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校園玄幻 > 舊派武俠小說的最大特點

舊派武俠小說的最大特點

發布時間:2021-08-10 05:41:47

『壹』 金庸小說最大特點

主角開掛升級,收獲認可與愛情,邪不壓正。

『貳』 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的區別在哪裡

舊派武俠的共來同特徵是自使用話本語言或淺顯的文白夾雜的語言創作而成。與此對應,之後的新派武俠作品,除使用白話文創作,與舊派比較,還具有新的思想觀念和文學技巧。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是新舊兩派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

『叄』 新派武俠與舊派武俠有什麼區別

在近代武俠小說的研究中,學者們通常是以1954年梁羽生於《新晚報》刊載的「龍虎鬥京華」為分水嶺,將武俠小說分為新、舊派武俠。在梁羽生之前的通稱為舊派武俠,其中以南派的趙煥亭、平江不肖生以及北派五大家(還珠樓主、白羽、王度盧、鄭證因、朱貞木)為代表;而五○年代之後的新派武俠,則以梁羽生、金庸、古龍…等武俠作家最負盛名。

此外,新派武俠在內容、觀念和寫作技巧上,也與舊派武俠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您要區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也可以從下列幾個特點來做判斷:

-舊派武俠-
武俠小說在清末民初的年代曾經盛極一時,而這段時期問世的武俠小說則被歸類為舊派武俠,其對後代的武俠小說發展影響至深、有開拓奠基之功。舊派武俠大概有下列幾項特點:

1 在內容上,主要是描寫報恩復仇、除暴安良、剿匪平盜和民族斗爭。
2 在武功描寫上,或為神奇劍術、或為平實技擊。
3 在小說技巧方面,基本採用章回體的小說格式和史傳描寫方法。
4 在觀念上,主要是寫善惡之爭,通過平民與豪強、俠客與惡霸、清官與貪官污吏等之間矛盾斗爭,來顯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新派武俠-
在五○年代之後,新派武俠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格局,讓逐漸式微的武俠風氣又攀上另一個巔峰。其實新派與舊派之間並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時,新派武俠也承襲了大量的舊派武俠元素,不過新派武俠突破了舊藩籬,使之更具現代感、多樣化,且在劇情鋪陳或寫法上也與舊派迥異:

1 聯系歷史而不拘泥於歷史,充分敞開想像。
2 刻劃復雜多面的人物性格。
3 新派武俠小說也寫江湖門派之爭、正邪之斗、報恩復仇、除暴安良、民族斗爭等仍是主要內容,但同時更注意了描寫尋寶探險、情變、艱難的學藝過程和破案解謎等。
4 文體上吸收了大量現代文藝筆法和技巧,語言追求簡潔、流暢、口語化,情節結構復雜,擅用多角度展示,心理描寫和推理技巧等。
5 武功描寫突破了傳統的門戶之見及「過招」窠臼,而重視內功、點穴、暗器、毒葯和心智的較量,盡可能不用或少用玄功、妙式,而以「氣勢」與一個「快」字決勝,並發掘「武學」內在的生活哲理內容。

以上是新、舊派武俠的區別。而您所提的那種類似風雲的武俠類型,可能不適用於新、舊派武俠的分法(因為舊派也有類似奇幻風格的小說存在),我想應該是以武俠小說流派來區分。例如葉洪生教授曾將七○年代之前的武俠小說區分為「技擊派」、「超技擊派」、「鬼派」、「新派」和「奇幻仙俠派」等類型,不過這樣的分法在現在已不敷使用了。隨著時代的演進,目前武俠小說還融合了許多其他領域的元素,像是多了魔法、修真跟無盡時空想像的玄幻武俠類,存在著神怪、奇幻、毀天滅地的力量,這些都是以前所沒有的東西。

