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莫拉维亚短篇小说集

莫拉维亚短篇小说集

发布时间:2024-05-01 21:03:43

A.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简介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是意大利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曾任新闻记者和杂志主编,并曾任国际笔会主席。他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事,发表了数大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他以写实的笔法,通过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平常故事,触到了人的心灵深处。他的作品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9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冷漠的人们》,描写年青一代在法西斯统治下精神的空虚,获得声誉,后遭法西斯当局禁印。另一长篇小说《期待成空》亦触怒当局。主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瘟疫集》、《罗马故事》、《天堂》、《另一种生活》,长篇小说《假面舞会》、《乔恰拉》、《愁闷》、《注意》和《内在生活》等。注重心理分析,对人物的两重性格和病态心理倾注较多的笔墨 。

B. 莫拉维亚在文学界的贡献是什么

莫拉维亚,生于1907年,他自小就喜欢读贝利的诗作,并深为其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所感染。战后的莫拉维亚就像当年在自由思想感召下的罗马诗人贝利一样,开始把目光投向四周围的罗马城的各种公共场所,细致入微地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平凡的人物的生活方式和各种心态。

“我要给罗马平民百姓留下一块丰碑”。那位19世纪的罗马抒情诗人用他呕心沥血谱写的2000多首14行诗篇,实现了他生前豪迈的誓言。而1个世纪后的小说家莫拉维亚也以其精辟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戏剧性的幽默感,先后完成了《罗马故事》(1954)和《罗马故事新编》(1959)两部短篇小说集,为战后生活在罗马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又竖立一座文学艺术丰碑。这两部脍炙人口的佳作,与100年前的焦阿基诺·贝利的诗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那么引人入胜,那么扣人心弦。

在莫拉维亚用他一生的精力建立的艺术丰碑上,除了幽默风趣地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罗马底层社会的画卷外,还用其锐利的雕刀无情地剖析他所出身的本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那是另一种令人窒息的画面,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和沟通的现实。60年代后他发表了一系列揭示现代社会异化的作品,其中有《鄙视》(1954)、《烦闷》(1960)、《注意》(1965)、《我和它》(1971)、《内心生活》(1979)和5部短篇小说集。他笔下的人物往往都是由于在生活中难以寻求自身的真实而存在的烦闷和苦恼。

包括61个短篇的《罗马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都是生活在战后的罗马大都市中贫苦的劳动大众,他们之中有的是流动小贩,有的是酒吧跑堂,有的是卡车司机,有的是工人、清道夫,有的是裁缝、理发师,还有流浪汉和仆役,他们多因生活所迫千方百计地、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地为自己的生存而寻找各种出路。那雄伟的古罗马斗兽场、那带有美丽的神话传说的台伯河、那神秘的天使古堡、那寂静的古罗马水道,都冷漠地观望着他们的遭遇,目睹他们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即使到了穷途末路也无法帮他们改变悲惨、困苦的命运。

莫拉维亚是个永不衰老的“斗士”,他身上似乎总有用之不尽的旺盛精力,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卓绝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意大利社会各个时期兴衰沉浮的痕迹,可以说,莫拉维亚和他的作品是意大利从法西斯专政到抵抗运动和战后几十年发展变化的最好见证。他那近40部的各种体裁的不朽之作中,凝聚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对文学艺术的笃信和倾注。

C. 罗马女人的罗马女人 - 作者介绍

莫拉维亚是意大利著名作家。1907年11月28日生于罗马。少年时因病卧床治疗多年,后又长期疗养,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知欲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他自称,疾病和法西斯统治是决定他人生道路的两个重要因素。
1929年发表处女作《冷漠的人们》,这部使作者一举成名的长篇小说采用心理分析手法,描绘置身于污秽现实的资产者被私利主宰道德,冷漠扼杀热情,暗喻资产阶级的伪善、冷漠是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滋长的土壤。小说问世不久即遭法西斯当局查禁。
在嗣后面世的《未曾实现的抱负》、《阿谷斯蒂诺》、《违抗》、《随波逐流的人》、《鄙视》等作品中,莫拉维亚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的典型形象——精神空虚,庸俗自私,意志薄弱的“随波逐流的人”,他们偶尔也企图“违抗”现实,冲破环境的精神牢笼,但最终总是抛弃自己的“抱负”,跟现实妥协。艺术上它们侧重客观主义的描写和心理分析。也有些作品跳出这种题材框架。《假面舞会》含沙射影,抨击墨索里尼独裁统治,被墨索里尼下令查禁。短篇集《瘟疫》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嘲讽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现象。
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和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对莫拉维亚的创作产生了影响。长篇小说《罗马女人》、短篇集《罗马故事》、《罗马故事新编》,都是作家把目光投向下层社会的成果。它们或描写小人物的辛酸境遇,以平民的眼光来审视和批评资产者社会。《乔恰里亚女人》,剖示了墨索里尼政权崩溃、德国法西斯入侵期间错综复杂的情势。
从60年代起,异化成为贯串莫拉维亚创作的主题。长篇《愁闷》、《注意》、《我和它》,以及《不由自主》、《天堂》等6部短篇集,致力于表现当代资产者无所适从 ,颓丧苦闷的精神危机。《内心生活》,借采访形式,女主人公自叙对资产者家庭和社会的反叛经过 ,成为震动西方的1968年学生造反运动时期社会生活的折射。《1934》探讨人的双重性,《注视者》、《罗马之行》具有某种自传色彩。
莫拉维亚还写过剧本,如《琴姬》、《生活是游戏》,有文艺评论集《人就是目的》。长期担任文艺刊物《新论证》的主编、欧洲议会议员。

