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析小說中的歷史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和賞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1、從分析人物的描寫入手。
(1)正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從而反映作品的主題的描寫。
①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肖像描寫它的作用不只是在於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徵,而是為了更好的以「形」傳「神」。
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項帶銀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這寫出的是一個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閏土卻變成:
「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隻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這是一個飽經憂患、歷經滄桑,已變得麻木遲鈍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說通過對閏土的肖像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性格的巨大變化,從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給人民造成了苦難。
②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例如:小說《守財奴》中有幾處個性化語言描寫,如「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情辦一辦。對不對,克羅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讓事情擱在那兒牽腸掛肚。你總不至於要我受罪吧。」「„„我覺得更滿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錢。這樣,你愛做多少台彌撒給誰都可了!„„」「克羅旭,你這些話保險沒有錯嗎?可以對一個孩子說嗎?」句句話語,把一個貪欲十足的守財奴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③通過動作行為刻畫人物形象。
例如:小說《守財奴》中「搶梳妝匣」一處動作描寫:「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這一「縱」一「撲」寫得生動極了,使人如見其形,如窺其靈魂,把一個金錢狂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2)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他人的言行,來間接刻畫人物的描寫。
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對賈寶玉的形象刻畫,就使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
林黛玉從王夫人口得知賈寶玉是一個孽胎禍根,是一個混世魔王;從母親口中得知賈寶玉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結果一見,卻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這些側面描寫的目的是欲揚先抑,它極大地豐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認同感。
2、從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入手。
小說的故事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閱讀小說,
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小說情節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說往往是微型小說,雖然它寫的是小題材,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卻是生活內容的高度濃縮,應該說正是這高度濃縮的故事情節凸顯了人物形象。
例如小小說《同意》:秘書送進一份文件。王廠長像往常一樣拿起筆輕松熟練地在上面寫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睜大了眼睛,筆從他無力的手中滑到了辦公桌上。第二天,他離開了他熟悉的辦公室。這篇小小說故事情節簡單,但卻把一個只知「同意」的糊塗廠長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從而諷刺了社會上一部分官員不分具體事件,只知道動用手中的權力,結果輸得一塌糊塗的形象。由此可見,小小說的故事情節常常是以小見大,以微見著,所以閱讀時,必須透過情節來分析人物形象。
3、從分析小說的環境入手。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小說的環境描寫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的作用外,還有烘託人物性格的作用。
例如孫梨《荷花澱》開篇水生嫂「月下編席」那段環境描寫,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詩意:「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段描寫很有詩意,它使人物猶如仙子,與明月、清風、銀白的水、透明的霧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構成了妙不可言的詩的境界;同時,這景色又與具有著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應,彼此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靈美。
在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閱讀小說時,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貳』 如何分析和賞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來,全國各地高考語文試題,小說類文本閱讀受到重視。廣東、寧夏、海南、江蘇和浙江卷都在文學作品閱讀中考查了小說閱讀的,而賞析人物形象又成了小說閱讀的必考題目,因此,熟練掌握一些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巧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寫的方法:①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事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2)各種描寫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②語言描寫:A、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B、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③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④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徵。
