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是什麼
人物介紹
1、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號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
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3、范進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4、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
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合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咽了氣。
5、嚴致中
是廣東省高要縣的一位貢生,嚴監生之兄。書中第六回描寫他雖然系「優貢」,卻橫行鄉里。他強圈已經強賣給鄰居王小二的豬,並打傷前來討要的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又訛詐黃夢統,雖然並沒有借給銀子,卻硬要償付大半年的利息,並強奪黃老漢的驢和米。
兩人告到知縣那裡,嚴貢生避往省城。嚴貢生與新婚的兒子兒媳自省城回家,卻將吃剩的幾片雲片糕說成治療暈船的貴重葯物,以此恐嚇船家,賴掉船費。嚴監生死後,他又欺凌守寡又喪子的弟婦趙氏,讓他新婚的二兒子繼承弟弟的產業。
6、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現質朴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朴孝順的一面。
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一步步走向墮落。
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7、沈瓊枝
沈瓊枝是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但到了鹽商宋為富府上之後,才知道是一場騙局,鹽商宋為富原來是娶沈瓊枝為妾。瓊枝父狀告宋為富,宋重金賄賂知縣,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瓊枝帶著金銀細軟獨自去往南京,開始了她新的獨立生活。其原型為袁枚審議松江才女張宛玉逃婚一案。
(1)瓊枝是哪個小說的人物擴展閱讀:
主題
《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令人「百讀不厭。」《儒林外史》所寫內容,假託明朝,實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實有其人。
它真實地描繪了清朝時期知識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順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與卑劣,理想的倡導與破滅,出路的探索與追尋。
吳敬梓以對待功名富貴的態度來肯定或否定書中人物,如匡超人假造文書,捉刀代考,卻被溫州學政「把他題了優行,貢入太學肄業」,嚴貢生無惡不作,卻被前任周學台推舉為「優行」;作者無情地鞭撻丑惡事物時,同時也歌頌少數幾位正面人物,王冕是書中的第一流人物;
為人「嶔崎磊落」,庄紹光追求「以禮樂化俗」、「以德化人」,牛老爹和卜老爹也是作者所歌頌的。程晉芳在《懷人詩》稱:「外史記儒林,刻劃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之中,運用樸素、靈活、幽默的本地方性的語言,撰寫了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
胡適形容本書:「……國家天天掛著孔孟的招牌,其實不許人說孔孟的話,也不要人實行孔孟的教訓,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試帖詩;其餘的『文行出處』都可以不講究,講究了又『那個給你官做?』
『貳』 《儒林外史》人物介紹和主要事件是,
1、周進。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2、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3、嚴致和即嚴監生。嚴監生書沒讀過太多,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合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咽了氣。
4、沈瓊枝。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但到了鹽商宋為富府上之後,才知道是一場騙局,鹽商宋為富原來是娶沈瓊枝為妾。瓊枝父狀告宋為富,宋重金賄賂知縣,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瓊枝帶著金銀細軟獨自去往南京,開始了她新的獨立生活。
5、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一步步走向墮落。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儒林外史資料介紹: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筆觸對社會現狀和儒士命運進行批判揭露的諷刺小說。小說形象地刻畫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階層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爛的現狀。它透過人生百態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祿的觀念、官僚制度、人倫關系和整個社會風氣。