D. 莫拉维亚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莫拉维亚,生于1907年,他自小就喜欢读贝利的诗作,并深为其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所感染。战后的莫拉维亚就像当年在自由思想感召下的罗马诗人贝利一样,开始把目光投向四周围的罗马城的各种公共场所,细致入微地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平凡的人物的生活方式和各种心态。

“我要给罗马平民百姓留下一块丰碑”。那位19世纪的罗马抒情诗人用他呕心沥血谱写的2000多首14行诗篇,实现了他生前豪迈的誓言。而1个世纪后的小说家莫拉维亚也以其精辟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戏剧性的幽默感,先后完成了《罗马故事》(1954)和《罗马故事新编》(1959)两部短篇小说集,为战后生活在罗马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又竖立一座文学艺术丰碑。这两部脍炙人口的佳作,与100年前的焦阿基诺·贝利的诗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那么引人入胜,那么扣人心弦。

在莫拉维亚用他一生的精力建立的艺术丰碑上,除了幽默风趣地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罗马底层社会的画卷外,还用其锐利的雕刀无情地剖析他所出身的本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那是另一种令人窒息的画面,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和沟通的现实。60年代后他发表了一系列揭示现代社会异化的作品,其中有《鄙视》(1954)、《烦闷》(1960)、《注意》(1965)、《我和它》(1971)、《内心生活》(1979)和5部短篇小说集。他笔下的人物往往都是由于在生活中难以寻求自身的真实而存在的烦闷和苦恼。

包括61个短篇的《罗马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都是生活在战后的罗马大都市中贫苦的劳动大众,他们之中有的是流动小贩,有的是酒吧跑堂,有的是卡车司机,有的是工人、清道夫,有的是裁缝、理发师,还有流浪汉和仆役,他们多因生活所迫千方百计地、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地为自己的生存而寻找各种出路。那雄伟的古罗马斗兽场、那带有美丽的神话传说的台伯河、那神秘的天使古堡、那寂静的古罗马水道,都冷漠地观望着他们的遭遇,目睹他们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即使到了穷途末路也无法帮他们改变悲惨、困苦的命运。

莫拉维亚是个永不衰老的“斗士”,他身上似乎总有用之不尽的旺盛精力,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卓绝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意大利社会各个时期兴衰沉浮的痕迹,可以说,莫拉维亚和他的作品是意大利从法西斯专政到抵抗运动和战后几十年发展变化的最好见证。他那近40部的各种体裁的不朽之作中,凝聚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对文学艺术的笃信和倾注。莫拉维亚一生总共写了17部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10部剧作,10部评论集和游记,为世界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不少精品。

他的作品至今已被翻译成37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灵魂的虚伪、沉沦和堕落触动了法西斯赖以生存的土壤,为此,在第6版即将开印时就遭到了当局的查禁。他用6年的心血写成的第二部小说《错误的野心》(1935)也同样遭到当局的查禁。1941年问世的《假面舞会》是投向已岌岌可危的墨索里尼政权的一支锋利的投枪,它指桑骂槐地嘲讽了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权,因而在它出第二版时又遭到当局的查封。从此,莫拉维亚的名字就作为“颠覆分子”被列入了警方的黑名单。

