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校園玄幻 > 兩人並肩戰鬥武俠小說

兩人並肩戰鬥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18 19:45:39

Ⅰ 求這幾道文學題的正確答案 謝謝~~~~~

1, 哈姆萊特
2,魯賓遜漂流記
3,雪萊
4,阿q正傳
5,包利法夫人
6,復活
7,論語
8,四世同堂
9,郭沫若
10,沈從文

一、祖父罹罪,家道中落

魯迅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爺爺是翰林出身,曾經擔任過知縣,後來在北京擔任內閣中書,他的父親則是一個飽讀詩書的秀才1。因而,周氏家族在紹興當地算是一個名門望族。這樣的官宦之家、書香門第,使得少年魯迅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加之魯迅聰慧過人,因此,展現在魯迅面前的似乎應該是一條讀書取仕、光宗耀祖的「光明大道」。可是,世事難料,在魯迅13歲那年,一場重大的家庭災難打破了周氏家族的寧靜,也從此完全改變了魯迅的生活。那麼,這究竟是一場怎樣的災難?這場重大的家庭變故會給魯迅的成長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魯迅的家庭,用今天的話說,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中產階級家庭,甚至比一般的中產階級家庭還要好的一個周氏大家族2。不幸的是,在魯迅幼年的時候,他們家裡遭到一場比較大的災難,這個大的災難是由於他的祖父參與了一個案子,是科舉考試行賄的案子。我們今天全世界考試作弊成風,在很多著名的大學里,大學生都普遍地作弊,我本人也處理過很多作弊現象,我非常痛恨這種現象,但是很多學生習以為常,說考試作弊有什麼了不起,判我不及格我下次再補考,說得輕描淡寫。但是我們知道,在古代,考試作弊是大罪,是了不得的大罪,甚至要殺頭的,為什麼?因為考試作弊就是欺騙最高領導人——皇帝。國家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你考試作弊,不就是欺騙國家嗎?所以考試作弊其實應該是大罪,我們今天太過於輕描淡寫作弊這個事情了。

魯迅的祖父因為科舉考試行賄3就被判了死刑,我知道有很多青少年朋友不會理解,真有這么誇張嗎?科舉考試行賄要判死刑,真沒勁,其實這個事情確實很嚴肅,他的祖父就是被判了死刑,但是這個死刑很有意思,不是立即執行,我們知道判死刑有立即執行和緩期執行,緩期一般就不會死了,表現好一點,不再作惡,就改成無期徒刑,魯迅的祖父被判了死刑,沒有說立即執行,可也沒有說緩期多長時間,而是判了當時叫「斬監候」的罪4,意思是先不斬,先押著,什麼時候殺頭,看皇上高興不高興,皇上一高興,沒准就不殺了,就赦了,如果不高興,也許哪天拉出去斬了,所以這事是一個懸念,它沒准。中國古代什麼時候殺人5?每年秋天,秋天草木凋零,中國的一切都是配合自然界的節奏,春天草木繁盛,百花盛開,不適合殺人,殺人煞風景。所以一到秋天,魯迅家就慌了,一到秋天就花很多錢上下打點,買通關系,希望把今年熬過去,今年熬過去了,明年還得如法炮製一番,就這樣年復一年,家裡有多少錢也都用出去了。這一場官司下來,他們家就敗落了。

由於這場官司,他父親秀才的名號也被革除了,到手的文憑給收回去了,不算數了6。在這個過程中,魯迅一個小小的少年,切實地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魯迅有一句很沉痛的話,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可以看見人生的真面目7。」人生的真面目是不容易看到的,不是說努力就可以看到的,你沒有條件就看不到。魯迅則有家道中落這個條件。一個孩子家裡條件不錯,成績都不錯,別人也說你好,一切綠燈都打開了,你看不到人生的真面目。等到哪天你突然考個倒數第一,家裡還交不起學費了,你就能看到人生的真面目。少年魯迅是長子,所以過早的生活的重擔、精神的壓迫就撂到這個少年的肩頭。

因為魯迅的爺爺被判「斬監候」,所以牽連到魯迅的父親也革除了秀才的功名。魯迅的父親本身身體不好,經過這么一折騰,病情更加加重了,這樣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擔就落在少年魯迅的肩上,俗話說「國有大臣,家有長子」,面對父親的病重、母親憂愁、弟弟年幼的這樣的生活重擔,魯迅該如何度過,少年魯迅為什麼會遭到鄰里的流言誹謗,而這種生活的磨難和苦難會對魯迅的人生有什麼影響呢?

