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大英雄人物及其武功絕學的描寫
金庸小說中武功高強的人物眾多,要想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做一個總的排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里我們將採用分層法對所有人物武功進行排名。本排名榜將在金庸每部武俠小說中提出其中武功最高的人,其中包括書中隱藏的高手,如獨孤求敗,達摩等等。分層法將把所有高手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排名,三個層次分別為絕頂高手,一流高手和二流高手。
一、絕頂高手(入圍七人):佛家代表人物2人:達摩祖師,少林無名老僧——出自《天龍八部》;道家代表人物3人:逍遙派祖師(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三人的師傅)——出自《天龍八部》,黃裳(九陰真經作者)——出自《射鵰英雄傳》,獨孤求敗(楊過、令狐沖及風清揚的祖師爺)——出自《神鵰》《笑傲江湖》;太監文化代表人物1人:《葵花寶典》原作者那位前朝太監——出自《笑傲江湖》;歷史傳說代表人物1人:越女阿青——出自《越女劍》。
絕頂高手入圍理由如下:
1、達摩祖師:《九陽真經》、《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中國佛教的開山祖師爺。
2、少林無名老僧:還用多說嗎?如果不了解的話,請詳細閱讀《天龍八部》四十三章「王霸雄圖 血海深恨 盡歸塵土」二十遍。
3、逍遙派祖師:一位擁有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諸多絕學的高人我們還能夠要求他些什麼呢?
4、黃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陰真經》的撰寫者。
5、獨孤求敗:看看這個名字就能夠想像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了。從神鵰和笑傲中的片斷描寫可以想像這位大俠的絕代豐姿。
6、前朝太監:《葵花寶典》的原創者,東方不敗僅僅練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寶典》的殘本,武功就已達到如此境界,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實難想像!
7、阿青:憑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的奇女子!這樣的人還能夠找出第二個嗎?
一流高手:
絕頂高手之後便是一流高手的排名了,但是金庸小說可以入選一流高手的人物較多,我們也只好採取再次分層法將一流高手分為三個檔次,分別是超一流高手,一流高手和准一流高手,而這三個檔次之間的分層以前一檔次排名中間人物的武功起碼要比後面一檔次排名中間人物的武功高出一籌為准。而對於層次的劃分我們將採用參照系的方法,以誰為參照系呢?個人以為以射鵰三步曲的人物為准,因為該書高手眾多,便於劃分,在這里我們將把《射鵰英雄傳》中的四絕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作為一流高手的標尺然後對眾多高手進行衡量!採用這一參照系的最大好處如前所述在與三步曲中高手人物眾多且年代相隔不久便於評比。
具體劃分為下:
一、超一流高手(入圍十二人) :《天龍八部》入選7人:段譽、蕭峰、虛竹、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無崖子;《射鵰英雄傳》入選一人:王重陽;《倚天屠龍記》入選兩人:張三豐、空見神僧;《笑傲江湖》入選一人:東方不敗;《俠客行》入選一人:石破天。
入圍理由如下:
《天龍八部》中的武功明顯較金庸其他小說中的武功要高出一截,而作為該書中的頂尖高手,這7人的入選也是應當的,讓我們逐個看看:
1、段譽:金庸創造的最莫名其妙的也最厲害的三項武功居然被段公子一人獨享,不將他入選實在沒有道理。
2、蕭峰:還要多說嗎?看看聚賢庄一戰、少室山一戰你對他就會多少有些了解,而且在金庸書中蕭峰本來就是一個武學奇才!
3、虛竹:小無相功,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陽掌,三大高手的內力,有這些足夠了。
4、蕭遠山:蕭峰的老子,一戰幾乎殺盡天龍一書中所有的正派一流高手,武功之高不用多說了吧?
5、慕容博:和蕭遠山武功相當,從天龍一些片斷描述中也可以看到他武功之高,不再多說。
6、鷲摩智:相比於其他幾人,他的入選較為牽強,但是看看天龍寺一戰,也可以看到這位大師絕非等閑之輩。
7、無崖子:絕頂聰明之人,逍遙派的掌門人,雖然書中對他的武功沒有過多描述,但是從天山童姥和李秋水身上及段譽在洞中奇遇一節不難想像這位高人的風采!
《射鵰英雄傳》中僅王重陽一人入選實在有點可惜,但是在這里我們本身就將射鵰四絕作為一個一流高手的參照系,而能夠比他們高出一籌的僅僅王重陽一人,入圍理由如下:
8、王重陽:全真教派的創始人,華山論劍天下第一人,周伯通的師兄!其實王重陽的武功真的不好說,從北丐和東邪的評論中似乎王重陽的武功並不高出多少(北丐想的是如果學全降龍十八掌,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頭是他的,而黃葯師則想如果換做現在,王重陽也未必是他的對手),而從周伯通對他師兄的評論中王真人卻又比其他四人明顯高出一截,(周伯通對郭靖說他師兄如果是現在不消半日就可以將其他四人盡數折服,在神鵰中又對練成十成龍象般若功的金輪法王說若王重陽還在,金輪法王肯定在他手中走不出10招)在射鵰中對王重陽的功夫可以想像出他是超一流高手,而在神鵰中卻對他的武功有所貶低。(註:其實神鵰中武功是金庸所有小說中寫的最為混亂的,主要是作為唯一可以作為於眾多高手較量過的金輪法王的武功時高時低,無法論定,標尺武功的不確定也造成了該書整個武俠人物武功評定的混亂無章)其實衡量王重陽武功高低的最好辦法看兩點就可以了:一是他是絕對華山論劍的第一名,使其他四人都心服口服,那麼在這四人之上是必然的;二是在全書中西毒唯一怕的就是王重陽,為什麼怕?武功只高出半籌用的著怕嗎?我想不然,王重陽武功應比四絕高出一個檔次,否則絕不可能讓西毒怕到二十年不敢踏足中原的程度!
