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兩極分化的黑人世界小說

兩極分化的黑人世界小說

發布時間:2021-04-11 10:52:29

Ⅰ 求偶像校園小說

都是好看的小說哦
Lover未成年2
薔薇的第七夜
214度惡龍王子
Lover未成年
龍日一,你死定了
惡魔內之吻
致我的男容友2
迷戀3
我的B型血男友
我的愛俘獲了英國王子
戀上黑道王子
天使團狩獵美男
韓國流行風向標:水果屋檐C小調
[韓]金藝風作品集
少囂張,醜男也要吃定你
戀愛的目的(新生代的戀愛法則)
鋼琴殺人事件(韓國推理懸疑小說)
我的愛 小無賴
麻雀變變變
姐姐,我愛你
[韓]李帥雅作品集
戀愛禁止學校
壞小子
菊花香2
菊花香終結篇
你愛香草嗎
這個男孩有點野
李林銀作品集
浪漫滿屋2
七朵水仙花
菊花香
玉蘭花開
早安
金河仁作品集
STAR52306(我的明星老大)
魔女幼喜
我在天國守候你
偶像館
麝香玫瑰
王的男人
向日葵,求你愛我
只愛你一天
哆來咪發唆2(台灣正版)
狼的誘惑篇外篇-最後的禮物
蝶舞花飛
[韓]流浪的青春作品集
屋塔房小貓(顛覆傳統的新同居時代宣言)
[韓]吳賢正作品全集
我在夢里見過你②
我在夢里見過你①
泰迪男孩②
泰迪男孩①
kiss中毒症之後①
紅花①

Ⅱ 我正在寫個小說求些資料,關於世界宗教和世界神話起源具體點

一、人類的起源

人是從哪兒來的?

說法如下: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摶土造人。

普羅米修斯用泥土捏人,盜天火給人。

鹿面人身的神哈奴姆用泥土塑人,與女神赫脫給人賦予生命。

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樣用泥土造人。

天仙下凡。

外星人復制。

從單細胞生物緩慢進化而來。

......

目前影響最大的是進化論和《聖經》中有關上帝造人的記載。

1、進化論的尷尬

進化論認為人是從猿猴進化來的,猿猴有可能是兔子變來的,兔子有可能是從蟲子進化來的,蟲子有可能是微生物變來的,微生物有可能是單細胞生物進化來的,單細胞生物有可能是在海洋這個「有機營養湯」中偶然誕生的。

生物的進化是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的結果。

進化是緩慢的、漸進的。

進化是按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規律進行的。

事實果真是如此嗎!

一種生物要進化成另一種生物,其過程必然是漫長的,兔子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能進化成猴子。一粒種子從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到衰亡,必然有一個過程,不可能超越某一個階段,我們若對此天天攝影拍照,就能看出其緩慢發展變化的漸進過程。進化論堅定地認為人是從猿進化來的,那麼,從猿到人,必然有一個緩慢發展變化的漸進過程,有許多過度的中間環節,也就是說,從猿到人,起碼有幾個過度的過程,不可能從猿一下子過度到人,那麼,這個中間的過程在哪?環節是什麼?

從1924年「科學家」們在南非盛產金剛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發現的命名為「非洲南猿」化石起,又陸續發現了「鮑氏南猿」,(又稱「東非人」,)「阿法南猿」,「始祖地棲猿」,「驚奇南猿」,「湖濱南猿」等,尤其把爪哇猿人認定為是從猿到人過程中缺失的中間環節。到此為止,進化論者們自欺欺人地宣稱「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請不要高興的過早,自淫自娛不能給他人帶來快樂。

經分子生物學方法推算,人和猿分離的時間為距今400——500萬年之間,從400萬年前到有人類史書記載的時間為止,這期間的人又是如何進化的?期間再有沒有進化的過程和中間環節?若沒有,那麼,進化停頓了嗎?若有,請找出證據來。

再問進化論者,那猿又是從哪一種動物進化來的?能給我們有個說法或交代嗎?

你們又有什麼證據證明你們發現的400萬年前的那幾片破化石就是人類的祖先呢?就因為它的形狀象人嗎?找到幾個雞骨頭,就能證明它是天鵝的祖先嗎?

「二十世紀末,在中國雲南省澄江縣發現的大量古生物化石以及對它們的研究證明,當今世界多樣化的動物是以突然的方式出現的。」這就證明了距今5.3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理論的正確。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理論證明,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動物門類是在不到地球生命發展史百分之一的「瞬間」突然出現的,就象一場細雨後草灘或水渠邊一夜之間生長出的遍地蘑菇一樣,根本不存在緩慢地、漸進的發展過程,難道進化論者們對此還有什麼牽強附會的支吾之詞嗎?

我再問,蜂巢底部三個全等的菱形的鈍角是109度28分,銳角為70度32分,這是最經濟合理的營造結構,難道蜜蜂的這個「智慧」是進化來的嗎?公雞打鳴、小雞破殼而出、候鳥遷徙、蜘蛛結網、鰻魚放電、變色龍變色、紡織鳥營巢、春蠶作繭、蝸牛做殼、獵犬追蹤、信鴿歸巢等等的動物和昆蟲的「智慧」是進化來的嗎?

