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田山花袋的介紹
日本小說家。原名田山錄彌。曾師事尾崎紅葉等人。1891年發表處女作《瓜田》。早期作品有浪漫主義色彩。1902年發表中篇小說《重右衛門的末日》,從此轉向自然主義。1907年的中篇小說《棉被》,以露骨的情慾描寫而引人注目。後陸續發表《生》、《妻》、《緣》、《鄉村教師》等。還有隨筆《南船北馬》、《東京三十年》等。與島崎藤村等並列為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後刊有全集16卷。
② 田山花袋的人物生平
田山花袋(1872~1930)日本小說家。日本私小說的創始人,明治四年舊歷12月13日生於群馬縣。幼年喪父,從中學輟學,充當店員。 青少年時代學過文學、英語,並閱讀了大量西歐文學作品。1889年起跟桂園派歌人松浦辰男學習創作和歌,接受了重實感、去技巧、忠於自我的理論。為後來接受自然主義思潮打下基礎。
早期發表有愛情小說《小詩人》(1893)、《故鄉》(1894)、《野花》(1901)等。在莫泊桑自然、大膽、赤裸裸地描寫的理論影響下寫出中篇小說《重右衛門的最後》(1902),因露骨描寫男主人公生理缺陷引起很大反響。1904年以隨軍記者身份參加日俄戰爭,翌年發表《第二軍從征日記》。
1906年任博文館的《文章世界》雜志主編。寫了不少鼓吹自然主義的文章,並以《棉被》(1907)作了實踐。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中年作家竹中時雄愛上了自己的女學生。由於傳統道德觀念的約束,他不敢公開自己的慾望。女學生回鄉後,他只好拚命地嗅著帶有女學生體臭的被子。這部作品曾以其大膽暴露人心深處的丑惡而引起巨大反響。小說所採用的自我告白方法,對此後的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並成為私小說的一個出發點。
此後他寫了取材於家庭生活的三部曲《生》(1908)、《妻》(1909)、《緣》(1910)及另一部長篇代表作《鄉村教師》(1909)。1911年大逆事件發生後.他頓感空虛和孤獨。企圖從宗教中尋求解脫,寫出另一部長篇代表作《時過境遷》(1916),此作刻畫了安於命運、克己寡慾的舅父形象。
他的作品視野始終局限在自己身邊,題材也多止於平凡人的愛欲。
③ 田山花袋的人物影響
田山花袋是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著眼於社會底層,洋溢著自我批判的精神,在日本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藝術上他主張大膽地予以暴露的「露骨的描寫」,提倡摒棄理想主義,採用「平面描寫」的手法,從而提出了描寫上的革新,在文學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
④ 日本近當代著名作家有哪些,還有他們的代表作
1、川端康成,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千隻鶴》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泰戈爾和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之後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⑤ 日本近現代文學史上有哪些流派作家,分別有什麼作品
明治時期 (1868~1911) 1868年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文學開始的標志。
1、坪內逍遙(1859~1935)的小說理論著作《小說神髓》的發表,具有近代文學啟蒙的性質。
2、二葉亭四迷寫出近代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浮雲》
3、森鷗外相繼發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義小說《舞姬》,確立了近代文學的發展方向。
4、硯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紅葉(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紀末最暢銷的小說。
昭和時期(1926~1988) 及其後 日本現代文學開始形成並得以發展。
8、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說《蟹工船》和《沒有太陽的街》是典範之作。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展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許多作家被徵集從軍,文壇冷寂不振。
⑥ 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是誰
