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受戒的結局

小說受戒的結局

發布時間:2021-06-08 07:09:24

⑴ 汪曾祺小說《受戒》,分析內容。

小說篇名為《受戒》,按理應以「受戒」事件為主要描寫對象,但小說直接寫「受戒」的文字不僅篇幅較少,而且,以側寫出現。我以為,「受戒」事件本身還是小說的中心與高潮,但作者沒有著意描寫,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作者擅長的散文化的小說,本來就是以淡化情節也就是取消高潮與中心為特徵的。因此,作者把高潮與中心的「受戒」事件化成了無處不在的背景與線索,從頭至尾一直貫穿著,使「受戒」成了生活本身而不僅僅是一個事件。第二,作者寫的「受戒」,很顯然不是我們想像與理解的佛教意義上的「受戒」,是別一種「受戒」,或者說僅僅是形式上的受戒,而骨子裡卻是反「受戒」。在當地,當和尚只是一種與劁豬、織席、箍桶、彈棉花、畫匠、婊子一樣的謀生職業,因此,和尚們根本不受任何清規戒律的規范,自由安閑地享受著普通人都有的生活樂趣,小英子與明海也因此得以自由地演繹他們朦朧的愛情。而自由,正是「受戒」的反面,也正是這篇小說的主旨,像作者在結尾處表達的一樣,是他的夢。因此,篇名《受戒》非常巧妙,既包含了小說的主要內容、線索與背景,也包含作者的寫作意圖。關於對話描寫整篇小說中有四段小英子與明海的完整對話,非常傳神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明海比較內向、被動,屬於內秀型的,小英子活潑開朗主動,甚至有點任性與嬌縱,屬於外向型。無論外向的小英子,還是內秀的明海,他們都是純情的,簡單的而又詩意的。作者沒有正面描寫,僅僅通過他們的對話與動作,就把他們這種性格、氣質非常精確地描寫出來。比如,小英子在生人面前的自然、大膽、主動,明海的羞怯,就是通過他們簡單的對話表現出來的。「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這一動作,更傳神地表現了她的大膽,不受清規戒律左右。同時,也暗示了她對明海的好感。而明海則被動又默契地配合著小英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顆吃起來」這個動作,自然得就像他們已經熟悉了一百年了,就像「嘩——許!嘩——許」被槳撥動的流水。這么說起來,小英子就像那槳,而明海就是被這槳撥動的水。而小說結尾,他們也正是坐在船上,進行著流水般的對話。誰說汪曾祺的小說只有「生活流」般的結構?《受戒》的開頭和結尾,恰好是一個精心到毫無痕跡的結構,就像水本身沒有「結構」,但流到方池裡就變成方的,流到圓池裡就成了圓的那麼自然。關於小說結尾小說結尾這段文字用王國維先生的話來說,既是景語,又是情語。有人說是描寫明子與小英子之間的「性愛」。即使如此,少男少女之間的性,也是情的成份居多。假如只限於作「性」的理解,就局限了這段文字優雅的意象。這優雅有夢的特點、理想的色彩。這理想到底是什麼?當然不止於性。自由安閑、不受拘束、順性自然、勤勞善良……,都是理想生活的色彩。這段文字只是夢的高潮,而前面所有的描寫都是不可或缺的鋪墊。然而,這卻是很久以前的一個夢。因此,盡管通篇都寫歡樂,經結尾處這一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我們卻感受到《受戒》與《邊城》結尾翠翠與儺送二佬沒有結局的愛情同出一轍的哀婉。