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發展的場所。特定的人物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小說環境描寫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有時起渲染氣氛的作用。社會環境主要是渲染時代特徵。另外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也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選小說《烏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就為我們提供了主人公烏米的生活環境,突出了她孤獨無助的處境,暗示了人物的命運。
3、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特徵,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徵。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從人物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准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所選小說《侯銀匠》,雖然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可是小說的主要文字卻是寫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確地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很難全面總結出侯菊的形象特點。
5、從分析小說的主題入手,揣摩作者的評價。
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活動體現出來的,因此通過分析小說的主題,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可以正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文章語言含蓄,內容抽象,考生需認真分析小說的主題,敏銳地認識到作者對「父親」的選擇是肯定的,才能夠正確分析出「父親」的性格特徵,從而准確地分析「母親」的人物形象。
二、高考中人物賞析題設題類型
命題者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根據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三、高考中人物形象賞析題答題思路
1、總體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徵。
2、具體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4、得出全面完整的結論。
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第17題答案:(總體概括)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具體分析,舉例說明)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澮,她覺得羞辱。但她雖不理解父親,在物質方面卻又是支持他的,她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叄』 如何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套話)
小說中的人物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思想服務的。閱讀時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下列幾方面入手。
1.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
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作品的主題。
肖像描寫(也叫外貌描寫)
它的作用不只在於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徵,而是為了以「形」來傳「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徵。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項帶銀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這是一個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閏土卻變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隻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是一個飽經憂患,受盡勞累、飢寒交迫、麻木遲鈍而又自卑的人了。魯迅先生通過閏土的肖像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性格的巨大變化,從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給人民造成了苦難。
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
人物行動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范進中舉》中寫胡屠戶的貪婪相:……即便包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遞與他道:「方才費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錢來。這六兩多銀子,老爹拿了去」。屠戶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裡揣……這里通過胡屠戶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暴露了這個市儈嗜錢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寫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描寫,它往往和外貌、語言、行動交叉在一起。有時描寫了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同時也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孔乙己買灑時「排出九文大錢」這一動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幫面前炫耀的心理。
2.從側面描寫人物。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如《我的叔叔於勒》關於於勒的敘述和結尾景物描寫,都屬於側面描寫。
3.從細節描寫入手。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服飾、神情變化以及事物、環境的細微處進行具體描寫。分析細節描寫,首先要注意細節的真實性,要經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義,看其是否經過精心選擇,巧妙安排。上面提到的《故鄉》一文的肖像描寫和《范進中舉》中的語言、動作描寫,實際也都是出色的細節描寫。
