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庸的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指的是那十四部武俠小說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
《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
《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碧血劍》《鴛鴦刀》
『貳』 金庸的所有作品合起來可以用一副對聯來總結,請問這副對聯的內容是什麼
走近天龍八部影視城,一眼就看到金庸先生親筆提寫的城名,大理國內城門兩邊是一容副頗有意味的對聯「笑書神俠倚碧鴛,飛雪連天射白鹿」。這幅對聯,每個字都代表了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俠小說,十四個字剛好是他的十四部代表作
『叄』 金庸的14部小說可用一副對聯說明,是什麼對聯啊
金庸先生給自己14部中篇,長篇小說寫的一個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內,笑書神俠倚碧容鴛」分別為《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在廣大金庸迷心中廣為流傳。
熟讀金庸小說的人們很容易知道,這幅對聯,是用金庸的十四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連綴而成的。事實上,這幅對聯非常具有比喻意味,可以概括金庸、巴金、魯迅的某些共同點。
『肆』 金庸武俠小說所有作品組成的一副對聯是什麼
金庸先生給自己十四部中、長篇小說寫的一副對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回神俠倚碧鴛」還有橫批「答越女劍」,分別為《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而橫批則為書名《越女劍》,在廣大金庸迷中廣為流傳。
其他作品(非武俠)
《三劍樓隨筆》: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合著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三十三劍客圖》:又名《卅三劍客圖》。 《金庸散文集》 《月雲》:略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 《社論》:約兩萬篇,包括如《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火速!救命!——請立刻組織搶救對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來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伍』 金庸把他的14部小說除什麼之外名稱的首字連接起來,形成一副對聯
此為金抄庸本人將自己所襲做作品全部首字連到一起 做成了一副對聯 內含深意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1970年的《越女劍》由於金庸本人不太欣賞,因而未入對聯內。
『陸』 金庸所有小說能夠連成的一副對聯是什麼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橫批「越女劍」。
金庸曾給自己14部中、長專篇小說寫成這副對聯,屬分別為: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
而橫批則為書名《越女劍》,在金庸迷中廣為流傳。
(6)用一副對聯來介紹金庸14部長篇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金庸小說的創作特點:
金庸所創作的小說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
他通過在小說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各種悲劇。
從本質上來說,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說中抒發強烈的悲劇情懷,旨在達到解構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
『柒』 金庸武俠小說所有作品組成的一副對聯是什麼
上聯:
飛 (飛狐外傳)
雪 (雪山飛狐)
連 (連城訣)
天 (天龍八部)
射 (射鵰英雄傳)版
白 (白馬權嘯西風)
鹿 (鹿鼎記)
下聯:
笑 (笑傲江湖)
書 (書劍恩仇錄)
神 (神鵰俠侶)
俠 (俠客行)
倚 (倚天屠龍記)
碧 (碧血劍)
鴛 (鴛鴦刀)
『捌』 金庸武俠作品名字總結了一副對聯絕了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說是當初金庸古龍幾位武俠大家在一塊兒的時候說的,但是金庸說不是他們說的,應該是網友總結的,此外還有一部越女劍。
『玖』 金庸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什麼
一、金庸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書劍恩仇錄》
二、作品簡介: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著於1955年。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浴血奮戰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主要人物有陳家洛,
霍青桐,香香公主。
三、人物簡介: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被譽為「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華)、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評)、世界第一俠筆(指武俠)。在香港與黃沾、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