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
1、《狂人日記》——狂人
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人,是魯迅塑造的一個典型的思想啟蒙者形象。小說中,狂人異乎常人的思想行為特徵導致了他在生活環境中受到排擠、敵視,被認為「有病」。狂人的怪異言行是徹底而純粹的。
狂人在日記中所敘述的環境缺乏寫實性,卻一語道破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吃人」的社會本質。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
魯迅明寫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
2、《孔乙己》——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個善良而誠懇的知識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從科舉的階梯上跌落下來,又不屑於同勞動者為伍,成為不上不下的「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窮而偷,由偷而被打斷腿,最後悲慘地被黑暗社會所吞沒。
孔乙己被封建意識腐蝕,完全喪失了自我意識,沒有覺悟。不思振作,到了無可救葯的地步,作者魯迅雖寄以無限的同情和哀憐,但不得不把他作為封建科舉制的殉葬者而沉痛鞭撻。
3、《風波》——七斤
七斤是毫無民主主義覺悟的落後農民的典型。他是當地著名的見過世面的「出場人物」,甚至於受到眾人尊敬,有「相當的待遇」的。然而他聽到皇帝坐龍庭的消息後的垂頭喪氣,對妻子責罵時的隱忍,遷怒於女兒時的內心郁悶,實際上卻顯示著他是一個麻木膽怯,愚昧鄙俗的人。
4、《故鄉》——閏土
閏土是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里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凄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少年閏土:健康、活潑、天真、勇敢、機智、無憂無慮、聰明伶俐,且飽含著生命力。而三十年後,閏土變得呆滯、麻木、沉默、遲鈍、早衰、自卑。
5、《葯》——華老栓
華老栓是中國20世紀初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的無知、落後的民眾形象。他勤勞、善良、儉朴,生活十分艱辛,地位低下,蓋的是「滿幅補釘的夾被」,「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還要對客人「笑嘻嘻的」。為了給兒子治病。
不惜拿出長期辛勤積攢下的錢;他愚昧、無知、麻木,深信著人血饅頭能治病,為能買到這種「葯」感到「爽快」、「幸福」,只關心著兒子的癆病。
完全對革命者的犧牲無動於衷,對劊子手卻畢恭畢敬;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處境和悲慘遭遇,又悲嘆他的愚昧落後,從而使人們對封建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罪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貳』 《祝福》中四嫂的話對林嫂產生了什麼感影響
祝福中四少的話對祥林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讓他覺得生活又有了希望對未來充滿。
『叄』 文章祝福中為什麼「只有四嫂」紀掛祥林嫂
我個人認為:四嫂是舊社會里一個典型的傳統女性形象,她時常念叨著祥林嫂,是因為祥林嫂在她們家裡做工的時候非常勤勞、能幹,所以當祥林嫂逃回來的時候,她願意接受祥林嫂,讓她來家裡做工。但是當祥林嫂變得越來越懶惰,四嫂也開始不喜歡祥林嫂了,尤其是祥林嫂去拿杯子時四嫂的表現,很容易看出她思想的轉變,所以最後四嫂也決定趕祥林嫂走。我想她「掛念」祥林嫂或許也多少有一點點的同情與可憐之心吧,不過很顯然,這份憐憫在祥林嫂無數次的講阿毛之後也已經漸漸消失了。四嫂和四叔把祥林嫂趕走後,成了乞丐的祥林嫂就這樣在祝福中死去了。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只作為一種交流吧。 希望能幫到你。
『肆』 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及其性格介紹
1、阿Q
《阿Q正傳》中的阿Q——中國國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是充滿著矛盾的。魯迅後來曾經說過:阿Q「有農民式的質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一方面,他是一個被剝削了勞動的很好的農民,質朴,愚蠢,長期以來受到封建主義的影響和毒害,保持著一些合乎「聖經賢傳」的思想,也沒改變小生產者狹隘守舊的特點。
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個失掉了土地的破產農民,到處流盪,被迫做過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徵是中國一般封建農村裡普通農民所沒有的,即瞧不起城裡人,又瞧不起鄉下人;
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境里典型的性格。出現在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是其最為典型的性格。
2、閏土
《故鄉》中的閏土——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里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凄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少年閏土:健康、活潑、天真、勇敢、機智、無憂無慮、聰明伶俐,且飽含著生命力。而三十年後,閏土變得呆滯、麻木、沉默、遲鈍、早衰、自卑。
3、華老栓
《葯》中的華老栓——中國20世紀初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的無知、落後的民眾形象。他勤勞、善良、儉朴,生活十分艱辛,地位低下,蓋的是「滿幅補釘的夾被」,「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還要對客人「笑嘻嘻的」。