作者從揭露科舉制度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惡的靈魂入手,進而諷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聵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靈魂的扭曲。吳敬梓的諷刺顯然給了封建社會有力的一擊,宣洩了大多數心有同感的讀書人對人性卑劣、社會黑暗的控訴。
『叄』 儒林外史的主要人物
周進。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嚴致和即嚴監生。嚴監生書沒讀過太多,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合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咽了氣。
沈瓊枝。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但到了鹽商宋為富府上之後,才知道是一場騙局,鹽商宋為富原來是娶沈瓊枝為妾。瓊枝父狀告宋為富,宋重金賄賂知縣,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瓊枝帶著金銀細軟獨自去往南京,開始了她新的獨立生活。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一步步走向墮落。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3)瓊枝是哪個小說的人物擴展閱讀: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筆觸對社會現狀和儒士命運進行批判揭露的諷刺小說。小說形象地刻畫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階層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爛的現狀。它透過人生百態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祿的觀念、官僚制度、人倫關系和整個社會風氣。
作者從揭露科舉制度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惡的靈魂入手,進而諷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聵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靈魂的扭曲。吳敬梓的諷刺顯然給了封建社會有力的一擊,宣洩了大多數心有同感的讀書人對人性卑劣、社會黑暗的控訴。
『肆』 小說的人物介紹舉幾個例子
《異世界情緣》——冷月、冷終
《超小心暴君男友》——薄荷、橘仙佑
《十一處特工皇妃》——楚喬、諸葛玥
《妖孽和偶私奔吧》——鍾離瓊、阿飄、閻佘、狐狸
嗯、這些都是我看過的小說,覺得還不錯
本人看過的小說太多太多,SO忘了很多人物,這些你先看著吧
『伍』 儒林外史里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有:王冕、周進、范進、嚴致和、嚴致中、匡超人、沈瓊枝。
1、王冕
王冕,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幾個商人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3、范進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4、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
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
5、嚴致中
嚴致中,一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一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
6、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現質朴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最後為追名逐利,變成了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的一個衣冠禽獸。
7、沈瓊枝
沈瓊枝,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但到了鹽商宋為富府上之後,才知道是一場騙局,鹽商宋為富原來是娶沈瓊枝為妾。瓊枝父狀告宋為富,宋重金賄賂知縣,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瓊枝帶著金銀細軟獨自去往南京,開始了她新的獨立生活。
(5)瓊枝是哪個小說的人物擴展閱讀:
《儒林外史》,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漢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滁州全椒縣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延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
『陸』 古代言情小說