魯迅在很長的時間里,做了些什麼呢?他頻繁地出入當鋪和葯鋪之間8,家裡沒錢了,就拿東西去當鋪當,然後拿錢回來給父親治病,再然後又去當鋪。去當鋪是一件很遭受精神壓迫的事情,有錢買東西當然是很暢快的心情,若沒有錢,受人家白眼,100塊的東西5塊錢就給你當了,每天遭受這種白眼和奚落,這對小孩的精神打擊是非常大的9。到了後來,他的父親也病死了,家裡邊僅有的二三十畝水田也賣光了,他家成分等於改變了,由地主變成貧下中農了。

所以說,魯迅從小知道生活之艱辛,知道錢怎麼來,東西怎麼來。我記得我的兒子很小的時候,我有一天問他:「你知道咱們家的飯從哪來的吧?」我想啟發他說都是他爸爸掙來的,但他說:「我知道,都是從廚房端來的」。當時我大吃一驚,後來我想他說的有道理,因為他每天親眼所見的飯菜就是從廚房端來的,所以他覺得廚房永遠是源源不斷生產飯菜的地方,這不是孩子無知,這是大人的教育不到位,他不會想到這些飯和菜是我掙來的。我想,今天很多孩子恐怕都沒有意識到錢是從哪來的,沒有意識到勞動和生存的關系,這是一個大問題。

魯迅家裡的錢花光了,田賣掉了,值錢的東西能當的也當掉了,房子也就顯得越來越大了。魯迅寫那個時候的感覺非常逼真,他說他每天在牆的角落四處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他總覺得抽屜里還有什麼東西,打開每個抽屜看,看一遍又看一遍。這個時候親戚朋友和鄰里對他們家的態度也改變了10,能欺負的就欺負,該騙的就騙,還有的人就慫恿魯迅把家裡的東西偷出來賣——你們家還有什麼東西趕快拿出來賣吧,魯迅沒有這么做,但是鄰里之間已經有這樣的流言蜚語,所以魯迅不是直到長大之後才受到社會上流言蜚語的打擊的,魯迅一生就是生活在流言蜚語之中。死了這么多年之後,還沒有很多人真正理解他,其實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受流言蜚語的打擊了,用金庸筆下楊過的話說:「我一生受人冤枉還少嗎?」大俠是怎麼成長的,像楊過這種大俠,小時候就受人冤枉,很難有幾天揚眉吐氣的日子。魯迅少年時受到這樣的壓力,壓在一般少年的頭上,恐怕會受不了。

我是研究文學的,經常講作家生平,我發現很多作家、藝術家,少年的時候,都經歷過家庭的不幸,特別是父親早逝,少年喪父11,這好像是一個很普遍的規律,還有家道中落的也很多。從邏輯上推理:家道中落一定會讓人奮起嗎?很多社會上的不良少年、流氓歹徒也是因為家道中落產生的,也許家道中落使人萎靡不振,但是對於我們知道的這些傑出的人物來說,似乎少年時代的不幸是他們取得成就的一所最好的學校,那個時候他們比別人多學了很多很多最有價值的東西,當然了,我們不能因為要成就自己就故意搞得家破人亡,那是不行的,我們也沒有那個條件,現在不是那個時代。魯迅的家道中落有時代的代表性,因為那個時候清王朝正走向它最後沒落的階段,像魯迅一樣,當時中國有很多家庭都家道中落了,當然原因不同,不見得都是像他家是因為祖父的原因,有的是由於生意沒做好虧本了,有的是由於疾病,還有其他原因。從整個中華民族來看,我們中華民族也是經歷了一個家道中落的過程,以前很興旺,中華民族有光輝燦爛的過去,後來家道中落了,中落得很苦,老被人家欺辱,被人家看不起,自己想各種辦法振興、振作。整個中華民族也有一個馬鞍形的過程,魯迅的家道中落以及給他帶來的痛苦在中國是很有代表性的,這是魯迅人生中的第一個痛苦12。

二、「母親娶媳婦」

魯迅人生的磨難才開始。雖然他的爺爺後來被釋放出獄,但是三年後,也就是魯迅16歲時,魯迅的父親終因病重而去世。家道中落的魯迅義無反顧地背起行囊,踏上了外出求學之路,他先是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學習三年,後來又奔赴日本留學13。正當26歲的魯迅躊躇滿志之時,一場由母親精心設計的包辦婚姻卻打破了他的生活夢想。那麼,魯迅的母親為什麼要這樣做?魯迅面對這場包辦婚姻又該如何做呢?
對於魯迅的婚姻,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會問:他愛人不是許廣平嗎?他不是和許廣平很幸福嗎?這都是後來的事。魯迅家道中落之後,他不能像別人的孩子那樣正常發展,不能考科舉,謀一條生存之道。那個時候考科舉是一條正路,但是他沒有走這個正路,而是去學新學,用當時的人說,就是迫不得已把靈魂賣給洋鬼子,學一些邪門歪道的東西14。我們今天看來,他反而是學對了,由於學得好,又官費留學日本15,在留學日本的時候,他接到母親的電報,說母親病危,像岳飛接受到的十二道金牌一樣,催他馬上回去。中國人是孝子,一聽母親病危,也不會去仔細核實真假,肯定要心急火燎地趕回去。魯迅也不例外。不過等他回家一看,家裡張燈結綵,母親沒事,他卻馬上被簇擁著成親了16。原來家裡給他包辦了一門婚事,為什麼家裡那麼急於給他包辦婚事?原來那個時候非常不開放,他在日本留學,家鄉的人害怕他娶一個外國女人。如果今天一個留學生娶了一個日本夫人,我們會說很好啊,促進中日友好,但是那個時候,一個中國人和外國人通婚,大多數民眾還是不能理解。

