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庸小說中的俠客形象
金庸小說中的俠客形象主要可以分為三類:民間俠、儒俠和道俠。
民間俠的典型代表是蕭峰,他具有歷史上一般俠客的講義氣、重然諾、扶危濟困等優良品格,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古往今來的俠客中最為瀟灑不羈、縱橫無束而又豪爽純真的性格;看似粗莽大漢,實是宅心仁厚,極富憐憫情懷。他的結局尤為特殊,為息兩國之爭,救生民於塗炭,他不惜以自殺震懾遼國,警醒大宋,這就給人們留下了無法逃避的思考:胸前刻著青鬱郁狼頭的「野蠻人」與滿口仁義道德的「文明人」相比,哪一類人更文明?傳統的華夷之辯、畛域之分到底是對是錯?實際上,這是借蕭峰之死把普通百姓心靈深處的光華逼顯出來。蕭峰這一樸素的民間大俠的形象確實顯示出某種永恆性:在任何歷史時期,蕭峰所代表的正直、樸素、真誠和獻身精神都具有不滅的價值和意義。
儒俠的典型代表是郭靖,他的身世經歷極其符合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論斷,他的性格符合孔子的「木訥近仁」、「巧言令色鮮仁矣」的論述,他的作為和結局更使他成為「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事實上,作為儒俠的郭靖已經「名士化」,更趨近於民族英雄和道德楷模,然而,這決不是我們習見習聞的政治宣傳,金庸小說始終在文化層面描述郭靖的「英雄」和「道德」這兩個方面的,因此,他的具有遠大理想而又積極行動的大俠品格有著鼓舞人心的作用,其正大弘毅的人格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說應該有著永恆的意義。
道俠的典型代表是張三豐,他清虛自守、圓融無礙、慈善為懷而又不是遺世獨立,他即現實而又超現實,在實踐老莊思想的生命歷程中,他達到了執著現實而又審美超越的人生的天地境界,他的清明澄澈的智慧和靜穆高大的人格會贏得人們的恆久景慕。在一定意義上講,張三豐的人格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精神家園般的圖景,它是我們這個民族永遠無法達到而又永遠追求的人格模式。
當然,金庸小說中還有其他很多類型的俠客,比如自由型俠客令狐沖,復仇型俠客袁承志等等,這里暫不涉及。
應當說,俠義精神是一種具有積極合理因素的民族文化精神,起碼是一種對黑暗邪惡勢力的反撥力量,正是因為有俠義精神的普遍存在,民間社會的正義力量才得到保證,上層社會也才能從中提升出「為民請命」和「拚命硬幹」的精神,塑造出「民族的脊樑」。
金庸小說正表現了這種「提升」。金庸小說對傳統的赴人困厄、私相復仇、依附清官等帶有嚴重局限的俠義精神進行了超越,從俠義精神的最本質的內核入手,抓住其中具有現實合理性的因素,按照現代觀念的要求對其進行了新的創造。應當說,蕭峰、郭靖、張三豐這樣的形象並不符合歷史的真實,但因融入了現代意識,讓現代人感覺到了深刻的文化的真實。這就是對傳統進行創造性的轉化的成功範例。
從傳統文化的本質上看,征服社會的目的是為了完善道德,完善道德的目的則是為了更好地征服社會,構建更為理想的社會存在,因此,武」與「俠」是從傳統文化的本質深處生發出來的兩個概念,體現了傳統社會中人們對於理想世界的恆久渴望。在當今社會中,「武」與「俠」的外在形式已失去了存在的社會基礎,但其內在的文化精神卻必然也必須生生不息,因為民族作為一種文化存在是不能離開自己的文化之魂而獨立於天地之間的。
武魂悠悠,俠意切切,伊人已逝,千古難再。然而,民族的精魂是不會消散的,當我們展讀金庸小說時,那如痴如醉的感受,不正昭示著我們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嗎?
那麼,什麼是家園?家園就是美,即使有痛苦,也還是美的。
但家園雖美,不可永居,也許,只有在我們不僅願意背負美,也有勇氣背負痛苦走向未來,開辟新的家園的時候,我們才能變得健康而堅實。
¨¨¨¨¨¨¨¨¨¨¨¨¨¨¨¨¨¨¨¨¨¨¨¨¨¨¨¨¨¨¨¨¨¨¨
金庸小說中的俠客具體說,它經歷過四個階段:「俠之立、俠之變、俠之疑、俠之反」。金庸是立中有變,集小變為大變;變中有疑,集小疑為大疑;疑中有反,集小反為大反。
在早期幾部書中,他按照正宗的中國俠義觀念——儒家之俠這個觀念來書寫,這到郭靖是最高峰;但是到了楊過就開始變,而到張無忌則變異越大。在不斷變化中,對武俠世界的傳統價值慢慢產生懷疑,而懷疑的典型代表是《連城訣》,那真有點撥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而《俠客行》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是被自己慾念支配著,正宗「俠」的理念在這世界很難找到,《天龍八部》也是對武俠價值有著高度的懷疑。這是金庸不同於別的作家之處,而更與眾不同之處就是走向「俠之反」,對武俠價值、對武俠傳統寫作方式有種自覺或不自覺的顛覆或反諷。
從現實觀點看金庸武俠小說,似乎「俠」的基本價值和文化與今天的組織現象、組織文化會有所抵觸、矛盾。管理,它的基層是組織,在今天的社會里,人和人、組織和組織之間基本邏輯就是交易,相互間有妥協和讓步、利益分配和行政規范。可是金庸小說的俠,都有非常奔放獨立的生命,他可以犧牲很多東西,就為了追求單一目標。不需要和人家妥協,不用和人成群結隊,沒什麼利益交換,也不受組織規范,所以不容易從組織管理的角度來觀照他們。雖然武俠小說里也有組織,但試看長期存在於組織的人,或組織里有效的領導者,似多平庸之輩。全真教的道士們、少林寺的和尚們,武功高有什麼用?很俗氣!彼此之間的想法、溝通很復雜,不是個痛快的人生。
大俠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行政管理都不行。像郭靖、令狐沖、張無忌,雖然個人魅力很強,但他們帶領那麼多人,都是黃蓉、任盈盈、趙敏在管,就像有個老婆管理學院。最近很多女性主義學者認為金庸小說的女性不重要,我倒認為金庸武俠小說反映了一個現實,就是男人在外面打拚,女人在後面遙控,真正有能力有影響力的是女人。
甚至還有個現象就是,同一個人在組織內外表現特異。如向問天,流落江湖被人追打時多麼英雄豪傑,後來任我行平反後,讓他做了行政主管就俠義不起來了。金毛獅王謝遜在江湖闖盪時多好,但以前在明教里也不很快樂;這跟《水滸傳》一樣,所有人入伙前都是英雄好漢、立體的人物,跑到梁山泊以後就變成平面的,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因為在現實社會之下,我們把自己的生活生命都投入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組織結構,羈絆在裡面,使我們的人性、俠性受到太大的扼殺!
