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明末強國夢小說txt

明末強國夢小說txt

發布時間:2021-06-03 04:00:13

⑴ 求關於《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緊扣藤野先生來刻劃,行文縝密,結構嚴謹。
魯迅先生留學日本時的中國,正處於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國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些愛國志士,為了拯救自己的祖國和人民,遠渡重洋,赴先進國家,學習他們先進的東西,以便學成歸來好振興自己的祖國。這就是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當魯迅先生懷著救國救民的願望,抱著「我以我血薦軒轅」之志向,遠渡東瀛,來到了東京,目睹盤著辮子的「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有著說不出的厭惡和心痛。這些「清國留學生」,全然忘卻了災難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國,卻在異國風花雪月,安逸享樂。他們分明是一群附庸風雅,思想腐朽,不學無術的敗家子,真是家門不幸。看到這些人,魯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憤懣,無法安下心來求學。後來,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時,為了自己能潛心求學,學得真本領好報效祖國,就決定到別地地方去,「眼不見心不煩」。
文章開頭部分運用了襯托手法,用「清國留學生」來反面襯托魯迅先生,突出了魯迅先生可敬可貴的愛國精神。而正是這愛國的精神,才贏得了藤野先生的關愛與尊重,同時,這又為魯迅先生到仙台見藤野先生作了鋪墊。
在去仙台的路上,魯迅先生只記得兩個地名。一個是日暮里,一個是水戶。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日暮里」這地名,讓魯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詩人崔灝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也就讓魯迅先生想到了風雨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國,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兄弟姐妹,他憂慮,不安,痛苦,也許他還會想到那群不肖子孫和敗家子的「清國留學生」,憤激之情充盈於胸際。
而「水戶」是明末遺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對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王朝,他這樣做,是忠君愛國的體現。朱舜水的愛國思想,引起了魯迅先生內心的共鳴,所以,他能記得「水戶」這了不起眼的地名。
魯迅先生到了仙台,這里的生活條件極差。夜晚睡覺,他沒有蚊帳,而蚊子又多,他只能用被蓋把全身捂住,只留鼻孔在外面,「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竟然睡安穩了。」而吃飯的地方是兼辦囚人的飯食,雖然後來換了個地方,可每天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魯迅先生在寫這段極其艱苦的生活時,是用詼諧幽默的筆調來寫的,讓人讀之忍俊不禁。這就充分表明魯迅先生不以環境的惡劣為意的。因為他到日本來,不是來享受的,而是來求學,即學好醫術,好回去拯救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曾如他在《吶喊》自序里所說的:「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由此,我們不難想像,魯迅先生的求學將是何等的勤奮和刻苦。像這樣的學生,在老師藤野先生眼裡,自然是很優秀的了,對他也就會另眼相看了。我想,不僅是藤野先生,而且是每一個老師都會這樣做的。
魯迅先生在仙台,還受到仙台醫專的幾位職員對他食宿的關心,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誼。這是從正面來襯托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質。
接下來,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所作的直接描寫,濃墨重彩,細膩傳神。
文章通過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寫和有關掌故的介紹,刻劃出了藤野先生是個生活儉朴,治學嚴謹的好老師。
文中具體寫了四件事:1.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改講義。這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2.為「我」改正解剖圖。這里體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3.關心解剖實習。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關心「我」的學習,一直惦記著「我」的解剖實習。4.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這件事表現了他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這四件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這以後發生的匿名信事件,作者通過日本的「愛國青年」,這些有著狹隘民族偏見的日本學生,因懷疑是藤野先生漏了題,魯迅才考及格的,就寫了封匿名信給魯迅,學生幹事還托辭檢查魯迅先生的講義,嚴重傷害了魯迅先生的民族自尊心。文章在這里通過「愛國青年」,從反面襯托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
最後看電影事件,促使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
那一次是看槍斃中國人的電影,說是由於「給俄國人做偵探」,而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這使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於是促進了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這就是魯迅先生與藤野先生惜別的原因。
像藤野先生這樣一位生活簡朴,治學嚴謹,正直熱忱,毫無民族偏見的好老師,在魯迅先生心裡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話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文章結尾寫道:「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由此可見,藤野先生永遠會給魯迅先生精神上帶來無窮無盡的力量。