我們還是用進化論鼻祖達爾文的智慧給進化論下個結論:達爾文說:「如果可以證明任何復雜的器官不能通過無數的、持續的、微小的改變形成的話,我的理論將絕對失敗。」

《生命禪院》的誕生標志著進化論已經「絕對失敗」了。

進化論不能證明人類的起源。

人類絕對不是進化來的。

那麼,《聖經》對人類起源的說法正確嗎?

2.《聖經》的尷尬

《聖經》中對人類的起源是這樣記載的,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上帝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它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創世記》1章26-31節)。

在《創世記》2章7節中說:「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在《創世記》2章18節、21節、22節中說:「耶和華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

《創世記》3章20節中說:「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

這就是人類的起源嗎?

我們還是用《聖經》中的記載來分析: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便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又生了該隱的兄弟亞伯。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有一日,該隱拿地里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

該隱與他兄弟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耶和華說:「你做了什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里向我哀告。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盪在地上。」該隱對耶和華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當的。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盪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耶和華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於是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去住在伊甸東邊挪得之地。(《創世記》4章1節至16節。)

從以上《聖經》的記載中,我們要問:亞當和夏娃是人類的始祖,該隱和亞伯是亞當和夏娃的頭生兒子,當時地球上除了他們,不應該有其他的人,為什麼該隱殺了他弟弟後還要顧慮「凡遇見我的必殺我」呢?他會「遇見」誰呢?

若《聖經》記載的是事實,那麼,當時除了亞當一家人之外,必定還有其他人存在,且早已存在,不然的話,該隱就不會說:「凡遇見我的必殺我。」既然已經有人存在,且不是來自亞當夏娃(因為亞當夫婦當時只有該隱和亞伯兩個兒子,且亞伯被他的哥哥該隱殺了),那麼,亞當夏娃就不是全人類的祖先,既然亞當夏娃不是全人類的祖先,那麼,《聖經》記載的只是以色列民族的起源和事實。

《聖經》記載的只是中東地區人類的起源,而絕對不是整個人類的起源。

那麼,人類是如何起源的?人類起源的前奏和天仙造人
3.人類起源的前奏

我們已經了解了宇宙起源的過程,知道了上帝是如何誕生的,我在《生命禪院》「上帝」篇中用40個自然界中的現象和8個邏輯推理已證明了上帝的存在,那麼,上帝誕生後幹了些什麼事呢?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是對立統一的,就是說,「太極」這個上帝誕生後,首先是「無極」中能量的分化,能量低的地方能量成形,宇宙中的天體開始不斷出現,空間開始無限擴張;能量高的地方能量以無形狀態存在,就象宇宙中的「黑洞」,隱而不顯。

宇宙天體出現之初,天體的運動是混亂無序的,既沒有太陽系、銀河系,也沒有旋河系和法旋系,要讓一切有序運行,上帝需要有「人」負責照料,就象一個人從銀行中貸了一大筆資金,要籌建一個大企業,需要招聘人負責照料,僱傭一些人分工負責采購、加工生產、內部管理、銷售等一樣,上帝也需要「人」協助自己完成創造宇宙這個工程。

上帝如何運作宇宙呢?他就開始造神。什麼是神呢?神就是上帝的助手。上帝是如何造神的呢?

我們已經知道,上帝是宇宙總能量的核心,是宇宙的神經中樞,他用他強大的意識能量擠壓區域能量,這些區域能量變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能量團,這一個個能量團的核心產生了一種特殊結構,這些結構由於有能量的護持,產生了意識,這些意識體就是神。

這個造神的過程有點象磚窯造磚,松軟的泥土加點適宜的化學原料,放入磚窯中,進行煅燒,增加能量,出來後,松軟的泥土就變成了堅硬的磚。假如,我們把一個磚的泥土和化學原料放置在一個任任何能量也不能摧毀的容器中,然後對其用一種非常高的能量進行煅燒,這些混有化學原料的泥土就會形成一種特殊的結構,進而會產生意識,一個新生命就會誕生。

上帝造了多少神呢?難以記數。

神有各自獨立的意識,但神的能量遠遠低於上帝的能量,所以,所有的神只能服從上帝的旨意。

神有多大能量呢?神的能量取決於製造他的能量團的大小,有的神能量很大,有的神能量很小,但最小的神的能量也大於任何一個可見天體的能量,太陽的能量很大,但能量最小的神的能量也超過太陽的全部能量,遍布宇宙中的一個個黑洞就是一個個神。
上帝造出神之後,就指令他們一個個,或幾個形成體系,比如地球所在的小宇宙就是由許多神(黑洞)來負責組織運行的,其中最大的兩個神就是耶酥和撒旦,也可以說,地球宇宙(包括三千個旋河系、九百萬個銀河系、二百七十億個太陽系)是由耶酥和撒旦共同掌管的。

