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沉迷網路的事例100字
好幾年前。我們家就購買了電腦,通過電話線上了互聯網。直到我上三年級時,爸爸才讓我學習上網,從那時起我才接觸網路。
網路,又稱互聯網,他可是個「萬事通」,天下大事、小事、奇聞事沒有它不知道的。有一次,我的語文叢書中有一道題是寫出五個描寫ABAC的成語,我問爸爸,可爸爸也說不出那麼多,於是我就上網「網路」了一下,一下子就找出好多答案,你看,網路夠厲害吧!
我老家是北方人,爺爺奶奶都在老家,我們很少能見面。只從有了網路以後,我經常和他們「視頻」聊天,在這里不僅能聽到他的聲音,還能看到她們慈祥地笑容。
網路上的信息非常廣泛,想知道什麼,只要滑鼠輕輕一點,就能找到。電腦可以看電視,可以看新聞,查找資料,真是方便極了!只要想干什麼,足不出戶,輕松辦成。如果想要買一件衣服,又覺得出門太麻煩,那就打開淘寶網,輕松買一件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在網上還可以交結朋友,成立自己的博客,讓距離千里的朋友聯系在一起
網路讓我學會了很多課外知識,可以看動畫片,可以學英語,可以做口算題,也可以閱讀新聞,還可以玩游戲。最主要的還是教會我關心國家大事,還真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只從接觸到網路之後,感覺世界離我更近了,以往遙遠的世界變成了觸目可見。網路是一把雙刃劍,運用不好可能會壞掉我們的一生,所以我既要合理把握網路給我帶來的收獲,又不能讓網路影響我的學習。我要藉助網路的翅膀,了解外面的世界,增強自己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為了明天而奮斗。
B. 一個沉迷網路導致不良後果的例子
游戲高手 不理會考
十七歲的李家俊現時重讀中五。中四暑假,李家俊開始玩《龍族》,曾經連續三個星期,每天由早上七時玩至凌晨三時,游戲時間長達二十小時。
李家俊說玩網上游戲是由一隻免費試玩的光碟開始﹕「哥哥拿了一隻免費試玩的光碟回來,我好奇之下便拿來玩,一玩就停不了。」李家俊興奮地解釋網上游戲好玩之處︰「能與隊友一起玩和冒險,一起升級數,是一種樂趣。」
中五時李家俊放學回家便開始玩至十一、二點,星期六、日更玩至深夜﹕「我甚至對著電腦吃飯和睡覺。」這種情況直至會考來臨才漸漸減少。
現時《龍族》的玩家最高可玩至一百級,李家俊已玩至九十三級。去年一月,即將會考的李家俊更成為游戲「向導」,他說﹕「這個角色要向游戲公司申請,每個伺服器只得五名。」向導的工作包括排解糾紛、回答新玩家的疑問等。
網上得意 會考失意
網上游戲通常以點數卡形式付錢。以《龍族》為例,玩家需每月買一張價值八十八元點數卡。當上向導後,李家俊發現可以免費玩游戲。這優惠待遇使他更沉迷網上游戲,絲毫不理會考將至。
雖然玩家在虛擬世界中能享受成為高手的樂趣,但返回現實世界,他們卻無可避免要面對成績下滑的苦果。高峰期一日玩二十小時的李家俊,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很少,會考成績不如理想,只得四分。
得不償失 抉心用功
會考的挫折令李家俊抉心不再沉迷網上游戲,於是他在網上留言板上表示想賣掉帳號。他現時在夜校重讀中五,他覺得︰「現在生活走回正常軌道,星期一至五每天溫習,由下午一時讀書至六時,然後上夜校,間中又會去圖書館。」勤奮用功令李家俊成績大有進步,他高興地說︰「我在夜校是全班第一名。」
不過李家俊臉色一沉,嘆氣說︰「我始終對帳號有感情,不捨得賣掉。
C. 沉迷網路的事例有哪些
1、不慎交友,身遇殘害。利用網路結識朋友,也是人們交往的一個方面。但青少年因年齡小、心理不成熟,缺乏經驗,往往容易上當受騙,甚者會身遇殘害。
案例一:與網友見面,受騙被強暴。山東青島一女青年在網上結識一位男青年後,邀其見面,不想被男青年強行帶到威海,被非法拘禁10天中遭強暴,後被派出所民警解救。
案例二:與網友見面,被綁架致死。今年1月6日,湖南長沙市一名十幾歲男孩,唐某,在長沙市一網吧與網友見面,後被綁架,綁匪將唐某掐死後向其家長索要8萬元贖金。近日,綁匪雖被長沙警方抓獲,但唐某生命卻再也不能復生了。
案例三:與網友見面,受騙被輪奸後殺害。河南省某市一個中學六名女學生與網友見面,被網友輪奸後殺害;
案例四:接識網友,受騙被奸拍裸體照騙錢。我市某縣一女中學生,名叫小娟(化名),通過上網聊天結識了一名男子。此後,該男子對小娟百般呵護,小娟感覺自己遇到了一位知心大哥。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該男子以他過生日為由將小娟邀請到他的住處聚會,當晚參加聚會的還有該男子的兩名朋友(均為青年男子)。就在當晚,小娟酒後不僅被該男子強暴,同時,該男子還拍下了小娟的裸體照片,小娟對此渾然不知。小娟酒醒後發現已失身,考慮到自己的名譽,並沒有及時報案,而是選擇了沉默。此後該男子竟用拍的該女子的裸體照片相威脅,勒索5000元。
