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沒有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小說
青銅騎士 俄羅斯二戰的,關於列寧格勒戰役的,非常好。
2. 求一部二戰小說
我推薦你看《戰爭風雲》和《戰爭與回憶》,這兩部堪稱二戰史詩巨作
《戰爭風雲(1939-1941)》及姊妹篇《戰爭與回憶(1941-1945)》,是現代文學史上全景式展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真實進程的規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盡很大的努力給一次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描繪一幅真實的、宏偉的圖景」。
書中人物眾多,上至各交戰國最高領導人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從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戰爭結束為止,涉及大多數主要戰場和重要事件。 作品中涉入的戰史,都是真實的;所引的數字材料,都是可靠的;興凡顯赫人物的言語行事,也都是出自正史——凡此種種,加上作者感人至深的文學手法,鑄成了這部「史詩風范的長篇小說」。
3. 求主角穿越或者重到一戰二戰時期征服世界的全本小說
《復活之戰斗在第三帝國》是個大坑,作者半年沒更新了。但是前一半寫的超好,讓我為之瘋狂。所以允許我在這詛咒一下作者。。。。。。
再推薦一本不錯的,而且是已經寫完的:《德意志的榮耀》很不錯的。
4. 一本二戰的小說
二戰,還是一小兵???
很容易死的。。。。
我不知道你找的是不是傳統小說。但我只知道網路小說。
推薦幾本:
復活之戰斗在第三帝國(雖然太監了,但仍然是最優秀的二戰軍文!)
一個中國留學生因為一起奇怪的飛行事故在歐洲喪身,也因為那件事故使他接下了一個奇怪的任務.復活的他被捲入了二戰的硝煙之中.這里講述的就是他如何為了生存和理想在那個世界戰斗的故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八年的烽火歲月,八年的血雨腥風,八年的艱苦鬥爭,請看看一個工作八年還是小警察的現代人,來到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里的不尋常的經歷。這里只有對當年侵略者無情的打擊,這里只有對敵人不屈不饒的斗爭。這里的故事充滿坎坷起伏。如果想看看一段別樣的抗戰故事。那就請您和潘楊一起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日子裡……親身經歷一下吧!
德意志的榮耀
德意志的榮耀——騎士鐵十字勛章。軍品收藏愛好者季明為了能得到這個榮耀而被人丟到了1932年。他能夠逃脫命運的輪回,能夠找到屬於他的榮耀么?
重生之紅星傳奇
謹以此書獻給為了民族解放而奮斗的先烈們!
蘇聯英雄
戰火紛飛,國家英雄東線崛起。激情燃燒,戰斗在蘇維埃的紅旗下!
重鑄第三帝國之新海權時代
「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1939年12月13日,蒙特維迪約,負傷自沉;
「俾斯麥」號,1941年5月27日,布勒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戰沉;
「沙恩霍斯特」號,1943年12月26日,挪威北角海域,戰沉;
「提爾皮茨」號,1944年11月12日,特羅姆塞港林根峽灣,被英軍高腳櫃炸彈擊中後傾覆;
「格奈森瑙」號,1945年3月23日,格丁尼亞港,自沉;
「舍爾海軍上將」號,1945年4月9日,基爾港,英軍空襲中沉沒;
「呂佐夫」號,1945年5月4日,施韋因蒙德近岸,自沉;
戰爭結束之時,僅有「歐根親王」號落寞的停靠在哥本哈根的碼頭旁。
一個年輕的穿越者試圖改變這一切,豈知他前方的道路充滿了各種艱難險阻……
***********
正視歷史,以史為鑒!
民國投機者
請叫我威廉三世
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的士兵們開始默默地列隊返回德國,他們沒有失敗,他們卻要品嘗失敗的淚水!
如果有如果,一切都會改變……
我看過的,就這么多了。都很好看,希望你喜歡!
