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最喜歡的小說人物及理由,不少於500字
我最喜歡魯智深(魯達),因為他粗中有細,見義勇為。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種師中)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削發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魯智深忍受不住佛門清規,醉打山門,毀壞金身,被長老派往東京相國寺,臨別贈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在東京相國寺看守菜園,因將偷菜的潑皮踢進了糞池,倒拔垂楊柳,威名遠揚。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高俅派人捉拿魯智深,魯智深在二龍山落草。後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頭領。宋江攻打方臘,魯智深一杖打翻並活捉方臘。回軍途中,聞錢塘江潮信,圓寂於六和寺。
魯達的性格最突出為拳打鎮關西。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後,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了他扶危濟困、濟人濟貧、疾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魯達個性十足。且說後世為花和尚之評價「禪杖打開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山門 醉打金身壞,俺是人間真菩提。」確實,稱魯智深真菩提不為過,只不過這個「真菩提」看起來凶了那麼一點點,但也僅是看起來…… 一個五大三粗的和尚,背後還有紋身,不說見,想一想便端的嚇人。但恰是人不可貌相的絕佳體現。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他仗義疏財,好抱打不平的良品。魯智深大鬧五台山》中,彰顯了這個人物另一個可愛之處,那就是 不受禮教所束,按說出了家做了和尚,便應該守清規戒律,好生參禪,可是魯達他不,他不參禪不說,甚至連清規戒律也不守,做了和尚照舊下山討酒吃肉,在魯達看來,大概做和尚和做提轄區別僅僅是一頭烏發和幾點結疤而已罷。 當然,可愛歸可愛,可錯還是犯了,打毀山前涼亭,錘爛菩薩和山門,還硬逼僧眾吃狗肉。恩,這位花和尚,第二個特點也很明顯了,就是酒風大大的不正。 不過那隻是酒醉時候的事,酒醒了後還是知道自己闖了禍的,而且這個錯也記了很久,很久,這就扯到後話了……不在我們題目討論之內哦。 最後再引水滸原文稍微點評一下:「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狂哉魯智深,個性十足!
這就是我眼中的魯智深。
② 要怎麼寫作文(我喜歡的小說人物)
說曹操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體現在他的生性殘忍,為報父仇,攻城屠殺百姓數萬,無辜的殘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為我們至盡傳誦。
曹操是中國百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為命世英雄、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曹操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在北方統一的戰爭中,曹操發揮了傑出的才幹,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說曹操是軍事家,這點我很同意。有的學者認為曹操是個詩人,我也贊同。因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
有的人認為曹操是政治家,我認為有些評價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殺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親曹嵩報仇,曾經血洗徐州和從雍、涼逃難來的手無寸鐵的百姓,戰爭是殘忍,而百姓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成為軍閥之間征戰的犧牲品。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泗水流之不暢』(《後漢書·陶謙傳》)足見當時殺人場面之慘烈。太殘忍了,這件事暴露了曹操內心深處的兇殘。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點。曹操也有鎮壓農民起義軍的罪行,曹操的雙手沾滿了黃巾軍的鮮血。其次,曹操個人作風也有很大問題,曹操這個人非常的好色,雖然『聖人』有雲:『食、色,性也』的高妙論調,但曹操為了女人確實到了瘋狂的地步。征戰張秀時霸佔其嬸母,打呂布時強占其部將秦宜祿的夫人。雖然不是很壞,可在道德問題上,是應該予以譴責的。最後,曹操為了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令諸侯』而屠殺了許多文臣武將。孔融、楊修、崔炎等對曹操有極大貢獻的手下也盡死其手。驗證了封建統治者能為我所用留之 不用則殺之的惡劣作風。可笑的是中國文壇所謂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寫《替曹操翻案》這樣毫無價值的文章,文章沒有正視曹操屠殺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單方面鼓吹曹操實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實際上是一種高度的剝削制度,不足後人效仿。我們國人所崇拜的魯迅認為曹操『至少是個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處?卻並未明言。任何極端的評價曹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更加辨證公正的評價和認識曹操。
③ 我最喜歡的小說人物(初中)急!!!
