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述平小說txt

述平小說txt

發布時間:2021-07-05 01:59:31

❶ 我想了解《有話好好說》的作者,著名作家述平的有關作品。但在網路沒有查到,請大家幫助解決,謝謝。

劇本:《有話好好說》1997 、《趙先生》1998 、《鬼子來了》2000 、《太陽照常升起》2007 、《走著瞧》 2009 、《欠我十萬零五千》 2009 、《讓子彈飛》 2010 、《無人區》被禁
小說:《凸凹》和《某》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還有《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晚報新聞》,中篇小說《穿過慾望》。.

❷ 新生代小說的寫作類型有哪些 還有新生代小說的基本特徵

因為,在我看來,這些作家在文學風格上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它們之中至少存在三種不同的寫作類型:其一是哲學型(或技術型)。這類作家繼承了新潮小說的文本探索風格,仍以對深度主題的哲學化表述為主,因而文本的晦澀與技術上的實驗色彩可以說與80年代新潮作家一脈相承。這類作家的代表人物有魯羊、劉劍波、畢飛宇、東西等。其二是私語型。這類作家的小說重在表達純粹私人化的生活體驗,個體的邊緣性的經驗在文本中被強化到了一個突出甚至極端的地位。這些小說盡管在形式上仍堅持著新潮小說的實驗性,但對於讀者來說形式也只是他們私人經驗的附庸或陪襯,它幾乎被那種夢幻般的個體心理體驗的宣洩所淹沒了。這類作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當今文壇正走紅的幾位女性作家,如陳染、林白、海男等。其三是寫實型。這類作家以對於當下現實的書寫為主,文本透發出濃郁的時代心理寫實氣息,對90年代的商業語境下的種種生存現實進行了全方位的透視與描寫。這些作家基本上已經放棄了新潮小說的技術實驗色彩,而是追求一種樸素的與生活同構的敘事方式,作品具有強烈的生活感和現實感。這類作家的代表人物是何頓、張旻、朱文、韓東、邱華棟、述平、徐坤等。然而,這樣的分類並不意味著三者之間就不存在某種共同的可言說性和相似性,也不意味著在當今這個混雜了贊譽、推祟、否定、質疑等眾多聲音的時代喧囂之中我們就不能達到某種對於這些作家的共同理解。相反,我覺得,在他們純粹個人化的小說態度和卓爾不群的文本方式中正蘊含了一種嶄新的文學可能性。對這種可能性的確認和闡釋將是我們審視和把握這個新生代作家群體並進而描述整個90年代中國文學面貌的一個必然的理論前提。當然,羅蘭·巴特在《寫作的零度》中說過:「一位作家的各種可能的寫作,是在歷史和傳統的壓力下被確定的。」[2]對我們來說,新生代作家之所以在如年代會發展成為一種引入注目的文學現象也是有著深刻復雜的思想文化「壓力」與動因並與其所賴以生存的特殊文化背景密切相關的。

❸ 電影《有話好好說》 是根據誰寫的小說改編的

是述平

❹ 有朋自遠方來的介紹

《有朋自遠方來》是金牌電影編劇述平所著的一部中篇小說,於2011年被述平收錄進小說集《某》中,並於2011年12月15日出版發行。

❺ 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是改編的那部小說

有說改編自王朔的《你不是一個俗人》
也有說改編自述平的小說《晚報新聞》

❻ 桂系三雄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桂系三雄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是新桂系軍閥的代表人物,作為國民黨的高級將領,都曾在中國現代戰爭及政治舞台上叱詫風雲,對當時中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本書為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的合傳,介紹了三人從青年入軍校,協同奮斗創造新桂繫到晚年的不同歸屬的傳奇人生,本書的記敘緊緊結合時代背景,既介紹了三人各自的獨立的戰斗經歷,三人分分合合的友情恩怨,也介紹了三人與蔣介石的合作與斗爭。記述平實生動、史實真實詳盡,配有多幅珍貴史料圖片,圖文並茂,是了解中國近現代政治軍事歷史和國民黨政治統治的最新力作。
作者介紹:
李永銘、范小方均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歷史學教授,兩人均著有近現代人物傳記和事件專著如《民國政要的最後歲月》、《張群傳》、《武漢大會戰》等等。
陸軍小學堂的青少年學生 /1
地靈人傑 /1
軍校生活 /4
學生軍敢死隊北伐 /10
軍事院校的嚴格訓練 /13
屯兵五屬崛起玉林 /17
軍中「李鐵牛」 /17
粵桂之戰 /24
六萬大山聚精英 /26
玉……
應該是全本了

