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庸的武俠小說算不算名著
部分算是了
金庸的小說,成就最高的是笑傲江湖(因為暗示官場,還被禁過),對武俠貢獻最大的是射鵰英雄傳(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讓當時為黃暴低俗小說的武俠小說邁入了主流價值觀的跑道)而寫作難度最大的是天龍八部,最結合當前政智現狀的是鹿鼎記(韋小寶勸師父放棄報仇,說人民過的好,誰當皇上都一樣指的是港@澳#台要承認我D)
這四部都算得上名著了。雪山飛狐的片段,還被收錄到人教語文課本的擴展閱讀本里(當然立意沒這幾部深),確實是有兩下子。
想成為名著,傳唱度要高,寫作水平要好,立意要深遠,要表現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社會氣息,這幾本小說基本都做到了。
而至於是否武俠元素不足以成為名著,那我得說西遊記,亞瑟王傳奇,魔戒等名著也是有很多的幻想色彩。所以我認為是算的
Ⅱ 金庸15部武俠小說各屬於哪個朝代
金庸先生一共寫了15部小說,寫作的先後順序是:
《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飛狐外傳》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
《越女劍》
1955
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筆名首次出現
1956
《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
1957 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
1959 《神鵰俠侶》開始在《明報》創刊號連載
《雪山飛狐》連載於《新晚報》
1960 為《武俠與歷史》雜志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3 為《東南亞周刊》撰寫《連城訣》
《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5 創作《俠客行》
1967 創作《笑傲江湖》
1969 創作、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年代排序——
一.春秋時期
1.《越女劍》:公元前五世紀前葉
二.北宋後期
2.《天龍八部》:公元1094年前後
三.南宋中後期
3.《射鵰英雄傳》: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懷胎到鐵木真逝世)
4.《神鵰俠侶》:公元1239年-1260年(楊過出場到蒙哥歸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龍記》:公元1337年-1360年(張三豐90歲到張無忌22歲)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計是明朝中期
因為有武當派,而且書中官職是明朝的,並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還
有在《鹿鼎記》中澄觀老師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沖大俠,以無招勝有招」,
那自然是明朝了
7.《俠客行》:明朝
因為有武當派,並且書中好象沒有什麼民族矛盾,而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
8.《碧血劍》: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從10歲到20歲)
六.清朝
9.《鹿鼎記》:公元1670年-1689年
鰲拜死的時候史書上記載為1670年,韋小寶簽訂《尼布楚條約》後歸隱,那是1689年
10.《書劍恩仇錄》:公元1756年前後
因為《飛狐外傳》中趙半山曾對小胡斐說過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紅花會抓住過
11.《飛狐外傳》: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飛狐》推算,從胡斐13歲到17歲
12.《雪山飛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陰歷)
書上開頭就寫了「這是乾隆四十五年叄月十五」
13.《鴛鴦刀》:清朝
書上倒數第二段寫道「滿清皇帝聽說這雙刀之中,有一個能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
自然是清朝了
14.《連城訣》:清朝
這個沒什麼大道理,因為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有辮子,這可是金庸授權的,而且從
官職、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馬嘯西風》:清朝
原因和前面的一樣,書上插圖中的男人有辮子
Ⅲ 金庸小說屬於什麼級別的小說
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北大中文系前主任、著名中國現代文學史專家嚴家炎教授稱贊金庸武俠小說創作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
1981年,英國政府褒揚其對新聞事業及小說寫作的貢獻受其O.B.E 勛銜。
1998年,獲香港市政局頒授「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授「當代文豪金龍獎」,同獲此獎的還有巴金和冰心。
2009年3月,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4月24日,金庸獲2010大本鍾獎個人獎之終生成就獎。
若金庸小說是二流小說,會有如此的成就嗎?
