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深入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小說是一種「集大成」的文體,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小說創作的核心內容,在初中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小說時准確把握人物形象?如何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我們在探究小說教學分析人物形象時,先從文中具體的人物描寫方法入手,結合小說時代背景,全面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還要深入挖掘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除此之外,圍繞小說人物形象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使小說的人物形象特徵深入人心。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3661687.htm
【關鍵詞】人物形象 人物描寫方法 社會背景 社會意義 學生活動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在小說的定義中突出了塑造人物形象,可見人物形象是小說閱讀教學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小說中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獨特的鮮明的個性,人物的性格在情節的發展中不斷完善,情節影響人物性格的發展,但人物性格也決定著情節的發展。所以在小說教學中,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從而把握好作者的創作意圖。在小說閱讀教學時,我們分析人物形象可從四方面入手:
一、 找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
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描寫手法多種多樣,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作者是通過哪些描寫手法刻畫人物的?
如在教學魯迅小說《孔乙己》時,首先引導同學們從對孔乙己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子,並試抓住關鍵詞語,分析其作用。如:外貌描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揭示了文章主題。)如:神態語言描寫: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特徵。)
除此以外,有些小說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如《最後一課》中對小弗郎士主的刻畫要運用心理描寫,一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小弗朗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愛國主義感情再他幼小心靈中的萌芽滋長,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把小說中的人物放在具體的社會背景中分析
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小說選取了不少名家名篇,還有一些外國小說,這些小說中的故事、人物距離當今學生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想要真正地理解小說中人物形象,就必須還原那段社會歷史,充分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
在學習《范進中舉》時,剛接觸到課文就要為學生補充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否則學生很難理解小說的諷刺性。作者吳敬梓所處的時代,是在清王朝統治的前期,科舉制度是清王朝鞏固統治、籠絡人心的有力工具,許多知識分子墮入它的圈套而追求功名利祿。吳敬梓反對這種考試錄用人才的制度,用諷刺手法寫了《儒林外史》,暴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剝削階級的罪惡。文中范進喜極而瘋的形象,是作者有意鞭撻他的丑惡靈魂,具有極強的諷刺意義。
契訶夫短篇小說《變色龍》中的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拋開他生活的社會背景,學生會覺得這個人可笑而討厭。而了解到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社會新沙皇加強憲兵警察等專政機構,實行殘酷的專制統治,像奧楚蔑洛夫這樣的小官僚,為了生存,不得不用喪失人格和尊嚴來換取生存空間。這時候學生就會深刻感受到,奧楚蔑洛夫雖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鋒芒更多的是指向當時腐朽專制的社會,指向孕育這種奴性人格的土壤。這才是作者塑造這個人物創作小說的目的,才是對這個人物形象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三、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廣泛的社會意義
學生在閱讀小說時,一般只是直觀地對人物形象作表層意義的理解,而忽略了從人物形象中體現出來的本質的東西——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小說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僅代表這一個人,更多的是代表了一類人,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人物形象的性格、情感、愛憎等方面,去領略作家的意圖,體會人物形象中寄寓的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
魯迅《故鄉》中的少年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是一個富有表現力的少年,是我兒時的好夥伴。幾十年後中年閏土變化太大了,兩個人再見面的情景實在出人意料,所以「我」「打了一個寒噤」,知道兩個人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 當年的「豆腐西施」,在「我」的印象里顯然同二十餘年後重新見到的「細腳伶仃的圓規」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小說通過這兩個主要人物的前後巨大變化,更進一步透視了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這兩個人代表了社會中農民階層和小市民階層。
四、圍繞小說中人物形象組織開展多種學生活動
1.寫人物評論。
小說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來凸現主題反映社會現實的,因此,小說人物就成了重要的寫作點,人物評論就成了主要的寫作形式。學了《范進中舉》後,我出了這樣一道寫作題:請你從小說人物范進、胡屠戶、張鄉紳、眾鄰居中任選一個或一群形象來寫人物評論,要求評論有點有據,評價全面。這種通過寫人物評論來學習小說的方法,更能使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更為深刻。
2.續寫。
小說的結尾往往發人深思,我們可以用續寫的方法讓學生發揮想像力,講講主人公接下來的經歷。比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裹緊大衣,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是遇到了將軍的哥哥?又有一起新的狗咬人事件?找赫留金算賬?在動手寫之前要讓學生明確,不論情節怎麼發展,人物性格是穩定不變的,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續寫時一定要圍繞人物性格特徵展開,也加深了學生對人物的理解。
小說是一種「集大成」的文體,如何在閱讀學習中找到提綱挈領的方法?抓住人物形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人物描寫的方法入手,結合小說特定的時代背景,深入挖掘人物廣泛的社會意義,通過以人物形象為主題的各種學生活動,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小說閱讀教學的核心任務。
⑵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題型及解題技巧
唐山市友誼中學 王淑東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積淀的愛憎之情,這是准確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⑶ 如何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
一篇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內活動的具容體環境。其中,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主要的要素。那麼,如何去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呢?這成為語文教學中小說部分最關鍵的一個知識點。 我認為,首先應該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體現呢?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類人的共同性格。
⑷ 分析一本小說的人物形象,應從哪幾個方面
第一,可以從人物自身的語言來分析。語言描寫,指人物對話和獨白。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應是他身份、經歷、思想感情的反映。例如,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中,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刻畫出警官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狡詐多變、趨炎附勢的卑劣形象。
第二,可以從人物自身的行動來分析。行動描寫,指人物的行為、動作。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動作活起來的,人物的行為是受其思想意識支配的,因此,人物的行動反映著人物的思想和內心世界。例如,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寫道:「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這個「摸」的動作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孔乙 己窮困潦倒的境地。
第三,可以從人物的外貌來分析。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或折射出人物的經歷、命運。例如魯迅的《故鄉》中對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就反映了閏土性格和命運的變化,從而揭示出封建思想對人的毒害之深。
