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聽小說第二次世界大戰

聽小說第二次世界大戰

發布時間:2021-06-04 22:44:50

A. 有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小說 以小說的形式寫的 謝謝!

《青銅騎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靜靜的頓河》等。《巴黎燒了嗎》雖然是紀實文學,也和小說一樣生動

B.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籍,求鏈接!不想看小說

1:《最後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國覆亡記》:是美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約翰·托蘭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紀實作品。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恐怕難得有一百天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百天那樣,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三個月之內,希特勒、墨索里尼先後死去,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也已日薄西山。托蘭以宏大的構架和深具表現力的電影場景式筆法,向人們展示了二戰後期歐洲戰場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雷馬根的突破、對德累斯頓地獄般的轟炸、德國東部一百萬平民的死亡、蘇聯俘虜對布拉格的保衛、希特勒在暗堡中的最後日子等等。作者曾經對二十一個國家的見證人進行了數百次的訪談,此外,還運用了數千份第一手資料:事後報告、參謀部的日誌、大量絕密信件和私人文獻,敘述客觀,文筆動人,感染力強。
2:《最後一役》是有關戰爭中普通人的故事,是有關軍人和平民的故事,他們都陷於絕望、挫折和對失敗的恐懼之中。它是登峰造極的歷史,是對戰爭以及戰爭深淵中個人生活與命運的匠心獨運的闡釋,而且是論述戰爭的最為不朽的著作之一。
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一書是泰勒最具爭議的一本著作,當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指1939年9月以後,德國、波蘭、英國和法國之間的戰爭。泰勒大膽地推翻社會主流的觀點,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並非希特勒的計劃。他在書的開首首先指出,太多人深信於所謂的「紐倫堡理論」,即二次大戰是希特勒與他的同謀的犯罪陰謀的結果。泰勒認為,這個理論實質過份簡單方便,一筆掩蓋其他國家元首的戰責,亦讓全體德國人民免去了承擔戰責的下場。這個理論也好讓於戰後成立的西德在冷戰中加入資本主義陣營。

C. 《第二次世界大戰》txt全集下載

第二次世界大戰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德國戰列艦全軍覆沒
1944年11月12日,兩架皇家空軍王牌轟炸機對「提爾皮茨」號進行了再次打擊,「提爾皮茨」號被嚴重炸傷,最終沉沒……致使德軍水面艦艇全軍覆沒……
1939年,英國商船隊的總噸位為2100萬噸,佔世界商船總噸位的三分之一。每天有1500艘英國船隻在大西洋上航行。英國皇家海軍是規模最大的海上力量,英國皇家海軍的海軍基地幾乎遍布全球。英國皇家海軍有本土艦隊、遠東艦隊、地中海艦隊和後備艦隊共4支艦隊,19萬人,戰列艦12艘、航空母艦8艘和戰列巡洋艦3艘,艦艇總噸位約130萬噸。大西洋航線是英國最重要的生命線,英國皇家海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確保大西洋航線的安全。
1939年,德國海軍擁有戰列艦4艘、袖珍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潛艇56艘,艦艇總噸位35萬噸,總兵力約16萬人。德國海軍的實力與英國相差懸殊。希特勒希望德國海軍能夠強大到可以和皇家海軍直接對決的程度,但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上將卻堅持認為,由於《凡爾賽條約》對德國軍備的嚴格限制,水面……

D.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籍有哪些

《全面戰爭》(Total War)的修訂版(倫敦,1989年)——卡沃科雷西(P. Calvocoressi)、文特(G. Wint)和普里查德(J. Pritchard)。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戰場日記》(Kriegstagebuch des OKW der Wehrmacht),第1冊至第8冊,1963年在慕尼黑出版——施拉姆(P. Schramm)主編。

《西點軍校版美國戰爭地圖集》(The West Point Atlas of American Wars),兩卷,1959年在紐約出版——文森特·艾斯波西多(Vincent J. Esposito)上校。

《希特勒,一個暴政的研究》(Hitler, a Study in Tyranny)——阿倫·布洛克(Alan Bullock),出版於1965年。

《希特勒的戰爭》(Hitler』s War)——戴維·歐文(David Irving)