被迫远走他乡、颠沛流离的莫拉维亚对文学的崇高信念并未从此毁灭。在南方避难时创作的《阿戈斯蒂诺》(1944)、《罗马女人》(1947)、《违命》(1948)、《随波逐流》(1950)相继问世。沉醉在家乡光复喜悦之中的莫拉维亚重又燃起新的创作热情,在新现实主义热潮的鼓舞下,眼光深邃才思敏捷的莫拉维亚发表了一系列以反映罗马社会下层平民的命运和遭遇的作品。《罗马故事》(1954)是其中的一部描写和刻画了罗马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遭遇,从题材的选取到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的适用,都颇具特色,可说是作者的一部力作。

以文学为手段与法西斯较量中所表现出坚强不屈的意志与战胜了困扰他长达9年的病魔中所显示出的惊人的毅力,是决定莫拉维亚辉煌艺术成就的两个基本要素。9岁的莫拉维亚因患骨结核而被迫卧床休养因而中断了正规学业的莫拉维亚。在患病期间,他攻读了大量的欧洲和意大利的古典文学名著,从而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自学成才者的一位楷模。

《罗马故事》中的许多主人公,就像是磨碎机里面不停地打转转的咖啡豆。为了摆脱命运的熬煎,他们有的抛弃刚出生的亲生骨肉,以免无辜的婴儿与家人一样忍受贫困的熬煎《婴儿》,有的则因受不了饥肠辘辘的折磨,到战友开的饭馆里骗一顿饭吃(《罗莫洛和雷莫》),有的为了还债、竟冒用假钞票而落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可笑境地《假钞票》;还有“从一家大小四双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同样的饥饿的表情,自己活像是一群饿狼窝里的公狼”似的父亲,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偕同其妻子到一座教堂里去偷盗供品而成了被警察逮捕的小偷(《教堂里的小偷》)。他们心中没有明天,只求糊口度日。

幽默地嘲讽现实生活对他们的不公正,正是莫拉维亚的《罗马故事》的独到魅力所在,令人读后余味无穷。在圣诞佳节里,终年生意清淡的文具店老板用文具笔墨代替圣诞大蛋糕的做法令街坊好友瞠目结舌、火冒三丈,却惟妙惟肖地揭示了在商品社会中,以“文”为生的人们的寒酸、无奈和愤懑《聚餐》;因朋友作假证而无辜服了2年刑跟监狱长刚道了别说过“再见”的囚犯,却因“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而又成为肇事者再次入狱《再见》。

莫拉维亚的《罗马故事》充满了人生哲学,从这些小人物日常所遭受的种种经历中,使人悟出许多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哑然失笑,却又从那些可怜、可笑而又可恨的人物身上,看到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物形象的缩影。一个爱上了大户人家女佣的清道夫,生怕姑娘知道自己从事的职业而谎称自己是户籍工作人员,结果,那个女佣就跟另一个清道夫订婚了。原来“她就爱背着垃圾袋戴着清道夫帽子的男人”(《正好轮到你》;年轻美貌的房东小姐,却没完没了地跟顾客漫天要价贪得无厌,在天使般的外貌下却藏着一颗爱钱如命的冷漠的心,最后她居然嫁给了一个拥有半个大区财产的昏聩老朽的大财主,论年龄他都可以当她的爷爷了《中间人》;认为自己不可能再受到年轻姑娘青睐而不敢向姑娘求爱的理发师,后来却发现那姑娘竟与店里一个比他更老更丑的伙计结婚了《老混蛋》);梦寐以求想当电影女明星的年轻漂亮的邮局女职员没被制片厂的导演录用,而陪同她前去应聘的长着一脸坏相在邮局当差的小伙子却正因为其貌不扬而被录用当上了各种配角(《一脸坏相》)。

作品的幽默还表现在对其笔下人物的种种遭遇,总是带着善意的同情和谅解。对于他们的恶习不是鞭挞而是善意的嘲讽,对于他们所采取的各种伎俩不是谴责,而是含蓄地启示开导,并以成功的对人物心理的细腻贴切的描写和刻画,揭示了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物那种无奈、无力、无助、无谓的生存方式和绝望的心态。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令人感到真挚亲切,似乎故事中的人物是面对面地在向你叙述他们的亲身遭遇,故事都是那么平常和普通,然而从平凡中见真实,从普通中瞥见本质,故而能引起读者共鸣,使他们跟随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进入了二次大战后罗马平民百姓所处的各种生活境遇中去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愁绪和忧患:怀疑妻子有外遇,却发现是服刑期满归来的小舅(《马里奥》);半身瘫痪的人比只是没有了下巴的人更令人同情,“在人生的阶梯上总是走下坡路”的有生理缺陷的人,因想争得世人的同情施舍对比自己更为不幸的残废人产生了嫉妒心(《失误》);为了能去海边休养向朋友伸手求援碰了一鼻子灰的儿子,结果却不得不用母亲当掉金首饰的钱去治病(《没钱的朋友》;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的女裁缝却眼看着因赌博输钱而行凶杀人的儿子成了阶下囚(《眼镜儿》);爱吹毛求疵驱车在大街上与一位太太无理取闹的年轻人受到路人一顿教训和奚落(《吹毛求疵的人》)。