第四,可以從情節的發展來分析。所謂情節,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人物性格總是在情節的發展中逐步展現的。例如,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於勒》中,對主人公菲利普夫婦的塑造就是通過情節的展現來完成的。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不同變化,展現了他們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本質,也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以及金錢至上的社會現實。
第五,可以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心理描寫,指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思想活動的描寫。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質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泰格特的小說《窗》中有這樣的描寫:「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什麼偏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麼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呢?」這段心理描寫,把人物極度膨脹的私慾和強烈的佔有欲表現了出來。
以上介紹了分析小說中人物的幾種方法,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要注意綜合運用。
⑸ 如何分析和賞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來,全國各地高考語文試題,小說類文本閱讀受到重視。廣東、寧夏、海南、江蘇和浙江卷都在文學作品閱讀中考查了小說閱讀的,而賞析人物形象又成了小說閱讀的必考題目,因此,熟練掌握一些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巧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寫的方法:①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事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2)各種描寫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②語言描寫:A、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B、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③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④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徵。
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發展的場所。特定的人物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小說環境描寫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有時起渲染氣氛的作用。社會環境主要是渲染時代特徵。另外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也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選小說《烏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就為我們提供了主人公烏米的生活環境,突出了她孤獨無助的處境,暗示了人物的命運。
3、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特徵,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徵。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從人物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准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所選小說《侯銀匠》,雖然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可是小說的主要文字卻是寫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確地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很難全面總結出侯菊的形象特點。
5、從分析小說的主題入手,揣摩作者的評價。
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活動體現出來的,因此通過分析小說的主題,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可以正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文章語言含蓄,內容抽象,考生需認真分析小說的主題,敏銳地認識到作者對「父親」的選擇是肯定的,才能夠正確分析出「父親」的性格特徵,從而准確地分析「母親」的人物形象。
二、高考中人物賞析題設題類型
命題者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根據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三、高考中人物形象賞析題答題思路
1、總體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徵。
2、具體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4、得出全面完整的結論。
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第17題答案:(總體概括)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具體分析,舉例說明)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澮,她覺得羞辱。但她雖不理解父親,在物質方面卻又是支持他的,她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⑹ 如何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套話)
小說中的人物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思想服務的。閱讀時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下列幾方面入手。
1.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
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作品的主題。
肖像描寫(也叫外貌描寫)
它的作用不只在於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徵,而是為了以「形」來傳「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徵。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項帶銀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這是一個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閏土卻變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隻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是一個飽經憂患,受盡勞累、飢寒交迫、麻木遲鈍而又自卑的人了。魯迅先生通過閏土的肖像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性格的巨大變化,從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給人民造成了苦難。
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
人物行動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范進中舉》中寫胡屠戶的貪婪相:……即便包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遞與他道:「方才費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錢來。這六兩多銀子,老爹拿了去」。屠戶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裡揣……這里通過胡屠戶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暴露了這個市儈嗜錢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寫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描寫,它往往和外貌、語言、行動交叉在一起。有時描寫了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同時也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孔乙己買灑時「排出九文大錢」這一動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幫面前炫耀的心理。
2.從側面描寫人物。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如《我的叔叔於勒》關於於勒的敘述和結尾景物描寫,都屬於側面描寫。
3.從細節描寫入手。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服飾、神情變化以及事物、環境的細微處進行具體描寫。分析細節描寫,首先要注意細節的真實性,要經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義,看其是否經過精心選擇,巧妙安排。上面提到的《故鄉》一文的肖像描寫和《范進中舉》中的語言、動作描寫,實際也都是出色的細節描寫。
⑺ 如何分析小說 人物性格
分析小說中人物性格的方法:
一、人物的性格總是通過描寫手段表現出來回的。
二、人答物性格往往是在各種矛盾沖突中逐漸展現出來的。
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動的,因此,分析人物性格,還要聯系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環境。
四、人物性格也通常用抑揚、虛實、對比、襯托等塑造人物的傳統手法揭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