❼ 述平的主要作品

簡介
《有話好好說》張顯男人的尊嚴,《讓子彈飛》是男人的「霸氣外露」,《某》中的十篇故事則洞悉了人情冷暖和人性底線,運筆冷靜洗練,把都市男女或焦慮或陰暗的糾結心理刻畫得非常深刻生動。雖然十部小說均創作於二十年前,今天出版卻並不覺過時,如同預言映照出當下眾生心態。其中的《某》、《凸凹》、《此人與彼人》等小說中主人公都如米蘭·昆德拉筆下的人物一樣,脫離了愛的性使生命變為不可承受的輕,最終他們帶著漂泊的肉體和受傷的心靈痛切地感到「老老實實地生活是最好的生活」。
目錄

攝於一九七六年
凸凹
上天自有安排
晚報新聞
青春期
此人與彼人
男的問了女的
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有朋自遠方來

❽ 述平的個人經歷

述平1984年考入大連輕工學院機電系,大學期間開始嘗試小說創作,並於198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由於熱愛文學,大學畢業後,述平沒有選擇自己所學專業,而是先後在《新文化報》及《大家健康》雜志做記者和編輯。在此期間,述平大量閱讀西方小說,從事小說創作,並於1994年發表了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晚報新聞》,獲得長白山文藝獎。述平的小說創作一般被認為屬於中國文學中的「晚生代」作家群,但述平不是一個高產的作家,他還創作了《葯》(1996)等小說,並任吉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
述平也是一個影迷,除小說之外,電影是他的最大愛好,早年曾托朋友在香港購買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影片的錄像帶和書籍。漸漸的,他對電影的興趣超過了文學。1997年,張藝謀拍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之後,決定轉型嘗試現代城市題材,他發現了述平的小說《晚報新聞》,於是,述平第一次涉足電影編劇,張藝謀導演、張偉平製片、姜文、李保田主演,拍攝了帶有黑色幽默色彩的喜劇《有話好好說》。在拍攝《有話好好說》期間,述平認識了姜文,從此,兩個人開始了10年的合作和友誼,述平先後參與了《鬼子來了》和《太陽照常升起》的劇本創作,是姜文創作隊伍的重要成員之一。此外,1998年,述平為導演呂樂擔任編劇,創作了《趙先生》。 1994年,大學期間就嘗試小說創作的述平發表了短篇小說代表作《晚報新聞》。3年後,這部作品被剛剛拍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張藝謀看中,並視為其轉型現代城市題材電影的最好文學母本。於是,張藝謀邀請述平擔任電影編劇,姜文、李保田主演,拍攝了帶有黑色幽默色彩的喜劇《有話好好說》。張藝謀曾對記者稱:「最初我們想把述平的五部中篇小說改編成三部獨立的故事片並一次性拍攝完成,但不幸發現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然後又企圖將其中的兩部小說改編成兩部電影湊成姐妹篇,結果還是無法完成;最後只好將他的《晚報新聞》改編成了電影《有話好好說》。」
述平也因這部電影與姜文結下友誼。隨後,他在姜文的三部影片《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中擔任電影劇本主筆。姜文始終選擇述平合作,就是因為「述平是個會寫書的人,我可不會,但我可以看點兒,因為我認為看總比寫省些力氣。那就讓他繼續寫吧,我們來看。多好。他好多小說寫得特別好,而且特別色。不是那種貶義的色情,它主要是寫男女,但是不僅僅局限在男女這個事兒上。」
早在1999年,遠在墨爾本的姜文就力主一貫低調的述平出書,並為其「默畫」肖像速寫,以供文集封面用圖。如今文集終於塵埃落定,這幅非常傳神的肖像也作為扉頁被收進集中。 編劇之道
編劇是一個協助性的工作,你不能越位了,說白了,你得知道你是幹嘛的吧,根上的話,我不覺得那是我的作品。既然這樣,那很多事情就想通了。你不能說我這個劇本寫得牛B,誰拍都行,沒哪回事。
在我看來,電影劇本它就是個二度創作,就是在原著基礎之上來展示你編劇的技藝和才能,編劇是有技巧的,你小說再好也只是一個素材,你要進行剪裁,進行刪減和放大,有一個選擇的過程。
