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紳,最後的結局如何
一個優秀的詩人不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官員,李紳就是這樣的人。我們小時候學的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們知道了農民的不易,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付出勞動得來的,而寫下這首詩的詩人李紳真正走到官場之後卻變成了一個花天酒地,驕奢淫逸的大貪官。
所以有時候「文如其人」也是不可信的,像阮大鋮就是個鮮明的例子,他是明代著名的戲曲家文學家,陳寅恪說他是「有明一代詩什之佼佼者」,但是作為一個官員來說,他也是個十足的小人。李紳也是如此。
為什麼李紳會變得這樣驕奢淫逸,從之前的悲天憫人變得如此沒有人性,從悲嘆「粒粒皆辛苦」到最後的魚肉老百姓,逐漸失去了當年的信仰,忘記了當時的誓言?這可能就是人性的弱點吧,古代很多的官員都是寒門出身,當時生活艱難,也曾有過誓言要造福百姓,但是最後走上仕途之後,卻與當時的誓言大相徑庭。
2. 誰有鋤禾日當午的全文小說啊,,,
應該是沒寫完呢 我找了很多 都沒用
3. 小說《鋤禾日當午》全文,要全的
小說嗎?那我搞錯了
4. 誰能把《鋤禾日當午》發給我啊!!!!這是一本小說哦!!!!
把你郵箱給我 才能給你發啊 已發 注意查收
5. 求鋤禾日當午全文
憫農(一)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憫農(二)
春 種 一 粒 粟 ,
秋 收 萬 顆 子 。
四 海 無 閑 田 ,
農 夫 猶 餓 死 。
憫農(三)
壟 上 扶犁兒 ,
手 種 腹長 飢 。
窗 下 織 梭 女 ,
手 織 身 無 衣 。
我 願 燕 趙 姝 ,
化 為 嫫 女 姿 。
一 笑 不 值 錢 ,
自 然 家 國 肥 。
6. 鋤禾日當午,讀書真幸苦。一本小破書,—坐一上午。悲傷啊…
少年莫言讀書苦,且待大道蒼茫日。映昔寒窗燈燭火,憑依月影慶團園。
7. 求《鋤禾日當午》小說全文
網路小說里有,離線下載就行,遙聞寫的
8.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是誰
1、「鋤禾日當午」出自《憫農》,作者是李紳。
2、原文
憫農其二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4、簡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5、作者簡介
李紳(772—846),漢族,字公垂,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於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今屬江蘇)惠山寺讀書。唐代宰相、詩人。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9. 鋤禾日當午作者是誰簡/介是清官還是臟官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出自唐代李紳的《憫農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簡介: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譯文
: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