⑵ 藤野先生 原文 賞析

《藤野先生》原文: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裡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裡面的幾間洋房裡倒也還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斗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裡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於是搬到別一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

後面有幾個人笑起來了。他接著便講述解剖學在日本發達的歷史,那些大大小小的書,便是從最初到現今關於這一門學問的著作。起初有幾本是線裝的;還有翻刻中國譯本的,他們的翻譯和研究新的醫學,並不比中國早。

那坐在後面發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

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

學年試驗完畢之後,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麼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是《新約》上的句子罷,但經托爾斯泰新近引用過的。其時正值日俄戰爭,托老先生便寫了一封給俄國和日本的皇帝的信20,開首便是這一句。日本報紙上很斥責他的不遜,愛國青年21也憤然,然而暗地裡卻早受了他的影響了

。其次的話,大略是說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末尾是匿名。

我這才回憶到前幾天的一件事。因為要開同級會,幹事便在黑板上寫廣告,末一句是「請全數到會勿漏為要」,而且在「漏」字旁邊加了一個圈。我當時雖然覺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譏刺我了,猶言我得了教員漏泄出來的題目。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

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為醫學而教的解剖學之類,怕於生物學也沒有什麼大幫助。」他嘆息說。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裡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並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後的狀況。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

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賞析: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

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文章一開頭就寫目擊東京「清國留學生」的醉生夢死,激起自己想「到別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著寫去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是此文的主體,著重寫藤野先生對自己的關懷、教育的深厚情誼,以及放棄學醫的思想變化原因。

(2)明末強國夢小說txt擴展閱讀:

作者滿懷愛國激情尋求救國的道路,而「清國學生」則過著飽食終日、白天逛公園、晚上跳舞的無意義生活,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又如「清國留學生」是中國人,對祖國的前途漠不關心,而藤野先生是日本人,卻熱望把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

這二者也形成鮮明的對比,還有以學生會幹事為代表的日本「愛國青年」妄自尊大,仗勢欺人,而藤野先生卻毫無民族偏見,對弱國留學生熱心教誨,關懷備至,形成了強烈對照。

⑶ 夢見過被人釘上十字架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嘛~

不要緊張啦~~

⑷ 無敵艦隊覆滅,擊碎了西班牙的世界君主夢,卻延續了明朝的上國夢嗎

自從大航海運動以來,隨著哥倫布、麥哲倫等探險家的遠航,世界逐漸從一個封閉的隔離狀態連接成了一體,從這時開始,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無論你是主動開放,還是被動開放,亦或是繼續固步自封,你都已經被悄無聲息的捲入了世界潮流之中,被深受世界潮流的左右。

但隨著明朝中期林鳳叛逃和明朝宦官使節來菲考察,大量的西班牙傳教士開始湧入明朝沿海,他們從明朝帶回了大量的書籍,並且將在明朝的所見所聞著述成書,這為西班牙殖民者更為系統的認識明朝提供了渠道。

1586年菲律賓殖民當局再次向西班牙國王上書了一份詳細的征服明朝的計劃,其中除了詳述征服明朝的巨大好處之外,便提出了要將遠征軍隊的人數上調到12000人左右,並且要輔助以數千人不等的日本人和菲律賓人為後勤勞工,以保障後勤的供應。

