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魏晉時期小說代表人物

魏晉時期小說代表人物

發布時間:2021-06-27 11:37:32

㈠ 魏晉南北朝文化成果的代表人物 都有哪些

1、魏晉時期洛陽的玄風及其東渡
漢末三國,由儒學到玄學的轉化中,馬融、郭泰、何晏和王弼四人,起著重要的影響,他們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魏晉之際,司馬氏為了奪權,對黨於曹氏的反對派,採取了殘酷的鎮壓
手段。這就使得玄學陣營出現分化。依附司馬氏的一派(他們之中也有並非
真心依附,只是在恐怖面前不得不低頭),一面談玄一面不離名教。如王衍,
就一面談玄,一面欣賞桓修的老莊和聖教「將無同」的答案。山濤「性好老
庄」,是所謂竹林七賢之一,他曾上疏晉武帝,勸他對百姓「崇風尚教以敦
之」(《晉書·山濤傳》)。所謂「尚教」,自然是儒家名教。黨於曹氏的
一派,他們不願意與司馬氏合作,但又怕有殺頭的危險。於是他們一方面向
司馬氏低頭,一方面又曠達放誕,不務世事。阮籍和向秀就是例子。據《晉
書·阮籍傳》稱:阮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
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卧為常。」嵇康被殺後,向秀應本郡計入洛陽。
司馬昭問他:「聞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向秀回答說:「以為巢許狷介
之士,未達堯心,豈足多慕。」(《晉書·向秀傳》)
衛玠,
可以說是稍後於阮籍等人的玄學代表人物,他也從洛陽來到江東。東晉初年
掌權的人物,如王敦、王導、庾亮,都是玄學中或受玄學影響的人物。
2、儒學傳統地位的繼續
五德終始思想在十六國時期又大盛起來。十六國的君主都信奉這一套,
定服色,定德性,信災異樣瑞之說。石勒以趙承金(晉為金德),為水德,
旗幟尚黑,牲牡尚玄。發生日蝕,石勒就避正殿三日,令群臣公卿各上封事
(《晉書·石勒載記》)。前燕慕容攜,也以自己為水德,承金之後,旗幟
尚黑,牲牡尚玄(《晉書·慕容􏦦載記》)。後秦姚萇,自謂是以火德承秦
氏木行(《晉書·姚萇載記》)。姚興以日月薄蝕,災青屢見,降號稱王,
下書令群公卿士將牧守宰各降一等(《晉書·姚興載記》)。
3、佛經的翻譯和佛教思想的傳播
在佛經翻譯和佛教思想介紹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高僧有釋道安、鳩摩羅
什、慧遠等人。
4、道教的形成和發展
東漢晚年,在漢中有張修、張魯宣揚的五斗米道,在青、徐等東方八州
有張角宣揚的太平道。
東晉初年,葛洪著《抱朴子》,為長生求仙說出一番道理,他可以說是
神仙道教的理論家。
南北朝時期,陶弘景和寇謙之分別成為道教在南方和北方的代表人物,
南北朝統治者都曾對道教有所尊崇。
5、無神論的戰斗傳統
北魏北周的滅佛,和北齊的禁道,都是以暴力強迫進行的活動,談不到
無神論對有神論的斗爭。這是北朝反佛、道活動的特點。南朝跟北朝不同,
從宋到梁,有神無神、神滅不滅的論爭不斷。這種論爭,是中古社會唯物主
義和唯心主義之間論爭的一種特殊形式。范縝是南朝反對有神論的旗手,他
的《神滅論》是震撼當代思想領域的唯物主義的傑作。在他以前,有孫盛、
何承天、范曄,與他約略同時的劉峻,都是闡揚無神論的學者,也都是南朝
的人物,而孫盛、何承天、范曄又都是歷史學家,劉峻也是博通文史的人。
6、歷史撰述的成就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偽歷史撰述,繼司馬遷班固之後,有新的成就。它
的代表作,有陳壽的《三國志》、裴宏的《後漢書》和范曄的《後漢書》。
成就不如這四部書,頁在紀傳體史書中還佔有一定地位的,有司馬彪《續漢
書》的志,沈約的《宋書》、蕭子顯的《南齊書》和魏收的《魏書》。
7、建安文學
建安時期(196—219),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盛世。這時期出現了享有