為了給兒子治病。不惜拿出長期辛勤積攢下的錢;他愚昧、無知、麻木,深信著人血饅頭能治病,為能買到這種「葯」感到「爽快」、「幸福」,只關心著兒子的癆病。
完全對革命者的犧牲無動於衷,對劊子手卻畢恭畢敬;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處境和悲慘遭遇,又悲嘆他的愚昧落後,從而使人們對封建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罪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4、父親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
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5、祥林嫂
《祝福》中人物。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朴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
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但並不是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為了順從封建禮教而反抗,祥林嫂從始至終都選擇了對封建禮教的屈服,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
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伍』 以我眼中的四嫂為題的作文
以我眼中的思考為題目的作文。
『陸』 魯迅《祝福》中描寫了哪些主要人物
1.祥林嫂:
生活在舊中國的勤勞、善良、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同時又是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委棄的典型。
祥林嫂沒有姓氏,比丈夫大十歲(封建宗法制度的犧牲品)。她在魯四老爺家擔負著沉重的勞役:「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反而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也白胖了」。這與她剛逃出村來時的青黃臉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並反襯她在喪夫之後,在婆婆家難以忍受的待遇,暗中寫出了她出逃的原因。希望憑借勞動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掙紮下去的活路。鮮明地揭示她勤勞、淳樸、堅韌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掙扎。後來,她又被當作賺錢的貨物賣到深山野坳里(賀老六家),由於受「寡婦守節」這種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而且不知道今後過的會是怎樣的生活,因此,毅然在香案上撞破了自己的額頭,來表示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幫工,四嬸對她不滿,魯四老爺更嫌她是一個「傷風敗俗」的女人,這使她感到痛苦與迷惑。她不時地向人們訴說著自己不幸的遭遇,甚至把積存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認為以此可以贖免「罪孽」,可是,四嬸仍舊不讓她在祭祀時沾手。就這樣,她最後的一星半點的希望也破滅了,從此,她全然陷入絕境。
祥林嫂臨死向「我」提出三個問題,是對靈魂的有無表示懷疑。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慮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這種疑惑、這種無可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祝福》通過「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這三個特定情節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這個典型的悲劇形象。從她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看到:封建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無形的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的;族權強迫她改嫁,夫權剝奪她做人的資格,神權摧毀她的心靈,政權是這一切罪惡活動的總後台。
祥林嫂的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鮮明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對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揭露和有力抨擊的。
2.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剝削人民的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兇。作者先交代他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大罵新黨。罵祥林嫂是個「謬種」,這說明他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接著,寫他書房裡的陳設,勾勒出他道貌岸然的偽善面孔。其實,他的這種偽裝,已在憎惡、詛咒、迫害祥林嫂的同時,自己剝得乾乾凈凈了,暴露出極端兇殘、冷酷、自私的本質。這樣前後對照,互相映襯,不僅深刻地揭示了魯四老爺這類人物的主要特徵,而且收到了極好的諷刺效果。
3.「我」
