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人物孫仲謀

小說人物孫仲謀

發布時間:2021-02-24 16:59:53

⑴ 「生子當如孫仲謀」那麼娶妻當如誰啊為什麼

娶妻當得陰麗華。

因為「娶妻當得陰麗華」這句話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曾經說的關於人生理想的名言。

劉秀年少時,只是個沒落皇族、一介布衣。劉秀曾經去長安求學,在街上看到執金吾走過,場面甚是壯觀、闊氣,大為感嘆,於是做了一篇關於理想的作文:「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句話廣為流傳,後來成了千古名言,引發了許多「亂世梟雄」的共鳴。劉秀與陰麗華的愛情故事也千古傳頌。

(1)小說人物孫仲謀擴展閱讀

「生子當如孫仲謀」典故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月有餘,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三千餘人,淹死的曹軍也有幾千人。

後來孫權幾度挑戰,曹操堅守不出。於是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諸將都以為是挑戰者來了,准備攻擊,曹操說:「這一定是孫權想要親自見識我的軍隊。」命令嚴整軍隊,弓弩不得妄發。孫權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歡快的樂曲。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仍然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回去後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對眾人說:「孫權不會欺騙我。」於是撤回軍隊回去了。隱約可見孫權豪爽幽默的性格,也可見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

⑵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孫仲謀是誰

孫仲謀就是孫權啦,哈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注釋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
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東吳大帝,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生於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於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
「想當年」三句: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余,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贏得:剩得,落得。
烽火揚州路:指當年揚州路上,到處是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
「四十三年」句:作者於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為四十三年。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並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
神鴉:指在廟里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整句話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時期,當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當作一位神祇來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過去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
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米飯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通假字,即屎)矣。」趙王以為廉頗已老,遂不用。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而不知道這里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⑶ 【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原始全文與原始作者分別是誰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這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作品,其中「生子當如孫仲謀」一句乃曹操語,時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操攻濡須,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留下這句著名的評語。魏武帝生性高傲,能得到他的肯定實為不易,這也正說明了孫權確有過人之處。吳國都尉趙咨曾對其主作過一番評價:

魏帝問曰:「吳王何等主也?」咨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問其狀,咨曰:「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三國志·吳主傳》)

這番回答不卑不亢,實在是精彩,雖然難免溢美之辭,但概括的還算全面。下面談一談筆者眼中的孫權是什麼樣子的。

一.與曹操、劉備相比,孫權同樣是一位善於用人的君主,並且在納諫方面作的更好。綜觀三國時代,東吳勝多敗少,這與孫權能用眾力群智的優點是分不開的。《三國志·吳主傳》注引《江表傳》載權語曰:「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眾之所積也。……故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事實上,在創業時期,孫權很少有獨斷之舉,遇軍國大事必與屬下相商,並且善於識別和採納好的建議。如赤壁之戰初期,唯周瑜、魯肅主戰,其餘文臣多勸權迎之,但孫權還是決定聯劉拒曹,最終取得了勝利。在這一點上劉備遜色不少,東征前群臣多諫,他一概不聽,終有夷陵之敗。此外,孫權還能夠聽取反面意見,這對封建統治者來說是很難得的:

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說權曰:「若至尊以征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匯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後繼。」(《三國志·宗室傳》)

因此,定荊州、擒關羽的事得以順利進行。可見,孫權不僅能夠和屬下坦率地交換意見,而且還勇於改正自己原來不妥當的意圖,這樣的領導藝術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值得借鑒的。

二.孫權善於審時度勢,肯忍辱負重,在不同時期對蜀、魏分別採取不同的策略,都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赤壁之戰過後,魏軍不斷在北方施加壓力,這時權用魯肅計把江陵借給劉備,以使之壯大,這樣做至少可以打亂曹魏的整體戰略部署,事實證明,曹操很怕這一招: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三國志·魯肅傳》)

