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位著名的人物,巴爾扎克、莎士比亞、愛默生,分別是哪個國家
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文學家)、愛默生(美國思想家、文學家)。
1、巴爾扎克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
1829年,他發表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使他聲名大震。1834年,完成對《高老頭》的著作,這也是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
《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網路全書」。但他由於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於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
2、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
接下來1601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所有戲劇家的作品。
3、愛默生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5月25日-1882年4月27日),生於波士頓。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愛默生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
美國前總統林肯稱他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1836年出版處女作《論自然》。他文學上的貢獻主要在散文和詩歌上。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頓逝世。
代表作品有《論自然》、《生命》等。
(1)歐洲現代小說之父是法國的誰擴展閱讀:
人物著作介紹:
1、《高老頭》
《高老頭》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834年。
該講述主人公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盪,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
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其藝術風格是最能代表巴爾扎克的特點的作品之一。
2、《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誤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實為《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及《哈姆雷特》)。
該劇講述義大利貴族凱普萊特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誠摯相愛,誓言相依,但因兩家世代為仇而受到阻撓。
《羅密歐與朱麗葉》雖是一出悲劇,但兩個青年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本身卻不可悲。他們不僅彼此相愛,而且大膽追求他們的愛情.不惜以命拼爭。
他們的愛情力量使他們敢於面對家族的仇恨,敢於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戰。他們為了追求新的生活模式。不怕做贖罪的羔羊,因而他們的死亡雖是生命的終結,卻在道德上取得了勝利。
終於使兩個敵對的家族言歸於好。許多學者和評論家從這個意義上稱這出戲是樂觀主義的悲劇,也就是人們慣說的悲喜劇。
3、《愛默生論成功》
愛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寫成,重要作品有《論自助》、《論超靈》等,收在《愛默生論成功》(1841)和《論成功:第二輯》(1844)中。這部著作為愛默生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思想被稱為超驗主義的核心,他本則被冠以「美國的文藝復興領袖」之美譽。
愛默生的散文獨具特色,注重思想內容而沒有過分注重詞藻的華麗,行文猶如格言,哲理深入淺出,說服力強,且有典型的「愛默生風格」。
有人這樣評價他的文字「愛默生似乎只寫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氣質難以形容:既充滿專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開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貴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夾雜著某種神秘主義。
文學批語家勞倫斯·布爾在《愛默生傳》所說,愛默生與他的學說,是美國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貳』 巴爾扎克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代表作有哪些呢
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伏脫冷最後的化身》、《戈爾涅里烏斯老闆》、《夫唱婦隨》、《路行瑞爾的自白》、《歐也妮·葛朗台》、《貝姨》、《邦斯舅舅》、《不自知的喜劇演員》、《巴黎人在外省》、《高老頭》、《被遺棄的女人》、《邦斯舅舅》、《交際花盛衰記》、《蘇城舞會》、《驢皮記》等等。
巴爾扎克的作品是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塑造了200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他的作品被後人統稱為人類喜劇。在一系列人類喜劇作品中,巴爾扎克的內容和主題涉及法國社會的所有階層、職業、活動場所和其他方面。
『叄』 外國四大作家都有誰啊
外國文學中沒有所謂的四大作家這樣的稱呼,但是可以總結下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意義的作家。 一、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 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創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亞化」, 稱贊莎士比亞劇作情節豐富,渾然一體,贊許他歷史劇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偉的筆觸對英國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歷史轉折斯的英國社會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畫。 二、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三、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是大多數人所崇拜的對象。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贊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顆鑽石》《跳水》《窮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學語文書。 四、海明威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 美國小說家。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1954年度(第五十四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代表作品《太陽照樣升起》、《乞力馬扎羅的雪》、《永別了,武器 》、《老人與海》《過海記》、《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1926年發表成名作《太陽照樣升起》,作品表現戰後青年人的幻滅感,成為"迷惘 的一代"的代表作。生於美國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但蜚聲世界文壇的海明威像他的祖父和父親一樣選擇了自殺。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自己的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整個世界都為此震驚,人們紛紛嘆息這位巨人的悲劇。美國人民更是悲悼這位美國重要作家的隕落。對於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以文學硬漢著稱。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