耶酥和撒旦這兩個神是對立統一的,耶酥代表真善美,撒旦代表假惡丑;耶酥代表光明,撒旦代表黑暗;耶酥代表平凡,撒旦代表卓異;耶酥代表柔弱,撒旦代表剛強。
管理宇宙的神造出來以後,宇宙並沒有充滿生機,宇宙仍顯得冰冷寂寥,神也覺得無聊和寂寞,因此,神要求上帝造一些生命,以使宇宙熱鬧沸騰起來,上帝就以比造神更小的能量團造了許許多多新的生命,這些生命就是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中所說的天使。

天使是能量比神低一級的生命,受神的支配和管理,所以是神的使者、神的助手,他們協助神管理各自體系中的萬物。同時,天使又有各自獨立的性狀,可自由往來於各個時空中。

天使的出現使宇宙充滿了生機和朝氣,宇宙處處可以說是「鶯歌燕舞,熱鬧非凡」,但隨之出現的問題是,由於耶酥和撒旦是對立的,二者勢均力敵、旗鼓相當,且代表宇宙的兩極,其觀點截然不同,就導致了天使的分化,天使形成了兩派,一派以撒旦為主,另一派以耶酥為主,以撒旦為主的就是佛教所說的佛,以耶酥為主的就是中國道教所認識到的天仙。

所謂佛,實際上就是天使,佛者,即弗人,是不是人的「人」,他們有出神入化的法力,有神通變化的能力,能創造生命、能移山倒海、能化有形於無形,化無形於有形,能在真空中生存,能在許多空間中自由往來,不受時間的束縛。佛的大本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36維空間中的「極樂界」。

所謂天仙,也是天使,天仙者,天山人也,是喜歡遊山玩水、逍遙自在、追求享受的「人」,他們同樣具有象佛一樣的法力和能力,與佛的不同之處在於:佛從表面上看與世無爭,而實際上爭強好勝、惟我獨尊;而天仙表裡如一、文質彬彬、冰清玉潔、唯樂是求。

4.天仙造人

為了顯示神各自的能力和法力,在上帝的默許下,45億年前耶酥率領上億天仙開始創造太陽系,先造出了地球,然後設置了太陽及其它太陽系星球,對太陽、地球的大小、位置、運轉速度等進行了嚴密精確的計算和設計,此後,耶酥派遣近億天仙以智慧人的身份來到地球,對地球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地球上的水、大氣、絕大部分綠色植物和食草動物等就是當時天仙們創造的,微生物是由於有水加光合作用而自行繁殖起來的,這個創造的過程前後斷斷續續持續了將近23億年的時光。 (請看「生命篇」)

在動物未造出之前,月球尚不存在,前期的一批動物被創造出來後,天仙們發現,若一旦他們撤離地球,因為沒有潮起潮落、風雲雨雪,動物們就無法有效生存,所以,他們在離現在的埃及開羅不遠的地方和大西洲(大西洲在大西洋底部)建造了兩個大型的冶煉廠,用冶煉出來的特製金屬製造了許多飛船(飛碟),一方面把創造出來的動物們運送到地球各處,另一方面,用這些飛船把冶煉出來的金屬運送到「太空站」,在「太空站」製造了一個巨大的外表凸凹不平,且銀白色能反光的中空的大球,這個大球就是我們現在的月球。10億年前,地球上的夜晚是非常明亮的,後來由於宇宙塵埃不斷落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月球不再如當初那麼明亮了。

我們現在偶爾看到的飛碟不是來自外太空,而是來自月球中心,月球的中心是個巨大的倉庫,裡面有許多當時天仙們使用過的「工具」,飛碟就是「工具」之一,月球有一扇門,可隨時開啟,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區下面有一個巨大的「宮殿」,是天仙們在地球上的臨時「旅館」,根據需要,天仙們可以隨時「遙控」月球內部的「飛碟」對地球進行探察訪問。

兩億年前的地球可以說是美麗富饒,繁華似錦,現在的撒哈拉大沙漠當時是翠巒疊嶂、奇峰林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綠色植物和動物們集中的最美麗的地方。天仙們就在地球上歌呀、舞呀、鬧呀、樂呀,有點「樂不思蜀」。

但好景不長,地球上天仙的快樂享受引起了撒旦的不快,為了顯示自己法高一籌,大約在2.5億年前,他就派遣另一批天仙(佛)來到了地球,在已有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地蒼蠅、蚊子、臭蟲、老鼠、蠍子、蜈蚣、蛇、食肉動物等生命的創造。專門對付耶酥派創造的生命,為了平熄他們「心頭」的嫉妒之火,他們還以恐龍的形態在全球范圍內對耶酥派創造的植物和動物進行了破壞。

這種不和諧的局面導致了上帝的不悅,大約在一億三千萬年前上帝用一種瘟疫將恐龍盡數消滅,把他們的靈體全數關押在了「陰極黑洞體」中,遺憾的是,有一對聰明的恐龍藏到了中國東海深淵一洞中逃過了此劫,在水下休眠了大約一億多年的時光。