《倚天屠龍記》中入圍兩人進入超一流高手必然有所爭議,因為倚天和射鵰神鵰兩部書之間斷檔較大,無法做出較為精確的評定,然而將張三豐和空見兩人列入超一流高手本人自有一定道理,理由如下:
9、張三豐:武當派的開山祖師爺,能夠創建出一個和少林齊名的大派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武當較之少林的歷史要短的多,而武當的人才除了張山豐和武當七俠之外也並無其他人才了,憑什麼於少林鼎足而立,我想憑的就是張三豐一人!其實仔細閱讀倚天全書反而認為張三豐的武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強,然而一人獨創武當派,僅憑三分之一部《九陽真經》和幾個鐵羅漢就創建出一個如此大派,張三豐必然有其高人一籌的地方,在神鵰的後半段和倚天的前半段我們也可以看到張真人在武學上絕對是一個絕頂的奇才!或許張真人的武功並不見得比張無忌更高,然而就憑他的武功全部自創這一點,將他入選超一流高手也是絕對當之無愧的!
10、空見神僧:謝遜的武功有多深?遠強於武當七俠,與倚天中另外一個頂尖高手成昆並駕齊驅,然而他的13記七傷神拳對於空見神僧卻沒有一點作用,如果不是用計,能耐空見神僧何?其實大家仔細看看倚天就會發現謝遜回憶這一節純屬多餘,只不過是金庸對於佛家文化的崇拜,所以又要憑空寫出一個佛家高人出來!空見神僧的入選是沒有問題的,當然他比起無名老僧的厚達三尺的氣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也就是為什麼不將他列為絕頂高手的原因!
《笑傲江湖》入選一人東方不敗,這時候才說東方不敗實在太晚了,而且絕頂高手居然沒有東方不敗必然也讓大量的東方迷大為不滿,東方不敗入選理由實在不用多說了,至於不入選絕頂高手的理由一是因為有個比他武功更高出許多而且武功同出一門的太監公公,二是其它七人武功實在太高,所以只好委屈東方不敗了。
《俠客行》入選僅為石破天,也許會有很多人認為石破天是金庸武功中的第一高手,原因只是石破天的武功在這本書中實在強出其他人太多,然而這畢竟是點上的比較,並沒有進行縱向的和面上的與金庸小說中其他人物進行比較,他在俠客行中最強強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在其他書中就真還有那麼強嗎?未必吧?我們在這里入選石破天的理由是根據他在俠客行中一些片斷的武功表現將其列入超一流高手這一欄的。
說完超一流高手之後也就是接下來一流高手的排名了
前面對於絕頂高手和超一流高手的排名榜已引來諸多非議,而人數更為眾多且主角佔大多數的一流高手人物排名榜,更是難免遭來不少磚頭,只是事已至此,騎虎難下,本人還是將冒槍林彈雨盡可能公正的作一個排名!
說到一流高手的排名,首先就得說說《笑傲江湖》這本書,個人以為就金大俠構築的整個武功體系而言,《笑傲江湖》絕對是個異數,它的出現推翻了金庸在以前小說中「唯內力論」的主導思想,內力決定武功深淺的格局被徹底推翻,代之以招數和悟性取勝,令狐沖和風清揚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然而這與排名有什麼關系呢?在下要說的正是這點,在網上看到很多網友就金庸的武功格局和《笑傲江湖》中的武功有以下兩點說法:一是金庸小說中的武功隨年代變遷而逐步變化,也就是越接近現在武功越低;二是《笑傲江湖》中基本無甚內力可言,甚至連其中的妖人級人物東方不敗的內力也不過爾爾。對於第一點說法,本人基本贊同,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笑傲江湖》中雖為明清年代的事,但是其武功相較於《射鵰三步曲》並未大幅度的減弱,反而呈現出迴光返照之勢,其中角色武功之深當不遜於射鵰三步曲,本人將在後面用具體例子說明,對於第二點意見,本人則持保留態度,個人以為《笑傲江湖》中對於內力的描寫絕不遜色於《射鵰三步曲》,其中東方不敗之內力更是高到令人無法想像!話題不能扯的太遠,還是言規正傳吧。
二、一流高手(入圍24人) :《天龍八部》入選9人:天山童姥、李秋水、慕容復、丁春秋、游坦之、段延慶、段正明、黃眉老僧、枯榮大師;《射鵰英雄傳》入選5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神鵰俠侶》入選4人:郭靖、楊過、金輪法王、林朝英;《倚天屠龍記》入選一人:張無忌;《笑傲江湖》入選3人:令狐沖、方正大師、風清揚;《俠客行》入選2人:龍、木二島主。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8470050.html?si=3
射鵰三部曲十大高手排名
郭靖的武功論述一文寫了一半,因為寫得太散了,懶得再續。不過不續又對不起跟帖的眾兄弟。所以另開一帖,扯扯高手排名。基本上象排行榜這種事做來都比較無聊,但大夥兒喜歡。喜歡這個理由比天大,毛主席教導我們說:群眾喜聞樂見的事,我們一定要日做夜做經常做,做到大家都有了高潮為止!!何況人世昏昏無大事,讀古說金,本來就是無聊的閑事。做個排行榜娛人娛己,有益身心,不亦樂乎!
