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金庸小說的描寫金庸小說的一句話:叫什麼
金庸小說十四部,連成一句話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回傳》
雪=《雪山飛狐》答
連=《連城記》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Ⅱ 金庸武俠小說中描寫人物的原句
金庸小說中武功高強的人物眾多,要想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做一個總的排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里我們將採用分層法對所有人物武功進行排名。本排名榜將在金庸每部武俠小說中提出其中武功最高的人,其中包括書中隱藏的高手,如獨孤求敗,達摩等等。分層法將把所有高手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排名,三個層次分別為絕頂高手,一流高手和二流高手。 一、絕頂高手(入圍七人):佛家代表人物2人:達摩祖師,少林無名老僧——出自《天龍八部》;道家代表人物3人:逍遙派祖師(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三人的師傅)——出自《天龍八部》,黃裳(九陰真經作者)——出自《射鵰英雄傳》,獨孤求敗(楊過、令狐沖及風清揚的祖師爺)——出自《神鵰》《笑傲江湖》;太監文化代表人物1人:《葵花寶典》原作者那位前朝太監——出自《笑傲江湖》;歷史傳說代表人物1人:越女阿青——出自《越女劍》。 絕頂高手入圍理由如下: 1、達摩祖師:《九陽真經》、《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中國佛教的開山祖師爺。 2、少林無名老僧:還用多說嗎?如果不了解的話,請詳細閱讀《天龍八部》四十三章「王霸雄圖 血海深恨 盡歸塵土」二十遍。 3、逍遙派祖師:一位擁有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諸多絕學的高人我們還能夠要求他些什麼呢? 4、黃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陰真經》的撰寫者。 5、獨孤求敗:看看這個名字就能夠想像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了。從神鵰和笑傲中的片斷描寫可以想像這位大俠的絕代豐姿。 6、前朝太監:《葵花寶典》的原創者,東方不敗僅僅練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寶典》的殘本,武功就已達到如此境界,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實難想像! 7、阿青:憑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的奇女子!這樣的人還能夠找出第二個嗎?
Ⅲ 你最喜歡金庸小說里的哪個人物用一句話評價一下。
郭襄
可惜我遲生了二十年。倘若媽媽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學會了師父的龍象般若功和無上瑜珈密乘,在全真教道觀外住了下來,自稱大龍女,小楊過在全真教中受師父欺侮,逃到我家裡,我收留了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會跟我好了。他再遇到小龍女,最多不過拉住她手,給她三枚金針,說道:『小妹子,你很可愛,我心裡也挺喜歡你。不過我的心已屬大龍女了。請你莫怪!你有甚幺事,拿一枚金針來,我一定給你辦到。
我走過山的時候山不說話,我路過海的時候海不說話;
我坐著的毛驢一步一步滴滴答答,我帶著倚天的喑啞。
大家說我因為愛著楊過大俠,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實我只是喜歡峨嵋的霧,像十六歲那年綻放的煙花。
Ⅳ 「金庸的作品」如何用一句話概括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分別為《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在廣大金庸迷心中廣為流傳。
Ⅳ 金庸小說用一句話怎麼概括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回《射鵰英雄傳》答(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Ⅵ 一句話形容金庸的女主角
10大美女
第十位:康敏和蘇荃(並列.潮流時興並列,如合辦歐洲杯,世界盃,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這兩位已婚女士之所以能並列第十,最大的原因是兩位都是嬌柔無限,艷媚入骨之輩.她們都久經人事,對於如何以自己最好的一面示於人前,最有心得.康敏女士的柔媚之音,連喬峰聽了也覺"盪氣徊腸,令人神為之奪,魂為之消","燭光下見到她的眼波,聽到她'你來抱我'這四個字(這四字可是對段正淳說的),也不自禁的怦然心動".至於蘇荃,金庸寫她用的最多的是"嬌"字,如"嬌媚萬狀","格格嬌笑"就曾多次出現,而這位"笑得猶似花枝亂顫"的洪夫人,令洪教主亦自承"英雄難過美人關",更苦心研製"豹胎易筋丸",陸高軒猜想是為了返老還童,但豹胎易筋丸以豹胎,鹿胎,紫河車,海狗腎等等大補大發的珍奇葯材制煉而成,焉知那是不是"古代偉哥"?呵呵,這兩位並列第十位.
