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說中的人物和事跡
簡介
張翠山(公元1313--1346年),武當派張三豐入室弟子之一,武當七俠之中排第五,人稱張五俠,天資聰明,七子之中唯一文武全才。小說中所用兵刃為少見的銀制單鉤和鐵制判官筆,因而被稱為」銀鉤鐵劃」,後與白眉鷹王殷天正之女殷素素結為夫婦,生下張無忌。回到中原,因不肯說出謝遜的下落,在六大門派的逼問下,拔劍自刎。《倚天屠龍記》中最開始幾章的主角。
人品
張翠山和殷素素能成為夫婦,完全是環境所逼,要是沒有金毛獅王謝遜,盡管殷素素這個魔教妖女一往情深,張翠山是不是有勇氣娶殷素素,真還是疑問。在脅迫兩人同赴大海之際,謝遜說:「……你兩位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便在島上顧了夫妻,生兒育女,豈不美哉!」聽了謝遜這番話後,張翠山的反應是:大怒,拍桌喝道:「你快別胡說八道!」而殷素素的反應是:含羞低頭,暈紅雙頰。這兩個人的當時心態如何,實在是活龍活現。後來到了冰火島上,除了他們之外,只有謝遜,張翠山的心理上,沒有了名門正派的壓力,而且根本沒有想到有朝一日,還能回到中原,這才「想不到她對自己的愛意竟是如此之深」,而和殷素素結為夫婦。結果,回到中原,殷素素當年所做的事,完全可以解釋,張翠山也和殷素素有了十年夫婦之情,張翠山卻不聽解釋,而「全身發抖,目光中如要噴出火來」,接著,就仗自刎,累得殷素素非跟著他自殺不可。張翠山是一個極度自我中心的男人,這種男人,只能在荒島中跟他過日子。
其實張翠山善良厚道,善惡分明,自幼拜張三豐為師,師徒情如父子,師兄弟情如手足。得承張三豐武術及為人處世之道,思想端正不歪,加上資質聰穎,廿來歲已練得一身高強武功,江湖人稱銀勾鐵劃張翠山張五俠。在查探三師兄俞岱岩遭人以大力金剛指斷四肢筋脈途中,結識殷素素。當時天鷹教在王盤山島舉行「揚刀立威大會」,張翠山懷疑襲擊俞岱岩的人可能是覬覦屠龍刀的人,故決定與殷素素一起前往大會。揚刀大會上,被謝遜強迫帶到冰火島。十年後;與妻殷素素和子張無忌乘木伐回中原。豈料,四方八面即千方百計接近套取謝遜和屠龍刀下落;在張三豐百歲壽辰之日,各派赴武當,表面祝壽,實想質問謝遜所在,張翠山和殷素素為存忠義,維護謝遜而三緘其口,受逼不屈,各師兄弟亦誓與張翠山共存亡。但當張翠山知悉當年俞岱岩所以殘廢,竟因殷素素發蚊須針打俞岱岩而起,情義難全,張翠山最終愧疚而自刎當場。
張翠山與殷素素
張翠山是《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中排行第五,人稱鐵鉤銀劃張五俠。
殷素素是明教白眉鷹王及天鷹教教主殷天正之女,江湖上忌她者叫她小妖女。
機緣所湊,張翠山與殷素素有一段情緣,且以悲劇結束。
殷素素本來就是一位極可愛的姑娘,就她扮男裝的那份頑皮和瀟灑亦值得愛,張五俠也是一表人才,金童玉女,亦是大好姻緣。可張翠山不敢愛,一開始就不敢,結婚生了孩子也還是不敢,最後,只好逼死自己,再搭上嬌妻。
張翠山見了殷素素,一知道殷素素的身份,立即倒縱離船而去。無奈殷素素實在太可愛了,張五俠只好扭扭捏捏,強迫自己找些借口,多些接觸,也一再疏遠。從張翠山識得殷姑娘,到五首山下,被謝遜帶到冰火島,這段時間里,張五俠一直是在情與理之間徘徊、猶豫。於情,張五俠面對嬌頑美女,焉能不動心?