⑵ 《受戒》的情節梗概

小說講述了一個叫明海的少年出家並受戒的故事。明海生活在庵趙庄這個偏僻而平凡的村子,他的舅舅讓他出家當和尚,但「當和尚」在庵趙庄只是件普通的事情,和尚們可以喝酒吃肉,談論女人,唱「黃調子」,受了戒明海還答應要娶青梅竹馬的小英子為妻。可以說,「當和尚」只是份差事,而「受戒」也只是一個幌子。
但故事中明海與小英子之間純潔的感情,汪曾祺淡雅平和的語句,讓讀者無法對這種現象加以抨擊批判。汪曾祺拋卻了以往知識分子對虛偽丑惡的討伐,而以客觀的態度包容了這種民間文化,這是汪曾祺小說的一大特點。

不知道這樣概括行不行?具體的還是把小說看一遍吧,不長,沒多少字。

這是我三年前的回答,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問我~

⑶ 汪曾祺的小說《受戒》有怎樣的文學特點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從《受戒》和《大淖紀事》,我們能看到汪曾祺小說傳承自20世紀三四十年代廢名、沈從文等的「京派小說」的創作余韻:清新雋永、淡泊高雅的田園牧歌情調,表現為展示「愛」和「美」的風土人情、散文化小說的敘述方式、行雲流水又不乏幽默的文學語言,等等。《受戒》企圖通過聰明善良的小和尚明海和天真多情的小村姑英子的愛情故事,消弭世俗和宗教的隔膜,營造一種自然純朴、快樂瀟灑的理想生活境界,讓人對自由自在,原始純朴,不受任何清規戒律束縛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空間由衷感佩;《大淖紀事》講述的是強暴與愛情的沖突,在盪漾著雲影水光的蘇北水鄉,巧雲和十一子的愛情在現實遭遇中經受了考驗,同時也在那塊寬容而淳樸的文化土壤里得到了撫慰。汪曾祺的小說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同時又有一種超越現實的率性自然和曠達灑脫,這恐怕是一個凡夫俗子最嚮往的生活方式,也是汪曾祺小說獨具的文化底蘊和審美品格。

⑷ 《受戒》主要內容及點評

1、《受戒》主要內容:

庵趙庄有座荸薺庵(實為「菩提庵」,被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庵內13歲的小和尚明海因為家裡人多地少而被舅舅帶來出家的。他舅舅是庵里的當家和尚仁山。庵內和尚們並不恪守戒律,一樣過著俗世的日子。

明海在第一次來庵上的的路上認識了小英子,小英子家住在荸薺庵附近,明海老往她家跑。明海會描畫,這一技藝令小英子即將出嫁的姐姐著實風光了一回——大英子照他描的畫綉出來的鞋三十里方圓都傳遍了。

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做針織,一個畫花,一個刺綉;一起栽秧、薅草、車水、放割稻子、打場看場。四年以後,明海就要受戒,受了戒就能做「沙彌尾」,將來能做方丈。小英子劃船送他去善因寺受戒。數天後,小英子又劃船把接受過戒的明海回庵趙庄。

回來的路上,小英子要明海不要當沙彌尾也不要當方丈,天真的明海一概應下。當小英子問他:「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大聲說:「要!」

2、盡管由於題材、風格「另類」,在《受戒》問世的當年主流評論界保持沉默,但是它受到讀者的歡迎,一個公社書記對汪曾祺說,他們公社開會時有兩位大隊書記一邊開會,一邊默寫《受戒》中明海和小英子的對話。

時間證明,《受戒》及其後汪曾祺發表的一系列作品跳出了1949年以後文學界主流關注「宏大主題」、「宏大敘事」的藩籬,側重於關注小人物、小事件、小生活,謳歌人情人性之美,開創了20世紀80年代中小說的新格局,對尋根文學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014年,為紀念汪曾祺誕辰94周年,高郵市委宣傳部和市廣電台聯合推出的微電影《受戒》。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4)小說受戒的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文革結束後,中斷小說創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筆寫小說,這一階段他的小說基本上以早年間在故鄉高郵的生活為創作素材汪曾祺少年時為躲戰火隨父、祖在鄉間小廟住過半年多,當時有一戶趙姓人家住在廟的附近。