盛名的文學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他們的詩文,反映了
時代的動亂和動亂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痛苦。他們詩文的風格,慷慨蒼涼、意
境深沉卻又富有生氣。《文心雕龍·時序》稱:「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
建安七子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瑒、劉楨。
8、兩晉文學
正始以後,直到兩晉之際,玄言詩是主流。《詩品·總論》說:「永嘉
貴黃老,祖尚虛談,於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
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詩作既然
理過其辭,淡乎寡味,他們便轉而追求形式。《文心雕龍·情采篇》評西晉
的作品是:「體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情是內容,文指形式。這就
是說不注意內容,但追求形式,走向形式主義道路。太康中有所謂三張(張
華、張載、張協)、二陸(陸機、陸雲)、兩潘(潘尼、潘岳)、一左(左
思),號為文章中興。其實除左思外,一般成就都不高。
9、東晉南朝的玄言詩和山水詩
東晉初年的詩人,只有郭璞可述。他的詩富於文采,代表作是《遊仙詩》。
託名遊仙,實是表示對現實不滿。
晉末宋初,文學造詣高的有陶淵明、鮑照、謝靈運、顏延之。鮑照的文
學造詣要比謝靈運、顏延之為高。
10、永明體
南齊時,出現了「永明體」的詩。齊竟陵王子良周圍聚集了許多文人,
其中沈約、謝跳等八人尤為竟陵王子良所重,號為竟陵八友。謝脁最長於詩。
謝朓的詩,與謝靈運一樣也寫山水。但他的詩風清新流麗,與謝靈運精雕細
刻不同。
11、小說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鬼神志怪小說,保存下來或部分保存下來的,還不少。
其中晉人於寶的《搜神記》,成就是最高的。
這類小說,最早的是託名漢劉歆著的《西京雜記》。
專門記載人物軼事的小說故事最早的,大約是東晉裴啟的《語林》。此
書收集了漢魏以來一直到東晉穆帝時的門閥世族,名士顯宦的言行軼事。所
記故事新穎,文筆清新,當時曾風行一時。東晉末年,又有郭澄之仿裴啟《語
林》的風格體例,著《郭子》三卷。
這類書中,最負盛名而至今尚存的是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義慶的《世說
新語》。
12、文學評論
先秦典籍和兩漢著作中,多有一些片段文字評論文學作品,但沒有文學
批評的專門著作。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先後出現了曹丕《典論·論文》、
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和鍾嶸的《詩品》等專門批評文學作品的
著作。
13、繪畫
三國時的大畫家,有曹不興,善畫大幅人像。他是畫中國佛像畫的始祖。
曹不興弟子出名的有衛協和張墨,他們在晉時被稱為「畫聖」。他們也擅畫
人物,所畫人物畫不僅相貌逼真,而且富有神采。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大畫家東晉顧愷之,就是衛協的大弟子。顧愷之善畫
人物,他畫的人物,傳神致妙、栩栩如生。
宋齊時期,繪畫方面出了很多名家,其中最有名的,在宋有陸探微和宗
炳等,在齊有謝赫等,梁有張僧繇等。宗炳畫山水畫,其他都是畫人物的。
14、書法
漢字書法,也是一門藝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家輩出。三國時
有鍾繇、蔡邕、劉德升、胡昭。西晉時有索靖、衛瓘、衛鑠(世稱衛夫人)。
東晉時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南朝有羊欣、孔琳之、蕭思話、范曄、薄紹
之、釋智永等。這是魏晉南朝系統。

