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購買此書 太平輪1949
太平輪1949編輯本段《太平輪1949》
作者: 張典婉
副標題: 映像紀實5 ISBN: 9789866369544 頁數: 240頁 定價: NTD280元 出版社: 商周出版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9年10月08日 摘要: 映像紀實5 / 張典婉 / 商周出版
簡介
他們聽說,台灣四季如春,物產豐隆,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 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有人帶著期待及仰望的心,卻到不了台灣, 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 有人因著這艘船,在溫暖的島嶼看見全世界...... 大時代中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 珍貴史料與照片重塑歷史現場 橫跨兩岸一甲子最真實的記憶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間,大批新移民踏上台灣的土地,加入了台灣新住民的行列。隨著國共兩黨局勢緊張,原來每周定期往返上海與基隆之間的太平輪,就這樣成為人們從上海到台灣的逃難船。他們只聽說台灣四季如春,有甜美的香蕉與鳳梨,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想盡辦法,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正逢農歷小年夜,黃浦江頭擠滿了人等著上船。他們聽說,台灣四季如春,物產豐隆,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 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有人帶著期待及仰望的心,卻到不了台灣, 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 有人因著這艘船,在溫暖的島嶼看見全世界...... 大時代中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 珍貴史料與照片重塑歷史現場 橫跨兩岸一甲子最真實的記憶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間,大批新移民踏上台灣的土地,加入了台灣新住民的行列。隨著國共兩黨局勢緊張,原來每周定期往返上海與基隆之間的太平輪,就這樣成為人們從上海到台灣的逃難船。他們只聽說台灣四季如春,有甜美的香蕉與鳳梨,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想盡辦法,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正逢農歷小年夜,黃浦江頭擠滿了人等著上船。而這時太平輪已被沉重的鋼條壓得傾斜。直到傍晚這艘船才啟航,夜裡,為了閃躲宵禁,沒有掛信號燈的太平輪與運煤船建元輪迎面撞上,約莫子夜十二點,船沉沒在浙東舟山海域......在海上漂流的生還者只有三十八名,近千名乘客沉入舟山群島附近,一輩子渡不過黑水溝,也踏不上台灣的港岸。 有人出生在太平輪上;有人一家大半皆死於船難,帶著心痛的記憶過了一生;也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本書作者采訪了船難生還者、遺腹女、船公司員工後代等,受難者家屬如著名球評家張昭雄、國際知名刑桉鑒識專家李昌鈺、知名音樂家吳漪曼、回教聞人常子春等,以及因錯過船班而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還有搭著其他班次來台的名人也述說著當年的回憶...... 時光荏苒六十年,太平輪牽引的生死別離,有如記憶的拼圖,勾勒出大時代的故事。而他們都是台灣的共同記憶!
作者簡介
張典婉,資深媒體工作者,聯合報兩屆報導文學獎得主。原生家庭來自江西南昌熊家,在苗栗頭份客家村成長。父親曾為康有為萬木草堂最後門生,曾任職第一屆中華民國外交人員,派駐日本、新加坡等地,光復後,回到台灣故鄉,長期受「相關單位關愛」,後半生務農終老。母親乘坐1948年太平輪到台灣,從上海富家女到苗栗客家媳婦,身分證籍貫改為台灣,生前常談及太平輪逃難的往事。2000年母親過世後,發想寫太平輪記事,2004年起參與「尋找太平輪」紀錄片采訪,2005紀錄片發表後,開始寫作本書。 本書簡體字版將由三聯書店出版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擴展閱讀:
1
「太平輪一九四九」專題:http://www.eeloves.com/theme/20
2
張典婉個人博客:blog.chinatimes.com/ways1234
到當當、卓越看看吧!
㈡ 太平輪完整版下載
電影《太平輪》講述1949年1月27日,在從上海開往台灣基隆途中的上海中聯輪船公司輪船「太平輪」號,因超載、夜間航行未開航行燈而被撞沉,導致船上近千名達官顯貴、紳士名流及逃亡難民罹難。
導演:吳宇森
主演: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黃曉明/佟大為
類型:劇情/愛情/戰爭/災難
高清完整分享,望採納!
