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羅亭小說人物分析

羅亭小說人物分析

發布時間:2021-03-19 18:32:41

1. 誰知道屠格涅夫小說《羅亭》中羅亭的人物形象分析

羅亭身上集中了40年代俄國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優點和缺點,是這些人的一個典型。
他受過良好教育,接受了當時哲學思想中最主要思潮的影響,有很高的美學修養;他信仰科學,關心重大社會問題,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標並有為理想而奮斗的決心;他熱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眾,能感染人、吸引人。但是他徒有過人的天賦和才智,卻不會正確將其運用、付諸斗爭實踐,成為「語言的巨人和行動的侏儒」。羅亭式人物的不幸在於脫離人民,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因而註定一事無成。屠格涅夫所塑造的羅亭這個人物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作家將自己同時代許多進步知識分子如巴枯寧、赫爾岑、格拉諾夫斯基等等的性格特徵都融合到了他的身上。就是羅亭所參加的波科爾斯基小組,也是以30年代莫斯科的文學哲學團體斯坦凱維奇小組為原型的。所以高爾基曾說「羅亭
既是巴枯寧、又是赫爾岑,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屠格涅夫本人」。由於取自現實內部的形象經過作家之手而成為典型,羅亭這個人物才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成為俄國文學史上繼奧涅金、畢巧林以後又一個光彩照人的多餘人形象。

2. 小說紅高粱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趕跑劫匪的轎夫余占熬所吸引。三天後新娘回門,與余占熬在紅高粱地里激情相愛。新婚丈夫被人殺死,新娘勇敢的主持了釀酒廠,再趕走其他土匪之後,余占熬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噴香的好酒。9年後,日軍強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並將羅漢大爺剝皮示眾。余占熬帶領鄉人報復日軍,鄉人們全死了。痴呆的余占熬,站在女店主的屍體旁,放聲高歌……

【電影評價】

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透過影片《紅高粱》還不難看出,它在人的生存狀態、人的本性上作了文章,探討人生哲理。《紅高粱》從本質上說是揭示了一個全世界人們都在關注的問題:文明發展了,人的尊嚴該如何保持,人的活力該如何張揚?人性如何不因科學的昌明發達而喪失?該片導演張藝謀曾聲明,他拍《紅高粱》就是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就是要張揚人性。在電影中,還往往運用一種具像來象徵,暗示或者喻意環境與人的關系。環境與人相應和時,可以張揚人性;環境與人矛盾,則會壓抑,破壞,甚至毀滅人性。電影《紅高粱》中的高粱地,酒坊均與男女主人公的人性相應和,因此它起到了強化,張揚人性的作用。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個天地變成紅色,來顯示人物壯烈的心理真實,也是《紅高粱》的藝術之筆,它給觀眾留下了一種神奇及激動之處。這要比小說中的一帶而過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現。提到這些,又不難想像,片中的「顛轎」一場戲,在那崎嶇的道路上,滾滾的黃塵,轎夫那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釀酒作坊裡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過煙氣,來回走動的人而營造出來的熱氣騰騰的氣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風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拔地而起……這些熱烈鮮明的氛圍,表現的多麼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無處不和電影強調形象直觀沖擊力有關系。這些場面最能體現淳樸的民俗和傳奇的色彩以及片中人物的心境,由於編導者的刻意渲染,使作品在總體上透出了一種強悍的,狂野的,生機勃勃的氣質,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生命意識。

3. 如何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套話)

