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作家出版書籍,作者本人有些什麼收入來源呢比如版稅,買斷稅的。
你好,我是出版行業的,主要看你跟出版社怎麼簽約的。合同上寫得版稅那麼就是每賣一本小說都有收入,很多買斷是出版社一次是買斷作者的幾年版權。這樣。
⑵ 出版小說版稅一般多少
新人出書來現在是件非常困自難的事情
版稅
能夠保持在8%就算是非常不錯的了
如果是一次性買斷的大概也就是一兩W的樣子
而且
我告訴你
現在的出版社大部分出於
規避風險
的原因
都不會選擇買斷的
所以買斷一般都是
書商
的做法
他們也只是在博一博手氣罷了
和正規出版社合作
買斷的方式,只要簽了出版合同就立即支付你的稿費
如果是按照版稅的形式,一般都是半年或者一年結算一次,不過這個你們之間是可以商討的。
作為一個出版工作者
最後還是向給LZ提一些建議
1、不要找太大的出版社,他們的稿源充足,對於新人要求也比較高,稿費也不見得非常高;
2、要謙虛,如果我收到了你的樣稿,你說這是一部天才的作品,也許我會直接退稿給你,因為大多數情況,天才總是沉默的。
好了
祝你早日成功吧。
⑶ 網路小說作者繳稅算什麼稅
個人所得稅。
我國稿酬個人所得稅計稅方式等同於勞務報酬的計稅方式,徵收個人所得稅。
1980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公布,稿酬個稅起征點為800元。在近30年的時間里,我國的工資、薪金個稅起征點上調了兩次:2006年由800元提為1600元,2008年由1600元提到2000元。
稅率則從5%開始,採用九級累進制。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實際稅率即為14%。
網路小說作者的收入按版稅來計算,版稅收入納稅為其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版稅收入納稅是指對作者和其他版權所有人所得的版稅或稅酬徵收的稅。英美等西方國家對個人收入(包括版稅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不另開版稅稅目。

(3)中國網路小說版稅收入擴展閱讀:
百萬稿酬要多納稅近40萬!網文作家們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根據閱文方面對外透露的數字,2016年其發放稿費超過10億元,其中稿費年收入達到百億元級別的超過100人,在2017年最新的數據中,年報中明確表示包含稿費在內的內容成本高達12.8億元,相比於2016年的增長更為強勁。
這說明作者稿費的收入也進一步增長,相應的納稅額度也增加。
掌閱文學聯合創始人王良也在一次活動中明確表示「我們2017年全平台發放稿費有3億,通過數字閱讀分成使年收入達到100萬的作者超過40位,截止2017年為止我們掌閱文學,文學板塊累計簽約作品超過7萬本。累計的簽約作者超過5.5萬人。」
這只是兩個上市公司層面公布出來的數據,年收入過百萬的作家人數已經接近150人,如果算上網路縱橫文學、阿里文學、還有數量眾多的嚴肅文學作家,數量不可小覷。
這次個稅改革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作者的工資、稿費、作品授權改編費用等統一計算起來征稅。
這是一項更大規模的納稅數字。
雖然今日之作家已非傳統觀念中窮酸的寫字人,每年高達百萬元的稿費在普通人看來羨慕不已,但是與日益高漲的IP授權費用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一些頭部的網文,僅僅電影、電視劇、游戲等授權費加在一起,就號稱過億。
根據作家榜APP發布的第11屆作家榜之網路作家榜顯示,排名第一的網路「大神」唐家三少以1.22億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榜首,這個數字不僅刷新了他去年1.1億元的紀錄,而且高於第二名天蠶土豆(6000萬元)與第三名我吃西紅柿(5000萬元)的總和。
同時在這份榜單上,入圍門檻是年收入1000萬元,TOP20都達到了這個數字,可見如今的頭部作者已經是腰纏萬貫的文化商人,他們的掙錢能力堪比一線流量明星。
以前對他們的納稅監管十分鬆懈,享受著巨額的稅收優惠,但如今他們的收入越來越受人關注,國家也開始有意地進行「收割」。
⑷ 網路上新人發小說,如果簽約稿酬能有多少版稅能佔多少簽約有什麼底線
發到三萬字,編輯覺得不錯會找你談簽約意向,十萬字的時候也有一次機會,基本上是按千字算錢,具體多少就看你跟編輯談得怎麼樣
⑸ 小說出版版稅和收入的問題
版稅是與圖書銷售量抄掛鉤的,並不通用
出版社出版與否與連載與否無關。
版稅,又稱版權使用費,是知識產權的原創人或版權持有人對其他使用其知識產權的人所收取的金錢利益。使用擁有版權、特許權、著作權、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人士便可能需要付版稅。一般而言,為了能夠取得復制或演出作品的權利,即會支付給作品發明者或創作者款項作為版稅。
圖書單價乘一定百分比再乘圖書銷售量或印刷量。這個一定的百分比稱作版稅率,它的大小反映版稅標準的高低。無論是在大多數國家還是在國際上,版稅率均無統一標准。版稅率的確定,一般要考慮作者的知名度,作品的種類、質量和印數,潛在的市場需求以及所授權利的專有程度等因素,由作者、版權所有者或其代理人與作品的使用者通過談判達成協議。
⑹ 作家的版稅(收入)是怎樣計算的