第九位:趙敏.趙敏對待愛情比現代的女孩來得還要勇敢直接.俗語說:"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層紗".像她追男人追得這樣辛苦得也是少見,這只能歸咎於她的身份了,換在今天 她就是一個女強人了.按理說她的模樣不差,可惜一開始 出場她是以男裝打扮,金庸描寫說她"十分美麗之中,更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態,同時雍容華貴,自有一副端嚴之致,令人肅然起敬,不敢逼視."這時是穿男裝出場的,到換了嫩綠綢衫的少女裝束首度登場,金庸又不詳細描述了,所以對她的印象總是模糊不清的,類似的情形還有任盈盈,全書總讓人覺得她躲在幕後,不是扮婆婆就是扮個身材臃腫的虯髯大漢,所以對她的也是印象不深美貌,都因喧賓奪主,她們的非少女形象太深刻了,教人如何想像她的花容玉貌?只是趙敏一個留在酒杯邊淡淡的胭脂唇印,細想當時實在風光旖旎,讓我浮想聯翩,所以紹敏郡主勉強擠上第九位.
第八位:陳阿珂.陳女士得益於她的母親——陳圓圓女士的遺傳,天生就是一付美人胚子.可也同時生了一個漿糊腦袋——這點類似郭芙.她的脾氣急躁,舉動粗魯,半點美人的氣質也沒有,看著就令人生厭.最要命的是她的擇偶觀:金庸已極盡所能,把鄭克塽寫得不堪之極,種種丑態暴露無遺,但咱們的陳姑娘還是死心塌地的跟著他——大草包郭芙好歹還找到個耶律齊,她連郭芙都不如.最後懷上了韋小寶的兒子,而鄭克塽也知道了"她自從肚裡有了你的孩子之後,常常記掛著你,跟我說話,一天到晚總是提到你."她還好意思一天到黑的跟著鄭克塽,還要鄭克塽"答應不說"的,真是只有天知道她的腦袋了在想什麼.要不是鄭克塽把她賣了,她還不知是否真要跟著鄭克塽回台灣了.韋小寶雖然認定眾老婆中阿珂最美,甚至連"方姑娘,小郡主,洪夫人,建寧公主,雙兒丫頭,還有那個擲骰子的曾姑娘,這許許多多人加起來,都沒眼前這位天仙的美貌",但可能最不喜歡的就是這位原配夫人.他之所以排除萬難,下定決心"非娶了這姑娘做老婆不可",全因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加上他的死皮賴活的無賴性格才會如此鍥而不舍的一心一意要讓她孫子叫他做爺爺.
第七位:黃蓉.小黃蓉的"秀美絕倫"究竟是傳自她的父親還是母親,我現在還搞不清.因為洪七公說她的眼睛鼻子像爹爹,但黃葯師本人卻認為"黃蓉與亡母容貌本極相似",到底像誰不必深究,但可以肯定的是黃葯師夫妻倆樣子都不錯,說不定還有些"夫妻像",黃蓉可能集倆人之長,所以韓小瑩"見她眉目如畫,豐姿綽約,當時暗暗稱奇",朱聰也覺她"明艷無儔,生平未見",傻小子郭靖更把她當仙女下凡了.本來以黃蓉的絕麗容色,不至於排名這么後,可惜《射鵰》中寫她只十五六歲,年紀尚幼,只覺其精靈可愛,美的感覺不太強烈,到《神鵰》卻已是婦人一名,多疑,護短,小心眼,自作聰明,女人該有的缺點她都齊了,還老跟第一號男主角作對,所以在《神鵰》書中十分的不討好,簡直有點討厭.連帶我的印象分也銳減,只好排第七.
第六位:李長天.金庸小說讀得不熟的人不知道她是誰,熟讀金庸小說的人更加要懷疑自己的記憶力了,李長天究竟是誰?不用想了,這個人名是我杜撰的.她其實是李秋水的小妹子,誰叫金庸沒有給她取個好名字,所以只好憑據"秋水共長天一色"來給她杜撰這個名字了.一本書寫了五個樣貌相似的女子,金庸可算是空前絕後了:我們若以李長天女士的玉像為參照物,那麼李秋水和她的小妹子樣貌相似那是不用說的了,連她自己也分不清玉像究竟是她自己還是她的小妹子;王夫人也和玉像有"依稀有五六分相似";王語嫣"容貌也不及玉像美艷",但"臉型,眼睛,鼻子,嘴唇,耳朵,膚色,身材,手足,竟然沒一處不像";還有一個就是西夏公主"夢姑"了,算起來她應該是李秋水的孫女了,連外孫女王語嫣都像了,嫡親的孫女沒理由不像的,這條理論可不是我發明的,《紅樓夢》中,王熙鳳贊美林黛玉(同時也是在拍老祖宗的馬屁)時說,看她"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 !本來開始的時候,洞中玉像——段譽的神仙姐姐出場是極具美感的,接著王語嫣出場說幾句"嬌柔動聽"的語音,再露一個"似有煙霞輕籠"得背影,當真令人心馳神往,遐想聯翩,可惜緊接下來的王夫人,又是挖眼,又是斬足,又逼人殺妻另娶,真如妖魔鬼怪一般,其語言無味,頓覺面目可憎,大煞風景之至.雖然 後來王語嫣出場大力補救,終究大打折扣,再後來李秋水白綢一揭,"右眼突出,左邊嘴角斜歪,說不出的丑惡難看".原來的美好印象都拋到九霄雲外了.描寫這四位想來已令金庸技窮,所以到最後寫夢姑乾脆不顯山不露水,連老實巴交的虛竹也"笑而不言",作者匆匆交待了事.所以李女士雖然算起來是應該是極美的,但給我的印象不是太深,只好排名第六.
