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是分南北兩派么
武術歷來是分了南北不同派系的,但是小說就不一定了。
基本的江湖都會有派系分別,不曉得你問是,民國時期的小說作者還是只是僅僅指創作的小說
『貳』 民國武俠小說有哪些
很多 民國武俠稱抄之為舊派武俠襲,還珠樓主、不肖生、朱貞木、鄭證因、王度廬、姚民哀、白羽、顧明道各有千秋,徐克的電影蜀山取自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李安的卧虎藏龍取自王度廬的同名小說,還有不肖生的刺馬,都廣為流傳的,網上也有很多電子檔可以閱讀。
可以參見以下連接
民國舊派武俠小說概況 連載:金庸評傳 作者:孔慶東
http://tieba..com/f?kz=490476364
民國以來舊派小說家點將錄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58168.shtml
『叄』 求一些武俠仙俠之類的小說。民國抗戰也可以,不要有不和諧場面的,最好要適合年紀較大大人
既然是抄年紀大的人看,我可以理解是自家長輩吧?我有三個故事,都適合老人看。你可以去知軒藏書下載。第一個叫《小地主》,名字雖然土,但非常適合老人看,為什麼?因為故事開始發生在1978年,剛剛改革開放,那是個買吃的要糧票,出門辦事要開介紹信,下館子三五塊錢就很奢侈的年代,故事發生在東北小山村,講的是穿越時空過去的胖主角帶著小山村發家致富脫貧的故事,關鍵是語言風趣,故事貼近家裡老人的生活和成長經歷。雖然裡面有一點點成人生活描寫,但都是一筆帶過,不用擔心。第二個是齊橙寫的工業霸主,也是講八十年代國企發展工業的故事,也是貼近老人生活歲月,沒有不好的東西,放心。第三本叫《回到山溝去種田》,同樣沒不好的內容,桃花源般的山村生活,朴實的語言,非常適合老年人看,而且第一本和第三本都有大量美食描寫,基本上直接看了就能學著做的水平,沒准能引起你家長輩的模仿罌粟,那你們就跟著享口福了。
『肆』 為什麼沒有寫清末民國時期題材的武俠小說
描寫清末民國時期題材的武俠小說有很多,其中在這個題材領域貢版獻最突出的,當權數民國武俠小說作家平江不肖生。
平江不肖生(1890—1957),本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自幼修習武術。
1922年,他開始專心從事武俠小說創作。小說《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名震大江南北,其他作品如《江湖大俠傳》、《江湖異人傳》等也很有影響力,都屬於清末民國時期題材的武俠小說。
其實我們今天所認識的關於霍元甲的故事,就是從他的《近代俠義英雄傳》一書中節選出來的。另外像著名電影《火燒紅蓮寺》,也是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這些都足以說明他作品的影響力。
當然,像新時期著名作家馮驥才,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也創作過《神燈》、《神鞭》、《義和團》等帶有武俠性質的歷史小說,還有如郭澄清的《大刀記》也有類似的性質,但都不如平江不肖生的作品那麼有影響力了。
『伍』 介紹一下民國的武俠小說作家,並推薦幾部精品
1922年,一本叫《紅雜志》的通俗讀物創辦,次年另一部名為《偵探世界》的雜志問世,兩本刊物在1923年的1月和6月開始連載平江不肖生的兩部武俠代表作《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銷量肯定一路高歌猛進,不用細說~~~~~~~)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氏,生於1890年。在1907年和1912年兩度赴日浪遊,曾入日本東京中央大學。1918年出版了《留東外史》一書(當然不是武俠啦)。《江湖奇俠傳》當時候影響非常廣,28年被改拍成影片《火燒紅蓮寺》,轟動一時。全書160回,前106回是平江不肖生寫的,後若干回由趙苕狂以「走肖生」的名字續完(趙也是小說家)。《江湖奇俠傳》以湖南平江、瀏陽的農民爭奪交界地引起械鬥為線索,帶出昆侖派、崆峒派的劍俠爭雄。裡面的武技,由棍棒拳術發揮到呼風喚雨、吞吐飛劍,幻想十分豐富。《近代俠義英雄傳》雖然沒有前者出名,但是內容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了接觸過。這部書寫的是京城大刀王五和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的情誼,以及霍元甲憑借中華武術為國爭光的事跡。