『肆』 如何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評課記錄語文
初二語文《大道之行也》評課記錄與反思
開學之初,初中語文組聽了衡老師的一堂匯報課,他所執教的課文是初二的《大道之行也》,現將評課及反思簡單摘錄如下:
姚老師:1、本堂課的導入設計平淡卻很有效。老師讓學生背已讀過的《桃花源記》引入課堂教學,這既為學習新課作了鋪墊,又強化了所學知識的積累。緊接著提問《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會是怎樣的社會?作為本課教學的切入點,起到了較好的激趣作用,應當說這種導入是比較成功的。
2、教師將本課設置了六個問題,課前讓學生將預習結果分組板在黑板上,從檢查預習效果以及幫助學生完成對內容理解的角度來說,此環節是安排合理的,這樣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書寫能力、解題能力。
商榷:學生陳述答案時,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若考慮讓其他組發表見解展開討論,或許更能激活課堂、激活學生思維。
謝老師:通過設計六個問題,重點突出,知識點落實到位,並且老師能引導適時的朗讀,只是學生展示時聲音較小。
劉老師:本堂課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課堂結構完整,知識點基本落實到位,不足點就是老師講課聲音不太洪亮,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生不是很多,課堂氣氛比較沉悶。
牛老師:老師講課思路清晰,語速適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不過學生的展示還有待於老師進一步強調並引導,讓展示自然、大方的學生做榜樣。
金老師:能將本課與《桃花源記》進行比較,問題設計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有利於學生對「大同」社會特徵的理解。
本文是文言文,還要強化朗讀,學生可通過多樣的朗讀形式來展示,在讀中感受、領悟、賞析。
鞏老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衡老師深知:課堂越開放,對自己教學越有利,因而,作為明陽的新成員,敢於解放思想,大膽嘗試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憑他的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我不由得肅然起敬。
開放性課堂是人性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它要求人人參與,人人有話可說,課堂的話語權屬於學生,課堂的主宰權屬於學生。其實,這樣一來的課堂對老師要求更高了,對老師的綜合素質是嚴峻的考驗,老師一定要不斷充電學習。
教育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辛的,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者不斷努力,不斷探索,正所謂:「嘔心瀝血探新路,吹盡黃沙始見金」,相信,我們如果有衡老師大膽嘗試的魄力和精神,咱們的教育事業一定回日臻完善、成熟。
反思
開學伊始,學校就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教研教改的理論學習;還邀請了縣教研室的主任舉行了新課改理論的講座。9月7日,我還有幸聽了同校老師的示範課:新穎的課堂模式,熱烈的課堂氣氛,機智的點撥……得到聽課教師的好評,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期間,我還聽了其他老師的課,覺得啟發很大。因而,我想借這次匯報課的機會,嘗試這種新的課堂模式,並向各位同行求教。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篇幅較短,理論性較強的文言文。初中生很難理解透徹。但我認為有點難度,正好可以給自己和學生們一個好的鍛煉機會。於是,就按照教學進度,用這篇文章來上課。
上課前,要求學生利用早自習去預習課文。自己解決字音、字義問題,結合課文注釋,掌握課文大意。並布置了各小組的討論題。把課堂的重點放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討論題上。把朗讀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來組織課堂。課堂活動以學生的自主討論、探究為主。
課堂上,學生的討論沒有我預想的熱烈,有些小組的准備明顯不夠充分,答案過於簡單。六個小組有兩個小組准備充分,答案全面,還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效果良好。有兩個小組回答還是比較准確,沒有引起其他同學的異議。當然,也不能激起討論,顯得平淡。第一小組的回答比較簡單。引起了同學們的討論,補充的同學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完善,形成了良好的討論氛圍。可謂是有失有得。
仔細地回顧整堂課。認為這堂課雖然完成了預先設置的課堂教學任務,但值得改進和提高的地方還很多。
1、學生的課前預習還不夠充分,必須認真組織好課前預習。
從學生的討論情況來看:有些小組的討論還不夠充分,討論的結果較為簡單,得出的結論不夠全面、深入。
2、學生還不夠適應這種課堂模式。
有的小組組織展示小組討論結果時,聲音太小,甚至有些手足無措,課堂環節不熟。還要經常參與、鍛煉,才能不斷進步。
3、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要提高。
由於自己對這種課堂模式了解不深,接觸得不多。對學生的情況不夠熟悉,個體、班級之間的差異也沒有充分的了解。在組織學生預習、討論時,針對性不強。對學生的評點也有不到位之處。沒有營造出活躍、靈動的課堂氣氛來。
以上是我自己對這堂課的一點淺陋想法,希望拋磚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
『伍』 請問小說如何寫人物形象評析
《簡愛》是一部帶有作者自傳性的作品,採用第一人稱的自敘寫法,讓女主人公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和人生理想,愛情友誼,具有娓娓動聽,親切感人的藝術魅力。它寫一個孤女個人的奮斗故事,作者本人生活中的悲哀、憂患、緊張和勇氣在小說中得到了強烈的反映。襁褓中父母雙亡的簡愛被舅舅收養,舅舅死後,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最後將她送入慈善學校,在那裡備受凌辱摧殘。成年後,她被聘往桑費爾德庄園當家庭教師,與主人真誠相愛;及行婚禮,發生不測,主人被證明早已結婚,其妻因瘋病被私關密室。簡愛不願作人情婦,隻身遠離,流浪途中昏倒在風雨之夜,被一青年牧師聖約翰救回家,在其兩個妹妹的照顧下恢復健康。牧師准備去印度傳教,他認為簡愛堅強而耐苦,可以作個好幫手,就向其求婚,但遭拒絕,因為簡愛情有所鍾。愛情又使她返回桑費爾德庄。這時女人已將庄園燒毀,自己也被燒死,主人搶救她時還弄成了殘廢,兩人終於幸福地結合。此外,簡愛意外地得浪跡海外的叔父一筆遺產,同時被證明她聖約翰原是姑表兄妹。
2. 簡愛的性格特點及其具體表現
2.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簡愛,在寄居的舅媽家裡,和驕橫殘暴的表哥約翰發生沖突,瘦小的她敢於和表哥扭打,並怒斥他:"你這男孩真是又惡毒又殘酷,你像個殺人犯----你像個虐待奴隸的人,----你像羅馬皇帝。" 他還敢於指責冷酷護短的舅媽:"你以為你是好人,可是你壞,你狠心。"簡愛的童年的生活讓讀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衛獨立人格的精神起點。
從下面的幾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簡愛的內心是多麼的叛逆反抗。