Ⅳ 新武俠小說是什麼概念是怎麼劃分出來的金庸武俠小說是不是新武俠小說
我知復道的也不太全面制 貌似以前看某部小說序言上面有些
新武俠是指有別於傳統武俠的章回式和純粹俠義等因素外 融入了古代哲學、歷史、醫學以及一些西方寫作手法或者現代元素的全新寫作思路,來表達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文學技巧。
這個時代最負盛名的就是金古梁 他們是新武俠鼎盛時期的代表性人物
其中金庸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作品包涵詩詞書畫、詩詞典賦等等 內容廣泛 發人深思。因此被譽為「綜藝俠情派」。
而在他們之後出道的溫瑞安以散文融入武俠 在80年代中期 金庸梁羽生封筆 古龍等一大批作家逝世後 成為新武俠的扛鼎之人 有「金古之後 獨撐大局」之說
90年代黃易崛起 以大氣魄 大背景 大場面和極具現代思維的寫法 開創了玄幻武俠的先河 可謂是新武俠時代末代大豪
所以現在提起新武俠 都是金古黃梁溫五大宗師
同時,這個時代的還有司馬紫煙、卧龍生、司馬翎等等一大批作家,只是成就和作品的代表性都比不上五大宗師。
而相對與新武俠時代 還有大陸新武俠 這是04年時 由《武俠》雜志提出來的概念 並通過《武俠》雜志 推出了鳳歌、滄月、步非煙、小椴等等一大批大陸新武俠作家。
Ⅳ 金庸的所有武俠小說都是以什麼作為歷史背景的
幾乎每一部書都有不同的時代背景。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乾隆年間,沒有重大歷史事件。
連城訣/笑傲江湖/白馬嘯西風/俠客行/鴛鴦刀:沒有明顯時代背景
天龍八部:宋,沒有明顯歷史事件。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宋。前兩部主要是講宋朝末年,愛國志士奮力抵抗元朝入侵。射鵰英雄傳中講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偉大功勛。後面一部的重大歷史事件是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
鹿鼎記:康熙年間。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有傳說中的順治為董萼妃之死傷心在五台山出家,康熙智擒鰲拜扭轉局勢,康熙平定三藩之亂。
書劍恩仇錄:乾隆年間。主要涉及的是民間傳說,乾隆是漢人的孩子,被調換入宮,最後登基。還有回族的香香公主(香妃)的傳說。
碧血劍:明末清初。涉及到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忠臣袁崇煥,紅顏禍水的天下第一美女陳圓圓,崇禎皇帝煤山上吊,崇禎斬斷親生女兒長平公主左手,長平公主出家名為九難。
越女劍:吳越相爭時期。主要涉及到卧薪嘗膽的典故,西子捧心的傳說。
在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之中,綜合評價最高的(同意的人居多的)應該是天龍八部。氣勢宏偉,人物涉及范圍廣,蕭峰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無處不體現佛的思想,是一部意義非常深遠的偉大的作品。天龍八部雖好,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卻是笑傲江湖。
我覺得沒有修改之前的金庸小說值得買一套收藏,可能是從小就看得是這樣的武俠小說,記住的人物情節也是未修訂以前的,深入我心到不能抹去。所以我推薦三聯版的金庸全集!
Ⅵ 聽說金庸小說分為三個版本,都是什麼呢
金庸的作品,雖然無緣名著,卻在某些程度上真正的超越了名著。他的作品,影響了數代人,包括筆者自己,小時候也是甚愛金老的作品。當然,在最初寫作時,金老自己肯定也是沒有想到的,創作竟然會成為他一生為之努力的事業,而他最初執筆創作的初衷其實只是想要吸引別人來買報紙而已。作為一個文人,創作者來說,最大的夢想不過就是能夠出書立著,能夠在這紛繁的江湖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了,對於金庸來說,我相信也是一樣的。這之後,金庸以他畢生的精力為代價,對其作品進行了一而再、再而三的修訂,以至於最後出現了市場上同時流行的金庸的作品居然有三個版本。這大概也是僅此一家的盛況了吧。

三個版本的作品,可以看作是金老的三個人生階段。從青年到中年到老年,每一個階段,其實都是他自己內心的描白。如果說誰是最懂金老作品的,那我想,一定是他自己。
Ⅶ 金庸是什麼類型的小說
金庸基本上寫的是武俠類小說
Ⅷ 金庸的武俠小說屬於哪種類型
金庸的武俠小說區別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派武俠小說而稱之為新派武俠小說,就21世紀初興起的網路小說而言又顯得陳舊了。至於好壞那就見仁見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Ⅸ 金庸武俠小說可分為幾階段分別是什麼
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吧,書劍恩仇錄是處女座,也是第一階段的代表作吧內;第二階段主要是射容雕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第三階段最典型的應該就是鹿鼎記了,這也是金庸的巔峰之作、封筆之作。
Ⅹ 金庸寫的小說都是什麼
庸小說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共十五部,它們是《書劍恩仇錄》、《碧血版劍》、權《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鴛鴦刀》、《越女劍》、《連城訣》、《白馬嘯西風》、《俠客行》、《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