㈢ 太平輪1949怎麼樣
太平輪的沉沒,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時間雖然久遠,但積淀在歷史長河中的那一艘不歸之船,卻永遠銘刻在太平輪罹難家屬和海峽兩岸民眾的心中,成為一段傷凄悲涼的往事……我之前雖也知道太平輪沉沒的舊事,但終究沒有看過相關的文字記載。張典婉的《太平輪一九四九》這本厚重的書,是我們重新審視那段歷史和悼念太平輪亡靈的極其珍貴的忠實記錄。 1949年1月27日本來是下午二時起錨,可是由於時局混亂,人心惶惶,加之中聯輪船公司貪圖厚利,以及戰事緊張、人心惶墜,仍有源源不斷的人員和物資登船。至下午四時始出港,由於是年關,同時為了逃避戒嚴,當時太平輪採取了加速航行和關閉航燈的措施,以求迅速過海。在嚴重超載和速度過快的情形下,從基隆開出的建元輪,迎面駛來。而這艘滿載木材與煤炭的貨輪同樣沒有打燈和鳴笛,兩船相撞,建元輪迅速沒頂,而太平輪也不幸在舟山水域沉沒,千餘生命葬身海底,生還者寥寥,是中國當時最為凄慘的海難之一。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痛惜不已,僅三十餘人生還的悲慘海難,游盪在海上的冤魂一直在天地間遊走,使人不得不垂淚扼腕、嗟吁長嘆…… 當時太平輪了除了有千餘名乘客之外,還有約600噸鋼條、東南日報印刷器材和白報紙100多噸、中央銀行重要文件1000多箱、國民黨檔案、迪化街訂購的貨物等物資,嚴重超載和加速航行,是這次海難的重要因素。另外,更令人惋惜的是,著名音樂家吳伯超、刑事鑒定專家李昌鈺之父也在太平輪上。近千名乘客魂斷舟山海域,很多家庭因此海難而破碎……雖然上海法院最終判決中聯輪船公司賠償,但由於戰事緊急,賠償金額又屬天文數字,太平輪投保的上海華泰保險公司因此宣布倒閉,中聯輪船公司最後也結束營運…… 由於當時東北局勢急轉直下已落入中共軍隊之手,徐蚌會戰已然結束,平津之役大勢底定,上海及國統區的民眾士紳人心惶惶。在這樣的情勢下,太平輪不僅背負轉運物資的重任,還要搭載人員逃難。而當時的海情復雜,戰事仍未結束,海上戒嚴使得許多船隻惟有不鳴笛、不開燈,以求躲避戒嚴,致使悲劇不可挽回的發生了。歷史留給後人無限的惋痛和傷感,可在那個風雨飄零的「大時代」,戰禍連綿、生靈塗炭的國共內戰,其實才是這場災禍的始作俑者…… 有許多悲涼凄痛的小故事,由張典婉女士的筆端展現在我們的面前。16歲的少女跟隨父母遠行,卻不幸遭遇海難,父母、兄弟均葬身魚腹,她被救起時,已經叫不出聲音;吳伯超的妻女在海峽對岸遙盼團聚,卻不想陰陽相隔,母親自此一生茹素念佛;有出生在太平輪上與死神擦肩而過;甚至還有太平輪生還者回上海碼頭的悲慘的浪漫故事……所有的這一切,都匯聚在那個令人悲切的年份:1949,一個時代的終結,更是一個永遠也無法抹殺的記憶…… 當然,幸運女神也眷顧了一些因為種種原因未能登船的「准旅客」,他們得以逃脫生死大劫。有的人因為孩童發燒、吐奶得免上船,有的人也是擔心太平輪超載沒有上去,甚至今日在大陸頗受歡迎的星雲大師,命運之神眷顧,沒能趕上這艘「死亡之舟」……孫立人的堂妹孫敬婉由於身份證和錢包遺失,擔心去了台灣進不了關,退掉了太平輪的船票,得免一劫。 而更多的惋痛仍然至今無法消解,當年的故事雖然已成過往,但橫亘在心間的悲痛和對歷史吊詭的回溯,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喘不上氣的沉重與悲凄,但願今後的歲月,再無戰亂和災禍,戰爭的夢魘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幸……歷史不會忘記太平輪,更不會忘記那場令人痛惜的「兄弟鬩於牆」的內戰,殷鑒不遠,惟有保持頭腦的清醒,做一個不被人惑的人,才是真正對得起歷史,俯仰無愧於心……
㈣ 太平輪1949的簡介
他們聽說,台灣四季如春,物產豐隆,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
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有人帶著期待及仰望的心,卻到不了台灣,
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
有人因著這艘船,在溫暖的島嶼看見全世界......
