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一地雞毛人物

小說一地雞毛人物

發布時間:2021-06-24 06:00:39

『壹』 急求劉震雲的小說《一地雞毛》的內容概述。

從一腔熱血到一地雞毛的過程

『貳』 急!急!急!通過<一地雞毛>人物分析,談談作者的創作思想

屬於新寫實小說 你就按這個查就好 其實這個小說也很短 可以找來一讀

『叄』 《一地雞毛》人物怎麼分析

小保姆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是仍然敢於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斗爭,比如因為工資低罷工。

小林為了保住在機關的鐵飯碗已經習慣了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工作環境,剛畢業時的傲骨已經在歲月的磨礪中消退了。

『肆』 小說《一地雞毛》寫的是什麼年代的事具體到年份。

《一地雞毛》
一部瑣碎人生的範本。一部關系學的教科書,再現了單位這一微觀天地,雞毛蒜皮,纖毫畢現,不嫌其俗,不掩其惡,「醬缸」之臭,人心之險,一一展示無遺。王朔指出,它一掃以往的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和傳統倫理道德,是絕無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實生活

舊作集《一地雞毛》絕無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實生活,收集了劉震雲自認為最好的短篇《土塬鼓點後:理查德·克萊德曼》、中篇《溫故一九四二》、長篇《口信》。劉震雲說,重新出這本集子,有了一個看自己過去作品的機會,他看到了自己身體的變化。
這部小說在發表時就引起了轟動,被稱為新寫實主義的代表作,獲得多種文學獎,描寫了主人公小林在單位在家庭的種種遭遇和心靈軌跡的演變。菜籃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單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從而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它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給人們內心和外在的變化。本書以生動的細節和人物形象取勝,是一部精彩作品。

具體到《一地雞毛》,至少有三種九十年代之後走紅一時的寫作路數,可以從中尋到端倪。一是開了「官場小說」的先河,體制對人性的壓抑與異化,復雜的人際關系與處世之道的集中傳達,還有暴露性的權力運作描寫,《一地雞毛》都已涉及,尤其是它的「非批判姿態」;二是對平民生活的關注與寬容,這是當初整個思潮的推動所致,文學不再強調善惡的分辨,即使面對社會的「精神底層」也盡量平視,當然這種姿態也帶來某種犬儒式的傾向;三是以回歸傳統與民間的視角,來顛覆進化論式的歷史與現實圖景。