同一時期, 武俠小說上還有趙煥亭的《奇俠精忠傳》、姚民哀的《山東響馬傳》等。前者繼承了講史傳統並且加以發揮。描摹世態人性入情入理,當時便與不肖生「南向北趙」並舉。後者取材於當時轟動全國的山東臨城劫車案,時效性強。
《江湖奇俠傳》連載後不久,顧明道的《荒江女俠》繼之而出。顧明道從小殘廢,早期寫作言情小說,因此《荒江女俠》將俠情兩相結合,開了言情武俠小說的先河。《荒江女俠》寫方玉琴為父報仇,學成劍術,在尋找仇人的過程中遇見同門師兄岳劍秋,相攜鋤奸的故事。顧明道在設計「武」的打鬥場面和技巧套路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就在出生入死的場景之間多安插情意纏綿的細節,加以彌補。
武俠在這一時期除了與「情」結合之外,還在與其他諸多因素結合,有了多方面的發展。與歷史結合出現了文公直的歷史武俠小說。所用歷史只是背景,在其中虛構俠客們的活動。代表作是「碧血丹心」系列:《碧血丹心大俠傳》、《碧血丹心於公傳》、《碧血丹心平蕃傳》等。三書以明朝於謙的事跡為背景來寫為國盡忠的俠客。
與江湖幫會秘史結合,有了姚民哀的黨會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本人參加過清末的幫會,因此寫於1929到1930的《四海群龍記》(幫會復仇故事)和寫於1930到1931的《箬帽山王》(「四海群龍」中的「一龍」如何組黨),不論是交待內幕,還是敘述行規黑話,都很到位。很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並且由《四海群龍記》引出《箬帽山王》這種「連環式」形式,是後來長套的武俠小說慣用的結構。
1932年,環珠樓主橫空出世了。《蜀山劍俠傳》在天津的《天風報》上連載,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十分出色,但是一集一集寫下去,到1949年,出到了55集。環珠樓主,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幼年有「神童」之稱,從小熟習武術氣功,三上峨嵋,四登青城,成人後做過幕僚和家庭教師。歷經坎坷,始寫武俠。《蜀山劍俠傳》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由人間社會、神話幻想、自然勝景、哲理詩情交織而成。表面的故事是正道的劍仙和同邪惡的怪魔之間的斗爭。劍仙和怪魔都要逃脫「道家四九天劫」,即每四百九十年一次的劫難。不同的是,劍仙以行善來避劫,而怪魔用行惡來逃難。兩方面寓示了一種共同的形而上意義:人對自身命運的不懈抗爭。書中「關於自然現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為獸,天可隱滅無蹤,陸可沉落無形;關於故事的境界者,天外還有天,地底還有地,水下還有湖沼;關於生命的看法,靈魂可以離體,身外可以化身,借屍可以復活,自殺可以逃命,修煉可以長生,仙家卻有死結;關於生活方面,不食可以無飢,不衣可以無寒,行路可縮萬里成尺寸,談笑可由地室送天庭;關於戰斗方面者,風霜水雪冰,日月星雲氣,金木水火土,雷電光聲磁……」(徐國楨《環珠樓主論》1949)。想像天馬行空。環珠樓主的小說還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舉凡道、釋、儒,經史子集,醫卜星象,天文地理,詩詞書畫,風俗民情,無不與武俠融會貫通。影響深遠,直至當代港台新武俠。
『陸』 主角穿越清末民國的武俠 小說
嶺南宗師,不是穿越小說
『柒』 劉兆玄是寫武俠小說的還是民國總理
劉兆玄 (1943年5月10日— )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1943年5月出生,湖南省衡陽縣關市鄉唐市村中古堂組劉家族人。劉兆玄從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後,赴加拿大雪布克大學化學系、多倫多大學化學系深造,先後獲得化學碩士、博士學位。
1971年返回台灣,就教於中華民國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任副教授。
197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1979年起,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企劃處處長。