大時代中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
珍貴史料與照片重塑歷史現場
橫跨兩岸一甲子最真實的記憶
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有人帶著期待及仰望的心,卻到不了台灣,
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
有人因著這艘船,在溫暖的島嶼看見全世界......
大時代中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
珍貴史料與照片重塑歷史現場
橫跨兩岸一甲子最真實的記憶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間,大批新移民踏上台灣的土地,加入了台灣新住民的行列。隨著國共兩黨局勢緊張,原來每周定期往返上海與基隆之間的太平輪,就這樣成為人們從上海到台灣的逃難船。他們只聽說台灣四季如春,有甜美的香蕉與鳳梨,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想盡辦法,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正逢農歷小年夜,黃浦江頭擠滿了人等著上船。而這時太平輪已被沉重的鋼條壓得傾斜。直到傍晚這艘船才啟航,夜裡,為了閃躲宵禁,沒有掛信號燈的太平輪與運煤船建元輪迎面撞上,約莫子夜十二點,船沉沒在浙東舟山海域......在海上漂流的生還者只有三十八名,近千名乘客沉入舟山群島附近,一輩子渡不過黑水溝,也踏不上台灣的港岸。
有人出生在太平輪上;有人一家大半皆死於船難,帶著心痛的記憶過了一生;也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本書作者采訪了船難生還者、遺腹女、船公司員工後代等,受難者家屬如著名球評家張昭雄、國際知名刑桉鑒識專家李昌鈺、知名音樂家吳漪曼、回教聞人常子春等,以及因錯過船班而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還有搭著其他班次來台的名人也述說著當年的回憶......
時光荏苒六十年,太平輪牽引的生死別離,有如記憶的拼圖,勾勒出大時代的故事。而他們都是台灣的共同記憶!
㈤ 電影《太平輪》完整版在線觀看高清
電影《太平輪》講述1949年1月27日,在從上海開往台灣基隆途中的上海中聯輪船
公司輪船「太平輪」號,因超載、夜間航行未開航行燈而被撞沉,導致船上近千
名達官顯貴、紳士名流及逃亡難民罹難。三對不同背景的情侶如何被歷史的潮流所影響,經歷了戰爭和災難,終於找到幸福的故事。
㈥ 太平輪1949這是啥事件具體一點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間,大批新移民踏上台灣的土地,加入了台灣新住民的行列。隨著國共兩黨局勢緊張,原來每周定期往返上海與基隆之間的太平輪,就這樣成為人們從上海到台灣的逃難船。他們只聽說台灣四季如春,有甜美的香蕉與鳳梨,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想盡辦法,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正逢農歷小年夜,黃浦江頭擠滿了人等著上船。而這時太平輪已被沉重的鋼條壓得傾斜。直到傍晚這艘船才啟航,夜裡,為了閃躲宵禁,沒有掛信號燈的太平輪與運煤船建元輪迎面撞上,約莫子夜十二點,船沉沒在浙東舟山海域......在海上漂流的生還者只有三十八名,近千名乘客沉入舟山群島附近,一輩子渡不過黑水溝,也踏不上台灣的港岸。
㈦ 求《太平輪1949》和《老師好美》的txt全本
記取歷史珍惜所有太平輪一九四九.
嚴歌苓文集.rar
老師好美沒找到,太平輪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你看看吧。
㈧ 太平輪一九四九txt全集下載
太平輪一九四九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太平輪事件始末
太平輪是什麼樣的船?
