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是什麼
金庸於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
書劍恩仇錄》,《越女劍》是內最後一部容創作於一九七○年。
1955《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0的《越女劍》反映了金庸想寫歷史小說的願望,這是金庸的個人進步,與武俠小說關系不大。
B.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靈感來自哪裡
很多啦,
個人經歷(比如金庸年輕時迷戀夏夢,在小說中就有各種映射,如段譽痴迷神仙姐姐,晚年看的見的多了,便能寫出《鹿鼎記》)
前輩作品(早年作品《書劍恩仇錄》,陳家洛其實就和很多梁羽生手下的主角相似)
歷史傳說(太多了......)
時事政治(《笑傲江湖》的各種隱射暗喻)
C. 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名稱(按創作時間排)
金庸先生一共寫了15部小說,寫作的先後順序是:
《書劍恩仇錄》《碧專血劍屬》《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飛狐外傳》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
《越女劍》
1955
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筆名首次出現
1956
《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
1957 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
1959 《神鵰俠侶》開始在《明報》創刊號連載
《雪山飛狐》連載於《新晚報》
1960 為《武俠與歷史》雜志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3 為《東南亞周刊》撰寫《連城訣》
《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5 創作《俠客行》
1967 創作《笑傲江湖》
1969 創作、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D. 金庸老先生寫的武俠小說都有哪些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有許許多多的
自1955年《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鹿鼎記》封筆,共創作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
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碧血劍(1956年)
射鵰英雄傳(1957年)——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神鵰俠侶(1959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雪山飛狐(1959年)
還有,天龍八部(1963年)
連城訣(1963年)
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1969年)
E. 金庸的14部作品分別都是哪年創作的
1955年,金庸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是他處女作,至1972年最後一部《鹿鼎記》出版,共寫十五部三十八冊武俠小說,之後他宣布「封刀」。接著他又花了十年時間進行增刪、修訂,由於《越女劍》較短,金庸不列入系列,其餘按創作時間順序排列如下:《書劍恩仇錄》(1955)、《碧血劍》(1956)、《雪山飛狐》(1957)、《射鵰英雄傳》(1958)、《神鵰俠侶》(1959)、《飛狐外傳》(1959)、《白馬嘯西風》(1960)、《鴛鴦刀》(1961)、《連城訣》(1963)、《倚天屠龍記》(1964)、《天龍八部》(1965)、《俠客行》(1964)、《笑傲江湖》(1967)、《鹿鼎記》(1969-1972)。金庸曾饒有趣味地將其作品名字的第一個字抽出來組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F. 金庸先生的小說都分別是什麼時候出版的
你好,第1-2冊:
《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鋒芒之作。
創作年代:1955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公元1753年—17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第3-4冊:
《碧血劍》(附錄:袁崇煥評傳)
創作年代:1956年
歷史背景: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或順治元年
公元1633年—1644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5-8冊:
《射鵰英雄傳》(附錄:成吉思汗家族、關於「全真教」)——《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並稱「射鵰三步曲」,有前後聯系但不是系列,思想各異(分別是儒俠、道俠、佛俠),是「俠之大者」的詮釋作。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
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
公元1199年—1221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9-12冊:
《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創作年代:1959年—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
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3冊:
《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59年
歷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中前期
約公元1644年—1796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初順治年間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4-15冊: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創作年代:1960年—1961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首發連載雜志:武俠與歷史
第16-19冊:
《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
公元1262年—12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0冊:
《連城訣》——強烈批判社會私慾、貪婪、無情的一面,同時也從屈指可數的幾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現友誼、愛情、濟人、寬容。
創作年代:1963年
歷史背景: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首發連載雜志:東南亞周刊
第21-25冊:
《天龍八部》——倪匡曾代寫其中約五萬字,後修訂了大部分。該篇是金庸哲學、內涵、人性、情節等的巔峰之作,亦是對「人」、「諧」、「俠」的統一性巨著。
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
公元1090年—1094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6-27冊:
《俠客行》——小說主人公無明確名字,以「石破天」代稱。該篇對人生寓言性與舐犢之情描寫最甚,親情性最強。
創作年代:1965年
歷史背景:清初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越女劍》(附錄:三十三劍客圖)——《越女劍》寫於《鹿鼎記》連載中途短篇小說,因此金庸最後一部小說是《鹿鼎記》而非《越女劍》。出版時附在《俠客行》之後。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是金庸歷史感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70年
歷史背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時期
約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8-31冊:
《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
創作年代:1967年
歷史背景:明朝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32-36冊:
《鹿鼎記》(附錄:康熙朝的機密奏摺)——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創作年代:1969年—1972年
歷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附:其中《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說中沒有指出明確年代(表示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幾部小說年代是從一些細節推斷的。
不知道能幫到你嗎?