做排名是比較容易的,難的是要有理有據,讓人信服。拷貝幾個名字寫上一二三四這種事大家都可以做,就沒有必要我也來摻和。基本上你可以相信,君子出品,質理保證,因為本人小學作文一向出色,議論文三要素絕對不會不全。
先說射鵰
射鵰中的高手格局比較簡單,基本上層次分明。大致如下:
絕頂高手: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
超一流高手:裘千仞、郭靖
一流高手:全真七子、歐陽克、靈智上人、彭連虎、沙通天、梁子翁、陳玄風、梅超風、丐幫四老、漁樵農讀、劉瑛姑等。
其他出場人物大概都是二三流人物,不一一例舉了。
一流高手中,武功最高的大概是陳玄風,他對上江南七怪,痛下殺手,七怪幾無還手之力,對比梅超風和丘處機與七怪拼成兩敗俱傷,顯然在他們之上。不過讓個小孩子給殺死了,厲害也有限,大概比丘、梅二人強一點點。丘處機與梅超風大概是平手,這有兩處可以證明,一是兩人都在和江南七怪拚鬥時兩敗俱傷。二是在中都,梅超風獨斗歐陽克等五人,頗落於下風。丘處機力戰歐陽克等三人,打個平手。不過感覺上梅超風要強一點點,馬珏在蒙古初見梅超風時對江南七怪說:「便是丘師弟與王師弟當真在此,也未必定能勝得過她。」馬珏的話,基本上是可信的。
全真七子中丘處機武功最高,其次是王處一。歐陽克與王處一差不多,靈智略遜於歐、王二人而強於彭連虎、沙通天、梁子翁。具體分析請參看前文《郭靖的武功論述》。
漁、樵、農、讀在書中比較背,幾次出手沒贏過,不過是對手太強的原因,本身武功並不弱。丐幫四老大概也差不多。前文漏掉的重要人物是劉瑛姑,她連敗漁樵農讀,郭靖數次與她動手,也奈何不了她。沅江之上,情急與裘千仞拚命,裘千仞直嚇得心驚膽哉,險些送命。 可見瑛姑的武功是極高的,而且她對黑風雙煞很不以為然,那麼至少不在梅超風之下。
還有幾個不能十分確定的。陸乘風在歸雲庄輕易搞掂楊康,武功大概和江南七怪差不多。曲靈風殺官差,看得楊鐵心、郭嘯風心驚肉跳,以為和丘處機差不多,不過楊、郭二人的眼光太並,做不得准。
現在看來很清楚了,一流高手中的前五名是:陳玄風、梅超風、丘處機、瑛姑、王處一或者歐陽克。馬珏和王處一差不多,排誰都一樣。只排前五,餘子實在不足道。
超一流高手比較少,只有兩位。這就容易比較了。因為他們兩個直接打過好幾架,第一次是在軒轅台前,兩人借著丐幫弟子過招,雙方打成平手,不分上下。不過郭靖其時有些取巧,內力其實比不上裘千仞。第二次是在鐵掌幫總舵,兩人對了一掌,結果是「兩人掌力相交,砰砰兩聲,各自退出三步。只不過裘千仞穩穩站住,郭靖卻身子連晃了兩下」,郭靖輸了一籌。第三次是在沅江之上,其時郭靖得一燈大師指點武學精要,自謂百招之內,能與裘千仞打成平手。結果二人鬥了半天,未分勝負,雖然略處下風,但裘千仞要贏他卻也很難。後來二人雖沒有單獨過招,但以其他人相論證,也可以得出結論。
射鵰一書幾次提到裘千仞武功比之五絕只是稍遜,但全書看下去,其實相差頗遠。郭靖在一燈那裡得聞《九陰真經》精要,能跟裘千仞打上數百招,至少百招之內能打成平手,但半年之後,武功精進,卻敵不過歐陽峰三十招。裘千仞與老頑童動手,老頑童一使左右互搏,他便立時不敵,只好逃命。老頑童的武功雖高,要讓其他四絕逃命,卻真的很難。
郭靖敵不過歐陽鋒三十招,裘千仞比郭靖略高一疇,打架的經驗也多一些,但能否在西毒手下走上二百招不敗,卻也不敢斷言。華山的時候以言語擠兌一燈想逃,卻被洪七公一招逼回,除了退閃,全無招架餘地。可見彼此之間武功差距頗大。
而郭靖到得射鵰後期,武功已經大踏步前進,周伯通與他動手拆得十餘招,覺得他武功已大非昔比。在石屋之中以一人之力獨抗西毒、裘千仞和老頑童,居然能拆數十招。到華山論劍時,已經能與東邪北丐在三百招內打成平手,武功之高,當已經裘千仞之上。
中原五絕中,王重陽早逝。其他四人一直是平手,不過射鵰一書最後華山二次論劍,逆練《九陰真經》而發了瘋的歐陽峰,連敗東邪和北丐。雖然其時東邪與北丐剛剛與郭靖動完手,功力有所損耗,但實在非同小可,其時西毒武功,明顯已在二人之上。東邪與北丐也不得不服,承認他是武功天下第一。不過,歐陽峰武功居四絕之首是肯定的,但天下第一卻未必,至少我覺得他不一定能打贏周伯通。理由嘛,《郭靖武功論述》一文中已經說過。所以,射鵰中的十大高手排名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 周伯通 九陰真經、雙手互搏、空明拳
第二 歐陽峰 逆九陰真經、蛤蟆功、靈蛇拳
並列第三 洪七公 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小部分九陰真經
黃葯師 彈指神通、蘭花拂穴指
一 燈 先天功、一陽指
第六 郭靖 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雙手互搏、空明拳
第七 裘千仞 鐵掌
第八 陳玄風 九陰白骨爪、摧心掌
第九 梅超風 同上
第十 丘處機 全真武學
劉瑛姑 泥鰍功
由此可之,武林十大高手之間的差距,其實是很大的:)
再說神鵰
《神鵰》緊跟《射鵰》而來,武林格局基本上維持不變,不過這本書中的絕頂高手增多,比較起來就麻煩一些。按例先把侯選名單列出來:
絕頂高手 東邪、西毒、南僧、北丐、周伯通、郭靖、楊過、金輪法王、王重陽、林朝英
超一流高手 裘千仞、小龍女
一流高手 尹克西、瀟湘子、尼摩星、霍都、達爾巴、全真六子、李莫愁、朱子柳、耶律齊、史叔剛、公孫止、 馮默風
一流高手中,尹克西、瀟湘子和尼摩星三人按書中的話來說,武功都比全真五子為高(第二十六回),已接近超一流高手的境界。霍都的武功在射鵰中的靈智上人之上,與全真諸子中的郝大通在伯仲之間,但略遜於神鵰中的朱子柳。朱子柳在神鵰中武功大進,用書中的原話說:「一燈大師對四名弟子一視同仁,諸般武功都是傾囊相授,但到後來卻以朱子柳領會得最多,尤其一陽指功夫練得出神入化。此時他的武功比之郭靖、馬珏、丘處機尚有不及,但已勝過王處一、郝大通等人了。」達爾巴比霍都略強,與泗水漁隱在伯仲之間,應遜於朱子柳。全真六子的排名比之射擊雕中略有變化,馬珏的武功已在王處一之上,比之丘處機大概也差不多。李莫愁勝過孫不二,和朱子柳大概在伯仲之間,楊過的感受是李莫悉「未必不及朱伯伯」(第三十六回),「未必不及」,大概還是要差上一點點。比之丘處機大概要遠遜了。馮默風用計贏了李莫愁一回,不過真實實力應該不及李莫愁。公孫止能擋黃蓉與李莫愁聯手,武功自然是不弱的,應當在李莫愁之上。比之瀟湘子等人可能要差上一點點。與丘處機可能在伯仲之間。地底老婦裘千丈內力雖強,四肢俱廢,武功的沒有了。
