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描述人物心理活動的武俠小說,大家幫找一下啊。
其實很多武俠里都有關於心理的描寫,如我最近看的《誅仙》,裡面很多用景寫情,不錯的。我最推崇的是金庸,書比電視好看多了,《神鵰俠侶》最好看!
B. :為什麼看武俠小說
因為現實中太壓抑,很多話不能說,很多事不能做,所以大家只能靠沉迷於武俠裡面,借虛幻的人和事來暫時麻醉自己,忘掉不快,跟著裡面的主人公馳騁江湖。看武俠小說是一個很好的心理療養方法。真的。
C. 有沒有非常喜歡閱讀武打小說的男人,他是什麼心理
1、有很強烈的英雄崇拜情結,希望自己跟武俠中的人物一樣,擁有飛檐走壁、摘內葉傷人的絕世武容功,成為萬人敬仰的大英雄,受人追捧。
2、有自卑心理,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生活和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缺乏能力,做不成事,所以沉浸在武俠小說編織成的英雄夢中,幻想自己成為大俠,行俠仗義,從中找到自我認同感。
3、喜歡看武俠小說中每個大俠都擁有無數紅顏知己,覺得這類的武俠小說看上去很爽,滿足自己內心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幻想。
4、喜歡武俠小說緊張刺激與古代風格的寫作特點。
D. 喜歡看武俠小說的中年男人的心理
崇拜武俠,行俠仗義,還有英雄夢,男人喜歡武俠小說很正常。女人不是愛看言情、都市么。
E. 哪位神人可以幫我分析一下那些武俠小說里在江湖上的人的心理
武俠小說會刻意淡化或者醜化政府,在武俠小說中,政府是作為與自由對立的體制出現的。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是文人的夢幻世界,真正的武人會覺得文人太酸的。掌門等代表了權力的巔峰,在自由社會中,強者為王實際代表了崇權者另一種權力崇拜,權欲也是人的共性。在武俠小說中,崇權者往往也是負面形象出現,一般也沒有好下場,這是由武俠小說的初衷決定的,武俠中一般都追求快意恩仇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簡單粗獷,實際上是對人性真善美的嚮往,對自己善念擴大的幻想。本宮什麼的一是威嚴,二是畸形,一般這么自稱的沒幾個好下場吧?或者心理上有缺陷。修煉是對長生或者力量的追求,這個好理解,或者太好了,當然想多活著,力量大多好,得不到的可以去奪,都是貪欲。江湖是一個半架空的世界,是文人幻想出的理想社會。就像桃花源記一樣,不是人要混江湖,而是人就在江湖,只是你選擇了怎樣的生活方式。有的人想做買賣,有的人想當大俠,有的人要科舉,一個道理。你開始做買賣,就是小說里常出現的人肉背景了,大俠就不說了,科舉你不就成官府了?官府代表管,大俠代表自由,道不同不相為謀,武俠小說就會醜化淡化官府。單獨行動的大俠往往都很窮的,門派一般都有產業。你表達的不甚清楚,歡迎來問。
F. 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人喜歡看武俠小說跟他們無聊的心理有關么
各人情況不一樣,想法不一樣,愛好也不一樣,就像有人也想不通為什麼版有人天天花時間浪費在網上,權浪費時間在論壇上一樣,有人愛打麻將,有人愛看小說書,有人愛上網,有人愛打游戲,有人愛旅遊一樣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愛這個完全是浪費時間,這也能學習到東西的,如有的人看到小說里的一些典故就去找相關資料學習相關知識的。
G. 請問,喜歡看武俠小說的男人,是什麼心理
熱情奔放,對朋友真誠豪邁,講義氣,但內心不夠平靜,易沖動
H. 誰寫武俠小說比較傷感寫主角小時候那種心理的
起點出的一本書!驅魔人!
不是武俠的!
我覺得很多書都很好啊!
但有的不是武俠.
如果想看的話給我發消息給你介紹!
有的忘記了!