小說《一地雞毛》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有的只是一對小夫妻日常生活的描述。作者劉震雲沒有運用華麗的詞藻,沒有對人物進行太多的心理描寫,而是以非常傳統、朴實的語言敘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通過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小事,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生活的艱辛與無奈,寫活了人們在日常生活瑣事下觀念的轉變。
小說的第一句話是"小林家的一斤豆腐餿了",這個"豆腐"代表日常生活中最平常化的東西,作者從一個如此渺小的東西切入生活,展開故事:
自視有些清高的主人公小林和他妻子都是外地人,大學畢業後留京,慢慢有了孩子有了房子。隨著生活煩惱的不斷增加,使曾有過宏偉理想,對局長處長都不放在眼裡的小林思想開始轉變。為了調動工作,清高的小林和妻子也開始四處找關系,買貴的禮物不值得,買便宜的送不出手,最後買了一箱可樂,被拒絕後感到窩心也為花了錢感到心疼;對門為了使自己孩子有個伴,幫忙把小林的孩子送進好的幼兒園,感覺孩子成了"陪讀","心裡像吃了馬糞一樣感到齷齪",也只能自我安慰一番;買大白菜可以報銷,為了不吃虧,小林一下子買了五百斤;幫同學賣鴨子,被單位發現,小林本著"在單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來假亦真,說假話者陞官發財,說真話倒霉受罰?quot;的想法,說謊逃過了領導的責備;從前幫人辦事,小林"只要能幫忙,他會立即滿口答應。",後來發現"那是幼稚,能幫忙先說不能幫忙,好辦先說不好辦,這才是成熟。"所以在幫查水表的老頭辦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說成不好辦,得到一台微波爐作為報酬;過元旦要給幼兒園阿姨送禮,小林怕別人說自己摳門、寒酸,跑遍全城買到高價炭火送給阿姨。當天晚上小林夢見一地的雞毛和螞蟻般的人群。
《一地雞毛》耐人尋味,平常的人物,一些生活當中很常見的小事,小事後面雖沒有什麼大道理,但是卻給人留下很大想像空間。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那麼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確實像"一地雞毛"這樣卑微,也像"豆腐"這樣瑣碎,而且是一塊"餿豆腐",這意象給我強烈的沖擊:無奈、煩瑣的現實生活就像小說里描寫一樣,生活越物質化,越現實化,就越顯得空虛。人的鬥志和銳氣在一點點的被腐蝕掉,人們變得越來越麻木、卑怯。隨著權力網路向家庭的延伸,隨著對權力、金錢的渴求,人們開始在晦暗不明之中主動地攫取一些權力和利益,我不明白,難道這種攫取就是對晦暗不明的嘲弄和反抗嗎?對於那些在現實的種種壓力面前自覺地放棄自我、屈就環境與命運的人,我感到悲痛、義憤、困惑……
我總覺得人應該有些美好的嚮往和追求,人的精神世界裡不應該最後空盪盪的只剩下兩種東西--金錢和權力。作者劉震雲也許也是這樣想的,因此,在瑣碎的生活面前,主人公小林依然有種種感受:"有宏圖大志怎麼了?有事業理想怎麼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這樣的感嘆正是理想主義還沒有完全喪失的表現。我看到了普通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希冀,在淡淡的感傷與無奈中突出了生存的執著與堅定。
《一地雞毛》寫得不是凡人小事。寫得是凡人大事。這些小事放在個人身上,就變成了大事。你可以問問走在街上的人,對他個人來說,是分房子,長工資這件事大?還是蘇聯解體的事大?我想答案一定是前者。凡人無小事。泛泛地說,蘇聯解體、美國和伊拉克的戰爭、衣索比亞的大飢慌、柏林牆的推倒,這些都是被公認的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大事。而孩子的入托問題、長工資評職稱的問題、分房子的問題,包括發生在「八部七局六處」里的瑣瑣碎碎的事情,則被公認是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小事。但這些小事放到個人身上,就變成了大事。所以大和小的關系是相對的,角度不同而已.. 上至國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看起來需要面對很多人,但其實不然。每個人真正需要應付的不過也就是七八個人。把身邊的這七八個人應付好了,日子就太平了。這七八個人擺不平,日子就不好過。這就需要拿出你的全部人生智慧來應付。態度當然得是積極的,不能掉以輕心。從這個角度說,《一地雞毛》是一部積極上進的作品。是生活的主旋律。有人說它很消極,我不同意。如果把它拍成了一部消極的作品,那我也認為可以不拍。《一地雞毛》里的人物全是正面人物,沒有反面人物。如果他們之中的某些人做出了傷害別人的事情,那也是出於自我保護不得已而採取的自衛行動。他們的本質都是善良的,對生活對人群都是充滿善意的。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刀光劍影;看似不咸不淡,實則波瀾壯闊。一切都不露聲色,於形中勢不可擋。