耶律齊在神鵰後期武功大進,與同樣武功大進的霍都差不多,但自認為仍勝不了尼摩星。尼摩星、瀟湘子和尹克西誰強誰弱,難以比較。神鵰後期出現的史家兄弟中,只有史叔剛踏入了一流高手境界,武功與耶律齊不相上下,大概有楊過三分之一強。
神鵰中的這種一流高手人數太多,排名沒什麼意義。書中人物幾次提到李莫愁的武功不在當年梅超風之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神鵰武林中的一流高手武功應在射鵰之上。
雖然過了十幾二十年,不過裘千仞的武功長進有限,居然被少年楊過數百招之內打敗。很丟面子。當然,其時楊過已得神鵰之助,習得獨孤神劍,武功已踏入超一流高手境界,又有玄鐵利劍之助,而裘千仞處於神志不清的狀態,年老體衰,敗了也正常。(第三十回)這里金庸第一次提出了高手年老體衰這個問題,對我們後面的排名有很大的參考作用。
小龍女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很難講。但在重陽大戰蒙古四絕和全真五子,而且居然不落下風,還打傷金輪法王,這份戰績委實駭人聽聞。雖然是仗著雙劍合璧之力和先聲奪人之功,真實武功還及不上金輪法王等人,但已踏入超一流高手之境。而在絕情谷底十六年無所事事,必然專心用功,功力應是增長了的。此時縱然不敵真正的絕頂高手,但作為超一流高手這毫無疑問。用雙手互搏使出雙劍合璧,武功應在裘千仞之上。
神鵰一書中出場的絕頂高手居然有十人之多,幾為金庸書中之冠。北丐西毒在華山絕頂大斗三天,力盡而亡,可見過了十幾年,北丐的武功已經趕上逆練九陰真經的歐陽峰,大家還是半斤八兩。以此推論東邪南僧也差不多。這四人被金庸做成了一個標准模,那是不會出現異動的。周伯通在射鵰中已是天下第一,數十年過去,功力日深,更是連東邪也心服口服,不用說了。
王重陽死時武功有多高?這是個疑問。從神鵰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廝其實是練了《九陰真經》的,而且融會貫通。他是道家高手,《九陰真經》又是道家武學,練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可以肯定,他並不是奪得經書的當年噶屁的,起碼還過了好幾年,才壽限已盡。那麼這幾年工夫,他會把九陰真經練到什麼樣的地步?嘿嘿,我不知道,要去問金庸才行。不過現在來不及了,所以待會排序仍然不準備排他的名字。
林朝英的武功很高很高的,高過當時的其他四絕,與王重陽不相上下。同樣的,呆在古墓里十幾年,武功到底進展到什麼地步?高出四絕,到底高出多少?這問題我也沒法回答。可以回答的是「重陽一生,不弱於人。」所以她肯定是在王重陽之下。
順便說一下,王重陽是個混蛋。人家林MM為了他青春虛渡,他卻跑人家棺材上寫上這幾句狗屁不通的鬼話。
金輪法王的武功到底有多高?這是金庸書中最倒霉的絕頂高手,就沒看見他打贏過誰,老是吃敗仗,最後還很窩囊的傷在楊過手上,葬身火海。奇怪的是就這樣子大家還是覺得他是絕頂高手,武功了不起。所以你不得不佩服老金啊,真會瞎胡弄。而實際上,這廝是個被高估的人物。他給人的印象得分,遠遠高於他的實際得分。
這個大和尚一出場,是在大勝關武林大會上。因為兩個徒弟先後敗在楊過手上,這廝羞惱成怒,對楊過出手。與郭靖對了一掌,結果胸口生疼,半晌說不出話,被楊過搶白也不能答辨。後來在酒樓,擒住郭芙,脅迫黃蓉,與楊過、小龍女打了一架。楊過這一年大概是十七歲多一點,黃蓉評價他時說郭靖在他這么大時武功還沒有他好。但十七歲的郭靖武功是什麼樣子?打不贏小道士尹志平。小龍女是他師父,年紀比他大上三四歲,武功雖比楊過略強一些,卻也強得有限,大概也就和初遇郭靖時的黃蓉差不多。但就這樣兩個人,居然逼得金輪法王動用了兵器鐵輪,數十招還不能擒住。到得後來楊過與小龍女使出雙劍合璧,玉女劍法,殺得法王大敗輸虧。
基本上,你可以想像黃葯師或者歐陽峰要擒住十七歲的郭靖和黃蓉時要動兵仞並且數十招無功嗎?可見這時的金輪法王,武功再好也有限,與中原四絕和郭靖、周伯通等人,不在同一個等級上。後來再三敗給楊過與小龍女,也不沒什麼奇怪的了。說此時的金輪法王與郭靖等人不在同一個等級,從他與郭靖之間的交手也可以看得出,蒙古軍營一戰,有數萬蒙古兵助威,與尹克西等三大高手相助,居然讓郭靖大占上風,如果不是楊過使詐,郭靖更是說走就走。尹克西等人的武功可是在丘處機之上,就這樣子四人聯手都不能打敗郭靖,甚至連困他都困不住,金輪法王的老臉實在丟得一干二凈了。
直到二十年後,練成了龍象般若掌第十層功夫的金輪法王才真正跨入絕頂高手的行列。殺大頭鬼與樊一翁,斗東邪、一燈和周伯通,在絕情谷傲然一立,說:「單打獨斗,老僧誰也不懼。」這才是大宗師大高手應用的氣派。不過有一點要說明一下,我不怕你並不是說我一定打得贏你,只是說明彼此之間有得打。很多人根據絕情谷一戰斷言金輪法王武功在周伯通等人之上,而金輪法王打不贏楊過,所以楊過武功在四絕之上,可就大錯特錯了。
法王最後敗給楊過委實有點冤,怎麼看怎麼像金老頭子不負責任,胡亂應付,為造偶像不擇手段。但法王的武功在楊過之下,這是可以肯定的。因為有具體參考座標:金輪法王用了幾千招才殺了裘千仞,而楊過在二十時便在數百招內令裘千仞閉目等死。當然,楊過打敗裘千仞時裘千仞年老體衰,又在精神恍然之中,勝之不武。金輪法王打死裘千仞時裘千仞應該是清醒而且全力應敵的,十幾年時間,功力大概也有長進,不過也更回年老體衰了。