2、網路成癮,走上犯罪。網路在青少年犯罪中起著催化劑作用。當前網路引發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五個特點:一是在網吧實施犯罪。主要表現是,經常在網吧打架斗毆、尋釁滋事等實施犯罪行為;在我市一家網吧就多次發生打架斗毆事件,老闆不讓上網就對老闆動刀子。二是通過網路選擇作案目標。主要表現是,利用在網上聊天的機會,有目的地詢問網友的財產情況以及聯系方式等,等待時機成熟,便以見面交友為由,將網友約出來,然後實施詐騙、搶劫等犯罪活動。廣西賀州市某鎮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生李某,年僅十六歲,他迷戀網吧後,把父母給的零花錢,以及伙食費全都耗盡在網吧里。一天晚上,他獨自在縣城商業街散步時,發現前面有一個女青年單獨行走,就產生了搶劫念頭,即沖上前用手勒住女青年的脖子,將她拉進一條小巷內,即拿出小刀指著女青年說,不要喊,喊我就「一刀捅死你。」李某便對女青年進行搜身,搶走了現金200元錢,後被法院以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是利用網路結伙作案。主要表現是利用網路尋找夥伴,幾個或一夥青少年犯罪分子行動前進行計劃、分工,相互配合,得手後按所起的作用大小瓜分贓款;今年1月10日,安徽合肥市公安局刑警二隊,接到一男青年許某的報案,稱其在網吧上網時,結識了一個網名叫「誘惑」的17歲女網友,並相約到安徽省廣電學校附近網吧見面。當兩人見面後,「誘惑」謊稱自己回家取衣服,將許某騙至常青鎮十五里河附近一橋邊,由埋伏在此的男青年實施搶劫,將手機和400餘元現金搶走。四是通過網路利用色相作案。主要表現是,通過網路裸聊結識女友,實施強奸。五是沉迷網吧而導致犯罪。主要表現是上網沒錢,進行偷、槍。今年5月19日,湖南衡陽市一中學三年級學生顏某,因沒錢上網偷不著錢,竟將40歲的父親顏某錘殺。
沉迷網游花費驚人
除身體上的病患,網游還給少年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陶然稱,每個沉迷網游的少年平均花費在萬元以上。來自浙江的一個少年,買裝備、請代練花掉10多萬元,這些錢主要是通過逼迫家長的方式得到。
在北京一家網吧內,網游發燒友小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小偉說,他一年前開始玩網路游戲《夢幻西遊》。他在游戲中所練的角色,已經是所在區的第一名。小偉說,他練這個號已經花掉了5萬多元,最初是自己上網練號,曾經幾天幾夜不睡覺,餓了就吃方便麵。夜以繼日地練號,使他在網路游戲中的角色排名越來越靠前。
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小偉開始委託代練公司替他練號,代練公司的幾個人24小時不下線,替小偉在網上打游戲。「玩游戲不僅是尋求在網上玩的樂趣,更大的快感是自己在網游世界中得到別人的承認。我委託代練公司幫我練號,每天給他們100元錢,這樣我不用自己上線玩,我的角色也可以升級。」小偉說,目前他是所在區的第一名,游戲中幫派之間的戰爭他必須出場,「有龍頭老大的感覺。」另外,小偉為提升角色的能力,還在網上花錢買裝備,現在他的游戲角色的裝備價值近萬元。
據一位資深網路游戲玩家估算,在《夢幻西遊》玩一個155級的頂級角色,按每天在線10個小時,需要練半年左右,游戲中開銷、花費點卡和在網路上購買裝備總計1.2萬元左右。
戒除網癮漫長而痛苦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收治的2000多個網癮少年中,有38%因為父母阻止他們玩網游而罵過父母,來自安徽、湖南、北京的幾個孩子甚至用刀砍過父母。長期玩網游的孩子失去正常人的情感,處於麻木狀態,單純依靠反沉迷系統的硬性限制是不夠的。「反沉迷系統起到的更多的是預防未成年人玩網游上癮,對於已成癮少年,需要多重力量聯合救助。」陶然說。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網癮少年每天上網時間超過10小時。在治療中心時,這些孩子表現為焦躁不安,無法自控。因為網癮是一種心理疾病,無專門治療網癮葯物,只能用一些治療心理疾病的葯物輔助治療。更多的是採用「健康行為覆蓋」的方式,通過軍訓、音樂、繪畫等方式慢慢緩解孩子的網癮。
