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武俠小說人物描寫集粹

武俠小說人物描寫集粹

發布時間:2021-07-19 02:32:23

1. 有誰知道一本小說<天問>不是屈原的!

天問
《天問》

《天問》藝術上的獨創,在中國詩歌史上絕無僅有,這首先表現為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熱烈的情感相結合。《天問》全詩都由問句組成,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歷史、社會的深思熟慮後的見解、質疑,極富哲理,但它同時是一篇滿含激情的文學作品,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長詩。其次,《天問》通過眾多疑問詞和虛詞的運用,不同句式的變化,使全詩錯落有致、疾徐相間,獨具風采。句式、問式的錯綜變化,加上豐富的感情色彩,構成了全詩雄肆活脫、窮極幽渺的風格,取得了奇氣襲人的效果。

《天問》是一篇充滿強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學情思的經典詩作。郭沫若先生稱:「其實《天問》這篇要算空前絕後的第一等奇文字」。(《屈原研究》)有學者講,它集中反映了屈原的學術思想,可謂切中了屈原那蓬勃涌動的理性思想的脈博。可以說《天問》一篇,是屈原對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總體認識的總結與升華的一種藝術再現,在那個時代,已不啻構建了一座精神和思想的巨峰。還有學者提出,《天問》是屈原在掌握了楚國巫史文獻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一部文學作品,這一點從它涉獵廣泛的170餘個問題上,是完全可以得到印證的。

《楚辭》篇名。屈原作。關於「天問」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說:「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這是一種解釋。另一種解釋是,即自夏殷以來,天被視作萬物之主,是統攝萬類群生的,一切高遠神異不可知之事,都可用「天」來統稱,所以有關萬事萬物的疑問,也可以統稱為「天問」。關於《天問》的寫作背景和緣由,王逸《楚辭章句》說是屈原被放逐後,憂心愁慘,彷徨山澤,他走進楚國的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畫有天地、山川、神靈、古代賢聖、怪物等故事,於是當場題辭,寫下此篇,用以排解憤懣、舒瀉愁思。此說不一定可靠。至於《天問》的寫作時間,也不一定如王逸所說在頃襄王之世屈原被放逐以後,也有可能作於懷王之時。

《天問》的內容異常豐富,問及天、地、人之事,表達了作者對宇宙、人生、歷史、乃至神話傳說的看法。全詩凡374句,提出了172個問題(統計標准不一,一說116問)。由於存在錯簡或脫漏等情況,其中有一些文理不順的現象。但總的看來,還是有序可循的。王夫之曾經指出:「篇內事雖雜舉,而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追述往古,終於以楚先,未嘗無次序存焉。」(《楚辭通釋》)自篇首至「曜靈安藏」,以天事為主,雜以與天事有關的神話;自「不任汨鴻」至「烏焉解羽」,以地事為主,包括鯀禹治水傳說;自「禹之力獻功」至篇末,都是史事,夏代事最詳,最後以楚國事為主,憂國情緒在這部分里頗為明顯,但從文氣上看似乎未完,恐是脫漏所致。全詩表現了作者淵博的學識、深沉的思考和豐富的想像,反映了他大膽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其中述及天體及歷史傳說,多為先秦時期的齊、魯、三晉北方中原地區產生的諸書所不道,可能出於楚國所傳舊史,即《□杌》及左史倚相所傳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天問》圖明代蕭雲從作《天問》圖明代蕭雲從作

《天問》在語言運用上與《楚辭》的其他篇章不盡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沒有「些」、「只」之類的語尾助詞。句式以四言為主,間雜以三、五、六、七言,大致上四句一節,每節一韻,節奏、音韻自然協調。有一句一問、二句一問、三句一問、四句一問等多種形式,又用「何」、「胡」、「焉」、「幾」、「誰」、「孰」、「安」等疑問詞交替變化,因而盡管通篇發問,讀來卻圓轉活脫而不呆板,參差錯落而有風致。所以前人評論說:「或長言,或短言,或錯綜,或對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復,或數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險,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諸法備盡,可謂極文章之變態。」(俞樾《評點楚辭》引孫□語)這構成了《天問》獨特的藝術風格。