第五位:小龍女.龍姑姑"清麗秀雅,莫可逼視,神色間卻是冰冷淡漠,當真是潔若冰雪,也是冷若冰雪",她簡直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人物.我所見演繹金庸筆下人物的演員,以陳玉蓮的小龍女扮相最是神似(那是香港無線電視拍攝的《神鵰俠侶》,劉德華飾演楊過).另據倪匡所言,他有個朋友最是羨慕尹志平,究其原因,無他,和小龍女"有一手"而已.這種想法固然是低劣惡俗,但小龍女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我都不知怎樣去形容龍姑姑了,所以只好把丘處機一首《無俗念》詞抄錄,據小說家言"詞中真意卻是贊譽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小龍女,大家細心體會吧:"春遊浩盪,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苞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下土難分別.瑤台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第四位:黛綺絲.據謝遜所言:"紫衫龍王美若天仙,二十餘年前乃是武林中第一美人",當她還是少女時便" 容色照人,明艷不可方物","左右光明使,三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使,無不震動."明教群豪見多識廣,閱人無數,也驚艷若此,黛綺絲的自有其過人之處.她是中波(斯)混血兒,高鼻深目,膚白如雪,眼中卻隱隱有海水之藍意,和常見的美人大不相同,自是另有一番風味.所謂物以稀為貴,故將她的排名稍稍提升,更兼為了顧及她是國際友人,遠道來華,就讓她占些便宜,排名第四.
第三位:西施.西施乃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也不用我多費唇舌了.我們來看看她的老情人范蠡如何形容:"她的眼睛比這溪水還要明亮,還要清澈……她的皮膚比天上的白雲還要柔和,還要溫軟……她的嘴唇比這朵小紅花的花瓣還要嬌嫩,還要鮮艷,她的嘴唇濕濕的,比這花瓣上的露水還要晶瑩.……站在水邊,倒影映在清澈的湘江里,江邊的鮮花羞慚的都枯萎了,魚兒不敢在江里游,生怕弄亂了她美麗的倒影.她白雪一般的手伸到湘江里,柔和得好像要溶在水裡一樣……"這一段肉麻無比的情話,虧他說得出口(也是說虧金大俠寫得出手,一不留神我還以為是瓊瑤阿姨寫的),當然范蠡也只是借口形容湘妃而已,其實他說的是西施.西施除了樣子美,走路也與眾不同:"西施腳步輕盈,每一步都像是彈琴鼓瑟那樣,有美妙的音樂節拍".最最神奇的是,她的情敵——阿青 認為她比范蠡說的還要美,更令到阿青"臉上的殺氣漸漸消失,變成了失望和沮喪,再變成了驚奇,羨慕,變成了崇敬".美麗的威力竟強大若斯,能將妒忌與仇恨都化解?
第二位:香香公主喀絲麗.上面那位西施能夠以絕世容顏打敗情敵,已夠驚人的了,這位香香公主卻更是到了驚世駭俗的地步:數萬官兵劍拔弩張的對陣,血戰一觸即發,但在她"絕世麗容的光照之下","便似中邪昏迷一般,人人都呆住了",接著,"無數長矛都掉下地來,弓箭手的弓矢也收了回來","人人神色和平,收刀入鞘",這是武俠小說么?簡直就像是在寫童話.類似這樣童話般的描寫還陸續有:兆惠的親兵因她神魂顛倒,茫然失措,結果被兆惠下令斬首;香香公主因此傷心掉淚,劊子手見她如此,結果心碎自殺;到後來被困雪地,柔聲歌唱,六七名爬過來偷襲的清兵聽得心神俱醉,被凍在雪地也渾然不覺,最終葬身雪地.可惜香香公主終究逃脫不了紅顏薄命的老套,也許真的是此"香"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了.香魂化蝶,是作者將童話完美的延續,還是對以前過於童話化的描寫作補救——關於香香公主的所有一切是幻?是真?也許自由金大俠才能解答了.