陶然說,2000多例網癮少年中的30%以上屬痴迷網游型,在治療中心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治療還是無法戒除網癮,一些戒除掉網癮的少年在回家後又重新上癮。「戒除網癮更多的需要家長的合理管教,不要通過極端的方式管教孩子。」對此,成功幫助兒子戒除網癮的暢占亭說,「我幫兒子戒掉網癮的過程,跟兒子成為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後才能培養他的其他興趣,最終徹底戒掉網癮。」
目前,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過程中。北京、河南、廣州、山東、湖北等地都已有了戒除網癮訓練營。共青團中央網路協會與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合作開展1318工程,每年夏天針對家庭相對貧困,年齡在13到18歲的網癮少年,舉行公益性的戒除網癮夏令營。2006年收治了60餘人,其中有30多人戒掉網癮。
鏈接
沉迷網游 頻發惡性事件
■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網游的16歲少年小韜向父親要錢未果後,揚言殺死父親。當晚,父親發現兒子房間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絕望的父親用地上的啞鈴將兒子殺死。
■2002年6月16日凌晨,4名沉迷網游的未成年人在海淀區學院路「藍極速網路」網吧縱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傷。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塘沽區13歲的少年張瀟藝因上網玩《魔獸世界》成癮而跳樓自殺。
■2005年7月17日,河北省定興縣一名15歲的網癮少年繩勒刀捅,致母親受傷。
■2006年3月22日中午11時許,甘肅省武威市青年許福斌因不滿父母對其上網的責罵,將父母殺害,而後從父親身上搜得現金27元,繼續回網吧上網。
暢占亭,河南洛陽網癮少年暢文(化名)的父親。
為幫兒子戒除網癮,暢占亭2002年辭去工作,用4年的時間成功幫兒子戒除網癮。昨天上午,暢占亭被新聞出版總署邀請到發布會現場。
陶然,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主任,曾經幫助暢文治療網癮。
陶然說,同暢文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國有近100萬青少年網民出現中度或深度網路成癮。他說,沉迷網游、身染網癮已成當今社會青少年易患重症。
典型案例
父親辭職 幫兒子戒網癮
暢占亭,河南洛陽人。原本在一家公司做會計工作。2001年,他發現12歲的兒子暢文經常泡在網吧內玩網路游戲,學習成績從班級前5名下落到倒數第一。暢占亭說,為挽救兒子,他不止一次地打過兒子,但根本不管用,兒子為了上網,偷家裡的錢,甚至將學校剛剛發的新書當廢紙賣掉換錢上網。
暢文的網癮越來越大,經常泡在網吧里徹夜不歸。暢占亭為找兒子幾乎跑遍洛陽市澗西區的100多家網吧。「為了找兒子,我當時還畫了一張洛陽市澗西區所有網吧的分布地圖。」暢占亭說。
2002年,暢占亭辭去工作,專門幫兒子戒除網癮。「我漸漸發現打孩子根本不管用,後來跟兒子交朋友,陪他一起上網吧玩游戲,跟他溝通,並培養他的其他興趣。」暢占亭發現兒子喜歡學英語後,給兒子請了外教,並買書給外教,再讓外教以自己的名義送給兒子。「通過各種小技巧,兒子漸漸喜歡上學英語。」暢占亭說,經過4年多的努力,終於幫兒子戒掉網癮。
為幫助更多不幸的家庭,暢占亭2006年在洛陽開辦了一所家長培訓學校,將自己幫兒子戒除網癮的經驗傳授給其他網癮少年的家長。
專家解析
青少年玩網游易上癮
「2005年起,我們治療中心已收治沉迷網游的少年2000餘名。」陶然說。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成立於2005年,收治的網癮少年中90%以上沉迷網路游戲。陶然教授說,未成年人玩網游相對於成年人更容易上癮。
「網路游戲本身具有很強的成癮性,網游的升級制度讓人有成就感,青春期的孩子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生活中受挫後,他們能在網游中得到滿足,找到歸屬感。另外,網游的情節設置很吸引人,就像看一部情節精彩的電視劇一樣,很難自控。而網游中的團體作戰、劃分幫派把孩子們組織到了一起,一些級別高的玩家在游戲中有身份、有地位,他們充當領導的角色,離開他游戲無法繼續,吸引著他們無法不玩游戲。」陶然說。