㈡ 魏晉南北朝文學英雄慷慨型人格代表人物

嵇康(224—263)

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庄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遊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後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鍾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託,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志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獮猴賦〉。考《隋書.經籍志》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黃節有《阮步兵詠懷詩注》。

山濤(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司馬師執政後,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鍾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鄴。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餘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僕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後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向秀(約227-272)

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曾注『莊子』,「 發明奇趣,振起玄風」,《秋水》、《至樂》二篇,注釋未完而卒。後郭象「 述而廣之」,別為一書。向注早佚,現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張「 名教」與「自然」 統一,合儒、道為一。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遙」,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於「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遙」 而違反「名教」。擅詩賦。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沉痛,有名世。

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種放盪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咸

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賢」 之一。阮籍之侄, 與籍並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善彈琵琶。

王戎(234—305)

字沖,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遊,戎嘗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後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惠帝時,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鑽其核而後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戴 逵(約325~395) 字安道。東晉譙郡 (今濉溪縣臨渙)人。後居會稽剡縣。博學多能,「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少時曾以白瓦屑和雞蛋汁作鄭玄碑,時稱絕妙。曾就學於范宣。所畫人物、山水、走獸「情韻連綿,風趣巧拔」,「荀勛、衛協之後,實為領袖」( 謝赫《古畫品錄》)。《歷代名畫記》著錄其畫作《阿谷處女圖》、《孫綽高士像》、《胡人弄猿畫》、《董威輦詩圖》、《濠梁圖》、《孔子弟子圖》、《金人銘》、《三馬伯樂圖 》等。擅長雕刻及鑄造佛象。首創乾漆夾 雕塑法。曾塑「五世佛」,與顧愷之壁畫「維摩詰象」和獅子國(今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並稱「三絕」。畢生以藝術創造為樂,不趨榮華 ,遠避權貴。太襯王聞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為王門憐人。」孝武帝「 束帛」聘為散騎常侍、國子博士,固辭不就,遠去吳地避之。另著有《釋疑論》、《竹林七 賢論》2卷(已佚)、《閑游贊》、《水贊》、《琴贊》、《高興賦》、《流火賦》、《酒贊 》等。 何尚之(382~160) 字彥德。南朝宋廬江縣(今霍山)人。少輕薄,及長,以操行見稱 。與謝混相知。初為臨津令,補劉裕府主簿。從征長安,以功賜爵都鄉侯。宋文帝時任尚書 令。孝武帝時官至左光初,開府議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勸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萊、瀛州三山,以免勞民傷財。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講學,一時四方名士 紛紛慕名而來,謂之「南學」。著有文集十卷行於世。

㈢ 有關魏晉時期所有的小說以及應該看些什麼書籍

關於魏晉小說的研究和整理,魯迅先生有篳路藍縷之功,其對魏晉南北朝小說輯佚的著作有《古小說鉤沉》,其中很多內容仍然為我們現在研究這一時段的小說提供著文本。魯迅先生不僅對魏晉小說輯佚有著特殊的貢獻,其對小說史的研究也開了研究先河,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魏晉小說進行了史的勾勒,為後來者規劃了一個藍本。建國之後,對魏晉時期的小說研究還是比較全面的,如劉葉秋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小說》、李劍國先生的《唐前志怪小說史》、侯忠義先生的《中國文言小說史稿》、王國良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王枝忠先生的《漢魏六朝小說史》等等。文章方面,張海明《〈世說新語〉的文體特徵及與清談的關系》用一般小說應具有的基本要素進行比照分析,認為《世說新語》在人物、情節、結構上均不類小說,又不能歸於歷史,「從小說文體的形成過程看,《世說新語》處於中國古典小說的萌芽階段,只能說具有一些小說因子,而不得與成熟後的小說等量齊觀;從史傳文學向小說文體的過渡來看,《世說新語》處於歷史與小說之間,它兼有兩種文體的部分特徵,因此很難說究竟屬於哪一種。」《世說新語》的文體意義即在於此,它從中呈現的獨自個性有:(一)內容的紀實性;(二)篇幅短小;(三)清通簡要、空靈玄遠的文體風格。文章進一步探討了《世說新語》文體特徵形成的深層原因,即與玄學思潮、清談風氣相伴而來的名士意識,指出名士意識之於《世說新語》文體特徵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對人的關注,對個體的關注,從而突出了人的個性;二是著述動機、旨趣的轉變,從先前的記事明理以資勸戒,變為敘寫刻畫人之才情風致以資賞鑒。此外,劉仁樹《論〈世說新語〉的藝術成就》論述了《世說新語》的藝術風格、表現手法和語言成就。作者認為該書的藝術風格是「玄遠冷峻,高簡瑰奇」,其形成源於魏晉時代的社會生活,與它記寫的對象密不可分;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成功地運用了多種文學表現手法;它的語言簡約含蓄,雋永傳神,富於表現力;同時,它又將口語熔鑄成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學語言,從而增加了表現力和概括力。