經過40多年的人生積累,年過六旬的他回憶起當時的那段生活經歷,感到像小英子那樣的農村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詩意的,於是產生了創作沖動,決定要把那種美好的情感和生活樣態寫出來。

除了和尚廟、庵趙庄中諸人都有生活原型外,他還把祖母擅長剪花樣的生活細節嫁接到了小說人物趙大娘身上。

《受戒》完成後,由於自知作品的題材、風格不合於當時的文學主流,所以汪曾祺一開始並不奢望發表,只給朋友和同事看過初稿。1980年7月,北京文化局系統召開黨員幹部座談會,會上楊毓珉偶爾談到了《受戒》,說小說寫得很美但恐難以發表。

在場的《北京文藝》負責人李清泉聽後很感興趣,遂問汪曾祺要稿子。8月,汪曾祺把定稿轉給李清泉並附了一份短柬,提到發表它是要有一些膽量的。

盡管剛剛撥亂反正,人們對「極左」思潮還心有餘悸,但李清泉力排異議,於《北京文學》第10期(從該期起《北京文藝》更名為《北京文學》)上發表了《受戒》。

⑸ 汪曾祺《受戒》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受戒》是一篇飽含詩情的小說,表現的是純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小說描寫的內容包括和尚們的宗教生活和民間的世俗生活兩部分。和尚們的宗教生活是充滿著人間煙火氣或者說世俗性的。聰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他的家鄉出和尚。當和尚對當地人來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因為當和尚有很多好處,可以吃現成飯,可以攢錢,將來還可以還俗娶親。不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廟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滿了塵世的氣氛。荸薺庵的小和尚過著很清閑的日子,連早課、晚課也不做,只是敲幾聲磐,然後挑水、喂豬。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和尚中,大概只有一個老和尚最守規矩,他是吃齋的,但過年時也破戒。明子的舅舅仁山是「當家的」,掌管寺廟里里外外的俗務。二師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倆在廟里過起了逍遙自在的小日子。三師父精明能幹,風流倜儻,能玩牌,會「飛鐃」,還長於唱山歌小調。這個廟里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有人提起。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他們也舉行宗教儀式,可那歡快的場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時,「一場大焰口過後,也像一個好戲班子過後一樣,會有一個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
在對和尚們的生活習俗作了充分的鋪敘後,作品又以小英子家為中心,展開了明麗的田園牧歌式的水鄉世俗生活畫卷。這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文明社會,人與環境自然和諧。小英子一家4口人,盡管性格不同,但都稟承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格。小英子熱情潑辣,心靈手巧,熱愛勞動。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明海會畫花,小英子就把它們綉出來。他們共同勞動,一起薅草,車水,「扌歪」荸薺隨著歲月流逝,春去秋來,他們的心田裡漸漸長出了愛情的苗子。《受戒》這個題目是帶有反諷性的,「受戒」本來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門戒律的儀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時,兩個小主人公的愛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與小英子劃船回家時,兩人表白愛情,把船劃進了蘆葦盪。小說結尾處以寫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作品中兩個部分的內容是相通的,具體的聯結就是明海的行動;不僅如此,兩個部分還互相印證,流貫著共通的精神--中國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著一種內在的歡樂,浸潤著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現世主義精神,令人想起《詩經》和古代樂府中那些歡快的民歌。這是一首人生的贊歌,贊頌了純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本文與 與《大淖記事》類似,《受戒》採取的是民間化的敘事方式,與民間文學常用的敘事方式如出一轍。

