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校園玄幻 > 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朗誦

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朗誦

發布時間:2021-08-04 00:46:35

㈠ 金庸作品集·神鵰俠侶的作者簡介

金庸 - 概述
金庸,本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1924年2月6日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金庸是新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大學主修英文和國際法。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記者、翻譯、編輯,1959年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期間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

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

金庸 - 簡介
金庸,男,生於中國 浙江省 海寧縣 袁花鎮。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先就讀於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嘉興一中),為寫諷刺訓導主任的文章被開除,轉學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東吳法學院修習國際法課程。

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其作品內容豐富,情節跌宕起伏,有豪俠氣概,有兒女柔腸,有奇招異法,凡此種種,引人入勝。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電腦游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極其廣泛。他也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更曾合作導演過兩部電影,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

早年在香港 《大公報》、《新晚報》和長城電影公司任職。後創辦香港《明報》、新加坡《新明日報》和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形成《明報》集團公司。查良鏞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應報社之約,開始寫作連載性的武俠小說。到七十年代初寫完《鹿鼎記》而封筆,共完成了十五部。他曾用其中十四部書名的第一個字串在一起,編成「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對聯。

他的小說既繼承了傳統白話小說的語言風格,又對舊式武俠小說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為題材,卻體現出現代精神,同時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因而贏得億萬讀者的喜愛,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金庸不僅是傑出的小說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評家。他寫有近兩萬篇社評、短評,切中時弊,筆鋒雄健犀利,產生了很大影響,曾被人贊譽為「亞洲第一社評家」。
金庸 - 寫作生涯
金庸是香港著名的新聞工作者和社會活動家,也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和學者。金庸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是華人世界中卓有成就的報人。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和《新晚報》先後當過記者、翻譯和編輯。

於1959年,他親手創辦了香港《明報》,之後又相繼創辦了《明報月刊》和《明報周刊》,並在新加坡創辦了《新明日報》、在馬來西亞創辦了《新明日報》。

自1959年至1993年,金庸曾擔任香港《明報》社長、董事長、名譽董事長。在此期間,金庸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餘年,出版有《香港的前途》等中英文政論集。為此,金庸於1981年獲英國授以「英帝國官佐勛」銜(OBE),於1992年獲法國總統授以"榮譽軍團騎士勛銜"、獎勵其對新聞事業、政治、評論、文學創作及文化交流的貢獻。金庸於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擔任香港廉政專員公署市民咨詢委員會召集人和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

自1985年至今,他還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金庸於2000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授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以「金庸星」命名北京天文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

金庸 - 個人家事
著名詩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有人認為《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的形象是來自於金庸心中徐志摩的形象。

金庸是瓊瑤的遠親,金庸的堂妹為瓊瑤的舅母。

金庸堂兄弟查良鑒曾任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中華民國最高法院院長,其弟查良釗,人在台灣。

近代著名翻譯家和詩人穆旦(原名查良錚)為金庸遠房堂兄。
金庸表哥蔣復璁曾任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撰於《連城訣》後記)。

台灣搖滾樂團櫻桃幫主唱查查〈本名查家雯〉是金庸侄孫女。

金庸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離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卻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離了她。金庸和朱玫是1956年5月1日結婚的,當時金庸還在《大公報》工作,用筆名林歡寫著影評。夫婦二人在現在的堅尼地道二號租房居住,生下了他們的大兒子查傳俠。能與億萬富豪金庸白頭偕老的女子叫林樂怡(洋名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現任妻子。她認識金庸時才16歲,比金庸小20多歲。他們倆是在北角麗池一間酒店裡擦出愛的火花的。

金庸 - 筆名緣起
當年金庸與梁羽生訂下武俠小說之約時,曾想過筆名的問題(文章轉載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 請保留此標記)。後來決定把自己名字的「鏞」字一分為二,成為「金庸」。這就成為了他的筆名。金庸先生也用過其他的筆名,例如用姚馥蘭(英文「你的朋友[Your Friend]」音譯)寫影話,如用林歡這筆名寫影話也寫電影劇本,在讀者中間也曾留下印象。但比起用金庸這筆名寫武俠小說來,就遠不如它的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金庸 - 榮譽獎項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包括:

英國政府OBE勛銜(1981年)、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勛銜(1992年)、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勛銜(2004年]);