這林小妖男主去做駙馬的一個古代的言情小說,我盡量幫你去找找看,找到的話轉發給你
『柒』 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紹
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紹:
1、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3、范進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4、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合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咽了氣。
5、嚴致中
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一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嚴貢生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四回中,范進在服喪期被張靜齋勸說一同前去湯知縣那裡「打秋風」,剛到高要縣坐定準備喝些茶水,嚴貢生便進來搭汕,當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見湯知縣時,便開始稱自己與湯知縣是老相熟,又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贊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了解。
6、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現質朴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朴孝順的一面。
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一步步走向墮落。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7、沈瓊枝
沈瓊枝是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但到了鹽商宋為富府上之後,才知道是一場騙局,鹽商宋為富原來是娶沈瓊枝為妾。瓊枝父狀告宋為富,宋重金賄賂知縣,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瓊枝帶著金銀細軟獨自去往南京,開始了她新的獨立生活。
(7)瓊枝是哪個小說的人物擴展閱讀: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並獲漢學界盛贊,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
『捌』 儒林外史的人物
王冕,浙江諸暨縣、鄉村。
梅玖,山東兗州府汶上縣薛家集,秀才。
周進,山東兗州府汶上縣,進士,官至國子監司業。
王惠,山東兗州府汶上縣,舉人,官至南昌府知府,後降了寧王。
荀玫,山東兗州府汶上縣薛家集人,進士,官至工部主事。
范進,南海人,進士,官至山東學道。
張鄉紳,南海人,舉人,做過一任知縣,別號靜齋。
嚴大位,字致中,高要縣人,貢生,無惡不作。
嚴大育,字致和,高要縣人,監生。膽小、怕事,有錢的守財奴。
『玖』 儒林外史16到20章講的是誰
第16回: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強占他父親的宅子,一病不起,母親終日以淚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後,盡心盡力服侍父親,安慰三叔。並拿馬純上給的銀子做個小買賣,以補家用。村裡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縣路過,見到匡超人辛勤讀書,很是賞識,自助銀兩命其去考試。結果連續考中,直至中了舉人。
第17回:匡超人進學之後,連續拜望了老師。不久,父親病逝。不知什麼原因,知縣被革職摘印,但百姓擁戴知縣,圍了省里的官員。上面派人捉拿帶頭的人,連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禍。結識了民間的賢士景蘭江及他的一幫朋友。這些人經常相聚作詩。
第18回: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樓主人讓他幫忙選編一些文章,馬純上當初兩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勞(選金)。景蘭江帶匡超人通過胡縝的生日認識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們一起舉行詩會,但有的人的文采著實一般。去省城舉行詩會的當天晚上,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員拿住。本篇體現了大財主的兒子胡三公主的吝嗇、文人的虛假才學及酒後的丑態。
第19回:匡超人見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業,他很爽快,頭腦靈活,專替人解決難題掙錢。有個大戶人家的丫頭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財主看中,願出二百兩銀子。潘三爺通過各種關系,疏通官府,假刻公章,把事辦成;施美卿想把弟媳賣與別人,卻誤把妻子送了出去,對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沒賣弟媳手續,欲出些銀子了卻官司,潘三爺同樣把事辦成了;金東崖的兒子想考學,但沒有學問,想出銀五百兩找人替考。經過潘三爺仔細籌劃,由匡超人替考,並順利考中。匡超人也因此得到了二百兩銀子。因此買了房,並由潘三爺保媒,介紹鄭老爹的女兒成了親。匡大給弟弟來信,讓其去溫州應考,考中。同時,他的老師,樂清縣知縣被誣陷一事,核實釋放,並陞官至給事中,給匡超人來信,邀請過去。潘三爺終於作案太多被拿下監。