《天問》作連續發問,有一問到底之勢,體式比較特殊。但先秦書中亦不乏其例。零星數句的如《莊子·逍遙游》:「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全章整節的如《莊子·天運》篇「天其運乎」至「敢問何故」,以及《列子·湯問》篇「湯問於夏革」一段。接近於全篇的如《逸周書·周祝解》「故萬物之所生也」至「牝牡之合,孰交之」。又,《莊子·天下》篇也說到:「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辭而應,不慮而對,遍為萬物說。」可見屈原前後已有好些《天問》體式的文章論著。不但如此,在世界古代經典中,亦可發現與《天問》類似的詩篇。如印度《梨俱吠陀·創造之歌》第一章第六段寫道:「孰知其真?孰窮其故?何所自在?何因而作?明神繼之,合此造化,是誰知之?孰施行之?」伊斯蘭《火教經》(伊朗《波斯古經》)有:「誰分大地,下麗於天,以免於傾?水與植物,誰孽生之?誰役風雲,周道是遵?嗚呼智人,誰更啟我善心?」《舊約全書·約伯記》也說:「是誰定天地的尺度?是誰把准繩拉在其上?他的根基安置在何處?他的路標是誰安放的?……光明從何而至?黑暗原來位於何所?」幾個文明古國的哲人不約而同地發出這類問題,並形諸吟詠,頗堪尋味。但作為長篇哲理詩,《天問》可謂獨步一時。

《天問》問世之後,摹擬的作品為數不少。晉傅玄有《擬天問》,梁江淹有《遂古篇》,北齊顏之推有《歸心篇·釋一》,唐楊炯有《渾天賦》,柳宗元有《天對》,明方孝孺有《雜問》,王廷相有《答天問》95首,黃道周有《續天問》,清李雯也有《天問》。至於用《天問》體寫詩詞的就更多了。

天問

·屈原·

曰 遂古之初 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 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 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 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 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 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 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 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 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 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 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 列星安陳

出於湯谷 次於濛汜

自明及晦 所行幾里

夜光所德 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 而顧菟在腹

女岐無合 夫焉取九子

伯強何處 惠氣安在

何闔而晦 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 曜靈安藏

不任汩鴻 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 何不課而行之

鴟龜曳銜 鯀何聽焉

順欲成功 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鯀 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 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 而厥謀不同

洪泉極深 何以窴之

地方九則 何以墳之

河海應龍 何畫何歷

鯀何所營 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 墜何故以東南傾

九州安錯 川穀何洿

東流不溢 孰知其故

東西南北 其修孰多

南北順橢 其衍幾何

昆侖縣圃 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 其高幾里

四方之門 其誰從焉

西北辟啟 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 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 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獸能言

焉有虯龍 負熊以游

雄虺九首 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 枲華安居

一蛇吞象 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 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 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 鬿堆焉處

羿焉彃日 烏焉解羽

禹之力獻功 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塗山女 而通之於台桑

閔妃匹合 厥身是繼

胡維嗜不同味 而快鼌飽

啟代益作後 卒然離蠥

何啟惟憂 而能拘是達

皆歸「身矢」鞠 而無害厥躬

何後益作革 而禹播降

啟棘賓商 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 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 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 而妻彼雒嬪