我國的稅法規定,對於稿費或版稅收入的個人所得稅,其稅率規定為: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發表取得的收入為一次,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具體的計算方法如下:
每次應繳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20%×(1-30%);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4000)-800;
每次收入額(>4000)×(1-20%)。
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稿酬所得以個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額或定率減除規定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定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
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規定對應納稅額減征30%,計算公式為:
(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1-30%)。

(6)中國網路小說版稅收入擴展閱讀:
標准與支付:
版稅的標准和支付辦法需要由作品版權的所有者與使用者通過口頭或書面協議確定下來。
如果是圖書,在一般情況下,出版者須在作品正式出版前將版稅的一部分支付給作者,這部分版稅稱預付版稅。預付版稅可在合同簽訂後、作品交稿後或樣書印出後支付。
預付版稅一般不少於預計版稅總額的50%。大多數國家都對作者或其他版權所有者的版稅收入徵收所得稅。
中國自20世紀初建立版權制度以後也實行了版稅制,但過去所說版稅往往還包括為租版印書而付給原版型所有人的憑版錢(租型費)。1960年中國停止實行版稅制,代之以稿酬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版稅
⑺ 網路作家年收入有多少
2007年中國作家富豪榜
1、郭敬明 1100萬
2、於 丹 1060萬
3、易中天 680萬
4、鄭淵潔 570萬
5、饒雪漫 520萬
6、王 朔 500萬
7、楊紅櫻 480萬
8、曹文軒 450萬
9、王躍文 435萬
10、余秋雨 430萬
「2007年中國作家富豪榜」發布。榜單數據顯示,中國作家的賺錢能力正在飛速提高。排名榜首的郭敬明一年版稅收入1100萬元,超過了他前五年850萬元總收入;最恐怖的當然還是於丹,在一年裡版稅收入從空白快速升到1060萬元。作家富豪榜中,四川作家風光無限,前10名中的郭敬明、饒雪漫、楊紅櫻都是四川人,他們去年版稅收入總和為2100萬元,占富豪榜前十名總版稅收入的三分之一強。
去年的中國作家富豪榜公布後曾引起巨大爭議,當時的作家富豪榜考察范圍為作家近10年的版稅總收入,榜單發布後,上榜作家反應各不相同,鄭淵潔認為比較准確,韓寒坦言八九不離十,但更多的作家對此則保持緘默———根據中國傳統,文人談起錢總是顯得羞答答。
今年的作家富豪榜前十位中涌現了五個「新人」,分別為於丹、饒雪漫、王朔、王躍文、曹文軒,他們頂替了去年的二月河、韓寒、蘇童、唐浩明、姜戎等五人。今年富豪榜前十位出現了三個四川作家也讓人吃驚,而郭敬明、饒雪漫、楊紅櫻的名次都超過了去年。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市場號召力之外,更多應歸功於勤奮,郭敬明只推出了一本《悲傷逆流成河》,但他主編的《最小說》已經發行了13期,每期銷量都是數十萬冊。
僅僅是勤奮是無法登上富豪榜的,今年的富豪榜清晰地呈現一種趨勢,作家不再是「一個人在戰斗」,大部分作家背後都有一個團隊為作家的財富增長提供強大的支持。這次榜單前25名中,於丹、易中天、閻崇年、劉心武背後是央視《百家講壇》;郭敬明、王海鴒背後是出版界金牌搭檔金麗紅、黎波;王朔、安妮寶貝、韓寒背後站著的是熟知圖書市場的路金波……這些團隊善於捕捉市場熱點,他們甚至介入作者的創作。
富豪排行榜的發布,意味著中國作家致富有理。當然,中國作家們的這點錢只能算是小富,J.K.羅琳的《哈七》英文版首發日當天的銷售冊數就為她帶來近2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因此,我們這些作家富豪的「含金量」還有待大幅提高。
「2007中國作家富豪榜」的制榜人仍然為製作去年「中國作家富豪榜」和今年「中國作家實力榜」的「排行榜網站」創辦人吳懷堯,統計方法也與去年的「富豪榜」基本相同,為發行冊數×定價×版稅率(8%-10%)。而對這種統計方法,郭敬明的經紀人楊柳稱「太簡單了」,實際操作中並非如此。「比如郭敬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還需要很多成本,這些都沒有統計進去。」青春文學作者、在榜上以520萬元位居第五的饒雪漫稱有些暢銷書作者的版稅率是比較低的,約為 4%。而書籍的印數也不一定準確,出版社為了宣傳,高報印數是很常見的。楊柳表示,收入屬於作家的個人隱私,對出版社來說,屬於商業機密,這樣公之於眾,畢竟不妥。「在這一年間,我們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相關采訪,這些數字是從什麼材料得出的呢?」