小說中的人物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思想服務的。閱讀時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下列幾方面入手。
1.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
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作品的主題。
肖像描寫(也叫外貌描寫)
它的作用不只在於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徵,而是為了以「形」來傳「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徵。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項帶銀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這是一個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閏土卻變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隻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是一個飽經憂患,受盡勞累、飢寒交迫、麻木遲鈍而又自卑的人了。魯迅先生通過閏土的肖像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性格的巨大變化,從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給人民造成了苦難。
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
人物行動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范進中舉》中寫胡屠戶的貪婪相:……即便包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遞與他道:「方才費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錢來。這六兩多銀子,老爹拿了去」。屠戶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裡揣……這里通過胡屠戶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暴露了這個市儈嗜錢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寫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描寫,它往往和外貌、語言、行動交叉在一起。有時描寫了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同時也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孔乙己買灑時「排出九文大錢」這一動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幫面前炫耀的心理。
2.從側面描寫人物。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如《我的叔叔於勒》關於於勒的敘述和結尾景物描寫,都屬於側面描寫。
3.從細節描寫入手。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服飾、神情變化以及事物、環境的細微處進行具體描寫。分析細節描寫,首先要注意細節的真實性,要經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義,看其是否經過精心選擇,巧妙安排。上面提到的《故鄉》一文的肖像描寫和《范進中舉》中的語言、動作描寫,實際也都是出色的細節描寫。

4. 《羅亭》主要講了什麼

《羅亭》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寫於1855年。

主人公羅亭是19世紀30~40年代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典型,他才華過人、能言善辯,熱愛真理的火焰從未熄滅,還能點燃別人心裡的這種火焰,因而贏得了對生活懷著美好嚮往的純潔少女娜達麗亞的愛情,當這個堅強的姑娘決心違抗地主母親之命,拋棄一切和他一同私奔時,他又膽小怕事,顧慮重重,終至退縮,釀成悲劇。

作品通過這個「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的一生經歷,深刻反映了俄國30~40年代貴族革命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成功地塑造了「多餘的人」羅亭的典型形象。

5. 這也是一個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6. 羅亭的人物形象

羅亭天資聰穎,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他熱情洋溢地宣傳真理和理想,征服了許多人的心,也因此贏得了娜塔利婭的愛慕,兩人真心相愛了。然而羅亭既無錢財又無地位,達里婭·米哈伊洛芙娜不許女兒與他來往。這時,娜塔利婭告訴羅亭,她寧可拋棄親人和家庭也要跟他遠走高飛。然而意志軟弱的羅亭竟然選擇退出。兩年之後,娜塔利婭嫁給了一直愛她的沃倫采夫。羅亭最終孤身一人。
----------------------------------謝謝採納有問題請繼續追問啊

7. 評價小說中的3個經典的人物形象

小說<<泡沫之夏>>
三個主角:尹夏沫 歐辰 洛熙
尹夏沫:是個孤兒,後被尹氏夫婦收養.孤傲,但其實內是外表看似容堅強,內心卻是脆弱無比的女孩.因為父母遭遇車禍離世,不得不擔當起整個家的擔子.與兩個男主角的愛情故事.
歐辰:富有的少爺,很愛尹夏沫.但因為夏沫的一次惡言相對,遭遇車禍,失去記憶.後來再遇上夏沫,發生了撲朔迷離的愛情故事.
洛熙:與夏沫一樣,是個孤兒,有過被媽媽在游樂園拋棄的陰影.從此不易相信他人,唯恐再次被傷害.後遇上尹夏沫後發生的一段愛情故事.

8. 《羅亭》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麼

《羅亭》的主人公羅亭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多餘人」行列中的新典型,是40年代先進貴族知識分子的代表。他頭腦清晰、熱愛真理,喚醒了17歲的少女娜塔麗亞對真理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羅亭不了解俄國和人民,他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當被他喚醒的娜塔麗亞准備拋棄家庭,隨著他去追求崇高的事業的時候,他卻動搖、退縮了。他不僅在愛情上表現軟弱,在他致力的農業改革、通航計劃、教育事業中,也都遭到了失敗。但羅亭始終不與周圍環境妥協。小說通過羅亭型人物的命運,肯定了他們在40年代的進步作用,並譴責了使他們痛苦的貴族上流社會。