馮珧利決 封豨是射

何獻蒸肉之膏 而後帝不若

浞娶純狐 眩妻爰謀

何羿之射革 而交吞揆之

阻窮西征 岩何越焉

化為黃熊 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 莆雚是營

何由並投 而鯀疾修盈

白霓嬰茀 胡為此堂

安得夫良葯 不能固藏

天式從橫 陽離爰死

大鳥何鳴 夫焉喪厥體

蓱號起雨 何以興之

撰體協肋 鹿何膺之

鰲戴山抃 何以安之

釋舟陵行 何以遷之

惟澆在戶 何求於嫂

何少康逐犬 而顛隕厥首

女歧縫裳 而館同爰止

何殿易厥首 而親以逢殆

湯謀易旋 何以厚之

覆舟斟尋 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 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 湯何殛焉

舜閔在家 父何以鱞

堯不姚告 二女何親

厥萌在初 何所憶焉

璜台十成 誰所極焉

登立為帝 孰道尚之

女媧有體 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 終然為害

何肆犬體 而厥身不危敗

吳獲迄古 南嶽是止

孰期去斯 得兩男子

緣鵠飾玉 後帝是饗

何乘謀夏桀 終以滅喪

帝乃降觀 下逢伊摯

何條方致罰 而黎服大說

簡狄在台 嚳何宜

玄鳥致貽 女何喜

該秉季德 厥父是臧

胡終弊於有扈 牧夫牛羊

干協時舞 何以懷之

平肋曼膚 何以肥之

有扈牧豎 雲何而逢

擊床先出 其命何從

恆秉季德 焉得夫朴牛

何往營班祿 不但還來

昏微遵跡 有狄不寧

何繁鳥萃棘 負子肆情

眩弟並淫 危害厥兄

何變化以作詐 後嗣而逢長

成湯東巡 有莘爰極

何乞彼小臣 而吉妃是得

水濱之木 得彼小子

夫何惡之 媵有莘之婦

湯出重泉 夫何辠尤

不勝心伐帝 夫誰使挑之

會朝爭盟 何踐吾期

蒼鳥群飛 孰使萃之

列擊紂躬 叔旦不嘉

何親揆發 定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 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 其罪伊何

爭遣伐器 何以行之

並驅擊翼 何以將之

昭後成游 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 逢彼白雉

慕王巧梅 夫何為周流

環理天下 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 何號於市

周幽誰誅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側 何罰何佑

齊桓九會 卒然身殺

彼王紂之躬 孰使亂惑

何惡輔弼 讒諂是服

比干何逆 而抑沈之

雷開何順 而賜封之

何聖人之一德 卒其異方

梅伯受醢 箕子佯狂

稷維元子 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 鳥何燠之

何馮弓挾矢 殊能將之

既驚帝切激 何逢長之

伯昌好衰 秉鞭作牧

何令徹彼岐社 命有殷國

遷藏就岐 何能依

殷有惑婦 何所譏

受賜茲醢 西伯上告

何親就上帝罰 殷之命以不救

師望在肆 昌何識

鼓刀揚聲 後何喜

武發殺殷 何所悒

載屍集成 何所急

伯林雉經 惟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 夫誰畏懼

皇天集命 惟何戒之

受禮天下 又使至代之

初湯臣摯 後茲承輔

何卒官湯 尊食宗緒

勛闔夢生 少離散亡

何壯武厲 能流厥嚴

彭鏗斟雉 帝何饗

受壽永多 夫何長

中央共牧 後何怒

蜂蛾微命 力何固

驚女採薇 鹿何佑

北至四水 萃何喜

兄有噬犬 弟何欲

易之以百兩 卒無祿

薄暮雷電 歸何憂

厥嚴不奉 帝何求

伏匿穴處 爰何雲

荊勛作師 夫何長
悟過改更 我又何言
吳光爭國 久余是勝
何環穿自閭社丘陵 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長
何試上自予 忠名彌彰