記得看過一本頂好的武俠1`
I. 大家說說對武俠小說的看法
不好意思,在下愚見。曾經的演講稿
我對武俠小的興趣不僅在讀,也在寫。我寫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娛樂自己,藉此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並不想發表。
目前武俠小說界相繼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青年作家,繼古龍、金庸、梁羽生之後,陳青雲、諸葛青雲、卧龍生、雲中嶽、柳殘陽、秋無痕等人又名聲鵲起,為繁榮武俠小說創作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為什麼這些武俠小說作家都是香港的,唯獨沒有一個大陸的呢?是大陸沒有武俠小說創作的人才嗎?不是,絕不是。
那又是為什麼?是因為大陸沒有培養這些人材茁壯成長的土壤。
武俠小說同中國武術一樣,發源於中國,是中國文化寶庫的一件瑰寶。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描寫的是中國人、中國事、中國武功,但為什麼作者不是我們中國大陸人,而是香港或台灣人呢?為此我深感難過,這實在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空前絕後的缺憾!盡管香港人和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但畢竟不能代替大陸人。
和千千萬萬人一樣,我也期待著能有一天,武俠小說也能做為一件文化珍品登上大雅之堂,得到正名。可惜到目前為止,武俠小說非但不能被文學界所承認,甚至一再被打入冷宮,深受正統文學作家的攻擊和排斥。那些一邊提倡文學即「人學」的正人君子,另一邊卻著書立說怒斥真正「人學」作品的武俠小說,不知他們是居心何在?
當然,武俠小說大量出版,其中精品並不多,似古龍、金庸、梁羽生這類好作品很少,大多都是濫竽充數之品,但不能因此就把武俠小說一棍子打倒,把它貶得一文不值。雖然這些小說內容大多都是作者虛構的,這一點作者並不否認,但做為「成人的童話」角度來看待它,我強烈呼籲社會上能給予它一席之地。
我不提倡禁慾主義,因為它在中國現代社會已經完全不實際,有的東西越禁止越使人產生一種神秘感和強烈好奇心,越容易促使人去一破禁區、一觀究竟;若是不禁止反而沒有人去注意它,這就是人的逆反心理。性慾本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沒有什麼神秘色彩,它也不是一種毒葯,關鍵在於人們如何去把握。世上也本就沒有任何一種東西可以一口斷定是有益還是有害,關鍵在於多少。酒少飲可舒筋活血,多貪則亂人心性;欲寡可使人松馳、安定,縱欲則損傷身體;鹵水葯人,卻能點豆腐,快刀能殺人,但用在手術台上卻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酒色財氣是貫穿人生始終的主題,用不著去極力迴避,盡管有大多數人表面不肯承認。
我也同樣不提倡佔用大量篇幅、花費大量筆墨去描寫激烈的武打場面。因為武俠小說不是國術指導,也不是武術理論雜談,更不是用來教人如何去打人殺人的,只不過是用來烘托氣氛,刻畫人物。小說作家並不一定都鑽研過武術,也不可能是武術家,他所寫出的招式,往往連他自己也不知是一種什麼樣的動作,甚至武功中根本不存在這一動作,而是他隨便找幾個字湊上去的。所以用這么大的篇幅去描寫不現實的武打場面,是不是有些「畫蛇添足」?我很贊同古龍的觀點,武打場面不一定是打,而是製造氛圍。
另外在情節的變化、人物的形象上,最大的問題是不能突出舊格局。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武俠小說已出版發行不下幾千部,同樣的情節變化、同樣的人物形象,已描寫過許多次了,這樣讀者再看,就不會再感興趣,而且一看開頭就知道結尾。最凶惡的人就是大俠客,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頭」,詐死、易容、毒葯,金錢、勢力、復仇,已不應是武俠小說再出現的內容,否則就很難發展。
要想創新,就得改變方式。去刻畫人的心理活動、情感的變化、性格的沖突,只有人性,才是武俠小說描寫的焦點。因為人性之復雜,遠在任何一種武功之上。人無完人,人性也沒有完美,只有接近現實,才能有發展、有創新。武俠小說已不再是單純的武功決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作為「成人的童話」也不適應現代讀者的需要。把現代的生活情感、人類幻想,用古代的武俠小說表現出來,用富有幽默的語言、哲理的詞彙反映出來,注入現代人的思想,豈不又把它推進了一大步?讓它在新派武俠小說的現有階段再進入一個全新里程。香港的古龍先生在這方面就已做出了很好榜樣。
世上的路都有終點,只有藝業這條路是沒有一定的終點。
而且是永無止境!
J. 喜歡看武俠小說的男人,是什麼心理
白衣勝雪,馬踏桃花,快意恩仇。尋一處山水,遇幾件奇聞,覓幾人好友知己,尋內我的蓋世英容雄。如有失意,總能一醉自救;如有離愁,也能一笑方休。覓不得英雄,也總能得幾個故事。故事總會結束,總要回歸冗長雜亂平凡一點都不夠痛快的人生。總要有個地方可以做夢,每代人都需要自己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