9. 小說德伯家的苔絲裡面主要人物及人物形象分析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創作的代表作之一,一百多年過去了,女主人公苔絲也早已樹立在世界文學畫廊之中,這不僅僅因為人們對傳統美德有所超越,更因為作品主人公所擁有的人性與靈魂深處的巨大魄力使之成為最動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哈代以小說女主人公苔絲的悲慘命運替西方悲劇作了一個形象的闡釋:苔絲本是一位純潔美麗又非常勤勞的農村姑娘,她嚮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時時遭到偽和惡的打擊。苔絲的悲劇始於為了全家人生計去遠親家打工,卻因年幼無知而被亞雷騙去了處女的貞操,成了一個「墮落」的女人,受到社會輿論的非議,把她看成不貞潔的罪人;苔絲後來與青年克萊相愛,又因為新婚之夜坦誠有污點的過去而被丈夫遺棄,而與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於高度的家庭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精神,苔絲為換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違願淪為亞雷的情婦;最後因為丈夫的回心轉意使得絕望的苔絲憤而舉起了復仇的利刃,終於成了一個殺人犯,最後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導致「象游絲一樣敏感,象雪一樣潔白」的苔絲最後終被完全毀滅。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於無情命運所精心謀劃和設計,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過命運的巨網毫無憐憫地將人倫道德意義上的好人、善良人籠罩於進退維谷的苦難陷阱。
《德伯家的苔絲》里的女主人公苔絲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現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絲是美的象徵和愛的化身,代表著威塞克斯人的一切優秀的方面:美麗、純潔、善良、質朴、仁愛和容忍。她敢於自我犧牲,勇於自我反抗和對生活抱有美好的願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對人的愛和信任,女性的溫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體。她有美麗的女人氣質,堅強的意志和熱烈的感情,同時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實和自然純朴。她沒有藉助婚姻來實現追求虛榮的願望,而是立足於自尊去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亞雷"德伯那兒尋求幫助的時候,她的目的是想通過自己的工作來解決家庭的困難。她一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就堅決離開了亞雷"德伯。苔絲的靈魂是純潔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資產階級的道德面前,她卻被看成傷風敗俗的典型,奉為警戒淫盪的榜樣,是侵犯了清白領域的「罪惡化身」。哈代的觀點和社會偏見尖銳對立,他通過苔絲這個形象對當時虛偽的道德標准嚴加抨擊。哈代堅持道德的純潔在於心靈的純潔,不在於一時的過錯,因此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社會則堅持傳統的習俗,認為一時的過錯就是不可挽救的墮落,苔絲是一個犯了姦淫罪的罪人。哈代認為世界上沒有完人。人的完美體現在對人生的理解、對生活的熱愛、感情的豐富和忠實的愛情之中,只有從這樣的完美中才能產生出純潔來。哈代嚴厲批評了克萊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指出它已經成為人們精神上的枷鎖。然而正是這種民族風俗習慣結晶的倫理道德,它具有神聖的性質,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認作永遠正當的東西。苔絲就是這種世俗謬見的犧牲品。哈代通過苔絲的悲慘遭遇無情結揭示出這種倫理道德的偽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殘酷內容暴露出來。
