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沒有跟《連城訣》一類風格的武俠小說嗎
《昆侖》、《滄海》、《英雄志》,《俠客行》,《且試天下》,《九州》系列這幾本就很不錯~!O(∩_∩)O~
❷ 連城訣之後金庸後期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的前後期———「金庸密碼」之十四
金庸看金庸小說:「長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後期的比前期的好些。」我不太反對前半句,而完全贊同後半句。
金庸小說前、後期的分野,鄙意當以1963年創作的《連城訣》為斷。《連城》之前,作品九部:《書劍》、《碧血》、《射鵰》、兩部《飛狐》、《神鵰》、《鴛鴦》、《白馬》、《倚天》;《連城》之後,作品五部:《天龍》、《俠客》、《笑傲》、《越女》、《鹿鼎》。
金庸作小說,1955年始,1972年終,總計十七年。《連》前,八年。《連》後,九年。
《連城》之前,昂揚向上;《連城》之後,反抗絕望。
《連城》之前,摹寫人物;《連城》之後,映現社會。
《連》前,亮色;《連》後,灰色。
《連城》之前,禮贊「江湖」;《連城》之後,質疑「江湖」。《連》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風霽月;《連》後「江湖」,烏煙瘴氣、沆瀣沉濁。
《連》前氣象,如「花枝春滿,天心月圓」;《連》後氛圍,似「落花辭枝,夕陽欲沉」。
《連》前人物,「知其不可而為之」;《連》後人物,知其為之而不可。
《連》前諸作,精彩在於對「真善美」的描畫。《連》後諸作,精彩來自對「假惡丑」的揭示。
《連》前小說,主要著力於編造故事;《連》後小說,記載作者本人的心靈史。
《連》前,金庸努力使作品符合古代的背景氛圍;《連》後,金庸則在小說中表現了強烈的現世關懷。
《連》前寫作,商業動機明顯;《連》後創作,經濟考量漸弱。1955—58年,金庸寫小說,要掙稿費。1959—62年,金庸要靠小說為草創的《明報》吸引讀者和訂戶。至1963年,拜「大躍進」與《大公報》之賜,《明報》已經站穩了,此後他的武俠小說對《明報》越來越不重要,到1972年金庸寫完《鹿鼎記》宣布「封筆」之時,幾乎完全不重要了。當時香港200來萬人口,《明報》十幾萬訂戶幾十萬讀者,市場接近飽和。沒有了武俠小說,多數讀者還是會訂閱《明報》,尤其要看預測時局極準的金庸《明報社評》,繼續連載武俠小說,能增加的訂戶怕也有限。
通俗小說的「商業性」,向來為人所詬病。金庸作品「商業性」最明顯的,是在《明報》創立之初。而歸結到金庸1963—72年這十年的創作,我不認為其「商業動機」比現今絕大多數所謂「純文學作家」更強。純文學作家也不盡是「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神人」,寫作發表作品,多少也會考慮稿費以及版稅問題吧?每字少算他一分稿費,怕不也要拍案而起?而1955—75年,這二十年印行的金庸小說書籍,幾乎全是盜版,金庸以及《明報》都賺不到錢。給自己辦的報紙寫連載,稿費怎麼算?左手交給右手,雙手互搏?1963年以前,寫武俠為了「增加《明報》的銷量」,1963年以後,這個作用也降低了。
金庸當然是商人,但商業動機在他後期的小說創作上已經不明顯,他有更大的商業利益需要考慮,整個報系每年賺得千萬,十幾萬的稿費或版稅相對不重要了。要「迎合讀者」,金庸完全不該寫什麼《連城訣》《俠客行》,這種作品根本不討好,把這份時間精力用在寫《飛狐外傳》類型的作品,定能得到更多贊美、獲得更大商業利益。《俠客行》很容易給人造成「沒頭沒腦、莫名其妙」的印象,而《連城訣》的氣氛一如書中「大雪山」樣的孤寒陰郁,更難為讀者帶來閱讀快感。
我絕對尊敬余華先生的才氣與品質,但不免疑惑:同樣描寫一個講「義氣」的痞子在一個扭曲的社會如何出人頭地,寫《兄弟》的余華,寫《鹿鼎》的金庸,到底誰的商業動機更強呢?