⑹ 關於汪曾祺的小說《受戒》的幾個問題

在風格特色上,汪曾祺的小說比較接近散文,是散文化了的小說。他自己說;「我不善於講故事,也不喜歡太象小說的小說,即故事性很強的小說。故事性太強了,我覺得就不太真實了。」因此,說他的小說更多地接近於生活的原貌,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受戒》寫明海由舅舅帶著出家,渡船時很自然地遇上小英子,明海和小英子搭了幾句話,作者並不作詳寫,而是先簡單交代一下,接著明海來到荸薺庵,於是很自然轉入寫庵里的人和事,寫完之後,由一句「明子老往小英子家裡跑」,又轉入寫小英子家的人和事,後來,由小英子送明子去受戒引出善因寺的情況,而小英子送明子的一送一接,又促使了兩人感情的明朗化,正是這樣人事迭起,環環相扣。人物出場,不作烘托鋪墊;人物的轉換,也不作交代暗示。然而轉來轉去,情節總是圍繞明子和小英子兩人的感情的深入發展這一主軸展開的。可謂是閑筆不閑,散文不散,形散而神不散。小說的結尾又是開放性的,點到為止,意思到了即見好就收,又可說是文已盡而氣不止。
仔細地品味這篇文章,在最為平凡的生活中,在輕描淡寫的故事中襯托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這篇文章正是以最平凡的人物表現出人間最不平凡的人性美。
人無論在什麼年代,戰爭或和平都不能脫離人與人之間那復雜的關系,正是這樣,作者以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勾勒出人性美的光輝,說明人性美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受戒》意味著脫離世俗紅塵,然而這篇文章卻以「荸薺庵」里那些該受戒的和尚的不合常理的生活,以及「明海」和「小英子」的愛情向世人證明了一點「人性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愛是人性的甘露,滋潤了乾涸的心靈。小英子與明海之間那真誠的感情令人回味。小英子——一個整天嘰嘰喳喳像個「喜鵲」的活潑,可愛,質朴的姑娘。情竇初開的她最喜歡「崴荸薺」,因為那樣「她可以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去體會愛情,而小明子呢?一個英俊、寬厚、淳樸的少年,為了小杏子放棄了「雲游掛撘」的機會,是因為真摯的感情。
世界因為有美好的人性變得多姿多彩,而《受戒》正是因為體現了人性沒的光輝變成了一部不朽的佳作

⑺ 汪曾祺《受戒》的內容概括。

小說講述了一個叫明海的少年出家並受戒的故事。明海生活在庵趙庄這個偏僻而平凡的村子,他的舅舅讓他出家當和尚,但「當和尚」在庵趙庄只是件普通的事情。

和尚們可以喝酒吃肉,談論女人,唱「黃調子」,受了戒明海還答應要娶青梅竹馬的小英子為妻。可以說,「當和尚」只是份差事,而「受戒」也只是一個幌子。

但故事中明海與小英子之間純潔的感情,汪曾祺淡雅平和的語句,讓讀者無法對這種現象加以抨擊批判。汪曾祺拋卻了以往知識分子對虛偽丑惡的討伐,而以客觀的態度包容了這種民間文化,這是汪曾祺小說的一大特點。

(7)小說受戒的結局擴展閱讀

《受戒》創作背景

文革結束後,中斷小說創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筆寫小說,這一階段他的小說基本上以早年間在故鄉高郵的生活為創作素材汪曾祺少年時為躲戰火隨父、祖在鄉間小廟住過半年多,當時有一戶趙姓人家住在廟的附近。

經過40多年的人生積累,年過六旬的他回憶起當時的那段生活經歷,感到像小英子那樣的農村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詩意的。

於是產生了創作沖動,決定要把那種美好的情感和生活樣態寫出來。除了和尚廟、庵趙庄中諸人都有生活原型外,他還把祖母擅長剪花樣的生活細節嫁接到了小說人物趙大娘身上。

《受戒》完成後,由於自知作品的題材、風格不合於當時的文學主流,所以汪曾祺一開始並不奢望發表,只給朋友和同事看過初稿。1980年7月,北京文化局系統召開黨員幹部座談會,會上楊毓珉偶爾談到了《受戒》,說小說寫得很美但恐難以發表。