作者: 劉震雲 著

沒有特定年代

望採納

『伍』 柏楊作品巜一地雞毛》簡介

小說《一地雞毛》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有的只是一對小夫妻日常生活的描述。作者劉震雲沒有運用華麗的詞藻,沒有對人物進行太多的心理描寫,而是以非常傳統、朴實的語言敘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通過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小事,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生活的艱辛與無奈,寫活了人們在日常生活瑣事下觀念的轉變。
小說的第一句話是"小林家的一斤豆腐餿了",這個"豆腐"代表日常生活中最平常化的東西,作者從一個如此渺小的東西切入生活,展開故事:
自視有些清高的主人公小林和他妻子都是外地人,大學畢業後留京,慢慢有了孩子有了房子。隨著生活煩惱的不斷增加,使曾有過宏偉理想,對局長處長都不放在眼裡的小林思想開始轉變。為了調動工作,清高的小林和妻子也開始四處找關系,買貴的禮物不值得,買便宜的送不出手,最後買了一箱可樂,被拒絕後感到窩心也為花了錢感到心疼;對門為了使自己孩子有個伴,幫忙把小林的孩子送進好的幼兒園,感覺孩子成了"陪讀","心裡像吃了馬糞一樣感到齷齪",也只能自我安慰一番;買大白菜可以報銷,為了不吃虧,小林一下子買了五百斤;幫同學賣鴨子,被單位發現,小林本著"在單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來假亦真,說假話者陞官發財,說真話倒霉受罰?quot;的想法,說謊逃過了領導的責備;從前幫人辦事,小林"只要能幫忙,他會立即滿口答應。",後來發現"那是幼稚,能幫忙先說不能幫忙,好辦先說不好辦,這才是成熟。"所以在幫查水表的老頭辦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說成不好辦,得到一台微波爐作為報酬;過元旦要給幼兒園阿姨送禮,小林怕別人說自己摳門、寒酸,跑遍全城買到高價炭火送給阿姨。當天晚上小林夢見一地的雞毛和螞蟻般的人群。
《一地雞毛》耐人尋味,平常的人物,一些生活當中很常見的小事,小事後面雖沒有什麼大道理,但是卻給人留下很大想像空間。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那麼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確實像"一地雞毛"這樣卑微,也像"豆腐"這樣瑣碎,而且是一塊"餿豆腐",這意象給我強烈的沖擊:無奈、煩瑣的現實生活就像小說里描寫一樣,生活越物質化,越現實化,就越顯得空虛。人的鬥志和銳氣在一點點的被腐蝕掉,人們變得越來越麻木、卑怯。隨著權力網路向家庭的延伸,隨著對權力、金錢的渴求,人們開始在晦暗不明之中主動地攫取一些權力和利益,我不明白,難道這種攫取就是對晦暗不明的嘲弄和反抗嗎?對於那些在現實的種種壓力面前自覺地放棄自我、屈就環境與命運的人,我感到悲痛、義憤、困惑……
我總覺得人應該有些美好的嚮往和追求,人的精神世界裡不應該最後空盪盪的只剩下兩種東西--金錢和權力。作者劉震雲也許也是這樣想的,因此,在瑣碎的生活面前,主人公小林依然有種種感受:"有宏圖大志怎麼了?有事業理想怎麼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這樣的感嘆正是理想主義還沒有完全喪失的表現。我看到了普通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希冀,在淡淡的感傷與無奈中突出了生存的執著與堅定。

《一地雞毛》寫得不是凡人小事。寫得是凡人大事。這些小事放在個人身上,就變成了大事。你可以問問走在街上的人,對他個人來說,是分房子,長工資這件事大?還是蘇聯解體的事大?我想答案一定是前者。凡人無小事。泛泛地說,蘇聯解體、美國和伊拉克的戰爭、衣索比亞的大飢慌、柏林牆的推倒,這些都是被公認的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大事。而孩子的入托問題、長工資評職稱的問題、分房子的問題,包括發生在「八部七局六處」里的瑣瑣碎碎的事情,則被公認是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小事。但這些小事放到個人身上,就變成了大事。所以大和小的關系是相對的,角度不同而已.. 上至國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看起來需要面對很多人,但其實不然。每個人真正需要應付的不過也就是七八個人。把身邊的這七八個人應付好了,日子就太平了。這七八個人擺不平,日子就不好過。這就需要拿出你的全部人生智慧來應付。態度當然得是積極的,不能掉以輕心。從這個角度說,《一地雞毛》是一部積極上進的作品。是生活的主旋律。有人說它很消極,我不同意。如果把它拍成了一部消極的作品,那我也認為可以不拍。《一地雞毛》里的人物全是正面人物,沒有反面人物。如果他們之中的某些人做出了傷害別人的事情,那也是出於自我保護不得已而採取的自衛行動。他們的本質都是善良的,對生活對人群都是充滿善意的。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刀光劍影;看似不咸不淡,實則波瀾壯闊。一切都不露聲色,於形中勢不可擋。