㈡ 你最喜歡哪一個武俠小說中的人物
金庸武俠小說《俠客行》男主角-----石破天
可以說是金庸第一高手,人特別純潔善良。
他學習的武功有以下幾點:
1、炎炎功:
「摩天居士」謝煙客的內功心法,亦陰亦陽,本想傳於石破天讓其走火入魔,卻不料石破天 誤打誤撞竟融會貫通全部習得。
2、羅漢伏魔神功:
共十八尊人偶,縱萬人難得一人練成此功。當年創擬這套神功的高僧深知世間罕有聰明、 純朴兩兼其美的才士,所以一直無人習得。後由白鯨島大悲老人所得,可大悲老人得到泥 偶卻不知奧秘,臨終前贈給石破天,石破天憑藉錯練而成的渾厚內功炎炎功,在三 天之內 將常人需練數年乃至數十年的神功初步練成。
3、丁家十八路擒拿手:
丁不三、丁不四也是江湖上武功卓越的兩位老人。十分愛惜孫女叮叮當當。這套擒拿手法 是由叮叮當當傳於石破天的,不過在石破天的眾多功夫中算不上太高。
4、金烏刀法:
雪山派掌門白自在妻子史小翠自創的刀法。比雪山劍法多一式,共七十三式,她自說這套 刀法是雪山劍法的剋星,招招凌厲。在紫煙島上,因史婆婆和白阿綉練功走火入魔,而丁 不三、丁不四兩 兄弟又來攪和,史婆婆將這路刀法傳給石破天。
5、旁敲側擊:
阿綉與石破天相處的日子裡傳授給石破天的一招刀法,並不算狠毒,也算不上什麼高超刀 法,不是取人性命而是以巧坡敵的刀法。
6、上清觀劍法:
在《俠客行》一書中上清觀也屬於名望較高的門派,其中石中玉的父母江湖號稱「黑白雙 劍」的石清,閔柔都是出自此派。他們曾誤認石破天為自己的孩子,同行時也曾傳授此劍 法,不過石破天應該並沒有學的全部上清觀劍法。
7、丁家拳法:
丁不三、丁不四的武功沒有師承,應該是家傳武功,但也在江湖上少有敵手,因叮叮當當 也曾誤認石破天為石中玉,在一起相處的日子中,丁家二老曾傳授過石破天不少丁家功 夫。
8、太玄經:
這套武功才是石破天眾多功夫中的重中之重!炎炎功和羅漢伏魔神功都為石破天打下了良好 的基礎,讓他一躍成為武林高手,就如同虛竹一下子獲得了無崖子六十年的功力。其他的一 些拳掌、刀法、劍法功夫讓石破天的武功經驗增加更多,在對敵時也有了更多的變化。但讓 石破天真正成為神人的功夫還是這套俠客島上無人能解的太玄經。(或稱太玄神功) 唐代詩 仙李白所創的《俠客行》本是一首詩。其原意本是作者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 功生活的嚮往,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後被配於圖解雕刻在俠客島石壁之上。 江湖 上眾多武林高手,幫派掌門參悟多年不得其中奧義,卻被不識字的石破天領會,從此宛如神人 般存在。
總結:
原著中描寫俠客島龍木二島主武功已經無人可敵,但二人聯手尚敵不過剛剛參透《太玄經》如睡夢般的石破天,由此可見石破天之功力以漸入神化。
以前看了不少武俠,近來卻看了一些玄幻,則更堅定了石破天是武俠小說中天下第一的看法。
石破天的武功不能以常理來看,經歷了俠客島的奇遇後,他的武功有了質的改變。打個比方來說,那就像是度劫後飛升的初級仙人。
而掃地僧、張三豐、獨孤求敗、東方不敗、五絕等高手,至多也就是接近度劫的修真高手,其中又以掃地僧為最。但是接近度劫的水平,和已經度劫的水平,那是有質的區別的。
所以,比來比去,還是石破天的武功為天下第一。
㈢ 中國歷史上的俠客武將,包括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你認為誰的兵器最重
呂布的 方天畫戟
㈣ 金庸等武俠小說家筆下的俠客與歷史上真實的俠客差異有多大呢
有武藝的「俠」是「武俠」。
「武俠」也不見得都個個武藝高強。
傳統來看,武藝最高強的,都是「官」、「將」,而不是「俠」。

近代中國,最後一個曾被譽為「俠名遠播」的「大人物」,可能是杜月笙。他賺了錢,確實周濟了不少貧苦的「街坊鄰居」,他甚至還為抗戰捐錢捐物。但他的錢是怎麼來的呢?主要是「黃賭毒」!