陶然說,2000多個網癮少年的背後是2000多個不幸的家庭。這些孩子的共性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不好,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差,有的孩子則是本來學習成績很好,染上網游後,成績急劇下降。
另外,這些孩子性格內向、偏執,有的則患有強迫症。「長時間地接觸畫面不接觸數字和文字,導致這些孩子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身體上則表現為視力下降、脊柱彎曲、營養不良等。」陶然在分析了2000多例網癮少年後得出該結論
D. 沉迷網路游戲的危害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1 會不務正業
2 會休息不好
3 會導致近視哦
E. 沉迷網路的事例
1、事例1
2008年6月5日,高橋藕纜橋一快餐店老闆娘慘死店中。6月10日,兇手落網,這名19歲的少年殺人動機竟是為了搶劫上網的費用,作案前他已在網吧連續奮戰近一周,搶錢殺人後他又回到了網吧,繼續網路游戲。
胡安戈是遂寧射洪縣人,父親胡明是當地某企業領導。2006年,20歲的胡安戈從綿陽某大專院校成人教育學校畢業,之後留在成都並沉迷網路,3個月就將父母給他做生意的5萬元全用來購買了網路游戲「傳奇」的裝備。
感到無顏面對父母,小青年胡安戈竟荒唐地選擇毒殺父母。一審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他死刑。
孩子沉迷網路游戲,一味施高壓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釘釘子,只管敲就行。釘子沒自我意識,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這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逆反心理強烈。家長一堅決反對,孩子反而覺得,不玩是聽家長的,玩是「做自己」,對自主的渴求壓倒了自製,事情於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特點。先要取信於子女,別扣道德帽子。然後,靶向治理,精準施策。與其全面禁網,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戲最讓孩子沉迷、沉迷點在什麼地方,進行重點管理。
和孩子一起認識危害、討論辦法,讓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舉措,家長督促落實,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給自己留了繼續玩游戲的空間,只要保證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業玩半個小時,可以開個小口,畢竟危害在於喪失自製。
F. 因沉迷網路而誤入歧途的例子
據調查,失足少年中,80%曾沉迷網路游戲。網吧的不良環境和網路的不良內容均易影響未成年人的行為、思想,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誘因。向紅強調,對網路游戲的痴迷,強化了他們的好鬥性和暴力行為傾向。
「無錢玩網游而搶劫殺人,17歲的李飛就是一個代表。」2006年,他夥同他人搶劫李濤和孫華,進而將兩人帶至一廢棄幼兒園內毆打,後竟萌生了殺害兩人的想法。
「他們用這種行為,來尋找網游中那種類似的快感。」向紅說,未成年人沉迷網游後,往往分不清虛擬和真實的世界。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就容易模仿網游中虛擬人物的過激行為,導致犯罪。
向紅介紹,李飛最喜歡的網路游戲就是《魔獸世界》,這款游戲也曾經是未教所里很多孩子的最愛。為了讓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更加厲害,他們就必須不停地打怪獸。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形成暴力、沖動的個性。
「不少孩子喜歡玩『CS』之類的網游。」向紅說,未成年人談到這些游戲時,提得最多的就是「爆頭」、「秒殺」、「被虐」等充滿暴力的詞語。未成年人在這些充斥著暴力打鬥的「殺人」游戲中,尋求刺激和過癮。為了讓自己比其他玩家更強,甚至逃課「練級」。
向紅發現,未成年人沉溺網游後,容易在溝通、協作、情感等方面出現障礙,變得焦躁易怒,性格孤僻,嚴重的還經常與同學發生沖突,喜歡用沖動暴力解決問題。由於沉迷網游,這些未成年人漸漸在游戲中養成了「霸王」脾氣、個性也變得殘暴冷漠。他們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地與人相處,反而漸漸形成了錯誤的人生觀,輕視他人權益,甚至藐視他人的生命權。