『陸』 《一地雞毛》簡介

1.《一地雞毛》由劉震雲所著,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它是一部瑣碎人生的範本,一部關系學的教科書,將單位這一微觀天地,雞毛蒜皮,纖毫畢現,不嫌其俗,不掩其惡,「醬缸」之臭,人心之險,一一展示無遺。王朔指出,它一掃以往的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和傳統倫理道德,是絕無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實生活的書籍。

2.劇情簡介
舊作集《一地雞毛》絕無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實生活,收集了劉震雲自認為最好的短篇《土塬鼓點後:理查德·克萊德曼》、中篇《溫故一九四二》、長篇《口信》。劉震雲說,重新出這本集子,有了一個看自己過去作品的機會,他看到了自己身體的變化。
這部小說在發表時就引起了轟動,被稱為新寫實主義的代表作,獲得多種文學獎,描寫了主人公小林在單位在家庭的種種遭遇和心靈軌跡的演變。菜籃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單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從而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它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給人們內心和外在的變化。本書以生動的細節和人物形象取勝,是一部精彩作品。

3.作者簡介
劉震雲,1958年生於河南延津縣。1982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創作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廢話》《手機》《我叫劉躍進》《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中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單位》《官場》《官人》《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等。作品多次獲獎、被評介、改編和翻譯。

『柒』 如何賞析劉震雲的小說《一地雞毛》


劉震雲在這部作品中以非常冷峻而又略帶微諷的筆觸,敘寫出了極其平庸瑣碎的當代日常生活景況.「小林家一斤豆腐變餿了.」這是小說開頭的第一句話,也是小說情節的起始所在.這當然是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瑣事.對所有這些瑣事的敘寫就構成了這篇小說的全部情節.

「一地雞毛」,這個標題所具有的象徵意義在小說結尾處通過小林的一個夢境直接表述出來:小林「夢見自己睡覺,上邊蓋著一堆雞毛,下邊鋪著許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軟舒服,度日如年.又夢見黑壓壓的人群一齊向前涌動,又變成一隊隊祈雨的螞蟻.」這顯然不是那種追求深刻性的象徵,而是以十分表淺的意義述說揭示出作者所理解的生存本相:生活就是種種無聊小事的任意集合,它以無休無止的糾纏使每個現實中人都掙脫不得,並以巨大的銷蝕性磨損掉他們個性中的一切稜角,使他們在昏昏若睡的狀態中喪失了精神上的自覺.

這也就是作者在一篇創作談里所說的:「生活是嚴峻的,那嚴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並不嚴峻.嚴峻的是那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生活瑣事.」

『捌』 一地雞毛說的是什麼故事

一地雞毛。出自劉震雲的中篇小說《一地雞毛》(1991)。可作為日常生活瑣事、雞毛蒜皮的小事的代稱。「這些『婆婆媽媽』的事簡直是『一地雞毛』,但在有關部門的配合支持下,大多得到了妥善解決 又表示平庸、瑣屑、卑下,無所作為、糾纏不清。「一次地鐵站的美好回憶改變不了人生,一次幸福的出線改變不了中國足球的一地雞毛。」「即使生活是一地雞毛,也沒有必要活得一地雞毛,藝術就更沒有必要跟一地雞毛糾纏了,而且還要得意和滿足得一塌糊塗