特別是有一次魯迅走在日本街頭,看到一個婦女領著好幾個孩子,前面一個,後面一個,魯迅看著覺得很辛苦,他正在散步,也沒其他事,就幫她抱了一段,結果恰巧被別人看見了,於是這個話傳回中國來,說周樹人在日本已經娶了太太,生了好幾個孩子,正在街上逛呢17。家裡一聽非常著急,馬上給他包辦了一門婚事。魯迅那個時候的知識分子,剛剛開始覺醒,剛剛接受自由戀愛、民主自由這些思想,而身處的這些體制都是舊的,他們那一代人普遍都遭受了矛盾和痛苦。怎麼辦?家裡人訂的親事,不答應,就是不孝,同時還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和面子。魯迅迫不得已就提出兩個要求18:他要求這個女方,第一要進學堂;第二要放足,不能纏足,這是那個時代很多覺醒知識分子對配偶起碼的要求,其實代表了兩個方面,一個是文化,一個是觀念。纏足代表封建觀念,婦女不解放,纏足是婦女愚昧的象徵,而進學堂說明她有文化。可是魯迅回來跟人家拜天地一看,這個婦女既沒有文化,而且還纏著小腳,魯迅的心一下子就涼了,等於是被綁架著完成了一場婚姻。

魯迅生長在清朝末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主宰著男女的終身命運。26歲的魯迅在那個時代,早已經算是個大齡青年了,因此,母親對他採取包辦婚姻的初衷也是情有可原19。可是,經歷了多年新思想影響的魯迅,面對母親為他迎娶的這個叫朱安的地道的傳統女性,他會心甘情願地接受嗎?「先結婚後戀愛」的做法在魯迅這里行得通嗎?

與魯迅拜天地的這位朱安夫人遠遠不是魯迅理想中的對象,可是魯迅他接受了,為什麼接受?魯迅說,是為了母親。他回到日本去,他的同學朋友就問他,你母親給你來電報,是家裡有什麼事嗎?魯迅回答了五個字:「母親娶媳婦」20。我們看這句話包含了多麼大的痛苦,不是他娶媳婦,是母親娶媳婦,婚姻是家族的事情,卻跟他自己沒有關系。「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個禮物21,我只好接受她」,只能養著,他如果不接受她,這個女的跟他不結婚拜堂,不結婚在那個觀念下就是休妻,如果休回去誰還要她,她一輩子怎麼辦?他還要為別人考慮這些。

「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有一種矛盾,就是個性解放與人道主義的矛盾,「五四」時期有很多口號,其中有兩個很響亮的口號,一個叫個性解放,一個叫人道主義,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個性解放和人道主義之間有矛盾,你自己個性解放了,別人還沒有解放,怎麼辦?你的個性解放會損害到別人的利益,這個時候是個人利益為高?還是人道主義為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方法。對於這個事情我們今天也可以反思一下,魯迅到底當時應該不應該接受?難道就不可以反抗嗎?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嗎?我們也知道面對這種情況,有的人當時是逃掉的,全部拋棄了,什麼都不要了。但是魯迅考慮問題是方方面面,做統一打算,這個事情成為魯迅一生的陰影。成親的第二天早晨,他的母親和周圍的人發現,魯迅的眼睛是浮腫的,臉色是青的,枕巾都是濕的,他哭了一夜,洞房花燭夜就是這樣過的。第二天他自己搬到書房去睡,第四天就回日本去了22。娶來的朱安夫人一輩子陪著魯迅的母親,等於是成了他母親的一個助手23,真正是「母親娶媳婦」。魯迅跟朱安夫人婚姻是保持了,但徒有夫妻之名,但無夫妻之實,我們可以看到這實際是一代知識分子的悲劇。

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圖書館館長李大釗,文學院院長胡適,很多當時的這樣的名流們都有類似的經歷24,家裡包辦婚姻,但多數都接受了,沒有辦法,除非以後又遇到別的機會。所以我們看魯迅,他是最激烈地反對包辦婚姻,反對沒有愛情的婚姻的,自由戀愛當然不見得一定是幸福的,但是起碼是自己選擇的。從包辦婚姻到自由戀愛,這個過程雖然說總體上勝利了,但是很漫長,不時有倒退。其實我看一直到現在,很多中國青年的婚姻大事還是靠包辦,不僅在農村,在城市也有很多,甚至一些博士、博士後,他們的婚姻都是靠父母包辦的,靠長輩介紹的,這個倒退了不止一百年啊,想起來還是稍微有些羞恥。還有一些父母,是打著關心愛護子女的旗號來干涉子女的婚姻,這種情況今天仍然很多,這個東西為什麼不大好反抗?因為它不是以專制的面目出現的,而是以愛的面目出現的,所以不容易反抗。我們是過來人,父母會說,你容易吃虧上當,還是父母為你好啊。軟刀子殺人是看不見的。

