6G6IHbYyZ_9heBSNxHJgRyDTUR1eTCZhe

4. 子夜這部小說鮮明性的特點有哪些,舉例說明一下

相關賞析奉上,請你參考:
《子夜》是茅盾最優秀的社會分析小說。通過對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等人的刻畫,展示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卷,史詩性的再現了中國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統治階級重壓下的悲劇命運。《子夜》標志著茅盾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

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具有雙重性格:一方面強大、自信、有抱負、有手腕;另一方面卻軟弱、空虛。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封建官僚不滿;另一方面又敵視工農。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是貫串《子夜》全書的主線。環繞這條主線,《子夜》反映了一九三一年左右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面貌。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動在這樣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上,而且通過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發展,鮮明有力地顯示了整個時代的發展趨向和壯闊波瀾。它以上海為中心,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全貌;寫的是一九三一年兩個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這些事件里又隱伏著中國社會過去和未來的脈絡。將紛紜復雜而具有重大歷史社會意義的生活現象通過謹嚴宏大的藝術結構表現出來,這是茅盾作為我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最值得重視和學習的地方。

在藝術上,《子夜》是—部典型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作品採用了典型化和類型化的手法來塑造人物:作品將人物分為若干類型,資本家,知識分子,農民等。而在資本家中又分為買辦資本家、民族資本家和小資本家等。分別賦予他們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性格。

廣闊的社會背景,復雜的人物關系,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刻劃人物性格:如吳蓀甫就是通過他在政治斗爭、經濟活動以及家庭生活各個方面的糾葛,或以簡潔有力的敘述,或以音容笑貌,或藉助於一連串的故事,或利用環境的變幻,細致地表現了他的名種不同的心理活動,突出他的色厲內荏的性格。

生動細膩的人物心理:既善於以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心理狀態,又善於對人物進行心理分析,同時還善於用環境氣氛烘託人物心情。例如當吳蓀甫聽說公債投機失敗後與老媽子苟且的場面的敘述,典型反襯出一貫謹嚴的強人吳蓀甫的頹唐的心理和脆弱的性格。

個性化的語言:不僅人物語言個性化,而且作品的敘述語言也體現出人物的個性氣質。人物語言是對白口語化,不過由於某些人物身份的關系,在—定的場合也使用文言及半白半歐化語言,二是人物對話大多有個性特徵;吳蓀甫語多專橫尖刻;趙伯韜則老辣奸詐;屠維岳則舒緩自如,語中有刺;范博文則消極頹廢。敘述語言,雄健而又精細,以第一章中吳老太爺進入大上海最為典型。

宏大嚴謹的結構:場面宏大,頭緒繁多。作品既寫了鄉村,寫了鄉村混亂的農民暴動;又寫了城市,寫了城市中資產階級的偶諛我詐,寫了城市中工人的罷工,寫了城市中的知識分子的紙醉金迷。作品雖然線索眾多,但主次分明。在城市和鄉村這兩大線索中,以城市為主;在城市的眾多線索之中,又以資本家之間的爭斗為主。而且作品前後呼應,迴旋開合,運用自如。

很強的理性色彩:從寫作過程到作品的架構等體現了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對趙伯韜的醜化和對吳蓀甫社會性格兩面性的刻畫都體現了很強的無產階級革命觀念。更不要說,給吳蓀甫所設計的失敗的結局就是為了參與當時的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爭了。

《子夜》的成功決不是偶然的。同文學史上所有成功的作家一樣,茅盾特別注意於研究人以及人和人的關系。他有廣泛的社會經驗,又力圖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各種現象,揭示其重大的意義,形成作品的主題思想。《子夜》的孕育和產生正是這樣的,這也是《子夜》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 .試從題材、人物塑造、結構和心理描寫等方面,評論《子夜》的藝術特色