『玖』 《一地雞毛》這本書的中心內容是什麼

小說《一地雞毛》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有的只是一對小夫妻日常生活的描述。作者劉震雲沒有運用華麗的詞藻,沒有對人物進行太多的心理描寫,而是以非常傳統、朴實的語言敘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通過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小事,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生活的艱辛與無奈,寫活了人們在日常生活瑣事下觀念的轉變。
小說的第一句話是"小林家的一斤豆腐餿了",這個"豆腐"代表日常生活中最平常化的東西,作者從一個如此渺小的東西切入生活,展開故事:
自視有些清高的主人公小林和他妻子都是外地人,大學畢業後留京,慢慢有了孩子有了房子。隨著生活煩惱的不斷增加,使曾有過宏偉理想,對局長處長都不放在眼裡的小林思想開始轉變。為了調動工作,清高的小林和妻子也開始四處找關系,買貴的禮物不值得,買便宜的送不出手,最後買了一箱可樂,被拒絕後感到窩心也為花了錢感到心疼;對門為了使自己孩子有個伴,幫忙把小林的孩子送進好的幼兒園,感覺孩子成了"陪讀","心裡像吃了馬糞一樣感到齷齪",也只能自我安慰一番;買大白菜可以報銷,為了不吃虧,小林一下子買了五百斤;幫同學賣鴨子,被單位發現,小林本著"在單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來假亦真,說假話者陞官發財,說真話倒霉受罰?quot;的想法,說謊逃過了領導的責備;從前幫人辦事,小林"只要能幫忙,他會立即滿口答應。",後來發現"那是幼稚,能幫忙先說不能幫忙,好辦先說不好辦,這才是成熟。"所以在幫查水表的老頭辦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說成不好辦,得到一台微波爐作為報酬;過元旦要給幼兒園阿姨送禮,小林怕別人說自己摳門、寒酸,跑遍全城買到高價炭火送給阿姨。當天晚上小林夢見一地的雞毛和螞蟻般的人群。
《一地雞毛》耐人尋味,平常的人物,一些生活當中很常見的小事,小事後面雖沒有什麼大道理,但是卻給人留下很大想像空間。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那麼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確實像"一地雞毛"這樣卑微,也像"豆腐"這樣瑣碎,而且是一塊"餿豆腐",這意象給我強烈的沖擊:無奈、煩瑣的現實生活就像小說里描寫一樣,生活越物質化,越現實化,就越顯得空虛。人的鬥志和銳氣在一點點的被腐蝕掉,人們變得越來越麻木、卑怯。隨著權力網路向家庭的延伸,隨著對權力、金錢的渴求,人們開始在晦暗不明之中主動地攫取一些權力和利益,我不明白,難道這種攫取就是對晦暗不明的嘲弄和反抗嗎?對於那些在現實的種種壓力面前自覺地放棄自我、屈就環境與命運的人,我感到悲痛、義憤、困惑……
我總覺得人應該有些美好的嚮往和追求,人的精神世界裡不應該最後空盪盪的只剩下兩種東西--金錢和權力。作者劉震雲也許也是這樣想的,因此,在瑣碎的生活面前,主人公小林依然有種種感受:"有宏圖大志怎麼了?有事業理想怎麼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這樣的感嘆正是理想主義還沒有完全喪失的表現。我看到了普通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希冀,在淡淡的感傷與無奈中突出了生存的執著與堅定。

《一地雞毛》寫得不是凡人小事。寫得是凡人大事。這些小事放在個人身上,就變成了大事。你可以問問走在街上的人,對他個人來說,是分房子,長工資這件事大?還是蘇聯解體的事大?我想答案一定是前者。凡人無小事。泛泛地說,蘇聯解體、美國和伊拉克的戰爭、衣索比亞的大飢慌、柏林牆的推倒,這些都是被公認的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大事。而孩子的入托問題、長工資評職稱的問題、分房子的問題,包括發生在「八部七局六處」里的瑣瑣碎碎的事情,則被公認是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小事。但這些小事放到個人身上,就變成了大事。所以大和小的關系是相對的,角度不同而已.. 上至國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看起來需要面對很多人,但其實不然。每個人真正需要應付的不過也就是七八個人。把身邊的這七八個人應付好了,日子就太平了。這七八個人擺不平,日子就不好過。這就需要拿出你的全部人生智慧來應付。態度當然得是積極的,不能掉以輕心。從這個角度說,《一地雞毛》是一部積極上進的作品。是生活的主旋律。有人說它很消極,我不同意。如果把它拍成了一部消極的作品,那我也認為可以不拍。《一地雞毛》里的人物全是正面人物,沒有反面人物。如果他們之中的某些人做出了傷害別人的事情,那也是出於自我保護不得已而採取的自衛行動。他們的本質都是善良的,對生活對人群都是充滿善意的。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刀光劍影;看似不咸不淡,實則波瀾壯闊。一切都不露聲色,於形中勢不可擋。