賞析:
何謂「天問」?王逸《楚辭章句》說: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又據傳屈原被逐,憂心愁慘,旁徨山澤,過楚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有天地、山川、神靈、古代賢聖、怪物等故事,因而「呵壁問天」,這種說法雖有一定歷史文獻的記載及文物可作參考,但未必就是屈原寫《天問》的真實起因。《天問》中,問天地、日月、山川、靈異之外,它所涉及的人事,大多有當時的現實意義。因此,屈原所提出的問題不會是僅僅根據廟堂壁畫。而是有他主觀上的選擇並經他精心結撰的。從全文的先後次序來看,先天地自然後三代史實,而以楚國的賢君愚臣作為結尾,這里顯著地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動機與創作意圖,因此,這篇包含著作者深層思想結晶的《天問》,不可能是他「呵壁問天」的即興之作。
【賞析一】
《天問》是屈原所作楚辭中的一篇「奇」文:說它奇,不僅由於藝術的表現形式不同於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從作品的構思到作品所表現出來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絕的內容顯示出作者驚人的藝術才華,表現出詩人非凡的學識和超卓的想像力!

何謂「天問」?王逸《楚辭章句》說: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又據傳屈原被逐,憂心愁慘,旁徨山澤,過楚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有天地、山川、神靈、古代賢聖、怪物等故事,因而「呵壁問天」,這種說法雖有一定歷史文獻的記載及文物可作參考,但未必就是屈原寫《天問》的真實起因。《天問》中,問天地、日月、山川、靈異之外,它所涉及的人事,大多有當時的現實意義。因此,屈原所提出的問題不會是僅僅根據廟堂壁畫。而是有他主觀上的選擇並經他精心結撰的。從全文的先後次序來看,先天地自然後三代史實,而以楚國的賢君愚臣作為結尾,這里顯著地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動機與創作意圖,因此,這篇包含著作者深層思想結晶的《天問》,不可能是他「呵壁問天」的即興之作。

《天問》是屈原思想學說的集粹,所問都是上古傳說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萬象之理,存亡興廢之端,賢凶善惡之報,神奇鬼怪之說」,他似乎是要求得一個解答,找出一個因果。而這些問題也都是春秋、戰國以來的許多學人所探究的問題,在諸子百家的文章里,幾乎都已討論到。屈子的《天問》則以惝恍迷離的文句,用疑問的語氣說出來以成此鉅制,這就是屈子所以為詩人而不是「諸子」的緣由。而「天」字的意思,戰國時代含義已頗廣泛。大體說來,凡一切遠於人、高於人、古於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為的事與物,都可用「天」來統攝之。對物質界說,又有本始、本質、本原的意思。《易·系詞》中說:「法象莫大乎天地。」《天問》的天,也頗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與道家的「道」字,《易經》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這些「法象」的名詞,屈原為楚之宗室重臣,有豐富的學識和經歷,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頗有整齊百家、是正雜說之意,《天問》的光輝和價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現於讀者面前了!

從全詩的結構及內容來看,全詩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為基本格式的長詩,對天文、地理、歷史、哲學等許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一說一百五十多個)問題,這些問題有許多是在他那個時代尚未解決而他有懷疑的,也有明知故問的,對許多歷史問題的提問,往往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見解和對歷史的總結、褒貶;對自然所提的問題,表現的是作者對宇宙的探索精神,對傳說的懷疑,從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時代人進步的宇宙觀、認識論。《天問》以新奇的藝術手法表現精深的內容,使之成為世界文庫中絕無僅有的奇作。

全詩總體看來大致可分兩大部分。每部分中又可分為若干小節。

從篇首至「曜靈安藏」,這部分屈子問的是天,宇宙生成是萬事萬物的先決,這便成了屈原問難之始,其中從「遂古之初」至「何以識之」問的是天體的情況,「明明暗暗」四句講宇宙陰陽變化的現象。第二小節自「圜則九重」到「曜靈安藏」則是對日月星辰提問:它們何以不會墜落?太陽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陰晴圓缺?以及有關日月的一些傳說的疑問。從「不任汩鴻」起問的地事,從禹治水過渡到「九州安錯……何氣通焉」說的是古傳說中關於地球的一些情況,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則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現象發問。第三節從「焉有石林」到「烏焉解羽」一節多為二句一問,都是當時民間傳說中的怪事。