㈣ 魏晉南北朝有哪些著名的文學家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被譽為「建安之傑」。
應瑒(?~217),東漢末文學家,字德璉,東漢南頓縣(今項城)人。建安七子之一。
劉楨(?~217),漢魏間文學家,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阮籍 (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與音樂家。
潘岳 (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祖籍滎陽中牟(今屬河南),與《文賦》作者陸機齊名,史稱「潘陸」。
左思 (約250~305),字太沖,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時著名文學家。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祖父陸遜為三國名將,曾任東吳丞相,父陸抗曾任東吳大司馬,領兵與魏國羊祜對抗。父親死的時候陸機14歲,與其弟分領父兵,為牙門將。20歲時吳亡。被譽為「太康之英」。
謝安(320~385),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陶淵明(365~427),東晉潯陽柴桑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著名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謝靈運(385~433),南朝宋詩人,是南北朝時代與陸機齊名的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出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因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故乳名為客兒,世稱謝客。又因他是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被譽為「元嘉之雄」。
劉義慶(403~約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除《世說新語》外,還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鮑照 (約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與謝靈運、顏延之同時,合稱「元嘉三大家」。成就高於二者。
沈約(441~513),字休文,南朝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西)人,先後在宋、齊、梁三朝做官,舊史一般稱他是梁朝人。
江淹 (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詩人。高祖據為謝安之兄,與謝靈運同族,亦稱小謝。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謝宣城之稱。
劉勰(約465~520),南朝梁人。32歲時開始寫《文心雕龍》,歷時五年,終於書成我國最早的文學評論巨著。
鍾嶸(約468~約518),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曾任參軍、記室一類的小官。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以後,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它是在劉勰《文心雕龍》以後出現的一部品評詩歌的文學批評名著。這兩部著作相繼出現在齊梁時代不是偶然的,因為它們都是在反對齊梁形式主義文風的斗爭中的產物。
酈道元(466或472~527),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周遊了北方黃淮流域廣大地區,足跡遍布今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山東、江蘇、安徽等省區。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道形勢,溯本窮源,游覽名勝古跡,在實地考察中廣泛搜集各種資料,以補文獻不足,從而完成了舉世無雙的地理名著《水經注》。
楊炫之,生卒年不詳,北平 (今河北) 人。北朝北魏散文家。著《洛陽伽藍記》,是與《水經注》、《齊民要術》齊名的北魏三部傑作之一。它以洛陽佛寺四十年的興廢為題,再現了歷史時期的一個王朝,一座京城,乃至一種宗教的演變過程。
吳均 (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自成一體,稱謂「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贊。
何遜 (?~518),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受"永明體"的影響,很講究聲律,某些作品比沈約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體詩。
蕭統(501~531),南朝梁文學家。字德施。梁武帝蕭衍長子。世稱昭明太子。蕭統對文學頗有研究,招集文人學士,廣集古今書籍3萬卷,編集成《文選》30卷。《文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選編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種文體代表作品,對後世有較大影響。"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的選文准則,為後世推崇。
徐陵(507~583),南朝梁陳間詩人,駢文家。字孝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入陳後歷任尚書左僕射,中書監等職,繼續宮體詩創作,詩文皆以輕靡綺艷見稱。《玉台新詠》是徐陵在梁中葉時選編的一部詩歌總集,收入東周至南梁詩歌共769篇。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自幼隨父親庾肩吾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他們的文學風格,也被稱為「徐庾體」。侯景叛亂時,庾信逃往江陵,輔佐梁元帝。後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間,梁為西魏所滅。

㈤ 魏晉南北朝小說分類 ,各自內容,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主要有1、志怪小說 《搜神記》干寶 2、志人小說《世說新語》劉義慶 3、歷史筆記小說《西京雜記》葛洪(撰)