魯迅就咽下自己得到的苦果,後來魯迅人生有了轉折,在40歲的時候找到精神上的知音許廣平,理想中的新女性,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愛情25。但是盡管這樣,他的這次婚姻仍然給這中間的幾個人都造成了一輩子心靈上的苦痛,我們可以說這是魯迅的苦痛,對於朱安夫人來講也是不公平,也是更大的苦痛,她一個沒有文化的舊式婦女,命運讓她嫁給魯迅這樣的人,這個人不喜歡她,對她沒有興趣,把她常年拋在家裡陪伴老太太。朱安夫人也表示過說自己跟不上時代,但是她願意與時俱進,也願意找點書看看,去認字,接受新思想。有一次看到魯迅和朋友學生們做體操,她也跟著做,但是她又做不好26。我們看到這樣的婦女在做艱難的努力,就像一個蝸牛一樣,沿著樹慢慢往上爬,終於沒有爬上去27。從婦女角度來講,舊式婦女的悲劇在朱安夫人身上體現得很鮮明,有千千萬萬像她這樣的婦女就在時代的轉折上被犧牲掉了。魯迅是一個偉人,在別的方面取得極大的成就,而太多像朱安夫人這樣的人都被輕輕地抹過去了,精神上的成就沒有,生活上的幸福也沒有,生活真是很殘酷無情的。這次包辦婚姻是魯迅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場痛苦。

三、手足失和,相煎何急

魯迅是家中的長子,下面有兩個弟弟:二弟周作人,比他小四歲;三弟周建人,比他小七歲。從1919年起,收入豐厚的魯迅將母親、二弟全家與三弟全家都接到了他在北京八道灣購買的一所大宅院,一大家子人開始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28。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四年之後的1923年,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卻意外地斷了交,絕了情,搬出了八道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中國文化史上周氏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真是了不起,特別是魯迅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年紀差得不是太大,周作人的成長都是由他的兄長魯迅一路引導,魯迅不但負責這個家庭的物質生活,還負責引導弟弟們的精神方向29。魯迅到南京上學,也把他的弟弟接到南京上學,魯迅去日本留學,後來也把他的弟弟帶到日本留學,在留學過程中以及回國之後,兄弟兩個人並肩戰斗,一塊寫文章,一塊做學問,他們都是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名的先鋒健將30,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弟弟周作人還比魯迅名氣更大一點。那個時候,周作人在北京大學當教授,很多人後來才知道周作人有一個哥哥,他的學問也不錯。比如後來成為著名武俠小說家的白羽31,年輕的時候仰慕周作人,寫信要求拜見,有一天到府上拜見周作人,結果周作人不在家,魯迅出來接待他,說我是周作人的哥哥,我跟你談談吧。白羽說,既然他不在家,跟你談談也行,跟周作人的哥哥談談也可以。周樹人問他喜歡讀誰的小說,白羽說一個人是冰心,一個人是魯迅,周樹人說魯迅就是在下,白羽這才對他很尊重。很長時間內,周作人名氣更大一些。誰也不會想到,這樣好的兄弟,思想感情這樣接近的兄弟,最後會分裂、分手,會絕交,所以我想是不是因為感情太好了,上天嫉妒,也許是命里註定,結果他們由不分彼此,最後發展為終生不再來往32。

魯迅與周作人為什麼會失和?這已經成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一大懸案和魯迅研究的一大謎團。人們想像不出:本來最為親近的兄弟兩個,最終會絕交,終生不再往來。更為不解的是,兩人絕交之後,絕口不提此事,怨恨之深,難以自拔,切膚之痛,難以忘懷。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周家兄弟失和的真相至今還是一個謎,沒有人能完全搞清楚。盡管有人收集了很多材料,努力想搞清楚,因為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由於涉及到個人隱私,很多材料不完整,我們沒有辦法徹底把它查個水落石出。表面上看來它是家庭糾紛33。因為周家是一個大家庭,用今天的話說,經濟核算是一筆糊塗賬。魯迅的收入很高,他直接把錢交到家裡,但是兄弟周作人娶了一個日本夫人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是非常高消費的生活方式34,家裡一切用品都要到日本商店去買,她太喜歡日貨。人家也是愛國主義者,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家裡大人小孩生病,都要請日本的大夫,所有東西都要是日貨。做滿了一桌子的菜,說不好吃,就全部倒了重做,家裡被子和褥子說不新了,馬上重做一套新的,出門一定要坐汽車。我們想想,上個世紀20年代,出門就坐汽車,那是不得了的,當然魯迅是願意為這個家庭做奉獻的,他是長子,是家裡的大家長,他只要家庭和睦,什麼都願意去做。魯迅曾經說,我的錢是用黃包車拉進來的,但是人家是用汽車送出去35。所以他覺得自己拚命做,卻總不能滿足要求。這個方面的材料我們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在家務上、經濟生活上有糾紛。這個時候,也就是1923年、1924年間,其實他跟周作人的思想分歧還不是太大,但是有一天,兄弟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以至於動手打了起來36。想像一下,我們如果看到街坊鄰居兄弟兩個打架是很平常的事,但是魯迅兄弟兩個真打起來了,真是讓人感到很驚訝,當時他們的朋友也不是很能理解。本來魯迅住在前面,周作人住在後面,一家人和睦地來往,打架的結果就是周作人親自送了一封絕交信來37,信的開頭稱他為魯迅先生。我們今天稱魯迅先生是懷著尊敬的心情的,但是他的親弟弟寫的信上加上這個魯迅先生,下面的內容不用再看也知道他的態度了,如此態度也就是說明一刀兩斷了。其中有一句話說:「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里來」。知識分子講話是很客氣的,但是往往客氣後面有十二萬分的狠毒。普通老百姓吵架,話雖然很難聽,但第二天就好了,「明天再來玩啊」。知識分子表面雖然客客氣氣,其實心裡懷著深仇大恨。後來魯迅很快就搬出了八道灣,另外買了一所房子住38,從此不再和他的兄弟來往。
曾經是手足情深的兄弟兩人,最終成了陌路人,這確實令人瞠目結舌,眾說紛紜,而經歷了這種刻骨銘心痛苦的魯迅與周作人,又將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生活,這種斷交、決裂對他們兄弟二人的人生道路到底會產生怎樣特殊的影響?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務事不好評價,我們也不敢說誰對誰錯,我們也不用去管誰對誰錯,但是這個事的結果,它對雙方的打擊都非常大,盡管知識分子表面上可以裝作若無其事,但是越說沒事,心裡傷痛可能越巨大。周家兄弟失和等於是骨肉分離,而且這件事對中國文壇也是極大的打擊,因為當時他們兄弟兩人是中國青年的精神導師,那個時候的他們已是名滿天下,全國的青年都認為他們是自己的楷模和領袖,沒有想到他們會分道揚鑣。此後,兄弟二人的思想慢慢不同了,以至於發展得越來越遠,一個經過痛苦的思索、彷徨之後,繼續戰斗,選擇戰斗終身的道路39;另外一個,則慢慢遠離世俗的社會,遠離人生風雲,做一些象牙塔內的工作40。周作人想不關心社會,求自己生活安定,永遠住在象牙塔里,但是人越這樣想,越做不到。你不關心政治,政治來關心你。最後在日本人佔領北京的時候,他半被迫半自願地出來為日本人做事。人別的方面都可以犯錯誤,民族立場這個問題上是不能犯錯誤的,這叫大節。我們中國人對人其實是很寬容的,小節上無所謂,但是大節上不能有虧,因為周作人大節有虧,別的方面我們可以喜歡他,但是他畢竟犯了漢奸罪,這個事情是無可辯駁的,從法律上來說是犯了罪的,所以抗戰勝利之後,他被國民政府處以漢奸罪。後來還是我們共產黨寬大,把他從監獄中放了出來。