同時,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金輪法王的十層龍象般若掌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威風。前面已經論證過,裘千仞的武功相對於五絕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郭靖和楊過,這里就不作分析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拙文《郭靖與楊過,武功大比拼》。另外,總結一條規律,金庸的小說中,一般高手是在二十左右得窺武功至高境界,三十歲左右武功大成。五十歲左右處於巔峰期,然後功力日深,體能卻衰退了。這一條規律是我們進行排名的重要參考依據。
所以,神鵰十大高手排名如下:
第一 郭靖 處於自身武功巔峰期,九陰真經+雙手互搏+降龍十八掌+空明拳,天下無敵
第二 周伯通 這個不需要特別理由。五絕之首中頑童可不是白叫的。
楊過 處於自己的武功大成期。武功可能遜周伯通半籌,但年輕力壯,可以彌補這個不 足。
第四 中原四絕 本來和楊過應該差不多,遜周伯通半籌。不過從裘千仞可以看出,年齡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畢竟都是百歲老頭子了。
第八 金輪法王 按說武功不在中原四絕之下。不過絕頂高手中只有他一敗再敗,影響排名啦。
第九 小龍女
第十 裘千仞
這一版的十大高手,武功之間的差距要小一些:)
這么寫起來很辛苦,倚天就懶得寫了。那裡面的絕頂高手不多,只有兩個,拉出來,射鵰三部曲的總排名好了。
射鵰三部曲十大高手排行榜:
沒有第一
第二 張三豐
第三 郭靖
第四 周伯通
第五 楊過
第六 張無忌
第七 中原四絕
第八 金輪法王
第九 小龍女
第十 裘千仞(這個存疑,或者要用倚天中的高手來代替
『貳』 武俠小說中關於輕功的描寫
【踏雪無痕】輕功中極上乘的功夫,屬少林迦蘭護法門的秘傳武技。據記載,此功練成後可在荷葉、密草、厚雪地上行走如飛,不留絲毫痕跡。但此功修煉極難,歷代少林迦蘭護法門傳人只有十多人曾練此功,至大成水平的為數寥寥。武俠小說中多有輕功造詣達到如此程度者,如楚留香等。
練踏雪無痕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精於內功,二是研習過傳統輕功中的跳沙坑和飛毛腿技藝。踏雪無痕功雖重於行走,也重於技巧和速度。技巧重在落足的動作,當走在荷葉、密草和厚雪上時,不可以使足硬生生地落在上面,而應是足尖略點之後,快速向前滑動,以使整個足底都平擱其上,有如八卦掌中的趟泥步法。兩*替行走,又有飛毛腿的速度相應和,則足與厚雪等物接觸只是剎那間的事,當足下有微弱支撐之力時,已飛速離開被踏物體。練習踏雪無痕功分為五個步驟:走缸、走磚、走簸籮、走繩、走沙道,由外入內,由實入虛,由剛入柔,循序漸進而至大成。
【銀絲飛蛛】大俠黑蜘蛛獨步江湖、天下無雙的輕功。每當與敵交斗不利或有急事,急需離去,黑蜘蛛袖中便有一線銀絲倏然飛出,搭上一定距離開外的樹上,然後他的身體也跟著飛了出去,遠遠望去,猶如飛鳥飄在樹上。然後他雙足一點,人又從樹上飛出,躍上第二株樹,那根銀絲也跟著飛出,搭上了更前面第三株樹???眨眼之間,黑蜘蛛身形已在數十丈外,果然是來去如電,倏忽千里。
有一次黑蜘蛛與江南幾位武林世家子弟顧人玉、秦劍、小仙女等發生誤會,展開爭斗,黑蜘蛛寡不敵眾,遂以「銀絲飛蛛」的功夫迅速逃逸,即便是古怪、精靈的江小魚拉住他的衣角墜在他身上,黑蜘蛛身形也毫不滯慢,令江小魚贊嘆不已。(見古龍《絕代雙驕》)
御風隱形】阿爾泰山長生老人練成的一種輕功。其特點在於,騰空颳起一股風圈,御風而行,外人目力看不見風圈之內的人。後來,長生老人將此功傳之於凌波仙子杜雲飛。(見梁羽生《武當一劍》)
【輕功三絕技】煙中飛鶴雲在天的獨擅武功,是武林罕見的上乘輕功。共有三式,分別名為推窗望月飛雲式、一鶴沖天觀雲式、八步趕蟬追雲式。身懷此技的人足尖點地,一鶴沖天,身子孤煙般沖天拔起,只要七八個起落,已達幾十丈開外。(見古龍《風雲第一刀》)
【彌氣飄蹤】輕功身法。此功要訣是:一圓、二頂、三扣、四垂、五提。圓者:身、臂彎、胯、膝彎,皆要圓;頂者:手、頭、舌,皆要頂,但非以拙力頂;扣者:胸、勢,要順勢自然扣;垂者:肩、肘、氣要垂;提者,內提調息也,五訣備俱,愈練愈精。
該身法動勢以心行氣,呼吸要深長如急息,久之濁力換盡,氣沉丹田,不滯不散,不遲不斷,腰似車軸,氣若車輪,換勢有如行雲流水,邁步好像貓兒見行筵,抽身換影,翩若驚鴻,其妙無窮。(見陳青雲《一劍三鷹》)
【捉鳥功】一種輕功提縱術。即用籠子裝著鳥,籠門一打開,要在特定號令下去捉飛鳥,既要快,又要捉活的。武林中人常用此法比試武功。(見卧龍生《七絕魔劍》)
『叄』 描寫武俠的句子
《六州歌頭》——北宋·賀鑄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發聳。 內
立談中,生死同,一諾千容金重。
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
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梁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
鶡弁如雲眾,共粗用,忽奇功。
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擊取天驕種。
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肆』 求金庸武俠的武功描寫
小龍女綢帶揚動,搶先進招。法王道:「這是甚麼東西?」左手去抓帶子,眼見回綢帶夭
矯靈動,料答來變化必多,這一抓之中暗藏上下左右中五個方位,不論綢帶閃到那□,都是逃
不脫掌握。那知綢帶上的小圓球玎的一聲響,反激起來,逕來打他手背上的「中渚穴」。金
輪法王變招奇速,手掌翻轉,又來抓那小球。小龍女手腕微抖,小球翻將過去,自下而上,
打他手背虎口處的「合谷穴」。金輪法王手掌再翻,這次卻是伸出食中兩指去夾圓球。小龍
