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滸傳林沖、宋江、魯智深、李逵、武松人物形象分析
1、林沖
林沖武藝高強,富有正義感,俠肝義膽,嫉惡如仇,同時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負重、軟弱善良的一面。
林沖的才能和社會地位,使他養成安於現狀、軟弱動搖的思想性格。他不滿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社會現實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我因惡了高太尉」而已,並且自認是「罪囚」。
對李小二,盡管有恩於他,還「恐怕玷辱」。甚至在調他去草料場時,他不但沒有意識到是新的陰謀,反而認為是「好差使」,還想「喚個泥水匠來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這都說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隨遇而安,還有服完刑後與家人團聚的幻想。
然而,他畢竟是一個耿直、磊落、血氣方剛的漢子,是一個「摸不著便殺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養」也有一定的限度。
所以當他得知陸虞候前來追殺時,先是「大驚」,要「叫他骨肉為泥」,既而「大怒」,帶刀「一地裡去尋」。
當他明白火燒草料場的真正原因時,再也無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只有拼個你死我活,才可能絕處逢生。一聲斷喝,表明林沖思想性格終於爆發出質的飛躍。
經過這場血的洗禮,他徹底擺脫了溫良恭儉讓的君子之風,走上反抗的道路。林沖性格的發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道理。
2、宋江
宋江是一個有多重性格的人。首先是疏財仗義、濟弱扶貧、孝親敬友,這是他性格的溫柔敦厚的一面。其次,他孝忠皇帝,講義氣,這是他性格中正統思想的一面。
再次,他明處為大家辦事,暗處結交江湖大盜,這是他性格中虛偽狡詐的一面;最後,他聚眾反國,題詩言志,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
3、魯智深
為民除害,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疾惡如仇: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後,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
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了他扶危濟困、濟人濟貧、疾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慷慨大方,重義疏財:與金家父女沒有任何關系,但當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後,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家父女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銀子覺得不夠時,便向旁邊的李忠求助銀兩。
當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到後來不慎失手打死鄭屠,他也是隨機應變,遇險不驚:「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這些都表現了魯達的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4、武松
急俠好義,剛猛不屈,敢作敢當,嫉惡如仇、正義、勇敢,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對宋江),不向惡勢力低頭,一身虎膽,武藝高超,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他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是一個俠義之士,崇尚的是忠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他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生活嚴謹,作風正派。不貪財、不好色。體諒貧困群眾之苦。反對宋江「招安」。
5、李逵
愛憎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慷慨大方,重義疏財,率直粗獷,有勇無謀,膽大心細 。
可以說,李逵行事幾乎全憑「快活」二字,少理性,無算計,率性而為,粗魯豪放。他天真、單純、毫無心計,有時也想把事情做得聰明些,結果往往更糟,顯得相當滑稽可愛,完全是一條莽漢。
李逵是《水滸傳》成書之前便已在文學作品中多次以主角身份出現的人物,但《水滸傳》對其進行了很明顯的加工塑造,使他成為一個心粗膽大、率直忠誠,同時又魯莽好戰的性格鮮明的角色。
B. 分析《水滸傳》中武松人物形象(1000字左右)
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猙獰,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枯樹皮」。武松是一個好打抱不平,嫉惡如仇,敢作敢為,知恩圖報,快意恩仇的人,並且武松不是一個莽撞的人,具有一定的謀略與智慧,《水滸傳》對武松的塑造是相當成功的,武松可以稱得上英雄二字。
C. 水滸傳武松性格特點50字左右
性格特點:勇而有謀、愛憎分明、敢作敢為、崇尚忠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猙獰,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枯樹皮」。
武松因先前在家鄉打死一個人,怕吃官司,遠離家鄉,投奔滄州,躲在柴進府中避禍,一住就是一年有餘時間。
武松離家兩年,時刻掛念胞兄。宋江因在家殺死閻婆惜, 出逃前往柴進府,在柴進府遇見了武松,那時候,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憤怒要打宋江,柴進道出宋江姓名後,武松大驚,納頭便拜。
