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沉思錄》 馬可奧勒留 中文完整txt下載
你好,我是兔兔禿90,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② 誰有 沉思錄 txt格式
東西已經發給你了,別弄錯了哦
③ 求沉思錄 梁實秋版全本txt
《吃相》
梁實秋
一位外國朋友告訴我,他旅遊西南某地的時候,偶於餐館進食,忽聞壁板砰砰作
響,其聲清脆,密集如聯珠炮,向人打聽才知道是鄰座食客正在大啖其糖醋排骨。這
一道菜是餐館的拿手菜,顧客欣賞這個美味之餘,順嘴把骨頭往旁邊噴吐,你也吐,
我也吐,所以把壁板打得叮叮當當響。不但顧客為之快意,店主人聽了也覺得臉上光
彩,認為這是大家為他捧場。這位外國朋友問我這是不是國內各地普遍的風俗,我告
訴他我走過十幾省還不曾遇見過這樣的場面,而且當場若無壁板設備,或是顧客嘴部
筋肉不夠發達,此種盛況即不易發生。可是我心中暗想,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樣
的事恐怕亦不無發生的可能。
禮記有「毋嚙骨」之戒,大概包括啃骨頭的舉動在內。糖醋排骨的肉與骨是比較
容易脫離的,大塊的骨頭上所聯帶著的肉若是用牙齒咬斷下來,那齜牙咧嘴的樣子便
覺不大雅觀。所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都是對於在桌面上進膳的人而言,
嚙骨應該是桌底下另外一種動物所做的事。不要以為我們一部分人把排骨吐得劈拍響
便斷定我們的吃相不佳。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世界上至今還有不少地方是用手抓
食的。聽說他們是用右手取食,左手則專供做另一種骯臟的事,不可混用,可見也還
注重清潔。我不知道像咖哩雞飯一類黏糊糊兒的東西如何用手指往嘴裡送。用手取食,
原是古已有之的老法。羅馬皇帝尼祿大宴群臣,他從一隻碩大無比的烤鵝身上扯下一
條大腿,手舉著鼓槌,歪著脖子啃而食之,那副貪婪無厭的饕餮相我們可於想像中得
之。羅馬的光榮不過爾爾,等而下之不必論了。歐洲中古時代,餐桌上的刀叉是奢侈
品,從十一世紀到十五世紀不曾被普遍使用,有些人自備刀叉隨身攜帶,這種作風一
直延至十八世紀還偶爾可見。據說在酷嗜通心粉的國度里,市廛道旁隨處都有販賣通
心粉(與不通心粉)的攤子,食客都是伸出右手像是五股鋼叉一般把粉條一卷就送到
口裡,干凈俐落。
不要恥笑西方風俗鄙陋,我們泱泱大國自古以來也是雙手萬能。禮記:「共飯不
澤手。」呂氏注曰:「不澤手者,古之飯者以手,與人共飯,摩手而有汗澤,人將惡
之而難言。」飯前把手洗洗揩揩也就是了。樊噲把一塊生豬肘子放在鐵盾上拔劍而啖
之,那是鴻門宴上的精彩節目,可是那個吃相也就很可觀了。我們不願意在餐桌上揮
刀舞叉,我們的吃飯工具主要的是筷子,筷子即箸,古稱飯桅(注)。細細的兩根竹
筷,搦在手上,運動自如,能戳、能挾、能撮、能扒,神乎其技。不過我們至今也還
有用手進食的地方,像從蘭州到新疆,「抓飯」「抓肉」都是很馳名的。我們即使運
用筷子,也不能不有相當的約束,若是頻頻挾取如金雞亂點頭,或挑肥撿瘦的在盤碗
里翻翻弄弄如撥草尋蛇,就不雅觀。
餐桌禮儀,中西都有一套。外國的餐前祈禱,蘭姆的描寫可謂淋漓盡致。家長在
那裡低頭閉眼口中念念有詞,孩子們很少不在那裡做鬼臉的。我們幸而極少宗教觀念,
小時候不敢在碗里留下飯粒,是怕長大了娶麻子媳婦,不敢把飯粒落在地上,是怕天
打雷劈。喝湯而不準吮吸出聲是外國規矩,我想這規矩不算太苛,因為外國的湯盆很
淺,好像都是狐狸請鷺鷥吃飯時所使用的器皿,一盆湯端到桌上不可能是燙嘴熱的,
慢一點灌進嘴裡去就可以不至於出聲。若是喝一口我們的所謂「天下第一菜」口蘑鍋
巴湯而不出一點聲音,豈不強人所難?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
著一堵牆,牆那邊常有幾十口子在院子里進膳,我可以清晰的聽到「呼嚕,呼嚕,呼
——嚕」的聲響,然後是「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面,於猛吸面條之後咬一
口生蒜瓣。
餐桌的禮儀要重視,不要太重視。外國人吃飯不但要席正,而且挺直腰板,把食