不但動心,而且對殷姑娘的柔情和示好,已記刻在心;於理,張翠山又不敢邁足下去,首先是所謂的是非觀念,正邪勢不兩立,殷素素是邪派人物,不敢深交,怕玷污自己正派名門的名聲。其實,江湖是非標准本就是一本糊塗帳,翻翻武當七俠的經歷帳,說不出那件是俠義之舉。再翻翻邪派明教的帳上,有名有姓的做得也不見得盡是惡事。同是舞刀弄劍,你殺人就是正大光明,我殺人就是草菅人命?此理謬極,更謬的是堅信這些都是不可懷疑真理的張五俠。
幸虧,謝遜帶著張、殷兩位到了冰火島,謝遜本來是異行奇立的高人,而殷素素是有情無理、情竇初開的女子,張翠山只須面對這兩個人,沒人說三道四。
這時的張翠山才從束縛中解放出來,才可以正視自己的感情,才可以自己為自己做主,也算是老天開眼,終成全了一對壁人。
想想山洞雖蔽,春光盎然如火,滿眼輝煌;僻野荒山,自有玉面似花,滿心歡喜,天作之合,不讓人失去好姻緣;情人有意,正好在無人處度春宵。
隨便說一句,我真看不出金毛獅王謝遜,一生作惡多端,有何理由讓金大俠偏愛到視為英雄?如果說謝遜唯一有可取之處,就是成全了張、殷兩位的姻緣。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終有一天,張、殷夫婦重返中原,依舊還得面對江湖,面對人言。最可氣的是張翠山,當日沒有解脫,今日依舊重新面對,十幾年的夫妻之情,依舊敵不過陳腐的是非觀念,名義上是怪妻子當年傷了三哥俞岱岩,無顏面對手足,一死了之。其實,他何嘗不明白,殷素素只不過用毒針射傷了俞三哥,且已做了安排,傷養幾日,即可痊癒,江湖人那日不傷人或不被人傷,何至於愧得非死不可?其實,非死不可的是他無法面對正邪之說,無法面對內心的矛盾與壓力。這等蠢小子,死就死了,卻白白陪上了殷姑娘一條性命,真是可惜。
殷素素風姿見識,至情至性,無一處不可愛,只是嫁了張翠山這樣的正派名門子弟落了俗套。殷素素之死,卻不可與張翠山同日而語,她絕沒有什麼壓力、矛盾和莫名其妙的負疚感,她的個性都在那一刀子紮下去完成了。
如單說冰火島的張、殷夫婦,也算是對好夫婦了。
書生的見識可愛但又可悲
張翠山出場,是華彩亮色的著筆。少年書生,瘦弱的身形,俊秀的面目,卻有著胸中陳兵百萬的豪俠膽色。他神氣清朗,彬彬有禮,謙和中又遮不住激情如火的風發意氣。俞岱岩有危險,張翠山立即沖動起來硬生生勒住急沖的奔馬;發現俞岱岩重傷,悲憤起來便要與人拚命,其書生的斯文和激情的盪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又暗示了其性格中不可調和的悲劇。剋制和激情,是張翠山一生詩人般性格和命運的關鍵所在,他永遠都生活在情和理劇烈的沖突中,他渴望生命的平靜,卻無法擺脫青春野性的力量焚燒,他在生命之火熊熊燃燒中,表現出書生般詩意的幻美本質來。
《倚天屠龍記》極力寫出張翠山少年熱血書生的形象,看張翠山一貫溫文爾雅,知書達理,但傷痛惱怒之時決意要偷偷去打都大錦一頓出氣,而且瞞著眾人免得師兄們干預。張翠山還是少年心性,心中擱不得事,沉不住氣,比之其師父張三豐的厚重沉穩,確實差了太多。他聽任熱血和激情的驅馳,一味要快意恩仇,他的俠義情懷之中,其實缺乏對人生和社會深刻的體悟和見識,終會在復雜的情理和際遇中碰壁。
張翠山逼著都大錦拿出兩千兩黃金來救濟災民一段,寫出少年任性的痛快和意氣用事。以暴制暴,以惡降惡,若不是張翠山顯露出霸道武功,都大錦等物慾熏心、唯利是圖之輩,是不可能乖乖拿出金子來的。看都大錦等人藏藏掩掩,口口聲聲說沒有錢,委瑣卑微之態實是讓人好笑,不得已破財消災,割肉之痛可以想像,威風和橫行了半世的都大錦也有今日,解氣。