1982年至1984年,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
1987年至1993年2月,任清華大學校長。
1993年3月起,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
1993年8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1996年6月任中華民國國家科委主任委員。
1997年任台灣「行政院副院長」,2000年5月20日卸任。
2004年任東吳大學校長。
2008年5月20日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劉兆玄年輕時曾醉迷於武俠小說,與哥哥兆藜、弟弟兆凱共同以「上官鼎」的筆名從事過武俠小說的寫作,以兆玄為主要執筆者。作品包括《七步干戈》、《沉沙谷》等十餘部。也曾幫古龍代筆續完《劍毒梅香》。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後隨即回國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日後更在清華一路當上理學院院長、校長等職務,現仍在「國立」清華大學任講座教授。1979年時被政府任命,進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作,開始政府官員與學界交替的生涯。
1993年時以中華民國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身份出任交通部部長,由於離任「交通部長」簡又新在任內爆發十八標弊案,使「交通部」的形象,繼前任「交通部長」張建邦的華隆案後,再次受到嚴重打擊,身為學者的他被連戰委以重任。時與同為湖南人並擔任「法務部長」的馬英九並稱,劉馬兩人更一直維持著君子之交。由於學者嚴謹不阿的性格,任內多起工程與財團對立,國民黨贏得1996年「總統」選舉後,在「立法院」只是僅僅過半,有不少民代要求不容易妥協的他與查黑過度的馬英九下台。最後連戰內閣大改組時,與馬同時離開「部長」的行列,劉轉任學術性較強的「國科會任主委」,馬轉任「政務委員」。1997年,蕭萬長組閣時出任「行政院副院長」,隔年馬英九參選台北市長,劉兆玄義不容辭多次力挺協助。他在「交通部部長」任內,應「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召集人李遠哲的邀請,在1994年到1996年間兼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員」。
1996年12月,時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連戰下令行政院成立跨部會「教育改革推動小組」。「教育改革推動小組」在1998年1月,蕭萬長「院長」任內正式成立,由時「任行政院副院長」,也是前教改會委員的他擔任召集人。
1998年5月14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教育改革行動方案」,編列5年1570億的經費推動教育改革的重點工作,蕭萬長當天裁示:「請推動小組召集人劉『副院長』協調教育部,融合『教育改革總咨議報告書』及教育部原先提出的「教育改革總體計劃綱要」,擇取其中最重要的改革項目擬具「教育改革行動方案」,作為落實教育改革工作與評估教育改革成效的依據。在本院「教改推動小組」審議過程中與各方專家學者達到充份的共識」。
2000年大選國民黨失利後,劉也辭去「行政院副院長」一職,並出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文膽。劉兆玄曾多次力勸國民黨大幅度的改革調整,包括訂定排黑條款,將不符合資格的國民黨公職人員開除黨籍、將黨產全數信託處理、大幅精簡人事、招納青年人加入國民黨、黨員直選黨主席、黨內全面民主化等等主張,強調國民黨必須大破才能重生。然其主張對國民黨的沖擊過大,引起眾多派系勢力反彈,導致連戰任內改革成果有限,國民黨也未能在2004「總統」大選贏回執政權。
2004年8月,出任東吳大學校長,重回學術界工作,但對政治仍有其個人的觀點及立場。200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時,表態支持多年好友馬英九。