一些留守兒童逐漸變得玩世不恭
在失足少年中,有不少孩子都是單親家庭或者留守兒童。向紅說,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容易出現逃學、厭學、輟學等情況,不願意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他們逐漸形成了冷酷、玩世不恭的個性,而這種性格容易成為犯罪的心理基礎。
張濤住在綦江縣古南鎮的一座自留山僻靜處。13歲時,同村女孩吳茜對他剛過世的爺爺說了一些帶有侮辱性的話,張濤就將吳茜推倒在地,並用手捂吳茜的口鼻致其昏迷。在吳茜將要蘇醒時,張濤又用手卡、膝蓋壓其的頸部等方法致其窒息死亡。
張濤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小就是爺爺帶大,爺爺去世後沒有人照顧他。他是一個生活困難,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留守兒童。
向紅指出,家庭殘缺和家庭教育的缺位,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在犯罪前有不良行為時,缺少及時有效的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因為父母離異或在外打工、做生意,同祖輩一起生活,形成了較為普遍的「隔代管」現象,這種情況往往無法對未成年人起到有效的引導和監護作用,從而錯過了及時糾錯的最好時機。
向紅介紹,絕大多數未成年人在犯罪時,都不知道或不考慮犯罪行為的後果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正確教育和預防尤為重要。向紅總結了十種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前兆提醒家長注意:經常不按時回家、逃學曠課、交到不良朋友、吸食毒品、過早喝酒或酗酒、抽煙、偷家裡東西、想什麼就要什麼、貪小便宜、賭博。
G. 沉迷於網路的例子
沉迷網游花費驚人 除身體上的病患,網游還給少年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陶然稱,每個沉迷網游的少年平均花費在萬元以上。來自浙江的一個少年,買裝備、請代練花掉10多萬元,這些錢主要是通過逼迫家長的方式得到。 在北京一家網吧內,網游發燒友小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小偉說,他一年前開始玩網路游戲《夢幻西遊》。他在游戲中所練的角色,已經是所在區的第一名。小偉說,他練這個號已經花掉了5萬多元,最初是自己上網練號,曾經幾天幾夜不睡覺,餓了就吃方便麵。夜以繼日地練號,使他在網路游戲中的角色排名越來越靠前。 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小偉開始委託代練公司替他練號,代練公司的幾個人24小時不下線,替小偉在網上打游戲。「玩游戲不僅是尋求在網上玩的樂趣,更大的快感是自己在網游世界中得到別人的承認。我委託代練公司幫我練號,每天給他們100元錢,這樣我不用自己上線玩,我的角色也可以升級。」小偉說,目前他是所在區的第一名,游戲中幫派之間的戰爭他必須出場,「有龍頭老大的感覺。」另外,小偉為提升角色的能力,還在網上花錢買裝備,現在他的游戲角色的裝備價值近萬元。 據一位資深網路游戲玩家估算,在《夢幻西遊》玩一個155級的頂級角色,按每天在線10個小時,需要練半年左右,游戲中開銷、花費點卡和在網路上購買裝備總計1.2萬元左右。 戒除網癮漫長而痛苦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收治的2000多個網癮少年中,有38%因為父母阻止他們玩網游而罵過父母,來自安徽、湖南、北京的幾個孩子甚至用刀砍過父母。長期玩網游的孩子失去正常人的情感,處於麻木狀態,單純依靠反沉迷系統的硬性限制是不夠的。「反沉迷系統起到的更多的是預防未成年人玩網游上癮,對於已成癮少年,需要多重力量聯合救助。」陶然說。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網癮少年每天上網時間超過10小時。在治療中心時,這些孩子表現為焦躁不安,無法自控。因為網癮是一種心理疾病,無專門治療網癮葯物,只能用一些治療心理疾病的葯物輔助治療。更多的是採用「健康行為覆蓋」的方式,通過軍訓、音樂、繪畫等方式慢慢緩解孩子的網癮。 陶然說,2000多例網癮少年中的30%以上屬痴迷網游型,在治療中心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治療還是無法戒除網癮,一些戒除掉網癮的少年在回家後又重新上癮。