第20回:匡超人找到了老師,老師欣賞他的才學,要把外甥女嫁給他,他謊稱未婚,就成了親。一次回浙江辦事,順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習慣鄉間生活,病逝了。舊友景蘭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監獄的潘三哥,因他與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脫說因是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辦完事後,他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並向他們吹噓自己的才學高超。牛布衣在蕪湖縣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請老和尚給他料理喪事。和尚及眾鄰照辦不誤。體現了匡超人做官後,不顧結發妻子之情、不念舊友情、好吹噓抬高自己的丑態。《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現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1]
《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2] 《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並獲漢學界盛贊,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 [1
元朝末年浙江諸暨農家子弟王冕自學成才後,因不願相與知縣時仁和鄉紳危素,避走山東濟南賣畫為生。半年後,黃河決堤,百姓流離,王冕乃回到故鄉。不久,母親病死。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亂。吳王平方國珍,特去訪問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數年後,吳王建國大明,禮部議定用四書、五經、八股文取士。由此,王冕預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時避居會稽山中。到了成化末年,山東兗州汶上縣薛家集觀音庵中辦學堂,夏總甲推薦周進來教館。周進為一老童生,先後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舉人王惠的白眼,感到無限屈辱。一年後又失卻館地,更是滿腹怨嗟。隨姊丈金有餘去省城為商人記帳時去貢院游覧,見到號板,怨憤至極,一頭攮去,不省人事。後得商人資助捐監應試,先後中了舉人、進士,做了御史,點了廣東學道。他在主試南海、番禺兩縣童生時,識拔了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入學。
不久,范進又考取舉人,但卻喜極而瘋,為丈人胡屠戶一個嘴巴打醒。范母也因喜極而亡。在鄉紳張靜齋勸說之下,范進乃與他去房師、高要知縣湯奉處打秋風。二人正在候見湯知縣時,當地鄉紳貢生嚴大位又前來識。嚴貢生因橫行鄉里,被告到縣里。不料湯知縣居然准了狀,嚴貢生不得不避走省城。縣里差人找到他的老弟監生嚴大育。嚴監生膽小怕事,找兩位舅爺虞生王德、王仁來了結乃兄官司。不久,嚴監生妻王氏病重,又花了大量銀子打點兩位舅爺才將妾趙氏扶正,接著王氏病故。婚喪兩事一共花了四五千兩銀子,嚴監生十分肉痛,氣惱交加,宿疾發作,以致一病不起。此後,趙姨娘唯一的兒子又夭折,嚴貢生乃乘機謀奪乃弟家產,大興訟事。
此時,周進已升任國子監司業,他識拔的弟子范進也被欽點山東學道。范進赴任之日,周進乃以當年在薛家集教館時的學生荀玫相托。荀玫與王惠同榜中了進士。不料荀玫母死,正值朝廷考選科、道,王惠勸他謀求奪情,被駁回後返鄉守制。王惠赴南昌知府任,與前任太守佑之子景玉辦理交接。後又升任南贛道,正遇寧王謀反,王惠降順。寧王被擒,王惠匆匆逃走至浙江烏鎮時,遇到蘧景玉之子蘧公孫。公孫贈他二百兩銀子,他則將只枕箱交於公孫。公孫從枕箱中發現一本《高青邱集詩話》,乃以自己「補輯」名義刻印出來,從此被人視為少年名士,湖湖州婁琫、婁瓚宴請魯編修,魯編修在席上見到蘧公孫,乃將女兒許與公孫。
不久,魯編修與蘧佑先後病故,公孫做名士之心也有所收斂,結識了在文海樓選文的馬純上。此時,家人宦成拐帶丫頭雙紅出逃,被捉回後,在差人唆使下,以「欽犯」王惠的枕箱為要挾,揚言要首告蘧公孫,幸得馬純上用全部束修贖回枕箱,方才了結此案;馬純上則離開嘉興去杭州書坊文瀚樓。馬純上游西湖,接濟了拆字少年匡超人。匡超人返鄉後又得知縣李本瑛的識拔,入學成了秀才。不料,李本瑛被誣告,匡超人在潘保正指引下,前往杭州投靠他的房分兄弟潘三。從此,匡超人又結識了西湖名士景蘭江、趙雪、支劍峰、浦墨卿,簇擁著胡三公子游西湖、做詩會,潘三則勸說他不必相與這些人,並且指使他假造文書,替人代考。因此,匡超人也積攢了不少銀兩,娶了差人鄭老爹之女為妻。李本英瑛案情昭雪後升任給事中,派人來尋他,此時潘三已被拿。匡超人得到李本英書信,就將妻子送往樂清鄉下,隻身前往京城。在原配鄭氏病死,正遂他的心願。取定了結又乘船北上,在船上遇到馮琢庵、牛布衣。船到揚州,馮、匡二人換船北上,牛布衣卻搭江船到了蕪湖,寄寓在甘露庵中,不料卻患病不起,老和尚為他經營後事。住在附近的少年牛浦郎,一日晚間來庵中借著燈光讀書,老和尚准備將牛布衣詩稿給他看,他卻等不及,先行偷了出來。不久老和尚入京,他索性假冒牛布衣招搖行騙,新補知縣董瑛慕名來拜,匆匆一敘而別。從此,牛浦郎學得一身勢利,與岳家卜氏兄弟相處不諧,乃去安東縣投靠董瑛。路上遇著牛玉圃,兩人認作祖孫。牛玉圃帶著他去揚州鹽商萬雪齋家。牛浦郎因跌入水塘,受到牛玉圃的冷遇,正好他從子午宮道士處聽到萬雪齋的出身,就故意誘使牛玉圃當眾說了出來,因而被萬雪齋辭遇。牛玉圃方知上當,將牛浦郎痛打一頓,丟在河岸上。牛浦郎得到過路的黃客人搭救,同去安東,又被黃客人招贅為婿。董瑛此時即將升任,乃向接任的向鼎交代,請他關照牛浦郎。不料真牛布衣妻子尋夫而來,告到縣里。