.試從題材、人物塑造、結構和心理描寫等方面,評論《子夜》的藝術特色,就是人物塑造。

6. 簡述《子夜》所具備的哪些特點使其成為「社會剖析小說的傑出代表」

《子夜》的思想內涵是:通過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苦心經營實業,卻最終無奈地被代表買辦階級的趙伯韜吞並的這一事實,有力地駁斥了當時托派分子「中國已處於資本主義社會,具備獨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一謬論。
藝術特色
1.作品題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會生活紛繁萬狀,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場面如鏈,交叉出現;人物如星,忽閃忽逝,但整個人物事態的展開又條貫井然,紛而不亂。《子夜》蛛網式的密集結構,表現社會變遷的復雜內容,這種龐大結構所展示的組織人物與事件的辦法之多,敘事角度的變化之繁,足以證明茅盾豐富的創作經驗與對素材的駕馭能力。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復雜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關系的復雜性。他在《子夜》的構思和搜集過程中反復調查研究,所以他對產業界、金融界的情況瞭然於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動的形象真實、細致地再現生活,在同一類作品中獨領風騷。
2.情節結構 《子夜》的情節結構,茅盾處理得相當成功的,各條線索齊頭並進,中心突出,既相對獨立,又縱橫交織,使生活內容和眾多的人物、事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藝術的整體,像一座縱橫交錯又渾然一體的建築群。
3.人物塑造 《子夜》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茅盾在人物塑造中,關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運、精神狀態等,而是他們所體現的時代特色,是時代、階級和政治思想斗爭在人物身上所銘刻的烙印,是他們所具有的社會意識形態性。他筆下的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這種強烈的時代色彩,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是茅盾創造人物的根本原則。
《子夜》之所以一發表就引起轟動,關鍵在於它成功地塑造了吳蓀甫這個中國文學史上從未塑造過的民族資本家的人物典型,並以他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個上海的社會生活,照亮了在這里活動的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運,以及他們與歷史糾葛的方方面。
茅盾塑造的人物,既是時代的、階級的和一定思想傾向的代表,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他筆下的其他人們,如趙伯韜,靜女士等都是不朽的藝術典型,在他們身上,有著強烈的、厚重的時代氣息和自身鮮明的個性,構成一個獨立而完整的藝術世界。
4.真實准則 茅盾執著於現實人生,傾心於藝術的真實,在他的文學作品中,「真實」永遠是他的一條准則。他對自然主義大力弘揚與倡導,並對與之相近的現實主義懷著虔誠的捍衛熱情。他力圖避免當時文壇上的左傾機械論的通病。生活實感正是茅盾最為關切的,在他看來,充實的生活,比正確的觀念和純熟的技術更重要。

7. 茅盾的《子夜》創作特點是什麼

茅盾的《子夜》創作特點是:
1、嚴謹宏大的結構:以人物為主,圍繞中心軸;
2、史與詩的結合,典型環境的塑造;
3、勾畫人物,注重心理描寫;
4、每個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作品簡介: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作者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漢族,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里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茅盾的作品語言優美,簡練,長篇小說敘事方式從不拖泥帶水,散文意境深遠。

8. 茅盾 (子夜)結構特點和線索是什麼

《子夜》蛛網式密集結構的主要線索:
1、趙伯韜、杜竹齋、吳蓀甫等人參與的公債交易所的投機活動。
2、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辦、掙扎和最後的徹底破產。
3、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的反抗斗爭。
4、如火如荼的農村革命運動。
5、「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生存狀態
《子夜》蛛網式的密集結構,適合用來表現社會變遷的復雜內容,這種龐大結構所展示的組織人物與事件的辦法之多,敘事角度的變化之繁,足以證明茅盾豐富的創作經驗與對素材的駕馭能力。

9. 闡述《子夜》的社會分派小說特點

一、具有鮮明的理性色彩;

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階級性;

三、故事情節的發展與當時的社會矛盾直接相關。

這種又被稱為"全新的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的小說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時期文學研究會的"人生派"小說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從原來的張揚個性為主改變為全景式反映正在發生的社會現實為主,成為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標志,這也正是"社會分析派"區別於其它文學流派的特質。

從這個意義上就可以說,"社會剖析小說"在30年代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學範式,從而決定了它在文學史上獨有的地位,茅盾在這一流派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子夜》和《林家鋪子》等一批具有社會剖析小說特點的作品,代表著這一流派的最高成就。

(9)子夜在人物塑造和小說結構上的特點擴展閱讀

《子夜》賞析

《子夜》是茅盾於1932年間創作的長篇小說,這篇作品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子夜》這本書以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蒲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矛盾和斗爭為線索,圍繞這條線索,反映了1931年左右中國的社會環境。

當時,國際上發生了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帝國主義加大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國民黨內部矛盾激化,軍閥混戰。經濟侵略與軍閥混戰破環了農村經濟和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民族工商業者又通過投機的公債生意或對工人的剝削來擺脫自身的危機,挽回破產的局勢,工人階級因此奮起反抗,革命形勢更加緊急,威脅著國民黨反動政權,中國革命正在不斷向高潮發展