⑸ 走復興路原中國夢

重走復興之路,堅定自己的中國夢
為響應以「實干興邦擔重任,拼搏圓夢鑄輝煌」為主題的「我的中國夢」
實踐活動,我班組織參觀了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古代中國」等幾個展廳,真切體驗了中國復興道路上的諸多不易,也感受到了中國古代的輝煌,而這些都讓我們充滿奮斗向前的力量。
走在我們的「復興之路」上,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著一種壓抑,看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慘烈,看著八國聯軍侵華後圓明園的一片狼藉,看著南京大屠殺我們的三十萬同胞所受的殘忍屠殺,我們的眼中無不包含著對那些侵略者的不滿與憤恨;看著林則徐倡導著「開眼看世界」,看著「洋務運動」的失敗告終,看著戊戌變法中愛國志士的慘痛犧牲,看著辛亥革命最終被袁世凱掠奪成果後的慘淡收場,我們的心中無不為著這些渴望救國、勇於探索之人而感動,無不為著這些一次又一次的勇敢嘗試的運動而感到惋惜,無不為著這些救國無門、救國無方而感到心急;直到我們看到俄國「十月革命」帶來的馬克思主義,直到我們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直到我們看到共產黨人領導的工農紅軍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奮起反抗、鬥智斗勇,直到我們看到日本恭恭敬敬遞上協議、低頭投降,直到我們看到毛主席挺胸抬頭的站在天安門上向著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時的激動場景,我們的心中才一次又一次的得以振奮,一次又一次的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是的,中華民族向來就是一個不屈不撓、永不言棄的民族,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他們都會圍著自己的理想奮勇向前。而我想,支撐著那些先烈們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正是當時他們對新中國成立的美好願望,正是他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美麗的夢,而這正是他們在那時的「中國夢」。只有敢於仰望星空,才有動力腳踏實地的去踐行。正是有了這不同時期,不同背景,卻同樣美好的「中國夢」,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才會為著同樣的夢想不斷向前,不斷奮斗,永不止步。 觀看了「復興之路」的展示,我們的心情都格外的激動,但同時,我們的心中又有著一個同樣的疑問:我們在近現代遠遠落後於那些西方的發達國家,壓根就沒興盛過,又何來的「復興」之說呢?但當我們走入「古代中國」展廳時,我們的疑惑頓時消散,面對古代中國的輝煌,我們瞬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步入「古代中國」展廳,一件件珍貴奢華的古代藝術品映入眼簾。看吧,那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古樸泛著青銅光澤的司母戊鼎靜靜的彰顯著我們先人問鼎中原的雄心壯志,那一件件精美的玉器、瓷器折射出古代人先進的技術與聰明的頭腦,那一尊尊精緻的佛像向我們展現了古代人民的高度發展的文化生活。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們無聲的訴說著古代中國的不可磨滅的輝煌,都在向我們講述著華夏民族那悠久繁華的歷史。它們陳列在那裡,彷彿就是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本就應該站在世界的頂端而不是甘受人欺,中華民族不應該在沉寂下去而是應該重新站起。而它們也正是激勵中國人不斷前進的動力來源,激勵這人們不斷向前,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而身為中華民族的新一輩力量,身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們,則更應該時刻不忘我們中國的「中國夢」,更應該時刻謹記我們的使命。中國缺乏創新精神,那麼我們就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中國缺乏技術過硬的技術人員,那麼我們就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中國的文明程度不如西方,那麼我們就從自身做起,號召廣大的人民群眾,注意自己的言行,與大家共創我們和諧文明的社會。
中國的復興仍在繼續,中國人民仍然走在復興之路上。而我們應不忘自己的使命,堅定自己的信仰,堅定不移的跟著黨走,為著自己的「中國夢」,為著中國人民與中華民族的「中國夢」,不斷拼搏,奉獻自我。中國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夢想的國度,中國人民也是一群勇敢堅強、永不言棄的人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夢」終將照進現實。