『肆』 新派武俠小說和舊派武俠小說有多大區別

新派武俠小說和舊派武俠小說的區別還是挺大的,一個特徵是使用語言的不同,還有一個是寫作手法的不同。

新派武俠小說主要是使用白話文創作,而舊派武俠小說主要是使用半文言文或文言文創作。這主要和當時的文學傳統有關,近代小說研究中,學者們通常以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作為分水嶺,把武俠小說分為舊派和新派。

隨著時代的推進,現代武俠小說和新派武俠小說又產生了許多區別。現代武俠小說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描寫武功,很多小說都整合了多種元素,比如修真,時空,魔法等等,這也是我們現在常見的玄幻武俠小說。

『伍』 簡單說說金庸武俠小說特點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版創作權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
金庸作為武俠小說這一「項目」的「奧運冠軍」,其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傑出的武俠小說家,寫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的眾生相;敏銳的讀者,讀武俠,讀出的是人間的滄桑和百態。

『陸』 文學:新派武俠和舊派武俠有什麼區別

自1954年梁羽生《龍虎鬥京華》後,便是新派武俠的開端。舊派武俠的共同特徵是使用話本語言或淺顯的文白夾雜的語言創作而成。與此對應,之後的新派武俠作品,除使用白話文創作,與舊派比較,還具有新的思想觀念和文學技巧。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是新舊兩派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

『柒』 武俠小說的特點

梁羽生:歷史性較強,人物性格較清晰,正就是正,邪就是邪
金庸:歷史性一般,但故事較精彩,有些人亦正亦邪
古龍:基本沒有歷史性,有些天馬行空,還有些虎頭蛇尾

『捌』 舊派武俠小說和新派武俠小說的區別在哪

我感覺就派武俠小說和新派武俠小說的區別,其實在於舊派武俠小說比較有一些舊世紀的味道,我感覺那種舊世紀的味道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對那種舊世紀的懷念,讓我帶給我們的感覺其實是非常不錯的,那種舊東西特別有味道

『玖』 金庸的武俠小說最大特點是十么呢

金庸的小說"最大特點是十么呢"幾點看法: 小說以情節動人.根據人物之間情節起伏需要,組織了歷史,武功,俠義,道德,倫理,國家,民族,兩性,醫療總 之我們能夠知道的一切相關定義幾乎用全了.所有這些與兩人情感為主線展開.需要就加入一個. 小說不是寫歷史,在小說中歷史起襯托或引入故事,起到增加故事真實性的作用,這點用的很好. 為了保證故事真實性,開篇來源用歷史引入,銜接人物形體真實.對於虛構人物結尾讓他消失,後者無法核實這 個人物是否存在.作的天衣無縫.保留了人物的真實性情感沖突回味,有因為合理消失而遺憾,造成回味感覺. "喬峰很厲害,最後死了,是特點嗎 "是的. 喬峰= 瞧峰 描述一坐高大的山峰.俠義,情義,愛國,愛民族,武功絕倫....德才兼備無與倫比 蕭峰= 消峰 消失的山峰,把他推到國家民族,和道德感情兩個利益矛盾面前不能兼顧,只有消失... 從高大到消失全書一個大起伏. 讓人留戀他好的東西為他離去惋惜,就是死也得到贊楊 設問不回答,讓讀者隨故事情節一起跌盪,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前半句設問,後半句現象.沒有回答設問,讓讀者用書中情節填充,獲得既明朗有模糊的感覺.每人一個答案讀 者自己完成.全部金庸小說也沒有回答,都是描述. 情理矛盾不受任何限制,只有需要就設計如:念慈和小康王,合情不合理.喬峰的死合理不和情,感情不希望他 死,國家民族利益是理,對宋朝的朋友是情,情理難容只有死. 韋小寶應付皇帝是理,對待朋友是情,情理難容不能統一隻能消失. 情理矛盾沖突靈活是特點. 僅供參考