『拾』 求小說劉震雲的《一地雞毛》或者張承志的《黑駿馬》中的某個人物或場景的描寫

《一地雞毛》可以說是微縮的一步瑣碎人生的範本,一步關系學的教科書。王朔也曾經說過這部小說一掃以往的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和傳統倫理道德,是絕無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實生活的小說。
《一地雞毛》以冷峻的筆調展示了主人公小林在平庸瑣碎的日常生活,單位的糾纏和磨損中一步步地放棄理想,消解詩意,不斷沉論。圍繞著小林展開兩條線索,一是小林在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二是小林在單位工作中的尷尬,每天周圍都是菜籃子、妻子、孩子、豆腐,以及單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我從三點來解析小林不斷淪落的過程:

(一)日常生活的糾纏和磨損
作者在一篇創作談里所說的:"生活是嚴峻的,那嚴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並不嚴峻。嚴峻的是那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生活瑣事。
小林在單位沒有混上去,在家裡同樣一團糟,日常瑣事構成了小林的全部生活內容,不知不覺中不斷被糾纏和磨損. "小林家一斤豆腐變餿了。"這是小說開頭的第一句話,也是小說情節的起始所在。這當然是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瑣事,但正是諸如此類的日常瑣事組成了小林的全部生活內容:和老婆吵架、老婆調動工作、孩子入托、排隊搶購大白菜、拉蜂窩煤以及每天的上班下班、吃飯睡覺,對所有這些瑣事的敘寫就構成了這篇小說的全部情節。"一地雞毛",這個標題所具有的象徵意義在小說結尾處通過小林的一個夢境直接表述出來:小林"夢見自己睡覺,上邊蓋著一堆雞毛,下邊鋪著許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軟舒服,度日如年。又夢見黑壓壓的人群一齊向前涌動,又變成一隊隊祈雨的螞蟻。"這顯然不是那種追求深刻性的象徵,而是以十分表淺的意義述說揭示出作者所理解的生存本相:生活就是種種無聊小事的任意集合,它以無休無止的糾纏使每個現實中人都掙脫不得,並以巨大的銷蝕性磨損掉他們個性中的一切稜角,使他們在昏昏若睡的狀態中喪失了精神上的自覺。

(二)理想的放棄和詩意的消解
1,由學習往買豆腐的轉變."過去臨睡覺之前,小林有看書看報的習慣,動不動還爬起來記筆記.現在一天家務處理完,兩個眼皮早在打架,於是這一切過程都省略了.能早睡就早睡,第二天清早還要起床買豆腐."
2,看足球(精神生活)——買蜂窩煤
"小林前幾年愛看足球,看得臉紅心跳,覺得過癮,世界性的明星,都能說出口,那時覺得人生的一大目的就是看足球,世界盃四年一次,人生才有幾個四年 但後來參加工作,結婚以後,足球就漸漸不看了.看它有什麼用 人家球踢的再好,也不解決小林身邊任何問題.小林的問題是房子,孩子,蜂窩煤和保姆,老家來人.所以對熱鬧的世界充耳不聞."
向老婆提出夜裡看足球,遭搶白:"家裡的蜂窩煤都沒有了,你還要半夜起來看足球,還是累得輕!你要能讓馬拉多納給咱家拉蜂窩煤,我就讓你半夜起來看他!"於是只好放棄.
3,人生追求——生存妥協
剛畢業時很有理想,"誰也不是沒有事業心,大家都奮斗過,發憤過,挑燈夜讀過,有過一番宏偉的理想,單位的處長局長,社會上的大大小小的機關,都不放在眼裡".但幾年之後,"很快就淹沒在黑壓壓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滿足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拉下面子幫同學賣鹽水鴨掙外快,以每頓飯喝瓶啤酒為快樂:"什麼宏圖大志,什麼事業理想,狗屁,那是年輕時候的事,大家都這么混,不也活了一輩子 " 。
小說里還借小林的妻子小李失去詩意,同學喪失去詩才詩情,來烘托小林的沉淪,也是小林的生存樣式在另一層面的折射,反映了生命個體被扭曲的普遍性.

