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一個小說有很多部的、貌似寫的有曼陀羅花、是一個武俠和奇幻的結合、急求。
是否步非煙的《華音流韶》系列?
㈡ 武俠小說中的謠言你都信了幾個
看過武俠小說的人對於毒葯能殺人於無形應該不陌生,斷腸草和鶴頂紅則是最常使用的毒葯。在小說中它們不分伯仲,往往都是標榜著見血封喉,殺人滅口必備良葯。那麼,在現實世界中,它們真的存在嗎?誰的毒性更強一些呢?
首先說說斷腸草,在植物的分類中,它其實並不是某一種植物的名字,而是一類植物的統稱。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馬錢科鉤吻屬的鉤吻。鉤吻全株植物都有毒,特別是嫩芽和嫩葉,只需吃幾片就足以致命。不過斷腸草並非真的像它的名字那樣,能夠絞斷人的腸子。而是通過其葉片中所含的鉤吻素來抑制受害者的中樞神經,從而使中毒者出現四肢無力、語言含糊、視野重影、上吐下瀉、腹痛難忍的症狀,最終在4~7小時後死於呼吸麻痹。
鶴頂紅則是一種由含有砷華、雄黃、毒砂等含砷的礦物質煅燒加工得到的含有砒霜的混合物,因其含有硫的雜質而呈紅色。但是它的毒性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毒性也不如斷腸草厲害,它只能使人出現中毒現象,但是不會致人死亡。
所以想殺人於無形?這兩種毒葯都不行!
毒葯不行,蒙汗葯總可以吧?不過蒙汗葯是啥葯?
除了毒葯,蒙汗葯可以算得上武俠小說中出場率很高的一種葯物了。那麼,在現實生活中,蒙汗葯究竟是一種什麼葯呢?
科學家認為,蒙汗葯可能是以曼陀羅為主要原料製成的葯物。曼陀羅又名山茄子,有毒副作用,屬於致幻類植物,在我國西南各省份都有分布。通過分析,曼陀羅含有一種叫作東莨菪鹼的物質,它能夠讓人產生強烈的麻醉和致幻作用。該葯的葯性極強,人服用後就會迅速昏睡,導致對以後發生的事渾然不覺。
除了曼陀羅之外,蒙汗葯還有可能是以草烏和押不蘆為原料製成的。草烏中含有烏頭鹼,它能使人的神經末梢先興奮後麻醉。但是烏頭鹼有劇毒,三四毫克就可以致人死命,與史書中記載的蒙汗葯只能使人失去知覺而不能夠置人於死地的功效不符。所以,蒙汗葯不太可能是草烏。還有一種說法是押不蘆,即外用葯洋金花,具有催眠麻醉作用。在南宋周密的記載中說,押不蘆產於「回回國」西邊數千里,用一點點就能讓人昏迷不醒。但是押不蘆的數量稀少,在古代,普通人很難得到押不蘆。所以,押不蘆也不太可能是蒙汗葯的主要成分。
所以,蒙汗葯最有可能是由曼陀羅製成的麻醉葯。
阿沐敲黑板!古書上有記載:「用風茄為末,投酒中,飲之,即睡去,須酒氣盡以寤。」風茄就是曼陀羅的別稱,所以蒙汗葯就是由曼陀羅為製作原料的神經麻醉類葯物。現代醫院麻醉劑也是由曼陀羅製成的。
㈢ 古代小說(武俠仙俠一類)里可以出現什麼花卉
優曇婆羅花
根據佛經記載,優曇婆羅為梵語,意為靈瑞花、空起花、起空花。 《長阿含經》記載:優曇,傳說中的仙界極品之花,因其花「青白無俗艷」被尊為佛家花,西方極樂佛國中善見城之優曇,與備受推崇的阿修羅城的蓮、持國天城中的水仙和愛染明王城中的牡丹同屬極品,沾皇家的華貴氣息,三千年一開,花形渾圓,猶如滿月,遠遠看去,雪白的花朵倒像是卷了千堆雪,有瑞祥之氣繚繞,觀者受福。
············································
鳳凰花
火鳳凰樹的花,又名紅花楹、火樹,五月開花,花五瓣,花大美麗,呈鮮紅色帶黃暈;花開時滿樹結花,火紅一片,與綠葉相映成趣。鳳凰花一年開兩季,一季老生走,一季新生來,五月至七月為第一季,九月綻開的為第二季
······························································
曼陀羅
世傳五種;天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紫色曼陀花(最為神秘,不與其他四種顏色混雜,獨稱「曼陀羅花」) 根據中國的說法,《法華經》上記載,在佛說法時,曼陀羅花自天而降,花落如雨;道家北斗則有曼陀羅星使者,因為使者手執此花,因此將此化名為曼陀羅 曼陀羅花。《法華經》亂墜天花有四花「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寓意天界的四種天花
曼陀羅是梵語的譯音,意為悅意花,被稱為佛教的靈潔聖物,只有天生的幸運兒才有機會見著她,見到它能給人帶來無止息的幸福。因佛法修的是清心觀世界,寡慾走紅塵,手中無物,萬相皆空,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這無蕊的白花就被人們看作神的化身,象徵著空心,無心和安心。
在古印度,曼陀羅花既是情慾之門的門環,又是構造盛景的基地,它被攤開,成為了宏大的曼佗羅道場。作為「天使(魔鬼)的號角」的曼陀羅花,人們甘心以昏迷的方式,抵押理智而成為感覺的俘虜,把自己負載於一片花葉上,以抵達神諭的玄機。
·························································································
青蓮
梵語優缽羅,即青色的蓮花,其葉修廣,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拿來譬喻佛的眼睛。
··············································································································································
菖蒲
先民還崇拜某些草類,如把天南星科的菖蒲當作神草。《本草·菖蒲》載日:「典術雲: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人們在崇拜的同時,還賦予菖蒲以人格化,把農歷4月14日定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之,則青翠易生,尤堪清目。」正由於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數千年來,一直是我國觀賞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種。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