第二天,武松說得知當時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沒有死去。就辭別柴進、宋江,趕奔清河縣尋兄。宋江不舍,與武松結義為兄弟。
武松在征討方臘的戰斗時,武松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 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善終。
D. 分析武松人物性格(80字)
武松任務性格:急俠好義,剛猛不屈,敢作敢當,嫉惡如仇、正義、勇敢,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對宋江),不向惡勢力低頭,一身虎膽,武藝高超,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他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是一個俠義之士,崇尚的是忠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他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生活嚴謹,作風正派。不貪財、不好色。體諒貧困群眾之苦。反對宋江「招安」。
武松,1055-1126年,出生於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曾在杭州賣藝。後任杭州知府高權手下都頭,因功升提轄。高權被罷後,武松被趕出衙門。繼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將其捅刺。後被捕,死於獄中。此武松正是我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武松的原型。
杭州百姓將其葬於西泠橋畔,題碑「宋義士武松之墓」(杭州武松墓)。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場,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
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猙獰,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枯樹皮」。
武松因先前在家鄉打死一個人,怕吃官司,遠離家鄉,投奔滄州,躲在柴進府中避禍,一住就是一年有餘時間。
武松離家兩年,時刻掛念胞兄。宋江因在家殺死閻婆惜,出逃前往柴進府,在柴進府遇見了武松,那時候,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憤怒要打宋江,柴進道出宋江姓名後,武松大驚,納頭便拜。
第二天,武松說得知當時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沒有死去。就辭別柴進、宋江,趕奔清河縣尋兄。宋江不舍,與武松結義為兄弟。
E. 武松的人物形象分析
景陽岡打虎,武松這一英雄形象立時光彩起來,轉眼成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陽岡打虎一節也將前文武松外形描寫所作的鋪墊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其間體現了武松剛勇豪爽,毫無畏懼的英雄氣概。
先是在「三碗不過岡」酒家的豪飲。這番描寫超出了讀者的想像,也是作者的神來之筆。既然三碗不過岡,武松非凡人,飲個五七六碗也不過如此,但作者偏偏讓武松飲了十八碗,非但沒有想像中的爛醉如泥,而且還在酒家的再三勸阻下走上岡去,非但走上岡去,還在酣醉中打死了一條傷人無數的猛虎,怪哉,神也。假若武松沒有那十八碗酒墊底,還有景陽岡打虎這一番英雄壯舉嗎?「酒壯英雄膽」、「以酒論英雄」,換作常人,不用說十八碗酒,就是十八碗水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作者藉助於酒這一簡單的而又帶有神秘色彩[3]的介質,將武松超乎常人的神勇合情合理地描繪出來,其中的一些細節描寫,將人物的個性纖細的表現出來:
一是武松見店家不給篩酒,以為自己賴酒喝,索性拿出銀子喝個痛快,表現了人物坦白直爽的個性。
二是店家一再說明「三碗不過岡」,而武松偏偏不信邪,非要喝個痛快,且要證明給店家看看,我武松到底喝多少碗還能過岡。表現了人物不拘一格,爭強好勝的個性。
三是店家勸武松結伴過岡,以免被虎所傷,武松不聽勸阻,執意過岡,這時醉中的武松粗中有細,敏銳地覺察到店家有謀財害命之意,這雖毀了店家的一番好意,但卻說明武松精細的一面,同時這一情節進一步描寫了武松爭強好勝的個性。為下文武松遇虎、打虎作下了合理的鋪墊。
四是在看到真正的官府榜文之後,武松雖有懼意,但怕人恥笑,即使為大蟲所傷,也不能反轉回去,將武松顧及顏面甚於生命的個性坦露無疑,也體現了當時的豪俠盛行的社會風氣。
五是在結果一條老虎的性命後,武松自覺體力不支,難以應付再出現的老虎,果決下山,表現了武松雖直爽豪俠,但卻頗識時務,不粗莽行事的個性。
景陽崗一役,武松由一個混跡市井的「小民」而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英雄,立刻光彩照人起來,並因此謀了個差事,為人物性格的進一步展開奠定了基礎。
F. 《水滸傳》武松人物分析
武松,綽號「行者」,因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東清河縣人,
武松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一次醉酒後,在陽谷縣景陽崗赤手空拳打死一隻猛虎,因此被陽谷縣令任命為都頭。武松兄長武大郎是一個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後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姦情敗露後,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因此獲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進行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發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龍山後成為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後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