向知縣因斷了這一無頭官司,被人向按察司參處,卻被按察司門下戲子鮑文卿憐才解救。不久,鮑文卿又回南京重操舊業,向知縣升任安慶府,路過南京,近文卿,邀其父子來衙門相會,贈送其銀兩,又為其子廷璽娶妻。不久,向鼎升任福建汀漳道,文卿則返回南京,病重而死,廷璽不得義母歡心,去蘇州尋兄,而乃兄又亡故;再去揚州,投靠季葦蕭,從此結識了揚州一班名士如辛東之、金寓劉、來霞士等;回到南京後又投靠到杜慎卿門下。杜慎卿邀了南京城裡一百幾十班做旦腳的戲子,高會莫愁湖。事後,鮑廷璽向他求助,杜慎卿卻介紹他去天長自己的族弟少卿處。
杜少卿為人豪爽,極重孝道,又不會理家,家人王鬍子夥同張鐵臂等人訛騙其財產,鮑廷璽也趁機索討一百多兩銀子而去。不久,少卿卿家產將盡,聽從老管家婁煥文的勸告,移家南京,得識各地齊集南京的名士。少卿與娘子同游清涼山,自由自在地生活。未曾料到巡撫大人將他薦舉博學鴻詞科,他不得不去安慶致謝並面辭,李大人不允所請。歸來後,李大人又遣人來催促,少卿乃裝病辭去。此時,遲衡山正倡議修祭泰伯祠,杜少卿、庄紹光等人極表贊同,共襄盛舉,並推定南京國子監博士虞育德任主祭。經過多時准備,選定四月初一舉行祭祠大典,四處齊集南京的名士、選家都參與盛會,南京的民眾也挨擠著來看。祭祠以後,與會的人又都星散,此時尋父二十年的的郭孝子又來南京,以杜少為首的南京名士並不因他是王惠之子而冷落他,贊揚其孝行,贊助其銀兩,幫他前往陝、川尋父。到了成都府外的庵里,王惠卻堅決不認其子。不久,王惠病死。郭孝子背著骨骸返鄉。途中遇到蕭雲仙,勸說他去效力朝廷,乃父也要雲仙去平少保處投軍。在平少保帳下,雲仙率兵收復青楓城後,築城垣、修水利、墾田地、興學堂。後去應天府任江淮衛守備,因此結識了虞育德等南京的大名士。過江時,他在揚州碼頭又邂近曾在青楓城教書的沈大年。沈大年正送其女瓊枝去揚州宋為富家完婚。豈知宋為富乃以討妾對待,瓊枝乃隻身逃往南京,寫扇作詩,為人刺綉謀生。江都縣差人前來緝拿時,她正向杜少卿娘子訴說自己遭遇,她終被押入江都。
在船上,有一漢子也去揚州。那漢子剛到家,湯鎮台的侄子湯六老爺就來廝混,又勾引湯鎮台兩個兒子湯由、湯實到妓院來吃酒。湯由、湯實鄉試落第後去父親任所鎮遠府,正值苗民作亂,湯奏平了亂,卻被降三級調用。父子三人一齊回到家鄉。湯鎮台請余特教導其子,余特不就,而去無為州秋風。不料私和人命事發,因關文中誤寫「貢生余持」,乃為其弟余持矇混,胡塗了結官司。余特又去南京,得與杜少卿等時賢聚首,但不久虞育德遠赴浙江,余特又回到五河,被虞華軒請去教育兒子,旋又被選為徽州府學訓導。老秀才王蘊來拜老師,余特很看重他。王蘊曾鼓勵三女兒殉夫,後又覺傷心,乃去游南京。在南京由鄧質夫陪著去泰伯祠憑吊,但未見到南京一班名人。
不久,武書回到南京,正欲去回拜鄧質夫,卻被高翰林請去作客。客人是萬中書,但卻是冒充的中書。東窗事發,幸得鳳四老爹相助,秦中書出了銀子,才捐了一個真中書。風四老爹送萬中書回浙江,順便向杭州朋友陳正公討回欠饋做回南京的盤,但陳正公則被毛二鬍子騙去了銀兩,風四老爹出面為他討回銀兩就返回南京,去回秦中書的話。秦中書卻與陳四老爺在妓女聘娘處鬼混。不久,秦中書進京補缺,陳四老爺又往福建尋表兄徐九公子去了。聘娘被虔婆所逼,剃度為尼。陳和甫的兒子也做了和尚,卻與同是測字的丁詩爭鬧不休。此時,在南京市井中倒出現了幾個奇人:寫字的季遐年、賣紙火筒子的王太、開茶館的蓋寬、做裁縫的荊元,他們憑一技之長,自食其力,與前此出現的名士並不相同。 [4]
『拾』 《儒林外史》中所有人物形象
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范進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合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咽了氣。
嚴致中
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一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嚴貢生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四回中,范進在服喪期被張靜齋勸說一同前去湯知縣那裡「打秋風」,剛到高要縣坐定準備喝些茶水,嚴貢生便進來搭汕,當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見湯知縣時,便開始稱自己與湯知縣是老相熟,又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贊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了解。
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現質朴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朴孝順的一面。
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一步步走向墮落。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沈瓊枝
沈瓊枝是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但到了鹽商宋為富府上之後,才知道是一場騙局,鹽商宋為富原來是娶沈瓊枝為妾。瓊枝父狀告宋為富,宋重金賄賂知縣,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瓊枝帶著金銀細軟獨自去往南京,開始了她新的獨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