所以說,「俠」這個字,是有兩面性的。
「俠」中會武藝的那些,通常叫「武俠」,其真實的存在,多屬於「落單的義匪」。
㈤ 關於古龍小說中的俠客
一、郭大路 《歡樂英雄》主角。 如果走在人群中,郭大路就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甚至是一個有點「方腦殼」的平凡人。他相信時間所有的人都是誠實的,所有的事都是美好的,即使他被朱珠騙得幾乎死去,但他最後還是好不猶豫地原諒了她;即使他碰到王動那樣連吃飯都懶得離開那張破床的人,他也能笑著和他生活在一起;做公子,他相信所有前來向他要錢的人都是因為生活所需;做鏢師,他相信前來劫鏢的人的確是因為生活無著才不得已做這一行的,他不假思索地幫助了他們;做朋友,為不出賣林太平,他寧願赴死;做情人,他能經受住種種艱難的考驗,所以他最終憑著自己的真誠贏得了燕七的愛情。 他很窮,但窮得快樂,「他只做自己願意做、而且應該做的事情。」 他也不怕克服困難時所付出的艱苦,卻懂得享受克服困難後的那種成功的歡愉。 他也常常遭受失敗,但絕不氣餒和灰心。他懂得生命是可貴的,也懂得如何去享受生命。 所以,這是一個武俠史上獨一無二的「歡樂之俠」。杜淳版鐵中棠 二、鐵中棠 《大旗英雄傳》主角。 《大旗》是古龍成熟期的作品,當然這一時期的作品還存在著明顯的模仿痕跡,古龍風格還並未完成。但古龍對鐵中棠的喜愛是非同一般的,他多次在後來的作品中提到這個名字。這或許是因為鐵中棠是古龍塑造的第一個血肉豐滿的大俠形象的原因。 鐵中棠沉默寡言,忍辱負重,即使受了冤屈,也從不用言語辯解。他寧願自己流血,也不願別人為他流淚。他為別人作的犧牲,從不去張揚,別人也從不會知道。他有缺點,有時也會受不了打擊,也會痛苦、悲哀和恐懼。 從人物性格來講,這已經是一個不同於以往武俠小說創作所普遍認同的那種俠的形象了。讓古龍都吃醋的鄭少秋版楚留香 三、楚留香 《楚留香》系列主角。 當然不能不提楚留香。當年,楚留香風靡整個東南亞,當飯館的廚師都在談論香帥會和哪個女子結婚的時候,古龍甚至有點吃楚留香扮演者鄭少秋的醋。 楚留香是俠之風流的代表。是古龍塑造的一個非常深入人心的俠客之典型。他甚至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大俠。他是個盜賊。一個非常優雅的盜賊。 「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時,將踏月來取。君素豁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 ——如果下邊的署名是別人,那麼大家會認為此人必是瘋子,但如果署名是楚留香,那就不一樣了,他說子時來取,那麼這個白玉美人就不會在原主人家呆到丑時。 當然,他的盜,其實只不過是一種手段而已,一種使人間更公平合理的手段,楚留香將這種手段上升為一種藝術,一種非常優雅的藝術。 其實,整個楚留香系列,寫楚留香行盜的情節幾乎沒有。他更像一個神探,因為這時候,古龍正在試圖將推理破案引進到武俠小說中。他在楚留香這個人物身上開始了嘗試,在陸小鳳身上達到完美的程度。 不出去的時候,楚留香就呆在一艘船上,那裡有溫柔體貼的蘇蓉蓉,有博聞強記的李紅袖,有廚藝精良的宋甜兒。 楚留香身邊從來不缺美人,他好像從來都對這些人沒怎麼認真過,只有《桃花傳奇》中對張潔潔是個例外,他在張潔潔面前表現出了一個男兒對愛情的堅貞,古龍在這個故事了再次證明他「寫情聖手」的稱號並非浪鍀虛名。
㈥ 武俠小說里的俠客,他們的謀生手段都是什麼
武俠小說里俠客們謀生的手段還是挺多的,因為他們本身就具備武功高強的長處,加上很多俠客名聲在外,自然就具備了賺錢的資本。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武功替人做保鏢、解決糾紛、押鏢、投靠權貴富豪做門客等,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名氣和交遊廣闊做生意獲利,還有的生來就在富貴人家或者名門大派,根本就不愁吃喝。

社會上一些閑散的俠客謀生手段就多種多樣了,有的會配合官府緝拿道賊和江洋大盜,從而取得報酬;有的會經營當鋪、客棧等生意;也有的可能會去做殺手;還有的會開鏢局、開武館傳授武藝收費、替人做保鏢、充當打手護衛等等,一般都是利用自己的武藝和名氣賺錢。俠客們有了武功和名氣就是實力的表現,那些有錢有權的人就會有需要他們的地方,俠客們也就能夠獲得收入了。
㈦ 為什麼武俠小說中的俠客殺了那麼多人官府都不追究
武俠小說講的是江湖上的事情一般不涉及政治。
再說武俠小說中的俠客功夫那麼高,一般的衙役、捕快也逮不到,俠客殺完人就走留不下證據,就算官府知道有人死了,抓誰啊?