我的夢,中國夢從小,我就擁有夢想,而夢想是我們更加努力奮斗的階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夢也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了。7歲是,媽媽不在我身邊,照顧我的是外公外婆。那時我上小學二年級,外面下起狂風暴雨,教室的同學們都尖叫起來了,我面無表情的望著外面,因為爸爸媽媽的離婚給我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媽媽為了我去外地打工,誰也不能知道我的心情,誰也無法體會我媽媽的心情。媽媽答應我等她的生活穩定下來了,就會回來接我過幸福的生活。對於以前的我來說那是多麼遙遠的事啊。我望著窗外的雨,心是那麼的痛,那麼的想念。那時,我的夢是希望自己能變成一隻小鳥,飛到媽媽的身邊。上了小學五年級,我的夢又變了。這個夢是中國夢,是13億同胞共同的夢。每當我看到那些落後的山莊,我的心中又點燃了一個夢。我想把知識學好,長大以後去當一名教師,把落後的村莊用知識武裝起來。這個夢不僅僅屬於我,是屬於大家的夢。作為有著中華血統和黃皮膚的中華兒女們,讓我們一起奮發,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夢改變祖國,讓祖國更美更富饒把。
我的夢,中國夢有一種東西,它承載著人們的希望,這種東西有虛有實,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心中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夢想。上帝沒有賜予我們翅膀,但賜予了我們會飛的心和能夠夢想的大腦,使我們有了一雙「隱形的翅膀」。從小我的心中就有夢想,夢想著趕快長大,趕快去接觸些新的東西。當我漸漸長大,懂得的東西多了,夢想的也多了。我也想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為國爭光;像李連傑一樣,傳播中國文化;像馬雲叔叔一樣,取得那麼偉大的成就;像試飛英雄李中華一樣,為人民奉獻……還記得《開學第一課》中,要做有愛心的舞蹈老師的完瑪草,想要把太極推向世界的李連傑,花樣滑冰冠軍龐清、修建,「我再試一次!」的馬雲,以及失去雙臂的殘疾人楊孟衡、劉偉和試飛英雄李中華……這些都還歷歷在目。不只是感動與震撼,更多的是理解與領悟。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很多不同的夢想。雖然夢想不同,但追求夢想的信念,從沒有改變!這么多的夢想,並不用全部都實現,只要實現一個就足夠。當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失敗時,不必傷心,就像楊孟衡說的那樣「用行動去療傷」!要相信,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的。夢想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並且堅持每一個腳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話叫做「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確如此!我們承載著祖國的未來,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必須至少有一個夢想,並且要為夢想的實現而奮斗!還記得斷臂鋼琴王子劉偉嗎?命運對他是如此殘酷!他在10歲時因電擊失去雙臂,可他偏偏愛上了專門為手設計的樂器——鋼琴!對於一個平常人來說,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劉偉,用他的信念與堅持做到了!他用腳趾,彈奏出了人間最美的音樂。聽到劉偉演奏的動聽的鋼琴曲,你的心中是否也會震撼與感動?劉偉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只要堅持、努力,夢想就會實現!還記得試飛英雄李中華嗎?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完全可以選擇跳傘,但他並沒有。為了人民和那些珍貴的科研數據,他用自己的試飛經驗使飛機安全著陸。因為他說過的:「人生有夢想,每一個夢想都需要自己的努力。」成功是因為什麼呢?房祖名給過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成功是因為你失敗不放棄!」當然,還要用智慧、有耐心,還需要同伴的幫助、理解與支持。我的夢就是中國夢,中國夢也是我的夢。為了照耀中國、閃耀世界,也為了自己的夢想,開始努力吧!放飛我們的夢想,一起加油!我的夢,中國夢!

⑹ 藤野先生 賞析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

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6)明末強國夢小說txt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篇散文寫於1926年10月12日,當時作者魯迅正遭受北洋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從北京南下,來到廈門大學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懷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發表於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後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藝術手法

在描寫人物方面,作者運用了白描手法。如寫藤野先生時,無論寫他聲調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自我介紹、耐心細致改正魯迅的聽課筆記和解剖圖、看到魯迅成功地進行了解剖實習的高興狀況以及魯迅要離開仙台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都只是簡練的幾筆,沒有粉飾,沒有渲染,但寫得栩栩如生,顯示出人物鮮明的性格。