(三)原則,操守和良心的喪失
1,成熟——圓滑世故
小林"成熟"的內涵就是虛偽的耍心眼,當瘸老頭央求辦事時,小林就表現出了這種成熟:"小林已不是過去的小林,小林成熟了.如果放在過去,只要能幫忙,他會立即滿口答應,但那是幼稚;能幫忙先說不能幫忙,好辦先說不好辦,這才是成熟,不幫忙不好辦最後幫忙辦成了,人家才感激你.一開始就滿口答應人家,最後沒辦成,反倒落人家埋怨."
2,"加入其中"——同流合污
這時小林也得到一個啟示,看來改變生活也不是沒有可能,只要加入其中就行了."加入其中就是不僅認可了原先自己不恥行為,還放棄自己的操守.
賣鹹水鴨剛開始不好意思,後來就習慣成自然了:"小林感到就好象是娼妓,頭一次接客總是害怕,害臊,時間一長,態度就大方了,接誰都一樣."
罵保姆——夫妻算計保姆,並揚言"讓你滾蛋!"在一個處於弱勢地位的人身上發泄不平情緒.
忘記老師——曾經幫助過他的老師來找他幫忙看病,他沒幫上.不久老師的死訊傳來,小林雖然為此難受了一天,但"等一坐上班車,想著家裡的大白菜堆到一起有些發熱,等他回去拆開散熱,就把老師的事給放到一邊了.死的已經死了,再想也沒有用,活著還是先考慮大白菜為好." 可見小林的良心已經徹底泯滅了.

小林的淪落軌跡隨著成家立業,工作生活漸漸消磨了他的本性,他不得不向物質生活和過去深惡痛絕的世俗關系下的人和事低頭,這也完全符合大部分讀者的人生經驗,小林的形象不是單個而存在的,他有存在的典型環境,他的淪落是當時那個社會環境所造成的,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舊有的思想價值觀念在現實面前越來越不相稱,甚至荒唐滑稽,但是新的價值尚未確立,信仰的真空使人們無所適從。作品適時的表現了現實中人困窘的生存狀態,把文學視線移向深處,移向生存在這種境遇的普通中國人,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生活的主旋律,通過個別來表現一般,深刻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給人們內心和外在的變化。物質生活生存空間狹窄,物質資源貧乏,無法滿足人的基本需求,諸如工資低,吃穿住行都受限制,從而對改善生存狀態提出了要求,造成了小林這個典型人物由一個思想單純,意氣風發的大學生轉變為失去原則、操守、良心的小市民。每天奔波在單位、家庭兩點一線之間,上班下班,洗衣做飯弄孩子,對付保姆,還有如何巴結人搞到房子,如何求人讓孩子入托,如何將老婆調進離家近一點的單位。說不上崇高,也談不上卑下,就和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一樣普普通通。

小林的精神發展軌跡,就是他的精神世界逐漸抽空、個性逐漸消退的過程:他置身於生存的沉重壓力之下,在毫不間斷的生存的跌爬滾打中,難以有機會從容地聽從於內心,而不得不墜入到無邊的生存網路中.聽任自己的精神世界愈加滑向平庸和貧瘠,人生的過程也就意味著喪失自己的過程。整個《一地雞毛》皆可看作是對這個過程的如實記錄。

閱讀全文

與小說一地雞毛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小說有一部寫吝嗇鬼的 瀏覽:48
魯路修與朱雀同人小說 瀏覽:799
穿越異世大陸女主小說完結小說 瀏覽:853
小說主人公名叫陸余情 瀏覽:811
蘇婷小說全文免費 瀏覽:398
女主叫姜安寧的重生小說 瀏覽:672
言情小說有很多啪啪啪很真實的 瀏覽:802
小說中叫灼華的女主 瀏覽:896
獄警女攻小說全文 瀏覽:779
肉腳小說閱讀 瀏覽:743
主角創建網游世界類型的小說 瀏覽:545
非天夜翔寫的小說2013 瀏覽:491
古風小說女主名字2 瀏覽:715
系統成女主的孩子小說 瀏覽:81
神封王座小說全集 瀏覽:895
看過最經典的網路小說 瀏覽:825
穿越小說溫曖 瀏覽:781
女干男小說全集 瀏覽:587
男主穿越重生到紅樓夢的小說 瀏覽:521
有一個重生的小說裡面男主叫季什麼 瀏覽: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