㈥ 魏晉南北朝有哪些著名的文學家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被譽為「建安之傑」。

應瑒(?~217),東漢末文學家,字德璉,東漢南頓縣(今項城)人。建安七子之一。

劉楨(?~217),漢魏間文學家,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阮籍 (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與音樂家。

㈦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有哪些

以下列舉五個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

1、《室思》: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詩人徐幹創作的一組代言體的詩。這組詩寫的是妻子對離家丈夫的思念。全詩分六章,就日常所見、所感、所思,從各個側面反覆細致地抒發了思婦的盼望、失望和期待之情。

2、《達庄論》:是三國時期玄學家阮籍的後期作品之一,棄絕禮法,反對名教,追求個體自我的逍遙與自由,把「自然」與「名教」對立起來,認為"天地生於自然,萬物生於天地",天地萬物是自然而然自己生成的。

3、《幽憤詩》:是三國嵇康創作的一首四言詩。這是一首抒寫詩人因呂安事而被系獄以後的憂憤不平的長詩。這首詩的產生有著更為深刻的時代原因,並且與詩人的獨特個性有極為密切的關系。詩詞鋒爽利、峻切、語言壯麗。

4、《閑居賦》:是晉代文學家潘岳創作的一篇賦。這篇賦總結作者總結自己三十年的做官經歷,表現了閑居的樂趣。全賦以華麗辭藻的鋪排和名人典故的羅列見長,句式以四言為主,又雜以五言、六言、三言,既有駢偶句又雜有散句,參差有致,富於變化。

5、《嬌女詩》:是晉代文學家左思的詩作。作者從日常生活中剪裁幾個場景,精心描繪了兩個小女兒天真稚氣、活潑可愛的種種情態,准確形象地勾畫出她們嬌憨活潑的性格,字里行間閃爍著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筆墨間流露著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㈧ 魏晉南北朝文學的三大人格有那些和代表人物

曹植,《白馬篇》《洛神賦》《登台賦》《節游賦》《籍田賦》《述行賦》《感節賦》《玄暢賦》《離思賦》《釋思賦》《幽思賦》《靜思賦》《歸思賦》《美女篇》《孟冬篇》《精微篇》《聖皇篇》《靈芝篇》《大魏篇》(太多太多了)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閑情賦》《感士不遇賦》《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扇上畫贊》《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范曄,《後漢書》
嵇康,《廣陵散》(這個是曲子)《琴賦》《酒賦》《蠶賦》《懷香賦》 《聲無哀樂論》《養生論》《答難養生論》《釋私論》《管蔡論》《明膽論》《難宅無吉凶攝生論》《答解宅無吉凶攝生論》《難自然好學論》
阮籍,《大先生傳》《清思賦》《首陽山賦》《鳩賦》《獮猴賦》
向秀,《思舊賦》、《難養生論》。
劉伶,《酒德頌》
謝靈運,《山居賦》《歸途賦》《傷己賦》《逸民賦》《曇隆法師徠》《與廬陵王義真箋》

閱讀全文

與魏晉時期小說代表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風小說女主名字2 瀏覽:715
系統成女主的孩子小說 瀏覽:81
神封王座小說全集 瀏覽:895
看過最經典的網路小說 瀏覽:825
穿越小說溫曖 瀏覽:781
女干男小說全集 瀏覽:587
男主穿越重生到紅樓夢的小說 瀏覽:521
有一個重生的小說裡面男主叫季什麼 瀏覽:524
小說重生豪門妖女 瀏覽:100
如小果的完結小說 瀏覽:901
校園小說男生姓安 瀏覽:44
籃球主角在熱火的小說 瀏覽:89
除了鬼吹燈還有什麼好看小說 瀏覽:692
婆媳爭斗小說全本免費下載 瀏覽:834
考古小說推薦 瀏覽:666
好看的穿越歐洲小說迅雷下載 瀏覽:557
好看的完結重生類男生小說 瀏覽:974
男主經常戴面具的古代小說 瀏覽:102
禁區小說免費看言情小說 瀏覽:345
小說閱讀主人公柳擎宇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