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寫曾國藩的書,哪本最好哪位給推薦推薦!
個人推薦唐浩明的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這本書就不錯。
⑵ 《曾國藩家書》值得看嗎
從“開卷有益”角度看,《曾國藩家書》值得讀,雖然瑣碎具體,但畢竟經過理學大家的勾勒和抽象,其蘊含的真知良言,雖不一定助力事業成功,但對其理性思考以及道德培養和鍛煉無疑是有益的。
所以,在曾國藩做到三、四品高官的時候,曾爺爺還不準家裡向曾國藩要錢,相反還經常從家裡給他寄送家裡的土特產,有時不管曾國藩需要不需要,還給寄錢,囑咐他要吃好飯,安心做事,不要想錢的事,囑咐他只要他不出事,家裡就有好日子過,一家人就是快樂幸福的。
⑶ 有關曾國藩的書誰寫的最好最近實際
建議讀讀唐浩明寫的,我是剛讀完其上、中、下三冊,費了一個多月,好好拜讀了一番,買時一定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比較正規,其他的版本我也多關注了,但不敢保證寫的如何,只是自己的一點剛讀完的體會,請您參考!還有什麼請教,請給我留言至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心得望多交流。
⑷ 請問唐浩明的《曾國藩》三部曲,好在哪裡(未親身讀過的請勿擾)
就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說一下
其一:唐浩民算是研究曾國藩這方面比較權威的作家,所以他寫的三部曲廣為流傳,就內容而言,我覺得應該以看細節為主。曾國藩此人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功夫極深,正是從一些小事,一些細節來感受,品味。總體來說我覺得這本書很真實,對話很符合古人的習慣,描寫也是非常細致,常常在一些細節之處讓人有很多感觸。
其二:關於權力斗爭,陰謀權術不可能像架空歷史那樣寫的扣人心弦,自認為歷史上的權力斗爭也會有,但不會像有些網路小說寫的那樣驚世駭俗。況且此書前半部分主要寫的曾國藩操辦團練,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後半部分主要寫他繼續為國盡忠,興辦洋務之事。所以距離權力斗爭有些距離,但是也有一些權臣之間的斗爭,只不過並非主體。況且太平天國運動前曾國藩就已名揚四海,所以才能聚集起一堂文臣武將與太平軍斗爭;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曾國藩之名更可謂是如日中天,更有很多人勸他推翻滿清,自立為王,只不過曾老一生奉行忠君敬上,卻是從未動過反清的念頭,而且平定太平軍後自己又主動裁軍以示忠心。所以要說當時有人和曾國藩有權力沖突還真找不出幾個。
其三:就曾國藩其人,當時那個年代,且身居高位,說他愚忠,死板等等這些都是情有可原,但他一生卻是修身養性,識人用人,愛國愛民,無愧於心。《黑雨》文末有一段曾老總結自己的一生,自覺帶兵打仗他是外行,舞文弄墨也沒幾篇拿得出手,德行勛業也只能望古人之項背,說起來識人之明卻是長項。在我看來曾老擅於識人用人確是不虛,但最大的成就還是修身養性之道,真正做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為人處事自有原則,恪守一生,更難得的是讓人信服,不愧「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之稱。
以上皆為愚人拙見,也只是從幾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感受,但願能夠有些用處。
⑸ 看曾國藩應該看什麼!、哪些書有必要看!》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咸豐年間19世紀中葉)。《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⑹ 曾國藩的書怎麼樣
曾國藩自己寫的大多是教育子女的,有一本書叫《曾國藩傳》裡面全面 講了他的一生,包括他的文學才華和領兵才能還有與當時號稱中興之臣的眾多名臣的故事,值得一看
⑺ 寫曾國藩的哪本書好
《冰鑒》。
據說蔣緯國在擔任三軍大學校長期間,《冰鑒》一書曾被指定為學生重要參考書籍。」《蔣氏王朝興衰史》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他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所著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家書》、《家調》及《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不下百數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於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著作。
⑻ 推薦關於曾國藩的書籍
1、唐浩明《曾國潘》
2、張宏傑《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3、唐浩明《唐浩明點評曾國藩家書》
4、易孟醇《曾國藩傳》
5、曾國藩《曾國潘家書》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