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芷江有哪些名人留下足跡
涕淚交加地向體育老師道明了原委。
體育老師把小寶表揚了一通,說小寶為發展紅星小學體育事業作出了貢獻,然後雙手一攤,問傻子咋辦?
傻子能咋辦?只有在一邊哭的份。
體育老師對傻子說,要賠給小寶20元錢。傻子點了幾下頭,淚如雨下,哭得小寶破涕為笑。
就在這節課的課間休息,小寶決定要懲治傻子,擲一塊石子給他,讓他接受血的教訓。
結果石頭沒打中傻子,卻向體育老師的駐地飛去,與體育室的玻璃狠狠地碰撞了一下,玻璃立即碎得不成樣子,嘩啦啦地落了一地。
小寶嚇呆了。
聲音驚動了校長。校長沖了出來,問誰乾的。小寶乾咳幾聲,望著傻子。
四周的同學立即會意。小寶家的條件頂好,甚至買了電子游戲機,為了日後便於疏通,也玩上一玩,同學們馬上也將目光對著傻子。
傻子預感到不妙,有點不知所措了。「唰」,一道白光閃過,「啪」一下之後,傻子一邊的臉頰上留下了校長所賜的五隻鮮紅的手指印。
傻子分辯說,不是我。校長怒起,好小子,還嘴硬!又「啪」一下,另一邊臉頰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於是,在傻子的臉上,呈現了一幅以鼻子為對稱軸、兩邊均勻分布、泛著紅光的超現實主義抽象作品。校長這一打,打得眾人大悅,紛紛叫好。
傻子又記了一次過。
四
學校組織了一次城鄉小朋友手拉手友誼活動,決定外出郊遊,並號召人人參與。傻子屬於「人」,所以也能「參與」。
傻子的參與,大大減輕了同學們的負擔。傻子左手拎包,右手拎壺,在同學們假意的盛贊中得意得腳下生風。
郊遊的隊伍行進到柳月河一個大拐彎的地方,河的對面風光綺麗,同學們嘰哩呱啦嚷著要過河。校長左右為難,眼下又沒橋,難道游過去?校長又怕引起公憤,只好擺擺手,和幾個老師再「商議商議」。
商議期間,從柳月河轉彎的地方劃來了兩葉小舟,是村裡人用來打魚的那種不太大的小漁船。校長眼睛一亮,示意將船劃過來,又和幾個老師權衡了一下,決定「強渡柳月河」。
一隻船能坐十來個人。同學們被分批源源不斷地運往對岸。
傻子拎著包,正好安排同小寶一船,同船的還有幾個城裡來的女同學。
船本來不穩,加上幾個城裡來的小姑娘屁股不安分,嘰嘰喳喳東挪西挪,到了河中心,幾個女孩更加興奮,其中一個甚至站了起來,可又站不穩,左右搖晃。這一晃非同凡響,船兒嘩啦一下兜底翻身,十來個人一起墜入河中。
傻子和船夫會水性,不一會兒到了岸上。岸上的同學和老師驚呼救命,校長連衣服也來不及脫就跳入了河中。
這時,一道身影掠過,疾速向河中心游去。
有人看清了,那是傻子。
傻子在水中游著拖著把幾個女同學一個個拉到了岸邊,自己已是精疲力竭。
河裡還有人在撲騰,是小寶,原來他還不會游泳。
小寶在水裡手腳並用狗爬貓跳豬拱魚躍無所不使,均無成效。人們把目光轉向在一旁喘粗氣的傻子。
傻子感覺到了,便又跳入了冰涼的河中,使盡全力將小寶推向岸邊。旁邊受了驚嚇的同學仍舊緊張得像即將下鍋的活對蝦般驚恐不安,傻子以為河中還有人,便又「嗵」地一個猛子扎入了柳月河中。
傻子搜索了一遍,沒找到人。他上來換了一口氣,又潛入了河底。可這一次,傻子再也沒能浮出水面。
人們叫著傻子的名字……
又一年的春天,又在柳月河畔,幾百個學生佇立在傻子的墓前。小寶哭著在墓上放上了一隻嶄新的足球。
墓旁,柳月河在靜靜地流淌。
柳月河彎彎,淌入了碧綠的田野,延伸向遙遠的天邊,更延伸在孩子們的心間……
創作談:
早就想寫一篇校園生活的小說,但城市學生里「情竇初開」的故事已被翻來覆去幾乎寫爛,明知自己競爭不過別人,再寫下來也覺得自己愚昧,索性飛離城市,寫點農村小學的故事。小說的內容十分簡單,但當初為了找題材而絞盡腦汁,直至看過一家報紙上有關於人落水無人去救終而溺死的報道後才靈感忽至,再借鑒了幾何學中的「反證法」。為了使文章不讓人產生膚淺得可怕的感覺,命令主人公死了一回,讓一死來喚醒文中同學老師們的良知,最後才斷斷續續組裝成這篇文章。
