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幻作家如何書寫宇宙量級的感情和人類的異化
雖然很多科幻迷吐槽劉慈欣在處理《三體》感情線時的理工直男思維,但也有很多人在看到,整個宇宙都會為你閃爍以及送心愛的人一顆恆星,這是一種何等高級的示愛手法。這還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拿宇宙做個道具,就足以讓人感動。那麼人與外星生物的愛情究竟如何?該如何書寫?科幻作品中是否應該討論感情?究竟是披著科幻外衣的言情還是蹭著言情熱度的科幻?科幻和愛情這兩種元素在作品中該如何平衡?第一場的主題討論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科幻作家如何書寫宇宙量級的感情和人類的異化?
劉慈欣《三體》
在科幻作家阿池做的主題發言中,他首先羅列了科幻作品中感情的可能性,即互相之間可能發生情感的對象有外星生命、自然造物、機器智能和人造生物這幾種。而常見的情感模式則由認識、相處、凝結和分離組成。科幻作品中感情的獨特性在於遙遠的時間和距離,動輒是以光年這樣的單位計算的。同時,迥異的物種和與他者的遭遇也是科幻作品中的感情描寫可能帶來的驚喜之處。最後作為編劇的阿池將話題泛化到所有的文學作品,即感情的基礎往往都是誤會,所以關鍵在於如何去製造誤會。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以另一種智慧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成為了對於創作者來說最大的挑戰。
創作科幻作品時是否會有意識地處理科幻和愛情的部分?阿池認為這兩者很大程度上是相關的。技術不一定因感情而起,但技術肯定會對感情產生很大的影響。科幻作家張冉則認為愛情最動人的地方是困境,科幻是製造困境的手段,所以科幻和愛情不能割裂。平時人與人之間的愛情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都很小,可是在科幻作品中,可能相隔就是幾個星系或者幾個光年。
科幻作者Radiogaga表示,愛情是將讀者帶入小說的一種方式。因此在個人創作中,他把感情放在科幻的核心,有了好的感情體驗才有代入感,科幻的背景就不會太明顯。這個時候,科幻就發揮威力。因此,科幻和愛情沒有必要分得很清楚,如果可以寫出不可思議的無法理解的感情,並且可以自圓其說,讀者就可以體驗到作者創造出的未來世界的精神內核。科幻作者朱一葉則用了一個比喻來表示兩者的關系。她說如果科幻小說是一道菜,情感就是鹽,科幻就是食材。科幻是小說的一種,也是文學藝術的一種,主要是為了滿足人的情感訴求,所以情感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