⑺ 明朝以前,中國和日本發生過幾次戰爭

二戰之前的,仔細看吧

中日之間的第一次戰爭是663年8月進行的白江口之戰。 659年,百濟聯合高句麗進攻新 羅,新羅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蘇定方率軍13萬征百濟,新羅以5萬精兵接應,唐、新羅聯軍 迅速擊潰了百濟,俘虜了百濟國王義慈。義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殘部,企圖復國,於660年向 日本求助,並要求放回作為人質的豐璋王子,日本當在位的齊明女皇答應福信的請求,送回 豐璋王子,並於661年1月前往九州,欲親自指揮與唐、新羅聯軍的戰斗,卻因勞累過度而病 故,出征計劃擱淺。

662年,日本組織大量戰備物資援助百濟,5月,援百濟將軍阿曇比邏夫率170艘船師抵達 百濟。663年8月,日本又派盧原君率援軍萬余,渡海趕赴白江口。這時日本在百濟的總兵力 為三萬兩千多人。同時,唐、新羅聯軍決定進攻百濟豐璋王所在的周留城,由唐將劉仁願、 劉仁師及新羅王金法敏率陸軍進擊,由唐將劉仁軌、杜爽、百濟降將扶餘隆等率水軍,從熊 津江前往錦江下游的白江口,與陸軍配合,夾擊周留城。

13日,豐璋王為迎接日本援軍,率水軍候於白江口,17日時唐、新羅的水軍和日本船師 同時抵達,兩軍交戰。當時日本戰船有400餘艘,唐、新羅聯軍只有170艘,兵力也處在劣勢 ,在三回合較量中,雙方未取得決定性戰果,到18日,兩軍第四次合戰,由於日、百濟方高 估了已方優勢,輕視唐、新羅聯軍的實力,盲目拼殺,結果大敗,400餘艘戰船被焚,兵卒大 多溺死,殘軍投降,百濟國滅亡。

白江口海戰勝利後,唐朝繼續對高句麗用兵,因此未能懲罰倭國與百濟聯合與唐朝發生 戰爭的行為,唐朝始終與當時的倭國保持聯系,但密切程度已經低於聖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 這段期間與中國隋唐兩朝的關系。而日本方面由於始終擔心唐朝對日用兵,同樣未能主動發 起更大規模的與唐朝密切聯系,而這一切,由於日本天武天皇登基後完全改變。日本在白江 口海戰敗於中國之後,更激發了向唐朝學習的熱情,開始派遣規模更大、次數更多的遣唐使 ,中日兩國歷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時期終於開啟,直至公元894年日本單獨結束派遣遣唐使,才結束了這一中日歷史上一度真正友好的時期。


13世紀中期,蒙古帝國南取大理,東降高麗,征宋計劃也將完成。放眼整個東方,唯日本隔海獨立於帝國版圖之外。公元1270年,蒙古使節第五次到達日本,傳達了忽必烈的旨意:如果日本不向蒙古朝貢 ,蒙古人即將出兵,當時18歲的日本執政者北條時宗(1251~1284)堅決拒絕這一要求,並壓制 了其他人的妥協態度,下令西國的守護和地頭准備防禦。忽必烈聞此訊後,抑制不住五次遣 使、五次被拒絕的憤怒與恥辱,他不顧蒙古與南宋激戰正酣,下令准備軍隊、船隻、糧餉, 向日本發起戰爭攻勢。日本軍隊也在北條時宗的命令下嚴陣以待。

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風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魯輕 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為此高麗人、漢 人被迫造船、運糧餉,充當士兵,他們深受其害。但忽必烈執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 國,而官軍不整,又矢盡,惟虜驚四境而歸」。其實元朝軍隊僅僅在戰爭開始階段取得了一些戰果。以後則屢戰屢敗。

盡管日本人的武器無法與蒙古人的長距離武器相匹敵,他們的指揮官也不如久經戰場考 驗的蒙古軍隊領袖那樣有經驗,但他們擅長於面對面的搏鬥,而戰斗過程中突然降臨的暴風 雨使蒙古軍隊和船艦在退往曠海中時損害慘重,他們不得不無功撤退。蒙古人第一次東征日 本以失敗告終。這在蒙古興起後的戰爭史中極其罕見的。蒙古人戰無不勝的神話在海戰中破滅。