小說中的主要事件是虛構的,但許多細節都是點點滴滴從生活中積累而來。諸如「勇闖女廁所」便是我在小學時親身體驗的,在「好友」的「理解和支持」下,那天我為了打一個小小的賭的勝利而斗膽殺入「禁區」。結果十分榮幸與教導處主任在門口熱烈相擁,被叫進辦公室教育了半天。這件事是我在小學里最後悔的一件事,所以自然地融入了小說中,我便是這一細節的原型。我個人認為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是十分重要的,你縱使有再好的文筆在小說中也只能用來修飾事例,而一旦脫離了生活就彷彿是上
② 中國抗日的最後一場戰爭叫什麼
中國內地對日作戰好像沒有打得好的戰役,日本人認為沒有輸。
③ 湘西會戰中,日軍始終無法全部攻下的是哪個高地
歷史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經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為挽救其滅亡的命運,垂死掙扎,制定所謂"本土決戰"計劃,從中國東南調兵於華北為配合其集中兵力和實施所謂本土決戰;4
月初,駐湖南日軍調集5個師團3個獨立旅團約8萬人發動了對湖南的最後一次
,也是對中國戰場的最後一次進攻作戰———芷江作戰(中方稱湘西會戰或雪峰山戰役)。國民黨第三、
四方面及第六戰區一部,以雪峰山為依託,節節抵抗,誘敵深入,給日軍以殲滅性打擊。最終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
直接原因
湘西會戰日軍發動芷江作戰,是在極為不利的形勢之下被迫發動的一次毫無勝算的進攻戰。它之所以發動對芷江的攻擊作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陷入日益孤立的境地。1945年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實施對敵越島進攻,節節向日本本土迫近。4月1日,美軍在琉球群島登陸,日軍內衛防線被突破;
日 海軍遭到 美海軍的沉重打擊,幾全軍覆沒, 日軍海上交通維護困難,孤懸在中南半島及殘存於南洋群島上的數十萬日軍,補給即將中斷;1945
年1月盟軍在芒友與緬甸中國遠征軍會師。3月,中國遠征軍攻佔臘在喬梅與英軍會師,
從而打通了滇緬公路,美援物質源源不斷輸入中國,國民黨軍隊裝備得以更新,戰鬥力得以增強。豫湘桂戰役後,國民黨軍事當局為了聯系盟軍、遏制日 軍的西進,
接受美軍建議,設陸軍司令部於昆明。由何應欽兼總司令,統一指揮西南各部隊,並利用美援物資裝備 36 個美械師,准備反攻。
在這種形勢下,日軍為了挽救其覆亡的國運,振奮軍心,提高士氣。
一方面力圖調整與蘇聯的關系;另一方面,准備乘豫湘桂戰役勝利的餘威,進一步進攻第三、第四方面軍防區,於是便有了芷江作戰。
第二,湘西地區日益重要的戰略位置。豫湘桂戰役後由於湘北、湘中、
湘南以及廣西大片國土的丟失,湘西地區便成為阻敵深入、保衛戰時首都重慶和大西南的第一道屏障,成為中日兩軍的必要之地。
第三,摧毀國民黨空軍芷江機場。芷江飛機場位於芷江縣城東南一公里處,佔地面積約2000畝。始建於1936年10月。芷江機場建成後,
成了國民黨重要的後方空軍基地之一。
空軍系統各重要機關、空軍部隊紛紛遷到芷江。1942年,美國空軍開始進駐芷江。1943年,陳納德率領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進駐芷江。1943年到1945年,芷江空軍的積極作戰,威脅到日軍的後方補給戰,
威脅到日軍地面部隊的作戰,威脅到日軍的空中優勢地位,並威脅到日本本土。為解除這種威脅,。衡陽戰役結束後,日軍便部署進攻芷江,以摧毀飛機場。[2]
1945年4月至6月抗日戰爭後期,中國第4、第3方面軍及第10集團軍在湖南省西部對日軍第6方面軍所部進行的轉守為攻的戰役。日軍為了佔領湖南芷江飛機場,維護湘桂(長沙至南寧)、粵漢(廣州至武昌)兩鐵路的交通,於4月初集結7個師團約七八萬人的兵力,在第20軍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將統一指揮下,採取分進合擊的戰略,向湖南西部發起進攻。中國軍隊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統一指揮下,以第4方面軍一部守備新寧、益陽、邵陽之線,以主力在新寧、武岡間與日軍決戰;以第3方面軍第27集團軍第26軍守備龍勝、城步各要點,另以第27集團軍第94軍向武岡以東、第10集團軍向新化以東地區進擊;以新編第6軍空運芷江為預備隊。