5. 二戰的小說
比較有名的幾部:(詳細內容請網路一下,不好意思,不一一介紹,大部分都有中譯本)
可以網購啊。當當網,卓越亞馬遜,淘寶網,還有網路有啊,等等,總要幾本能搜到~~而且現在都搞活動,很便宜。
1.(美)約瑟夫 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
2.(美)庫爾特 馮尼格特《五號屠場》
3.(美)諾曼 梅勒《裸者與死者》
4.(美)赫爾曼 沃克《戰爭和回憶》、《戰爭風雲》
5.(蘇)鮑里斯·利沃維奇·瓦西里耶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6.(蘇)法捷耶夫《青年近衛軍》
7.(蘇)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
8.(德)君特 格拉斯《鐵皮鼓》《蟹行》
9.(德)尤雷克-貝克爾《說謊者雅各布》
9.(意)伊塔洛 卡爾維諾《通向蜘蛛巢的小路》
10.(澳)馬斯·基尼利《辛德勒的名單》
11.(美)史蒂芬·安布羅斯《兄弟連》
另:二戰電影
《拯救大兵瑞恩》
讓觀眾在暢快淋漓地欣賞那極其逼真的宏大的戰爭場面時,不禁也被那曲折感人的情節所感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時,米勒中尉率領一支8人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去尋找空降部隊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相繼陣亡。馬歇爾將軍怕這棵獨苗再出意外,使傷心的母親絕望,於是作出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唯一的兒子送還母親身邊的決定……
此片不但獲得包括第71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第56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還被國際上普遍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戰爭片。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這部被稱為義大利情色片的電影從另一角度記錄了二戰的身影。年僅13歲的雷納多對瑪蓮娜狂熱愛戀,他騎著單車穿梭在小鎮的各個角落搜尋瑪蓮娜的誘人身影。
因為無能為力,雷納多隻能看著瑪蓮娜屈從於軍官、律師以至於後來淪為妓女。當德軍戰敗後,瑪蓮娜遭到眾多女人的毆打,無數人把長期積累的嫉妒和仇恨用拳頭發泄,那一幕令人震撼。
影片記錄了二戰期間平凡人的生活境況,情節中折射出的消極、落魄、仇恨……將生活在戰爭陰影下的人們的生活面貌真實展現。影片雖然增加了情色的色彩,但赤裸裸的性愛卻讓人更加體會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凄慘和悲痛。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深刻揭露了德國納粹***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被號稱為最震撼的二戰電影,曾讓全世界感到震驚。影片講述了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在目睹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後,由一個好女色、會享受的剝削資本家,變成了一個不惜代價去盡可能保護更多猶太人的勇士。影片基調悲壯宏大,其紀錄片的表現手法讓影片頗具真實性。
此片曾獲得第66屆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等六項大獎,導演斯皮爾伯格通過嫻熟而出色的電影表現手法把它打造成了美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時,德國總統還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天堂電影院》
朱塞佩 托爾納托雷導演這部彩色影片《天堂電影院》時候 ,他才只有三十二歲。這部視聽格外溫情的義大利新貴影片《天堂電影院》 ,一舉收獲了198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89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1988年歐洲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等等。
影片《天堂電影院》的全部重頭故事情節 ,主要發生在義大利南部西西里一個小島上的「天堂電影院」里里外外 。 再直觀一點說,是發生在「天堂電影院」里里外外的親情故事 ,故事主要環繞影片中兩位一老一少男主人公艾弗特和沙維圖迪維多 ,小名多多展開電影線索 。片子調式人文並且多情 ,鄉稠而又昧濃 。
我們跟隨《天堂電影院》走了一程又一程 ,畢竟我們伴著銀幕上天堂影院的日日月月,生活過來的呵 。是小島上操勞了一輩子的老放映員艾弗特說的這一句話 :每人都是一顆星星 。艾弗特講這話時候 ,巳經為了他的電影 ,成為了一個雙目失明的花甲老人 。
《最後一班地鐵》
導演特呂弗在《法國銀幕》他的創作《最後一班地鐵》體會里 ,曾經講過這樣的話 :《最後一班地鐵》是一個孩子眼晴中的戲劇藝術和敵人佔領時的法國 。
電影《最後一班地鐵》的愛國細節是相當顯著與直接的 。而這種直接和顯著,又是藝術化了的。比如影片開鏡不久,傍晚街頭走著一對母子,媽媽問小孩 :那個巡邏大兵對你做了什麼 ?