那麼,苔絲的悲劇是社會悲劇?是命運悲劇?還是性格悲劇?抑或是三種之外的什麼?我下面作以簡要剖析與闡釋:
毫無疑問,苔絲的悲劇首先是社會悲劇。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是以其故鄉威塞克斯為背景的。19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侵入農村,哈代的故鄉也遭到強大的沖擊,其宗法社會迅速解體,個體農民在經濟上陷入失業、貧困的悲慘境地。面對工業文明帶來的後果,哈代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著者,心靈受到強烈沖擊,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戀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業文明對人們和諧生存狀態的摧毀。哈代鄉土小說的社會悲劇意識立足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工業文明與宗法文明的沖突為切入點,採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點的客觀描述筆法,深入地表現人們的生存困境。《苔絲》中,哈代對當時工業文明對鄉村的沖擊進行了全景式描繪,然後以苔絲家作為個體農民的縮影,深入展現人們在物質困境中的痛苦掙扎。社會悲劇是人同社會環境的沖突造成的。苔絲生活在英國資本主義侵襲到農村並毒化社會氣氛的維多利亞時代。這位弱女子,盡管聰明美麗,勤勞善良,但家貧如洗、經濟拮據,負擔沉重,她處於低下的社會地位,作為一個勞動者、一個無權無錢的農業工人,自然會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壓迫和凌辱,這些壓迫和凌辱有經濟的、權勢的、肉體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傳統觀念的。她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同時,亞雷和克雷代表了把苔絲推向深淵的兩種不同的客觀社會勢力,他們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絲的社會悲劇。
苔絲生活的時代是19世紀80年代。此時,英國資本主義不僅在都市長足發展,資本主義大規模的經營方式在農村也開始萌芽(作品裡所描寫的克里克老闆的大牛奶廠、富農葛露卑農場就是這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寫照),隨著資本主義的侵入,家長制統治下的英國農村一步步趨向崩潰,造成個體農民的破產,走向貧困。苔絲作為一個貧苦農民的女兒,而後又作為一個僱傭勞動者,其命運必然是悲慘的。因此,苔絲的悲劇是時代、社會悲劇。
苔絲悲劇的第二個原因,也是其悲劇的直接原因,即她是暴力、惡勢力及維護它們的法律、國家機器的受害者。這種暴力、惡勢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亞雷·德伯。
苔絲在綠草如茵、風景如畫的鄉野里長大,盡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時代的苔絲內心是明朗、歡快的。她熱愛生活、敢於面對一切困難,為了維持家庭,不惜犧牲自己。第一次去德伯家認親,是她極不願意的,可家裡唯一幫助父親維持生計的老馬一死,弟妹一大群,父親又時常洶酒,生活實在艱難,為了一家人的生活,這個從未出過門的姑娘,帶著膽怯和羞愧的心情,終於去德伯家作幫工。
亞雷的父親是個有錢的商人,而後冠以貴族德伯的姓氏。這個闊少憑借父親的金錢、權勢在鄉野稱霸,為非作歹。他第一次見到苔絲,荒淫好色的嘴臉就暴露無遺。由於苔絲年幼無知,缺乏經驗,而周圍的環境又是那樣黑暗,沒有一個人幫助,沒有一個人保護,因此,他趁人之危,設下圈套,蹂躪、玷污了苔絲,毀壞了苔絲少女的貞潔和一生的幸福。盡管後來他在老克萊牧師的幫助下一度改邪歸正,自己也作了牧師並打算變賣家產到非洲去傳教,然而幾十年的惡習並未根除。當他再度碰見苔絲以後,邪念再生,幾年的教誨前功盡棄,倒是苔絲看透了這個身著道袍的牧師的靈魂:「象你這種人本來都是拿我這樣人開心作樂的,只顧自己樂個夠,至於我怎麼受罪你就管不著啦;你作完了樂,開夠了心,就又說你悟了道了,預備死後再到天堂上去享樂;天下的便宜都叫你佔了去了。」