(以下不在七十回本中)在征討方臘的戰斗中,武松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善終(一說金兵入侵時戰死)。
文化影響
在後代傳說中,武松一直被認為體現了中國人心目中英雄「快意恩仇」的形象。但是,近代也有人,特別是女權主義者認為,武松不分青紅皂白的殺戮行為,以及其對婦女生命的藐視,並不值得提倡。
贊詩
直裰冷披黑霧
戒箍光射秋霜
額前剪發拂眉長
腦後護頭齊項
頂骨數珠燦白
雜絨條結微黃
鋼刀兩口迸寒光
行者武松形像
■人物分析:
●武松:義烈典型,宋江內心潛意識快意殲仇的表徵。
G. 水滸傳讀書筆記,結合情景分析武松的人物形象400字以上。
武松評價與分析:
對武松來說,最光彩的事不是打虎,而是做都頭。武松不是混人,但是功名心很強,善於為自己打小算盤。在陽谷知縣抬舉他時,腦袋轉得快,武松那一瞬間想:當初宋江不也是在縣里嗎。都頭也威風十足,個人事務有士兵服侍。官場最鍛煉人,武松和知縣關系很好。為哥哥報仇一事的處理,看出他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運籌的才能,分寸把握拿捏得很好,也就是說他在很用心地做那個官。當時他很冷靜,從證據的收集,到直接手刃兩名主犯,武松既不連累證人,也不給鄰居留下一個殺人狂的印象,也給自己留一條做好人的後路,這時候道德對其的約束力還很緊。機警而細致,就是武松與李逵相比的可塑之處。
可惜,後路是沒有的,後面的武松就急轉直下了。離開了官場,直至上樑山,他成為一個純粹的綠林好漢。但都頭生活影響他一生,梁山的武松不在有故事了,因為他能力有限,在首領的安排下,他循規蹈矩,上陣刺殺。就是在宋江堅持讓位盧俊義時,武松站出來說話,一方面是「見吳用以目示人」,另一方面也是對宋江過於信任所至,而非驍勇之態。《水滸》結束時,對武松有這樣的交代: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閑道人,十分好了。」武松這樣的選擇,與梁山的喪失、眾兄弟兵損將折的結局在其心中造成的悲涼。
血濺鴛鴦樓,使武松成了一個濫殺無辜的人。在飛雲浦橋頭,「武松立於橋上,尋思了半晌,躊躇起來,怨恨沖天」,後路在哪裡?自己向何處去?那一瞬間,武松是可憐的悲傷的,他沒有依靠,只有一雙拳頭,一把刀。要知道,初出茅廬的武松並不是這樣,沒有打死人就把自己嚇得流浪,第一次下殺手,打死的是景陽崗大蟲。至於殺西門慶潘金蓮,那是他們罪有應得,如果武松不先殺再報,西門慶就可能用金錢來平息,這也反映出武松對世事的洞察。到達孟州見到施恩之前,在孫二娘酒店,張青勸他「不若就這里把兩個公人做翻」,去二龍山落草,省得「去牢營中受苦」,武松不應,一者並非視人如草芥,二者他還要做個好人,再次體現出道德的約束。就是醉打蔣門神,武松也沒有殺心,停留在懲罰上,將跋扈的蔣娘子和酒保丟在酒缸里,說明他還是個寬容之人。應該能看出,施耐庵在武松身上,也強調一個「逼」字,還是丑惡的社會在逼迫武松,讓他好人做不得,他不得不殺人,當武松只有殺人這一條路可走時,殺人的標准也就不再象以前那麼精確,而是模糊了,道德的約束也就隨之瓦解了。
鴛鴦樓事件後,在武松身上再也找不到一絲溫情,他不再尋求做一個社會道德認可的好人。
H. 水滸傳武松的性格特點和人物故事
性格:急俠好義、剛猛不屈、敢作敢當(在張都監府殺人後留名「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惡如仇、正義、勇敢(對蔣門神)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對宋江,對施恩),不向惡勢力低頭(怒殺西門慶)。
敢作敢當(陽谷私設公堂審王婆,張都監府)是武松這個人的最大的人格特點殺人留名武松的主要性格特點是:(一身虎膽,武藝高超,疾惡如仇,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主要事跡:血濺鴛鴦樓;刀劈飛天蜈蚣擊殺耶律得重;斬殺貝應夔、方貌征田虎。
(8)水滸傳小說武松人物形象分析擴展閱讀:
結拜宋江
武松因先前在家鄉打死一個人,怕吃官司,遠離家鄉,投奔滄州,躲在柴進府中避禍,一住就是一年有餘時間。
武松離家兩年,時刻掛念胞兄。宋江因在家殺死閻婆惜, 出逃前往柴進府,在柴進府遇見了武松,那時候,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憤怒要打宋江,柴進道出宋江姓名後,武松大驚,納頭便拜。
第二天,武松說得知當時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沒有死去。就辭別柴進、宋江,趕奔清河縣尋兄。宋江不舍,與武松結義為兄弟。
打虎遇兄
回清河縣的路上,見酒家「三碗不過岡」,連喝十八碗酒,在景陽岡乘醉打死猛
虎。下山時巧遇獵戶,一同來到陽谷縣縣衙,將賞銀全贈與了眾位獵戶。知縣愛其忠厚仁德,任命他為都頭。後巧遇兄長武大郎,原來武大娶妻潘金蓮,多有浪盪子弟來家騷擾,因此遷到了陽谷縣。
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姦情敗露後,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
殺人後,武松到陽谷縣縣衙自首,由於案情重大,武松被押到東平府審判,東平府府尹陳文昭憐惜武松是個有義的漢子,便把案卷改得輕了,判了個刺配孟州,便了。
血濺鴛鴦樓
去孟州的途中,武松路過十字坡酒店,識破了母夜叉孫二娘的蒙汗葯酒,並與其大打出手。危急時刻菜園子張青趕到,解勸了二人,夫妻與武松也交了朋友 。
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酒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以及張團練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大鬧飛雲浦 ,血濺鴛鴦樓,並書「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落草二龍山
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發修行的「行者」。張青、孫二娘夫婦讓武松去投二龍山。之後,夜走蜈蚣嶺,在墳庵殺死惡道飛天蜈蚣王道人。