日本自然主義文學,日本近代文學的一個重要流派,指20世紀初在「自然主義文學運動」中出現的一群作家的創作,主要限小說。作家有島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秋聲、岩野泡鳴、正宗白鳥等人。島崎藤村的代表作長篇小說《破戒》是第一部成熟的、具有日本特點的自然主義的「問題小說」。
⑦ 日本文學中哪幾位作家最厲害
名家:
阿部知二 安部公房
北原白秋 北村透谷
廚川白村 村上春樹 川端康成
大岡昇平 大江健三郎 島崎藤村 丹羽文雄
德富蘆花 德田秋聲 德永直 渡邊淳一
二葉亭四迷
國木田獨步 谷崎潤一郎 廣津和郎 宮澤賢治
宮本百合子 龜井勝一郎 高橋和巳 高倉輝
黑島傳治 橫光利一 壺井繁治 壺井榮
吉田兼好 井原西鶴 近松門左衛門 江口渙
菊池寬 江馬修 芥川龍之介 井伏鱒二
崛辰雄 井上靖 久保田萬太郎
金子光晴
開高健
里見弴 林芙美子 鈴木三重吉
梅崎春生 木下尚江 木下順二
平家物語 坪內逍遙
青野季吉 清少納言 秋田雨雀 泉鏡花
曲亭馬琴
松尾芭蕉 森鷗外 石川啄木 山本有三
石川達三 松本清張 水上勉 司馬遼太郎
三島由紀夫 柿本人麿 森田草平
石原慎太郎 山崎豐子 山本健吉
太宰治 田宮虎彥 田山花袋 樋口一葉
土岐善麿
萬葉集 尾崎紅葉 武者小路實篤
夏目漱石 小川未明 小林多喜二
西鄉信綱 幸田露伴
鴨長明 野間宏 野上彌生子 永井荷風
有島武郎 有吉佐和子 宇野浩二 與謝野寬
與謝蕪村 與謝野晶子 遠藤周作
齋藤茂吉 正岡子規 正宗白鳥 志賀直哉
中野重治 紫式部 佐藤春夫
(詳細介紹可在網路里一一查詢)
2.大師級
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
寫實小說《源氏物語》作者
紫式部(978-1015) 日本近代首屈一指的文學巨匠
夏目漱石(1867~1916)
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川端康成(1899~1972) 三島由紀夫(1925~1970)
井上靖(1907~1991)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大江健三郎(1935~ )
3.
奈良時期(8世紀)
最早的文學典籍是《古事記》、《日本書紀》及《風土記》。前兩部著作追記了日本國史,後一部則記載了日本各地自然狀況、風土人情。兩者均收錄了豐富的神話傳說和生動的古歌謠。稍後出現的漢詩集《懷風藻》標志著文人詩歌創作的肇始,而和歌集《萬葉集》的編撰成功則代表著日本詩歌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平安時期 (8~12世紀)
受中國唐代文化影響,大量漢詩文集相繼問世,漢文學熱持續一個世紀之久。敕撰詩集《古今和歌集》恢復了日本民族詩歌的地位。與此同時,散文創作碩果累累:《竹取物語》、《伊勢物語》開辟了傳奇物語和歌物語兩條道路,《宇津保物語》開長篇物語的先河,這就為物語文學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語》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作者以沉鬱、凄婉的筆調抒寫了源氏苦樂摻半的一生及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達了作者人生無常的佛學觀和以哀為極至的美學觀。除紫式部外,許多女作家的作品都於此時脫穎而出,如《蜻蛉日記》、《和泉式部日記》、《更級日記》等。這些日記成為日本後世文學中私小說的濫觴。女性散文中較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納言的隨筆《枕草子》,作者觀察之敏銳細膩,用筆之纖柔清麗,一直為後人所稱道。此期散文創作的最後收獲是佛教說話集《今昔物語》和歷史物語《大鏡物語》。這些物語一改王朝物語的纖弱文風,拓展了物語文學表現的范圍。
鐮倉室町時期 (12~16世紀)
隨著武士階級登上歷史舞台,貴族和歌文學走向衰落。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雖與《萬葉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畢竟是強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連歌和俳諧的興起。二條良基、山崎宗鑒等人確立了連歌、俳諧的文學地位。散文方面也出現了描寫新興武士生活的軍記物語和抒發隱遁者之情的僧人隨筆。軍記物語中臻於成熟的經典之作是記述平、源兩大武士集團興衰始末的《平家物語》。小說刻畫了平清盛等驍勇善戰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現了他們自信向上的精神風貌,客觀上反映了貴族社會向武士社會轉變的時代本質。僧人隨筆中的傳世之作是鴨長明的《方丈記》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兩篇隨筆各具特色,被譽為隨筆文學的雙璧。該時期誕生的能與狂言是日本戲劇史上輝煌的開端。「能」著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莊重典雅的正劇特點,「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為主,體現輕松詼諧的笑劇風格。世阿彌(1363~1443)在能樂的表演藝術和創作理論等方面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江戶時期 (17~19世紀)