後來劉備定益州,西方又出現了一個強有力的霸主,而且占據荊州不還,可以說東吳此時被扼住了咽喉,爭奪荊州已成為必然。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孫權表現出了驚人的耐心:建安二十年(215),命呂蒙爭三郡,同年與劉備講和,平分荊州;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去世,以呂蒙鎮守陸口拒關羽;建安二十四年(219),通好曹魏,襲取荊州,擒殺關羽。此後,孫權一直屈身事魏,從而避免了兩線作戰,確保了夷陵之戰的勝利。直至曹丕為了控制東吳,要求孫權送兒子孫登到魏國做人質時,孫權才最終斷絕了與曹魏的關系,重新建立了吳蜀聯盟。通過審視這一系列戰略舉措,我們可以看出孫權這個人不僅能屈能伸,而且把攻守時機拿捏得恰倒好處,這正是頭腦冷靜、思路清晰的表現。陳壽將其比做勾踐,是非常恰當的,充分顯示了一代史學宗師的卓越才識。

三.既然孫權如此出色,為什麼他的名氣遠遠小於曹劉呢?筆者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從孫權自身角度來考慮,是因為他少一股帝王之氣,說白了就是缺乏進取精神,這樣就導致其人格魅力大打折扣。憑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給出定論:如果說曹操、劉備是亂世梟雄,那麼孫權只是一位常勝軍閥罷了。

想想看,東吳取得的重大勝利大都是在防禦戰中,如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雖然孫權也曾積極地開疆拓土,但其戰略眼光僅限於全據長江,根本上還是為了更好地守。到了孫權統治後期,三分局面趨於穩定,外部壓力進一步減輕,孫權也就逐漸失去了銳意進取之心,這從他對諸葛亮北伐的觀望態度上便可以得到證明。其實最早看穿孫權這一性格弱點的是他的兄長孫策:

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孫討逆傳》)

一個「保」字,簡直是未卜先知,真是知弟莫若兄啊,呵呵。

本文開頭那首詞是辛棄疾有感於時事而作,當時南宋朝廷甘於偏安一隅,辛棄疾通過贊嘆孫權來抒發內心的憤懣,進而諷刺當局,其言外之意是:而今宋朝也只是佔有東南半壁,而在掌握軍政大權的人物中,可曾有一個能與孫權相比的嗎?事實也的確如此。但筆者覺得該詞仍有不妥之處:孫權雖有雄略,畢竟只是一位守成之主,南宋真正需要的是象曹劉那樣以統一為己任的王霸之主。當然,這並不是否定孫權,不管怎樣,孫權守得還是相當成功,至少他在世期間,沒有任何勢力可以大敗東吳。

晚年的孫權「多嫌忌,果於殺戮」,使本已凸顯的內部矛盾更加復雜化,其身後的吳國最終淪落為黨爭劇烈、暴政盛行的黑暗王朝。

⑷ 三國演義人物介紹孫權外貌,性格

外貌:

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外貌)。(譯文:自生下來就有紫髯碧眼睛,眼睛發光,方下巴大嘴。形貌奇偉不同於普通人)

性格:

孫權是一位有才智、謀略的統帥。十分善於招攬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從諫如流。還具有忍辱負重、能屈能伸的堅韌品格。

在三國時期復雜多變的政治角逐中,孫權雖然也猶豫彷徨過,也犯過主觀武斷、急躁任性的錯誤,但總體看來他仍稱得上機智果斷,富有雄才大略。

孫權十分注重招攬賢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孫權求賢若渴,對舊臣、新人都真誠敬重,以禮相待,使得周瑜、魯肅等人都深受感動,並紛紛舉薦賢才輔佐他。

孫權作為最高統治者對部下的成長發展也十分關懷,他以自己的經驗之談,勸呂蒙多讀書,至今仍被傳為一段佳話。

(4)小說人物孫仲謀擴展閱讀:

孫權人物軼事:

1、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2、乘馬射虎

孫權喜愛狩獵,常常騎馬射虎,早出晚歸。一次,孫權至庱亭射虎,老虎孫權畫像向前撲上馬鞍,孫權把雙戟投向老虎,老虎受傷試圖逃走,孫權的侍從張世趁機用戈再擊。

最終老虎被抓獲了。重臣張昭曾勸諫道:「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一旦有個好歹,不怕被天下恥笑?」孫權道歉道:「年少慮事不遠,此事有愧於您。」