大約在160萬年前,為了不使充滿生機的地球閑置無用,上帝親自設計了一種生命結構,這個生命結構就是現在人類的雛形,並把這個生命的「圖紙」交給耶酥實施,耶酥的使者們(天仙)依據上帝的「圖紙」來地球進行對人的製造,為了接受上帝從宇宙中發來的能量,也為了積聚創造這個特殊生命所需的能量,以便加速人這個生命的創造過程,他們在現在的埃及地,也就是撒哈拉這個當時最有利於生命存活的地方建造了許多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就是現在的埃及金字塔,由於第一次製造時缺乏經驗,少了幾個步驟,所以生產出來的生命全是猴子,改進後生產出來的全是猿人,這當然不能使上帝滿意,所以繼續加工製造,造出了第一批人,他們就是非洲的黑人,第二批生產出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第三批是歐洲白種人、埃及人和北非白種人。這三批人造好後,他們就撤離了地球,為了不使撒旦從中作梗,他們在撤離前對金字塔周圍進行了滅跡處理,撒哈拉大沙漠就是當時滅跡的結果。

那麼,除埃及外、中東地區的絕大多數人是從哪兒來的呢?

他們就是《聖經》中講的亞當夏娃的後裔,是由另一個神創造的。另一個神知道了他的「夥伴對手」開始在地球上造人後,大約在七千年前在耶路撒冷地區創造了一個神秘的院落「伊甸園」,創造了亞當和夏娃,亞當和夏娃創造出來後,為了不讓「夥伴對手」察覺,就毀掉了「伊甸園」。

這就是為什麼亞當夏娃的頭生兒子該隱殺了弟弟亞伯後害怕「凡遇見我的必殺我」的原因,他害怕誰呢?害怕另一個神早已創造的人們殺他。

這也就是為什麼盡管該隱殺了弟弟,他的神不僅不嚴厲懲罰他,還要保護他(凡殺該隱的,必遭七倍報應)的原因。

今日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沖突,根本就是弟兄之間的結怨仇殺,是家務事。

再說東亞和東南亞人,根本不是哪一個神創造的,而是深藏在東海中的恐龍的化身。約在七千五百年前,當這對龍獲悉神在地球上創造人後,就偷偷地出海,化成人的形狀,沿著黃河流域開始繁衍,逐漸遍布亞洲地區。其中有一支溯流而上,最後翻越帕米爾高原,來到印度,其目的是想與亞當夏娃的後裔混合,以免再受到上帝的懲罰。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說:「中國是龍的故鄉,中國人是龍的傳人」的原因。

為什麼佛教起源於印度,而發展於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為什麼佛教能在東亞和東南亞一帶生根開花,卻在發源地印度不結果?

釋迦牟尼的祖先是從黃河流域去印度的,這一支流到達印度後,發現在意識形態領域無法與亞當夏娃的後裔相合,不得不另覓道路。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意識,那就是「回家」,回哪個家?回他們來地球之前的極樂界這個家。

釋迦牟尼經過徹悟後發現,他們來自於佛國,盡管對佛國的印象有點模糊,但大概的輪廓還是有點記憶,一旦沉睡的潛意識被喚醒,就毅然決然地投身於對後代的教化之中,又由於潛意識的導引,將教化的重心向祖先所在的東方轉移,達摩千里迢迢到中國來傳教,原因於此。

當地印度人由於不屬於同一個造物主創造,所以很難接受釋迦牟尼佛的理論,他們的潛意識中對佛國沒有遺傳記憶,所以,盡管佛教費了很大的努力,最終還是失敗了。但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由於人們的潛意識中對人間之外的空間有似有非有的本能感覺,所以對佛教的理論有一種潛意識共振,很容易接受,一旦接受,就在心中生根發芽,揮之不去。

道家追求的那種「虛無縹緲」的境界和佛教追求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黃種人深層潛意識中固有的模糊圖象,說又說不清,道又道不明,但在感覺上認定存在的空間。實際上,這些嚮往的空間,就是恐龍來地球前已經在「萬年界」和「極樂界」生活過的地方,這種遺傳信息經過了千萬年的時光,仍然頑固地鑲嵌在基因結構中。

東亞和東南亞人對仙佛的追求純粹是一種心靈的驅使,有些人雖然接受了《聖經》學說,但這不是心靈上的接受,而純粹是一種理智上的行為。其他種族信仰神容易,但信仰道佛教義很難,若有人相信,也只是對神秘現象的一種盲目追求罷了,不可能達到一種心靈感應、心領神會的地步。

那麼,挪亞時代的大洪水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要說明,在大洪水之前,人類已經遭受過一次滅絕,1600萬年前創造的人體形高大,力大無窮,殘忍善斗,肆虐動物,貪淫無度,不要說敬畏神佛,連上帝也不放在眼裡,當時的瑪雅城、古埃及城、大西城等就是他們活動的中心,這些人擁有神佛仙的思維卻沒有神佛仙的品質,經常到萬年界和極樂界尋凶鬧事,恣意妄為,對宇宙秩序構成極大威脅,無奈,上帝下令神在一夜之間毀掉了瑪雅、埃及、大西等城,只留下了一些體形弱小,智力低下的人種繼續在地球上繁衍。