商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結構的變化,町人階級(市民階層)作為社會的主體逐漸成為文學作品的欣賞者。適應他們的審美要求松尾芭蕉在貞門、談林俳諧的基礎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風俳諧,井原西鶴鋪寫了町人的商業生活和享樂生活,豐富了浮世草子(風俗小說)的創作內容。近松門左衛門的凈琉璃(木偶戲)更廣泛地表現了社會下層人物的生離死別、喜怒哀樂。這種以俗為美的美學追求,導致輕文學(戲作文學)的產生,給後世文學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明治時期 (1868~1911)
1868年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文學開始的標志。坪內逍遙(1859~1935)的小說理論著作《小說神髓》的發表,具有近代文學啟蒙的性質。二葉亭四迷寫出近代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浮雲》,森鷗外相繼發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義小說《舞姬》,確立了近代文學的發展方向。硯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紅葉(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紀末最暢銷的小說。20世紀初,受西方影響,自然主義文學興起。代表作家島崎藤村的長篇小說《破戒》具有強烈批判現實的傾向,田山花袋的小說《棉被》卻不乏自然主義文學的特點,受到自然主義文學理論家的贊許。卓立於這一運動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貓》以嬉笑怒罵的諷刺給予近代社會的種種弊端以有力抨擊。
大正時期(1912~1925)
近代文學進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實篤(1885~1976)為首的白樺派作家和以芥川龍之介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為文壇主流。芥川的小說以懷疑主義對「人性的自私」等社會現實進行考察,悲觀的結論導致其自殺,也意味著大正文學發展的終結。
昭和時期(1926~1988)及其後
日本現代文學開始形成並得以發展。初期文壇的主流是無產階級文學。1928年全日本無產者藝術聯盟(簡稱納普)成立,促進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成熟。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說《蟹工船》和《沒有太陽的街》是典範之作。與革命文學並立的是新感覺派作家,其代表橫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等在當時有一定影響。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展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 ,許多作家被徵集從軍 ,文壇冷寂不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文學流派競生,作家輩出。進步作家宮本百合子(1899~1951)的小說《知風草》、《播州平野》(1946~1947)和德永直的長篇小說《靜靜的群山》,以及老作家志賀直哉的《灰色的月亮》、井伏鱒二的《遙拜隊長》等優秀作品,都獲得好評。戰前即已成名的川端康成以《雪國》、《千鶴》和《古都》3部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戰後新作家中,野間宏的《真空地帶》、井上靖的《天平之甍》、水上勉(1919~)的《越前竹偶》、松本清張的《日本的黑霧》、司馬遼太郎(1923~)的《龍馬奔走》等作品有較大影響。60年代中期,文學發展進入新時期。除一些嚴肅作家寫出許多有社會意義的作品外,小松左京(1931~)的科幻小說《日本沉沒》及一些破案推理小說等也頗有讀者。
70年代,內向文學的代表作家阿部昭(1924~)等人的作品,及描寫當代商潮的經濟小說等,都對文壇的繁榮起了推動作用。城山三郎、高杉良、安土敏等一批作家活躍在 80 年代,他們的創作把日本經濟小說提到一個新高度。進入90年代後,隨著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現實主義文學重新受到重視。