忽必烈聽到征服日本失敗的消息後,感到非常震驚,再次派遣重要使者攜書前往日本, 並以強硬的態度要求日本納貢,否則將訴諸於武力。但日本政府拒絕了元朝統治者的要求並 處死了使節。忽必烈與他的祖父一樣,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懲罰日本國,他一方面招募軍隊、籌集資金;另一方面遣使要求日本迅速朝貢,否則元軍將至。北條時宗再次拒絕了忽必烈的 要求,並積極策劃遠征高麗。忽必烈別無選擇,他於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殺使臣 為由,結集南宋新投降的十萬人組成一支大軍遠征日本。兵分兩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 高麗、漢軍四萬,從高麗渡海;阿塔海、範文虎、李庭率新附軍乘海船九千艘,從慶元、定海啟航。

元朝的二路大軍約定六月以前會於壹岐島及平壹島。高麗國王也為元朝提供了1萬軍隊, 1500水手,900隻船和大批糧食。然而,人數多、輜重多的元南方軍隊行動遲緩,沒有按預定 時間與東路軍會合,東路軍在等待無望的情況下,從合浦出發,侵襲日本對馬、一岐兩島後 ,進抵築前志賀島登陸。日本守軍已有前次抗擊蒙古的經驗,他們在箱崎、今津等外沿岸構 築防禦工事,並以精銳部隊開進志賀島(志賀島與九州之間有陸路可通),與東征元軍進行了 激烈戰斗。」元軍戰敗,退至鷹島、對馬、一岐、長門等地,與姍姍來遲的江南軍會合。

然而會合後的元軍不但不積極進攻,反而因高麗、漢、蒙古統率之間的矛盾而不能協調 作戰。這樣,蒙古軍在毫無蔭蔽的前提下,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兩方對峙達兩 個月之久,蒙古軍隊無法取得勝利。兩個月之後,既8月15~16日,一場巨大的台風襲擊了日 本海岸,在此次台風襲擊下,蒙古東路軍損失1/3,江南軍損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 日本人屠殺或溺死。漢文史料也記載到,由於元軍戰船「縛艦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 台風襲擊下「震撼擊撞,舟壞且盡。軍士號呼溺死海中如麻。」統率範文虎臨陣脫逃,「獨 帆走高麗」。蒙古人第二次東征日本又以慘敗而告終。

而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總結教訓,反而於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東北女真人為 他出征日本建造船隻、高麗人為他提供糧食。但由於國內經濟形勢每況愈下,忽必烈終於在 公元1286年屈服於客觀力量短缺的壓力,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至此,元朝與日本的軍事關 系以元朝的失敗而結束。


在日本的對外擴張歷程中,為日本的大陸野心定下所有的基調,以至於影響了日本以後 的歷史,直至今天仍被認為是日本歷史上最偉大實質上是日本歷史上最富有侵略野心的人物 ,莫過於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1536~1598年),原在戰國大名織田信長(日本「戰國」時代勢力強大的封建領 主)部下為將,因屢建戰功,漸受重用,1573年被擢升為大名。初名木下藤吉郎,1558年改姓 羽柴氏,1582年織田信長被家臣襲擊,被逼自殺身亡,豐臣秀吉代之而起。1586年擁立「後 陽成天皇」,自己測冠以「豐臣」。1585年任關白(相當於「御前第一大臣」),1586年任太 政大臣(相當於「太攝政」王),1590年完成日本統一。1591年將職位讓給其養子豐臣秀次, 自稱「太閣」(相當於「國老」),改而專事「海事征討」謀略及計劃實施。

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了戰國時代大名紛爭的日本後,自感實力強大,迫不及待地發動對 中國的戰爭。早在戰國紛爭階段,他奉命征伐時,就說過「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素 志」,1585年時說:「如今為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晉升,鄰國在握,財富充裕,已無他求。 唯望自己的名聲和權勢遺留後世。待日本諸事穩定後,將讓日本於兄弟,自己為征服朝鮮和 中華,決意渡海」。1587年他在給愛妾淺野氏的信中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明)之領土納入我版圖」。