《德國陸軍和納粹黨》(The German Army and the Nazi Party)出版於1966年——羅伯特·奧內爾(Robert O』Neill)。

《德國國防軍大本營》(Inside Hitler』s Headquarters)——瓦利蒙特(W. Warlimont),1962年出版。

《第三帝國內幕》(Inside the Third Reich)——施佩爾(A. Speer),1970年出版。

《希特勒的戰爭指令》(Hitler』s War Directives),1964年出版,另一本是《希特勒末日記》(The Last Days of Hitler),1971年出版——特雷弗·羅珀(H. Trevor-Roper)。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泰勒。

《將要戰敗》(To Lose a Battle),1969年出版——阿利斯泰爾·霍恩(Alistair Horne)。

《法國為何陷落》(Why France Fell)——蓋伊·查普曼(Guy Chapman)。

《維希的遊行和政治》(Parades and Politics at Vichy)——羅伯特·帕克斯頓(Robert Paxton)。

《破碎波》(The Breaking Wave),1967年出版,——泰爾夫·泰勒(Telford Taylor)。

《希特勒的戰略,巴爾干線索》(Hitler』s Strategy, the Balkan Clue)——馬丁·范·克里韋爾德(Martin van Creveld)。

《克里特之爭》(The Struggle for Crete),1955年出版——斯圖爾特(I. M. D. Stewart)。

《沙漠將軍》(The Desert Generals),出版於1983年——科內利·巴尼特(Correlli Barnett)。

《蘇聯最高統帥部》(The Soviet High Command),1962年出版的;《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The Road to Stalingrad),1975年出版;《通往柏林之路》(The Road to Berlin),1983年出版——約翰·埃里克森比。

巴爾干戰爭是希特勒進攻蘇聯的前奏。所有其他用英文撰寫東線戰爭的史家都更勝一籌,他出版了三部權威著作:

《德國在蘇聯的統治》(German Rule in Russia),1957年在紐約出版——達林(A. Dallin)。

《武裝起來的同志們》(Comrades in Arms),出版於1980年——瓊·博蒙特(Joan Beaumont)。

《歐陸的承諾》(The Continental Commitment),1972年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戰略》(The Mediterranean Strateg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1968年出版——邁克爾·霍華德(Michael Howard)。

《1941年至1942年聯合作戰的戰略計劃》(Strategic Planning for Coalition Warfare, 1941-2),1953年在華盛頓出版——斯涅耳(E. Snell)

《1943年至1944年聯合作戰的戰略計劃》(Strategic Planning for Coalition Warfare, 1943-4),1959年在華盛頓出版——馬特洛夫(M. Matloff)。

《指揮部的決策》(Command Decisions),1960年出版於華盛頓——格林菲爾德(K. R. Greenfield)。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情報》(British Intelligence in the Second World War),1979年出版——欣斯利(F. H. Hinsley)。

《小屋的六個故事》(The Hut Six Story)——戈登·韋爾什曼。

《厄爾特拉走向戰爭》(Ultra Goes to War),1978年出版;《美國的魔法》(The American Magic),1982年出版——羅納德·列文(Ronald Lewin)。

《極為特別的情報》(Very Special Intelligence),出版於1977年——比斯利(P. Beesly)。

《厄爾特拉在西方》(Ultra in the West),出版於1979年——班尼特(R. Bennett)。

《日本現代史》(A History of Modern Japan),1960年出版——理查德·斯多瑞(Richard Storry)。

《平衡中的帝國》(Empires in the Balance),1982年出版——威爾莫特(H. P. Willmott)。

《鷹擊驕陽》(Eagle against the Sun),出版於1988年——羅納德·斯佩克特(Ronald Spector)。

《珊瑚海、中途島和潛艇行動》(Coral Sea, Midway and Submarine Operations),1949年在波士頓出版——塞繆爾·埃利奧特·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

《同一類盟友》(Allies of a Kind),1978年出版——克里斯托夫·索恩(Christopher Thorne)。

《戰爭、經濟和社會,1939—1945年》(War, Economy and Society, 1939-45),1977年出版——阿倫·米爾沃德(Alan Milward)。

《武器的設計和發展》(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Weapons),1965年出版——波斯坦(M. M. Postan)。

