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人物形象的確立

小說人物形象的確立

發布時間:2021-03-12 23:18:58

A. 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時我們可以通過哪三個方面來理解

小說的人物形象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人物的形態神態以及外貿來進行理解

B. 如何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套話)

小說中的人物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思想服務的。閱讀時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下列幾方面入手。
1.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
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作品的主題。
肖像描寫(也叫外貌描寫)
它的作用不只在於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徵,而是為了以「形」來傳「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徵。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項帶銀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這是一個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閏土卻變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隻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是一個飽經憂患,受盡勞累、飢寒交迫、麻木遲鈍而又自卑的人了。魯迅先生通過閏土的肖像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性格的巨大變化,從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給人民造成了苦難。
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
人物行動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范進中舉》中寫胡屠戶的貪婪相:……即便包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遞與他道:「方才費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錢來。這六兩多銀子,老爹拿了去」。屠戶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裡揣……這里通過胡屠戶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暴露了這個市儈嗜錢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寫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描寫,它往往和外貌、語言、行動交叉在一起。有時描寫了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同時也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孔乙己買灑時「排出九文大錢」這一動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幫面前炫耀的心理。
2.從側面描寫人物。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如《我的叔叔於勒》關於於勒的敘述和結尾景物描寫,都屬於側面描寫。
3.從細節描寫入手。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服飾、神情變化以及事物、環境的細微處進行具體描寫。分析細節描寫,首先要注意細節的真實性,要經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義,看其是否經過精心選擇,巧妙安排。上面提到的《故鄉》一文的肖像描寫和《范進中舉》中的語言、動作描寫,實際也都是出色的細節描寫。

C. 什麼是小說主要人物形象

就是一個小說要刻畫的那個人物的一些特徵。比如說服飾,長相,還有表情,內心的獨白,外在的表現。
就拿西遊記來說。你看豬八戒和孫悟空還有沙和尚。每個人都有鮮明的人格特點和相貌服飾的不一樣。
希望採納

D. 如何鑒賞小說人物形象

1、藉助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2、藉助描寫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藉助環境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4、藉助作者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解題思路分四步走:
1、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
2、畫出小說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性的語句。
3、看用了什麼手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
4、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

E. 小說各種類型人物形象

思路導航 我們對小說人物的鑒賞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總是通過描寫手段表現出來的。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 和心理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俗話說: 「言為心聲」 ,即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於人 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則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動,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動表現。此外, 小說描寫人物的方法還有肖像描寫、神情描寫、細節描寫等。既有概括的介紹,也有具體的描繪;既有正面描寫, 也有側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時一定要抓住這些具體的描寫語句去揣摩、領悟。 第二,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動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們還要聯系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 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環境。既准確把握人物鮮明的個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會意義(共性) 。既要善於從自然環 境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情感、 心境等, 又要善於從人物間的相互關系、 人物與環境的關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揚、虛實、對比、襯托等塑造人物的傳統手法揭示出來。 思路步驟: ①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 ②畫出小說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性的語句。 ③看用了什麼手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

F. 什麼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形象

就是小說情節中的主角、對主角的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作者刻畫的人物的外形、性格特點、等一些就是主要人物形象、

G.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題型及解題技巧

唐山市友誼中學 王淑東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積淀的愛憎之情,這是准確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H. 小說人物形象意義

回望當代文學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路程,尤其作為敘事性文學創作的小說,不斷給社會和讀者奉獻眾多的優秀而鮮活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突出的審美價值。其中,一些人物形象甚至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影響著一個時代人們的行為、思想或精神生成及其走向。
事實上,中外文學史發展中幾乎都有許多著名或經典的文學人物超越了時空、國界和民族的限制,為不同時代和國度的人們所接受、傳承,以其各自獨特的藝術魅力哺育、滋養著人們的心靈。對於中國當代文學而言,在幾十年來的人物形象畫廊中,雖然不乏名重一時的著名形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人物形象卻經常遭遇這樣的尷尬:或是由於文學人物是某一時代政治、概念的化身,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太過於現實功利的考慮,或是人物性格的單一、浮泛、缺乏內蘊而顯蒼白,往往導致文學人物形象著名而不經典、波及一時後很快被讀者遺忘,從而也直接影響到整部作品的藝術魅力和藝術質量。因為,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與小說神奇的想像力、精彩的故事、引人入勝的情節、豐富的文化內涵、純凈的文學語言一樣,是文學創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們看到,當代文學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其影響力日益下降,漸漸失去它在社會生活中理應占據的更重要的位置。這種狀況不能不說與文學作品中缺乏有震撼人心、具有一定審美價值、高層次的文學人物形象有極大關系。