在場的《北京文藝》負責人李清泉聽後很感興趣,遂問汪曾祺要稿子。8月,汪曾祺把定稿轉給李清泉並附了一份短柬,提到發表它是要有一些膽量的。

盡管剛剛撥亂反正,人們對「極左」思潮還心有餘悸,但李清泉力排異議,於《北京文學》第10期(從該期起《北京文藝》更名為《北京文學》)上發表了《受戒》。

⑻ 受戒這篇小說結局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安排

首先,汪曾祺受沈從文的影響很深,《受戒》的結局和《邊城》有類似的感覺;其次,汪曾祺的小說屬於小品文類的,清淡優美。

⑼ 《受戒》的故事梗概

小說描寫的內容包括和尚們的宗教生活和民間的世俗生活兩部分。

和尚們的宗教生活是充滿著人間煙火氣或者說世俗性的。聰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他的家鄉出和尚。當和尚對當地人來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因為當和尚有很多好處,可以吃現成飯,可以攢錢,將來還可以還俗娶親。不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廟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滿了塵世的氣氛。荸薺庵的小和尚過著很清閑的日子,連早課、晚課也不做,只是敲幾聲磐,然後挑水、喂豬。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和尚中,大概只有一個老和尚最守規矩,他是吃齋的,但過年時也破戒。明子的舅舅仁山是「當家的」,掌管寺廟里里外外的俗務。二師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倆在廟里過起了逍遙自在的小日子。三師父精明能幹,風流倜儻,能玩牌,會「飛鐃」,還長於唱山歌小調。這個廟里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有人提起。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他們也舉行宗教儀式,可那歡快的場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時,「一場大焰口過後,也像一個好戲班子過後一樣,會有一個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

在對和尚們的生活習俗作了充分的鋪敘後,作品又以小英子家為中心,展開了明麗的田園牧歌式的水鄉世俗生活畫卷。這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文明社會,人與環境自然和諧。小英子一家4口人,盡管性格不同,但都稟承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格。小英子熱情潑辣,心靈手巧,熱愛勞動。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明海會畫花,小英子就把它們綉出來。他們共同勞動,一起薅草,車水,「扌歪」荸薺隨著歲月流逝,春去秋來,他們的心田裡漸漸長出了愛情的苗子。《受戒》這個題目是帶有反諷性的,「受戒」本來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門戒律的儀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時,兩個小主人公的愛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與小英子劃船回家時,兩人表白愛情,把船劃進了蘆葦盪。小說結尾處以寫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作品中兩個部分的內容是相通的,具體的聯結就是明海的行動;不僅如此,兩個部分還互相印證,流貫著共通的精神--中國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著一種內在的歡樂,浸潤著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現世主義精神,令人想起《詩經》和古代樂府中那些歡快的民歌。這是一首人生的贊歌,贊頌了純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閱讀全文

與小說受戒的結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的二次元同人小說 瀏覽:853
uc書城小說網 瀏覽:866
女主是海王渣女的小說完結 瀏覽:549
可以寫小說和賺錢的軟體有哪些 瀏覽:921
扯蛋小說網文學網 瀏覽:690
有什麼網路小說比較色 瀏覽:283
後宮玄幻小說排行榜完本50 瀏覽:212
qq閱讀怎麼寫小說發表 瀏覽:341
主角是個瘸子校園小說 瀏覽:26
現在人寫古典小說 瀏覽:366
總裁新夫注意點小說 瀏覽:116
海賊王小說有女主完結 瀏覽:696
免費全本小說總裁娶妻套路深 瀏覽:542
覆水難收小說作者乳酪 瀏覽:773
女人是主角玄幻小說 瀏覽:768
類似重生在三國打天下的小說 瀏覽:381
好看的韓國愛情電視劇小說 瀏覽:601
雙胞胎小說網盤 瀏覽:582
推薦寫小說的網站 瀏覽:209
洪麟重生小說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