為了安慰剩下的這些人種,上帝在離地球960光年的地方創造了一個比地球更美麗漂亮的星球,即千年界。上帝通過神告知他們,若他們守法不鬧事,死後可以獲允去千年界享受更美好的生活,但是,隨著他們人口數量的蓬勃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他們開始忘乎所以了,開始不把上帝當回事了,認為上帝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四千七百多年前,地球上的這些人自以為他們可以有效地管理地球,不需要上帝和神插手,對上帝和神的教誨置若罔聞,一意孤行,肉體慾望和對物質的追求遠遠超過了對精神和心靈方面的追求,導致了他們人性的失落,獸行的發展,破壞了地球生物的和諧統一,特別是管理人類的兩位神,針鋒相對,善惡對立,上帝一怒之下,轉動了地球的傾角,漂泊大雨從天而降,大雨整整下了四十多個日日夜夜,淹死了地球上絕大部分人類和動物,人類的邪惡由此得到了抑制。

但大洪水後,地球上並不是僅僅剩下了挪亞一家人,各地都有倖存者,這可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錄中找到答案,大禹治水就是鐵的事實。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的一個印第安部落曼丹人的口頭傳說中也有詳細的記敘。

以上就是人類起源的梗概。 來自生命禪院

Ⅲ 黑.白人種兩極分化

雖然我也反對白色人種更加優越論,但面對現實,確實如此!如果一直由黑人治理,南非能成為非洲最發達國家嗎?
良好的社會制度是由國民共同的行為方式決定和建立的!
打個比方:如果不是國民愚蠢、盲目崇拜(包括高級官員),某人能發動起WG嗎?

Ⅳ 大家幫我查找一下關於 18世紀的美國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人們的信仰取向,和當時的文學 的資料