1590年他致信朝鮮國王,要求借道進攻中國,遭拒絕後,他於1591年把關白職位讓給養 子豐臣秀次,自稱「太閣」,在松浦郡建造名護屋城,作為作戰大本營。1592年4月,傾舉國之兵,出兵20萬入侵朝鮮,豐臣秀吉宣稱官次戰爭不是對朝鮮而是對明朝,朝鮮只是路過,這從5月18日發布的遷都北京准備令里也有體現,該命令中只公布了中國和日本的官職,對朝鮮未做安排。豐臣秀吉認為兩年內就可以遷都北京,自己將定居寧波,然後主持對印度的征服。

出兵朝鮮後,豐臣秀吉坐鎮名護屋為統帥,宇喜多秀家擔任前線總指揮,黑田長政、小 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兵分三路進擊,並迅速攻佔朝鮮京城和大片國土,但由於其海戰能力弱, 被朝鮮將領李舜臣通過兩次海戰,殲滅了日軍精銳部隊,致使日本陸軍的北進受到牽制。明朝政府派遣的援軍李如松部近5萬人與朝鮮軍隊配合,在強大的火炮和騎兵優勢下,通過平壤戰役、碧蹄館大戰、漢城圍困戰等三次戰役,大敗日軍小西行長、黑田長政、宇喜多秀家等軍團。相繼收復失地,日軍退縮,豐臣秀吉提出議和,第一次戰爭暫告結束。

由於豐臣秀吉無法滿足於當時明朝中國在華夷體系內預留給日本的地位,此後兩年多的明和談最終失敗。1597年1月,日軍再次進攻,黑田長政在稷山被明朝軍隊擊敗,海軍也被 李舜臣在鳴梁海面重創,明朝援軍繼續入朝,進擊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部隊。1598年8月18日 豐臣秀吉憂郁而死,日本撤軍,到12月全部撤出朝鮮,第二次侵朝徹底失敗。另一位日本封 建領主德川家康也了取代豐臣秀吉的勢力,建立統一的日本戶幕府。 豐臣秀吉是日本近代擴張的始作俑者,他是明確了已經經朝鮮而中國的大陸擴張模式的 第一人。豐臣秀吉時代完全失敗的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擴張,在300多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又卷土重來。而這以後的戰爭, 就是中日歷史上的第四次百年戰爭了。

「甲午中日戰爭」是國人永遠的一塊傷疤,清政府最為自豪的現代化軍隊—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億萬國人的強國夢破碎了。

⑻ 把世界上國家比喻成歷史朝代,俄羅斯像唐朝,中國像明朝,美國像清朝,歐洲像春秋時期,日本像宋朝

這個比喻不恰當,要橫向比較,國際社會橫向比較,與中國縱向比較不確切。

閱讀全文

與明末強國夢小說tx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跟狼長大獵艷武俠小說 瀏覽:11
席倦小說女主角叫童畫 瀏覽:111
官場完本小說推薦不要穿越小說 瀏覽:723
已完本三國召喚類小說排行榜 瀏覽:474
玄幻小說男主有空間 瀏覽:783
小說主人公葉正天 瀏覽:992
勵志感動得好看的小說 瀏覽:80
求山村文筆好的完結小說 瀏覽:630
艾寶良有聲小說一綹長發 瀏覽:135
好看穿越虐心小說完本推薦 瀏覽:367
重生成為全王小說下載 瀏覽:167
老鎖匠小說閱讀答案 瀏覽:894
女主空間荒島生存小說 瀏覽:85
都市少年孟南77小說網 瀏覽:455
與都市神級少年相似的小說 瀏覽:314
蘇恬戰景硯重生的小說 瀏覽:459
女政客重生的小說 瀏覽:272
玄幻小說封面吧 瀏覽:450
校園小說原創名字 瀏覽:691
玄幻女強小說女主有空間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