4.給你介紹個非常好的關於日本文學的網站
http://yinghuaxia.jahee.com/V3/literator.htm
5.最後結合網路基本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了
⑧ 田山花袋的簡介和代表作是什麼
田山花袋,生於1871年,卒於1930年,原名錄彌,幼年時做過書店學徒,自學獲得寫作才能。《棉被》是日本作家田山花袋的作品,寫於1907年。
⑨ 什麼叫私小說
私小說是二十世紀日本文學的一種特有體裁,有別於純正的本格小說。私小說的特點為取材於作者自身經驗,採取自我暴露的敘述法,自暴支配者的卑賤的心理景象,是一種寫實主義的風格,成為日本近代文學的主流。
私小說離不開「自我」,而自我是則是私小說的創作核心,新思潮派的久米正雄稱之為「心境小說」。三島由紀夫的著名小說《假面的告白》就是一部自暴「同性戀傾向」的一部私小說,近期則有車谷長吉的《飆風》、柳美里的《命》等傑作。私小說曾在日本風靡一時,但因主題過於封閉而內縮,難有突破性的發展,近年來有沒落的現象。
(9)田山花袋是什麼派小說的代表人物擴展閱讀:
私小說的代表作:
1、森鷗外:《半日》
2、森茉莉:《奢侈貧窮》
3、夏目漱石:《道草》
4、德田秋聲:《黴》、《仮裝人物》
5、島崎藤村:《春》、《家》、《新生》、《分配》
6、岩野泡鳴:《耽溺》、《放浪》
7、近松秋江:《別れたる妻に送る手紙》、《黒髪》
8、正宗白鳥:《泥人形》
9、森田草平:《煤煙》
10、瀧井孝作:《無限抱擁》、《松島秋色》
11、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娘》
12、梶井基次郎:《檸檬》
13、川崎長太郎:《抹香町》、《鳳仙花》
14、島木健作:《赤蛙》
15、小林多喜二:《東倶知安行》
16、林芙美子:《放浪記》
17、太宰治:《津輕》
18、丹羽文雄:《鯰》、《青麥》
⑩ 田山花袋的創作特點
日本自然主義文學作家始終把批判明治社會、打破因襲陳規的陋習、尋求自我解放作為文學創作的目標。但是這種自我解放並不徹底,它並沒有觸動國家及家族制度,而只是著眼於身邊有限的個體身上。對人世間的悲慘生活與人性的丑惡,也只是作為生活實態來進行原原本本的反映,並沒有揭示出造成這種社會根源的原因,更沒能給人指出出路。這是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局限性。田山花袋的思想意識當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局限性。從他的作品中也不難看出,對於不合理的現實,他有意迴避自覺的反抗,甚至採用「自我破壞」的消極的方法來表現現實的丑惡。正如花袋在評論《東京的三十年》中所說的那樣,「我也想走一段痛苦的道路。與這人世作戰的同時,也向自身進行勇敢的挑戰。將那些掩藏著的東西,遮蔽著的東西,甚至那些說出來會破壞自我精神的東西,公布於眾。」
田山花袋的思想里還存在著另一種局限性,那就是喪失了理想的虛無主義世界觀。這是導致花袋最終脫離自然主義的根源。這種世界觀在他前期的作品中也有些許反映。例如在小說《棉被》當中有這樣一段:「悲哀,真的很悲哀。這種悲哀不是華美的青春的悲哀,也不是單純的男女戀情的悲哀,而是潛藏在人生最深處的巨大的悲哀。逝去的流水、調零的花朵,當你觸及到這種蘊藏在自然深處的無可抵抗的力量時,覺得沒有什麼比生命更虛幻的了。」這些都是作者思想中一種看破紅塵的宿命論的世界觀的產物。 在描寫方法上,田山花袋在作品中嘗試了「平面描寫」這種新的描寫方法。所謂平面描寫,是指不加任何主觀意志,不採用任何技巧,只是將客觀材料直接進行表述的方法。對表現對象進行描寫時,並不介入到客觀事物或人物的內部去,只是將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現象進行平鋪直敘,將事物的原貌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深思,這就是「平面描寫」的主旨所在。例如《鄉村教師》這部作品就是採用了平面描寫的手法,在整部作品裡,作者始終用客觀的態度審視全局,因此小說情節就像一幅淡水畫一樣展開來,給人以平明真實的感覺。
但是文章失去了有生色的躍動感也是事實,因為在進行自然景物與人物描寫時,按照既定的順序,以相同的比重、相同的方式來進行描述,容易給人以過於單調的感覺。這樣的風格也同樣體現在人物塑造上。例如在《鄉村教師》第十七章里,寫林清三與郁治一同去探望暑期回鄉的美穗子。在這里,主人公林清三第一次懷著激動的心情來探望暗自傾心已久的美穗子,但是從字里行間,這種喜悅與激動並沒有體現多少。談話的內容也都是些常識性的問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也不多,對包括林清三在內的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沒有跳出表面化的、類型化的形象塑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