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榮譽院士;

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UBC大學名譽博士;

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杭州大學、蘇州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名譽教授;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非名譽或榮譽職位,見CCTV央視專訪);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終身制,非名譽或榮譽職位)、博士生導師;

1998年,獲香港市政局頒授的「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授「當代文豪金龍獎」,同獲此獎的還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獲香港政府頒贈的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一顆由北京天文台發現的編號10930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

2003年3月,位於澳門新馬路的文化會館開設金庸圖書館,金庸親臨開幕並任榮譽顧問,館藏中國、英國、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版金庸小說。

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金庸隨即以81歲高齡赴劍橋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預計兩到三年完成學業。

2006年,於12月完成劍橋大學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製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5年10月,金庸先生以年事已高和想去劍橋大學進修研究為由,提出辭去浙大人文學院院長職務,學校曾再三懇留。不久前,金庸再次請辭,學校經過認真研究,尊重金先生意願,同時恭請擔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名譽院長。授聘儀式於2007年月11月25日舉行。

2010年9月,武俠小說名家金庸(查良鏞)86歲考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2010年12月3日在香港樹仁大學第36屆畢業典禮上,校監胡鴻烈向金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銜

公職
香港廉政公署市民咨詢委員會召集人、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香港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1985年至1989年)
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6年至1997年)
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2009年9月-)。

金庸 - 作品
小說作品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㈡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原聲朗讀哪兒能聽

神鵰俠侶-原聲朗讀版(40集)http://www.pingshu8.com/MusicList/mmc_218_309_1.Htm

㈢ 有關金庸小說,神鵰俠侶後的故事。

張三豐的師傅臨死的時候在背誦九陽真經,張三豐和郭襄還有少林寺的一個大師在場各自記下了一部分。後來就形成了少林,峨眉,武當三派的九陽功。張無忌中寒冰綿掌時張三豐就帶他去少林寺求少林九陽功醫治,少林不肯,後來 張無忌才陰差陽錯得到了那本{九陰真經}。郭襄喜歡楊過,楊過和小龍女相會,郭襄認為只有小龍女才配得上她大哥哥,自己落寞至極,最終創立了峨眉派以忘情。同時張三豐漂泊到武當山,仰看浮雲,俯看流水,歷經十年,以九陽功底用他的曠世奇才自己創立出太極拳,成為一代大師乃至萬古流傳。郭靖夫婦襄陽失手以身殉國,城破前把楊過的玄鐵重劍化開分別鑄成倚天劍和屠龍刀,劍里是武學秘籍{九陰真經},希望後世有英雄得到練成武功拿倚天劍去殺暴君,那把劍給了他們的女兒郭襄。屠龍刀里是岳飛寫的{武穆遺書},希望後世有人能學會岳飛的兵法持屠龍刀帶領群豪驅除胡虐恢復山河。城破屠龍刀被官府得到。郭襄有個雙胞胎弟弟,城破和郭靖夫婦一起殉國。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可以加QQ聊,{神鵰}三步曲很精彩的,我們可以一起探討。

㈣ 求金庸武俠小說原著全集《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鹿鼎記》

親愛的樓主你好……
你要的書,已發送或發送中……
請注意查收……
如果沒有,請一定查看【垃圾箱】……
滿意請及時採納……
有問題請回郵或HI我……
(*^__^*) 嘻嘻……
FROM:年年

㈤ 求桑小玲(也許是張曉玲、張小玲)播講的作品! 之前聽過她講的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等

[email protected]

㈥ 金庸小說里的<射鵰英雄傳> 《天龍八部》 《倚天屠龍記》 《神鵰俠侶》是怎麼攛起來的

這4本書排除天龍八部後,其它就是射鵰三部曲。

《天龍八部》——北宋。

《射鵰英雄傳》——南宋 ,少年黃蓉郭靖。

《神鵰俠侶》——南宋 ,中年黃蓉郭靖,以及少年楊康。

《倚天屠龍記》——元末,故事開頭,說的是小說不是刪改後的電視劇,故事開頭是黃蓉的女兒郭襄游歷江湖,倚天劍屠龍刀引發後面的一系列故事。(中間三部算是聯系緊密,作為電視劇愛好者也特別熟悉)。