㈧ 武俠小說中厲害的武功都有哪些
武俠中的神奇武功實在太多,而且種類繁多,有的武功是拳腳功夫第一,有的武功是刀劍兵刃第一,有的武功是內功心法第一等等,要比較誰強誰弱的確難度很大。還有,有的武功只是單獨練一種功夫,比如六脈神劍就只練劍法。有的武功卻是一部武功總集,其中包含了多種功夫,比如俠客行神功,它其中就包含了多種功夫,有拳法,掌法,刀法,劍法,內功心法和輕功等等,以六脈神劍這樣的單種武功和俠客行神功這樣的武功總集相比較,似乎有失公平,不過還好,有道是「武功在精而不在博」,縱然你學會了許多種武功,而我只學會了一種武功,可我這種武功卻是天下第一,那你的武功學得再多也是白搭。比如說慕容復,他學的武功實在太博了,可是卻沒有一種武功能敵得過段譽的六脈神劍,那也是無用,所以單種武功和武功總集還是有可比性的。熟悉金庸武俠的人都知道:一般說來,在金庸武俠中都是時代越前,武功越高,因此《天龍八部》中的武功是最高的,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笑傲江湖》就是個例外,它裡面的武功可以說是僅次於《天龍八部》,而《越女劍》所處的時代雖在《天龍八部》的前面,但從書中的描寫來看,它裡面的武功卻不及《天龍八部》中的武功。有趣的是,在金庸武俠中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將任何一種武功練到最高境界,因此我們現在實在不知道那些諸多的神奇武功練到最高境界時會是什麼樣子?不過我們卻可以通過管中窺豹的方法來推測哪種武功最厲害,那就是通過練過某種武功的人的表現來推斷其武功的高低。為了將金庸武俠中的諸多神奇武功做一個公正合理的十強排名,那就一定要考慮這些武功的綜合力,比如說防守力,攻擊力和在其它方面有卓越的威力等等因素。我認為能參加競選金庸武俠十大神功排名的武功有:《越女劍》中的越女劍法;《天龍八部》中的易筋經,六脈神劍,火焰刀,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八荒六合惟我獨尊功,小無相功,降龍十八掌,斗轉星移神功,參和指;《射鵰英雄傳》中的九陰真經;《神鵰俠侶》中的龍象般若功,黯然銷魂掌;《倚天屠龍記》中的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笑傲江湖》中的葵花寶典,獨孤九劍,辟邪劍法,吸星大法;《俠客行》中的俠客行神功。如果要做金庸武俠十大神功的排名,我覺得這十大神功應該要非常有特色,而且要威力非凡,我覺得這十大神功里所包含的武功種類要盡量做到全一點,排名不一定要以攻擊性做唯一的依據,但又要考慮其攻擊性的威力強弱。通過對以上這些武功認真仔細地研究和反復比較,我做了以下的排名:
第一,易筋經。易筋經是少林寺的鎮寺之寶,當年慕容博和鳩摩智談起天下武功時曾說,慕容博最仰慕的武功只有兩種:一是少林寺的易筋經;二是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慕容博說少林寺數百年來一直能夠佔住中原武林的領袖地位,靠的決不是少林七十二絕技,雖然少林七十二絕技每種絕技都很厲害,但別的門派有的武功也決不在任何少林絕技之下,少林寺若要靠七十二絕技的武功來佔住武林領袖的地位,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很顯然,少林寺靠的是易筋經,但易筋經到底有何神奇,慕容博當時卻也並未得知。那麼易筋經到底有何神奇呢?我們可以從練過易筋經的人的表現來大致推斷它的神奇之處。練過易筋經的人有很多,基本上少林寺每代高僧都曾練過它,只是修煉的程度不一樣而已,不過這些少林高僧卻沒有一個人能將易筋經練到佳處,唯一將易筋經練得最好的當屬《天龍八部》中的無名掃地老僧了。無名掃地老僧是金庸武俠所有正式出場的人物中公認的第一高手,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無名掃地老僧所用的武功在書中並無明確的記載,何以確定他學過易筋經呢?其實這是可以推斷出來的。從無名掃地老僧對慕容博和蕭遠山的談話中可以推斷出他熟悉各種少林絕技,但卻並不身兼少林七十二絕技,無名掃地老僧能夠看出鳩摩智在偷練易筋經,說明無名掃地老僧精通易筋經,就像精通小無相功的虛竹能夠看出鳩摩智在運使少林絕技時用了小無相內功一樣。無名掃地老僧對武功的所知可謂淵博,除了少林武學之外,他似乎還熟悉其它門派的武學,甚至連姑蘇慕容的身世也了解詳細,真不知他是何許來歷?以無名掃地老僧的如此修為,當可稱他為神僧。神僧的武功之高自然不必再多說了,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他所用的武功到底是不是易筋經?想那神僧一直都在少林寺內的藏經閣掃地,而藏經閣內又存放了少林寺各種佛經和武學典籍,神僧不存利慾之心,於掃地的空閑之時飽覽了少林寺各種佛經和武學典籍,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想到竟然於無意中練成了震古爍今的絕世神功,因此才有了他出場時那令人匪夷所思的驚世駭俗的表現。神僧身前厚達三尺的無形氣牆確實威力巨大,連能夠擊碎銅鎖片的無相劫指的指力和剛猛無比的降龍十八掌的掌力一碰到這堵氣牆,力道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可見神僧的武功練到了何等境界。看佛經是不會練成絕世武功的,少林七十二絕技也不可能有如此驚世駭俗的威力,因此神僧的絕世神功肯定是主要得益於易筋經。在《天龍八部》一書中曾多次提到易筋經和六脈神劍是齊名的,六脈神劍的威力在書中已經表現過好幾次了,而易筋經的威力雖然在游坦之的身上表現了一點點,但讀者還是覺得易筋經不夠強悍,直到無名掃地老僧出場時,易筋經那驚世駭俗的威力才表現了出來。