周作人和魯迅絕交之後,思想漸漸脫離了時代主流。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周作人擔任日偽政府教育督辦,為日本人做事,抗戰勝利之後,以叛國罪被判入獄。1949年出獄後,定居北京,在人民大學出版社工作,1967年去世,終年82歲。

魯迅的三弟周建人與魯迅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而與周作人於1923年基本斷交。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高等教育部副部長,後任民進中央主席。1984年去世,終年94歲。

我想周家兄弟如果不失和,周作人的錯誤再怎麼發展,也不會走到這一步。失和這一件事情反過來使魯迅更加孤獨,像他這樣高層次的人,能夠理解他的人本來很少,他們兄弟二人一塊長大,彼此的思想清清楚楚,所以周作人晚年做了一些回憶魯迅的工作41,對魯迅研究提供了很寶貴的材料,其實他還是很了解魯迅的內心的。而周氏兄弟不同的發展,也恰好代表了現代中國兩種知識分子不同的人生道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就是有這兩種選擇42,第一種是選擇戰斗的,第二種選擇做隱士。做隱士也未必能做好,所以兄弟失和既是他們的家庭悲劇,同時也含有象徵意義,這種意義代表著中國兩類知識分子的失和,以後中國知識分子的爭議和失和都可以從這裡面找到一個縮影,這是魯迅的又一大痛苦。

Ⅱ 求男女主並肩打天下的小說

《絕色狂妃》 比較寵的文。不知道算不算。
簡介:新婚燕爾,她日夜承歡,冷酷無情的男子,殘忍的一次次攻城掠地。悱惻纏綿,她怯怯顫抖,無助的雙眸垂淚,留下旖旎的點點桃花瓣。雲焰國第一美女,阮琴塵,尊貴的帝師嫡女,卻偏偏是一個傻子!一道聖旨賜婚,將她送入了冷血無情的戰王雲千夜的府邸。承歡過後,棄之如履,遭到毒手,香消玉殞。再次睜眸,靈魂蛻變,一代死神特工穿越到白痴王妃的身上。從此,鋒芒絕世,狂顏輕笑。所有的欺辱,她都將一一奉還!他既然想要欺凌她,那麼,她也不會客氣!素手一揚,火燒連城,天地之大,任我逍遙!琴棋書畫,傾城鸞舞。飛天曼舞,步步生蓮。醫道毒術,無一不精。征戰沙場,揮斥方遒。