美國經濟發展史2007-05-28 14:40一、獨立戰爭、禁運和1812年戰爭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勝利,但是獨立並沒有自然而然地帶來繁榮和發展。獨立戰爭期間,由於對英貿易的滯阻,北美的製造業得到了一定發展,但從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看則仍遠落後於英國。戰爭結束後,英國利用自身強大的製造業和商業優勢,一方面對美國的出口實施嚴厲的商業限制,包括禁止美國貨進入西印度群島;另一方面則向美國大量傾銷英國貨。獨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運往英國的生鐵為3929噸,1791年下降為797噸。煙草、稻米、藍靛等大宗農產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帶累商業和航海業停滯,造船業衰落。據統計,從1784年到1786年,美國從英國進口的貨物總值約為760萬英鎊,而同期美國向英國出口則僅為249萬英鎊,逆差高達521萬英鎊。出口萎縮、市場縮小,使價格大幅下跌,商人、農場主紛紛破產,債務鏈條破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動盪,許多地方爆發了農民起義,最著名是的謝司起義。在美國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稱為「危機時期」。從競爭的觀點來看,其實質是英國挾裹著其市場競爭的強者優勢對新獨立的弱小的美國進行打擊,以經濟殖民來代替政治、軍事殖民。
危機給美國上層社會帶來了廣泛的沖擊,「美國向何處去」一時成為報紙和小冊子所討論的焦點。在一片喧囂聲中,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兩大聲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貿易多為南部大種植園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機時期,南部大種植園主兼並了大量小農的土地,鞏固了競爭地位,他們雖然對英國限制出口不滿,卻得益於優質廉價的工業品。因此他們主張自由貿易,一方面要求英國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試圖擺脫英國的商業壟斷,開拓南歐、北歐市場及其他全球市場,同時則加快向西部擴張,將西部廣袤的土地變為農產品的生產基地,以增強美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張自由貿易,因為他們的利益得益於對外貿易的擴大,無論進出口是否出現逆差,只要貿易總額上升,就少不了他們的利潤。主張貿易保護者成份比較復雜,既有保衛獨立戰爭成果的愛國主義成份,又有在謝司起義前鞏固統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國打擊最沉重的廣大小農,又有為數不多的製造業主。由於當時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國的經濟侵略,因此,主張增強邦聯政府力量、加強貿易保護的代表,財政部長漢密爾頓事實上控制了政府決策。漢密爾頓認為英國的力量來源在於製造業,因此美國必須重視製造業的發展。而要發展製造業,則必須有政府保護。他指出需要政府保護的三個理由,一,外國政府對製造業有保護和獎勵;二,農業國居民出於習慣往往不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熟悉的職業;三,製造業國在技術、資金、市場方面已經具有優勢,這就使「最新建立製造業的國家與製造業已成熟的國家在平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可行的。」
遺憾的是,盡管漢密爾頓提出加強聯邦政府權力、重視製造業、提倡貿易保護的一攬子方案,但由於當時美國社會經濟結構由依附於英國的種植園主和大商人主導,故唯一落實的是加強了聯邦政府權力,建立了財政稅收制度,恢復了公共信用,順利發行了新國債,使聯邦政府不再有名無實。然而漢密爾頓所珍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卻未得到推行,1789年的的關稅法案規定進口稅率僅為9%,遠不足以保護新生的製造業。英國知道自己的競爭優勢所在,一開始就禁止機器和技術以及技術人員外流。由於西部土地的吸引,美國工人的工資平均又比英國高1/3到1/2。加以英國企業主資金雄厚,有現成的銷售網路等因素,使美國製造業舉步維艱。1801年的326家股份公司中,只有8家投資於製造業,僅占總數的2.4%。
如果照此發展下去,美國很難擺脫後來中南美洲各國的命運,成為歐洲工業國的附庸。因為主宰著獨立後美國社會的是大農場主和大商人,他們都從依附地位中獲益。發展製造業的每一個重大措施都與這個既得利益集團相抵觸,徵收高關稅首先種植園主要花更多的錢購買歐洲的工業消費品,如果對方實施報復性措施,則還會連帶出口下降,價格下跌,收入減少。在這種社會經濟結構中,資源越豐富就越可以依賴開發資源來獲取收益,就越缺乏發展製造業的動力。傑斐遜的自由貿易主義和農業國之夢,正是建立在對美國豐富資源的依賴上。這個甜美、舒適的夢完全有可能將美國的製造業膩死。
正當美國迷迷糊糊地做著西部農業夢的時候,英國的軍艦的炮聲把它驚醒了。1807年,英國為與拿破崙作戰,炮擊美國戰艦「切薩皮克號」,強征艦上海員。此舉激起了強烈的反英愛國情緒,1807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禁運法案》,禁止一切船隻離開美國前往外國港口,意在用中斷對英國的農產品供應來教訓英國。不料,禁運不僅沒能給英國造成傷害(英國可以從世界其他國家進口糧食,本國也生產糧食),反而使美國經濟全面癱瘓。禁運充分暴露了美國經濟的殖民性和依附性。1807-1808年,美國出口下降88%,進口下降59%,航海業瀕臨破產,大批海員失業,北部的大小商人損失慘重,農產品價格不斷下跌,小農場主和小業主紛紛破產,工業消費品供應發生嚴重困難,關稅收入急劇減少,財政出現巨額虧空。在強大的壓力下,《禁運法案》不得不在1809年初取消。然而,正是這個禁運風潮,使美國製造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至1810年製造業的生產總值達到1.2億美元,相當於禁運前出口總額的2/3。禁運使國內製造業不再面對國外競爭,工業品價格上漲又使製造業利潤大增,航海業、對外商業的蕭條促使大量的資金投入到製造業。