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封神榜里的人物有些是周朝以後的人物怎麼也出現在書里了
封神榜,本來就有很重的神話色彩,神話,本身就難以自圓其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啊。
『貳』 周朝的人物形象,是個書獃子,當時人物穿衣風格是什麼。求圖
我覺得屈原算是吧,好好的投河干什麼啊,對那樣不識才的皇帝,何必愚忠。
周代服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促使服裝發揮它的功能,達到它「天下治」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服色有兩大功能:一是區別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處的場合。古代政府對全天下的人,都有規定的服色,尤其,天子、諸候至百官,從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詳細規定,他們幾乎是穿著制服,因穿制服的人,多屬上層階級,是人們企羨的對象,因此制服服色強烈地影響一般的流行服色。時代不斷變遷,中國文化中不斷加入外來文化,流行服色也會反過來影響制服服色,在這兩種服色文化互相激盪的結果,產主了這段看似變化不大,事實上又有翻天覆地改變的服裝史。古代的服裝,依穿著場合,主要可分為:禮服、朝服、常服叄類,每類又可分幾種,原則是地位愈高的人,得以穿的種類愈多,可以用的顏色愈多。就讓我們看看中國之服裝史吧……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國,以嚴密的階級制度來鞏固帝國,制定一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范社會,來安定天下。服裝是每個人階級的標志,因此服裝制度是立政的基礎之一,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商周時代的服飾:
商周時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韍」,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戰國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這種衣服叫「深衣」。還有一種「單衣」,是沒有里子的寬大衣服。他們頭上還戴「幘」;幘是用來包住頭發的頭巾,不讓它們披散下來。
這個時期,游牧民族所穿的短衣、長褲、靴子,也傳進外國,這種帥氣的服裝穿著起來,行動的確是方便多了。
男服服飾:
冕服:禮服中最專貴的一種,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組成。冕服的主體是玄衣、衣裳上面繪綉有章紋,而在最隆重的典禮時,穿九章紋冕服。衣裳之下,襯以白紗中單,即白色的襯衣,古代襯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為硃色,諸侯為黃硃色。鞋是雙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禮時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僅次於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
玄端:為天子的常服,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禮都是上衣下裳不相連,惟此種衣裳是上下相連,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女服服飾:
禕衣:為王後從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褕翟:為王後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畫褕翟紋十二章紋,褕翟羽色亦為五采。
闕翟:為王後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繒的翟紋。
鞠衣:為王後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候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展衣:又稱襢衣為王後禮見王及宴賓客的禮服,亦是卿大夫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祿衣:為王後燕居時的常服,亦為士之妻從夫助祭的祭服。
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其實,網路里都有詳細的介紹啦~
『叄』 周朝有那些名人
周穆王---姬滿 日期:2009-05-01 17:18:05 點擊:0 好評:0
周穆王時期,國力強盛,周王朝在西部的影響已擴展到很遠的地區。穆王又致力於向東南方發展,通過巡遊,使許多地方國家部落歸順於周的統治,對周的鞏固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同時導致了朝政的鬆弛。...
周成王---姬誦 日期:2009-05-01 17:14:21 點擊:0 好評:0
周成王是中國周朝第二代王。周文王之孫,周武王之子。姬姓,名誦。成王與其子康王統治時期,合稱成康之治,是周代的興盛時期。...
周公---周公旦 日期:2009-05-01 17:11:25 點擊:0 好評:0
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武王弟。被封於周(今陝西岐山北),因稱周公。曾助武王滅商。...
姜太公---姜子牙(呂尚) 日期:2009-05-01 17:08:54 點擊:0 好評:0
姜子牙 ,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號飛熊,也稱 呂尚 。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呂地,因此得呂氏。...
周武王---姬發 日期:2009-05-01 17:04:43 點擊:2 好評:0
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43年)周文王姬昌次子。中國西周第一代帝王。他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殷商王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
『肆』 有什麼歷史小說是記載周朝的
《東周列國志》,《周朝是怎樣煉成的》,《周朝那些新鮮事兒》,《3小時讀懂周朝》。推薦東周列國系列電視劇,很經典。
『伍』 周朝有哪些英雄人物的事跡
1、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魯國第一任國君,製作周禮
2、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的至聖先師
3、老子:名李聃,春秋時楚國人,為周的藏史,著有《老子》
4、莊子:名周,楚國人,著有《莊子》
5、子夏:孔子學生,居於魏國西河,是儒家西河學派的代表;
6、孟子:戰國時期魯國鄒人,他的弟子集他的言行為書《孟子》
7、墨子:戰國初期宋國人,著有《墨子》
8、吳起:戰國時期衛國人,曾師從孔子的學生曾子,後到魏國。是戰國時期的名將和政治家。著有《吳子》,是著名的兵法。
9、孫武:春秋齊國人,出自齊國田氏,後移兵吳國。著有《孫子兵法》
10、孫臏:孫武的後人,戰國時期齊國人,著有《孫臏兵法》。
11、商鞅:法代表人物,戰國時期衛國人,所以稱衛鞅,又稱公孫鞅。後由魏入秦,佐秦孝公變法。
12、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13、廉頗:戰國時期趙國名將;
14、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15、李牧:戰國時期趙國名將;
16、趙奢:戰國時期趙國旬將;
18、趙武靈王:戰國時期趙國國君之一,曾胡服騎射,使趙國強大;
19、秦襄公:周代秦國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0年周王封他為諸侯
20、秦穆公:春秋秦國有名的國君,滅西戎二十多國,霸西戎。
21、齊僖公:春秋時期齊國國君,任內齊國強大,稱為小霸。另外他還特能生淫盪女兒。宣姜、文姜都是他的女兒。
21、齊襄公:名儲兒,齊僖公的兒子。任內窮兵黷武,並與妹妹文姜私通殺掉了魯桓公。後為大夫管至父殺掉。
22、齊桓公,名小白,是齊僖公的兒子,春秋五霸之一。
『陸』 周朝有哪些名人
周武王,周武王伐紂時,聚八百諸侯於孟津,周武王克商後,遷九鼎於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營建成周洛邑,在洛陽制禮作樂,教化人倫。
伯夷叔齊:勸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是東周時期的國家圖書館館長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柒』 描寫周朝皇子的小說
周朝時,還沒有「皇」這個稱號,而叫「王」,比如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姓姬名發,姫發是姫昌的兒子。姬昌的大兒子伯邑考讓妲己看上了,妲己讓他待在身邊,伯邑考帶著一隻猴子,這猴子能認岀妖魔,妲己是狐狸精讓這猴子認岀了,後來伯邑考被紂王殺了,人們傳說,姬昌能算岀以往事,紂王殺了姬昌的大兒子後把他的肉做成肉丸,差人給姬昌吃,姬昌假裝不知道,吃了,蒙蔽了紂王,我小時候在茶館聽書,說書先生說,文王吃了兒子的肉,差人走後他就吐岀來了,這吐岀的肉著地就變成了一隻只小兔子,兔子就是這么來的。
後來武王伐紂,周朝替代了殘酷暴政的商朝,周朝施仁政,有八百年的歷史,我們的聖人孔夫子就很贊譽周朝與周文王。
「皇」這亇稱號是後來秦朝王羸政開始叫起來,贏政自稱「始皇帝」,人們就叫暴君贏政為秦始皇。紂王,秦始皇,史書都加以譴詞,他們的殘暴行徑歷來被善良的人們一致否定。從那以後「王」就改稱「皇」或「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