湘西會戰經過圖4月初日軍第47、第116師團分4路向第4方面軍進攻。9日,第1路由黑田鋪發動攻擊,遭第73軍逐次阻擊,29日抵洋溪橋;12日第2路向邵陽西北石馬江攻擊,第100軍一部逐次抵抗,28日進至上查坪,30日該部日軍向現江等地攻擊,遭第74軍阻擊,其攻勢受挫;11日,第3路由邵陽向小塘攻擊,受第100軍主力阻擊,16日,向白馬山攻擊時,又遭第74軍一部阻擊,17日進至放洞,第100軍一部奮力阻擊,其攻勢受挫,第100軍主力到達後將其擊退;13日,第4路由九公橋強渡資水,攻佔岩山鋪、桃花坪,26日進抵洞口,經守軍阻擊與打擊,其攻勢受挫。日軍第68、第64師團分路進攻益陽、大成橋,為第18軍所阻,成對峙狀態。上旬,日軍第34師團主力及第68師團、第58旅團分由東安、全縣進攻。16日,兩路日軍陷新寧,22日攻佔其良,爾後一部向梅江、長鋪子進攻,主力向水東、關峽進攻,經第74軍廣部阻擊,29日陷武陽、白家坊後,進攻瓦屋塘、水口。此時第74軍主力在空軍配合下向日軍反擊,給其以重創。日軍第58師團一部於4月19日向小麥田、峽口進攻,27日進抵武岡城郊,為第74軍一部所阻。此時第4方面軍命令第8軍由常德南下;第27集團軍命令第94軍主力由湘黔邊境向武陽地區急進,准備夾擊進攻的日軍。進犯洞口、現江和江口的日軍分別向守軍發動進攻,經過激烈戰斗日軍傷亡重大。
8日,第4方面軍主力在中美空軍配合下,向日軍舉行全線反攻。10日,第74軍主力向半江峰以東一線出擊,日軍3000餘人向金龍砦附近地區撤退,遭第18、第74、第73軍和第13師合力截擊,日軍傷亡慘重,其殘部1000餘人向東突圍,被第73、第18軍各一部截擊於龍潭鋪附近地區。20日,日軍繼續向東潰退,被第18軍一部尾追及截擊,死傷眾多。邵陽方面恢復戰前態勢。第100軍主力在放洞地區包圍攻擊,日軍傷亡甚重,其殘部700餘人向東南突圍至白馬山附近,被守軍圍殲一部,殘部400餘人繼續向東突圍,到16日全部被殲。第94軍由長子向東北攻擊,克武陽後,與日軍增援部隊激戰,日軍不支,向武岡、花園市撤退,被守軍分別在武岡北側、高沙市、瓦屋塘、茶鋪子等地追擊、截擊和圍殲,該路日軍全部被殲。第26軍一部擊破強渡巫水的日軍後,分兩路向武岡、新寧追擊,克復新寧。16日,全縣日軍3000餘人向新寧進攻,被守軍所阻。向武岡進擊的第26軍一部,與守城部隊夾擊日軍,日軍付出重大傷亡後向東北潰退,遂解武岡之圍。守軍集中全力向東追擊。此役,中國軍隊轉守為攻,斃、俘日軍2萬餘人。
④ 決戰芷江小說哪裡有
說錯了,是《最後一戰》
⑤ 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是
湘西會戰。
地點:湖南省西部地區。
任務:保護芷江空軍基地,破壞日軍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的計劃。
時間: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戰」。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5)決戰芷江小說大結局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1、雪峰山戰役挫敗了日軍企圖佔領中國芷江空軍機場的陰謀,提高了國軍「反攻之士氣」,它是國民黨戰場從防禦轉入進攻的重大轉折點。
2、雪峰山戰役中的勝利張揚了中國的國威。湘西會戰,中國國際聲譽有所提高,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3、充分顯示了中國官兵高尚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