每篇小说的结尾妙趣横生、恰到好处,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过分拘泥小节;做事婆婆妈妈的丈夫在妻子弃家出走后非要上丈母娘家问个明白时,居然还本性难移地注意到丈母娘家客厅桌子上那只花瓶下的小垫片没放正(《别刨根儿问底儿》);结婚才两年被挥霍无度的妻子弄得把在银行的存款全都取尽而一无所有的丈夫,最后却从旁人口中得知他妻子对人说是丈夫把家产挥霍一空无可救药才导致她毅然离家出走(《挥金如土的人》);因生活无着落,想托当作家和诗人的朋友写一封假哭丧母后的悲痛无援的信件,以期能感动刚丧母的律师能慷慨解囊予以施舍,殊不知那位代笔的作家居然捷足先登,早已上门去拜访过那位律师了(《“妈妈”一词》)。

跟莫拉维亚的许多作品一样,《罗马故事》是在古城罗马的大环境里展开各种动人情节的,那还是一个带着战争创伤疮痍满目的城市,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写在墙上的‘打倒’和‘万岁’的字样”,“行进在街上的装满无花果和柑橘的小推车”,“门前台阶上坐着残废人和瞎子的教堂”。那墙上挂有壁毯穹顶饰有壁画的古老的楼房,那怀抱着古城的蜿蜒的台伯河,那雄伟庄重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构成了各种人物活动的时空和背景。所以,读着莫拉维亚的《罗马故事》,就仿佛随同他回到50年代的罗马城,漫步在两旁拥有古老建筑的大街上,徘徊在有“红丝绒铺着台阶的金银首饰店的橱窗”前,在多少世纪来盘绕着罗马的台伯河畔,或是在空气新鲜、空旷、荒漠的罗马市郊外,聆听罗马人诉说他们自己真切动人的故事,领略着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

E.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作品

莫拉维亚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当今社会的伪善和道德匮乏为主题。有的作品中剖析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尤其是婚姻状态,有的作品则以理性和现实的角度表现间离的状态,政治主题也经常出现,1970年代开始的作品则表现出更多的试验性质和心理导向,例如《烦闷》中异常现实和情色的笔触。莫拉维亚的文风非常直率不加矫饰,往往只使用最基本的词汇。后期他则开始使用大量的内心独白。
莫拉维亚五部最杰出的作品:《冷漠的人们》创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被认为是莫拉维亚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写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存在主义文学作品。通过一个资产阶段家庭在三天内发生的故事,揭露了当时意大利资产阶级灵魂深处的冷漠。《乔怡里亚的女人》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后,被公认为意大利战后最杰出的小说。作口通过切西拉母女二人在战乱中的避难经历,揭露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特别是对人的心灵的摧残。《鄙视》的主人公莫尔泰尼有志于从事戏剧创作,为博得妻子爱,他违背自己的意愿,为电影制片人编写电影脚本,以获得金钱,满足妻子的物质欲求,当他满足了妻子的欲求时,却发现妻子已经不再爱他。小说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长篇小说《注意》是一部手法奇物的作品,用书中人物的话来说,作品真正的主人公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小说的主人公“我”一直在写着、准备将来有一天用作小说素材的日记。作品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通过主人公“我”在日记中写出的或真实或虚假的种种事件,探讨“原罪”问题。短篇小说集 《不由自主》共有四十一篇作品、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的人物都由于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原因不由自主地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通过他们,作者写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到的迷惘与困惑以及人的精神状态的扭曲。
短篇小说集《天堂》(1970)、《另一种生活》(1973)、《嘿》(1976)中的主人公都是资产阶级女性,莫拉维亚通过他们的遭遇和感受,反映资产阶级富裕、舒适的物质生活同空虚的精神生活之间的对立。长篇小说《内在生活》(1978)以1968年意大利的学生运动为背景,揭露大、小资产阶级都丧失了一切理想,各以财富或革命口号为追求享乐的手段。 莫拉维亚在60至70年代的作品中,透过繁华的表象暴露西方社会的荒唐和堕落,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危机,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但他常常过分渲染人物的两重性、病态心理和荒诞不经的行为,又具有一定的消极因素。 La cortigiana stanca (1927) Gli indifferenti (冷漠的人们,1929) Le ambizioni sbagliate (错误的野心,1935) La bella vita (1935) L'imbroglio (1937,中篇集) I sogni del pigro (1940) La mascherata (假面舞会,1941) La cetonia (1943) L'amante infelice (1943) Agostino (两名少年, 1944) L'epidemia (1944,短篇集) La romana (罗马女人,1947) La disubbidienza (Disobedience,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7,短篇集) Il conformista (同流者,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9) Racconti romani (罗马故事, 1954,获Marzotto奖) Il disprezzo (A Ghost at Noon or Contempt, 1954) La ciociara (两个女人, 1957) Nuovi racconti romani (1959) La noia (The Empty Canvas, 1960) L'automa (The Fetish, 1962,短篇集) L'uomo come fine (1963, essay) L'attenzione (1965) La vita è gioco (1969) Il paradiso (1970) Io e lui (Him and Me, 1971) A quale tribù appartieni (1972) Un'altra vita (1973) Al cinema (1975,散文集) Boh (1976) Una vita interiore (1978) Impegno controvoglia (1980) La cosa e altri racconti (情色故事, 1983,短篇集) L'uomo che guarda (1985) L'inverno nucleare (1986,散文和访谈) La villa del venerdì e altri racconti (1990)