女看得明白,綢帶微送,圓球伸出去點他臂彎□的「曲澤穴」。
小龍女接過一招之後,極是害怕,說甚麼也不敢再正面擋他第二招,當下展開輕功,在
廳上飛舞來去,手中綢帶飄動,金球急轉,幻成一片竹霧,一道黃光。那金球發出玎玎聲
響,忽怎忽緩,忽輕忽響,竟爾如樂曲一般。原來她□居古墓之時,曾依著林朝英遺下的琴
譜按撫瑤琴,頗得妙理。後來練這綢帶金球,聽著球中發出的聲音頗具音節,也是她少年心
性,竟在武功之中把音樂配了上去。天地間歲時之序,草木之長,以至人身之脈搏呼吸,無
不含有一定節奏,音樂乃依循天籟及人身自然節拍而組成,是故樂音則聽之悅耳,嘈雜則聞
之心煩。武功一與音樂相合,使出來更是柔和中節,得心應手。
『伍』 描寫古代武功高強走步沒聲音的句子
《天龍八部》
凌波微步——逍遙派 語出出於曹子建《洛神賦》:「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原意是形容洛神體態輕盈,浮動於水波之上,緩緩行走。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將之形容為一種武功,其中「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及「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可作為這種武功的註解。 梯雲縱——武當派 武當的輕功絕技,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 踏雪無痕——天山派
《鹿鼎記》
神行百變——鐵劍門 鐵劍門的一種輕功《碧血劍》《鹿鼎記》里有記載。由鐵劍門木桑創立, 後來又傳給阿九(九難,長平公主),九難再傳給韋小寶!
《神鵰俠侶》
天羅地網勢——古墓派 古墓派入門武學,為綿密無比的掌法。為楊過拜小龍女為師後,由其傳授。更於其中修習絕頂輕功,飄逸輕靈,變化萬方。 一葦渡江——達摩 草上飛、水上飄、飛檐走壁、燕子穿雲縱、燕子三抄水、蜻蜓三點水
游戲中的輕功
在武俠世界中,各門各派武功招式各有不同,但都一定有輕功這一種類。因為輕功其內容博大精深,更蘊含著各門派的氣功心法口訣,兼具配合招式完成攻防之勢,打不過還可以逃跑,實乃境界最高的武學之一。各家武俠游戲廠商都竭盡全力在自家游戲中表達個人心中的輕功。飛檐走壁,踏水而行。
韋一笑:滅絕師太何等神功,便是風吹草動,花飛葉落,也逃不過她的耳目,怎地人群中突然多了一人,直到此時才見?各人又驚又怒,早有兩人手挺長劍,走到那人身旁,喝道:「是誰,弄什麼鬼?」 猛聽得呼的一聲,靜虛師太手中那柄拂塵,不知如何,竟爾筆直的向空中飛去,直飛上十餘丈高,眾人不自禁的抬頭觀看。 滅絕師太叫道:「靜虛,留神!」話聲甫落,只見那身穿青條袍子的男子已在數丈之外,正自飛步疾奔,靜虛卻被他橫抱在雙臂之中。靜玄和另一名年長女弟子蘇夢清各挺兵刃,提氣追去。可是那人身法之快,直是匪夷所思,眼見萬萬追趕不上。 滅絕師太一聲清嘯,手執倚天寶劍,隨後趕去。峨嵋掌門的身手果真與眾不同,瞬息間已越過靜玄、蘇夢清兩人,青光閃處,挺劍向那人背上刺出。但那人奔得快極,這一劍差了尺許,沒能刺中。那人雖抱著靜虛,但奔行之速,絲毫不遜於滅絕師太。他似乎有意炫耀功力,竟不遠走,便繞著眾人急兜圈子。滅絕師太連刺數劍,始終刺不到他身上。 此處雖是沙漠,但兩人急奔飛跑,塵沙卻不飛揚。峨嵋眾弟子見靜虛被那人擒住,便似死了一般,一動也不動,無不心驚。 滅絕師太冷冷的道:「此人吸人頸血,殘忍狠毒,定是魔教四王之一的『青翼蝠王』,早聽說他輕功天下無雙,果然是名不虛傳,遠勝於我。」 可是那青翼蝠王輕功之高,當真世上無雙,手中雖抱著一個男子,殷梨亭等又那裡追趕得上? 這一次韋一笑不再大兜圈子,徑向西南方飄行。這人身法之快,實是匪夷所思。殷野王內力深厚,輕功了得,張無忌體內真氣流轉,更是越奔越快,但韋一笑快得更加厲害。眼見初時和他相距數丈,到後來變成十餘丈、二十餘丈、三十餘丈……終於人影不見。 韋一笑疾沖而前,穿入眾人之中,點了兩名男弟子的穴道,抓住兩人後領,猛地發腳,遠遠奔了出去,將兩人摔在地下,隨即又奔回原處。這幾下兔起鶻落,快速無倫,冷笑一聲,說道:「這位是當世武功第一、天下肝膽無雙的奇男子,統率左右光明使、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天地風雷四門的明教張教主,趕過峨嵋派下山,奪過滅絕師太手中倚天寶劍,以他這樣人物也配出來問一聲師太法名么?」 他這番話一口氣說將出來,峨嵋群弟子盡皆駭然,眼見韋一笑適才露了這么一手匪夷所思的武功,無人再懷疑他的說話 韋一笑展開輕功,和他並肩而行。群豪答應之聲未出,兩人已到了少林寺外。這兩人輕功之佳、賓士之速,當世再無第三人及得上。 他正要挺身而出,喝阻四人,忽聽得門外陰惻惻一聲長笑,一個青色人影閃進殿來,這人身法如鬼如魅,如風如電,倏忽欺身到那魁梧漢子的身後,揮掌拍出。 張三豐聽他說自稱是『明教張教主座下』,還道他也是趙敏一黨,伸手擊退四人,多半另有陰謀,當下冷冷的道:「韋先生不必多禮,久仰青翼蝠王輕功絕頂,世所罕有,今日一見,果是名不虛傳。」 韋一笑忽然伸出手掌,在掌心吐了數口唾沫,伸手在鞋底擦了幾下,哈哈大笑,眾人正不知他搗甚麼鬼,突然間青影一晃一閃。趙敏只覺自己左頰右頰上被一隻手掌摸了一下,看韋一笑時,卻已站在原地,只是手中多了兩柄短刀,不知是從何人腰間掏來的。趙敏心念一動,知道不好,不敢伸手去摸自己臉頰,忙取手帕在臉上一擦,果見帕上黑黑的沾了不少泥污,顯是韋一笑鞋底的污穢再混著唾沫,思之幾欲作嘔。只聽韋一笑說道:「趙姑娘,你要毀了周姑娘的容貌,那也由得你。你如此心狠手辣,我姓韋的卻放不過你。你今日在周姑娘臉上劃一道傷痕,姓韋的加倍奉還,劃傷兩道。你劃她兩道,我劃你四道。你斷她一根手指,我斷你兩根。」說到這里,將手中兩根短刀錚的一擊,又道:「姓韋的說得出,做得到,青翼蝠王言出必踐,生平沒說過一句空話。你防得我一年半載,卻防不得十年八年。