Ⅲ 求一部武俠小說啊

劍歌(滄月的)
不知是不是
現在貼一段上來,你自己判斷吧
劍歌
一、小夜情人語
這是一個大雨如傾的長夜,而外面沉睡的人們卻毫無知覺。雨從檐口的瓦當上飛瀉而下,彷彿是密而厚的珠簾,將湛碧樓上對飲的兩人與外面隔了開來。外面是喧囂沸騰的雨聲,樓上卻紅燭高燒,羅幕低垂,靜謐得連風都倦然欲憩。 這一頓夜宴從傍晚時分開始,已經持續到了午夜。連一邊清唱相陪的女伶都倦極告退,然而燈下把盞言歡的兩人都沒有盡興的意思。 桌子上橫放著一把劍,在燭影里散發出四射的冷芒。 坐在東首的那個女子一襲素衣,說不上年輕,已是二十八九的年紀,卻有著韶齡女子也難以企及的麗色——她不開口時,眉目沉靜,然而一開口、一說話,就彷彿有某種氣韻流動,整張臉十分靈動。 坐在她對面的一位男子已近而立,白袍長劍,眉眼頗見風霜。銅壺漏滴,紅燭燒殘,說到動興,女子忽然間一抬手,掠發而笑:「沈洵,按以前的規矩——比劍吧!」「也是老規矩,你的劍不能出鞘。小謝。」對座的男子微微一笑,放下酒杯。 「好!」雨還在不停地下,被稱為「小謝」的女子袖子一卷,案上長劍躍起,「到百丈外的牌坊折回,先回樓中者勝——輸者罰酒錢。衣上濺雨者,罰三杯。」小謝揚眉一笑,如飛燕般從湛碧樓窗口掠出,茫茫雨簾和漆黑夜色轉瞬將她纖細的身形吞沒。她掠出去時帶起了一陣風,外面風雨很快倒卷而入,打在沈洵臉上。看著幾乎要消失在檐角的女子身影,沈洵揚了揚手,腰間佩劍錚然躍出劍鞘,劃出炫目的光痕——他足尖一點,隨即掠出了窗外。 暗夜裡,雨絲如同一枚枚細小的銀針,從天幕里紛墜而下。但沒有落到他的衣襟,就被看不見的氣勁反激,紛紛飛散開來。 沈洵的足尖點著檐角獸頭瓦當,風雨在耳邊呼嘯而過。小謝顯然因出發在先,而沒用盡全力,幾個起落間他已趕到她身側,長劍便是一挽,向她身前斜斜削去。出劍的剎那,劍勢未至,小謝衣服已然像被夜風吹拂一般,微微抖動起來。 「好!」輕喝了一聲,小謝的身形彷彿被這一陣微風吹起,如紙人般貼著劍勢飛出,曼妙不可方物。身形凌空之時,長袖輕挽,也是一劍刺出。那一劍尚在鞘中,劍氣已然彌漫雨里,激得雨絲簌簌飛出。 「叮」,雙劍並未接觸,然而卻發出了有形有質的脆響。兩人交換了一招,身形卻是絲毫不停,急速掠向前方那個貞女坊。踩著濕漉漉的琉璃瓦,兩人速度均極快,半步也不落後,幾乎是並肩前行。素衣白袍,夜幕下只見兩道白虹掠過,白虹之間,隱隱有驚雷閃電的光芒。 那一聲「叮」的長響延綿不絕,其實細細聽來,卻是由無數聲短促之極的交擊聲連接而成——並肩奔出十丈,兩人已經如電光石火般交手數十招,不分上下。 「到了!」夜風吹起兩人的長發,小謝看向沈洵,眼裡有笑意。一聲清喝,掠起,手指輕輕點了一下牌坊的石楣,身形折返,搶先掠向燈火尚明的湛碧樓。 但剛一回頭,劍氣迫人眉睫,沈洵的劍勢已搶先封住了她的去路。彷彿是挑戰般揚眉一笑,小謝橫劍反擊。一瞬間,疑是幻覺,小謝眉心似有紅影一現。紅顏劍依舊在鞘,緋色的劍氣卻透出劍鞘! 「天人訣你終於練成了??」沈洵一驚,忽然一聲長嘯,手中長劍一振,接住了神兵一擊。「夢尋劍法?」看到他回劍,小謝眼中也是一喜,「好,這一年來你又大進了!」 「我第一!」一道白虹如閃電般穿入湛碧樓窗口,凌空翻落。沈洵喜不自禁,脫口而出——那個瞬間,這位江湖中名望卓著的大俠,笑容如同孩子一般,「小謝,今年這頓飯看來要承你的情了。」 最後的一瞬被沈洵的劍氣所阻,微微滯了一下便被搶先,小謝眉目間忍不住有些氣惱,想了想,卻笑了:「不過五十兩銀子而已,你手上的劍可遠不止這個價吧?」 沈洵下意識地低頭看劍,微微貫注了真力,一振,「嚓」的一聲輕響,劍脊上一條裂紋延展開來,瞬間布滿了整把長劍。「又廢了。這把『轉魄』還是古越名劍,想不到還是當不起你的紅顏劍一擊。」將長劍扔到地上,沈洵無奈嘆道,「這幾年我游歷天下,也想找一把好劍,可你看,每找回一把,結果都變成這樣。」 「我也知佔了兵刃的便宜,所以才答應劍不出鞘嘛。」方才那一輪比劍雖然短促,卻是全力而為,小謝眉間染上一抹倦意,神色卻是舒展而喜悅,「沒想到只是劍氣出鞘便也能如此了。」 沈洵笑了笑,點頭:「簪花女俠紅顏劍——謝鴻影之名委實非虛,你雖歸隱十年,至今武林女子輩中,怕還沒有一個能超過你吧?」 「紅顏劍倒是天下第一,至於什麼簪花女俠……都是陳年舊賬了,翻它做甚。」謝鴻影倦然而笑,抽出隨身佩劍,垂首端詳。劍拔出的瞬間,似乎被無形劍氣所迫,桌上的燭火黯了一黯,連撲入窗中的冷雨都向外退了開去!燭影搖紅,將持劍女子曼妙的側影投到屏風上。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那把長劍投到上面的影子、卻竟然只見劍柄不見劍身! 那是一柄如水晶般透明的長劍,在燭光下流動著清光萬千。劍刃緋紅,不知何種金石鑄成,如水晶般剔透,深密的紅紋如流水般延綿不絕。但美中不足的是,卻有一個長長的破損缺口。持劍照影,劍光襯得謝鴻影蒼白的臉也有了幾分血色。 三百年前,武林第一鑄劍大師墨燭共鑄了兩把寶劍:英雄和紅顏。傳說中,天帝為墨燭精誠所感,下凡親自協其鑄劍。為了鑄成這兩把劍,千年碧城山山破而出錫,萬載若耶江乾涸而出銅。鑄劍之時,雷公打鐵,雨娘淋水,蛟龍捧爐,天帝裝炭。墨燭承天之命,嘔心瀝血鑄磨十載,這對劍方才鑄成。