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角色,在歷史上的原型分別是誰
何執正,86歲,原型賀知章,有名句「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被曲解為太子要上位。靖安司主理,84歲高齡還想著保護李必,但馬上自己也未必保得住了。744年,賀知章年邁請辭回家,百官相送。歸家途中寫下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不久去世。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就說的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劇中何監醉酒,斜於馬上,如乘船一般。
歷史原型:賀知章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詩人、書法家。少時以詩文知名。
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後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他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天寶初,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咸就執別。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年八十六。肅宗贈禮部尚書。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② 介紹有關唐朝(太宗時期)或宋朝(神宗時期)歷史的書籍 歷史人物介紹要全的
《唐朝的故事/蔡東藩歷史講壇》,作者:蔡東藩
《隋唐演義》也是很好看的。
關於宋朝史書,分三個層次來講吧。
第一,學術層級的,宋史的基本史料是:《宋史》(不是《宋書》,《宋書》裡面寫的是南朝劉宋的歷史)《宋會要輯稿》《文獻通考》《續資治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入門時,可先讀《宋史紀事本末》。
宋史的學術著作,最重要的鄧廣銘先生的書,現在有他的全集出版。其次,比較有名的綜合性的專著有:《宋史》(陳振,上海人民),《簡明宋史》(即《中國歷史 宋史》,人民出版社),以及《中國通史 五代宋遼金西夏卷》(白壽彝 總主編)。
包偉民的《宋朝簡史》(福建人民)與《宋朝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務印書館)作為入門讀物,也不錯。
上面有人提到了《宋朝史話》一書,以前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也是入門讀物。
第二,非學術類的但比較嚴肅的普及書
目前,最好的就是《細說宋朝》(由上海師大教授虞雲國編寫,不是黎東方寫的)。
最近剛剛出版了一本史式的《我是宋朝人》,也算一本比較嚴肅的普及讀物。
此外,上面有人提到的游彪的《正說宋朝十八帝》也可以看看,裡面有一些參考書目,可以拿來參考。
③ 唐朝時期的名人有誰
1、李淵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於長安。唐朝開國皇帝、軍事統帥。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因隋文帝獨孤皇後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愛,歷千牛備身,譙、隴、岐三州刺史。大業九年(613年),遷衛尉少卿。
④ 求有關唐朝的小說
<一本書讀懂唐朝》 《新唐書》 《舊唐書》《資治通鑒》《唐會要》《貞觀政要》《唐史》《中國通史》 《史記》《愛在唐朝》《飛越唐朝》唐代政治與經濟
《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唐史十二講》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隋唐五代史綱要》漢唐史論稿》《唐五代社會經濟史論稿》《新唐書 西域傳》《貞觀政要》《開元天寶遺事十種》 《唐國史補 因話錄》《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唐代的歷史與社會——中國唐史學會第六屆年會既國際唐史學會研討會論文選集》《唐代地域社會史研究》唐代歷史地理研究》唐代的外來文明》 《唐朝文化史》 《中國文化史導論》《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幻術奇談》《中外文化交流史》《唐代文化史研究》《漢唐文學與文化研究》 《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古士人遷移與文化交流》《漢唐文化與古代日本文化》《十世紀前的絲綢之路和東西文化交流》《西域文化史》《移民與中國文化》 《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唐代九姓胡與突劂文化》 民俗研究部分:
《中國民俗研究史》 《胡族習俗與隋唐風韻——魏晉南北朝北方少數民族社會風俗及其對隋唐的影響》唐代對外關系研究《漢唐中日關系論》《突厥汗國與隋唐關系史研究》《突厥史》《突厥史》《盛唐時代與東北亞政局》 《中西交通史料匯編》〈漢唐西域與中國文明〉《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岑仲勉史學論文集》《岑仲勉史學論文續集》《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民族交通卷》《唐史論叢》《唐研究》《全唐詩經濟資料輯釋與研究 》《唐史研究叢稿》嚴耕望著 香港新亞研究所,1969年版。
《隋唐文選學研究》 《唐代文學與佛教》《唐代小說與唐代政治》《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 《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中晚唐社會與政治研究》《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西域通史》 《隋唐佛教史稿》 《唐代美學史》《中國隋唐五代宗教史》
《隋唐演義》:從隋文帝滅陳到唐明皇回京。將歷史因緣解釋為輪回(隋煬帝、朱貴兒與唐明皇、楊貴妃),由於時間線較長,情節比較拖沓,但每個人物都很豐滿,如隋煬帝就有人情味。
《說唐》:主要寫隋亡唐興的歷史,注重封建道德的宣揚,對李世民的描寫有些誇張,可以理解為英雄主義。
《薛剛反唐》:寫薛剛集合眾英雄助唐中宗、唐睿宗復位,是敷演武朝歷史的平話小說。
我大概就知道這么多了。
⑤ 唐朝 四大歷史人物
魏徵
房玄齡
杜如晦
狄仁傑
⑥ 求小說,,,,歷史,隋唐類的,裡面要帶有隋唐好漢排行榜的信息的
樓主你好,小說的有《說唐》,《隋唐演義》 《興唐傳》
正史類的有 《隋朝那些花花事兒》版權 《 唐史並不如煙 》 《輕松幽默侃唐朝》
歡迎加入 說唐吧,那你會有更多的人幫你解答你所需要的排行問題的幾乎所有解答
http://tieba..com/f?kw=%CB%B5%CC%C6
另外幫你附了你想要的隋唐人物全版排行幫,請點擊下面的參考資料!
⑦ 唐朝時期有哪些傑出人物
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河東聞喜人。 裴行儉(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約,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溫大雅(?--627),唐初大臣,字彥弘,太原祁(山西祁縣東南)人。 武士(577--635),唐朝大臣。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 王績(585--644),唐朝文學家。字元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尉遲恭(585--658),唐初大將。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州)人。 柴紹(?--638),唐初將軍。字嗣昌,臨汾人。 狄仁傑(607--700),唐朝大臣。字懷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薛仁貴(614--683),唐朝大將。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學家。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溫彥博(573--637年),字大臨,唐初並州文水(今文水縣東南)人。 王度(585?--625年?),原籍太原祁縣(今祁縣)人,後遷絳州龍門(今河津縣),唐初著名小說家。 裴炎(?--684年),唐朝大臣,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宋之問(?--712年),唐朝詩人。字延清,一字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人。 張守圭(?--739年),陝州河北(今平陸縣東北人)。 王翰,唐朝詩人,字子羽,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渙(688--742),唐朝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齡(698--約756),唐朝詩人,字少伯,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維(701--760),唐朝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祁縣,其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 楊玉環(716--756),唐玄宗貴妃。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西南)人。 盧綸(748--約800),唐朝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西)人。 