魯濱遜
1.英國青年魯濱遜從小喜歡航海,曾三次離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告別家人,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經歷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在太平洋上不幸落難,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跡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島上。
3.他在荒島上時由於風寒受了瘧疾,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越來越虛弱,後來想起巴西人不管生什麼病,都不吃葯,只嚼煙葉。而恰恰在他的箱子里有一部分煙葉。一開始他打算生吃,但味道太沖,後來他想到了聞味道和泡酒喝得辦法,依靠自己的毅力與瘧疾作斗爭,最終身體恢復如初。
④ 求一篇1500字的小說
純種德國黑格爾 與其做一株綠洲中的小草,不如做一棵禿丘上的橡樹 ——題記 有一條流浪的純種純種德國黑格爾,剛出生就被父母拋棄,因為純種的德國黑格爾天生就要受到磨練。這可憐的傢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他甚至認為自己是一隻被父母雜種狗。他只能靠著揀別人的殘羹剩飯來維持生活,盡遭別人的白眼,它痛苦極了,它受夠了這樣的生活,它詛咒這個世界,它感到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狗。 直到有一天,它攢夠5根骨頭的學費到狗學院報名。學院的老師教它去找一個富有的人家做他們的寵物,教會它怎樣討好主人,讓它無論自己是否高興都要搖著尾巴,裝出一副很高興的樣子,主人不管說什麼,一定要百分百的服從…… 他的夫人來到寵物店,這條流浪狗抓住了這個機會,趕忙迎上去,一個勁地搖尾巴,果然,學校里的功課起了作用,這一對夫妻看中了就這樣,一年之後這條流浪狗畢業了。畢業後,學校把它送進了寵物店。寵物店裡的人上上下下給他打扮了一番,給他穿了一件好看的紅毛衣——盡管夏天裡穿毛衣讓他感到很不舒服;又給它噴上了高檔香水——雖然他對這香味過敏。一周後,一位西裝革履的人領著這條流狗。把鈔票一放,抱著他回了家。他靠著在學校里的本事在家裡站住了腳。 這個家裡的主人有錢有勢,他生活地十分幸福:有好吃的、有好喝的、有主人買來的寵物玩具玩……他過著夢寐以求的生活,他得到了其他狗羨慕的眼神。當然這全靠學院里的「技能」:看見主人就搖尾巴,並表現得十分高興,無論主人叫你怎樣,要百分百服從,即使那有多難或多麼傷尊嚴。主人喜歡的人,再邪惡也要向他表示友好,主人厭惡的人,再善良也得狗眼看人低…… 該有的全有了,可他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不,是少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他一天比一天苦惱,他覺得他生活得很窩囊,他受不了這種低三下四的生活,他受夠了!好象有一種信念再呼喚他,他不能這么活下去了!他醒悟了!他終於明白他失去了尊嚴和自由!他再也受不了了,他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那個叫做「家」的「家」,那不是他要的生活…。 後來,他選擇了過無憂無慮的生活。再後來他做了一隻警犬,再進行警犬訓練時,訓練員吃驚地告訴他,他是一隻種純種德國黑格爾!他聽了不禁吃了一驚,他發誓今後再也不做那寄生在有錢人家的窩囊廢!他覺得他對不起他那高貴的血統! 他當了一隻警犬,雖然很艱苦,沒有好吃、好喝、好玩的,沒有閑適的生活。但他覺得日子過得很充實。因為他覺得這么活著有意義;這么活著是真正地「活著」,就這樣在艱苦的訓練下,他成為了一隻優秀的警犬,多次解決大案,因表現神勇被人們尊稱為「神犬」他驕傲極了,他覺得雖然失去了優越的生活條件但去得到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尊嚴。 