孩子天真回答 :沒什麼,他只是摸了摸我的頭。
媽媽嚴厲講道 :那好吧 ,我們現在快點回家洗頭。
這便是母親的態度。這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寇侵軍佔領下的法國人民的心境 。人民的反戰心是來自正直魂靈的自覺情緒。與此同時,百姓熱愛自已的祖國,也成為了影片《最後一班地鐵》的又一支主題。只不過,這一主題是在暗中 ,秘密行進的 。這比較符合藝術作品本身的規律 。
《最後一班地鐵》的愛國主義情結還貫穿在電影的生活細節當
6. 推薦一些好看的二戰言情小說
愛在硝煙下,柏林請別為我哭泣,戰起1938,穿越二戰,他的白鴿,我的納粹情人,風雨傾城路,似是故人來,歲月如梭...都挺好看的(超喜歡看這種類型的)
7. 求幾本講德國二戰的的小說。主角為德國人
帝國雄心,帝國蒼穹,德意志的榮耀,重鑄第三帝國之新海權時代,還有兩部在二戰德軍搞怪的:狗運戰神,二戰之救贖。還有一部一戰的:請叫我威廉三世。假如你還要其他德國小說請找我。
8. 好看的二戰軍事小說
血戰太平洋 系列
9. 有關二戰的文學作品
等著我吧
作者 〔俄羅斯〕西蒙諾夫 (蘇杭 譯)
《等著我吧》
--———獻給B·C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的。
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陰雨
勾起你的憂傷滿懷,
等到那大雪紛飛,
等到那酷暑難挨,
等到別人
不再把親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古腦兒拋開。
等到那遙遠的他鄉
不再有家書傳來,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懶———都已倦怠。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們口口聲聲地說———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縱然愛子和慈母認為———
我已不在人間,
縱然朋友們等得厭倦,
在爐火旁圍坐,
啜飲苦酒,把亡魂追薦……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萬不要同他們一起,
忙著舉起酒盞。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敗!
就讓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說我僥幸———感到意外!
那沒有等下去的人不會理解——
虧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
從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來。
我是怎樣死裡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兩個人明白———
只因為同別人不一樣,
你善於苦苦地等待。
------------------------------
陸健 評析
這首寫於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作品曾感動過當時千千萬萬的人。它的異乎尋常的強烈、執著的情感使任何人讀了之後都會受到觸動。
B·C是蘇聯著名的話劇和電影演員瓦蘭金娜·賽洛娃。當然,西蒙諾夫將此詩獻給她,並非指瓦蘭金娜便是詩中的「你」,作者自己乃詩中的一個人物。文學作品、學術著作題贈某人的做法在歐洲由來已久,比如伽利略曾將自己的天文學著作獻給國王———這著作的內容不一定與受贈者有直接的關系。
我們感覺到此詩自始至終有一種呼喚的聲音,穿過遙遠的距離和內心的陣陣寒冷,不斷地向愛人傳遞。他沒有描繪槍林彈雨,也不以戰壕中的潮濕、飢餓,甚至身受的傷痛為慮,他的心思在愛人那邊,總惦念她可能遭受的凄雨霜風,憂愁牽掛。正義的戰爭必勝,他堅信不疑。戰爭是死地,勝利總要用鮮血來換取,這一點誰都明白。既然是責任那就別無選擇,但用生的可能排斥死的可能,這是所有參戰者共同的心理。其中愛人的忠貞不移是戰士最重要的精神支撐力量之一,戰士如此愛他的愛人,對她可能會承受到的壓力——感受、思念,陰雨,憂傷,「別人不再把親人盼望/往昔的一切,一古腦兒拋開」,沒有了我的音信,甚或會有誤傳的消息,像美國電影《魂斷藍橋》中凱蒂在報紙登載的陣亡將士名單上看到克勞寧上尉的名字那樣。