「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慘遭遇,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因此,「我」既充當小說中的線索,又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作者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結構文字,展開情節,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通過「我」的所感,來抒發感情,發表議論,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我」憎惡魯四老爺,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對她臨死提出的問題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惱。「我」的這種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時顯出了「我」的無能為力。
『柒』 誰能介紹一下魯迅作品《祝福》中的人物
1、祥林嫂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朴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
2、柳媽
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
3、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堅決捍衛封建思想,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讓她生存信心徹底毀滅,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主要人物。
4、魯四嬸
魯四嬸是「大戶人家的太太」,頭一次留祥林嫂是因為她能幹。祥林嫂被綁架走後,她害怕給自己惹麻煩。之後惦念祥林嫂不是因為關心她的命運,而是後來的傭人都沒有祥林嫂那麼順心。
5、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個精明強干、有心計的女人,也是封建社會中自私自利的典型形象。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錢,把祥林嫂當成工具,並且不顧祥林嫂的反對,就把她嫁到偏僻的村莊來獲取高額的彩禮錢。同時她也精明能幹,面對魯四爺的時候從容應對。
6、「我」
「我」並不是魯迅,而是魯迅虛構的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是一個對魯四老爺充滿憎恨,對魯鎮保守、冷漠的社會氣氛感到憤懣的啟蒙主義知識分子,雖然無力拯救祥林嫂,但卻是小說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劇命運的人。
『捌』 《明天》中的單四嫂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單四嫂子是魯迅的小說《明天》中的人物。
《明天》是魯迅著力反映婦女悲慘命運的小說之一,作品通過寡婦單四嫂子痛失獨子描寫,令人震悚的展示了一副中國婦女孤立無助的圖景,同時抨擊了黑暗社會的吃人本質和沒落社會中人們的無情和冷漠。在作品中,作者採用了極為強烈的對照映襯手法:一面將人物形象突現出來,一面將人物命運勾勒出來,在寶兒垂死之際,單四嫂子心亂如麻的時候,紅鼻子老拱和藍皮阿五之流在唱小調,打她的歪主意;何小仙慢條斯理,不緊不慢。而同是婦女,似乎有同情心的王九媽,也終於被證實並非出於真情。至此被作者一再稱之
明天小說裡面的單四嫂子
為有古風的人們,在辦喪事時,凡動過手,開過口的人都吃了單四嫂子一頓飯,對她無異於雪上加霜,而明天,等著單四嫂子的又是什麼叫?作者雖然沒有明說,實際上卻通過種種跡向,把一個殘酷的世界,擺在了讀者面前。美的事物被毀滅,丑的事物甚囂塵上,而眾人對此漠然處之。人們能夠看出,這里美的事物實質正是被丑的事物的冷漠所殺。作者冷峻的寫作風格顯示出他對黑暗社會的憤恨。精煉而寫實的藝術顯示了作者寫作手法的純熟。洗練而朴實的筆致精彩勾勒了一幅小鎮風俗畫,而人物心理的刻畫與對話的描寫,更難有一字更改,實在是精品中的精品。
個燈火輝煌的咸亨酒店,一個燈光昏暗的破落之家,相映相照,更顯凄楚。那些處於經濟基礎上層的人們,社會倫理似乎從未賦予過他們向貧弱者布施的權利和責任。魯迅的時代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越是有錢越是吝嗇,越是吝嗇越是有錢。」譬如,咸亨酒店的掌櫃和食客們,他們更多地願意把閑錢花在吃喝玩樂上,而對貧弱者的救助卻不生一念。相反,他們還在貧弱者最悲痛欲絕的時候厚顏無恥地大加搜刮,在幫辦單四嫂子的兒子喪事時,他們銀兩照收,全不顧一個貧弱者的生死存亡。他們的冷眼旁觀和不露體恤,似乎純屬理所當然。
『玖』 魯迅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張春霞010
小說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如容貌、服飾、姿態、神情、風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行動描寫與語言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動作和對話的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描寫方式。動作描寫給讀者鮮明的視覺印象使人物形象具體、可感知、生動化;語言描寫則易表現行動所不易顯示的細微情感、態度等。總而言之,行動和語言兩種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心理描寫:小說家在刻畫人物的時候,用心理描寫來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活動的,如感覺、知覺、情感、體驗、願望等。自我傾吐。其特點是直接傾述內心世界,感情真摯強烈、親切感人。心理獨白。它通過人物自言自語,或是借用日記,書信的形式加以表達,這也是直接袒露人物內心世界常用的方法。它的特點是往往能顯示出人物內心最強烈的思緒或最隱秘的心情。夢境幻覺。夢幻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種特殊表現方式,它常常是一種尚未有過卻可能會有的生活現象的形象化表現。細節描寫是指人物、環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體而細致的描寫,其特徵是細微之處見精神。真實的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豐富情節、表現主題的重要手段。細節是構成場面的基本單位,是刻畫形象的重要因素。細節描寫要求真實、典型、細微、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