從無名掃地老僧身前厚達三尺的無形氣牆和他用掌擊得慕容博和蕭遠山休克的表現手法來看,當可推斷出易筋經具有金剛護體神功和運用招式出神入化的功效,再做更深一步的推測,還可以推斷出:當把易筋經練到極致時,就可以達到刀槍不入,水火不侵,無堅不摧,運用武功招式隨心所欲等超凡入聖的境界。當然,無名掃地老僧還未達到這種境界,否則也不可能被蕭峰一掌打得吐血了。易筋經的神奇之處還在於它能將一個普通人一下子修煉到一流高手的境界,這在游坦之身上有最好的佐證,在此我就不多做論述了。除了修煉內功之外,易筋經還有治療內傷的奇效,只要有人受了內傷,都可以用易筋經的內力療養,而且收效甚快。比如說令狐沖,由於桃谷六仙輸入令狐沖體內的六道內力和不戒大師輸入令狐沖體內的兩道內力經常相互沖撞,因此常常引發令狐沖的內傷,後來令狐沖學了易筋經後才將體內的各種內力進行了合理的疏導,從此內息才趨於平穩。綜上所述,易筋經當可稱為天下第一內功心法,雖然它不具有直接的攻擊性,但它的神效卻是不可限量的。金庸說過:「天下武功以內力為本,招數為末,故內力深厚者,天下武功無不為己所用。」易筋經可謂是將金庸武俠中「唯內力論」的武學思想發揮到了極致。縱觀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基本上都是內功在唱主角,而易筋經作為天下第一內功心法,理應排在金庸武俠所有武功中的首位。再說,金庸對佛家文化以及佛家武學都是極為推崇的,因此把易筋經排名第一無可厚非。
第二,葵花寶典。葵花寶典是一部武功總集,至於裡面到底包含了什麼樣的武功,小說中並沒有明確的說明。葵花寶典裡面所記載的武功統稱為葵花神功,此功講究快,准,狠,陰。武學中有一句話,叫做「唯快不破」,意思是只要你的武功夠快,那就沒有破綻可尋,而葵花神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快」,因此葵花神功厲害無比。當年東方不敗才只練了一小部分的葵花神功,可是在面對由令狐沖,任我行,任盈盈,向問天等四人組成的超級戰斗組合的進攻時,他以一根綉花針卻能應付自如,足見練過葵花神功後,能夠達到使用兵刃隨心所欲的地步。東方不敗才只練了一小部分,一小部分是多少?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吧,如果東方不敗把葵花神功練全了,那將會怎樣?難以想像。再說,葵花寶典中的第一句話是「欲練神功,揮刀自宮」,人家為了追求武功的至高境界,竟然能做出如此大的犧牲,可見此功確實威力非凡,因此葵花寶典理應排名第二。
第三,六脈神劍。六脈神劍並非真劍,而是一套氣功劍法,乃是將體內的真氣按一定的筋絡運行途徑從人的手指穴位沖出化為無形劍氣,並以此傷人。六脈神劍按真氣沖出手指穴位的不同可分為拇指少商劍,食指商陽劍,中指中沖劍,無名指關沖劍,右手小指少沖劍,左手小指少澤劍六種,此六種劍法的劍招皆各具特色,威力無窮。因為六脈神劍的無形劍氣是靠體內真氣化成的,而體內的真氣強弱又是由內力決定的,所以學六脈神劍需要有相當深厚的內力,如果內力不夠則很難形成無形劍氣,而內力越深厚則劍氣越強,且劍氣所及的范圍也越廣。學六脈神劍要以一陽指為根基,其實質就是以一陽指的指力化為無形劍氣,因此要學六脈神劍一般要先學會一陽指。六脈神劍被稱為是最深奧的武學,非常難練,以天龍寺諸位高僧對一陽指30--50年的修為,竟然每人只能練成一脈,足見此功的內力之深厚達到了何種程度,而段譽一人卻能練成六脈,可見段譽的內力是何等得深厚。六脈神劍乃是大理段氏的祖傳絕學,而且只有在天龍寺出家為僧的段氏子弟才有資格學此劍法。當年段譽雖沒先學成一陽指,但卻之所以能練成六脈神劍,是因為他先吸了眾多高手的內力,其體內的內力之強已達到了震古爍今的地步,他也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才學成的,而且因為段譽是看圖自學的,所以也不違段氏祖訓。六脈神劍內力深厚,招數神奇,是一門內家功夫和外家功夫相結合的神奇武學,是天下一等一的攻擊性武功。用六脈神劍近戰遠戰皆可,尤其用於遠戰時更具神效。想一想,如果你會使六脈神劍,當你和別人遠距離對打時,對方的招式攻擊不到你,而你的無形劍氣卻能遠距離攻擊對方,你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了,而對方卻在那邊忙得個手忙腳亂,那你不是大佔便宜么?在《天龍八部》一書中六脈神劍是唯一可與易筋經相提並論的武功,如果不是有個無名掃地老僧的出現,那段譽憑借六脈神劍這門武功就可稱為天下第一高手了。既然六脈神劍如此厲害,那為什麼不把它排名第二呢?這是因為:段譽雖沒把六脈神劍練到最高境界,但他在全書結尾時,至少也把六脈神劍練到五六成的功力了吧,而東方不敗呢?他才練了葵花寶典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讓段譽光用六脈神劍,而不能同時用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的武功去迎戰那個由令狐沖,任我行,任盈盈,向問天等四人組成的超級戰斗組合的進攻,試問段譽能應付自如嗎?我看不能,說不定還會小命不保,由此可推斷出六脈神劍不及葵花寶典,因此把六脈神劍排名第三。