苔絲一針見血地揭穿了亞雷皈依宗教的虛偽,亞雷行為的本身也表明作者對宗教力量的懷疑。此後,亞雷又百般來糾纏、脅逼苔絲,他罵她是傻老婆,欺騙苔絲說她丈夫再也不會回來了,並威脅說:「你記住了,我的夫人,你從前沒逃出我的手心去,你這回還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但是,苔絲寧可繼續留在棱窟槐富農葛露卑的農場里忍受殘酷的剝削和壓榨,承受超負荷的重體力勞動,也不願意屈服於亞雷,並接受他的幫助。然而父親病死,母親身體不好,弟妹失學,房子租賃到期,一家人被攆出村子無處安身,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絲不得不忍辱含垢,接受了亞雷的幫助,作了他的情婦。從此,徹底斷送了她終生的幸福。苔絲一生都是強權和暴力的受害者。亞雷之所以敢稱霸四野,為非作歹,為所欲為,不僅因為他有錢、有勢,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資產階級國家機器、法律的保護。社會和法律都認為侮辱和迫害苔絲的人是正當的,而受迫害的苔絲則是有罪的。苔絲一生都必得逆來順受,忍受含垢,不能自衛,而當她有生以來第一次起來自衛的時候,「『典型』明證了,埃斯庫羅斯所說的那個眾神主宰對於苔絲的戲弄也完結了。」苔絲成了資產階級國家祭壇上的祭品。苔絲的悲慘遭遇,社會對苔絲的不公正,表明了資產階級法律的不仁道和虛偽。
傳統倫理道德對苔絲精神上的摧殘,是苔絲悲劇的又一主要原因。如果說以亞雷為代表的惡勢力及其強大的後盾——國家機器、法律對苔絲的迫害是一種無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殘害。
苔絲受到亞雷的玷污、凌辱後,內心的自尊使她不願屈居亞雷身邊,作他的情婦,成為他享樂的工具。毅然決然離開亞雷,回到父母身邊。然而世俗的輿論、傳統的道德,象一支支利箭一樣向她射來。為了躲避輿論,也為了躲避人類,她不出家門,只有等天黑以後,她才跑到樹林裡面,只有在最孤獨的時候,「她才好象最不孤獨」,才能體驗到一種心靈上的自由。苔絲是一個勇敢的女性,她勇敢地接受了一個不貞潔女人的地位,為了她的忍氣吞聲地活著。孩子死後,為了躲避輿論和忘掉不幸的往事,同時,她體內「沒有消耗的青春」,「尋找快樂的本能」,對未來的憧憬,都促使她第二次離開故鄉,受雇於克里克老闆的牛奶廠,當了擠奶工。就是在這里,她認識了克萊,度過了她一生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克萊是與亞雷完全不同的人。他是個有開明思想的知識分子,他不象他的兩個哥哥那麼庸俗。他雖然出身牧師家庭,卻不願意當牧師「為上帝服務」,更願意從事實業——務農,克萊鄙視階級偏見和等級觀念,厭棄都市繁華生活,自願到鄉間務農。他不怕吃苦,和農工一樣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力圖掌握各種門類的農業技術,以便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個大農場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和天真無邪的農家少女朝夕相處,使他更感到鄉村生活的純朴,也更嚮往著自然,純朴、清新的生活,為此,他不願意娶有錢人家的小姐,而要娶農家姑娘為妻。這些都表明克萊思想上進步、開明的一面。在對待女性和戀愛問題上,他和亞雷也大相徑庭。他對女性溫文爾雅,對戀愛問題嚴肅認真,認為如果要愛,就要認真,就要負責任。這也顯示他精神上高尚的一面。正是由於克萊身上這些閃光之處和他對苔絲鍥而不舍的追求,使苔絲在經歷了一個時期情與理的內心沖突後,改變初衷,答應了他的求婚,狂熱地愛上了他。然而,他們的愛情一開始就孕育著悲劇因素。克萊愛苔絲,不象苔絲愛他那樣無私和真誠,無論他「變成什麼樣子」,「栽了多少跟頭」,「都要一樣地愛」。「他愛的是真火少,虛火多」,更趨於理性和「輕靈」。因此,在他眼裡,苔絲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兒」,純潔的象徵,完美無暇的傑作,「天地間沒有什麼象苔絲那樣純正,那樣甜美,那樣貞潔了。」然而,一旦苔絲誠實地向他坦白了自己過去所受凌辱,那麼克萊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愚弄,「非常殘酷」的愚弄,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給改變了。」