裴度(765--839),唐朝大臣,字中立,河東聞喜人,德宗時進士,任監察御史、起居舍人。 白居易(772--846),唐朝詩人。字樂天,祖籍太原,曾祖時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北),人稱太原白公。 柳宗元(773--819),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祖籍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 溫庭筠(812--約870),唐末詩人和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人。 白行簡(775--826年),字知退,大詩人白居易的弟弟。 鄭注(?--835年),唐代絳州翼城人。唐代名臣。 司空圖(837--908年),字表聖,河中虞鄉(今永濟縣)人。晚唐詩人、詩注家。 張彥遠,唐末書畫家。字愛賓,猗氏(今山西臨猗)人。 功臣將領有:(凌煙閣) 趙公長孫無忌 趙郡王李孝恭 萊公杜如晦 鄭公魏徵 梁公房玄齡 申公高士廉 鄂公尉遲敬德 衛公李靖 宋公蕭禹 褒公段志玄 此外:郭子儀 秦叔寶.程咬金.羅成.薛仁貴 安祿山 史思明,楊國忠等有好有壞 詩人:大小李杜,白居易,李賀,賀之章,劉禹錫,駱賓王王勃 盧照鄰楊炯 陳子昂 張九齡王維 孟浩然 王昌齡岑參 柳宗元孟郊韓愈 溫庭筠等 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禇遂良與薛稷 張旭、懷素、顏真卿和柳公權 女性:平陽公主,高陽公主,太平公主,安樂公主, 文成公主, 長孫皇後,韋皇後,楊貴妃
⑧ 關於唐代的歷史小說
《隋唐演義》:復從隋文帝滅陳制到唐明皇回京。將歷史因緣解釋為輪回(隋煬帝、朱貴兒與唐明皇、楊貴妃),由於時間線較長,情節比較拖沓,但每個人物都很豐滿,如隋煬帝就有人情味。
《說唐》:主要寫隋亡唐興的歷史,注重封建道德的宣揚,對李世民的描寫有些誇張,可以理解為英雄主義。
《薛剛反唐》:寫薛剛集合眾英雄助唐中宗、唐睿宗復位,是敷演武朝歷史的平話小說。
我大概就知道這么多了。
⑨ 推薦幾本唐朝的人物傳記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太平廣記》中收錄了很多唐代的傳奇小說
《冊府元龜》為宋代四大部書之一,收錄各代君臣事跡
《長安志》 中國現存最早的古都志。宋熙寧九年(1076)宋敏求撰。著重記述唐代舊部,並上至漢以來長安極其附屬縣的情況。
《大唐西域記》雖然大部分為唐貞觀時期的西域風貌和天竺佛教的情況,但也有部分貞觀時期的事跡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總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總集。可以從中找到很多當時的詔書、墓誌、文章、奏摺原文。
個人認為《全唐文》最有用,很多人物傳記可以在新舊唐書中找,不過墓誌,詔書一類的就只有看《全唐文》,還有《全唐文遺考》。
《唐才子傳》 唐五代詩人簡要評傳匯集。此書對中、晚唐詩人事跡所記尤詳,也包括部分五代詩人。按詩人登第先後為序。書中保存了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資料,對其科舉經歷的記敘更為詳備。傳後又有對詩人藝術得失的品評,多存唐人舊說,其中頗有精闢之見。
《通鑒紀事本末 》可以配合著《資治通鑒》看,東西基本一樣,不過細節可能會有互補。
《日本書紀》日本的古史書,有與唐朝交往的記錄。
《通典》通記歷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取材博綜古今,廣采群經、諸史、地誌,漢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國史、實錄、檔案、詔誥文書、政令法規、大事記、《大唐開元禮》及私家著述等,皆按時間順序分類纂次。
《唐六典》的正文記敘唐朝中央、地方各級官府的組織規模、官員編制(定員與品級)及其職權范圍。約佔全書三分之一的注文,或記職官沿革,或作細則說明,或附錄有關詔敕文書。
《唐大詔令集》該書所收詔令含有唐朝軍事、政治和社會狀況等方面的重要資料,從中可以看到當時某些歷史事件的真相,且個別詔令已不見於現存其他史書。可惜有不少詔令的重要內容被刪去。
《唐律疏義》唐朝的法律
《大唐創業起居注》中國記錄隋末李淵自起兵反隋直到攻克長安、廢除隋帝、正式稱唐帝為止共357日史事的史書。內容與新舊唐書有很大出入,有很多李淵與李建成的內容。
《唐兩京城坊考》詳細地記載了這兩個都城的街道、市場、官署、宅第、寺廟、宮殿的形狀、位置,以及某些街巷住居人民的生活面貌。編撰者清代徐松(1781~1848)
《文苑英華》中收錄不少詔誥、書判、表疏、碑誌,還可以用來考訂史實。全書一千卷,上繼《文選》,起自蕭梁,下訖晚唐五代,選錄作家兩千於人,作品近兩萬篇,按文體分賦、詩、歌行、雜文、中書制誥、翰林制誥等三十九類(如把謚冊和哀冊合並則為三十八類)。
再有就是看看《全唐詩》了,詩句里總有當時社會的痕跡。還有什麼《則天實錄》、《中宗實錄》、《睿宗實錄》之類。慢慢找吧,我感覺還是先找本現代人寫的唐史看,看其中引用了哪些古籍,再去找,這樣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