物送到嘴邊。我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要維持那種姿式便不容易。我見過一位
女士,她的嘴並不比一般人小多少,但是她喝湯的時候真能把上下唇撮成一顆櫻桃那
樣大,然後以匙尖觸到口邊徐徐吮飲之。這和把整個調羹送到嘴裡面去的人比較起來,
又近於矯枉過正了。人生貴適意,在環境許可的時候不妨稍為放肆一點。吃飯而能充
分享受,沒有什麼太多禮法的約束,細嚼爛咽,或風卷殘雲,均無不可,吃的時候怡
然自得,吃完之後抹抹嘴鼓腹而游,像這樣的樂事並不常見。我看見過兩次真正痛快
淋漓的吃,印象至今猶新。一次在北京的「灶溫」,那是一爿道地的北京小吃館。棉
簾啟處,進來了一位趕車的,即是趕轎車的車夫,辮子盤在額上,衣襟掀起塞在褡布
底下,大搖大擺,手裡托著菜葉裹著的生豬肉一塊,提著一根馬蘭系著的一撮韭黃,
把食物往櫃台上一拍:「掌櫃的,烙一斤餅!再來一碗燉肉!」等一下,肉絲炒韭黃
端上來了,兩張家常餅一碗燉肉也端上來了。他把菜餚分為兩份,一份倒在一張餅上,
把餅一卷,比拳頭要粗,兩手扶著矗立在盤子上,張開血盆巨口,左一口,右一口,
中間一口!不大的功夫,一張餅下肚,又一張也不見了,直吃得他青筋暴露滿臉大汗,
挺起腰身連打兩個大飽嗝。又一次,我在青島寓所的後山坡上看見一群石匠在鑿山造
房,晌午歇工,有人送飯,打開籠屜熱氣騰騰,裡面是半尺來長的發面蒸餃,工人蜂
擁而上,每人拍拍手掌便抓起餃子來咬,餃子裡面露出綠韭菜餡。又有人挑來一桶開
水,上面漂著一個瓢,一個個紅光滿面圍著桶舀水吃。這時候又有挑著大蔥的小販趕
來兜售那像甘蔗一般粗細的大蔥,登時又人手一截,像是飯後進水果一般。上面這兩
個景象,我久久不能忘,他們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裡坦盪盪的,飢來吃飯,取其充
腹,管什麽吃相!
④ 求沉思錄梁實秋版txt 查收後加懸賞
⑤ 沉思錄中文txt完整版
剛剛發過去了,注意查收。不過它有好幾個譯本
⑥ 求《沉思錄》txt下載地址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沉思錄》來自於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慾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⑦ 沉思錄IItxt全集下載
沉思錄II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譯者序:引領人們走向寧靜、滿足與幸福的傳世經典一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約公元55—135年),古羅馬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學家。他對斯多葛派學說有極其重要的發展和突破,是繼蘇格à底後對西方倫理道德學說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是真正集希臘哲學思想之大成者。
在近2000年的歷史長河裡,愛比克泰德的學說及觀點對其後的哲學和宗教都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早年曾讀過他的作品,對他欽佩有加,自認為是愛比克泰德的私淑弟子,其名著《沉思錄》深受其作品的影響;著名神學家、哲學家聖·奧古斯丁也曾深受他的影響,並將他的許多思想滲透到基督教義之中;法國數學家兼哲學家帕斯卡爾、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托馬斯·沃爾夫等等,都從他的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養分??
引領人們走向寧靜、滿足與幸福的傳世經典二
約公元55年,愛比克泰德出生於羅馬東部佛里吉亞的一個奴隸家庭,約5歲時被賣到羅馬,在一個名叫埃法弗洛迪修斯的上層權貴家裡為奴。此間他的一條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