張翠山不像是個正牌的俠士而更多地像個書生,他有著書生的熱血,也有著書生的單純幼稚和境界的局限性。在離奇劇變之時,他空有一身高明武功,卻不知所措,缺乏應變和沉著的大氣。龍門鏢局離奇的滅門殺戮場面,讓他心驚和顫栗,他還不能承擔這生與死巨大的震撼。
情節在平直中忽然急轉而下,一個巨大可怕的陰謀讓懸念高漲。少林寺僧言之鑿鑿,當面對質,讓張翠山陷於不義的處境。少年的書生意氣,忽然平添出許多血腥恐怖的謀殺,陰謀之網已緊緊纏著張翠山,讓他舉步維艱,讓他體會了世界的難以把握的復雜和陰暗。
在湖中小舟中與殷素素的相見,張翠山竟能一愕之下登時臉紅,他的人生經驗實在有限。在這復雜的社會中,他實在是見識太不夠,這是他致命的弱點,也是他日後悲劇的內在邏輯指向,他太著意於律己,太在意於外在的道德規范的約束。一旦情與理不可調和的沖突來臨之時,他的律己就會變質成自虐和逃避,以自我否定的極端形式來輕易而簡單地解決人生的矛盾。
張翠山性格中的致命弱點含蓄而恰當地一再被強調。他忘不了殷素素之時,便自我解脫,「持之以禮,跟他一見又有何妨」。書生的見識,可愛但又可悲,讓人扼腕嘆息不已。
張翠山書生柔弱的心性,率真而缺乏決斷,理念與情感的沖突中不是變通。性格即是命運,張翠山後來的悲劇,原來可追溯至此,他內心主導的觀念太強烈了,所以他處處都有「一是心意難定」的時候。
謝遜其實是張翠山的人生教師,不過學生並不完全及格。謝遜一句「假仁假義」的嘲諷,雖未觸及張翠山的靈魂,但帶來的不可抗拒的機會,使張翠山終於放下了觀念的包袱,情不自禁向殷素素吐露了真實的心意。張翠山暫且拋開了善與惡禮教的外在束縛,鼓足勇氣,聽任生命本能意志的驅駛,打開了塵封已久的真情,接受了殷素素的愛。
極端場面,極端情景,人性的枷鎖完全打開,觀念的重負可以棄如敝屣,面具可以卸下,不需要作假,也再用不著作假。冰川荒島中,張翠山終於可以放鬆下來,靜下來,傾聽內心情感的真實聲音,聽任生命率真樸素的本能指引自己暢飲生命醇美的甘泉,找回自己的本質。
武當七俠,各有所長,但張三豐卻獨對張翠山另加青眼,寄予厚望,其原因,俞蓮舟說是因為張翠山悟性最高,可作張三豐的衣缽傳人。此所謂悟性,只是對武學的悟性。
武當七俠中,張翠山對於人生的悟性是頗有不足的。如此看來,張三豐授徒並不成功。這一點,使人想到全真道的祖師王重陽,自王重陽之後,全真七子,實不足論,境界太高的大宗師,反而難以恰當地傳道,教出真正的高徒。
悲劇的審美雖然淬礪人性的純凈,但帶來的心靈悸痛又是殘忍而讓人悵然的。
張三豐的百歲壽辰中,忽生慘烈奇變。武林高手前來興師問罪,面對眾多名門大派,張三豐像母雞保護小雞一樣,依然毫不猶豫地回護著張翠山殷素素。但想不開、想不通的卻是張翠山自己。殷素素將秘密言明之後,情理道義的沖突,將張翠山逼上了絕境,他那書生的痴氣再次不可抑止地發作,一種虛妄的自我迷幻的道德力量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矛盾。張三豐沒有來得及阻止這一悲劇的發生,如果事先知道事件的前因後果,張三豐定會自有擔當,絕不會讓張翠山如此輕率而逞血氣之勇。
張翠山自殺的原因
在張無忌的少年時期,有兩件對他一生影響極大的事:一是他的父母雙雙自殺,使他成為一個孤兒;另一件事則是他中一記「玄冥神掌」,無葯可醫,他不得不離開武當山到蝴蝶谷去求醫。由於這兩個情節,才有了以後那些引人入勝的故事。
張翠山和殷素素二位的自殺,不但使張無忌成為一個孤兒.深得人們的同情,也使張無忌孤身一人奮斗,成為武功天下第一的大俠,更突出其偉大之處占自殺的那一幕情節極其突兀,氣氛極為激烈悲壯,充滿了刺激,可能會讓讀者讀得目瞪口呆。可惜,若仔細讀起來,就會發現這一對夫婦的自殺十分不合常理。