我想,在這里,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代文學人物形象的構成缺乏一定的精神深度。也可以說,我們的文學人物大多數尚屬「平面」,而非「立體」。一方面,文學人物太過於粘著生活,作家對人物的體驗難以超越物質的力量,人物也就很難將我們帶入一個更具人文思考的空間,人物對於生活而言,常常是「解構性」的不是「建構性」的,簡言之,人物可供閱讀、闡釋的空間極其有限;另一方面,作家對人物的塑造缺乏自覺性和批判性,缺乏形而上的理性引導,通過人物所體現出的精神向度是「現實」的,而非指向未來。對人物的敘述執著於「現場敘事」,難以走向詩性敘事,因此也就難以負載廣闊的歷史內容。

具體地說,審視近年來的文學創作,我們在人物形象的創造上有許多缺憾值得注意和反思:一是對人物形象在敘事性文學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夠。人物是作家源自靈魂深處的感情人格化的產物,人物支撐著整個小說的敘事、故事、主題。誠然,許多在敘述藝術上有重要特色、有突出成就的敘事性文學作品會在小說結構、敘事語言、語體風貌上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但最能超越不同民族、穿越時間隧道並震撼人們心靈且留在人們記憶深處的依然是文學人物形象,正如有的學者所強調的:文學主要是靠人物形象體現其價值和效能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作家的寫作,尤其一些有著旺盛創作力的年輕作家,將創作的重心傾斜到小說的技術層面,人物形象不再是評判和衡量一部文學作品藝術優劣的重要標准了。無論是作家還是評論家,大多將作品形式感的強調置於首要的位置,小說似乎更像是「小說」了,卻一度忽略了文學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二是多年來,文學的「潮流化」和人物的「類型化」也是導致缺乏獨特文學人物形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方面的例子,有「十七年文學」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主題,「新時期文學」的「傷痕」、「反思」、「尋根」、「新寫實」等創作潮流與傾向。由於作家多從現實社會問題的性質、根源出發,確立創作動機,以某種「觀念性結構」來表達當代社會和人生的見解,就文學創作的整體而言,「潮流化」必然導致人物塑造的「類型化」,人物也就缺乏作家獨到的感性體驗和歷史的思考深度。同時,讀者審美層次的差異,閱讀中的「文化從眾」心理,讀者間的相互影響,使一些人物形象被傳煤炒作性推崇,而受「推崇」的人物形象又未必是有精神深度的形象,很多是時尚性的「流行人物」。三是作家的寫作,很難超越特定時代具體的文化環境,以及與之相關的時代氛圍、價值取向、人文立場,人物總是深深地刻有具體時期的社會政治痕跡並以之主導人物的行為,人物在這里只是情節的產物,他們的地位是「功能性」的,並沒有進入人物的精神—心理這一本質層面,也就是說,人物從屬於故事或事件。四是始於80年代的「先鋒敘事」,雖然對中國小說而言是一場「敘事革命」,但它從某種意義上「消解」了人物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人物在敘述中不再是被作為具有獨立意義和特性的形象來表現,人物幾乎與文本中的語言、結構、敘述方式相等同,發揮著「符號功能」的作用,意義的缺失,使文學人物喪失了飽滿的性格和豐厚的內涵。五是市場化、商品化對社會生活和文化的影響、沖擊,人們的精神理想褪化為「破碎的激情」,作家在極力擺脫「宏大敘事」的同時,卻陷入了「個人化」、「私人化」表達的困境,較少追求富於震撼力的人物心靈世界。說到底,種種外在的內在的因素,制約、限制或妨礙了作家進一步深入人的復雜層面,塑造出更深刻,更具有普泛性、超越性的人物形象。

作家如何才能挖掘人物更深層的內涵,使文學人物具有一定的精神深度?當代文學怎樣才能實現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創造出高質量、高水準的不朽的當代中國人形象?