3、孫權勸學

當初,吳王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學官嗎! 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物多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認為讀書非常有益。」於是呂蒙開始學習。

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非常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乾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呂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多日,就重新用新眼光來看待我,長兄怎麼認清這件事太晚了!」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告別了。

⑸ 三國演義的人物有哪些孫權字仲謀

原版游戲設定經理模式只能踢15個賽季
你現在可以把最後的球隊存起來
以後打友誼賽內之類能選。容
打友誼賽選球隊的地方可以選擇聯賽不是,你存過後 那裡可以找到一個my league (07是這樣) 那個就是你第十五賽季存的球隊陣容

建議你玩07吧07比06好玩10倍 08都快出來了

⑹ 三國演義中的孫仲謀是誰

孫權

⑺ 金輪庸小說所有人物排名

絕頂高手:張三豐、少林無名神僧。
絕世高手:東方不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郭靖、楊過
絕頂高手:張三豐、少林無名神僧。
絕世高手:東方不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郭靖、楊過(神鵰中的)、王重陽、林朝英、天山童姥、李秋水、金輪法王、張無忌、令狐沖、方正大師、沖虛、風清揚、龍、木二島主、蕭峰、虛竹、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無崖子、空見神僧、石破天。
頂尖高手:何足道、枯榮大師、段譽、段延慶、左冷禪、任我行、宋遠橋、俞蓮舟、玄暝二老。
一流高手:慕容復、丁春秋、游坦之、段正明、黃眉老僧、滅絕老尼、楊蕭、范遙、四大法王之流
金庸小說高手排行榜
1、無名老僧(天龍八部一掌拍掛慕容博內力舉世無雙)
2、張三豐(百歲老頭仍未掛掉並創絕技太極劍太極拳疑為修真人物)
3、東方不敗(一人力抗任我行令狐沖及魔教高手向問天,絕對高手中的高手)
4、楊過(獨孤劍法黯然消魂掌九陰真經蛤蟆功加古墓派心法劍法,也是高手)
5、黃裳女子(疑是楊過後人打得過周芷若的應該不會很爛)
6、段譽(武術的白痴加天才只要日後武功純熟相信沒人抗得過六脈神劍+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的高手)
7、蕭峰(不為別的只為天下英雄男兒也功夫也是不賴龍爪手降龍十八掌舉世無濤的內力)
8、虛竹(逍遙派三大高手內力集於一身另有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陽掌等絕密功法也是厲害得很啊)
9、張無忌(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武功太極拳劍也是高手中的高手。另外自個是高明醫師內傷再重自個治。)
10、周伯通(絕對武痴。九陰真經全真教功夫另創空明拳左右互搏相信沒人打得過兩個周伯通。)
11、風清揚(華山派碩果僅存之高人疑是獨孤九劍的後人或者是獨狐求敗於年少時傷的義人之後人。應該不會很爛。)
未出場高手:
1、達摩,(拳出少林劍歸武當少林一向執武林之牛耳,武當是張三豐創立的張三豐是少林出來的,再加上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都是達摩創的為此第一高手是達摩)
2、獨孤求敗。(十大高手中有多人是其****或間接傳人令孤沖僅學其年輕時利劍之獨狐九劍便天下去得,楊過學其中年之劍術(重劍),也傲其一世,可見其高人也,)
3、黃裳(九陰真經的創造者,想當年華山論劍排位置只是為證明誰更有資格練它。外加後面的許多人都是因為練了九陰真經才成了高手)
5、前朝太監(原因他寫了葵花寶典,厲害不厲害呢?看看東方不敗才練了殘卷,就可以跟三大頂尖高手抗橫.本人嗎,就不用多說了.可惜啊,要自宮才能練傷心死多少武痴)
6王重陽的開派教主(生兒當如孫仲謀徒弟尚是華山之五大高手作為全真教的開派教主武功應該不會很差疑是修真之類型。)
7、陽頂天(凡自創武功者無不堪稱人雄乾坤大挪移舉世無匹能成明教教主者也可見其武功厲害。)
8、寫白首太玄經的傢伙。(詩是李白所著疑也是李白所書木龍二島主學了一點皮毛倘令江湖動盪不已更沒提這個有點變態的傢伙)
9、暫缺
10、岳飛(著有武穆遺書,倚天一出誰與爭鋒屠龍現世莫敢不從(反正記不得了),但想指揮軍隊跟你打誰能那麼猛扛得過人海戰術有張無忌之言證

