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份超全的小說人設表格形式!!
人物
基本
原名化名筆名網名,字,號綽號
年齡性別國籍政治面貌
網路資料
語言
財產
現實,虛擬
固定,流動
社會關系
主要勢力背景,身份
家庭好友同學同事圈友
身體情況
種族血統
生理病症
精神疾病
外形參照外貌表
履歷成就
幼年經歷
學習
社會經歷
職業生涯
成就
犯罪經歷
感情路線
人生轉折
和主角的交集
喜惡弱點
人
審美
性取向
偶像
物
食物
怪癖
衣著
事
生活
運動
藝術游戲
逆鱗
弱點
能力
性格
生理上
害怕的人事物
修行
缺陷
語言行為特點
語言
口頭禪
說話特點
說話慢
傲嬌
發嗲
沙啞
發音不準
娘娘腔
洪亮
特小
行為
愛摸鼻子,頭,揪頭發等身體一出,或某物
皺眉,凝神,撅嘴,抖腳等特定動作
性格
三觀信仰
神
佛
無神
科學
唯物
自己
無
正面
愛國,集體,他人,
真誠,勇敢,無私,謙虛務實
自律,堅強毅力,吃苦,專注,獨立
樂觀,上進,耐心,豁達,冷靜
陽光,成熟,主見,善於分析
反面
冷漠,自私,膽小,自大
盲目,軟弱,貪婪,幼稚,放縱,任性
無主見,人雲亦雲
易怒
中性
霸道,安靜,靦腆,耿直,穩重,不變通
自戀,謹慎,天真,
九型人格
完美
領袖
平和
獨特
助人
理智
忠誠
成就
活躍
慾望目標
性
繁殖
健康
食物,水,陽光等生存所必需的資源。
對痛和焦慮的厭惡
被排斥
自卑
迷茫空虛
恐懼
物質享受
好奇
知識
智慧
未知
新鮮感
自我認知
家庭
親情
歸屬感
集體感
獨立
自由
個性
社交
朋友
知己
友誼
審美
音樂
運動
愛情
影響力
權利
力量
出名
社會聲望
尊重
他人認同,關注,羨慕崇拜
秩序
道德
平等
普世價值觀道德欲
服務公眾和社會正義
打倒邪惡
復仇
榮譽
自我實現
世界觀
宗教
終極真理
能力
職業
生活技能
做飯
家務
女紅
修燈泡電腦
智力
學歷
智商
情商
特殊
記憶力超強
邏輯強
計算強
才藝特長
藝術
手工
寫作
花草,茶藝
琴棋書畫
歌舞
朗誦相聲笑話
雕刻
口技魔術雜技
背誦百家姓,圓周率
體育項目
武力
境界
精神
超自然能力
身體天賦
② 需要一張小說人物設定表格
姓名性別年齡
2
國籍住所
3
人種種族
4
容貌容姿
5
社會地位職業
6
性格癖好版
7
優點
缺點
8
知識權
9興趣特長喜歡的事物討厭的事物
10武器武術魔法其他能力
11講話方式使用的語言
12履歷過去情況
13健康狀態,身體素質
14與其他人物的關系
15
渴望
③ 月白湖盪閱讀請以小主人公棒子形象為例,分析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
這篇小說寫的是新四軍通信員棒子在王叔叔犧牲後,智斗裝扮成新四軍騎兵營想一舉回殲滅答新四軍的日軍間諜大木三郎的故事。小說表現了抗日斗爭的復雜性與艱巨性,贊美了棒子為代表的抗日軍民保家衛國的精神。
根據文中的描述,可知棒子是個小孩子,但是當張叔叔來時,他能通過馬的身高快速判斷張叔叔的身份,可見他為人的機智;他將計就計,將本想將新四軍一舉殲滅的日軍消滅,可見他的勇敢;棒子在聽說王叔叔犧牲的消息時,「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犧牲了。棒子眼睛頓時模糊了」,以及他後來殲滅日軍的行為,又表現了他的愛憎分明。
④ 小說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首先,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去塑造。
時代與人物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二者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所謂「時勢造英雄」,就強調了什麼樣的時代出現什麼樣的人物。因此小說中人物的塑造也應緊扣時代的脈搏,給人物打下鮮明的時代烙印。《故鄉》中,健康活潑的少年閏土二十年後怎麼變成了呆滯麻木的木偶人?有「豆腐西施」之稱的楊二嫂又怎麼變成了細腳伶仃的圓規?如果把這兩個人物放在具體的時代背景中去思考,這些問題就不難理解了:由於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導致農村日益破產,農民日益貧困,多子、飢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閏土像一個木偶人了;而隨著農民的破產,城鎮小市民的生活也受到了沖擊,昔日年輕美麗、安分守己的楊二嫂也不得不為自己的生計而奔波,以至於變得自私刻薄了,而楊二嫂的出現,又增加了作品主題的廣度和深度。因此,把人物放在時代背景中是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前提。
第二,塑造人物形象應注意外貌、語言、動作的精雕細琢。
「以貌取人」固然有些偏頗,但它卻充分說明了「貌」給人的直觀印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人的穿著打扮,判定其身份職業。因此人物的塑造也應根據其身份,職業等方面活化出符合人物特徵的外貌。魯迅最擅長外貌描寫「寥寥幾筆,而神情逼肖」。他塑造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長衫」是孔乙己靈魂的標簽、悲劇命運的廣告,孔乙己不肯脫去標志讀書人身份的長衫,而把它作為自己的精神安慰,其特殊身份和迂腐麻木的個性特徵,可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個性化的語言也是塑造人物的關鍵,優秀小說大都能做到,「即聞其聲,便知其人」孔乙己「滿口之乎者也」,范進的「噫,我中了」!都不失為塑造人物個性化語言的典範。而行動是無聲的語言,寫好人物的動作,則能起到「此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吳敬梓成功地刻畫了范進見到夢寐以求的中舉喜報時,「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而後發瘋的一系列動作,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范進中舉後喜極發瘋的丑態。這些動作描寫,不僅是對范進這個科舉制度犧牲品的辛辣嘲弄,而且也是對整個黑暗的封建社會的無情鞭韃。