一些「金學家」對張翠山的自殺頗有微伺:有的認為他是假道學,放不下「俠」的架子;有的說他不是真心愛殷素素,自殺以求解脫雲雲。對張翠山的性格分析,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這里不多說了。就小說而言,真正不合理的不是他,而是別的人物。
第一不合理的是身受重傷的武當三俠俞岱岩。在第三回和第四回的故事中,他得到了屠龍刀,在錢塘江中受到了天鷹教的暗算,中了「蚊須針」和「七星釘」後,中毒暈了過去。他醒來時正聽到殷素素付重金二千兩黃金,委託杭州龍門鏢局都大錦總鏢頭送他回武當山,十大之內親手交結張三豐真人。書中寫到,俞岱岩聽到這些後心中一驚:「二千兩黃金要值幾萬兩銀子,……」在他被護送的路上,他感慨地想:「救我這位姓殷的朋友不知是誰,……只可惜我不能見他一面,更不能謝他一句。我俞岱岩若能不死,此恩必報。」
到了張三豐百歲生日宴上(書中第十回),俞岱岩聽見了殷素素的聲音,聽出她是在龍門縹局僱人送他回武當山的人。殷素素也承認了此事。這時,俞岱岩本應立即作出報恩的姿態。這位大俠不但沒有報恩的表示,反而「冷冷地道:『你如此待人,為了何故?…這真是沒有一點武當三俠的風范,給武當派丟人。
為奪屠龍刀,江湖上你爭我奪,在這中間,誰受了傷,或是學藝不精,或是不謹慎,怨不得什麼別人。僱人送他回武當山,則是另一回事,確是有恩於俞三俠。至於在途中都大錦自己沒有做到「親手交給張真人」的許諾,則是另外一回事。
下重手暗害之人才是罪魁禍首。武當七俠應該是恩怨分明。
俞岱岩怎麼能這樣糊塗,恩將仇報?
俞岱岩對當初所發的誓言:「我俞岱岩若能不死,此恩必報。」是不應忘記的,他連殷素素的聲音都記得,恩怨大事更應記得清楚了。武當七俠中其他幾位,也應該將恩怨分清的,怎麼都和俞岱岩一樣的糊塗起來了。
如果俞岱岩能按常理說話,這個悲劇自然是不會發生的。但是,這個悲劇必須發生,於是金庸就得強制俞三俠忘恩負義,說他不應該說的話了。
第二個不合理的是殷素素。在錢塘江六和塔附近,除了「蚊須針」是她發的之外,她已經將這些事的前因後果。向張翠山講的相當清楚了(見第四回)。婚後,有了兒子,似不應再對丈夫隱瞞有關發「蚊須針」的事,應設法取得丈夫的諒解,如果她認為這事很難取得諒解,為了和丈夫的愛情,為了孩子,只好就隱瞞起來。既然已經隱瞞了,那就隱瞞到底。
不應把在枕頭邊都不能和丈夫講的話,拿到大庭廣眾之中來說。
天鷹教為了得到屠龍刀,向武當派某俠客發暗器,在武俠的世界中,原是平平無奇的事。何況殷素素「敬重你(指俞岱岩)是位好漢子,是以叫龍門鏢局送你回武當山,至於途中另起風波,卻是我始料不及了。」這是非常有道理的,殷素素並無過錯。奇怪的是,殷素素卻「拔出配劍,倒轉劍柄遞給張翠山」要他殺自己,張翠山那樣好面子的俠客,怎能殺自己的妻子,只剩下自殺一條道了。
以殷素素這樣的精明干練的人,怎麼會說這樣的糊塗話、做這樣糊塗的事?她或者可以輕描淡寫他說是天鷹教傷了俞三俠,她敬他是個好漢子,僱人送他回武當。這樣說並沒扯謊,因為她本人也是天鷹教的。或者她可以將真相全盤托出,據理力爭。以她的精明,她是不會拔出劍,逼著丈夫殺人。
而且,在武俠小說的世界中,「蚊須針」和「七星釘」的毒都應該有解葯的。殷素素既然敬重俞岱岩,何不給他解葯,先找個地方讓他養傷。何必舍近求遠,千里迢迢地將重傷之人向武當送。
第三不合理的才是張翠山。在他們剛相識時,殷素素已經大體上告訴他全部情況。他應該很清楚是天鷹教傷了俞岱岩,而殷素素又是天鷹教的高層人物,不管殷索素是否自己親自動手,她對俞岱岩受傷都是負有責任的。他又很清楚為了俞岱岩受傷事,殺了龍門鏢局七十餘門的就是殷素素,他從來沒有認真問過究竟是怎麼回事。在武當七俠中,只有他知道殷素素為了救俞岱岩,曾中了三枚梅花毒鏢,是為救俞岱岩盡了力的。到了俞岱岩恩將仇報時,他不為妻子辯護,反而說:「你騙得我好苦啊。」這只能看作是在沒有道理地撐大俠的面子。至於自殺,則更是糊塗得設法說了。