「射鵰三部曲」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這些小說都是有某些劇情可以產生一些聯系的,不過聯系的緊密程度也不相同;

比如《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聯系就很緊密,《倚天屠龍記》聯系就很少,金庸在寫到《倚天屠龍記》的時候就已經在書的後記中明確指出這部小說是單獨成篇的,和前兩部關系不大。

(6)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朗誦擴展閱讀:

從作品寫作的年代說,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

從作品內容的年代說,是《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

1、《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書名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2、《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斗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該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

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3、《神鵰俠侶》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

小說的主脈寫的是「叛國賊」楊康之遺孤楊過與其師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楊過從小師從小龍女於古墓之中苦練武功,師徒二人情深義重,卻無奈於江湖陰鷙險惡、金兵鐵蹄來犯使得有情之人難成眷屬。

歷經一番坎坷與磨難的考驗,楊過沖破封建禮教之禁錮,最終與小龍女由師徒變為「俠侶」。同時,在這段磨難經歷中,楊過也消除了對郭靖、黃蓉夫婦的誤會,在家仇與國難間作出抉擇,成為真正的「俠之大者」。

金庸在該作品中將武功與性格結合起來寫。在武功中寫個性,成功地塑造了多種鮮活的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㈦ 求金庸神鵰俠侶小說百度雲

你好,我是大大大大魚兒01,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版效^_^鏈接: https://pan..com/s/19g46e5dYichtB_R2m-D5ZQ 提取碼權: r8gw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㈧ 神鵰俠侶小說中金庸評價小龍女的那句詩

「春遊浩盪,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苞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下土難分別。瑤台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作這一首《無俗念》詞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學名家,有道之士。此人姓丘,名處機,道號長春子,名列全真七子之一,是全真教中出類拔萃的人物。《詞品》評論此詞道:「長春,世之所謂仙人也,而詞之清拔如此」。這首詞誦的似是梨花,其實詞中真意卻是贊譽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說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又說她「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不與群芳同列」。詞中所頌這美女,乃古墓派傳人小龍女。她一生愛穿白衣,當真如風拂玉樹,雪裹瓊苞,兼之生性清冷,實當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無俗念」三字贈之,可說十分貼切。長春子丘處機和她在終南山上比鄰而居,當年一見,便寫下這首詞來。

㈨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2004版在線閱讀

金庸全集在線 http://www.jyjh.cn/jinyong/

㈩ 金庸小說中神鵰俠侶楊過念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片斷


第三十八回 生死茫茫
節選::
楊過於三月初二抵達絕情谷,比之十六年前小龍女的約期還早了五天。此時絕情谷中人煙絕跡,當日公孫止夫婦,眾綠衣子弟所建的廣廈華居早已毀敗不堪。楊過自於十六年前離絕情谷後,每隔數年,必來谷中居住數日,心中存了萬一之想,說不定南海神尼大發慈悲,突然提早許可小龍女北歸。雖每次均是徒然苦候,廢然而去,但每次一來,總是與約期近了幾年。

此刻再臨舊地,但見荊莽森森,空山寂寂,仍是毫無曾經有人到過的跡象,當下奔到斷腸崖前,走過石壁,撫著石壁上小龍用劍尖劃下的字跡,手指嵌入每個字的筆劃之中,一筆一劃的將石縫中的青苔揩去,那兩行大字小字顯了出來。他輕輕的念道:「小龍女書囑夫君楊郎,珍重萬千,務求相聚。」一顆心不自禁的怦怦跳動。

這一日中,他便如此痴痴的望見著那兩行字發呆,當晚繩索雙樹而睡。次日在谷中到處閑游,見昔年自己與程英、陸無雙鏟滅的情花花樹已不再重生,他戲稱之為「龍女花」的紅花卻開得雲霞燦爛,如火如錦,於是摘了一大束龍女花,堆在斷崖的那一行字前。

這般苦苦等候了五日,已到三月初七,他已兩日兩夜未曾交睫入睡,到了這日,更是不離斷腸崖半步,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當風動樹梢,花落林中,心中便是一跳,躍起來四下里搜尋觀望,卻那裡有小龍婦的影蹤?