第四,獨孤九劍。獨孤九劍是一套劍法,共分九式,有總訣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氣式等九種劍招。其要旨是用劍破盡天下各種兵器和武功。獨孤九劍可以說是金庸武功中的一個異類,它的出現可以說是推翻了金庸武俠以前「唯內力論」的武學思想,獨孤九劍講究的是個人的悟性,追求的是「無招勝有招」的武學境界。獨孤九劍出現在《笑傲江湖》一書中,《笑傲江湖》是金庸的後期作品,金庸寫作此書時,經驗已經非常豐富,文筆已經非常老道,金庸通過對以前各部武俠作品中武功的總結,終於悟出了武學的最高境界——無招勝有招。「無招」並非真的沒有招數,它是在「有招」的基礎上產生的,「無招」是在熟練了「有招」後,對「有招」的隨意發揮,臨陣對敵時根本不用去想用什麼招,而是自己臨時創招,見招拆招,遇勢破勢。只有熟練了各種「有招」之後,才能產生自己的「無招」,也才能用自己的「無招」去戰勝別人的「有招」,而獨孤九劍所追求的正是這種武學境界,所以它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劍法。獨孤九劍的特點是遇強愈強,對方的武功越高,它所表現出來的劍法也就越神奇,這種武功的確別具一格,厲害無比。既然獨孤九劍如此神奇,那為什麼不將它排名第一呢?這是因為:獨孤九劍乃是獨孤求敗所創,獨孤求敗以劍法見長,當年他為求一敗而不可得,的確是武功非凡,於是他集畢生的武學修為而創出了能破天下各種兵器和武功的獨孤九劍,獨孤九劍再厲害也不過是套劍法,難道當真就是天下第一的武功嗎?獨孤九劍雖然追求一個「破」字,但這個「破」字也得有個度吧,總不能任何武功都被它破了吧。再說,獨孤求敗乃是南宋初年的人,時代上不靠前,獨孤九劍既然是獨孤求敗所創,那當然是他把獨孤九劍這套劍法練得最好了,以獨孤求敗的武功恐怕很難打贏無名掃地老僧吧,至於撰寫《易筋經》的那位達摩老祖,他就更加打不贏了,如果獨孤求敗能碰上以上兩位神僧,恐怕他就得把名字改一改了,由此可見,獨孤九劍不敵易筋經。還有葵花寶典也應該比獨孤九劍強,理由是:東方不敗只練了一小部分的葵花寶典,令狐沖也只練了一部分的獨孤九劍,可是令狐沖加上任我行,任盈盈,向問天等三人組成的超級戰斗組合卻依然敵不過東方不敗,足見東方不敗的武功高出令狐沖許多,因此獨孤九劍不敵葵花寶典。至於六脈神劍嘛,它不是一種普通的劍法,而是一套氣功劍法,它內力深厚,招數神奇,要破六脈神劍得同時使用破劍式和破氣式兩種劍招,獨孤九劍恐怕很難辦到,就算能辦到,也未必能破得了六脈神劍,再說,六脈神劍可以做遠距離的攻擊,而獨孤九劍卻不能,因此六脈神劍強過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是武學的最高境界,而獨孤九劍追求的也是這種境界,可這並不一定代表獨孤九劍就是最高的武功,本來以獨孤九劍這種神奇武功當可排名第一,無奈易筋經,葵花寶典和六脈神劍實在太強,因此只好把獨孤九劍排第四了。
第五,俠客行神功。俠客行神功是一部武功總集,其中包含了拳法,掌法,刀法,劍法,內功心法和輕功等諸多神奇武功,而且均都威力巨大。俠客行神功確實是相當厲害的,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武學高人所創,估計其最早年限不會超過李白所處的時代,因為《俠客行》這首詩是李白寫的,估計是後世的武學高人將諸多神奇武學融入了《俠客行》這首詩中,因此才匯集成了俠客行神功。《俠客行》一書所處的時代雖然在《笑傲江湖》後面,但是這並不表明創出俠客行神功的時代就落後於其它書,而且從書中的描寫來看,俠客行神功可謂是驚世駭俗。從練過俠客行神功的石破天來看,他的武功比起書中其他人物的武功來,實在要高出太多,連龍,木二島主和他相比,武功都差了一大截,可見此功確實非凡,因此把俠客行神功排名第五。
第六,九陰真經。九陰真經是一部武功總集,它裡麵包含了外家功夫和內家功夫,九陰真經裡面所包含的武功統稱為九陰神功。當年黃裳匯集了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精要而創出的這套九陰神功乃是「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一神功,關於這一點,在「射鵰三部曲」的書中早有定論,就沒有必要再討論了。既然九陰神功如此厲害,那為什麼不能進入前五名呢?這是有理由的:在《射鵰》一書中練過九陰神功的人有很多,其中練得最全最好的莫過於郭靖了,可是郭靖在《射鵰》一書結尾時,也就是在第二次華山論劍時還打不過黃葯師,歐陽鋒和洪七公,可見練過九陰神功後,武功也並不比其他人高出太多。也許有人會問:「在第二次華山論劍時,似乎是歐陽鋒武功天下第一,歐陽鋒逆練九陰神功尚且如此厲害,這難道不能說明九陰神功的厲害嗎?還有,逆練九陰神功是不是比順練九陰神功更厲害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歐陽鋒逆練九陰神功後在第二次華山論劍時確實爭得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頭,可這並不能說明逆練九陰神功要比順練九陰神功強,郭靖打不過歐陽鋒恐怕是因為郭靖資質有限,未能將九陰神功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相信如果換作是黃裳的話,那他一定能制住歐陽鋒。在金庸武俠中還從來沒有聽說過「逆練一種武功比順練一種武功要厲害」的事,何況逆練武功是很危險的,弄不好就會筋脈俱斷,成為廢人,甚至還會有性命之憂,歐陽鋒逆練九陰神功後不就成為瘋子了嗎?九陰神功固然厲害,可是卻未必比得過俠客行神功,理由是:《俠客行》一書所處的時代雖然落後於「射鵰三部曲」,《俠客行》一書中的武功也普遍不如「射鵰三部曲」中的武功,可是俠客行神功卻是一個異類,創出俠客行神功的那位高人未必在時代上落後於黃裳,而且從書中的描寫看來,九陰神功沒有像俠客行神功那樣有驚世駭俗的表現,因此把九陰神功,也就是九陰真經排名第六。