以上《天問》的第一大部分,大體是就自然界的事物發問,並聯想到與自然有關的一些神話與歷史傳說,文章富有變化,聯想豐富而有情致,除少數可能有錯簡外(如「河海應龍」二句或為錯簡,或有失誤),不能以後人習慣的文章結構之法去看它,而認為是「與上下文不屬」,雜亂而無章法。

從「禹之力獻功」起,對大量的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與史實提出了問題,這些各種各樣的人事問題構成了《天問》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鯀、禹、共工、後羿、啟、浞、簡狄、後稷、伊尹……,屈子對這些傳說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許多問題,在對這些人與神的傳說的懷疑中,往往表現著詩人的情感、愛憎。尤其是關於鯀禹的傳說,表現了作者極大的不平之情,他對鯀治水有大功而遭極刑深表同情,在他看來,鯀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認為的是治水失敗之故,而是由於他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這種「問」,實際上表現了詩人對自己在政治斗爭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憤懣,《天問》的思想光輝就應當是這樣來理解的。

自「天命反側」起則進一步涉及商周以後的歷史故事和人物諸如舜、桀、湯、紂、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師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齊桓公、吳王闔廬、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問題,充分表現了作者對歷史政治的正邪、善惡、成敗、興亡的看法,這些敘述可以看成是這位「博聞強志」的大詩人對歷史的總結,比《離騷》更進一步、更直截了當地闡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對楚國政治現實的抨擊,也是希望君主能舉賢任能,接受歷史教訓,重新治理好國家的一種變幻了的表現手法。

《天問》的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是以四字為句,以問的形式從一個問題聯想到另一個問題。細細讀去還是可以理清脈絡,弄明主腦的。《天問》在語言運用上與屈賦的其他篇章不盡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沒有「些」、「只」之類的語尾助詞。句式以四言為主,間雜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為一節,每節一韻,節奏、音韻自然協調。有一句一問、二句一問、三句一問、四句一問等多種形式。又用「何」、「胡」、「焉」、「幾」、「誰」、「孰」、「安」等疑問詞交替使用,富於變化,因而盡管通篇發問,讀來卻圓轉活脫而不呆板,參差錯落而有風致,所以前人評論說:「或長言,或短語,或錯綜,或對偶,或一事而累累反覆,或數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險,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諸法備盡,可謂極文章之變態。」(俞樾《評點楚辭》引孫鑛語)這構成了《天問》獨特的藝術風格,當然它表現的是屈原的學術思想,問的是實實在在的問題。因此在修辭手法上,自然沒有像《離騷》、《九歌》、《九章》那樣綺麗而富於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賀裳《騷筏》所評「其詞與意,雖不如諸篇之曲折變化,自然是宇宙間一種奇文」。

《天問》問世之後,摹擬的作品為數不少。晉傅玄有《擬天問》,梁江淹有《遂古篇》,唐楊炯有《渾天問》、柳宗元有《天對》,明方孝孺有《雜問》、王廷相有《答天問》,清李雯也有《天問》……可見其對後世文學創作思想的深遠影響。但摹擬之作大多既缺乏思想價值也缺乏文學價值。

總之《天問》是中國文學史上極具特色而有很特殊意義的文學傑作,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有它相當高的價值與地位。 (姜亮夫 姜昆武)

【賞析二】
《天問》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詩373句,1560字,多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錯落有致。在古今中外的各種文學作品裡,《天問》是一篇非常獨特的詩篇。這是因為,該作品乃是一種空前絕後的文學形式,全文自始至終,完全以問句構成,作者或一句一問,或兩句一問,或四句一問,一口氣對天、對地、對自然、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提出173個問題,層層設問,用提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念和價值取向,情理交融,聲情並茂,宛若夢筆生花,令人讀來興趣盎然,絕無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學者劉獻庭在《離騷經講錄》中贊其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關於《天問》題名的含義,大多數人都同意王逸的觀點,天問就是問天,由於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古人相信,天乃萬物之總名,亦是統理萬物之主宰。因此,問天也就是問自然問社會問萬事萬物。