《轟炸機司令部》(Bomber Command),1987年出版——馬克斯·哈斯丁(Max Hastings)。

《歐洲爭奪戰》(The Struggle for Europe)——切斯特·威爾莫特(Chester Wilmot)。

《暗戰》(The Shadow War),1972年出版——邁克爾的(H. Michel)。

《四面楚歌的山巒》(The Embattled Mountain),出版於1971年——迪肯(F. W. Deakin)。

《與敵共存》(Life with the Enemy),1982年出版——瑞恩斯(W. Rings)。

《最終解決方案》(The Final Solution),1953年出版——賴特林格(G. Reitlinger)。

《老獵犬》(With the Old Breed),1981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諾瓦托(Novato)出版——斯萊奇(E. B. Sledge)。

《柏林日記》(Berlin Diaries),1985年出版——瑪麗·瓦西契可夫(Marie Vassiltchikov)。

《戰時》(Wartime),1977年出版——吉拉斯(M. Djilas)。

《過去的我》(The Past is Myself),出版於1968年——克麗斯特貝爾·比倫貝格(Christabel Bielenberg)。

E. 求介紹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網路小說。以一位士兵或一位人民的角度來寫的。要求真實。不是虛構。想了解一

推薦紀錄片天罰

F.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哪些著名的小說作品

靜靜的頓河 俄羅斯

青銅騎士 美國

青年近衛軍

G. 指環王作者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系

邁克爾·懷特《魔戒的鍛造者:托爾金傳》第十二章「中土的世界」

托爾金錶示他討厭任何形式的寓言,並堅決否認自己的作品中有任何形式的寓言。他向好友坦承,宗教信仰在他塑造人物時給了他極大的靈感。但他卻否認《魔戒》除了反映他自己在戰爭中的經歷外,還有別的意義。有關這一點的一個例子便是,他認可山姆•甘姆奇是代表著正義、可靠的工人階級士兵,是值得信賴、忠誠守信的戰士。但假使是這樣的話,托爾金此時思考得更多的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我們不能忘記的是,《魔戒》大部分情節來自於《精靈寶鑽》,而後者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創作的。
不過,托爾金進一步否認《魔戒》中有任何與生態相聯系的寓意。他感到特別惱火的是,有人拿他在「疾行霞爾」中的描述與英國戰後的狀況相比較。但是對於1950年代初期的任何一位閱讀了《魔戒》的讀者(或是有當時記憶)來說,相似之處的確不容忽視。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初期,配給和物資匱乏是社會的普遍狀態。低廉、易製作或預制板製作的房屋被匆匆搭建起來,為那些在德國人的轟炸下流離失所的難民們遮風避雨。全國各產業都得加班以重建家園,污染的問題比戰前要嚴重得多。一時間,腐敗盛行,黑市猖獗。所有這一切在霍比特人勝利歸來時都看得見。
那麼我們該相信誰?《魔戒》中究竟佔有多少寓言的成分?為什麼托爾金如此堅決地否認這種說法?
惟一符合邏輯的結論是,托爾金並沒有刻意要寫寓言,但在他下筆時,卻不自覺地把現實反映在他的故事情節中。正當他開始寫作時,戰車滾滾,世界從此被捲入戰爭之中,因此讀過他的作品的人,將之與現代歷史作比較,就會發現他的作品已在不知不覺中滲入寓言的成分。但他為了某些理由,刻意否定這種說法。
要了解他為何要這么做,我們應該先了解托爾金的性格及動機。首先,對於托爾金來說,他的作品描繪的是更純真的世界,遠不是他生活的這個污濁遍地的現世。我們不該忘記的是,《精靈寶鑽》是他「英國的神話」,《魔戒》實質上與這本早期的作品息息相關,而且有極大部分源自於此。他最不希望的就是讓讀者看輕了他「崇高的理想」,把他卓越的、永恆的史詩局限在現代的小框框之中。
他否認《魔戒》是寓言的第二條理由則比較私人化。在他完成《魔戒》,而未能將書出版的數年裡,C•S•劉易斯已寫出他頭幾本納爾尼亞故事集,這些書是以寓言的方式寫就的,而托爾金對這些書以及劉易斯的寫作動機都感到厭惡。因此我們可以斷言,托爾金不會希望讀者或文學評論家們將《魔戒》當作寓言。對托爾金來說,把他的作品與劉易斯的作品相比較,特別是將《獅子、女巫和衣櫃》與《魔戒》相比,是絕對應該避免的。