他不能接受現實,不止一次地對苔絲說:「我原來愛的那個女人不是你!是另一個模樣兒跟你一樣的女人」。這種從理性、從觀念出發的愛,不僅扼殺了他心中真實的感情,也斷送了苔絲一生的幸福。當然,這只是造成克萊和苔絲愛情悲劇的一方面因素,他們的愛情悲劇另一重要原因是克萊心理深層那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作祟的結果。他自己也有過放盪行為,並得到苔絲的原諒,但是卻不肯原諒、饒恕原本無辜的苔絲;他也反抗過傳統觀念、階級偏見,但是卻不徹底,靈魂深處仍舊深深地烙有本階級的印記;他卑視出身,瞧不起大戶人家,但從傳統出發,仍舊認為「身份不一樣,道德觀念也不一樣。」他說:「我不願娶有身份、有財產、通達世務的女人,我把那一切野心一概放棄了,那我就不但可以得到一個天然美麗的女人,也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純潔的女人了……」正道出了她的心曲,他正是從傳統貞操觀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潔」與否。克萊對苔絲不僅沒有絲毫同情,甚至「不能優容苔絲」,他視而不見苔絲對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無情地拋棄了她,置苔絲於痛苦絕望之中,而且永遠撲滅了愛情在她心中重新喚起的希望。如果說是亞雷·德伯毀壞了苔絲的肉體,那麼安璣·克萊帶給她的則是精神上的毀滅打擊。貞潔的喪失帶給苔絲深深的痛苦,但還未能泯滅她求生的慾望和對未來的希望,而被情人的遺棄,愛情的挫折,則摧毀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萬念俱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如果說苔絲第一次受到亞雷的欺騙和凌辱是由於她年幼無知,貧窮無依,那麼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亞雷身邊,則是克萊的冷酷無情使然,從而也就更加深了苔絲的不幸。
克萊拋棄苔絲後,遠涉異國來到巴西,飽受生活磨難之後,才真正了解人生,才認識到自己所固守的傳統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絲,也坑害了自己。內心的悔恨,對苔絲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絲,然而,苔絲的幸福早已被他斷送了,他的到來,只能更加深苔絲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時苔絲心中痛苦、悔恨、絕望之情達到頂點。丈夫的歸來,兩人的重逢,使苔絲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騙,一怒之下,殺死亞雷,復了仇,對自己長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運對自己的不公正,進行了大膽的、強烈的抗議。她用自己的行為,不僅向自己所愛的人——克萊證明,而且也是對自己證明無罪。在這里,盡管惡人遭到報應,但主人公的悲劇並未能轉化為喜劇。苔絲復了仇,只是殺了一個亞雷,造成社會悲劇的因素依然猖獗。何況,等待著苔絲的是絞架。苔絲的死是社會悲劇的集中和濃縮。
苔絲的悲劇,在社會悲劇的總前提下,同時又是性格悲劇,其悲劇的成因不僅有客觀的而且還有主觀的,亦即說不僅有外在的,而且還有內在的。黑格爾在分析戲劇性沖突時,指出有三種沖突:「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況所產生的沖突……」;「第二,由自然條件產生的沖突……」;「第三,由心靈性的差異而產生的分裂……」。歸納起來,就是人同自然界的沖突、人與人的沖突、人同自己的沖突三種。人同自然界的沖突,是淺層的,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就深了一層,它包括人同社會的沖突,人與人之間的沖突,那是激動人心的,這種沖突構成的悲劇是社會悲劇(就總體而言);人同自己的沖突是更深層的,它就是人性格內部的自我矛盾、自我沖突。這種沖突構成的悲劇是性格悲劇、心理悲劇。我們在論及了苔絲悲劇的諸種社會因素之後,還應該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還有其自我的原因。