2008年3月,國民黨勝出大選。劉兆玄接受「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的組閣邀請,5月20日出任「行政院長」,並卸下東吳大學校長職務,由副校長馬君梅暫代。 學習了,代提問者謝謝南方小小人物
『捌』 民國武俠小說
估計比較難找到了。上面的人給你介紹了歷史,現在這些書基本沒版了。你搜索以前的老武俠作家的名字再去找找。 津門論劍錄(民國北派武俠小說作家研究文集)
你可以找這本書去看下。
『玖』 民國至今的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的淵源是在古代的傳奇、公案和清代的俠義小說。晚清以降,一直走不出清官捕快的路子。直到20年代,經過一些先驅的不斷開拓,才在諸多通俗小說中異軍突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位天才,就是後來被稱為民國武俠小說奠基人的平江不肖生。
1922年,一本叫《紅雜志》的通俗讀物創辦,次年另一部名為《偵探世界》的雜志問世,兩本刊物在1923年的1月和6月開始連載平江不肖生的兩部武俠代表作《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銷量肯定一路高歌猛進,不用細說~~~~~~~)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氏,生於1890年。在1907年和1912年兩度赴日浪遊,曾入日本東京中央大學。1918年出版了《留東外史》一書(當然不是武俠啦)。《江湖奇俠傳》當時候影響非常廣,28年被改拍成影片《火燒紅蓮寺》,轟動一時。全書160回,前106回是平江不肖生寫的,後若干回由趙苕狂以「走肖生」的名字續完(趙也是小說家)。《江湖奇俠傳》以湖南平江、瀏陽的農民爭奪交界地引起械鬥為線索,帶出昆侖派、崆峒派的劍俠爭雄。裡面的武技,由棍棒拳術發揮到呼風喚雨、吞吐飛劍,幻想十分豐富。《近代俠義英雄傳》雖然沒有前者出名,但是內容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了接觸過。這部書寫的是京城大刀王五和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的情誼,以及霍元甲憑借中華武術為國爭光的事跡。
同一時期, 武俠小說上還有趙煥亭的《奇俠精忠傳》、姚民哀的《山東響馬傳》等。前者繼承了講史傳統並且加以發揮。描摹世態人性入情入理,當時便與不肖生「南向北趙」並舉。後者取材於當時轟動全國的山東臨城劫車案,時效性強。
《江湖奇俠傳》連載後不久,顧明道的《荒江女俠》繼之而出。顧明道從小殘廢,早期寫作言情小說,因此《荒江女俠》將俠情兩相結合,開了言情武俠小說的先河。《荒江女俠》寫方玉琴為父報仇,學成劍術,在尋找仇人的過程中遇見同門師兄岳劍秋,相攜鋤奸的故事。顧明道在設計「武」的打鬥場面和技巧套路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就在出生入死的場景之間多安插情意纏綿的細節,加以彌補。
武俠在這一時期除了與「情」結合之外,還在與其他諸多因素結合,有了多方面的發展。與歷史結合出現了文公直的歷史武俠小說。所用歷史只是背景,在其中虛構俠客們的活動。代表作是「碧血丹心」系列:《碧血丹心大俠傳》、《碧血丹心於公傳》、《碧血丹心平蕃傳》等。三書以明朝於謙的事跡為背景來寫為國盡忠的俠客。
與江湖幫會秘史結合,有了姚民哀的黨會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本人參加過清末的幫會,因此寫於1929到1930的《四海群龍記》(幫會復仇故事)和寫於1930到1931的《箬帽山王》(「四海群龍」中的「一龍」如何組黨),不論是交待內幕,還是敘述行規黑話,都很到位。很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並且由《四海群龍記》引出《箬帽山王》這種「連環式」形式,是後來長套的武俠小說慣用的結構。