劍成之後,眾神歸天,碧城山閉合如初,若耶江波濤再起,墨燭也力盡神竭而亡,只留下一句話:英雄紅顏,歸於人中之龍鳳。眾人這才發現,彷彿有奇異的磁力吸引,這兩把劍居然一放下便合為一處。就因了這句話,鑄劍師去世後的幾百年中,武林中掀起無數的驚濤駭浪。 秘笈利器,向來為武林中人爭奪。這對劍三百年來分分合合,曾先後落入不同的武林高手手中,分別為彼此陌生的男女所有,甚少能同歸一處。最後一次的雙劍合璧,已是十年之前。方之珉、謝鴻影這一對不世出的武林俠侶,分別奪得了英雄劍和紅顏劍,一時間英雄振劍長嘯、紅顏淺斟低唱,風光旖旎,傾倒江湖…… 看到燈下紅顏劍,沈洵眼神一變,不易覺察地嘆了口氣。坐回湛碧樓的酒席邊,他依舊繼續著之前的話題,說著這一年來他四方游歷的種種見聞,雪山、流沙、大漠、深谷……以及其間無數的驚險經歷。 離上次小聚,又過了一年。他們早約好每年重陽節在湛碧樓聚首,一敘別來情事。雖是多年好友,但是和武林中的謠傳不同,他們之間從來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那麼說,大漠魔刀也是被你殺的了?」饒有興趣地聽著,謝鴻影忍不住問了一句,笑看對座的人,扳起了第七根手指,「看來去年一年中游劍天下,你的斬獲可算頗豐——怪不得聲名越來越大。」她抬頭之時正好仰臉對著燭光,那一瞬間迸出的艷色彷彿閃電、照徹了燈火黯淡的湛碧樓。彷彿被江湖游歷激起了往日豪情,她手臂一抬,拍了拍橫放在桌上的佩劍:「羨慕啊,如你這般行事,才不愧了『江湖兒女』四個字,哪像我這樣。」 「呵,行萬里路、誅四方魔而已。」沈洵喝了一口酒,笑道,「小謝,我不像你那麼好靜。不過,心靜才能練劍吧!」 「這個江湖,既然有人愛躲著,自然也要有人出劍。」有些倦意地從燒殘了的紅燭上掰了一條熱而軟的燭淚,謝鴻影笑了笑,「你當真一年比一年更厲害,如今怕是天下第一也當得了。真不明白,為什麼你不做江湖盟盟主——嚴老盟主可是一直對你青眼有加,盤點一下這個武林,也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選了。」 「有謝女俠在,我哪敢稱什麼天下第一?」沈洵淡淡地笑,給她倒了一杯酒,避開了這個問題。眼神投注在對方放在桌上的佩劍上,微微點頭:「有這把紅顏劍,天下武林誰敢看輕你謝鴻影半分?」 「哈。」謝鴻影手心揉著那條紅淚,熾熱柔軟的燭淚在她手心慢慢僵冷堅硬,她輕輕搖了搖頭,笑了一聲,「我可只希望天下武林早早地忘了我這個人才好……退隱西泠都這么些年了,因了這把劍,還是不得安生啊。」 「又有人來打擾你?」看到燭下女子臉上的倦容,沈洵微微蹙眉,「你躲得也夠偏的了,那些人倒找得勤。要不要我替你打發掉一些?」 「懷璧其罪,虛名累人,當然會有人不停向我挑戰了,不過還不用勞駕你,我能應付。當年我既能奪到這把劍,難道還守不住它?」謝鴻影眼神流露出傲然之色,忽然噗哧一笑,看著對方,「幸虧你不是女子,沒必要來爭這個紅顏劍,不然……呵,說不定咱們還要動上手呢。」 「我要爭,也不爭這把紅顏劍,去打聽那把英雄劍的下落是正經。」沈洵笑笑,自己給自己斟了一杯酒,卻不喝,拿在手裡,看著窗外的簌簌雨絲,「都十年了,鴻影,你的執念可不是一般執啊。」 「呵,你倒是會說別人。」持劍在燈下細看了一會兒,將手指輕輕放上劍脊,撫摩劍上的那一道缺口。謝鴻影忽然輕笑了起來,「你看——這是什麼?」沈洵持杯的手微微一頓,靜如鏡面的杯中驀然激起漣漪。他轉過頭去,似乎不想看那道劍痕——能在紅顏劍上留下如此傷痕的,當世除了英雄劍,還有什麼?就像十年前雙劍交擊、留下無可彌補的裂痕一樣,那道傷痕也在雙劍持有者的心裡狠狠劃下了吧? 「劍尤如此,人何以堪。」再不多話,長身而起。外面的雨下得狠了,陡然一陣風吹來,夾雜著大雨,忽然間就將立在窗前的女子淋了一頭一臉。她沒有閃避,木木地立著,雨水順著清麗的臉頰縱橫流下。 「對不起。」沈洵將酒杯放下,沉默了片刻,彷彿也在側頭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眼神卻是充滿了嘆息,「好像每次我們小聚,提及此事都會鬧得不歡而散。」 「真不愧是十年的老友——我以為這些年已經修煉得八風不動,但你一開口總還能讓我生氣。」謝鴻影站在窗邊,把臉轉向夜雨的天空,輕輕道,「這么些年,你走了那麼多地方,就……就沒有聽說他的下落?」 「方之珉么?」明知女子嘴裡的「他」是誰,沈洵還是將這幾個字說出來,謝鴻影的臉色白了一下,咬緊嘴唇。「十年來,我也留心找過,但是毫無消息。」看到謝鴻影的神情,沈洵眼裡神色變了一下,有無聲的嘆息意味,「其實全江湖都在找他——英雄劍與他一起銷聲匿跡,有多少人想把它找出來啊。可是十年來,竟然毫無消息。」 「我想,除非有把握擊敗我,否則他永遠不會再出現了。」繼續側頭看著窗外,讓夜雨細細地撲上臉頰,謝鴻影的語氣沉痛而淡然,「他…他恨死我了吧?」 沈洵不說話,每年的小聚,說到這個話題時,總會有這樣尷尬而沉重的氣氛。十年前,正當華年的小謝退隱孤山西泠,可是,十年清苦平靜的生活,卻依舊未能癒合她心頭那一道傷口——就如紅顏劍上那道劍痕一樣,觸目驚心。 而那把不知流落何處的英雄劍上,是否也有同樣的傷痕存留? 持劍的那個人心頭上,是否也有這樣不忍回顧的傷痛?