或許,天問也可以指代天發問,創造萬物的天,對自己創造出來的事物產生了懷疑,因此屈原要代天提出問題。其實,大自然盡管五彩繽紛千奇百怪,但是它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思考中的人。也就是說,真正產生疑問的是屈原自己,是屈原對自己原來的知識體系提出了問難、質疑和責問。顯然,這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自問,其關鍵在於,屈原不是僅僅要提出問題和尋求答案,而是要從根本上對原命題進行詰問、懷疑和否定。從這個角度來說,對待屈原在《天問》中提出的問題,是不能夠像柳宗元的《天對》那樣簡單地一對一的回答的。

從文章的形式上來說,《天問》以提出問題為作品字句的主要結構,並不是憑空或偶然出現的,而是在我國民間詩歌中的對歌、提問題、考知識、鬥智慧的基礎上集中提煉形成的。眾所周知,我國大量的民間歌舞,諸如北方的《小放牛》、南方的《劉三姐》,經常採用問答形式來傳播知識、傳遞感情。其中有一些民間歌曲,例如《盤花歌》、《問根生》,幾乎從頭到尾都是在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盤花歌》,布依族民間歌曲,通常以四季、十二月為序,青年男女以花寓情,內容以花為核心,相互盤問種花的過程和經驗,涉及各種生產、生活知識,流行在貴州惠水一帶。苗族民間歌曲,借花盤問,或以花比喻對方,兩句為一段,三段成一首,流行在貴州望謨一帶。

《問根生》,土家族巫師在儺壇、祀神儀式上所唱的宗教歌曲,流行於貴州銅仁地區。表演形式為巫師彼此相互問答,一唱眾和,內容涉及伏羲、五嶽、六十甲子、十二月花、儺爺儺娘的來歷,沖儺還願等根生內容,以及各種神祗、法器、服飾、道具、生產技術、生活知識、歷史典故,均是互相盤根問底的主題,因此又稱《盤歌》。顯然,出身於巴族(後裔即土家族)巫師的屈原,對此應當是耳熟能詳的。

至於屈原撰寫《天問》的靈感和原由,王逸在《楚辭章句》里有一段繪聲繪色的描述:「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 ,仰天嘆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 ,及古賢聖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泄憤懣,舒瀉愁思。」於是屈原「因書其壁,呵而問之」,遂成《天問》。

或即倍譎、背譎、背穴,原指日暈、日冕、日珥的形狀,引申為形狀詭異奇特。《呂氏春秋·明理》:「其日有斗蝕,有倍譎,有暈珥。」高誘註:「倍譎、暈珥,皆日旁之危氣也。在兩旁反出為倍,在上反出為譎。」我國對日冕的觀測,已見於公元前14世紀的甲骨卜辭中。

有趣的是,王逸稱屈原「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雲雲,言外之意是屈原過去並不知道楚國有廟堂,廟堂里有壁畫。顯然,如果屈原真的是出身於楚國望族,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因此,這就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證明了筆者的觀點,即屈原實際上是出身於楚國的少數民族巴族,只有這樣他才會被楚國廟堂壁畫的內容所震驚,並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從而撰寫出千古奇文《天問》來。

那麼,楚國廟堂里真的有壁畫嗎?答案是肯定的。人類開始繪畫的歷史目前已經追溯到數萬年前,我們有理由相信,凡是能夠畫上圖案的材質,當初人們都曾經嘗試過,並由此而形成了種類繁多的繪畫品種。例如人體畫、服飾畫、陶器畫、木器畫、石器畫、金屬器畫、皮畫、帛畫、紙畫(畫面尺寸相對較小),以及岩畫、地畫和壁畫(畫面尺寸相對比較大)。