第一位:陳圓圓.她不是四大美人之一,但我將她的排名比西施還高;她沒有香香公主那超凡入"仙"般的描寫,她只是一個美麗凡人,但我將她列在第一位.陳圓圓在《鹿鼎記》中,只在一回書中露面,出場時也沒有怎麼詳細的描寫她的樣貌,只是以"眉目如畫,清麗難言"八字而已.但接下來她和韋小寶對話以及彈唱《圓圓曲》的一大段描寫,是金庸的一支生花妙筆將一個活生生的八面觀音展現在我們眼前,令我感受至深.這里也不施展剪貼大法了,各位如欲細心回味,請看《鹿鼎記》三十二回.(《鹿鼎記》的前一部《笑傲江湖》,已由東方不敗將武功發揮至極致,無以為繼,所以《鹿鼎記》中男主角的武功一塌胡塗,《鹿鼎記》中,也由陳圓圓將美發揮至極致,也將無以為繼,難道下一部武俠要寫一個一塌胡塗的女主角?可能金庸覺得實在是太過為難了,所以只好封筆,呵呵.)
絕頂之位:雙兒.第一位都已經寫了,怎麼 還會有?有!因為雙兒是我心中的至愛!她的樣子不算最美,甚至連排第八的阿珂也不如,但她溫柔體貼,細心乖巧,還有一身不算很高明,但恰恰夠用的武功,應該出現的時候她會及時出現,但有時不太方便的時候她又會自動隱身,這可是天下間一切臭男人大男人心中夢寐以求的理想妻子.但這一切還是其次,而真正令我感動的卻是韋小寶那句:"我韋小寶如果自殺,我那七個老婆中不知有幾個相陪?雙兒是一定陪的,公主是一定恕不奉陪的……".雙兒和韋小寶一起出生入死,患難之交,與眾不同,雙兒是韋小寶七個妻子中最親厚的,那是不用懷疑的了,雙兒是他的命根子,人生得妻若此,夫復何求?說到雙兒,不得不提另一個丫環身份的——小昭.據我所知,小昭也是很多人所喜愛的,而且可能並不比雙兒少(想來她會比雙兒美),但我對她毫不感冒.和雙兒相比,她是一般的溫柔體貼,細心乖巧,但相較之下,她比雙兒多了一份心計,她可以混入光明頂,夠膽在楊逍面前使詐,更會質問趙敏:"難道你想削我幾根指頭,逼問我的武功么",以她"小小年紀,口頭上對趙敏竟絲毫不讓,提到削指之事,更顯然意欲挑起周芷若敵愾同仇之心."那麼,此姝心計之深,不會比趙敏,周芷若之流差.所以,總讓我覺得,她在張無忌面前的種種所為,都有做作的成份.在光明頂秘道炸石時,張無忌擋在她身前,因為張無忌說"你是個小姑娘,我自是要護著你些兒",所以以後她在張無忌面前就一直維持著楚楚可憐的小姑娘形象:唱個小曲兒,埋根小木條,張無忌自然對她大有好感.後來想要跟張無忌出海,更將表演天才發揮至極致:"她突然見到張無忌,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撲在他懷里,抽抽噎噎的只是哭泣,卻不說話",張無忌安慰一下,她馬上"似乎受盡了委屈,終於得到發泄,哭得更加響了,說道:'你到哪裡,我……我也跟到哪裡'".這句話一說出來,我才知道小昭原來是復姓"司馬"!
Ⅶ 金庸小說中描寫人物外貌的句子200字
只見湖面一條水線向東伸去,忽喇一聲,那少女的頭在花樹叢中鑽了起來,青翠的樹內木空隙之間容,露出皓如白雪的肌膚,漆黑的長發散在湖面,一雙像天上星星那麼亮的眼睛凝望過來。只見湖邊紅花樹下,坐著一個全身白衣如雪的少女,長發垂肩,正拿著一把梳子慢慢梳理。她赤了雙腳,臉上發上都是水珠。只見她舒雅自在的坐在湖邊,明艷聖潔,儀態不可方物,白衣倒映水中,落花一瓣一瓣的掉在她頭上、衣上、影子上。
出自<<書劍恩仇錄>>第十三回.
Ⅷ 對金庸小說中的人物,評論一句話。蕭峰的豪爽快意。段譽的玩世不恭。虛竹的淳樸厚道。
天生叛逆桀驁不馴的楊過
憨厚敦實行俠仗義的郭靖
冰清玉潔美若天仙的小龍女
機靈狡猾不失可愛的黃蓉
獨來獨往瀟灑個性的黃葯師
陰狠毒辣悟性極高的歐陽鋒
成熟穩重德藝雙修的一燈
熱情豪放行事坦盪的洪七公
頑皮可愛武功不弱的周伯通
優柔寡斷心繫天下的張無忌
為人瀟灑敢愛敢恨的楊逍
憨厚老實卻遇奇緣的石破天
Ⅸ 金庸作品一句話概括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記》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Ⅹ 金庸武俠主角一句話體現自己性格特點
黃蓉:「七公,我最喜歡看別人打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