更重要的是,禁運使美國人初步懂得了製造業對於民族獨立和國家強大的重要性,從而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擺脫經濟的依附性帶來了第一線光明。但是,就在普通美國人得出上述結論時,作為權力結構核心的部分大農場主和商人卻增強了依附性,更害怕與英國打貿易戰。因此,禁運結束剛後,財政部長加勒庭提交國會一份《關於製造業的報告》又被擱置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的讓步並沒有換來英國的回報,英國繼續劫掠美國船隻。再加上美國國內西部擴張主義者的鼓動,1812年,美英正式交戰。這場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和禁運十分相似,對外貿易和航海業陷入長期蕭條和停滯,而製造業卻飛速發展,對英國霸權構成了真正威脅。戰爭結束後,英國商人不惜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向北美傾銷商品,英國國會和政府則在一旁積極支持,布魯厄姆勛爵在英國下院稱:「為了把美國在戰爭期間產生的幼稚製造業扼殺在搖籃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損失也是值得的。」但英國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這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當時英國的技術還是相對簡單、容易掌握、也容易改進的技術,美國製造業在技術上已經並非處於絕對劣勢;其次,從規模上看,美國製造業已經有相當實力,而且也得到了國內金融勢力的支持;第三,1816年美國頒布了第一個保護關稅法案,製造業品的平均稅率驟升至25%。此後,直至十九世紀末,貿易保護主義一直是美國的經濟政策的基調。
由此可見,1807年禁運和1812年戰爭實際上是美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沒有這兩場戰爭——戰爭是最極端的保護主義,和由此而來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很可能成為另一個巴西,而世界歷史的面貌也將大不相同。遺憾的是,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的美國史學界都沒能充分注意這一轉折點的重大意義。其原因恐怕是,無論中外理論界還是史學界,都沒能擺脫某種歷史必然論、歷史決定論的思維模式。如果每一個國家最終都能走上資本主義的「康莊大道」,或都必須經過資本主義階段,那麼也就不存在轉折問題了,最多隻有曲折。
二、南北戰爭
擺脫弱者地位的歷程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斗爭和曲折。由於當時英國的強者地位並非象今天的美國那樣突出,它先是沒能阻止美國獨立,後是沒能在1812年戰爭中重新佔領美國(由於英國顧慮歐洲大陸重啟戰爭),再是沒能在戰後搞垮美國經濟。但這並不等於英國、法國等歐洲強國就此承認美國的崛起,而是在繼續伺機壓制美國。就美國國內而言,從原有的殖民地型社會經濟結構,向以製造業集團為中心的自主型社會經濟結構轉變,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沖突和斗爭。大商人集團、航海集團、南部種植園主和北部製造業集團之間,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之間的矛盾仍然時起時伏,構成了地方主義與國家主義(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奴隸制和廢奴主義,新申請州是否向奴隸制開放,以及民主黨與共和黨斗爭等諸多重大矛盾的核心。隨著這對矛盾逐漸統攝國內的各種矛盾,矛盾逐漸從經濟領域延伸到政治、文化、宗教等領域,社會情緒越來越激動,直至爆發南北戰爭[1]。
事實上,盡管通過禁運和戰爭確立和關稅保護原則,美國工業一時間還很弱小。在1820年以前,作為工業化最重要的部門的鋼鐵業,其鐵產量比殖民地時間還少。鐵礦的開采、冶煉和鐵器業完全被英國所主之宰。第一個真正對鋼鐵工業起到保護作用的關稅是1824年的關稅,其後是1828年的關稅。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自由貿易集團控制了政權,降低了關稅,鋼鐵業生產很快就停滯、滑坡;1842年參議院決議恢復高關稅,鐵產量又直線上升。如此,自由貿易路線和貿易保護路線反復斗爭,鋼鐵業也反復漲落,直至林肯上台,把關稅提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從而最終建立起了強大的鋼鐵業。
總的來說,關稅的爭奪戰越來越對貿易保護主義者有利,主張自由貿易的南部種植園主、北部進出口商和航海集團則滿腹牢騷。北部進出口商業利益的代言人如馬薩諸塞州的丹尼爾·韋伯斯特始終反對高關稅,南部則把1828年的高關稅稱為「可憎的稅率」,特別是南卡羅來納州。為了反對高關稅,南卡羅來納州不惜脫離聯邦。為此,它提出了憲法「公約論」,即認為州創立了聯邦,當中央政府的決定不符合州的意願時,州有權作出自己的決定。1832年7月,在自由貿易者的強大壓力下,國會通過了新關稅法案,比1828年的關稅有所下調,但仍不能滿足南卡羅來納州的要求。同年11月,南卡羅來納州召開州代表大會,宣布國會通過的關稅法無效。如聯邦政府採取強制措施,則南卡羅來納州將脫離聯邦。面臨聯邦分裂的形勢,國會不得不再次通過妥協性法案,擴大免稅商品種類。
妥協是達成了,但矛盾並未解決。自由貿易者和貿易保護主義者在一次次的較量中慢慢廓清了陣營,形成了以南部種植園主為核心和以北部製造業集團為核心的兩大派別。在世界范圍的廢奴主義運動的推動下,這兩大派別的斗爭又進一步激化為蓄奴州和自由州的斗爭。這兩大派別都希望控制參眾兩院、政府和最高法院。由於各州的參議員人數相等,而南北兩派所控制的州數相等,兩派力量在參議員勢均力敵。這時如果新加入的州是蓄奴州,則該南部就能控制參議院。因此,一個又一個新開發地區被批准為新州之日,也就是兩大派別一次次較量之時。每一次,出於維護聯邦的考慮,雙方都達成了妥協,如1820年的1820年的《密蘇里妥協》,《1850年妥協》等。《1850年妥協》中,北方限制了奴隸制的擴張,同時也向南方承諾了嚴厲的《緝奴法》,從而維護了脆弱的南北政治均勢。但每一次妥協都醞釀著矛盾的進一步激化,《1850年妥協》被稱為「火山口上的壺蓋」。此後,南北雙方斗爭的火葯味越來越濃,在1854年堪薩斯州問題上,兩大派別發生了武裝沖突。這是南北戰爭的前奏。