苔絲是勇敢的,她敢於大膽地反抗傳統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卻不能徹底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這又表現了她性格軟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戕害的同時,可悲的是她同樣用這一道德標准來靜觀自己,這就使她的悲劇顯得更濃重、更深沉。苔絲是暴力的受害者,是無辜的,她明白這一點,但是在受到鄉里人非議的同時,她也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據陳腐無聊的習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體和聲音」,用「一堆使自己無故害怕的道德精靈」來恐嚇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間,「老是把自己看作一個罪惡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領地」。這種靜觀的結果,必然造成她內在的自我折磨和譴責,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難,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強烈。苔絲按照傳統的貞操觀來衡量自己的清白與否,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己的「恥辱」。幾年過去了,隨著歲月的流失,村子裡的人幾乎不大記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兒就老得難受。」她遠離親人、故鄉來到無人知道的塔布籬,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過去。克萊的愛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體驗到幸福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的是內心的痛苦與折磨,是恐懼、不安、悔恨和羞恥。這一切都表明苔絲無法忘記過去,更無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靈魂有罪,註定永遠受折磨,永遠遭痛苦,心靈永遠不的平靜。這種「靈魂有罪」,使她負疚、自責,使她即使被克萊無情拋棄,也認為是自己的罪過,默默忍受命運的擺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迫害的同時,又受制於它的道德准則,毫不留情地責難自己;她在大膽地反抗傳統道德的同時,又囿於它的觀念成為傳統維護者。這就從更深層次上表現了傳統道德對苔絲人性的迫害、心靈的扭曲。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強烈、苔絲的悲劇才更震撼人心。苔絲性格中真善美的毀滅,是社會的扼殺的結果,但悲劇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內在矛盾不可分割。故而說,苔絲悲劇的美學特質在社會悲劇總前提下,又屬於性格悲劇。因而她的悲劇更深刻、更感人。
苔絲的悲劇,不僅是社會悲劇、性格悲劇,而且也是命運悲劇。命運悲劇始於古希臘。古希臘人不能科學地理解人的遭跡,他們用原始宗教觀念來解釋人的命運,以為由神規定了人的命運,而人是無法超越擺脫它的。在神諭中預示這種命運的模糊的端倪,而以後由命運的發展與實踐來應驗這種神諭。苔絲的命運悲劇,來自作者哈代的命運觀,這是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哈代的悲觀主義世界觀與社會觀的局限性的表現。哈代的悲觀主義是時代的產物。處於19世紀八九十年代寫作長篇小說時代的哈代,由於維多利亞後期大英帝國開始的衰落,壟斷資本代替自由競爭把資本主義的英吉利拖向危機的深淵,所以說,作家的危機意識,也是時代的產物。作為現實主義者,哈代可以復制出生動的現實圖畫,而作為思想家,哈代並不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他認為現實的危機與不可克服的矛盾,是神秘而不可測的宇宙意志,或天道在敵視作惡多端的人類。哈代不相信資產階級關於資本主義永恆性的說教,也不相信宗教與傳統道德對現實矛盾與危機的掩飾。