F. 谁能准确地告诉我,莫拉维亚写了几部长篇小说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年11月28日-1990年9月26日),原名Alberto Pincherle,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小说家。

作品列表
"La cortigiana stanca" (1927)
Gli indifferenti (冷漠的人们,1929)
Le ambizioni sbagliate (错误的野心,1935)
La bella vita (1935)
L'imbroglio (1937,中篇集)
I sogni del pigro (1940)
La mascherata (假面舞会,1941)
La cetonia (1943)
L'amante infelice (1943)
Agostino (两名少年, 1944)
L'epidemia (1944,短篇集)
La romana (罗马女人,1947)
La disubbidienza (Disobedience,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7,短篇集)
Il conformista (同流者,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9)
Racconti romani (罗马故事, 1954,获Marzotto奖)
Il disprezzo (A Ghost at Noon or Contempt, 1954)
La ciociara (两个女人, 1957)
Nuovi racconti romani (1959)
La noia (The Empty Canvas, 1960)
L'automa (The Fetish, 1962,短篇集)
L'uomo come fine (1963, essay)
L'attenzione (1965)
La vita è gioco (1969)
Il paradiso (1970)
Io e lui (Him and Me, 1971)
A quale tribù appartieni (1972)
Un'altra vita (1973)
Al cinema (1975,散文集)
Boh (1976)
Una vita interiore (1978)
Impegno controvoglia (1980)
La cosa e altri racconti (1983,短篇集)
L'uomo che guarda (1985)
L'inverno nucleare (1986,散文和访谈)
La villa del venerdì e altri racconti (1990)

作品所改编的电影
两个女人,1960年,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德西卡导演,索菲亚·罗兰主演
烦闷,1962年,由Damiano Damiani导演
轻蔑,1963年,由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导演
冷漠的人们,1964年,由Francesco Maselli导演
同流者,1970年,由贝纳多·贝托鲁奇导演

在大陆,80年代就译介过莫拉维亚的短篇小说。之后出版过《罗马女人》和《罗马故事》。2002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莫拉维亚文集,包括《冷漠的人们》等五部作品

阅读全文

与莫拉维亚短篇小说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极品公子有声小说在线试听 浏览:173
小说探案名字 浏览:736
日本有声小说网 浏览:480
好看的小说女主温柔善良 浏览:386
网络小说写作学习 浏览:107
小说主人公爷爷叶无道 浏览:356
吃鸡完结小说排行榜 浏览:787
近现代长篇小说有哪些 浏览:504
璧水小说续写 浏览:274
有声小说贼江湖 浏览:890
女主重生现代玄幻异能小说排行榜 浏览:551
青春校园女生的小说名字 浏览:241
潘明月陆照影小说全文阅读 浏览:216
主角父母都是明星的小说全集 浏览:688
疼爱肉小说推荐 浏览:460
有声小说初恋爱 浏览:495
重生为恶魔的小说 浏览:698
重生末日系统类小说完本小说排行榜 浏览:966
哪3位人称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浏览:857
平凡的荣耀是谁写的小说 浏览:833