自從聽了黃葯師那幾句話後,他早知「大智島南海神尼」雲雲,乃是黃蓉捏造出來的鬼話,但崖上字跡確是小龍女所刻,卻半點不假,只盼她言而有信,終來相會。眼見太陽緩緩落山,楊過的心也是跟著太陽不斷的向下低沉。當太陽的一半被山頭遮沒時,他大叫一聲,急奔上峰。身在高處,只見太陽的圓臉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寬,只要太陽不落山,三月初七這一日就算沒過完。

可是雖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陽最終還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巔,四顧蒼茫,但覺寒氣侵體,暮色逼人而來,站了一個多時辰,竟是一動也不動。再過多時,半輪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這一天已經過去,連這一夜也快過去了。

小龍女始終沒有來。

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頂呆立了一夜,直到紅日東升,四下里小鳥啾鳴,花香浮動,春意正濃,他心中卻如一片寒冰,似有一個聲音在耳際不住響動:「傻子!

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她自知中毒難愈,你決計不肯獨活,因此圖了自盡,卻騙你等她十六年。傻子,她待你如此情義深重,你怎麼到今日還不明白她的心意?」

他猶如行屍走肉般踉蹌下山,一日一夜不飲不食,但覺唇燥舌焦,於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飲,一低頭,猛見水中倒影,兩鬢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時三十六歲,年方壯盛,不該頭發便白,更因內功精純。雖然一處艱苦顛沛,但向來頭上一根銀絲也無,突見兩鬢如霜,滿臉塵土,幾乎不識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額角鬢際拔下三根頭發來,只見三根中倒有兩根是白的。

霎時之間,心中想起幾句詞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是蘇東坡悼亡之詞。楊過一生潛心武學,讀書不多,數處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爾見到題著這首詞,但覺情深意真,隨口念了幾遍,這時憶及,已不記得是誰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我和龍兒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個孤墳,知道愛妻埋骨之所,而我卻連妻子葬身何處也自不知。」接著又想到這詞的下半闋,那是作者一晚夢到亡妻的情境:「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想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不由得心中大慟:「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連夢也做不到一個!」

猛地里一躍而起,奔到斷腸崖前,瞧著小龍女所刻下的那幾行字,大聲叫道:

「『十六年後,在此相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小龍女啊小龍女!是你親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約?」他一嘯之威,震獅倒虎,這幾句話發自肺腑,只震得山谷皆鳴,但聽得群山響應,東南西北,四周山峰都傳來:「怎地你不守信約?怎地你不守信約?不守信約……不守信約……」

他自來生性激烈,此時萬念俱灰,心想:「龍兒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這十六年實在無謂之至。」望著斷腸崖前那個深谷,只見谷口煙霧繚繞,他每次來此,從沒見到過雲霧下的谷底,此時仍是如此。仰起頭來,縱聲長嘯,只吹得斷腸崖上數百朵憔悴了的龍女花飛舞亂轉,輕輕說道:「當年你突然失蹤,不知去向,我尋遍山前山後,找不到你,那時定是躍入了這萬丈深谷之中,這十六年中,難道你不怕寂寞嗎?」

淚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龍女白衣飄飄的影子,又隱隱似乎聽到小龍女在谷底叫道:「楊郎,楊郎,你別傷心,別傷心!」楊過雙足一登,身子飛起,躍入了深谷之中……

閱讀全文

與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朗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小說有一部寫吝嗇鬼的 瀏覽:48
魯路修與朱雀同人小說 瀏覽:799
穿越異世大陸女主小說完結小說 瀏覽:853
小說主人公名叫陸余情 瀏覽:811
蘇婷小說全文免費 瀏覽:398
女主叫姜安寧的重生小說 瀏覽:672
言情小說有很多啪啪啪很真實的 瀏覽:802
小說中叫灼華的女主 瀏覽:896
獄警女攻小說全文 瀏覽:779
肉腳小說閱讀 瀏覽:743
主角創建網游世界類型的小說 瀏覽:545
非天夜翔寫的小說2013 瀏覽:491
古風小說女主名字2 瀏覽:715
系統成女主的孩子小說 瀏覽:81
神封王座小說全集 瀏覽:895
看過最經典的網路小說 瀏覽:825
穿越小說溫曖 瀏覽:781
女干男小說全集 瀏覽:587
男主穿越重生到紅樓夢的小說 瀏覽:521
有一個重生的小說裡面男主叫季什麼 瀏覽: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