在強大無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他認為人是渺小的。人在同環境的沖突中,軟弱無力,他受著命運的支配。於是關於資本主義危機的認識卻導致了哈代思想上的悲觀主義與宿命論。哈代小說中的主人公常在接近幸福的時刻,突然由命運或宇宙意志支配著,偶然的不幸就降臨到面前。苔絲生於有姊妹7人的窮人家中,就決定了她的悲苦命運。作為長女,苔絲要替醉酒的父親驅趕貨車上路,命運之神卻捉弄她,使貨車同一輛郵車偶然相撞,偏偏撞死了構成她家唯一生活來源的、拉貨車的老馬。偏巧這時,在純瑞脊也住著一位姓德伯的有錢人家,母親為了攀富貴本家,命苔絲前去拜望。本心不願去的苔絲鑒於自己撞死了老馬,有些自責,只好違心地去到亞雷家的庄園,幹上了養雞的活兒。在這里遭到了亞雷的姦汙。這個不幸的姑娘,受到極大挫折之後,來到無人知曉她經歷的塔布籬。她本渴望在這里平靜地生活,可遇見並愛上了克萊。她決心用理智抑制情感,拒絕克萊的求婚,但命運和愛情又使她答應嫁給克萊。苔絲不願欺騙克萊,用寫信方式告訴他自己的過去。偏偏命運捉弄她,她的信卻塞到了克萊房間的地毯下面,克萊並未在婚前了解她的坦誠,以至於新婚之夜,遭到丈夫拋棄。這以後,又陷入絕境的苔絲前往愛姆寺找克萊的父母,未能遇到老克萊夫婦,卻無意聽到安璣哥哥刻薄的言辭,自尊心使苔絲不願再等下去而返回棱窟槐,然而不是冤家不聚頭,在返回途中又和亞雷相遇。偏巧此時,丈夫不歸,父親去世,三代人典房的契約到期,一家人無處安身,面對重重困難與窘迫,百般無奈的苔絲在亞雷的利誘、花言巧語和威逼下,又落入亞雷的圈套。突然,克萊覺醒,又回到英國,並在了解苔絲的現狀後惆悵離去。絕望的苔絲在慘烈地痛苦不幸的命運時,不能忍受亞雷的嘲弄,用餐刀殺死亞雷,飛快去追趕克萊。逃亡中的苔絲是躲不過命運之神的追蹤的。在荒原中多難的夫妻最甜蜜之跡,苔絲被捕了,最後被處決。苔絲的一生充滿著戲劇性,彷彿在她人生命運的每一個時期,都因為偶然的因素,由命運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悲劇的結局。同時,小說還不時出現一些神秘因素,如德伯家神秘的馬車、令人恐懼的十字路標等,這些似乎都表明苔絲的悲劇是命定的。苔絲悲劇中,有那麼多的偶然性,每一次偶然轉折,都使她向毀滅的深淵墜落一層。這種偶然性,固然都是許多社會必然性與自然必然性的交叉點,但一連串的必然性,則是哈代構思的結晶和他的悲觀主義宿命論的發展軌跡。這是作者思想的局限,也是作者揭發批判社會黑暗的藝術手段。
綜上所述,苔絲的悲劇既有社會的因素,也與她的性格和作者的悲觀主義宿命論有關,但這些因素都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著直接的聯系,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反映。她的毀滅是必然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無法逃避的。正如蘇聯文學批評家阿尼克斯特所說:「苔絲招致毀滅的真正原因是屬於現實的性質,女主人公的貧苦和無依無靠,社會上盛行的社會風習——這些情況都決定了這個女子的悲慘命運。」這句話也正指出了苔絲悲劇的根源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

閱讀全文

與羅亭小說人物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暴富系統小說 瀏覽:66
小說重生民國之生死狙擊 瀏覽:661
老梁mp3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787
末世進化泡妞類小說排行榜 瀏覽:494
末世重生建設開荒小說 瀏覽:223
諸天大道宗txt平板小說網 瀏覽:354
都市完結小說男主角超帥 瀏覽:453
女配叫晴羽的總裁小說 瀏覽:100
qq閱讀寫小說怎麼發布 瀏覽:460
小說人物名字姓喬的男生 瀏覽:639
有部古代小說男主叫東方朔 瀏覽:764
禁倫小說排行榜 瀏覽:16
完結小說過度沉溺在線閱讀 瀏覽:234
仙君重生都市紈絝的小說 瀏覽:547
現代小說和古代小說哪個好寫 瀏覽:922
玄幻校園魔法小說完結小說 瀏覽:987
武松與藩金蓮小說作者孤獨書童 瀏覽:16
大叔個個不好惹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479
手機寫小說閱讀器 瀏覽:444
主角叫風忍的小說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