另外,分析小說中的人物不能離開具體的故事情節。
情節是小說中人物思想性格發展變化的過程,隨著情節的展開,人物的思想也在發展變化,特別是在情節的發展和高潮部分,是人物思想性格表現最重要、最突出、最深刻的部分。例如:《我的叔叔於勒》這篇小說的情節就很曲折動人。文章通過「盼於勒-贊於勒-見於勒-躲於勒」把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完整地展示出來。菲利普一家盡管生活拮據,但每星期總要衣冠整齊地去海邊棧橋上散步,而且父親總要重復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哎!如果於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真是朝思暮盼,望眼欲穿。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父親的弟弟--於勒在美洲發了財,於是全家人對於勒贊不絕口,希望於勒早日回國,好利用於勒叔叔的錢實現他們擬定的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可無巧不成書,當菲利普一家人在船上巧遇於勒,發現於勒已經淪落為分文不名的窮水手時,一下子由希望的峰巔躍入了失望的深淵,熱切的盼望卻變成了無情的躲避。是什麼原因讓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從盼之唯恐不至到避之唯恐不及呢?錢!為了錢,富在天涯盼相見,為了錢,窮到眼前不認親,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小說的主題自然而然地揭示出來了。
總之,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單憑以上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在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來。
⑤ 9小說如何塑造一個立體的人物(人物篇)
小說人物一般從衣著,談吐,動作,思想,經歷等各方面表現人物個性。 塑造一個立體的人物不僅需要形似,更要神似。在塑造一個人物之前,首先要了解她所處的生存背景、她的家庭、她的謀生方式、她的成長過程、她的生活圈子等。並結合性格特徵,推測出這個人物在種種不同的場合下,對人、對物的反映。身份性格不同的人,在面對相同的問題時,會有相差巨大的反映,這種反映要符合人物本身的設定,要與她的身份性格相符合。對於重要的人物,可以 給他們每人做一張人物卡,將他們的性格身份和各種重要事件標注其上。 為了讓人物更加鮮明,更加容易被人記住,可以給人物加一些癖好,或者口頭禪,習慣性的動作等。 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法寶,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首先要了解這個人物的目的和慾望。人都有慾望,慾望是前進的動力。作為一個作者,必須具備洞察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還應該去體會筆下人物的思想感情。投入了真實的感情,塑造出來的人物才會豐滿生動,才會立體。 人物性格始於下筆,人物留給讀者第一印象非常非常重要,這決定人物以後所作所為基本走勢,這也就是「蝴蝶效應」的原理。盡量在下筆之前,就規劃好每個將要出場人物的性格命運。 對於比較重要的人物,盡量安排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出場。 開場塑造好人物之後,並不是萬事大吉,文中人物形象的逐漸豐滿取決於寫作中期,這個時期往往是人物定型的關鍵時刻。人物的言行要符合邏輯,符合讀者的看法,對此,要多和讀者交流,平時多閱讀,多觀察生活,用自己的經歷, 用身邊人的性格來塑造筆下的人,往往更容易生動真實。 比如,不喜歡多說話的行動派,那麼就算是在重要關頭,人物的語言也應該盡量簡潔明了,不能為了交代劇情,就讓本來言寡的人說很多的話,這樣就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形象了。 最後說結束,這里不是單指小說的結束,而是指 人物的結局, 一個立體深刻的人物,不僅僅要有出場,也要有一個結局, 每個人的路都是由他的性格和環境共同造就的,一個人物的結局要符合他的個性和他所生活的環境。 一部小說中個性鮮明的人物會有很多,作為作者,需要規劃好各個人物的性格,安排好每個人物和主角,每個人物之間的關系,這一點可以在大綱中記錄,並且在寫作的過程中豐富,以免遺忘而寫出性格相悖的人物。小說中可以各種方法搭配使用,來塑造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最終讓這個人物在讀者心目中鮮明起來。 一部成功的小說,情節人物都是不可缺少的,往往讀者看到了最後,也許已經忘記一些情節,但是卻會記住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大家加油,塑造出那些讓讀者愛之恨之,欲罷不能的角色吧~
⑥ 小說人物性格塑造方法有哪些
1.肖像描寫