"我被他打倒,頭還在痛,血還在流;約翰粗暴地打了我,沒有人責備他;而我,為了叫他以後不再干出這種荒唐的暴行,卻受到了眾人的許多責難。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理智的說。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一時早熟地發揮了威力;"決心"也同樣被鼓舞起來,催促著我採取什麼奇妙的方法,從這難以忍受的壓迫下逃跑----譬如出走,或者,萬一走不了的話,就永遠不再吃不再喝,聽任自己餓死。在那一個悲慘的下午,我的靈魂是多麼惶恐不安啊,我整個腦海里是多麼混亂啊,我的心有多麼的反抗啊,然而,這一精神上的搏鬥,是在怎麼樣的黑暗,怎麼樣的愚昧中進行的啊,我無法回答內心的這個不斷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我這樣受苦;而如今,隔了----我不願說隔了多少年----我卻看的明明白白了。"
簡愛非常的重視自我,她說:"我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對戀人的結婚計劃被粉碎時,羅徹斯特提議到法國去過同居生活,盡管這個方案對於熱戀中的人來說具有無可爭辯的誘惑力,但是她拒絕了----"我關心我自己。越孤獨,越沒有朋友,越沒有人幫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逃離了。
2.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當簡愛發覺她深深地愛上了主人後,在地位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她卻敢於去愛,因為她堅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個窮教師斗膽愛上一個上流人物,在等級深嚴的社會觀念看來,無異於乞丐萬奢望國王,所以這本身就是向社會及偏見的大膽挑戰。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著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簡愛這樣並不把權貴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盪盪地愛。當羅切斯特為了試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貴族小姐時,她憤怒地說:"你以為,因為我窮,低賤,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就如我們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基於此,她表達愛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膩的贊美,溫柔的絮語,更不是祈求,誘惑或勾引,歸根結底,她追求的是兩顆心的平等結合。
"你為什麼和我講這些?她和你與我有什麼關系?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情感嗎?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可上帝沒有這樣安排。但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過的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這是簡愛發內心的為精神平等觀念的辯護。
2.3.感情熾烈,敢於追求真正意義上、完整的愛情
簡愛對羅徹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誠和專一,這主要表現在對她對羅徹斯特執著而強烈的愛情上。當聖約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傳教時,簡愛雖然認為"他是個好人",但還是拒絕了他的求婚。因為在簡愛看來,他愛的並不是自己,他更愛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無論他對她如何,她心裡愛的仍是羅徹斯特。因為牧師對他的愛是不完整的。可是在得知羅徹斯特還有瘋了的合法妻子,她還是拒絕了他的愛,她不願作人情婦,她要的還是一份真正意義的完整愛情。然而,當簡愛離開了羅徹斯特後,並沒有在感情上拋棄他;相反,她的愛情像殉道一般,專一到打算為其作永遠的犧牲,貧困時是這樣,富有後仍是這樣,更不會因為羅徹斯特身體上的殘缺而棄之不顧。以下是羅徹斯特在庄園被燒毀,眼睛瞎了後,向簡愛求愛的一獨白。
"簡,你肯嫁給我嗎?
"肯的,先生"
"一個比你大20歲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是的,先生"
"當真,簡?"
"完全當真,先生。"
從中可看到簡愛所追求的愛情不是物質財富,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純潔愛情,不含半點虛假造作。
2.4.意志堅強,智慧過人
在蓋茨海德府,簡愛是童話里的"灰姑娘"、弱小、醜陋、怪僻、膽小、任人擺布,是個沒有明確地位和身份的"小傢伙",是個"外來人",是個"異種人",是個"比不上傭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壓迫她,殘害她的天性,扼殺她的成長,但簡愛的心卻並沒有被丑惡的現實所摧毀,她的精神卻因粗礪的生活而錘煉得頑強,她的意志被磨礪得堅決,非凡的處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氣和洞察力,十歲的孩子似乎具備了成人的智力,而這種超絕的智力促使她無所謂懼地去反抗壓迫者。
"你沒有權利拿我的書。媽媽說你是個靠別人養活的人;你沒有錢。"
"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見,我爸爸媽媽也都看得見;他們知道你整天把我關起來,還巴不得我死掉。"
在勞渥學校的悲慘體驗,更表現了簡愛的堅強和驚人的意志力。簡愛剛剛擺脫舅媽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學校讀書,和其他孩子們一起,經常挨餓受凍,挨打罰站。學校里傳染病奪取了好多孤兒的生命,簡愛卻憑借頑強的生命力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呆了10年。
" 當我們無緣無故挨打的時候,我們應該狠狠地回擊;我肯定我們應該回擊----狠狠地回擊,教訓教訓打我們的那個人,叫他永遠不敢在這樣打人。"這是簡愛在言語上對打他的人有力回擊,也是在精神上維護自己受傷的心靈。
在下面主人疵疵逼人的問話中,無所畏懼自卑,更表現其頭腦精靈的一面羅徹斯特:"你很沉著。像你這樣身份低微的孤兒,哪來的這種沉著?"
簡:"它來自我的頭腦,先生。"
羅徹斯特:"是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那個?"
簡:"是的,先生。"
羅徹斯特:"你頭腦中還有沒有其他類似的東西?"
簡:"我想它樣樣具備,先生。"
她所受過的教育和經歷使她擁有一個富有智慧、善良敏感、堅強獨立的高貴靈魂,在這一點上,她與主人相比毫不遜色,甚至使其有時感到慚愧。
3. 結語
從上文的分析可見,簡愛是一個貧苦低微、其貌不揚、性格倔強、感情豐富、獨立自尊、勇敢執著、聰慧過人的女孩,她對自己的命運、價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對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著理性的認識,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著堅定的追求。從簡愛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對於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斷、選擇的堅定理想和執著追求。這是簡愛人格魅力的啟示,也是本文的寫作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