在這一段中,人們所出現的感情、想法以及對前因後果的思維,本來都應該是另一種樣子的,卻一個接一個的表現得不合常理,甚至前後矛盾。仔細想來,所有這些不合常理的表現,沒有別的道理,就是為了要給張無忌騰出舞台。如果用較為合理的情節變化來作到這一點,讓張翠山和殷素素退出,就可能會比較平淡,然而這卻是作者所不願意的吧。
張翠山的武功(部分)
1.武當基本武功,身為武當弟子這些總該會吧?
2"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字訣:為張翠山在夜晚時窺師父空書時無意學到,加以練習,最後竟然練出了十分威力.
3,真武七截陣,武當七俠的招牌陣法。
② 小說中的人物陳佐千有什麼象徵意義
賊: 荒誕、冷酷、兇殘、粗暴、專制、掠奪 誠實:類歷史獻鮮血命傑精英 富:資產階級 窮:貧苦百姓 (窮富都賊
③ 小說人物 快樂的象徵
快樂--古龍絕代雙嬌中的小魚兒
痛苦--金庸天龍八部中的鍾萬仇
憂愁--曹雪芹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④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題型及解題技巧
唐山市友誼中學 王淑東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積淀的愛憎之情,這是准確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⑤ 小說中的M,S分別代表了人物的什麼性格
你好!
M是小受,,S是攻。。。。。M等於是軟軟的性格,S意思就是霸道總裁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⑥ 小說中人物形象的作用
泛泛的說,我覺得就是支撐故事情節,並通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
⑦ 文學名著中有《》中的(人物),他們都是鐵公雞的典型代表
文學名著中有《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慳吝人》的 阿巴貢 《 歐也妮葛朗台》的葛朗台 ,《死魂靈》的潑留希金他們都是鐵公雞的典型代表
)
⑧ 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請分類說來謝謝!
你這個范圍太大太模糊,我只好說一些比較虛的。
比較受到認可的是 福斯特 的扁專平人屬物和圓形人物。
所謂扁形人物,就是按照一個簡單的意念或特徵而被創造出來的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其性格特徵可以用一句話加以概括。如《吝嗇鬼》中的阿巴公,《紅樓夢》中的劉姥姥,《西遊記》中的沙和尚。都比較平面化,沒什麼性格變化。
所謂圓形人物,就是性格比較復雜,因而不能用一句話加以概括的人物。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的性格變化。人物性格比較豐富(這個例子很多了,基本現代以來的好的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圓形的。)
還有疑惑請追問,滿意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