指把人的容貌(臉型、五官)、神情、身體形態、衣飾、姿勢、風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幾個部分,用生動具體的語言描述出來。
肖像描寫,不要求寫全貌,它重在表現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作用不僅在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為了以「形」傳「神」,即通過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徵來揭示這個人物的性格。它往往著重於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飾,以表現人物的身份、風度、神韻和表情。
2.語言描寫
言為心聲,人物的話語最易「泄露」人物心靈的秘密,最能靈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細致地將人物的內心世界袒露出來,因此,人物的言語描寫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語言描寫要反映人物的個性特徵。由於時代、職業、身份、年齡等因素造成的差異,人們說話的內容、方式各有不同,語言描寫就是要抓住能表現人物個性的語言,寫出「這一個」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睹其容。語言描寫宜簡潔得體,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3.動作描寫
行動描寫就是讓人物用行動來表現自己。行動是人物性格的具體表現,最能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人物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姿勢都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所以對於人物行動的描寫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這里所說的行動,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動,而是最有意義、最能顯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動情節發展的那些行動,包括人物的習慣性動作和下意識舉止在內。行動描寫就是讓人物在「做些什麼」和「怎樣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價值觀念、情感特性、性格氣質、精神狀態等,使讀者透過人物的「所作所為」作出相應、相似、相關而不相悖的判斷。
4.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的環境下產生的想法、感觸、聯想等內心的思想情感活動的描寫,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質。
如果說人物的肖像、言語、行動的描寫側重於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風貌,讓讀者透過這些描寫窺見或感受人物內心的活動,那麼,心理描寫則直接披露人物的內在隱秘世界。它們的互相結合,就能夠使人物形象更為真實、完整、豐滿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藝術感染力。
在心理刻畫時,要注意捕捉人物內心的變化,尤其是那些一閃即逝的心靈波動。在描述心理變化軌跡時,要做到波瀾起伏、跌宕多姿。
⑦ 小說人物性格塑造方法
在文學作品中,小說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畫人物,它可以憑借各種藝術手段,從各個角度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行為描寫和環境描寫,既能展現人物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和衣著服飾等外在形態,也能呈現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內在活動,還能完整展現人物與環境互為作用的關系,從而塑造出豐滿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 小說從肖像、行為、語言、心理、和細節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如容貌、服飾、姿態、神情、風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下面就肖像描寫的特徵、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進行分析。