太平輪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運輸貨輪,載重量兩千零五十噸。自一九四八年七月十四日,中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每個月七千美元的租金,向太平船塢公司租來,開始航行於上海、基隆間。當時「二戰」結束,台灣重歸中華民國政府領土,大陸各商埠往來基隆、高雄間,客船、貨船熱絡往返,據早年基隆港務資料記載,一天即有近五十艘定期航班從上海、舟山群島、溫州、廣州、福州、廈門等地,往返基隆港。
中聯公司當年已有兩艘定期船隻往返上海、基隆。一是華聯輪,為一九○七年由澳大利亞製造的商船;另一艘安聯輪為加拿大製造的商船。太平輪從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五日啟航,投入上海與基隆間,到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最後一班,共計行駛了三十五個航班。
太平輪分為頭等艙、二等艙、三等艙等,初期投入營運是作為交通船,船上旅客大半是來往兩岸的商賈、眷屬、遊客、轉進台灣的公務人員等。但是在同年秋日過後,因為國共內戰情……
有問題再找我
㈨ 太平輪沉船事件真相是什麼
《太平輪-彼岸》上映,總算是給這艘中國沉船的傳奇故事,畫上了一個畫面唯美、情感充沛的句號。記得去年《太平輪(上)》上映之後,《太平輪1949》一書的台灣作者張典婉,曾在微博上說:「當吳宇森導演說他要拍太平輪時,我也一直期待可以貢獻什麼故事……吳導說謝謝我的書,他不是拍我的《太平輪一九四九》,只是拍一個一九四九年的愛情故事。愛情故事裡有艘太平輪。」顯然,這不是一部以確鑿史料或當事人口述史為基礎的「紀錄片」,而是以亂世愛情的基調,用一張借史料抒情的「舊船票」去試圖抵達觀眾的情感彼岸的「文藝片」罷了。
《太平建元兩輪互撞沉沒》(《申報》1949年2月1日)
《申報》首篇報道還原「太平輪」沉船事件細節
上海《大公報》、《申報》等大小報刊,於1949年2月1日起,開始報道「太平輪」沉船事件。其中,尤以《申報》的報道最為詳盡及時,一直延續到當年3月初。可以說,查閱《申報》相關報道,一篇被「史料壓垮」的論文,就已然呼之欲出了。《申報》首篇報道,開篇即大幅援引一位生還乘客的憶述,基本還原了「太平輪」沉船事件的現場細節,驚天慘劇如親歷眼前,令人過目難忘。現將這段文字摘錄如下:
農歷除夕前夜,即一月廿七日夜十一時四十五分,本市中聯公司行駛上海基隆間之太平輪,在離滬四十餘海里舟山群島附近洋面,突與由基隆載貨來滬之益祥公司建元輪發生互撞,結果兩船間告沉沒。建元輪上七十四名船員只有兩人獲救,太平輪上船員乘客計千餘人,亦只救起卅六人,實為今年繼江亞輪後又一大慘劇。
據太平輪獲救生還乘客追述:太平輪原定廿七日晨啟椗離滬,因臨時有鋼條一批計六百噸須裝載附運,費時甚久,嗣在裝入一百五十噸後,發現載重已逾船身規定之水平線,當時各船員曾要求勿再繼續裝入,但該輪業各主任以此項鋼條運費已全部收訖,故卒堅持裝運四百五十噸後始行啟椗,啟椗時間延至下午四時一刻。
該輪因仍欲於預定時間趕抵基隆,故駛出後開行速度極高,且未依規定航線行駛,而改航近路。據該乘客談:太平輪在夜十一時三刻駛抵舟山群島附近時,海面無霧無風,但究因何故竟與迎面駛來之建元輪互撞,殊覺無法想像。渠憶當時太平輪除速度過高,航線不符外,桅桿上之信號燈亦未燃點。至建元輪之航線似亦未合規定,故兩船互撞時之位置系成直角,太平之船首猛觸建元船尾左舷五分之二部分,而兩船於事前均未拉汽笛。建元被撞後曾燈火通明,船員紛紛躍水向太平求救,船則於十五分鍾內全部下沉。太平因急解救生艇不下,即以繩板救起兩人,迨發覺本身艙內亦已進水,乃又以全速向附近一小島回駛,但此時船身已漸向右傾,偏斜並下沉,至傾斜達四十度左右時,船內馬達聲即告停止。在太平船身尚未進水前,全部乘客已聞聲驚醒,紛紛搶登頂層,吶喊呼救,迨船首逐漸下沉,海面一海里外突發現有一巨型輪船駛過,可能由於喊聲所吸引,該輪曾用強烈之探照燈向太平輪之方向照射,但旋即熄滅,並繼續開駛,並未趕來施救。根據生還乘客事後調查,該輪似系由基隆駛滬之中興輪,因當時航行方向及時間適與中興輪符合。在該輪駛離後,太平傾斜愈甚,未逾半小時,最後終告翻覆,頂層乘客亦合被壓入海中,其中有卅六人因略諳泅泳,乃得攀附木板箱籠,隨波漂流,直至廿八日晨六時半始有澳軍艦一艘因曾於事前接獲呼救電,駛來一一撈救。其餘乘客殆已全部葬身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