「戒除網癮更多的需要家長的合理管教,不要通過極端的方式管教孩子。」對此,成功幫助兒子戒除網癮的暢占亭說,「我幫兒子戒掉網癮的過程,跟兒子成為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後才能培養他的其他興趣,最終徹底戒掉網癮。」 目前,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過程中。北京、河南、廣州、山東、湖北等地都已有了戒除網癮訓練營。共青團中央網路協會與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合作開展1318工程,每年夏天針對家庭相對貧困,年齡在13到18歲的網癮少年,舉行公益性的戒除網癮夏令營。2006年收治了60餘人,其中有30多人戒掉網癮。 鏈接 沉迷網游 頻發惡性事件 ■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網游的16歲少年小韜向父親要錢未果後,揚言殺死父親。當晚,父親發現兒子房間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絕望的父親用地上的啞鈴將兒子殺死。 ■2002年6月16日凌晨,4名沉迷網游的未成年人在海淀區學院路「藍極速網路」網吧縱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傷。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塘沽區13歲的少年張瀟藝因上網玩《魔獸世界》成癮而跳樓自殺。 ■2005年7月17日,河北省定興縣一名15歲的網癮少年繩勒刀捅,致母親受傷。 ■2006年3月22日中午11時許,甘肅省武威市青年許福斌因不滿父母對其上網的責罵,將父母殺害,而後從父親身上搜得現金27元,繼續回網吧上網。 暢占亭,河南洛陽網癮少年暢文(化名)的父親。 為幫兒子戒除網癮,暢占亭2002年辭去工作,用4年的時間成功幫兒子戒除網癮。昨天上午,暢占亭被新聞出版總署邀請到發布會現場。 陶然,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主任,曾經幫助暢文治療網癮。 陶然說,同暢文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國有近100萬青少年網民出現中度或深度網路成癮。他說,沉迷網游、身染網癮已成當今社會青少年易患重症。 典型案例 父親辭職 幫兒子戒網癮 暢占亭,河南洛陽人。原本在一家
H. 誰有青少年沉迷網路的案例,簡短一點的。
2011今年3月,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子便是典型的未成年人通過「網上邀約」實施犯罪的案子。15歲的兵兵經常出入網吧,在上網時認識了一群朋友,後來就跟著朋友們一起到外面「發財」。兵兵說第一次搶劫是在2008年1月上旬的一天凌晨,他正和3個朋友在省城東區一家網吧上網時,應網友「霹靂神」之約去搶劫,兵兵答應,並主動提出為朋友帶路。2009年12月一天晚上,兵兵和網友「超級土豆」等4人相約再次搶劫。當晚,他們在省城東區持刀攔截了兩名女孩實施搶劫。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庭的庭長李靜萍說,從目前西寧市各個法院審理的案例來看,「網上邀約」這種形式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動向。在與網路有關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80%以上的人都有通過QQ等即時通訊工具聯系的情況,高達八成以上未成年人承認自身的犯罪行為與接觸網路不良信息有關;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經常進網吧」,接近九成的受訪者認為「沉迷網路」。
I. 一個真實的關於沉迷於網路游戲的事例
現在這種例子確實是很多的,如果玩游戲的話嗎,還是平常工作學習壓力大的時候玩一下比較好,如果一直玩並且沒有自製力的話還是很容易對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的。我現在壓力大的時候就玩火源計劃,感覺這個游戲開發的很新穎,裡面也有一些同類型游戲里沒有的東西,可以讓人產生好奇心,有玩下去的動力,這才是游戲真正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