我認為,首先,當代作家應自信地建立起創造經典和「不朽」的信念。創造經典的信念是文學創作的動力之源,它是作家最終的心理保障。只有這樣,作家才能依靠自己的心靈,並用心靈去體驗現實,精力彌滿,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華,調動自己的潛能去努力探索,偉大的作品和文學人物才能出現。其次,作家要重建文學創作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立場。上世紀90年代以來,當代文學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深厚歷史感和崇高價值觀的日漸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個人化寫作、個人經驗和內心感受,甚至個人隱私也成為主要的文學內容。文學越來越卑微和瑣碎,尤其缺乏具有人格化力量、氣正道大、有道德感和正義品性的理想主義人物形象。只有真正地表現人的優秀品性,人物才能具備一定程度的審美品質,才會具有永恆的終極價值,文學的書寫才具有強大的象徵意義,才能提升一個民族的道德水準,而且在美學表現上也才會有強勁的張力。第三,在所謂的「全球化」文化語境中,我們要克服中國文化、文學形象中的自我偏見,為當代中國文學的想像力找到一個新的凝聚點,把有關民族的文化想像、文學想像全力傾注到「中國」「中國人」上,充分顯示中國文學形象的獨特個性,像魯迅那樣,不斷去發現「國民品性」的優劣,進行「民族精神和靈魂的重鑄」。一位法國學者曾說,中國文學不能以風土人情取悅讀者,也不能以政治上的反對派吸引法國讀者,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作家必須寫出真正的中國人,因為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比人更具有普遍的意義了。第四,近年來,許多當代作家和理論家已經意識到小說創作中「人物第一」,重新認識「創造典型」,以及進行文學創作上的哲學突破的必要。作家莫言說:「當代小說的突破早已不是形式上的突破,而是哲學上的突破」。賈平凹也痛感自己「哲學意識太差」迫切要求提高。有學者還分析,魯迅以前的作家為什麼沒有創造出阿Q這樣的典型?除了現代文學運動和魯迅這樣的文學天才尚未出現以外,主要在於,當時的中國思想界對「精神勝利法」這種人類的和中國人身上的普遍弱點還沒有哲學境界的整合認識,也沒有形成文學表現方法上的根本性突破。從一定意義上說,魯迅和托爾斯泰、加繆、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思想型作家一樣,屬於哲學小說家,可以說,沒有魯迅深邃的哲學意識,沒有哲學上的獨特發現與精闢概括,就不會有阿Q,也不會有人們對「精神勝利法」這種消極現象的警覺。既要有生活,又須通哲學;既要個性化,又須普泛性,發現人物性格的多極性與外在世界的獨特關系,塑造一個不為外部世界所累、能體現一個意味世界的人,完成「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結合部」,這樣的人物形象,才會具有巨大的精神深度,才會產生世界級的文學人物。

總之,文學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代表著一個時代文學的發展水平。在今天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轉變劇烈的時代,作家尤其需要對生活的高度提煉和深化。文學人物在文學敘事的具體展開過程中,應充分體現文學的、美學的和藝術感性的力量,實現時代所賦予作家的充滿使命感的精神訴求。我們期待中國作家創造出更多的能體現歷史厚重感、經過深刻的思想透視、有著直面人生勇氣、藝術刻畫精湛的當代文學人物形象。

《光明日報》2003年7月15日

閱讀全文

與小說人物形象的確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愛晚成黎曉曼小說txt 瀏覽:91
絲襪變裝小說閱讀 瀏覽:661
txt小說免費下載全本百度雲 瀏覽:775
小說怎樣寫故事 瀏覽:734
澳門風雲系統小說 瀏覽:802
小三幫女主逃跑總裁小說 瀏覽:756
一個新手想寫小說賺錢 瀏覽:707
有炮姐的穿越小說 瀏覽:470
小說人物叫林寒 瀏覽:218
怎麼樣寫小說才好看嗎 瀏覽:903
小說言情污污的片段 瀏覽:412
玄幻小說主角推倒皇後 瀏覽:967
有哪些好看的網路言情小說 瀏覽:57
高甜小說推薦短篇 瀏覽:708
重生歐美貴族的小說 瀏覽:578
有聲小說關於軍閥 瀏覽:354
三家巷小說男女主人公是誰 瀏覽:168
我會種田穿越小說下載 瀏覽:634
有肉幽默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最強女婿葉風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