⑻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個詩句中是指哪個人物

就是孫權。
生子當如孫仲謀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內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十容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余。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裴註:《吳歷》曰:「……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說解: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溽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深為羨慕。於是就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贊語,這又是一句罵署之言。後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輩英賢。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⑼ 《重生之我是孫仲謀》txt全集下載

重生之我是孫仲謀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重生之我是孫仲謀
作者:落櫻冰溫
三國時的兵器介紹
更新時間2007-3-14 9:47:00 字數:1521
三國時期常用武器介紹
作者: *柯柯* 2004-08-13 10:37 【火爆論壇】 【網友投稿】
矛——是一種直而尖的刺殺兵器,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狩獵工具。在三國時期已經成為軍隊的主要裝備。它的缺點是刃部較長,刺殺不如槍那麼靈便,到晉代槍興起,矛逐漸衰落。
戟——在戈和矛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矛和戈的結合體。它的優點是具有勾、啄、撞、刺四種效能,殺傷力很高,在三國時期盛行一時。典韋,呂布,張遼都是持戟的名將。
槍——是一種刺擊兵器,和矛相似,據說黃帝時期就有了。三國時期大量使用槍,但當時槍刃銳長,還沒有脫離矛的形式,直到晉代,槍頭改進為短而尖的形式,比矛更加鋒利,逐漸取代了矛的地位。
長刀——安有長柄的大刀,是一種砍殺兵器,從配刀和專用與劈砍的短柄長刀發展而來。最早有關長刀紀錄時期是在三國時代,據三國志記載,典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又傳說關羽使用「青龍偃月刀」(不過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因三國志記載關羽「刺」嚴良與馬下,「斬」其首,刀可不是用來刺的)諸葛亮的祠廟並列在一處。「閟宮」出自《詩經》,這里借指祠廟。原句本非律體,不能用平仄對仗格律衡量。
刀劍——主要是刀和劍,刀身單刃,主要用於砍殺,劍身雙刃,主要用於刺殺,也兼有砍的功能。由於劍在砍殺的效能和堅韌度上不如刀,在三國時期已……

⑽ 有一部網路小說,開頭講撈屍人的,主人公名字叫葉繼歡,有個哥哥是個撈屍人,叫孫仲謀,父親被人剝皮死的

《我是一名撈屍人》小說主角是葉繼歡、韓雪

閱讀全文

與小說人物孫仲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主有本命契約者強大的小說 瀏覽:681
無限穿越小說諾言第八 瀏覽:17
小說重生後女主變佛了 瀏覽:479
女主特工穿越小說古代 瀏覽:775
糖醋蚊子小說閱讀 瀏覽:367
都市小說主角會說法語 瀏覽:431
免費小說最強屠龍系統 瀏覽:715
女主重生溺寵小說排行榜 瀏覽:940
楊家女將之風流小說txt 瀏覽:319
浮華逝夢免費閱讀小說第六章 瀏覽:364
主角叫蕭洛塵的都市小說 瀏覽:718
女主叫什麼愛的小說名字叫什麼名字叫什麼 瀏覽:96
女主角長的傾國傾城而且武功很高的小說 瀏覽:484
小說主角學生身上全是傷痕彈孔 瀏覽:598
升級穿越系統小說 瀏覽:878
小說女主名字搞怪 瀏覽:393
兔費小說現代 瀏覽:505
女主重生校園逆襲小說 瀏覽:373
結局就是我們再次相遇悉然小說 瀏覽:10
毒醫的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