[1] 1800年以前的兩大黨是「聯邦黨」(漢密爾頓的黨)和「民主共和黨」(傑斐遜的黨),至1800年聯邦黨下台,不久後瓦解,此後二十多年之內基本是民主共和黨一黨獨大,1830年,民主共和黨分裂為民主黨(即現在的)和輝格黨,50年代,輝格黨瓦解,從民主黨和輝格黨內分裂出以北方、主張廢奴為背景的(即現在的)共和黨。

一)反托拉斯
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後,美國出現的第一次政府幹預是共和黨西奧多-羅斯福的反托拉斯,西奧多有「托拉斯轟炸機」的稱號。
謹小慎微的塔夫托幾乎無所作為,最後和西奧多-羅斯福分道揚鑣;
民主黨的威爾遜繼續高舉共和黨人西奧多的旗幟,反對托拉斯,制定了著名的著名的克萊頓反托拉斯法。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國家干預。
(二)自由放任
1921年,共和黨人哈定入主白宮,揭開了哈定--柯立芝--胡佛的時代。哈定對威爾遜的政策非常不滿,主張「回復常態」,是自由放任再次興起。柯立芝信奉「只要政府什麼事都不做,80%的問題就會自然解決」。胡佛極力主張放任自由,他自己也是個人奮斗的成功典範。三任總統自由放任的結果是,給美國帶來了30年代的大蕭條!!!「胡佛」這個詞從英雄的代名詞變成了罵人的前綴。胡佛任期結束時的1933年的GDP(414億)大約下降到了1929年(868億)的50%。
(三)羅斯福新政
1934年民主黨富蘭克林-羅斯福上台後,實行了「新政」,對經濟實行強力的國家干預,首先挽救銀行,然後開展農業復興和工業復興,制定了旨在保護窮人和勞動者的瓦格納法、社會保障法,開展大規模救助,聯邦政府興辦公共事業等。羅斯福的新政,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摸索出了一條延長壟斷資本主義生命的可行途徑,也就是大力發展非法西斯主義的、走所謂「福利國家」道路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羅斯福去世後,杜魯門開展「公平施政」,在經濟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羅斯福的國家干預政策。前後2人5屆20年,這是第二階段的政府強力干預。
(五)艾森豪威爾的現代共和黨主義
1953年,共和黨艾森豪威爾入主白宮,他們擔心新政以來大規模的國家干預,無異於「滑向了社會主義」,因此,他們極力試圖回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狀態),但美國的現實情況最終使得艾森豪威爾政府接受了新政以來民主黨政府的社會經濟改革,走了一條完全不同於胡佛時代的新共和黨路線——一條中間路線。50年代的美國,出現了「豐裕社會」的「另一個美國」現象,社會兩極分化仍然嚴重,貧窮仍沒有消除。50年代經濟增長緩慢,黃金外流,受到蘇聯的嚴重挑戰,黑人運動高漲。
(六)肯尼迪的「新邊疆」和約翰遜的「偉大社會」
1961年,民主黨肯尼迪入主白宮。在經濟政策上,繼續奉行凱恩斯主義,實行以減稅為主的長期財政赤字政策,同時實行雙重利率的廉價貨幣政策,以及在和平時期對工資和物價的非強制性管制。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面,聯邦政府大大加強了對勞動力再生產的干預,以適應社會會發展和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需要,使「福利國家」設計的范圍迅速擴大。鑒於黑人運動來勢迅猛,國會通過了3大民權立法,從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制度。肯尼迪發起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使美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這是第三次政府幹預,也是政府幹預的最高潮。
(七)反對新政傳統的初步嘗試
1969年,共和黨人尼克松入主白宮,它最初嘗試走一條完全不同於新政的保守主義路線,試圖對經濟、社會福利和政府體制進行大規模改革。在經濟政策上,他幾度採取反凱恩斯主義的政策;在社會福利上,他削減「偉大社會」項目,並提出取代聯邦社會救濟的家庭援助計劃;在政府關繫上主張改變權力集中於華盛頓的流向,實行所謂的新聯邦主義;在民權問題上阻撓以校車接送學童方式消除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制。
這些政策的實施,到了1970年,工業生產回升乏力,失業率高達5.9%。這一切使尼克松不得不採取「姑且一試」的國家干預措施。1971年1月4日,尼克松在電視上公開宣布,他要用赤字財政政策來實現充分就業。
尼克松任內幾次想擺脫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但每次都不得不走回到國家干預的道路上來。

Ⅳ 曉說兩極分化的黑人怎麼沒有下期了

你好,這東西沒人會預測。
如果真會預測,早就成為億萬富翁了。
預測這東西我早就不信了,以前在網站上,經常看別人預測,結果買了,連一個號碼都沒對上。

樓主真要買,就權當是獻愛心吧。
如果有人告訴你買什麼號碼,建議你都不要相信,因為我玩了幾年房子跟老婆都玩沒了。
PS:這東西真的不是好東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希望你能當機立斷,不要存僥幸心理,果斷戒賭。

寫在最後,獻給所有有緣看到這個答案的賭友或者賭友的親人。
如果你賭博,不管是深陷其中還是剛嘗到甜頭,一定要努力自救。
賭博會使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巨大的扭曲,人會變的懶惰不堪。賭博會給家庭帶來無盡的痛苦,會讓那些愛你的人對你絕望,人們說吸毒敗家,而賭博又何嘗不是?當親人一個個對你置之不理時,不要覺得世態炎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何況再怎麼旺的火也會被澆滅。

閱讀全文

與兩極分化的黑人世界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婷小說全文免費 瀏覽:398
女主叫姜安寧的重生小說 瀏覽:672
言情小說有很多啪啪啪很真實的 瀏覽:802
小說中叫灼華的女主 瀏覽:896
獄警女攻小說全文 瀏覽:779
肉腳小說閱讀 瀏覽:743
主角創建網游世界類型的小說 瀏覽:545
非天夜翔寫的小說2013 瀏覽:491
古風小說女主名字2 瀏覽:715
系統成女主的孩子小說 瀏覽:81
神封王座小說全集 瀏覽:895
看過最經典的網路小說 瀏覽:825
穿越小說溫曖 瀏覽:781
女干男小說全集 瀏覽:587
男主穿越重生到紅樓夢的小說 瀏覽:521
有一個重生的小說裡面男主叫季什麼 瀏覽:524
小說重生豪門妖女 瀏覽:100
如小果的完結小說 瀏覽:901
校園小說男生姓安 瀏覽:44
籃球主角在熱火的小說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