你想派人殺我,未必追得上我。告辭了!」這「了」字一出口,早已人影不見,拍拍兩響,兩柄短刀飛插入柱。跟著「啊喲!」「啊!」兩聲呼叫,殿上兩名番僧緩緩坐倒,手中手持長劍卻不知如何已給韋一笑奪了去,同時身上也被點中了穴道。 韋一笑這幾句話說得平平淡淡,但人人均知決非空言恫嚇,眼見趙敏白里泛紅、嫩若凝脂的粉頰之上,被韋一笑的污手抹上了幾道黑印,倘若他手中先拿著短刀,趙敏的臉頰早就損毀了。這般來去如電、似鬼似魅的身法,確是再強能高手也防他不了,即令是張無忌,也是自愧不如。倘若長途競走,張無忌當可以內力取勝,但在庭除廊廡之間,如此趨退若神,當真天下只此一人而已。 范遙跪下還拜,笑道:「韋蝠王輕功獨步天下,神妙更勝當年,苦頭陀昨晚大開眼界。」 誰也沒想到有人會去綁架他的姬人,何況韋一笑來去如電,機警靈變,一進府便神不知鬼不覺的將韓姬架了來。 范遙咧嘴一笑,做個手勢,叫他打發那人,心中卻想:「韋蝠
王栽贓栽得十分到家,把足印從王府引到了這里。」 韋一笑大喜,閃身搶到他身旁,低聲道:「我到汝陽王府去放火。」張無忌點了點頭,已明白他用意。自己這里只寥寥數人,要是急切間救不出六大派群豪,對方援兵定然越來越多,青翼蝠王到汝陽王府去一放火,眾武士必是保護王爺要緊,實是個絕妙的調虎離山、釜底抽薪之計。只見韋一笑一條青色人影一晃,已自掠過高牆。 他大吃一驚,叫道:「小王爺,王府失火!咱們快去保護王爺要緊。」王保保關懷父親安危,顧不得擒殺叛賊,忙道:「妹子,我先回府,你諸多小心!」不等趙敏答應,掉轉馬頭,直沖出去。王保保這一走,十八金剛一齊跟去,王府武士也去了一大半。餘下眾武士見王府失火,誰也沒想到只是韋一笑一人搗鬼,只道大批叛徒進攻王府,無不驚惶。 傳功長老、執法長老等齊聲叫道:「青翼蝠王韋一笑!」韋一笑從前少到中原,聲名不響,但近年來在江湖上神出鬼沒、大顯身手,威名之盛,已頗不下於白眉鷹王。張無忌心下暗喜:「若非韋兄這等來無影、去無蹤的輕功,原是難以戲弄得這掌棒龍頭全無知覺。」 韋一笑知道教主要自己顯示一下當世無雙的輕功,好教少林群僧不敢小覷了明教中的人物,當下躬身應諾,接過名帖,身子並未站直,竟不轉身,便即反彈而出,猶如一溜輕煙,相隔十餘丈間,便飄到了三株松樹之間,雙掌一翻,將名帖送交渡厄。渡厄等三僧見他一晃之間,便即到了自己跟前,輕功之佳,實是從所未見,何況他是倒退反彈,那更是匪夷所思,不由得贊道:「好輕功!」少林群僧個個是識貨的,登時采聲雷動。 斜身一讓,從一片長草上滑了過來,回到張無忌身旁。這一手「草上飛」的輕功雖非特異,但練到這般猶如凌虛飄行,那也是神乎其技的了。空聞、空智等均想:「此人輕功造詣如此地步,固是得了高人傳授,但也出於天賦,看來他是生就異稟,旁人縱是苦練,也決計到不了這等境界。」 突然之間,群雄眼前一花,只見韋一笑已欺到了夏胄身前。他二人相隔十餘丈,不知韋一笑如何在頃刻之間竟便一閃即至。韋一笑提起手來,劈劈啪啪四響,打了他四個耳光,手肘一伸,已撞中他小腹上的穴道。夏胄武功本來也非泛泛,韋一笑若憑真實功夫與他相鬥,至少也得拆到五十招方能勝他,但韋一笑的輕身功夫實在太怪,如鬼如魅,攻了他個措手不及,夏胄待要招架,已然著了道兒。 群雄驚呼聲中,明教木棚中又是一條白影竄出,身法雖不及韋一笑那麼驚雷閃電一般,卻也是疾逾奔馬。那白影來到夏胄身前,一隻布袋張了開來,兜頭罩下,將他裹入布袋,往肩頭一背,群雄這才看清,乃是個笑嘻嘻的僧人,正是布袋和尚說不得。
『陸』 求描寫武功的句子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 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足支〕。問
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
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匪盛顏。既辨
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嘗於
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盪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氵項〕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獨孤劍法心中藏
紫霞神功護身旁
金針度厄清淤血
天兵地鬼亦無雙
奇經八脈 中有內息 聚之丹田 會於檀中
檀中之氣 分注八脈 丹田之息 會與四肢
有正踢,側踢,里合,外擺,單飛腳,旋子,外擺連,側手翻,正空翻,側空翻,下腰……
沖拳,貫拳,抄拳,正蹬,鞭腿,側踹,下潛抄拳,左右貫拳,後擺腿,後蹬腿。
『柒』 金庸小說武功詳細描寫!!!!!!
有條件的話可以去看一看孔慶東編的《金庸俠語》
前四章都是金庸的武功描寫
一、赤手屠熊搏虎——拳腳
二、金戈盪寇鏖兵——兵刃
三、流星電光石火——暗器
四、天雷鬼斧神工——奇功
『捌』 寫武功高強用什麼句子
作家楊大俠(HeroYang)描寫:繞梁歌,音飄渺。最無感受力的野獸都為之動容,最冷漠的靈魂都綻放,最無情的人都黯然淚落。難道,這就是傳說的「俄爾甫斯神功」?
『玖』 形容大俠武功高強的詞語
1、飛檐走壁[ fēi yán zǒu bì ] 舊小說中形容練武的人身體輕捷,能在房檐和牆壁上行走如飛。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2、拔山蓋世[ bá shān gài shì ] 蓋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當代無比。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翻譯:力氣之大可以撼動山河,氣宇非凡舉世無雙;世事不利啊,寶馬騅也不再奔跑。