但,在一次案子中……有一次,他在追一個罪犯時,奮不顧身地跑在最前面,他勇猛地咬住罪犯的腳,罪犯吃痛,憤怒地大聲叫嚷,並抽出腰邊的尖刀。這時,這流浪狗,不!這只「神犬」卻毫不畏懼地撲向歹徒。他想就是送了命也要盡到警犬的責任;就是送了命也要對得起「神犬」這個稱號……可不容他想下去罪犯那罪惡的尖刀便插入了「神犬」的胸膛。頓時。血涌……但神犬卻緊緊咬住罪犯的腿,毫不放鬆,喪心病狂的罪犯又向「神犬」的身體連捅了好幾刀。這時,我們的英雄——「神犬」終於支持不住了,他倒下了…… 臨死的一瞬間,「神犬」心想:這么死,值了……
⑤ 作文:《我最愛的小說人物》
小說 不代表名著 小說 就是指 假的也可以 是故事
⑥ 求一篇小說人物鑒賞1500字以上
紅樓夢人物賞析
《紅樓夢》的文字善於騰挪跌宕,波瀾起伏,不但大的故事情節的發展是如此,在許多局部描寫中也處處表現出這種特色來。在描寫了王熙鳳出場後,賈母即命「帶黛玉去見兩個舅舅去」,而結果是賈赦說:「連日身上不好,見了姑娘彼此傷心,暫且不忍相見。」賈政也因今天「齋戒」去了,故都沒見著。在禮規上,兩位舅父大人是必須見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個個見面伺候,敘說一番,則不但文字枯燥,而且這兩次舅甥的暗談,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寫的,結果作者採用避難就易,避實就虛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見,又避免了實見時描敘的困難。而且這里的虛見又和前後必須要有的實見相互配合,使文章的氣勢顯得抑揚頓挫,波瀾起伏。
此後,作者用了相當多的文字寫黛玉從寧府回到榮府的一路所見,回榮府後王夫人與黛玉的談話,黛玉與賈母一起進餐,等等。賈府的面貌與生活習慣也都一一寫來,作者的筆鋒似乎已從寫人物出場轉向對賈府其他方面的描繪去了。然而這一切的描寫,恰恰是作者在為另一個更高潮的人物出場作鋪墊,因此,當吃完飯,賈母命令其他人「你們去吧」,只剩下她和黛玉二人之後,剛要說幾句話時,「只聽見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來報道:『寶玉來了』。」這樣,小說掀起了這次人物出場的最高潮。作者這樣安排寶玉的出場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在一般情況下,整天在「內幃廝混」的賈寶玉,當林黛玉一進賈府時,是馬上就會碰面的,然而作者卻偏偏打發他今天「往廟里還願去」了,一直拖到晚飯後其他人都不在場了,才讓他回家。這種安排,有兩點用意,一是要讓寶、黛二人單獨相會(唯一的賈母在場是當時條件下所不可避免的)。寶、黛最後才相見,就可以把其他該寫的人和事都寫了,然後集中筆墨來寫此二人的相會,以掀起最後的高潮;遣散的人,是為了不發生其他干擾,避免分散讀者的注意力,以突擊這書中的二位主角,這有如舞台上為突出主要人物而時常使用的「凈場」手法一樣。這樣做的結果,就能有力地加強二人的形象,在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賈寶玉的出場,還有一個獨特之處是,他剛一露面,「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之後,又進去換了另一副裝束打扮出來。除衣飾的不同外,第一次主要描寫了他的面、色、鬢、眉、鼻、睛等外貌特徵。第二次則寫到了他「轉盼多情,語言若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完全是傳神之筆了。在古代小說中,使其主人公只這樣出場亮相的,可說是十分少有的。賈寶玉這個藝術形象給讀者的印象如此深刻,是和作者對他初次上場時運用的這種著意刻劃的獨特手法分不開的。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寫這些人物的出場,有的先,有的後,有的是本來在場的,有的是賈母叫人去「請」出來的,有的是黛玉去拜見的,有的是自己趕來的,有的是單個到來,有的是多人出來,有的寫得詳,有的寫得略。有實寫,有虛寫,文章變化多姿,而又合情合理,都體現了作者精密的藝術匠心。