Ⅳ 給我一段武俠小說的打鬥的描寫

蕭峰心下又是痛惜,又是憤怒,當即大步邁出,左手一劃,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擊去,正是降龍十八掌的一招「亢龍有悔」,他出掌之時,與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說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際,兩個相距已不過七八丈。

天下武術之中,任你掌力再強,也決無一掌可擊到五丈以外的。丁春秋素聞「北喬峰,南慕容」的大名,對他決無半點小覷之心,然見他在十五八丈之外出掌,萬料不到此掌是針對自己而發。殊不料蕭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搶到離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龍有悔」,後掌推前掌,雙掌力道並在一起,排山倒海的壓將過來。

只一瞬之間,丁春秋便覺氣息窒滯,對方掌力竟如怒潮狂涌,勢不可當,雙如是一堵無形的高牆,向自己身前疾沖。他大驚之下,哪裡還有餘裕籌思對策,但知若是單掌出迎,勢必臂斷腕折,說不定全身筋骨盡碎,百忙中將阿紫向上急拋,雙掌連劃三個半圓護住身前,同時足尖著力,飄身後退。

蕭峰跟著又是一招「亢龍有悔」,前招掌力未消,次招掌力又到。丁春秋不敢正面直攖其鋒,右掌斜斜揮出,也蕭峰掌力的偏勢一觸,但覺右臂酸麻,胸中氣息登時沉濁,當即乘勢縱出三丈之外,唯恐敵人又再追擊,豎掌當胸,暗暗將毒氣凝到掌上。蕭峰輕伸猿臂,將從半空中附下的阿紫接住,隨手解開了她的穴道。

Ⅳ 牛人高手來推薦絕對經典的小說。多多益善

我為歌狂系列,5本。《我為歌狂》《愛上愛情》《愛情合影上》《愛情合影下《終結本8848》。試試吧,不錯的!

閱讀全文

與兩人並肩戰鬥武俠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新小苮兒有聲小說av電影 瀏覽:661
女神的布衣兵王txt小說網 瀏覽:560
搞笑仙俠言情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953
男主叫冷漠的穿越小說 瀏覽:157
自述在線有聲小說 瀏覽:4
重生都市的系統類小說 瀏覽:422
好看重生市井小說 瀏覽:117
小說冰山融化所有人進入游戲世界 瀏覽:876
都市小說蕭陽葉雲舒 瀏覽:619
小說有寫眾神聽我號令 瀏覽:49
有言情有懸疑的古代穿越小說 瀏覽:669
小說豪門寵婚之總裁的小媳婦 瀏覽:524
女主姓沐的古代小說 瀏覽:603
晉江已出版古言小說排行榜 瀏覽:10
奧特曼之武俠系統類小說 瀏覽:780
文化傳播異世界類小說 瀏覽:460
有聲小說批量重命名 瀏覽:632
舒淇為女主的小說 瀏覽:218
竊玉小說免費 瀏覽:994
總裁小說女主姓顧男主姓林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