3、箭無虛發[ jiàn wú xū fā ] 箭:弓箭;虛:空。箭射得准,每發必中。形容箭術高明。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陶侃傳》:「朱伺與賊水戰,左右三人上弩給伺,伺望敵射之,箭無虛發。」
翻譯:朱伺與賊在水裡打鬥,左右的隨從將弓弩遞給他,朱伺抓住機會向敵人射箭,每發必中。
4、刀槍不入[ dāo qiāng bù rù ] 刀砍不進,槍刺不死,原形容人銅皮鐵骨或物體十分結實。現多比喻一個人僵化固執,冥頑不靈,很難被說服打動。
出處: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三章:「我同孫猴子一樣,早練得刀槍不入啦!」
5、左右開弓[ zuǒ yòu kāi gōng ]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只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
出自:元·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拾』 武俠小說打鬥場面描寫
1.人物,
2.背景描寫,用以襯托,
3.武功描寫,
4.有旁觀者還可以通過旁觀者的表情,心理,語言來襯托打鬥場面。
總之,不要直接寫張三一招揍了李四一下,李四還了一下,這樣沒什麼技術含量,要通過襯托來描寫。
一舉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動舉動未能由己,要悉心體認,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 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 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切記一靜無有不靜,靜須靜如山嶽.所謂他強由他強, 清風拂山岡.一動無有不動,動當動若江河,所謂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從此做去,一年半載 ,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
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裏.兩手支撐,一氣貫串,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發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 工彌久而技彌精.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靜是合,合中寓開.動是開,開中寓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 ,乃可臻於縝密矣。
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欲要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有力,兩肩松開,氣向下沈.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能呼吸,然後能靈活.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沈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 ,非以力使氣.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
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變換在腿,主宰於腰,發於脊背,接於兩肘,行於手指,總須完整一氣.發勁須沈著松凈,專主一方.曲中求直,蓄而後發.蓄勁如張弓, 發勁如放箭,運勁如抽絲.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絲毫不亂.方能得機得勢,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動靜之機,在於陰陽,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湯,煉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宜貴專注 .緊要全在胸中腰腿間運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 氣向下沈,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展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呼翕九陽,抱一合元 ,可名九陽神功.從此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豫順以動,罔不如意矣。
要言之,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內固精神,外示安逸.變換虛實,舍己從人.須知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動勢,先問自己合不合規矩. 少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處,便是雙重未化,要於陰陽開合中求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