G. 金庸先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小說的,他的第1部作品叫什麼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金庸是新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大學主修英文和國際法。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記者、翻譯、編輯,1959年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期間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
生於中國 浙江省 海寧縣 袁花鎮。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先就讀於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嘉興一中),為寫諷刺訓導主任的文章被開除,轉學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東吳法學院修習國際法課程。
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其作品內容豐富,情節跌宕起伏,有豪俠氣概,有兒女柔腸,有奇招異法,凡此種種,引人入勝。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電腦游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極其廣泛。他也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更曾合作導演過兩部電影,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
H. 金庸的武俠小說都有那些要求按寫作時間排列。
金庸先生一共寫了14部武俠小說,寫作的先後順序是:
《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飛狐外傳》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十四個字分別提到了金庸先生的十四部小說: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
《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
《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碧血劍》《鴛鴦刀》
寫作順序:
1955
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筆名首次出現
1956
《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
1957
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
1959
《神鵰俠侶》開始在《明報》創刊號連載
《雪山飛狐》連載於《新晚報》
1960
為《武俠與歷史》雜志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3
為《東南亞周刊》撰寫《連城訣》
《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5
創作《俠客行》
1967
創作《笑傲江湖》
1969
創作、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註:金老的《越女劍》不屬於武俠小說。
I.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作品有那些
提起武俠小說,就不得不提起金庸、古龍、溫瑞安等,是他們為我們寫出了一笑泯恩仇、刀光劍影的快意江湖。
個人很喜歡看金庸的小說,大家風范。天龍八部更是經典作品,主人公寫到一半才出來,這等功力沒幾人可以相比。
近些年金庸的作品不斷的被拍成電影、電視劇,好像今年笑傲江湖又被翻拍,並且已經殺青。下面這小鮮肉就是令狐大俠,符合你們心中那個令狐大俠嗎?
所謂的經典作品
要看演員的扮相、氣質,符不符合原著人物?
還有劇情是否符合原著,改動大不大?
還有,就是能不能被觀眾認可,這才是關鍵?!
我們看看金庸每部小說的最經典影視作品
電視劇
雪山飛狐
要數1991年孟飛版的,這版最好看。小編上學時每天中午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看這部武俠片。裡面的主題曲至今還被人傳唱:追夢人和雪中情
連城訣
推薦吳樾版的,他是國內唯一一位多次獲得國內外武術比賽的冠軍,被授予國家武術最高級別(武英級)。演這種武俠劇得心應手
天龍八部
黃日華版喬幫主,最符合原版的大俠氣質。這部劇無論是演員、選景、劇情都很到位,成就最經典的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
黃日華版的郭靖,翁美玲版的俏黃蓉,更是一代人的經典回憶。
鹿鼎記
這部劇,推薦陳小春版的。
其實還有梁朝偉版也不錯,但這部拍攝時間較早,採用的技術如:武打設計都不夠完美
黃曉明版的也可以,但沒有陳小春版那種小混混習氣,可能黃教主太正派了,不適合這種小混混角色
笑傲江湖
呂頌賢版的令狐大俠最經典。還有岳靈珊、儀琳的扮相都不錯。感覺還是TVB出的作品最好,大陸拍的除了場景好以外,其他都一般
書劍恩仇錄
這一版推薦趙文卓的,趙文卓帥氣俊朗,符合陳家洛的英雄形象
神鵰俠侶
這版絕對要數古天樂版的。一遇楊過悔終生,一遇古仔終生不嫁的妹紙,可能也不在少數。還有李若彤的小龍女,至今無可替代
俠客行
梁朝偉版的絕對是經典。梁仔同時扮演2個人物,還有鄧萃雯當時處於顏值巔峰。
倚天屠龍記
倚天要數咆哮教主馬景濤了,扮相真帥,還有葉童版趙敏、周海媚版周芷若,直到現在也難以超越。後面的蘇有朋友這一版也可以,但還是感覺港版能拍出武俠片的味道
也可以看看吳啟華版的,扮相、劇情也不錯。
推薦這2版
碧血劍
這版要看林家棟版,不知道他是誰?天下無賊中的那個眼鏡男。
電影
最出名的要數程小東徐克執導、李連傑主演的笑傲江湖3之東方不敗,配合黃沾的笑傲江湖曲。整部電影盪氣回腸、這才是我們想像的江湖。
還有王家衛執導的東邪西毒、劉鎮偉執導的東成西就,都是經典
李連傑主演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當然還有星爺的2部鹿鼎記
還有這部電影,大伽雲集,特效放到現在,也屬精良
本文由小特看電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