第二,作者對第一次出場的人物,善於用簡潔的筆墨准確描繪其形態外貌,又深刻揭示其性格特徵,給人以不可磨滅的印象,使人物的基本特性在第一次露面時,就深深扎在讀者的腦海中。
如迎春、探春、惜春、雖然「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裝束」,可是迎春的「溫柔沉默,觀之可親」,探春的「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寥寥數語,就已概括出這二人的整個性格特徵。
至於其他主要人物就更是這樣了。文中王熙鳳的出場,描寫的非常出色。作者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她的外貌。先總寫她「彩鎊輝煌」,「恍若神妃仙子」,而後細寫她頭上戴的,綰的;項上帶的,裙邊系的;上身穿的,下身著的及外面罩的。真是滿身珠光寶氣,闊綽絕倫;遍體花團錦簇,艷麗無比。這身穿戴,配上她那「丹鳳三角眼」,「柳葉吊梢眉」的俏麗相貌,風騷、苗調的體態,威而不露的神情,再加上丫頭、婆子,眾星捧月似地前呼後擁,這位年輕、風流、得勢、有權的主兒,就從文中活脫脫地站了出來。
再看她的言談舉止,一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人未到,笑先聞,已初步展示了她放任的性格。這王熙鳳,不出則已,一出則「喧賓奪主」,看她,攜了黛玉的手,就那麼細細打量起來,故作驚嘆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麼姑媽偏就去世了!」三句話,於誇贊黛玉嬌美容顏,同情黛玉不幸身世之中,蘊含著對賈母不失時機的阿諛逢迎。這王熙風不僅會說,還很會做。她感情極豐富,而目變化迅速,說著、哭著,賈母一制止,立刻就「轉悲為喜」,自我解嘲,說自己勾起老祖宗傷心,該打。作品通過這樣很精煉的外形描寫和一件小事,就把王熙鳳這個人物由表到里的主要特點十分精確地勾畫出來了。
賈寶玉的出場,不僅排在最後,而且事先作過一番渲染,主要是王夫人對黛玉的交底,說賈寶玉是一個「孽根禍胎」,是家裡的「混世魔王」,他的嘴裡「有天沒日,瘋瘋傻傻」。加上黛玉幼時聽母親說過,這個寶玉「頑劣異常,不喜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等等。這樣,讀者也就和黛玉一起,事先對賈寶玉形成了一個先入之見:「這個寶玉不知是怎樣個憊懶人呢。」當作者完成了這樣一番鋪墊之後,送到黛玉和讀者面前的寶玉卻完全是另外一個青年公子的形象,尤其是使寶玉接連兩次亮相,由形到神的描繪,不僅使黛玉見了吃一大驚,就是讀者也因前後截然不同的對照,而留下了強烈的印象。此外,作者還托用後人的兩首「西江月」詞,從另一側面揭示了他的性格特點,點破他以後的身世遭遇。從表面看,這里句句都顯示著對寶玉其人的嘲諷;但透過字面,卻又處處看到作者對寶玉性格的贊美。這種欲贊還諷,寓褒於貶的新穎手法,在這里是顯得十分別開生面的。它也是《紅樓夢》刻劃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所謂「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這常常是賈寶玉外形特徵的表現,而「行為偏僻性乖張」,「古今不肖無雙」,「於國於家無望」,卻是賈寶玉內在性格的核心所在。從這里我們也可看出,作者所要寫的主要人物主要是封建社會的叛臣逆子,而不是一個風月場中的情痴情種。
作者在描寫林黛玉時,筆觸深入到這位少女的心靈深處,多次直接、間接地描寫黛玉的內心活動,細膩地刻劃了黛玉的精神世界。
作者概述她初到賈府時的心理,說她抱定:「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意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的主意。在這種心情支配下,她處處仔細地觀察,事事認真地思考,時時謹慎地行動。作者極寫了她如履薄冰的心理狀態,及反映這種心理的細微表情。