以下出自魔戒DVD花絮碟「中土世界創造者」部分

概念設計師約翰·霍伊(畫了不少托爾金作品的精美插圖,參與了魔戒電影的拍攝):「人們通常對托爾金期望太高,也希望得到他並不企圖提供的答案,也有人過度簡化他的小說。」

彼得·傑克遜(魔戒電影導演兼編劇):「托爾金很不喜歡別人用他的小說做一些聯想。他一直不能苟同他的小說是影射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希特勒崛起的說法。我認為用一部五十年前寫的小說,比喻或批判當今的政壇是很不恰當的。」

《捍衛中土世界托爾金,神話與現代性》一書作者帕特里克·柯瑞:「托爾金很不喜歡寓言,他也在魔戒的前言里,很強烈地否認這部小說並不是一個寓言故事。」

魔戒三部曲作者自撰前言:「筆者並沒有任何意圖,在這部小說中隱含任何意義或信息。這不是一個暗喻也沒有影射任何時事。我並不喜歡任何形式的隱喻,尤其是我年紀大了變得更小心也更能察覺這些隱喻的存在。我比較喜歡歷史故事,不管是真實的或是虛構的。因為它能讓讀者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做聯想。很多人把聯想和隱喻混為一談,前者是讀者與生俱來的自由,後者則是作者另有企圖的操縱。」

《捍衛中土世界托爾金,神話與現代性》一書作者帕特里克·柯瑞:「他所謂的隱喻就是,你可以把一件事比喻成另一件事。所以魔戒就等於...不曉得,核能吧。這種過度簡化的詮釋就是他希望避免的事情。他聰明的地方是他並沒有寫出一個寓言故事。所以新一代的讀者,也能從小說中為他們的生活找到意義,這就是他所謂的聯想力。這部小說讓你根據自身的經驗,透過你閱讀的內容找到跟你息息相關的意義。」

H. 第二次世界大戰西蒙諾夫寫的長篇小說

<<生者與死者>>(康斯坦丁·米哈依洛維奇·西蒙諾夫著作)
被譽為「全景式」長篇小說的奠基者康·西蒙諾夫是蘇聯著名作家,他擅長表現恢弘的歷史場景和深厚的人生哲理。本書是他的三部曲長篇小說《生者與死者》系列的第一部分,主要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蘇聯紅軍在西部邊境作戰的場景。
關於西蒙諾夫的其他作品
《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

I. 能否推薦一本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小說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個是比較有名的而且我知道的
如果你是找網路小說那麼,狗運戰神,血火河山,抗戰之紅色警戒,打飛機,這些都是上了百萬字的,本人也看過算是不錯的。另外弱弱的求採納

J. 有沒有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小說

青銅騎士 俄羅斯二戰的,關於列寧格勒戰役的,非常好。

閱讀全文

與聽小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求山村文筆好的完結小說 瀏覽:630
艾寶良有聲小說一綹長發 瀏覽:135
好看穿越虐心小說完本推薦 瀏覽:367
重生成為全王小說下載 瀏覽:167
老鎖匠小說閱讀答案 瀏覽:894
女主空間荒島生存小說 瀏覽:85
都市少年孟南77小說網 瀏覽:455
與都市神級少年相似的小說 瀏覽:314
蘇恬戰景硯重生的小說 瀏覽:459
女政客重生的小說 瀏覽:272
玄幻小說封面吧 瀏覽:450
校園小說原創名字 瀏覽:691
玄幻女強小說女主有空間 瀏覽:80
蘋果小說廣告軟體排行榜 瀏覽:898
龍空歷史穿越小說排行榜 瀏覽:980
好看有肉的小說完本推薦 瀏覽:641
遮天小說所有人物介紹 瀏覽:245
求搞笑的玄幻修真小說完本小說推薦 瀏覽:809
重生都市男主豪門小說 瀏覽:270
玄界之門吞噬小說網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