希望採納

『拾』 傳統武俠小說的特點,分類,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傳統武俠時期】

一、港台武俠時期
即所謂的「新武俠」時期或者大武俠時代。20世紀50年代,武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為代表的寫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指新文化運動後,武俠小說在新文學的影響下,開始白話創作後新一種的文學樣式。這個時代名家輩出,梁羽生為開端,金庸為高潮,溫瑞安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龍、梁羽生還並稱為「新武俠三大家」。
關於此時武俠中「俠」的定義,梁羽生講「舊武俠小說中的俠,多屬統治階級的鷹犬,新武俠小說中的俠,是為社會除害的英雄;俠指的是正義行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行為就是俠的行為,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此時武俠大多突破了民國武俠小說的劍仙鬥法、門派紛爭、鏢師與綠林仇殺的題材范圍,較多表現人民群眾的斗爭。著重人物性格描寫,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舊武俠小說的窠臼,剔除了舊武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跡嚴格限制在「人體潛能」的范圍內。新武俠的缺陷在於俠客英雄超人化,他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現實主義的深度,屈從於商業需要,稗出贅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時期,梁金時期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年生,廣西蒙山人)在1954年發表的《龍虎鬥京華》,以口語寫作,所述史實,所繪山川,均經嚴格考據,人生性格與心理活動刻劃入微,文筆細膩而有文采,舊武俠小說難以與其比肩,從此奠定聲名,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發動之作。梁羽生國學根底深厚,他的武俠小說帶有許多自己作的詩詞,每每傳誦一時。他的小說每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開始寫《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寫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武當一劍》初刊於1980年5月9日的《大公報》上,完結於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塞外奇俠傳》、《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傳》。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寧)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寫作於1955年中。《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1958年之間,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射鵰」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認的經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修訂了一遍。金庸寫作至1972年文革未結束封筆。
2、第二時期,古龍時期
古龍1960年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初期的《蒼穹神劍》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劍錄》等聲名鵲起。1965至1966年間是他創作的豐收期,他寫作了《大旗英雄傳》、《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1967年創作的《鐵血傳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後一直寫了六十一部共計28冊。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可以看出來。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在台灣的武俠圈子裡不算太耀眼;至於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力不從心了。
3、第三時期,溫黃時期
溫瑞安(出生於馬來西亞),1973年作《四大名捕會京師》,1981年作《神州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繼封筆,1985年古龍去世之後,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出於「求新、求變、求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1986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把大量主流文學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曹正文在1989年將其列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
黃易,本名黃祖強,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1989年黃易辭去高職厚薪,隱居離島深山、藏風聚水之地,專心從事創作。至90年代,旋即以獨樹一幟的武俠作品,席捲港、台兩地。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雙龍傳等作品。黃易的作品場面宏大、人物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寫上顯得過於草率,說服力不足。另外,黃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個歷史大時代,而不是將歷史作為背景。這是其優點,但也受到了歷史的限制。
港台武俠時期港台的其他作家於香港方面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台灣方面,有:郎紅浣、成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陸魚、上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獨孤紅、奇儒、秋夢痕、於東樓、東方英、雪雁、秦紅、墨餘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武俠作家極少。

閱讀全文

與舊派武俠小說的最大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道的好看小說 瀏覽:181
有本小說主角叫無萊 瀏覽:528
手機寫小說圈子如何設許可權 瀏覽:366
免費怪醫聖手小說下載 瀏覽:780
七月的夜的完結小說 瀏覽:776
重生與華爾街有關的小說 瀏覽:352
小說官梯那個是免費的 瀏覽:117
總裁爹地要雄起小說 瀏覽:253
秦時明月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776
帶腦子的玄幻小說 瀏覽:423
小說主角叫什麼劍明 瀏覽:599
冷酷總裁好殘忍百合戀語小說 瀏覽:4
惡魔很傾城有聲小說 瀏覽:234
古代小說中女主掩蓋自己的美貌 瀏覽:110
漂洋過海來看小說txt 瀏覽:343
男主從小就養女主的總裁小說 瀏覽:826
小說主人公顧歡的小說 瀏覽:174
古風言情關於白錦小說 瀏覽:104
新浪免費小說下載txt電子書 瀏覽:73
誰有古代言情穿越重生小說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