原創是昆汀、伍迪艾倫那種少數人乾的事兒,昆汀要是不拍電影,寫小說也能寫得非常好,他本身是個作者,他不是個職業編劇,他是憑借他的興趣去做的,他不會像投資人、策劃人那樣來做這個事兒,過份考慮市場這事兒。
如果從原創來講,很多所謂的職業編劇是不具備原創能力的。不具備原創能力,最終造成什麼呢,東抄西抄,扒人家的東西,所以用了很多橋段,我最討厭橋段這個詞了,這就是一個模式,把它拿來用了。這就形成了一種現象――近親繁殖的現象,電影抄電影,抄得又不聰明,昆汀也抄,但抄得很有智慧,他不是照搬,很多人是照搬,這顯得很沒有智力。
而且在中國我所知道的那些編劇,能沉浸在那種編劇的樂趣里的人好像不是很多,都是在忙著幹活,我寫一個大綱,我在多長時間寫出本子,那是碼字。都是在幹活,不是在創作。雖然是二度創作,它也是有選擇的,你把它當成一個創作來對待與當成幹活還是不一樣的,當成活兒就是掙錢了。當成創作,起碼還能把你的想法融入到裡面,還有一些用心的東西在裡面。這么說吧,有樂趣在裡面,是創作,沒樂趣在裡面,是幹活。對我來說,如果有樂趣,聊一聊還挺好的,但如果是純粹干一活兒,讓我去干挺難的。
對現階段爛片比較多的看法
這沒什麼可責備的,這都是一個應該有的階段,我們國家可能正好到了這樣一個階段,浮躁的,完全商業化的,不太注重電影品質的。這種東西不會持久的,也許過不了多久觀眾自己就煩了,就會不滿足,但你希望哥們上來一個就是精品,接下來一個還是精品,永遠精品,這也太理想化了吧。
記者問:你好像並不那麼憂心忡忡?
我沒那麼憤青,我也不會罵這就是一堆狗屎。市場它也有一種自我調節的機制,它有一個盤旋上升的過程,不必那麼過份譴責,憂心忡忡,好像我國沒有好電影,你就不活了似的,不看中國的,看點外國的唄,不就是個電影嘛,不就是個娛樂嘛,牛鬼蛇神都出來晃一晃唄,給他們一點空間,別不帶人玩,用一種聲音壓制另一種聲音,這也不好,人家也是費了點勁的,也挺不容易的攢一個東西。
創作觀
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沒什麼位置, 我也想過這個事兒,這么個泱泱大國,十幾億人口,怎麼就出不來大家期望的電影呢?
這可能跟文化觀念,我們所受的教育,都有關系。跟我們的教育培養機制都有關系,對一個文藝創作來說,它不鼓勵創作,鼓勵的都是規矩和框框。
這些可能是我的一家之言,有些人可能不贊同,比如談劇本時,就要談人物性格,當然這是一種創作方法,但我就覺得這有點傻。所謂有性格的人,往往就會變成了一個概念性的單面人物,很容易就把人物的豐富性拿掉了。
前一段時間,我參加過一個手機電影節,有韓國日本的,一看我們國家學生拍的那些東西都特別蒼白,都被老師騙了,你們要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所以全都是談個戀愛,彈個吉他,泡個酒吧,來點音樂,來來回回走兩步道,太傻了,你說你一個學生的生活有什麼可寫的,你太小了,就這么點破事唄。這么說吧,也許你有些生活,但你沒有那個認識。
還有一種,我們要寫小人物怎麼著怎麼著的,好像把小人物當作一種標准了,你寫小人物是你寫不了大人物,沒有寫的能力。比如寫孫子,你能寫得了嗎?孫子是個什麼人,是個玩兵法的人,你根本達不到他的程度,你怎麼寫孫子,你寫諸葛亮,你腦袋比得上諸葛亮腦袋嗎,最終寫也就寫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駕馭不了這個東西。我不是說不可以寫小人物,而是不能總是掛在嘴邊,作為標准,作為倡導性的東西來談。
對新編劇的建議
最好的學習辦法,就是面對作品本身,你得琢磨,它是怎麼講的故事,它是怎麼把它講的生活了,有趣了,不光電影,小說也是一樣。
悉德·菲爾德,包括《故事》那類的書 ,它當然有一些可取的東西,但你要看寫書都是一些什麼人,寫書的都不是編劇,都是一些教授,研究者,他們都是事後研究。是電影出來以後才說這說那,都是馬後炮。我寧願看創作者的訪談,它裡面有一些感性的東西,哪怕它說得偏激,但你看的時候會有會心一笑的東西。我覺得什麼情節點一,情節點二,這些都是扯淡,你知道這些點沒用,你知道了就能寫到嗎?你比如說某足球解說員吧,解說的時候頭頭是道,比很多人都明白,但你讓他下去踢一場我看看。說球的和踢球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同樣,評電影的和寫電影的也不是一回事。
作為一個創作者,也包括編劇,天份不在的話,啥也別談了,天份,大概只有1%,但是沒有的話,你就入錯行,這還真不是一個努力就能成的事兒。