1、 肖像描寫關鍵在於以形傳神,做到形神兼備。如:曹雪芹《紅樓夢》中對林黛玉的肖像描寫: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含情目。態生兩靨,嬌柔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柔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段肖像描寫顯示出林黛玉孤獨、苦悶、深沉、陰郁的氣質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時也刻畫出林黛玉容貌嬌美,體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寫要善於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徵。要極省儉地刻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義。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畫眼睛,能夠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能夠表現性格特徵。如《祝福》中對祥林嫂的描寫極為成功。作者通過她眼睛的變化,反映她精神的變化,表現她被害的過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禮教壓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見的肖像描寫方法。
概括起來,中外小說家在肖像描寫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種形式。即整體的描繪,局部性的描繪和烘雲托月式的描繪。
所謂整體式的描繪,是作家對所寫人物的全面介紹。即並不局限於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寫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著、手腳、神態等等。例如:魯迅在《故鄉》中對「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描繪,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沒系裙帶,兩腳張開,像圓規。
所謂局部性的描繪,是作者對所寫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徵性部位的著意描摹。有點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對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繪。
所謂烘雲托月式的肖像描寫,是作家不直接描繪人物,而是通過別人的口述或是言論、行動來曲折地加以表現,這樣寫不僅省力甚至有時比正面描寫的效果更好。
⑧ 長篇小說,如何塑造典型人物
小說的三要素:
環境、情節、人物是小說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小說中不能缺少的。
三者中,人物是小說的核心,小說的主要任務是塑造人物,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來,情節是小說的骨架,環境是小說的依託。
環境有兩種,一令是自然環境,一個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故事情節發展所處的自然現象狀況,比如春夏秋冬,風雨雲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園學校等。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小說中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比如,在學校里與老師,同學的關系,在工廠里與領導和師傅的關系,在家庭里與父母、兄妹,愛人、兒女等的關系.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說從肖像、行為、語言、心理、和細節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如容貌、服飾、姿態、神情、風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肖像描寫關鍵在於以形傳神,做到形神兼備。
肖像描寫要善於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徵。要極省儉地刻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義。
常見的肖像描寫方法。
概括起來,中外小說家在肖像描寫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種形式。即整體的描繪,局部性的描繪和烘雲托月式的描繪。
所謂整體式的描繪,是作家對所寫人物的全面介紹。即並不局限於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寫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著、手腳、神態等等。例如:魯迅在《故鄉》中對「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描繪,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沒系裙帶,兩腳張開,像圓規。
所謂局部性的描繪,是作者對所寫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徵性部位的著意描摹。有點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對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繪。
所謂烘雲托月式的肖像描寫,是作家不直接描繪人物,而是通過別人的口述或是言論、行動來曲折地加以表現,這樣寫不僅省力甚至有時比正面描寫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