記者昨日試圖聯系於丹,但其手機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而據於丹《論語心得》的出版方中華書局介紹,這本書售價20元的平裝本銷量大概為410萬冊,售價 38元的典藏本銷售了6萬冊。記者按照榜單公式計算了一下,於丹這本書的版稅已經有近900萬元,還不算她另一本大熱圖書《莊子心得》,所以按照榜單的演算法於丹的版稅收入應該超過1060萬元。並且,這些上榜作家除了賣書也不乏「生財之道」,易中天有各處講課的收入,都梁、王海鴒等有劇本改編成影視劇的稿酬收入等。
而其他上榜作家對榜單的反應各異,《亮劍》、《血色浪漫》的作者都梁以年版稅收入400萬元上榜,他乾脆就稱該榜單「胡說八道」。「反正我沒掙到這么多錢,要是稅務局根據這個找我收稅我不冤死了!現在有些人生活的並不如意,這種榜單容易引發矛盾。而且,富人這么多,你非做作家干什麼?」饒雪漫卻覺得不妨 「娛樂一下」,這個榜還是折射出哪些作家這一年在讀者中人氣高、被出版社欣賞。「其實大家關注作家的收入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作家付出勞動應該有回報,大家好像覺得作家怎麼掙這么多錢呀,那跟明星們比比,明星隨便出來蹦兩下唱首歌收入有多高,中國作家的版稅跟羅琳PK一下試試?」
⑻ 版稅收入是作家個人的實際收入嗎
不是,版稅,指出版者以圖書定價×發行數×版稅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一次性付酬,專指出版者按作屬品的質量、篇幅、經濟價值等情況計算出報酬,並一次向作者付清。
通過行政手段大量印刷發行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國家規劃教材、法律法規匯編、學習或考試指定用等作品,不適用版稅付酬方式。報刊刊載作品只適用一次性付酬方式。

版稅的標准和支付辦法需要由作品版權的所有者與使用者通過口頭或書面協議確定下來。如果是圖書,在一般情況下,出版者須在作品正式出版前將版稅的一部分支付給作者,這部分版稅稱預付版稅。預付版稅可在合同簽訂後、作品交稿後或樣書印出後支付。
預付版稅一般不少於預計版稅總額的50%。大多數國家都對作者或其他版權所有者的版稅收入徵收所得稅。中國自20世紀初建立版權制度以後也實行了版稅制,但過去所說版稅往往還包括為租版印書而付給原版型所有人的憑版錢(租型費)。1960年中國停止實行版稅制,代之以稿酬制。
⑼ 網路原創作品的稿酬版稅的問題
出版文字作品的有關報酬標准,是作者咨詢較多的一個問題。對於紙質書的出版,國家是有明確規定的。常有作者問:「我的書如可以出版,稿酬應是多少?」為方便作者朋友,在此作簡要介紹,作者自已據此計算即可。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已作品很好,想要更高稿酬,也可參照此標准與出版方另行約定。
一般來說,除著作權人是合作或自費出版且與出版者另有約定以外,出版社,報刊社出版文字作品,都應該向著作權人支付稿酬。
支付稿酬可以選擇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或版稅,或一次性付酬的方式。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指出版者按作品很字數,以千字為單位向作者支付一定稿酬即基本稿酬,再根據圖書印數,以千冊為單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權人支付印數稿酬。
基本稿酬標准。原創作品:每千字30--100元。
演繹作品。改編的每千字10-50元;匯編的每千字里3--10元。
版稅,是出版者以圖書定價乘發行數乘版稅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版稅標准和計算標准版稅率:原創作品3%--10%,演繹作品1%--7%。
採用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的付酬方式的,著作人可以與出版者在合同中約定,在交付作品時由出版者預付總報酬的30%--50%。除非合同另有約定,作品一經出版,出版者應當在六個月內付清全部報酬。作品重印的,應在重印後六個月內付清印數稿酬。
採用版稅方式付酬的,著作權人可以與出版者在合同中約定,在交付作品時由出版者向著作權人預付最低保底發行數的版稅。作品發行後出版者應當每年年終與著作權人結算一次版稅。首次出版發行數不足千冊的,按千冊支付版稅,但在下次結算版稅時對已經支付版稅的部分不再重復支付。
報刊轉載或摘編其他報刊已發表的作品,應按每千字50元的付酬標准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專業報刊經國家版權局特別批准可下調付酬標准。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地址不詳的,應在一個月內將報酬寄送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代為轉收。到期不按規定寄送的,加付應付報酬5%的滯納金。否則,一旦被著作權人起訴,那費用可就更高了。
⑽ 網路作家的版稅收入,就是讀者訂閱掙得錢嗎
不全是。抄
網路作家的版稅收入,一般襲是指網路作家授權某機構(平台)擁有其某件作品版權的使用權,平台根據該作品取得的收入按照約定的標准(一般是比率)給網路作家支付費用。該作品版稅收入,既包含網路平台訂閱取得的收入支付給網路作家的部分,也包括其他因授權使用版權而取得的收入,比如授權改編成影視作品、游戲甚至廣告等取得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