❾ 張藝謀的電影分別都是改編自那些小說呢

1984:《一個和八個》—— 郭小川《一個和八個》
1984:《黃土地》——柯藍散文《深谷回聲》
1987:《紅高粱》 ——莫言的《紅高粱家族》
1990:《菊豆》 ——劉恆《伏羲伏羲》
1991:《大紅燈籠高高掛》——蘇童《妻妾成群》
1992:《秋菊打官司》 ——陳源斌的《萬家訴訟》
1994:《活著》 ——余華《活著》
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李曉《門規》
1996:《有話好好說》 ——述平《晚間新聞》
1998:《一個都不能少》—— 施祥生《天上有個太陽》
1999:《我的父親母親》 ——鮑十《紀念》
2000:《幸福時光》 ——莫言《師父越來越幽默》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曹禺《雷雨》
2009:《金陵十三釵》——曹雪芹《紅樓夢》

❿ 求述平的小說《凸凹》,《晚間新聞》;還有武俠小說《千面郎君》。有一部給100分,全有500分。

《千面郎君》 誰的 司馬飛虹還是蕭逸

述平的小說你用 新浪愛問 搜一下 那上面有

閱讀全文

與述平小說tx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遊寫小說的小說 瀏覽:196
男男道具調教總裁小說 瀏覽:851
背d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978
重生豪門沖喜攻略小說 瀏覽:371
迷茫之戀小說全集第90集 瀏覽:921
女主重生前被校園霸凌小說 瀏覽:281
寫小說查資料的技巧 瀏覽:616
女主是一名軍官冷到無情的現代小說6 瀏覽:812
活著小說網盤 瀏覽:369
楊過冀子全文小說 瀏覽:481
關於道士捉鬼的有聲小說小說 瀏覽:327
尋畔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答案 瀏覽:464
校園大哥混黑道小說 瀏覽:310
中篇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705
獵人同人小說包 瀏覽:560
越獄bg同人小說 瀏覽:383
校園系統泡校花小說網 瀏覽:669
逐月之月作者的小說清竹 瀏覽:607
傳奇法師異界小說排行榜 瀏覽:805
n作者不詳小說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