1932年,環珠樓主橫空出世了。《蜀山劍俠傳》在天津的《天風報》上連載,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十分出色,但是一集一集寫下去,到1949年,出到了55集。環珠樓主,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幼年有「神童」之稱,從小熟習武術氣功,三上峨嵋,四登青城,成人後做過幕僚和家庭教師。歷經坎坷,始寫武俠。《蜀山劍俠傳》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由人間社會、神話幻想、自然勝景、哲理詩情交織而成。表面的故事是正道的劍仙和同邪惡的怪魔之間的斗爭。劍仙和怪魔都要逃脫「道家四九天劫」,即每四百九十年一次的劫難。不同的是,劍仙以行善來避劫,而怪魔用行惡來逃難。兩方面寓示了一種共同的形而上意義:人對自身命運的不懈抗爭。書中「關於自然現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為獸,天可隱滅無蹤,陸可沉落無形;關於故事的境界者,天外還有天,地底還有地,水下還有湖沼;關於生命的看法,靈魂可以離體,身外可以化身,借屍可以復活,自殺可以逃命,修煉可以長生,仙家卻有死結;關於生活方面,不食可以無飢,不衣可以無寒,行路可縮萬里成尺寸,談笑可由地室送天庭;關於戰斗方面者,風霜水雪冰,日月星雲氣,金木水火土,雷電光聲磁……」(徐國楨《環珠樓主論》1949)。想像天馬行空。環珠樓主的小說還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舉凡道、釋、儒,經史子集,醫卜星象,天文地理,詩詞書畫,風俗民情,無不與武俠融會貫通。影響深遠,直至當代港台新武俠。
40年代,武俠小說進一步崛起,現在一般通行「北派四大家」或「北派五大家」的說法,即指環珠樓主、(宮)白羽、鄭證因、王度廬四人,再加上朱貞木。
白羽主要寫社會武俠小說,《十二金錢鏢》、《武林爭雄記》、《偷拳》等等。他筆下的俠客都是現實社會中極平常的人物,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
鄭證因被稱為真正懂得武術的人,曾在「北平武術館」學習太極拳,使九環大刀,公開表演獻藝。他的小說是走純技擊路子,創出拳掌「綿掌、混元掌、排山掌、般禪掌、小天星掌力、鷹爪手、金剛指」等等,輕功「草上飛、追雲趕月、仙人換影、飛鳥凌波」等等。與還珠樓主想像型的武功相比,鄭的武功偏向於寫實,但也達到藝術化的境界。
王度廬進一步發展了言情武俠小說,1938年以後,連續寫下《鶴驚昆侖》、《寶劍金釵》、《劍氣珠光》、《卧虎藏龍》、《鐵騎銀瓶》五部互有聯系又各自獨立的武俠小說。五部小說包括了三個悲劇故事:江小鶴和阿鸞、李慕白和俞秀蓮、羅小虎和玉嬌龍的愛情糾葛。
最後以為朱貞木,代表作是《七殺碑》,布局高妙,筆法細膩。《魔窟風雲》、《羅剎夫人》以歷史上的「苗亂」為引子,鋪寫邊地蠻荒的離奇戀情和俠事。
當代自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開始,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
直至金庸的出現,才把武俠小說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在文字的組織與文章的結構上均不輸純文學作品。具體評價我也不多談了,金庸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贊譽之辭更是連天匝地,車載斗量,不可勝言了。
古龍:他務去陳言,自創新境,內容、風格,多姿多采。
在梁金古三家竟相爭鳴的同時,台灣、香港、內地也涌現出了眾多武俠作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溫瑞安、蕭逸、聶雲嵐等作家。
黃易的出現,算是給已風平浪盡的江湖,又掀起了陣陣波瀾.他自創的玄幻、異俠系列,令讀者耳目一新,久違的武俠情節換一種方式體會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他的首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盡管篇幅不長,但黃易的風格已經鮮明的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由武道可以體會到生命及宇宙的奧秘。
到《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推出後,黃易的風格已經完全形成。他是在傳統的武俠路上融入了玄經易理,神話和科幻的色彩非常濃郁。
到了今天,武俠小說已經逐漸式微,除了金庸的小說依然屹立不倒,甚至被很多人捧為經典。其作品也不厭其煩的被翻拍,再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