第七,降龍十八掌。降龍十八掌本為降龍二十八掌,乃是丐幫的絕學,後經丐幫幫主蕭峰和靈鷲宮主人虛竹子的改創,去繁就簡,取其精華,最後演化成了降龍十八掌。降龍十八掌的招式雖然並不多,只有十八招,但是每一招的威力卻很大,其掌力常有排山倒海之勢,令人勢不可擋。降龍十八掌乃是陽剛天下第一的武功,在所有金庸武俠的掌法當中是最厲害的,它不重招式,只重內力,其核心是:不管對手向我攻來的招式如何厲害,我只將我的掌力一掌掌向對手打出,任對手的招式再厲害,也必將為我強大的掌力所化為無形。所以習練者內力越深厚,則打出去的掌力越強。因為蕭峰內力深厚之極,所以他的降龍十八掌的威力勝過洪七公和郭靖,而降龍十八掌的威力在蕭峰的手上也發揮到了極致。降龍十八掌肯定敵不過九陰真經,理由有三:第一,如果降龍十八掌強過九陰真經,那洪七公就是「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一高手了,那他也就沒必要再去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而搶那本《九陰真經》了,可事實上洪七公並非「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一高手,雖然洪七公在降龍十八掌上的造詣不如蕭峰,但是料想其功力也不會相差一半以上;第二,想一想,熟練降龍十八掌的蕭峰可打得過撰寫出《九陰真經》的黃裳么?恐怕不能吧?第三,九陰真經畢竟是一部武功總集,而降龍十八掌只是一套掌法,集合了《九陰真經》裡面所有武功精華的九陰神功難道還敵不過一套掌法嗎?因此降龍十八掌排名第七。
第八,斗轉星移神功。斗轉星移神功是姑蘇慕容的祖傳絕技。姑蘇慕容氏在江湖上的影響力非常大,江湖中人只要一談起姑蘇慕容,無不膽戰心驚,而姑蘇慕容在江湖上的威名幾乎都是靠慕容博一手創造的,以慕容博一人之力就能在江湖上創出如此威名,可見慕容氏武功之高確實非凡,而慕容氏武功之高主要得益於斗轉星移神功。斗轉星移神功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能夠將對手打來的武功內力和招數的力道和方位進行隨意轉移,反傷於對手或第三方,而自己則毫發無損。不過,如果習練者斗轉星移神功的修煉還沒達到極致,或者習練者的武功修為不如對手,那就不能輕易用此神功,否則對手打來的武功內力和招數就會轉移不當,反傷習練者本身。斗轉星移神功確實非凡,就算碰到降龍十八掌這樣強悍的武功都敢使用,在《天龍八部》一書中寫道:「蕭峰喝道:『你就想走?天下有這等便宜事?你父親身上有病,大丈夫不屑乘人之危,且放了他過去。你可沒病沒痛!』慕容復氣往上沖,喝道:『那我便接蕭兄的高招。』蕭峰更不搭話,呼的一掌,一招降龍十八掌中的『見龍在田』,向慕容復猛擊過去。他見藏經閣中地勢險隘,高手群集,不便久斗,是以使上了十成力,要在數掌之間便取了敵人性命。慕容復見他掌勢凶惡,當即運起平生之力,要以『斗轉星移』之術化解。那老僧雙手合什,說道:『阿彌陀佛,佛門善地,兩位施主不可妄動無明。』他雙掌只這么一合,便似有一股力道化成一堵無形高牆,擋在蕭峰和慕容復之間。蕭峰排山倒海的掌力撞在這堵牆上,登時無影無蹤,消於無形。」如果不是無名掃地老僧及時化解這場打鬥,那降龍十八掌和斗轉星移神功這兩門武功的威力就高下立見了。金庸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這樣寫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降龍十八掌和斗轉星移神功都相當強,金庸不想否定任何一種武功的威力,不過我估計慕容復用斗轉星移神功肯定轉移不了蕭峰那排山倒海般的掌力,因為慕容復還沒有把斗轉星移神功練到位。斗轉星移神功雖然可以轉移對方向己攻來的武功反施於對方或第三者之身,但這個轉移也該有個度吧,如果碰到那種超厲害的武功時,我看未必也轉移得了。斗轉星移神功這種借力使力的武功在金庸武俠中很有特色,因此把斗轉星移神功排名第八。
第九,北冥神功。北冥神功的要旨是引世人內力為己所用。北冥神功練全之後,習練者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只要一碰觸對手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會把對手的內力吸過來並且為己所用,這是一種非常上乘的武功。想一想,不同門派的每個人修練的內力其深厚程度和種類都不一樣,而北冥神功卻都能把這些不同的內力吸過來並且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而為己所用,這多麼高明啊!北冥神功雖不具有多大的攻擊性,但它卻是修煉內力最快的武功,這種武功在金庸武俠中相當有特色,因此把北冥神功排名第九。
第十,凌波微步。凌波微步是一套輕功步法,凌波微步的神奇之處在於:只要你踏著凌波微步,那對方武功再高也打你不著。因此凌波微步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武功,這種武功在金庸武俠中相當有特色。凌波微步的攻擊性顯然不如北冥神功,因為北冥神功吸了對方的內力之後,可令對方功力盡失,全身癱軟,成為武功廢人,從這一點上看,北冥神功要比凌波微步強得多,因此把凌波微步排名第十。