黛玉初到賈府,她人地生疏,需要正確地分析,敏捷地判斷,並且迅速地反映到行動上來。這一點在人物描寫上,勢必表現為精煉扼要的心理描寫和人物言行的緊密結合。黛玉幾次選擇座位的情景,就表現了這一特點。黛玉選擇座位時,總要先「度其位次」,然後選擇適合自己身份的位置就坐。文中四處用「一一」修飾黛玉的行動。從這許多的「一一」中,我們看到了黛玉那唯恐性子有不當之處,「被人恥笑了去」的要強性子。
林黛玉雖是出身貴族家庭,但她不是「四大家族」的成員,她寄人籬下,孤苦伶仃。寧、榮二府的赫赫聲勢,這鍾鳴鼎食之家的封建宗法、封建禮教,使林黛玉一踏進賈府大門,就感到一種具大的壓力,她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就是這種壓力的反映。作者要與黛玉這個處在特殊地位的「心較比干多一竅」的少女,突出地描寫她的心理,是再好不過的表現方法了。
第三,寫人物出場與介紹兩府環境交插進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在寫黛玉與眾人會面時,作者還穿插寫了不少黛玉所見賈府房舍的結構,豪華的陳設,貴族家庭的禮規家法以及生活習慣等等。安排這樣的穿插,即使人物的出場能夠有波瀾起伏,文章可以做得變化多姿,同時這些穿插內容的本身又是不可少的,因為通過第十七回「試才題對額」後面有對大觀園的系統介紹,而兩府的環境這樣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則主要是從這里的穿插來反映的,因此這些穿插又不是處於一種附屬的地位,而是有其獨立的重要意義。同時這里所寫的一切,又很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養。因此對賈府環境的描繪,實際也是從一個特定的側面表現了剛剛進入這個環境的人物林黛玉。從這里也可看到,《紅樓夢》的文字不但沒有一處閑筆,而且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的寫法都不是隨意寫出來的,其中的關聯和脈絡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學習。
⑦ 幫我寫一下《我喜歡的一個小說人物》請大姐大哥幫幫忙啊~
呵呵
<br>不是吧
<br>你喜歡誰就寫誰啊
<br>
<br>試一個小的寫作技巧
<br>先選好你喜歡誰,然後把喜歡他的理由寫下來
<br>也就一兩句話的樣子
<br>比如 我很喜歡倉鋒筆下的三藏 因為實在是太cool了
<br>然後去就圍繞這個cool 在劇情中找一些很酷的舉動
<br>比如面對敵人綁架人質時扣扣耳朵說:「我很忙,沒時間管他的死活」
<br>最後卻安全的救下人質
<br>被劇情擴充之後大概怎麼也有800字了
<br>文中少評論 一定要少評論
<br>然後拿這個稿子再修改擴充
<br>基本上有個2~3遍就有1500字了
<br>
<br>最後抒發一些不明所以的感慨 記住 一定要不明所以啊
<br>這樣老師才能被你深沉的筆調和不明所以的文采震懾住
<br>
<br>只要你說的不是太反動,就能有及格的分
<br>如果你不小心寫了比較好的句子 就能拿中上等分
<br>如果你選材不小心涉及到很高深的人文問題
<br>那恭喜你,你中獎了,你的文章會被老師收藏
⑧ 你最喜歡的小說人物
我喜歡《局外人》裡面的江天空《狼的誘惑》鄭彩麻
⑨ 我最欣賞的小說人物形象
林黛玉
幼小失怙,寄人籬下的林黛玉過的是一種繁華中的蒼涼生活。她沒有真正貼心依靠的人,也沒有什麼屬於自已的財產,絕頂的聰明和滿腹的才華害了她,成就了她多思多慮,多愁善感的個性。同時孱弱的身體加劇了她對生命的幻滅感,縹渺無望的愛情煎熬著她易傷的心。在色慾與物慾橫流的賈府她是個弱者,是個無關緊要的寄食者,她的心理無法承受這樣的事實,只有用清高孤傲來防衛自已,表現得日益尖刻與小心眼。她,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刺是她唯一的堅強,掩蓋在這脆弱的堅強下面的,是她那深深的自卑情結。