10. 茅盾的《子夜》在現代長篇小說的結構方面有何重要貢獻

《子夜》結構的突出特點表現在:她把眾多的人物,復雜的矛盾,紛繁的線索,瞬息萬變的斗爭,廣闊的生活場面,集中在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加以表現,透過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發展,鮮明有力地顯示了整個時代的發展趨向和壯闊波瀾,顯示出高超的結構藝術才能,從一個側面顯示出茅盾「寫大時代」、寫「全般社會」的藝術追求。
首先,它以波瀾壯闊的總體結構展現了三十年代初中國的都市生活。在這部書中,作者共寫了九十多個人物,涉及到思想、政治、經濟等許多領域。它通過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聯系和矛盾,構成了一系列的情節、一系列的具體事件,前後勾聯,結構縝密,波瀾迭起而不迷亂,主次穿插而渾為一體。小說以上海這個典型的大都市作為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以吳蓀甫為中心安排了「吳公館」、「交易所」、「裕華絲廠」三個主要活動場所,這樣就便於各種錯綜矛盾沖突的展開。吳公館是各種人物活動的舞台,差不多所有的矛盾沖突都牽動著吳公館的興衰史;交易所瞬息萬變,更有利於展開各種矛盾沖突,不論是民族工業資本家與買辦金融資本家的矛盾斗爭,或者是軍閥混戰和投機市場的微妙關系,或者是農村階級斗爭和金融市場的曲折關系等,都得到集中的表現;裕華絲廠主要作為民族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矛盾斗爭的主要場所,而且也可以把都市和農村的矛盾聯系起來。這種典型環境的安排,使各種矛盾沖突可以在不同的場所得到最集中的表現,顯得結構緊湊,宏大縝密。這種「大關節」與「小關節」互相配合,緊密銜接,協調一致的藝術效果,正是茅盾作為中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的深厚的生活基礎和卓越的藝術才能的體現。
其次,紛繁復雜、縱橫交錯的故事線索,主次分明、交錯推進,有條不紊地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小說的開端提出了三條線索,但又以一條樞紐性的主線貫穿始終,這就是以吳蓀甫發展「事業」的活動為軸心,以同他發生直接矛盾的幾個方面為描寫重點,形成了主線發展和幾條支線起伏的網狀整體結構。吳蓀甫的活動,關聯著交易所公債買賣的狂潮起落,上海絲織業盛衰,裕華絲廠的工人罷工,雙橋鎮的農民革命。他的家庭和他的社交活動又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因此,小說相應地形成了上述幾條貫穿全篇始終的線索。而在每一條主要線索之中,又穿插一些小線索。譬如,寫裕華絲廠的工人罷工斗爭,作者不僅寫了工人群眾的悲慘生活,也寫了資本家的反動面目,資本家走狗的虛偽陰險,黃色工會內部的互相傾軋,以及地下黨領導人物的路線分歧等等。由於作者事先在構思上「用過一番心」(「並非憑一時的沖動寫的」),對每個人物的性格發展以及連帶關系都作過周密的通盤的考慮,因此,這部長篇巨著盡管情節復雜,事件浩繁,但線索明晰,蘩而不亂;環環相扣,有條不紊。顯示出作者駕馭與組織材料的非凡能力和很強的理性色彩。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小說的環境描寫同樣也體現了茅盾作品「史詩」般宏偉構思的特點。作者以「鳥瞰+局部」的方式,在三十年代初中國大都市上海這樣的廣闊社會背景上,去剖析生活的橫斷面,在生活的橫斷面里對主要人物的性格命運進行真實的刻畫。譬如,吳蓀甫剛出場時,作者描寫了他到戴生昌輪船碼頭是頤指氣使的情景,活脫脫地烘託了吳蓀甫的處處受人尊敬。到了後半部,處境危難的吳蓀甫回到家中,作者特地描寫了吳家此時「公館不象個公館」的環境,很好地表現了吳此時的精神狀態。
總之,《子夜》的結構集中地體現了茅盾的創作思想及其在文學上的藝術追求,最主要的特點是:作者嚴格遵循主要人物的性格發展邏輯和主題思想表達的需要,採用多種藝術手段,從紛繁的線索中突出主線,從眾多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在大的背景上剖析生活的橫斷面,主次分明,交錯推進,波瀾起伏,錯綜有致,寫出了「大時代」,寫出了「全般社會」,具有「史詩」般的藝術魅力。

閱讀全文

與子夜在人物塑造和小說結構上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主人公顧歡的小說 瀏覽:174
古風言情關於白錦小說 瀏覽:104
新浪免費小說下載txt電子書 瀏覽:73
誰有古代言情穿越重生小說 瀏覽:83
主人公叫梁天的小說叫什麼 瀏覽:579
女主穿越男主愛女配的古代小說 瀏覽:498
和地獄詭探好看的小說下載 瀏覽:779
免費穿越小說閱讀名門惡女 瀏覽:374
小說作者黑風 瀏覽:350
蕭瑟良寫的小說 瀏覽:598
好看的仙田小說 瀏覽:251
鬼馬星小有聲小說全集 瀏覽:384
車禍夫妻共同穿越小說 瀏覽:229
單女主非種馬歷史小說 瀏覽:235
雙腿緊緊鎖住他的腰玄幻小說 瀏覽:932
女主母親是穿越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865
天道名字的小說 瀏覽:556
寫小說讀者群體選男生還是女生 瀏覽:922
醫生病人言情現代小說 瀏覽:325
毒吻小說好看嗎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