在路上因誤會打倒了孔亮,喝醉了酒睡倒河邊被孔亮捉到了莊子里拷打,卻幸得當時在孔家莊的宋江消除誤會,宋江與武松離開孔家莊後,宋江要去清風山,武松還要去二龍山,二人分別武松投奔二龍山。後成為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後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
大聚義
攻打大名府時,武松扮成行腳僧到城內作內應。盧俊義上山後,武松是堅決讓宋江坐第一把交椅頭領之一。 攻打東昌府時,武松魯智深詐敗張清,張清中計被生擒。大聚義時,武松排位梁山十四,星號天傷星,職務為步軍頭領。
南征北戰
梁山全伙受招安後, 武松參與了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
征遼與兀顏光的決戰中,武松攻破太陽陣,一刀砍斷耶律得重的馬頭,將其擊殺。
征田虎中,武松一刀砍死沈安。
與喬道清的戰斗中,武松被生擒,寧死不跪,後來金鼎、黃鉞投降,武松得救。[23]
攻打方臘的蘇州時,武松砍死三大王方貌。
攻打杭州時,武松見魯智深單挑鄧元覺分不出勝負,上陣支援,鄧元覺見對方兩個打自己一個就回去了。在追趕鄧元覺時,武松又一刀砍死杭州24將之一的貝應夔。
人物結局
武松在征討方臘的戰斗時,武松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善終。
I. 讀《水滸傳》分析武松人物形象 1000字左右
主要性格特點:愛憎分明、敢作敢為。人物一出場的描寫,武松顯得並不光彩,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毆而躲避於柴進府上的。但在府中又因性情暴烈而不受歡迎,即使如柴進那樣廣納天下豪傑的仗義之人也開始對武松怠慢起來。這從武松在柴進府上後期的待遇可見一斑。此時很難從武松身上看到豪俠之氣的。景陽岡打虎,武松這一英雄形象立時光彩起來,轉眼成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陽岡打虎一節也將前文武松外形描寫所作的鋪墊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其間體現了武松剛勇豪爽,毫無畏懼的英雄氣概。生活化人物武松
張恨水評武松說:「有超人之志,無過人之才;有過人之才,無驚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無其才而不足以展其志,無其事又不足以應其才之用也。若武松者,則於此三點,庶幾乎無遺憾矣,」「天下有些等人,不僅在家能為孝子,在國能為良民,使讀書必為真儒,使學佛必為高僧,使作官必為純吏」。①張恨水的觀點代表絕大部分人對武松的看法,他們幾乎把形體武松看成了傳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我們認為,從作者對武松的傾情刻畫來看,武松其實被作者刻畫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應該說,武松深受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在於作者對武松的生活化描寫,生活化描寫實質上是一種現實主義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其自身的行動來展示自己的性格,作者在《水滸傳》中多次運用生活化描寫手法,武松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
作為一個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優點也有缺點,作者在刻畫這一人物時,緊緊抓住了他的優缺點的彼此消漲過程,讓人們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認識武松。武松赤手空拳景陽岡打虎,為他贏得了深廣的聲譽,也為他贏得了都頭的職位,在他送稅銀出差時,武大郎被西門慶與潘金蓮毒死,在去縣衙告狀不準的情況下,借謝鄰請酒取得真實口供,手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然後到官府自首,被斷配孟州。這段時期的武松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偶爾還有那麼一點兒虛榮,但他的英武剛強卻永遠刻在讀者的腦海里。在孟州,武松幫對他有恩的施恩奪回了被蔣門神霸佔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蔣門神,蔣門神的後台張都監、張團練設計將他當賊捉了。這時的武松雖然也很勇猛,但畢竟有些媚骨,不分青紅皂白的知恩圖報讓人感覺武松似乎分不清是非。但血的教訓讓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驚心動魄的反抗行為,他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殺了蔣、張等十幾口,蘸血在牆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讓武松認清了現實的社會,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龍山,後歸梁山泊,投身武裝反抗的行列。武松被動或主動地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變了自己,作者抓住了這一點,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明形象。在反抗官府圍剿和攻城奪府的戰斗中,武松勇敢堅定,是義軍的主要將領之一。他反招安,指責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後來他在征方臘時被包道乙砍右臂,他不受封誥,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盡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終究從殘酷的現實中,從迷失的自我中醒悟過來,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點,漸漸地走向成熟。這要歸功於作者對武松的生活化描寫。我個人認為,武松是《水滸傳》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人物,因為這是一個生活味十足的人物。我想,只有有生活氣息的人物才能永遠活在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