現在我再來說說其它武功落選十強的理由,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一,火焰刀。火焰刀並非真刀,它和六脈神劍類似,乃是用體內的真氣化成的無形刀氣。火焰刀是鳩摩智的獨門絕技,看一看《天龍八部》第十章「劍氣碧煙橫」中鳩摩智和天龍寺諸位高僧斗劍時的描寫吧,其中鳩摩智的武功之高當真可用驚世駭俗來形容,以鳩摩智一人之力竟然可以用火焰刀抵敵天龍寺六位高僧(其中包括保定帝)同時用六脈神劍中的一脈劍法的攻擊,可見火焰刀威力非凡。火焰刀不敵六脈神劍這是可以肯定的,第一:鳩摩智用火焰刀和天龍寺高僧斗劍時,畢竟是鳩摩智輸了。也許有人會問:「鳩摩智是輸在天龍寺六位高僧的同時進攻之下,這有失公平吧?」其實不然,《天龍八部》一書中明確寫道:一人同使六脈神劍比六人分使六脈神劍中的一脈劍法的威力要大得多。第二:六脈神劍既可以用一個手指頭使出其中的一脈劍法,也可以用十個手指頭同時使出六脈劍法,而火焰刀似乎卻只能同時用雙手才能發揮出它的威力。在鳩摩智和虛竹的那場打鬥中,鳩摩智的左手被虛竹的右手以天山折梅手的擒拿手法扣住,掙脫不得,於是鳩摩智只能用右手以少林七十二絕技的武功來攻擊虛竹,但是卻不能將虛竹打敗,鳩摩智本想用火焰刀來攻擊虛竹,但苦於左手被虛竹扣住,因此種種火焰刀的絕技就施展不出來,所以鳩摩智在和虛竹對打時未能用上火焰刀,如果鳩摩智用火焰刀向虛竹進攻,恐怕虛竹難以抵敵。火焰刀雖不如六脈神劍強悍,但在《天龍八部》中,除了易筋經和六脈神劍外,恐怕沒有其它的武功能和它相抗衡了吧。火焰刀既然和六脈神劍相似,那它也是氣功刀法,恐怕獨孤九劍未必也能破得了火焰刀,再說火焰刀也能做遠程攻擊,這一點也強過獨孤九劍。其實火焰刀本可入選十強,無奈名額有限,既然已經有一種和它類似的而且又強過它的武功六脈神劍的存在,那火焰刀也只能發出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了,所以火焰刀落選。以火焰刀的威力之強落選十強未免可惜,可是十強中的武功都很好,而且很有代表性,我實在捨不得刪去其中任何一種武功,因此也只能委屈一下火焰刀了,如果喜歡火焰刀的金庸迷想把火焰刀排在六脈神劍的後面,那在下也並無異議。
二,辟邪劍法。辟邪劍法講究一個「快」字,雖然它曾經獨步武林,但它是從葵花寶典中演化而來的,和葵花寶典的武功同出一門,在《笑傲江湖》一書中,辟邪劍法的威力很明顯不如葵花寶典和獨孤九劍,因此辟邪劍法落選十強。
三,吸星大法。吸星大法雖然能吸人內力,但吸星大法和北冥神功之間的差別是相當大的:北冥神功練全之後,習練者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只要一碰觸對手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的話,就會把對手的內力吸過來並且為己所用,這是一種非常上乘的武功,想一想,不同門派的每個人修練的內力其深厚程度和種類都不一樣,而北冥神功卻都能把這些不同的內力吸過來並且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而為己所用,這多麼高明啊!而習練吸星大法者似乎只能用手和對手的身體相接觸才能吸取對手的內力,並且不能把這些吸收來的不同的內力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而為己所用,這和北冥神功相比較就差的太遠了。吸星大法的修煉者既然不能把吸收來的不同的內力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而為己所用,那吸了別人的內力又有何用呢?我認為非但無用,反而有害,因為吸星大法的修煉者如果不能把吸收來的不同的內力很好地進行疏導的話,那麼這些內力就會在修煉者的體內亂撞,以至造成修煉者的內傷,修煉者吸取的內力越多,則修煉者體內的內力自行相撞得越厲害,也就意味著會造成修煉者的內傷越嚴重。想當年任我行就是因為用吸星大法吸了太多的別人的內力,而他卻不能很好的將這些被吸來的內力進行疏導,以至於這些被吸來的內力經常在他的體內亂撞,從而引發了他的內傷,所以任我行最後下場很慘。其實吸星大法出於北冥神功,可是它卻又不如北冥神功,因此吸星大法落選十強。
㈨ 武俠小說中的「劍客」和「俠客」哪個更厲害
劍客
俠客只是心地善良的會武功的
但武功造詣沒劍客高
不過有的小說會把俠客寫的很NB
㈩ 武俠小說中俠客們的錢從哪裡來
身為俠客,出門必須的裝扮自己,畢竟人靠衣裝不能太寒磣,武器至少得是上等貨色,滿足這兩點條件就可以出門了,那麼錢從哪裡來。在小說里看上去俠客們似乎都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其實不然:
1、俠客在江湖上有名氣,一些地方有錢的又為人愛好結交朋友的一方地主霸主們一般會提供資助,譬如美女香車,好酒好菜,走了還得有金錢銀票相贈,名聲越大,得到的資助就越多,總之只要俠客們點頭贊助商是遍地都是,自然不用為金錢的事情發愁了。舉例,水滸傳里俠客挺多的,一般都是認了哥哥什麼的,然後資助全有了。
2、也有些俠客自命清高,不屑於贊助商,那麼這類,一般都屬於自立根生行了,官府會有通緝告示,那上面一般的懸賞都少不了,隨便抓個把個也是有錢進口袋的。舉例:古代還是有些賞金獵人的,例如電視劇武林外史里的沈浪。當然賞金獵人也不是誰都可以做的,對於功夫不高的,街頭賣藝,看家護院,也是不少的選擇。開鏢局做武師的更是不在話下。
3、不過很多的小說裡面,俠客們一出場就是金錢美女一大推,那麼這就是所謂的祖蔭了,官二代富二代,然後那些通常是俠二代,當然他們的祖輩們發家還是詳見第一二條。
4、這年頭,有俠客就自然有惡霸,往往惡霸都是有錢的主,隨便來個劫富濟貧順帶自己留點生活費也就差不多了,錢來的還是很容易的。尤其是貪官們的錢,每日去借點他們還不好意思聲張,這也就是為什麼朝廷和江湖合不來的原因之一。
5、最後這點,這是個大的漏洞,作者寫文的時候忘記做出解釋,畢竟不是每個作者都是經濟管理畢業的。
其實看小說而已,娛樂為主,當真就沒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