一般來說,古代繪畫內容,一是為了宗教或巫術目的,二是為了記述歷史,三是為了傳播知識。例如,我國畲族有一種古老的歌舞,名叫功德舞,亦稱祭祖舞。每年農歷正月初八祭祖,每三年舉族大祭祖,以及喪葬儀式,都要由年長者主持,請師公(巫師)和祭祖者(喪葬儀式為八人),在祖先畫像前,唱祭祀歌,跳錶現祖先功德的舞蹈,眾人隨之共舞。祖先畫像又稱祖圖,通常為長卷式,繪畫內容為本民族起源與遷徙的傳說。

我國岩畫分布地域非常廣,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內蒙古的陰山岩畫,寧夏的桌子山岩畫和賀蘭山岩畫,江蘇連雲港的將軍崖岩畫,以及西北地區(新疆、甘肅、青海)岩畫、西南地區(西藏、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岩畫和福建台灣岩畫,此外牡丹江亦發現有岩畫。多少令人有些奇怪的是,在文明發達甚早的中原地區(包括河北省、河南省、陝西省、山西省、山東省、安徽省、湖北省)的太行山、呂梁山、秦嶺、熊耳山、伏牛山、泰山、大巴山、荊山、大別山等山脈卻幾乎不見有過什麼樣的岩畫(吉林、遼寧、湖南、江西、浙江、廣東、海南亦未發現岩畫)。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這里的人們很早就發展了地畫、壁畫等藝術形式,因此也就不需要在岩壁上繪畫了。

在我國,地畫和壁畫(包括牆壁、天花板)是兩種相當古老的繪畫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夏時期(通常所謂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地畫首次發現於1982年10月,當時考古工作者在甘肅省秦安王營大地灣文化遺址發掘中,在一處房屋居住面上方發現一幅用碳黑顏料繪制的地畫,畫面范圍東西長1·2米,南北寬1·1米,圖案為舞人和陳牲,現存畫面有兩個人物像,畫像人物高約33厘米、寬約14厘米,狀似一男一女翩翩起舞,繪畫時間距今已有5000多。陝西省綏德小官道龍山文化遺址(距今4000多年前),一座半地穴式房屋後室的中央部位的地面上,也發現一幅黑紅色裝飾畫,現存的橢圓形圖飾,東西寬1·3米,南北長1·5米。此外,我國先民還創造有地面擺塑畫,用貝殼或石塊擺塑成動物、人物或星座等圖案,例如著名的河南省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距今6000多年前)的墓葬里出土有貝殼擺塑成的龍虎圖案畫、虎背卧鹿畫、龍頭蜘蛛畫、人騎龍背畫,它們也可以歸入地面畫。

我國壁畫最早見於5000多年前的遼寧牛河梁

閱讀全文

與武俠小說人物描寫集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周德東有聲小說迅雷下載 瀏覽:653
關於道的好看小說 瀏覽:181
有本小說主角叫無萊 瀏覽:528
手機寫小說圈子如何設許可權 瀏覽:366
免費怪醫聖手小說下載 瀏覽:780
七月的夜的完結小說 瀏覽:776
重生與華爾街有關的小說 瀏覽:352
小說官梯那個是免費的 瀏覽:117
總裁爹地要雄起小說 瀏覽:253
秦時明月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776
帶腦子的玄幻小說 瀏覽:423
小說主角叫什麼劍明 瀏覽:599
冷酷總裁好殘忍百合戀語小說 瀏覽:4
惡魔很傾城有聲小說 瀏覽:234
古代小說中女主掩蓋自己的美貌 瀏覽:110
漂洋過海來看小說txt 瀏覽:343
男主從小就養女主的總裁小說 瀏覽:826
小說主人公顧歡的小說 瀏覽:174
古風言情關於白錦小說 瀏覽:104
新浪免費小說下載txt電子書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