戰爭中後方人感受到的嚴酷也許並不亞於前線的官兵,誰敢篤信自己的親人在血與火的洗浴中平安無虞?愛子不敢信,慈母也戰戰兢兢,他們認為「我已不在人世」實屬正常。蘇聯影片《雁南飛》的女主人公因長期的孤單寂寞及生理上的渴求委身他人;凱蒂因相信克勞寧已死加之衣食無著最終不得不沉淪下去的事例並非鮮見。可以說後方親人在等待中感受的是精神逐漸枯萎死亡的經歷。
詩篇迴旋往復,一次次呼喚,帶著言辭之外的懇求,兵士的求生祈願與親人盼歸的渴望在詩里緊緊地融合,強烈的情緒因戰火的無情、結果的難以預卜而化為復雜的低吟。「就讓那不曾等待我的人/說我僥幸——感到意外」,說的是重逢後的情景。「從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來」愛情的真摯感動天地,勝過了上帝之力。這前所未有的祈禱,在下一次沖鋒陷陣之前的空隙。
詩篇長久地激動著人們。它是戰爭時前線與後方人們精神的食糧,那些沒能從戰場上回來的人,念過、背誦過這首詩,把它作為獻給親人的最後禮物。
第22條軍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一個飛行大隊駐扎在地中海的「皮亞諾扎」島上。這是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大隊指揮官卡思卡特上校一心想當將軍,為了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計博取上級的歡心。他一次次任意增加部下的轟炸飛行任務,意欲用部下的生命來換取自己的升遷。這支部隊里還有兩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一個是一本正經而野心勃勃的謝司科普夫少尉。他畢業於預備軍官訓練隊,大戰爆發他頗為高興,因為戰爭使他有機會可以每天穿上軍官制服,用清脆、威嚴的嗓音對那些就要去送死的小夥子大喊口令,而他自己由於視力不佳,且有瘺管病,所以沒有上前線的危險。他為了邀寵上級,飛黃騰達,就發瘋似地專心訓練自己的中隊,求得在檢閱中獲勝。由於他研究出不揮動雙手的行進隊列,被人稱為「名不虛傳的軍事天才人物」,從此迅速步步高升,最後當上了中將司令官。另一個是食堂管理員邁洛,他貌似「忠厚老實」,可是賺錢有術,以伙食采購為名,大搞投機倒把,辦起了一個跨國公司。他用大批飛機走私,甚至還僱用敵人的飛機為公司運輸,向敵人承包保衛橋梁等等。後來居然成為國際知名人物,當上歐洲不少城市的市長和馬爾他的副總督。
本書主人公尤索林就生活在這個繞著戰爭怪物旋轉的光怪陸離的世界裡。他是這個飛行大隊所屬的一個中隊的上尉轟炸手。他滿懷拯救正義的熱忱投入戰爭,立下戰功,被提升為上尉。然而慢慢地,他在和周圍凶險環境的沖突中,親眼目睹了那種種虛妄、荒誕、瘋狂、殘酷的現象後,領悟到自己是受騙了。他變嚴肅誠摯為玩世不恭,從熱愛戰爭變為厭惡戰爭。他不想陞官發財,也不願無謂犧牲,他只希望活著回家。看到同伴們一批批死去,內心感到十分恐懼,又害怕周圍的人暗算他,置他於死地。他反復訴說「他們每個人都想殺害我」。他渴望保住自己的生命,決心要逃離這個「世界」。於是他裝病,想在醫院里度過餘下的戰爭歲月,但是未能如願。根據第二十二條軍規,瘋子才能獲准兔於飛行,但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同時又規定,凡能意識到飛行有危險而提出免飛申請的,屬頭腦清醒者,應繼續執行飛行任務。第二十二條軍規還規定,飛行員飛滿上級規定的次數就能回國,但它又說,你必須絕對服從命令,要不就不準回國。因此上級可以不斷給飛行員增加飛行次數,而你不得違抗。如此反復,永無休止。最後,尤索林終於明白了,第二十二條軍規原來是個騙局,是個圈套,是個無法逾越的障礙。這個世界到處都由第二十二條軍規統治著,就像天羅地網一樣,令你無法擺脫。他認為世人正在利用所謂「正義行為」來為自己巧取豪奪。最後,他不得不開小差逃往瑞典。
·作品賞析·
《第二十二條軍規》是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當代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