她焉能不自卑呢?她唯一能夠憑以驕人自傲的美貌和才學,在寶姐姐來了以後,就有了勢均力敵的對手。與薛寶釵初次相見的那一瞬間,她最後的自信,她愛情的堡壘就開始搖搖欲墜了。。。。。。
既然有木石前盟,又何來金玉姻緣?說明白了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黛玉的自卑感使她總是疑心重重,對寶玉的愛沒有信心。以至於不斷地折磨他的感情為樂。看他傷了、哭了、病了、表白了,她才放心了、笑了、憐惜了、後悔了。池莉在小說《來來往往》中提到「男女私情是千萬揉搓不得的。」而寶玉就是在林黛玉的這一小性子下,被弄得柔腸百轉,不能自持,看客們也無不心思萌動,一至叫囂要找個黛玉做情人,才不枉負平生。與她相比,寶相庄嚴的薛寶釵就有點可親可敬不夠可愛了。
黛玉的尖銳與《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有共同的根源,都是因為愛的缺乏,對外界的不信任,沒有信心和骨子裡的反抗精神。雖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難掩內心深處的悲涼。
黛玉常常提到死這個字眼,彷彿跟喝杯咖啡一樣容易。死是她對於生活的最後反抗。現在小資們對於死亡的迷戀,不知與黛玉有沒有關系,但不能不說,死亡確是她的生命中最精採的一筆。在凄艷奪人的高潮,一個美麗的生命戛然而止,就象櫻花因它的易落而美麗一樣,從此,她永遠停留在了她如花般的歲月,在讀者心目中成了永恆。如果曹雪芹不讓她死,讓她滿臉皺紋地老去,和寶玉柱著拐杖坐在牆角昏昏欲睡曬太陽。或者嫁給別人,成了黃皮寡瘦,咽淚裝歡的怨婦,那估計,沒有多少人會象現在這樣愛她的。
在書中她對於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的尖刻嘲諷,一直是我困惑不解的事。當然,對於她這樣封建社會中的貴族小姐,不能希望她對普通老百姓有我們現在的共產主義覺悟。但這樣一位小姐出風頭罵農婦也未免有點可厭。主要原因我以為,劉姥姥進賈府是為了乞得物質上的幫助,其動機市儈,謅媚粗鄙。黛玉在賈府,也是一個乞食者,劉姥姥的出現與作為刺傷了她敏感的神經,她的嘲罵,似乎是想徹底劃分開她與她的不同之處,本質上是對乞食這一行為的厭惡和無奈。
再看她葬花時的吟唱: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托物言志,借境抒情,自是香艷凄涼至極,誰讀了不灑一掬同情之淚呢。然再一想,不免嘆其矯情。居此富貴人家,錦衣玉食,呼奴喚仆,只不過,因為終身大事的無著落,就做此消極絕望狀,那天下千千萬萬忍受著物質的貧寒,精神的潰乏和處於被凌辱被欺壓地位的女子們,包括現在受了愛情的傷,還要每日為生存和男人們一樣打拚的女子們,是不是都該紛紛自盡呢?
她的過分誇張的痛苦體驗,她厭世的頹廢思想,她對愛情只是呻吟,從不爭取主動的消極態度,不能不說,其中都有自卑感徘徊不去的鬼影。
平常的人物分析中,總是把她當做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我一直不解她逆在何處。如果說表現在她對愛
情的追求上,那她遠沒有尤三姐的大膽,也沒有薛寶釵的主動運用手段。
她是方式是隱晦的,被動的,溫文的。。。。。。而從來不是叛逆的,因為相愛是每個男人女人都會有的正常心理需求,算不上叛逆。
她因為自卑而過分自尊,她因為自尊而易受傷害,因為傷害而憂愁。憂愁,是她美麗的一部分。
戴望舒《雨巷》詩中那是結著愁怨的姑娘是誰呢?就是林黛玉。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註定,她是薄命的,「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悵。。。。。。。」
註定,在被她淚水織成的雨巷中「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圯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她病態的美,被曹雪芹描摹到了極致。讓人如何不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