金庸早期作品寫得也很用心,個性決定的,做了總要做到最好。金庸自《連城》之後的後期作品寫得尤其用心,因為他的小說在社會上層得到了相當認可,一些大學問家對它們評價也很高,而經濟方面的壓力與誘惑同時大幅降低,他後期幾部作品的寫作以及後來對舊作的認真修訂,皆有將其當作「文章千古事」來經營的味道。
因此,我認為:《連》前作品,金庸寫給讀者;《連》後作品,金庸寫給自己。
❸ 金庸武俠小說連城訣發生在什麼朝代
按照推理應該是明清兩代,具體哪一代爭論頗多,後金庸修訂版《連城訣》里提到「吳六奇」(鹿鼎記中人物),應該是清代。
至於電視劇中的漢人裝扮,導演不會對這方面過多研究,遵從原著作者金庸老先生的意思吧
❹ 金庸武俠小說《連城訣》講的是什麼朝代
《連城訣》講的是元朝的事。從小說中藏寶圖的細節透漏出來的。
藏寶圖是梁元帝時期做出來的,而重現江湖是在梁元帝800年後,梁元帝生活在公元508-公元555年間,那麼,800年後,正是元朝至正十五年左右,這一年也正是天下大亂之時,朱元璋、陳友諒他們正在反抗元軍。
《連城訣》是一部很「異類」的武俠,因為在書中金庸先生無所不用其極地將該世界黑暗化。在這里,父親傷害女兒,徒弟背叛師傅,丈夫拋棄妻子,更有人吃人的畫面。
而主人公狄雲也不再如其它武俠主人公那般幸運,一路開卦,而是歷盡艱辛,受盡磨難,在多次被冤枉下身心受創,幾乎放棄生命。
(4)武俠小說連城訣擴展閱讀:
《連城訣》拍成了電視劇,1988年由郭晉安、黎美嫻、陳美琪、謝寧等主演的TVB版中黎美嫻飾演的戚芳令人難忘,她將戚芳的凄苦憂郁詮釋得淋漓盡致。
吳越
吳越飾演的狄雲,在劇中飾演著男主的角色,當年的吳越還是十分青澀的演技,但是當時就已經有武打功底的他,在這部戲中也有著非常精彩的呈現。而現在的吳越,雖然並不是大紅大火,但是確實在武打明星中是比較出名的,角色雖然小,但是完成度都很高。
計春華
計春華飾演的血刀老祖,計春華老師一向是反面角色的最佳代言人,因為基本他站在那裡,就已經很有那種「壞人」的感覺,他留下的每一個角色都成功晉升為兒時的童年陰影。可惜這么一個優秀的演員如今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但是他所詮釋的每一個角色還是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
❺ 金庸的武俠小說連城訣為什麼只寫荊州一個城
可能是因為這部小說只是在這個城中發生的故事,故不需要過多的城市來點綴
❻ 金庸寫的所有武俠小說的先後順序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內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容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的歷史順序
一、越女劍-春秋
二、天龍八部-北宋
三、射鵰英雄傳-南宋
四、神鵰俠侶-南宋末
五、倚天屠龍記-元末
六、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劍-明末
九、鹿鼎記-清康熙
十、書劍恩仇錄-清乾隆
十一、飛狐外傳-清乾隆
十二、雪山飛狐-清乾隆
十三、白馬嘯西風 ----大致應該是乾隆或嘉慶
十四、鴛鴦刀-清
十五、連城訣-晚清
❼ 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名字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代表作。
這部武俠小說應該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
作者聽說金庸小說還是從《天龍八部》開始的。像蕭峰,段譽,阿紫等著名人物就來自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重點描寫了宋朝時期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故事結構波瀾壯闊。
『』天龍八部『』一詞出於佛經用語。大家可以網路一下。
❽ 金庸武俠小說《連城訣》中言達平的綽號是什麼
1、言達平來是金庸名著《連城訣源》里的角色,梅念笙的二徒弟,綽號「陸地神龍」。
2.、人物簡介
金庸武俠小說《連城決》中的人物。
湘中武林名宿鐵骨墨萼梅念笙的三徒之一,綽號:「陸地神龍」。
有大師兄「五雲手」萬震山,三師弟「鐵索橫江」戚長發。
三人為了合謀得取《連城決》合力殺死師傅。
書中人物戚長發、言達平、萬震山、花鐵干、凌退思五位高人已經高到了沒什麼人品可談的地步了。
言達平教給了狄雲武功去向萬圭等弟子報仇的絕招,看上去是俠義心腸,其實更是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言達平要在狄雲身上做文章,把他當槍使,以挑撥戚長發、萬震山相鬥,自己則漁翁得利。
狄雲依然是茫然無知,心中還竊喜自以為得計。正所謂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以狄雲此時的心智和經驗,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想通其中的關節訣竅。
當年言達平化裝成乞丐傳授狄雲三招絕技,是不懷好意,使借刀殺人之計。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假中之假,偽中之偽。
狄雲對於言達平,雖然知道當年他傳授自己三招絕技是別有用心,但狄雲還是顧念著「我總是受過他的恩惠」,在言達平就要死在萬震山的劍下時,出手救了他。
言達平的最後結局是被戚長發所殺。
❾ 中國最經典的十部武俠小說(寫出作者)
中國最經典的十部武俠小說(寫出作者)?