黑色幽默出現於六十年代,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最重要的文學流派之一。這一流派的作家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他們用放大鏡和哈哈鏡把這種荒謬和壓迫加以放大、扭曲、變形,變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更加反常無理,丑惡可憎,其中也寄託了他們無可奈何的悲觀和痛苦心情。因此有人把黑色幽默稱之為「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
《第二十二條軍規》雖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一個飛行大隊為題材,但實際上並沒有具體描述戰爭。本書的要旨,正如作者自己說過的那樣,「在《第二十二條軍規》里,我也並不對戰爭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官僚權力結構中的個人關系。」所謂「第二十二條軍規」,其實「並不存在,這一點可以肯定,但這也無濟於事。問題是每個人都認為它存在。這就更加糟糕,因為這樣就沒有具體的對象和條文,可以任人對它嘲弄、駁斥、控告、批評、攻擊、修正、憎恨、辱罵、唾棄、撕毀、踐踏或者燒掉。」它只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殘暴和專橫的象徵,是滅絕人性的官僚體制、是捉弄人和摧殘人的乖戾力量。它雖然顯得滑稽可笑,但又令人絕望害怕,使你永遠無法擺脫,無法逾越。它永遠對,你永遠錯,它總是有理,你總是無理。海勒認為,戰爭是不道德的,也是荒謬的,只能製造混亂,腐蝕人心,使人失去尊嚴,只能讓卡思卡特、謝司科普夫之流飛黃騰達,邁洛之流名利雙收。在他看來,戰爭也罷,官僚體制也罷,全是人在作祟,是人類本身的問題。海勒的創作基點是人道主義,在本書中著重抨擊的是「有組織的混亂」和「制度化了的瘋狂」。
《第二十二條軍規》中人物眾多,但大多根據作者的意念突出其性格的某一側面,甚至誇大到漫畫式、動畫式的程度,而有的則是象徵性的。如卡思卡特著重表現了官僚體制的專橫無理,邁洛著重表現了資產階級的唯利是圖,謝司科普夫著重表現的是軍事機器殘害個性。就連本書主人公尤索林,重點描寫的也在於他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尤索林是個被大人物們任意擺布的「小人物」,是個荒誕社會的受害者。他有同情心、是非感和正義感,他曾憤慨地指出:「只消看一看,我就看見人們拚命地撈錢。我看不見天堂,看不見聖者,也看不見天使。我只看見人們利用每一種正直的沖動,利用每一出人類的悲劇撈錢。」可是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裡,他由於正直、善良,反被人看成是瘋子。他深感對這樣一個「世界」無能為力,逐漸意識到只能靠自己去選擇一條求生之路,並最終逃往一個理想化了的和平國家——瑞典,完成了「英雄化」過程,成為一名「反英雄」。
《第二十二條軍規》之所以能一鳴驚人,成為「經典作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還在於作者在藝術技巧上的創新。在這部作品中,海勒摒棄了現實主義的傳統手法,一方面採用了「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有意用外觀散亂的結構來顯示他所描述的現實世界的荒謬和混亂,只用敘述、談話、回憶來組接事件、情節和人物,另一方面又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使事件和人物極度變形,一件件,一個個都變得反常、荒誕、滑稽、可笑,描繪出一幅幅荒誕不經的圖像來博得讀者的凄然一笑,並且讓人在哭笑中、在哭笑不得中去回味、去思索。作者還充分運用象徵手段來傳達自己對世界、對人生、對事物的看法,其中寓有深刻的哲理思考,正如有的論者指出的那樣,這部作品「看來胡攪蠻纏,其實充滿哲理,因為只有高度理性的人才能充分注意到事物中隱含的非理性成分。」本書的語言也極有豐采,充分顯示了黑色幽默文學的語言特點。用故作莊重的語調描述滑稽怪誕的事物,用插科打諢的文字表達嚴肅深邃的哲理,用幽默嘲諷的語言訴說沉重絕望的境遇,用冷漠戲謔的口氣講述悲慘痛苦的事件,當然本書也存在尋求噱頭和繁復冗長的缺點。
海勒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過:「我要讓人們先開懷大笑,然後回過頭去以恐懼的心理回顧他們所笑過的一切。」看來,這是《第二十二條軍艦》的一個很好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