懸賞分:10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0 天 0 小時
只要你的答回案與我心中的答案相答符合 你 就為最佳答案 如果你是一個武俠迷 我想你心中必定有十部呢最喜愛的武俠小說 大家最好寫點理由 這樣比較有說服力
大哥。。。提前結束吧。。。不可能有與你想像的一樣的。。。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十部最愛的。。。我們又不認識你。。。又沒見過你。。。甚至你連你最喜歡的武俠小說類型和作者都沒說出來。。。誰猜得到啊???想捕風捉影都沒有。。。要是真有能猜到的。。。我想那太強了。。。
❿ 金庸武俠小說《連城訣》的主角叫什麼名字
《連城訣》
劇中人 性 格
狄 雲 十九歲--二十八歲.前期的狄雲憨厚,朴質,無心卻又執拗.被萬圭奪其女友,污陷入獄受盡煎熬後性格變得冷凝,裹著一身的復仇烈焰,充滿機謀和忍隱.他心中一半是仇恨的火,一半卻殘留著情感的水.復雜的感情塑就了他豐富的個性色彩.
戚 芳 十七歲--二十六歲,純朴,健康,美麗的鄉間姑娘,性格軟弱,和狄雲青梅竹馬,中萬圭之計,誤會狄雲,和萬圭結了婚.婚後恪守婦道,相夫教子,後發覺公公萬震山是害死自己親爹戚長發的仇人,萬圭又是謀害狄雲的人,矛盾痛苦,最後死於萬圭之手.
水 笙 十八歲,活潑美麗,嬌慣任性,但正直善良,和狄雲在彐中山相處半年,深愛狄雲,追隨狄雲,最後和狄雲園滿了戀情.
凌霜華 十八歲--三十多歲.外秀內惠,成熟主見,個性沉穩,忠於愛情,恪守正義,為丁典而毀容,苦守獄中丁典,最後為丁典殉情而亡.
丁 典 二十一歲--三十多歲.風流脫俗,義薄雲天.和凌退思女兒熱戀,被凌退思捕捉囚於牢中八年,八年來未冷卻凌霜華的戀情,八年來未出賣朋友的託付.在獄中和狄雲交了朋友,將"連城訣"贈與狄雲.為凌退思毒殺.
萬 圭 二十一歲--三十來歲.瀟灑倜儻,富家公子氣派.陰狠惡毒,善於偽裝.家傳"唐詩劍法"又使他外罩一層儒氣.為奪狄雲女友戚芳,施出無數卑鄙手段,又因追求藏寶心理變態,最後為狄雲復仇所殺.
萬震山 五十來歲,萬圭之父.渾身霸氣,卻又陰謀在心.為爭奪藏寶秘密"連城訣",使計謀殺師弟戚長發.不惜以身犯險於群豪中追捉狄雲.死於狄雲的復仇之中.
言達平 五十來歲,為爭奪"連城訣"喬裝乞丐,用毒蠍傷害侄徒萬圭,後死於"連城訣"的爭奪中
戚長發 四十七,八歲,綽號"鐵鎖橫江",偽裝成老實巴交的半文盲農民,為"連城訣"連自己的女兒和徒弟也欺騙.但終被大師兄萬震山暗算,卻又死裡逃生,最終為"連城訣"而亡.
陸天抒 "落花流水"四俠之一,俠義之士,正直善良,為幫水岱救出女兒水笙,並為三弟劉乘風報仇,在雪山與雪刀老祖激戰中喪命.
花鐵干 "落花流水"四俠之一.五十來歲,一身功夫,卻內心卑微,為活命犧牲了朋友,乞降於血刀老祖,心理嚴重扭曲,由一代大俠淪為卑鄙小人.
玉 嫂 水笙兒時的奶娘,對水笙加倍疼愛,心地善良,對水家忠心耿耿,也是水笙唯一可以信任和傾訴心聲得人.夜間有人行刺,為保護水笙,在與刺客搏鬥中身亡.
血刀老祖 五十多歲,兇悍詭詐,心狠手辣.武功高強.為到中原尋"連城訣"和"落花流水"及中原群豪遭迂,捉了水岱的女兒水笙做人質,誤認狄雲為徒孫,在彐谷中和"落花流水"展開詭異兇狠的彐下大戰,最後被狄雲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